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心得体会>好孩子不靠管靠惯的心得

好孩子不靠管靠惯的心得

2022-09-11 08:43:4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放手也是爱”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好孩子不靠管靠惯的心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好孩子不靠管靠惯的心得,欢迎大家分享。

好孩子不靠管靠惯的心得

篇1:好孩子不靠管靠“惯”

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但“性格”又是如何形成的呢?美国作家杰克・霍吉说:“行为变成了习惯,习惯养成了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原来,命运的基石就是养成习惯的行为。他把“习惯”比喻为飞驰的列车,惯性使人无法停步地冲向前方。

前方有可能是天堂,也有可能是深谷,习惯就是人生的方向盘。

战胜惰性

暑假马上就要到了。对于在课堂上奋战了一个学期的学生来说,“终于轻松啦”,无疑是发自心底的呼声。但是,放暑假,是不是该彻彻底底地抛开一切,只顾休息玩乐呢?这种想法显然不足取。

人们恐怕都有这样的经历:清晨闹钟将你从睡梦中惊醒,你一边想着自己所订的计划,同时享受着躺在被窝里的舒适,不断地对自己说:该起床了;一边又不断地给自己寻找借口――再等一会儿。于是,在忐忑不安之中,又躺了5分钟,甚至10分钟……暑假了,类似的镜头恐怕会更多地再现。

到了暑假,一般家庭的父母都是白天上班,大段的时间只有孩子一人在家,家中即使有老人,管理的力度显然远不如父母。当孩子的惰性占据了上风之时,一切就处于失控状态了。

什么是惰性?惰性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拖沓。把今天该完成的事情拖延到明天,甚至遥遥无期,直到被逼无奈,拖不下去时才来赶工。这种行为极具破坏性,也是最危险的恶习。它使人丧失进取心。一旦开始遇事推拖,滋生惰性,就很容易再次拖延,直到变成一种根深蒂固的习惯。如果你存心拖延逃避,你就能找出成千上万个理由来辩解为什么事情无法完成,而对事情应该完成的理由却想得少之又少。每当自己要付出劳动时,或要作出抉择时,总会为自己找一些借口来安慰自己,总想让自己轻松些、舒服些。有些孩子深陷于“激战”的泥潭中,被“主动”和“惰性”拉来拉去,不知所措……时间就这样一分一秒地浪费了。

要想战胜惰性

首先要让惰性没有乘虚而入的可能。诸如早上起床这样的事是没必要作任何考虑的。我们需要想尽一切办法不去拖延,在知道自己要做一件事的同时,立即动手,绝不给自己留一秒钟的思考余地。千万不能让自己拉开和惰性开仗的架势。对付惰性最好的办法就是根本不让惰性出现。往往在事情的开端,头脑中冒出“我是不是可以……”这样的问题时,惰性就出现了,“战争”也就开始了。一旦开仗,结果就很难说了。所以,要在积极的想法一出现时,就马上行动。

其次,应制订一个从早晨起床到晚上熄灯睡觉的作息表,在作息表里明确写上自己的日程安排。“天”的单位太大了,一个有实际意义的时间计划,至少应该细化到小时,也就是说,自己一天当中能够利用多少个小时,还要知道一个小时的效率是多少。把这些复杂的事情变成一些小的、互不相关的、可以按部就班来完成的事情,这样更容易把事情办成。

再次,父母可以利用暑假给孩子尽可能多的自由,并要求他对自己的自由负责。有必要的话,应用心设计训练孩子自制力的计划,帮助他控制自己的惰性和欲望。父母不仅要要求孩子,而且自己也要参与,至少在孩子面前应该表现得富有自制力,固守承诺,充满责任心。

好孩子不是“管”出来的,是“惯”出来的

同事们都羡慕我有个好女儿:省心,自觉,不用管。我告诉他们:好孩子不是“管”出来的,是“惯”出来的。这里的“惯”不是娇惯,而是帮助她养成好习惯。

习惯是由多次重复的行为形成的,因此,要培养好习惯得从平时的行为抓起。孩子平时大部分时间在学校,作为父母,主要是双休日和寒、暑假对孩子的管理和引导。

女儿读小学时,每年的暑假我们家都有一段时间的“真空”:她爸爸白天在外面做生意,我要参加学校组织的旅游,一连六七天没人管孩子,怎么办呢?我想出了一个“遥控”的办法:和孩子一起制订一份作息时间表和计划书,然后让她按部就班地去完成。详细的作息时间已经忘记了,我只大致记得每天要有这样几项内容:进行一个小时的体育活动,画三幅小国画,写三张(16开大小的)毛笔字,吹一个小时的长笛,做一个小时的作业,然后看电视,睡午觉,看书。看电视要有选择性,买一份《中国电视报》,圈出适合她看并且她也喜欢看的节目,定时看,每天看电视的时间不超过两小时。

计划订好之后,画一张表,每天登记,完成一项打一个勾,完不成的第二天补上。总体完成得好的奖励,否则处罚。

日复一日之后,孩子的习惯慢慢养成了,无论父母在家不在家,该做什么的时候,她会自觉去做,后来再大一些,她就可以自己为自己订计划了。

女儿刚参加完高考,考前她们华师大二附中提前17天让学生在家里复习。我照常到校上班,她爸爸照常忙他的餐馆,就她一个人在家里复习。头两天放假,她收拾屋子,整理书籍资料,归类,订考前复习计划,稍作调整、放松。从第三天起,便进入了有条不紊的自学。有时候,我和她爸在餐馆里忙到晚上近十点钟才回家,女儿一个人仍在她的房间里安静地学习,电视、电脑都没随便开。倒是我们回去之后,她才过来和我们一起看看《艺术人生》《人物》《央视论坛》《新闻调查》等电视节目,23∶00前睡觉。

又逢暑假,孩子们兴奋,父母们忧心忡忡,巴不得学校天天上课。其实假期是培养孩子自主意识和独立生活、学习能力的绝好机会,关键是父母如何遥控,孩子如何自控。建议父母学一点“放风筝”的技巧: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制订一份覆盖学习、生活、娱乐等方面的计划,然后抓住这根“线”,让孩子在假期“飞得高,飞得远”,又不偏离“轨道”。

好习惯养成之后,的确有“一劳永逸”之效。依照这个推论:多次重复的行为变成习惯,习惯决定性格,而性格最终决定人的命运。这样看来,对孩子习惯的培养就真不是一件小事了。

篇2:好孩子不靠管靠惯的心得

好孩子不靠管靠惯的心得

同事们都羡慕我有个好女儿:省心,自觉,不用管。我告诉他们:好孩子不是“管出来的,是“惯出来的。这里的“惯不是娇惯,而是帮助她养成好习惯。

习惯是由多次重复的行为形成的,因此,要培养好习惯得从平时的行为抓起。孩子平时大部分时间在学校,作为父母,主要是双休日和寒、暑假对孩子的管理和引导。

女儿读小学时,每年的暑假我们家都有一段时间的“真空:她爸爸白天在外面做生意,我要参加学校组织的旅游,一连六七天没人管孩子,怎么办呢?我想出了一个“遥控的办法:和孩子一起制订一份作息时间表和计划书,然后让她按部就班地去完成。详细的作息时间已经忘记了,我只大致记得每天要有这样几项内容:进行一个小时的体育活动,画三幅小国画,写三张(16开大小的)毛笔字,吹一个小时的长笛,做一个小时的作业,然后看电视,睡午觉,看书。看电视要有选择性,买一份《中国电视报》,圈出适合她看并且她也喜欢看的.节目,定时看,每天看电视的时间不超过两小时。

计划订好之后,画一张表,每天登记,完成一项打一个勾,完不成的第二天补上。总体完成得好的奖励,否则处罚。

日复一日之后,孩子的习惯慢慢养成了,无论父母在家不在家,该做什么的时候,她会自觉去做,后来再大一些,她就可以自己为自己订计划了。

女儿刚参加完高考,考前她们华师大二附中提前17天让学生在家里复习。我照常到校上班,她爸爸照常忙他的餐馆,就她一个人在家里复习。头两天放假,她收拾屋子,整理书籍资料,归类,订考前复习计划,稍作调整、放松。从第三天起,便进入了有条不紊的自学。有时候,我和她爸在餐馆里忙到晚上近十点钟才回家,女儿一个人仍在她的房间里安静地学习,电视、电脑都没随便开。倒是我们回去之后,她才过来和我们一起看看《艺术人生》《人物》《央视论坛》《新闻调查》等电视节目,23∶00前睡觉。

又逢暑假,孩子们兴奋,父母们忧心忡忡,巴不得学校天天上课。其实假期是培养孩子自主意识和独立生活、学习能力的绝好机会,关键是父母如何遥控,孩子如何自控。建议父母学一点“放风筝的技巧: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制订一份覆盖学习、生活、娱乐等方面的计划,然后抓住这根“线,让孩子在假期“飞得高,飞得远,又不偏离“轨道。

好习惯养成之后,的确有“一劳永逸之效。依照这个推论:多次重复的行为变成习惯,习惯决定性格,而性格最终决定人的命运。这样看来,对孩子习惯的培养就真不是一件小事了。

篇3:好孩子都是管的,熊孩子都是惯的

文/苏心

1

周末,我和女儿去家附近的书屋看书。

这个书屋属于公益性质,平时在那里维持秩序的,都是一些志愿者。

书屋门口有一个箱子,里面盛放着鞋套,鞋套的数量是根据书屋的最大容量放置的。周一到周五,去的人比较少,到了周末,很多家长会带着孩子去看书。

这次我们去得较晚,门口的箱子里就剩下了两幅鞋套。我很惊喜,和女儿小声说:我们运气真好,再晚一会就要等了。

正要进去,后面来了一对母子,儿子有十岁左右,妈妈打扮得珠光宝气。

孩子看到箱子里没有鞋套了,就问:妈,没有鞋套了怎么办?那个女人大声说:没有就没有,这又不是皇宫,进!

旁边一位志愿者微笑着说:女士,没有鞋套不能进,您可以稍等会儿,应该很快就有人出来的。

那个女人白了志愿者小姑娘一眼,拉着儿子进去了。

那天的志愿者,是两名看着像大学生模样的女孩儿,估计也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两人站在那里一脸蒙圈。

我和女儿在书架上各自拿了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坐下来看。书屋里没有椅子,供大家坐的是一些海绵坐垫,看书的人就席地而坐在垫子上。

那个男孩上窜下跳,翻翻这翻翻那,好像也没有找到一本“喜欢”的书,他妈妈也帮着翻,边翻边抱怨:怎么都是些大人看的书,不知道放点孩子的书,真是的!

本来特别安静的书屋,被这娘儿俩弄得一下子骚动起来,大家都抬起头看着她们母子。

志愿者小姑娘又过来提醒:这里不能大声说话,请您小点声,不要影响了别人。

那个女人哼了一声没说话,抽出两本书和孩子坐下来看。

过了一会儿,我忽然闻着屋里有一股尿臊味,抬头看,那个小男孩一脸坏笑,趴在他妈妈耳边说:妈妈,让她管咱们,我把她家垫子尿湿了。他妈妈一脸得意的笑。

周围看书的人都一脸愤然,有人说:这种熊孩子,大人怎么也不管!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纷纷附和。

那个女人看犯了众怒,就拉着孩子说:儿子,咱们回家。

正要抬腿走,母子俩被一位三十岁左右的男子叫住,铿锵有力地说:您稍等,我是这家书屋的负责人,来这里的都是爱看书的人,我非常欢迎。可我希望您和您的孩是最后一次来,因为,这里不欢迎你们!

女人嘴上还硬,语气却分明软了下来:几本破书,都没孩子看的,你请我来我也不会再来的。说完拉着孩子快步走了。

回家的路上,女儿问我:妈妈,那个小男孩那么淘气,他妈妈怎么也不管管呢?

我说,她只知道惯,不知道管,你看今天那个小男孩就被书屋拒绝再来了,如果这位妈妈继续纵容孩子,世界对那个小男孩关起来的门,会越来越多。

女儿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篇4:好孩子都是管的,熊孩子都是惯的

2

我有一位远房表姐,三十八岁时才生下儿子,中年得子,简直宠上了天。

一次,我去参加亲戚的婚礼,表姐带着她八岁的儿子也去了。吃饭时,我们在一张桌子上。

那个孩子完全不顾及别人,不停地转桌,大家眼里都有不满,却没人好意思说。

不一会儿,表姐的儿子喝完一盒酸奶,啪的一声把空盒扔到一个菜盘里,菜汁溅到了好几个人身上。一个看着比他大一点的男孩子一脸怒容,握着小拳头要打他。表姐赶紧说:小弟弟比你小,你得让着他,不能欺负他呀。小男孩狠狠瞪了表姐儿子一眼,埋头吃饭。

表姐的儿子吃得快,差不多吃饱了,他站到椅子上,朝着桌子上的菜里吐唾沫。这下大家都没法吃了,放下筷子看着他们母子。

表姐一脸尬笑,把儿子抱下来,说:男孩小时候就是顽皮,大了就好了。

旁边有人说:你怎么也不管你儿子呢,他也不小了,这可不是淘气,简直就是作恶了!

再坐下去也没啥意思,大家纷纷起身回家。本来挺喜庆的一个场合,被一个熊孩子搅得不欢而散。

表姐是打车来的,问:谁顺路啊,捎我们娘俩一段吧?一个搭茬的都没有。

刚才那个握紧小拳头的小男孩和他妈妈正往外走,回过头对着表姐的儿子说:你太没教养了,记住,明年我哥哥结婚你千万不要来,我讨厌你!

这话听着真解气,小男孩说出了大家的心声。

或许,现在是每家孩子都少的缘故吧,很多大人都觉得自己小时候吃了很多苦,如今条件好了,自己的孩子要好好宝贝,不能让他吃一点点苦。于是乎,由疼爱到溺爱,娇惯放纵,就产生了很多熊孩子。

篇5:好孩子都是管的,熊孩子都是惯的

3

前几天在朋友圈就看到一条信息,一对中国父母带孩子去美国旅游,因为熊孩子恶作剧,引发他父亲和一位年轻人在飞机上大打出手。

这种行为实在太危险了,甚至会导致机毁人亡。

结果,熊孩子一家三口刚一下飞机,就被等在那里的机场执法人员带走了。最终处理结果是:海关以故意伤害为由拒绝他们一家入境,次日凌晨安排飞机遣送回国。

熊孩子一家三口本来去旅游,都到了人家国门,却被拒绝了回来。

有网友说,这种父母教出来的孩子,终有一天要品尝世界专门回馈给他的冰冷滋味。

可不是,你看,熊孩子还没有长大,就已经尝到了各种被拒绝的苦头。社会不是你妈,没有人会惯着你。

一位教授在演讲时说:孩子毕竟不是成年人,必须管教,必须惩戒。一味以爱的名义让步,是对他最大的不负责。今天孩子打不得,骂不得,甚至一个眼神都不行,明天他没准就能去杀人。

是的,管孩子要趁早。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你今天纵容孩子的小恶,日积月累,慢慢就会凝积成明天的大恶,再想管也来不及了。

篇6:好孩子都是管的,熊孩子都是惯的

你的娇惯不是爱他,而是害他。

你舍不得嚷他一句,打他一下,瞪他一眼,没关系,世界早晚都会替你,一巴掌一巴掌打回去。

来源:苏心(ID:suxin98498),作者:苏心,专栏作者,流行期刊写手,自媒体人。

【好孩子不靠管靠惯的心得】相关文章:

1.企业管理不靠制度靠文化

2.我要做好孩子阅读心得

3.高管培训心得

4.《我要做好孩子》的读书心得

5.《好孩子》读后感

6.做个好孩子

7.我要做好孩子五年级学生读书心得

8.我要做个好孩子读书心得笔记

9.银行高管培训心得

10.保险公司人管培训心得

下载word文档
《好孩子不靠管靠惯的心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