多余一句话现代文阅读原文附加答案
“苏廷林”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多余一句话现代文阅读原文附加答案,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整理后的多余一句话现代文阅读原文附加答案,希望大家喜欢!
篇1:多余一句话现代文阅读原文附加答案
那天我坐公交车去找朋友,车上人不多,但也没有空位子,有几个人还站着吊在拉手上晃来晃去。
一个年轻人,干干瘦瘦的,戴个眼镜,身旁有几个大包,一看就是刚从外地来的。他靠在售票员旁边,手拿着一个地图在认真研究着,眼不时露出茫然的神情,估计是有点儿迷路了。他犹豫了半天,很不好意思地问售票员:“去颐和园应该在哪儿下车啊?”
售票员是个短头发的小姑娘,正剔着指甲缝呢。她抬头看了一眼外地小伙子说:“你坐错方向了,应该到对面往回坐。”要说这些话也没什么错了,大不了小伙子下一站下车到马路对面坐回去吧。但是售票员可没说完,她说了那多余的最后一句话:“拿着地图都看不明白,还看个什么劲儿啊!”售票员姑娘眼皮都不抬。
外地小伙儿可是个有涵养的人,他嘿嘿笑了一笑,把地图收起来,准备下一站下车换车去。
旁边有个大爷可听不下去了,他对外地小伙子说:“你不用往回坐,再往前坐四站换904也能到。”是他说到这儿也就完了那还真不错,既帮助了别人,也挽回北京人的形象。可大爷哪儿能就这么打住呢,他一定要把那多余的最后一句话说完:“现在的年轻人哪,没一个有教养的!”
我心想,大爷这话真是多余,车上年轻人好多呢,打击面太大了吧。可不,站在大爷旁边的一位小姐就忍不住了。“大爷,不能说年轻人都没教养吧,没教养的毕竟是少数嘛,您这么一说我们都成什么了!”这位小姐穿得挺时髦,两细带子吊个小背心,脸上化着鲜艳的浓妆,头发染成火红色。可您瞧人这话,不像没教养的人吧,跟大爷还“您”啊“您”的。谁叫她也忍不住非要说那多余的最后一句话呢!“就像您这样上了年纪看着挺慈祥的,一肚子坏水儿的可多了呢!”
没有人出来批评一下时髦的小姐是不正常的。可不,一个中年的大姐说了:“你这个女孩子怎么能这么跟老人讲话呢!要有点儿礼貌嘛,你对你父母也这么说吗?”
您瞧大姐批评得多好!把女孩子爹妈一抬出来,女孩子立刻就不吭气了。要说这会儿就这么结了也就算了,大家说到这儿也就完了,大家该干嘛干嘛去。可不要忘了,大姐的“多余的最后一句话”还没说呢。“瞧你那样,估计你父母也管不了你。打扮得跟鸡似的!”
后面的事大家就可想而知了,简单地说,出人命的可能都有。
这么吵着闹着,车可就到站了。
车门一开,售票员小姑娘说:“都别吵了,该下的赶快下车吧,别把自己正事儿给耽误了。”当然,她没忘了把最后一句多余的话给说出来:“要吵统统都给我下车吵去,不下去我车可不走了啊!烦不烦啊!”
烦不烦?烦!不仅她烦,所有乘客都烦了!整个车厢这可叫炸了窝了,骂售票员的,骂外地小伙子的,骂时髦小姐的,骂中年大姐的,骂天气的,骂自个儿孩子的,真是人声鼎沸,甭提多热闹了!
那个外地小伙子一直没有说话,估计他受不了了,他大叫一声:“大家都别吵了!都是我的错,我自个儿没看好地图,让大家跟着都生一肚子气!大家就算给我面子,都别吵了行吗?”
听到他这么说,当然车上的人都不好意思再吵,声音很快平息下来,少数人轻声嘀咕了两句也就不说话了。但你们不要忘了,外地小伙子的“多余的最后一句”还没说呢。“早知道北京人都是这么一群不讲理的王八蛋,我还不如不来呢!”
想知道事情最后的结果吗?
我那天的事情没有办成,大伙儿先被带到公安局录了口供,然后到医院外科把头上的伤给处理了一下,我头上的伤是在混战中被售票员小姑娘用票匣子给砸的。
你们可别认为我参与了他们打架,我是去劝架来着。我呼吁他们都冷静一点儿,有话好好说,没什么大事儿,没什么必要非打个头破血流。
我多余的最后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不就是售票员说话不得体吗?你们就当她是个傻X,和她计较什么呢?!
《多余一句话》现代文阅读题目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以“我”的所见所闻作为线索,以外地年轻小伙子的问话为开端,然后以售票员、大爷、时髦小姐、中年大姐的话语将故事推向高潮。
B.“早知道北京人都是这么一群不讲理的王八蛋,我还不如不来呢!”这一句语言描写说明开头“我”对外地小伙儿“可是个有涵养的人”的判断是错误的。
C.我呼吁他们“都冷静一点儿,有话好好说”,可是我自己也说出了不冷静不得体的最后一句话,并因此而受了伤,说明公共文明很重要,不好的语言和习惯会互相影响。
D.小说以沉重的语调叙述,文字间饱含着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担忧,使读者在会心一笑的同时,不自觉地思考原因和反思自我。
E.综合全文来看,段落短小是本文一大特色,这种写法不仅可使叙事节奏加快,而且有利于人物刻画上的灵活切换,适应不同人物的描写需要。
7.简要说说标题中“多余”这个词的内涵。(4分)
8.作品侧重批评了公共生活环境中的一些负面因素,请简要指出这些负面因素。(5分)
篇2:多余一句话现代文阅读原文附加答案
6.CE【A项,“然后以售票员、大爷、时髦小姐、中年大姐的话语将故事推向高潮”有误,售票员、大爷、时髦小姐、中年大姐的话语使故事情节进一步发展。B项,小说的主题是说公共文明很重要,不好的语言和习惯会互相影响,外地小伙儿的最后一句话不足以说明他没有涵养。D项,小说“以沉重的语调叙述”有误。此文的语言特点是轻松俏皮中饱含着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担忧。对1项得2分,对2项得5分。】
7.【①不利于公共文明建设,破坏和谐环境,多余、有害。②在每次冲突趋于化解之时,横生枝节,引起新的矛盾。③人们心里都容不下、憋不住有害无益的话语,冲口而出,伤人害己。(每答对1点得2分,本题最多得4分。关联“多余”的字面义,意思对即可。】
篇3:守候现代文阅读原文附加答案
经过数十天的不懈努力,系列电缆偷盗案确认与他有关。警察们得到线报,他的妻子即将临产,他很有可能会出现在产房。
李队长带着小吴、大刘提前守在产房门前,果然,失踪了很多日子的他风尘仆仆地赶来。警察们都很兴奋,想扑上去抓住他,然后就可以像拉住萝卜缨牵出大萝卜一样把偷电缆线的团伙一网打尽。案子结束后,李队长要给老伴儿补过个结婚纪念日,结婚整整三十年了,老伴儿跟着他吃苦受累还担着心。每说起这些,铁汉似的李队长的眼圈儿都泛红。小吴要跟女朋友约个会,再不见个面,离散伙就不远了。这都是小吴处的第五个女朋友了,再不成,小吴就成剩男了;大刘要参加孩子的家长会,孩子说都快小学毕业了,他们班主任都不知道老爸长得是方是圆,还以为他是单亲家庭呢!
可是,在行动的前一刻,大家发现医生正面色严肃地跟他说些什么,他在单子上签字,接下来医生护士紧张地进了手术室。他颓然地蹲在地上,烟抽了一根又一根。大家面面相觑。李队长悄悄走出去,给小吴、大刘发了条短信:我在产房门外等过孩子出生,知道那是什么滋味,咱们再等等……
看了短信,大刘咧嘴笑了笑,他也有过这种经历。小吴噘了噘嘴,不抓,万一煮熟的鸭子飞了咋办?但命令就是命令,还是守着吧!
三个人远远地看着他,个子不高,穿着也很平常,不过是个普通男人。如果不是犯了罪,这该是个既紧张又幸福的时刻吧!
从医院里打听到他的爱人是高龄产妇,心脏也不太好,很危险。
从早上8点一直等到下午4点,他在产房门外走来走去,偶尔长长地叹口气,一刻也没有离开。同样守在医院里的还有躲在暗处的李队、小吴和大刘。他们饥肠辘辘,很多天夜里蹲守,人困马乏,如果能吃一顿热乎饭菜,再美美的睡上一觉该有多好。
但是,大家只能守候在产房门前。
下午4点,产房里“哇”地响起了婴儿的啼哭声,男人快步走到产房门口,搓着手,脸上却是笑意。
小护士出来,高声说:“是个男孩。只是你爱人还处在危险期,你要好好照顾!”
小吴的心“咯噔”了一下:是啊,整个生产过程,怎么不见他的任何亲属呢?如果抓了他,那产妇和孩子怎么办?
没办法,谁也不能让一个刚刚临盆还没脱离危险的产妇亲眼目睹丈夫被抓的惨剧。如果那对母子出了意外,李队说,他们会自责一辈子的。
那就再等等吧,反正都守了那么多天了,不在乎多这一两天。
李队跟小吴、大刘碰了一下头,分配了一下任务:两个人盯着,一个人去吃饭、休息。三个人轮换着。
这一守就是六天。
每天,他熬了鸡汤喂她喝,抱着孩子傻傻地笑,甚至整夜整夜守在妻子孩子的床前。他跟最合格的丈夫、最慈祥的父亲没两样。只是,他犯了法。
那一天,小吴吓坏了。他去菜市场买菜,到了菜市场,他三转两转就不见了。小吴立刻慌了神,如果发现了警察正在跟踪他,他逃跑或者出了意外,案子又没了线索,怎么向上级交待呢?更重要的是,产妇和那个刚刚降临到这个世界上的孩子谁来照顾呢?还有,产妇能受得住这样的打击吗?
那一瞬间,李队甚至对这几天按兵不动有了怀疑。这么辛苦,真的会有好结果吗?他会知道他们的苦心吗?
好在只是一场虚惊,他在一个角落里买鸡蛋。他闪身出现在李队和小吴的视线里时,两位警察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六天后,他爱人的老妈赶了过来。她也度过了危险期。是收网的时候了。
他走出医院的'大门,警察们出现在他面前,亮出了逮捕证。
他很沉默,绝口不交待同伙的情况。李队长把这些天跟踪他的事儿讲给他听。他屈身跪在地上,泪如雨下。
一个多月后,他爱人才得知真相。
那六天,他守候的是病危的爱人和刚刚来到人世的孩子,李队和小吴、大刘守候的是法律之外的人间温情。这温情比惩罚更能直抵人心。
《守候》现代文阅读题目
(1)对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的情节更多是以警察们的视角来展开的,这样写更有利于吸引读者,读者好像也在随着警察们的视线观察罪犯的一举一动。
B、“他熬了鸡汤喂她喝,抱着孩子傻傻地笑,甚至整夜整夜守在妻子孩子的床前”,这些细节显示了他对妻子、孩子的愧疚之情。
C、小说叙述了一个守候的故事,他守候的是妻子和孩子,警察们守候的是法律之外的人间温情,通过“守候”,小说讴歌人性的光辉。
D、文中警察们的举动说明:法理之外尚有人情。原则也应该为情感让步,只要我们付出真情,即使面对的是罪犯,也一定能感染对方。
E、小说结尾处,当警察们亮出逮捕证时,他很沉默,绝不交代同伙的情况,这说明他很讲义气,也暗示了他内心的善良。
(2)小说关于警察们的心理描写有好几处,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塑造了三个警察的形象,他们有哪些共同的形象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结尾说“温情比惩罚更能直抵人心”,请结合文本和生活实际,简要分析。(8分)
篇4:守候现代文阅读原文附加答案
(1)答C给3分,答A给2分,答B给1分,答D、E不给分。(B项“这些细节显示了他对妻子、孩子的愧疚之情’,说法片面,这些细节更多的还是人性的一种表现;D项“原则也应该为情感让步,只要我们付出真情,即使面对的是罪犯,也一定能感染对方”,说法绝对,原则与情感的关系应该是视具体情况而定;E项“这说明他很讲义气,也暗示了他内心的善良”于文无据)
(2)①可以更好地突出警察们克服个人困难、坚定守候的责任感;②一次次心理描写推动了情节向前发展;③更好地突显了主题,这个社会不缺惩罚,缺的是人与人心灵之间的碰撞。④帮助读者更好地感受警察们“守候”的力量,增强了小说的感染力。(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3)①顾全大局,默默奉献。为了案件的最终告破,为了保全他的妻子,他们克服了很多个人的困难,默默地守候。②充满温情,坚持原则。他们的守候保全了他的妻子,体现了人间温情,但他们最终也逮捕了他,维护了法律原则。③考虑周密,布局精妙。他们精妙地部署,在适当的时机出手,使他最终落网。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4)示例:①通过警察的“守候”,小说表现了“温情比惩罚更能直抵人心”的力量。面对警察亮出的逮捕证,“他”绝口不交代同伙的情况;而听完警察六天“守候”的故事后,‘他”却屈身跪在地上,泪如雨下。②通过“他”对妻子和孩子的守候,小说演绎出警察们六天抓捕的“守候”故事。警察因他的守候而设伏,又因他的真情守候而一次又一次地延期抓捕。③通过“他”在医院守候妻子临产时的描写,勾起了警察们相似的经历,也触动了他们作为执法者的普通人的情怀。④小说启示人们,如果社会更多一些人和人之间心灵的碰撞,社会将会变得更加和谐。
(每点2分,言之成理即可)
篇5:一代评书大师袁阔成现代文阅读原文附加答案
20xx年3月2日凌晨,一代评书大师袁阔成因心脏衰竭在北京与世长辞,享年86岁。青年评书演员清平客在撰文回忆自己与师爷袁阔成交往的难忘故事时写道:“那是20xx年的一个冬日,我第一次见到了袁阔成先生。别看从小就喜欢评书,崇拜袁先生,真见了面,我脑子里一片空白,愣愣地站在那儿,嘴也跟不上了,一时手足无措。袁先生笑容可掬地询问我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情况。此时坐在我面前的俨然就是一个邻家的老爷爷。”
袁阔成,1920xx年生于天津,他的伯父袁杰亭、袁杰英和父亲袁杰武是评书界响当当的“袁氏三杰”。袁阔成自幼随父习艺,后拜评书大师金杰力为师,并得到著名评书演员陈士和的指点。扎实的艺术功底,使得袁阔成所说评书中的人物形象鲜明,他的《三国演义》如黄钟大吕,那种大历史、大战场、大人物的气势,令人折服。1980年,中央电台准备将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改编成评书,听了袁阔成在营口电台录制的《三国演义》中的《群英会》《三气周瑜》两个段子之后,便决定与营口电台合作,请袁阅成承担这部书的播讲任务。袁阔成欣然接受了任务。整部《三国演义》的录制过程极为艰苦,身体原本就不太好的袁阔成几乎是一边吃药一边录音。在录制期间,袁阅成拒绝了所有的演出邀请,一磨就是六年。这部三十多年前录制的评书,至今依然倍受欢迎,成为一个时代的经典。
在评书传统中,桌子、醒木、折扇、手帕这几样道具有着各自的作用:醒木可以让观众集中注意力,声音也能烘托气氛;扇子经常被用来模拟武器和毛笔;手帕折叠起来就能表示书信,也可用来表演拭泪或擦汗。更重要的是桌子。有了桌子,演员讲话就松弛,也不用学习步态、站姿和动作。1957年,袁阔成带着作品到福建边防哨所慰问,为战士演出。看到战士还要专门为他扛桌子,到处找醒木、折扇和手帕,他觉得完全不需要这些道具,也能说一出精彩的评书。这成为他思考评书革新的一个契机。他是第一个穿西装说评书的,是第一个撤掉了桌子的艺术家。他还从话剧、电影、相声、戏曲、秧歌等艺术形式中汲取精华,将原本生存于小舞台的传统评书艺术带到了大舞台上。不仅如此,袁阔成子女袁田说,父亲是一个思想很超前的人,当时中国刚刚解放,他觉得评书有必要为社会做出一些新的贡献,而这个是家族传统评书的一种延续,于是他就开始琢磨说新书。
袁阔成一直是一位开明的老师,他虽然没有收过徒弟,很多人都是他的学生。过去要想学评书需要拜师,行“摆支”的礼仪,然后到师父家要端茶倒水做饭三年,师父教活儿的时候还有可能故意不教关键的地方。袁先生曾说:“都新社会了,还弄那套磕头上香的干嘛呢?我就很羡慕那些大学教授,没人叫他们师父吧?都是恭恭敬敬地喊一声‘先生’。”于是大家都叫袁阔成一声“袁先生”。
(选自《中国电视报》,有删改)
篇6:一代评书大师袁阔成现代文阅读原文附加答案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一段,清平客讲述了与袁阔成先生的第一次交往,作者运用侧面描写塑造出袁阔成先生平易近人的形象。
B.正是因为袁阔成先生播讲的评书庄严正大、气势不凡,中央电视台才决定将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录制成评书。
C.评书《三国演义》能够成为一个时代的经典,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当年袁阔成先生和电视台对作品的精益求精。
D.桌子在评书表演中有着重要作用,袁阔成说评书时撤掉了桌子就意味着他要在步态、站姿、动作上下更大的功夫。
5.袁阔成先生在评书表演艺术上取得突出成就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4分)
6.袁阔成先生对评书艺术有哪些贡献?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5分)
篇7:一代评书大师袁阔成现代文阅读原文附加答案
4.(3分)B
5.①自幼学艺,有家学渊源及名师指点,艺术功底扎实;②勤奋刻苦,在艺术上精益求精;③思想超前,大胆创新,汲取其他艺术的精华。
6.(6分)①孜孜以求,留下评书精品:②大胆革新,发展评书艺术:③不拘形式,培养评书人才
篇8:我那犀利的语文老师现代文阅读原文附加答案
从小喜欢语文课,每个老师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而因为自己文字功底好,也颇受各个老师的赏识,从三年级有作文课起,我就习惯了自己的每篇作文都当做范文被老师朗读。曾有老师形容,看小六六的文章,像三伏天吃冰激凌一样快活,觉得学生没白教,花的心血有了回报。
独独写刘老师,缘于他的与众不同。他是初二起开始代我语文课的,那时候我的文章已经常在什么学生作文选刊之类的杂志发表。学校的校刊报栏里,总有点儿篇幅是留给我的。我原以为他一进教室就是以微笑向我致意,如同其他老师一样,笑容中带着“久闻大名”的意味。出乎意料,他在点我名字的时候甚至没抬眼看我一下。
我开始被他收在雪柜中封藏。他很少提问我,也从不把我的文章作为范文朗读,任我花费心思构思排比抒情感慨,得到的永远是他一个淡淡的红钩,加上难以辨认的“已阅”二字。骄子的心态受到严重打击,越渴望得到他的鼓励,越觉得自己无法取悦他,连同学们都感到我被封杀了,说,刘老师不欣赏六六的文章。
刘老师是少女心目中的白马王子,至少当时怀春的小丫头们心目中琼瑶小说《窗外》里的李老师就应该是他那样的帅。其实,他踏进教室的一刹那就奠定了我这一生所认为的帅哥形象的基础:宽肩长腿,蓬乱而略带卷曲的头发,拉碴的胡子和裂着两粒扣子的白衬衫。他的眼神永远迷惘着,视线的焦点总在教室最远处,并不扫视下面听课的学生,而且带着一种睡眠不足而疲倦的惺忪。他的语调一直低沉着,浑厚如男低音,他的大舌头说话带着南方男人的糯,扬起的嘴角歪笑着,透露着一种邪与放荡不羁。他拿粉笔的随意,犹如端酒杯或夹着烟卷待吸,每次都是等铃声过后好几分钟才拖沓着步伐,懒洋洋地只提溜着课本走进教室。
进门从不多话,只胡乱翻着课本,烂烂的书像刚从浴缸里捞出来的还带着没洗清爽的洗衣粉,估计是多年沉积下来的粉笔灰。见他随意翻两页,瞟几眼,突然抬头说:“上次讲到哪里了?”然后有同学细致提醒他,到了。他于是说,好,下面继续。我一直怀疑他从不备课的,只凭着深厚的功底,信口开河却也娓娓道来。他如果是演员,定时那种容易入戏的,只两三分钟的酝酿,便与书中人物融为一体。当他讲《社戏》的时候,我觉得眼前的他就是成年的鲁迅,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回忆小时候快乐的时光;当他讲“苔痕上阶绿”的时候,我觉得他就是那甘于清贫、酌一壶小酒,与朋友盘腿席上,捋袖手谈的刘禹锡。从他的课中,我感受到柳永的郁郁寡欢与男人的伤情,于是开始梦想自己是那青楼抱琵琶的女子,彩带飘舞,与相爱的欢客一起吟诗。至少当时十三岁的我,从他的灌输中感受到青楼文化是一种高雅。
因得不到他的注意,我开始抑郁,看见同学们作文批改中长长的批语,心生嫉妒。那时我是典型的党中央的喉舌,学校宣传的号角,只要学校接个宣传任务,从五讲四美三热爱到学习赖宁学习张海迪,任何一项枯燥乏味的政治宣传,在我笔下都会变得栩栩如生如泣如诉。恢宏的排比句式,可歌可泣的用词足令老师叹为观止。甚至有老师当时预言,这丫头以后会给《人民日报》发社论。可惜后来受了刘老师人生真谛就是随意的思想影响,最终没走上发愤图强的道路。
改变我绚烂的八股文风的是刘老师一次忍无可忍的评语之后。大约那是我又过分地吹捧了谁了,只记得他写了:“你写的,古代叫八股,现代叫媚俗。文章是什么?是你自己的喜怒哀乐。文章,是你自己思想的表现,是写给自己看的,不是为了取悦别人。自己跟自己都不说实话,明明是痛苦却要咧着嘴说幸福,这叫文过饰非。高的作文分数只代表你有高超的组织文字的能力,不代表你有卓越的,哪怕是真实的思想。如果有一天,你读自己的文章会流泪,你就在用笔写自己;如果有一天,别人读你的文章会流泪,你就在用笔写现实。写你懂的,写别人懂的,为自己说真话,不为取悦别人说假话。做文章,不要糟蹋了你的才思。”
这是我收到的最好的评语,当时我才十三岁,却深深领悟,自此开始做到笔随心走。
他只教了我一年半,我却感到我们之间有深深的默契。我写的苦与乐,他都懂,他给一个青春迷惘而多思的女孩一个自由说话的空间,让我在他百川纳海的宽容里自由徜徉。
一年半后的一天,他突然从学校消失了。接替他的是一位短小精干的刚毕业的大学生,板书优美而整齐,普通话发音纯正,说话铿锵有力,可我再也找不到人书合一的浑然天成的感觉。一直记得他最爱的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沧然而涕下。”仿佛看见他站在泰山之巅,穿着古代飘逸的长衫,发上盘个髻子,一根长飘带在夕阳下随风飘摇、玉树临风。
篇9:我那犀利的语文老师现代文阅读原文附加答案
10、刘老师的与众不同体现在哪个方面?
11、仿照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将下面的句子仿写完整。
当他说《故乡》时,我觉得他就是鲁迅,站在野地里看没有被世俗浸染的闰土扎猹;当他讲“__________,___________”时,我觉得他就是归隐山林,泛一叶扁舟,看游鱼细石、高山寒树的吴均
12、第九自然段“这是我收到的最好的评语……笔随心走”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说说你对“笔随心走”的理解。
13、临近毕业,有什么话想对语文老师说?或者描述下你理想中的语文老师。
篇10:我那犀利的语文老师现代文阅读原文附加答案
10、(1)对待“优生”“我”的态度与其他老师不同,“冷藏”“我”;(2)外貌不同,随意散漫、放荡不羁;(3)讲课方式不同,不备课,但是讲得非常迷人。
11、当他说《故乡》时,我觉得他就是鲁迅,站在野地里看没有被世俗浸染的闰土扎猹;当他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时,我觉得他就是归隐山林,泛一叶扁舟,看游鱼细石、高山寒树的吴均
12、作用:承上启下,总结上文刘老师的评语对“我”产生的影响;理解:笔随心走是指要写自己懂的、自己想的东西,为自己说真话,不为取悦别人说假话,做文章
13、这是道开放性试题,可以选做一题。前者可以围绕对老师的感谢、赞美和期许入手,后者则可结合自己的个性特点和老师的上课方式教学风格进行阐述,言之有理即可。
篇11: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节选)现代文阅读原文附加答案
①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这既涉及可持续发展战略,涉及地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所提供的资源,也涉及地球的外在环境究竟能在多少年内维持不变。
②太阳是决定地球外在环境最重要的因素。根据近代天文学家的理论,太阳将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地球绕太阳旋转的平均半径,将长期维持不变,至多只有极小的摆动,这一过程将至少还持续40亿年。过了40亿年后,太阳将逐渐膨胀而演化为红巨星,最后将地球完全吞吃到它的“肚子”里。
③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实在是太巨大了,“只要太阳吼一吼,地球立即抖一抖”。至于人类,却承受不了地球的任何抖动!不过,太阳为地球持续提供长达4000万年的光和热却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在4000万年的年代里,所消耗的能量还不到太阳总量的1%!所以,研究人类在地球上持续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至少要以人类能在地球上持续生存4000万年为奋斗目标!
④但是人类面临的真正威胁,却是来自人类自身。如果人们认为420xx年前伽利略是近代科学之父的话,那么这420xx年来科学、技术以及工业、农业的发展,就远远超过自有人类历史以来的400万年间的成就。与此同时,近420xx年来所消耗的地球上的资源,也大大超过了在400万年间人类所消耗的资源总量!如果按照现在消耗不断增长的趋势发展下去,试问4020xx年后乃至4000万年后的地球将是什么样的面貌?
⑤地球上的资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可再生资源,另一类是不可再生资源。虽然人类可以用消耗可再生资源的办法补充一些不可再生资源,但这在数量上毕竟是有限度的。所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归根结底将取决于地球上的资源能在多少年内按照某些资源的消耗标准维持人类的正常生活。
⑥其实,4000万年只是一个保守的说法,太阳的光和热,完全可能持续更长一些时间,即使太阳系内出现某些反常事件,如小行星撞击地球,但也不太可能在4000万年内发生,而且人们完全能发射有超强破坏力的导弹,使小行星改变航道;所以,地球上的居民,至少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是大可不必“杞人无事忧天倾”的!
⑦但是,真正值得忧虑的,是人,是人能否控制人类自身!
篇12: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节选)现代文阅读原文附加答案
1、①地球上的资源能按某些资源的消耗标准维持人类多少年正常生活。②人类能否合理利用资源。
2、因为在4000万年的年代里,所消耗的能量还不到太阳总量的1%。
3、对资源过度的消耗(意思相近即可)。
4、①太阳将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至多只有极小的摆动。(答出第一句即可)②a.控制人类对资源的损耗。b.控制人类对生存环境的破坏。(答出一种即可)。
5、答出文章所涉及的两点知识即可。
【多余一句话现代文阅读原文附加答案】相关文章:
10.看海阅读答案现代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