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患沟通的体会
“阿布”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护患沟通的体会,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护患沟通的体会,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 护患沟通心得体会
俗话说人长一张嘴,除了吃就是喝,但还有一重要作用―说话,更文雅一点说就是沟通。沟通是信任的基础,良好的沟通是开启护患矛盾之锁的最佳钥匙。
期间,这里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们都好热情,让我们瞬间活跃了起来,同他们一起融入了这个新的环境中。我们秉着以礼待人的原则,多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思考问题,耐心的倾听他们的叙说,愉快的同他们分享快乐的事。良好的护患沟通增加了患者的配合程度。科室有一个婆婆,血糖有点高,老师告诉她:要在餐前餐后查血糖,饮食方面要注意低糖,把没控制好血糖会出现哪些情况都为婆婆详细的解说。正是这一有效的沟通让婆婆深深地记住了自己什么时候要查血糖,每次吃饭前都会主动配合我们去给她测血糖,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误解与麻烦。
之前的第一个科室是重症监护病房,沟通方面不如神内,因重症监护病房多是昏迷病人,他们有许多无意识的动作以及非语言的动作,只能靠医务人员单方面的去猜测他们的意思,更多的只能同家属沟通,不如与病人的直接交流更容易获得第一手资料。所以说良好的沟通是好的护患关系的法宝。一个多月的时间让我懂得通过一些操作学会与病人沟通,与病人家属交流,从而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护患沟通不到位就会存在一些误解。譬如上次为一位病人测体温,由于我们是按5-10分钟来测量体温的,所以就过了7分钟才去拿体温计的,结果那位护工叔叔就有些生气了,恼怒对我们说:你们每次都这样,只记得放,不记得拿,我还要给他翻身呢,你说这要是不小心摔了,你们又说,你们说这要咋办?我的第一反应是同叔叔道歉,谢谢叔叔帮忙把体温计给拿出来,并说辛苦叔叔了,然后才离开病房同小伙伴们说明相关情况,并叮嘱她们最好把体温计给那位爹爹夹好后,过两三分钟就去看一下,同叔叔说一下我过两三分钟就来拿,务必让叔叔知道我们记得来拿体温计,并且我们也做到了。待护工叔叔发泄完内心的不满后,我才过去同叔叔说明我已同同学们讲过了,她们也都会注意的,请叔叔不要担心,并向叔叔解说了一下腋下体温的测量时间为5-10分钟,我们这儿一般要量个6、7分钟,所以我们可能有时候来拿体温计来的要晚一些,结果护工叔叔就笑了,沟通多重要呀。
为了更好的沟通,我上网搜索了一些沟通技巧来完善自我,真正做到“微笑在脸上,文明用语在嘴上,娴熟动作在手上,仪表整洁在身上”,用我们的“四心”(即细心、热心、爱心、耐心)真情换来患者的理解、尊重和支持。从而提高医院的整体形象,减少医患矛盾,提高医院服务质量,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1、注重称谓
称谓得体就象行个见面礼,使对方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使相互之间的沟通交流顺畅,交往成功。对于患儿要努力记住他的名字,可以直呼他的小名(即家属的爱称),年龄大的可以称大叔,大婶,还可以称其职业的代称,如王老师等,临床上灵活运用。切记:不要单纯以床号作为人的代称!
2、微笑服务
微笑意味着接纳、宽容,往往给人以温馨的感觉,容易令人产生信心与勇气。但微笑也应注意环境与场合,在不应微笑的场合,切忌这一表情!如抢救时,否则会让人觉得你缺乏同情心而遭反感,也就会失去患者及家属的信任。
3、文明用语
文明用语体现了一个人的素质与修养。在护患交流中,使用文明语言往往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请:“请”字在护理实践中应用相当广泛且频率高,它往往是取得他人配合的关键字眼。如:“请注意输液的手不要过度活动,以免输液渗漏,增加您的痛苦”,其中“请”字代表着尊重,所以,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中,在人际交往中,要善于用“请”,要用好“请”。
谢谢:当患者给予配合时,千万别忘了说“谢谢”,这“谢谢”一方面代表着你的感谢与礼貌,另一方面是对其配合结果的肯定,体现了他的价值,促进了他的积极性,以后会更加配合我们的工作。
对不起:适当地说声“对不起”是必要的,当你偶然失误时,及时地道歉显示了你严谨求实的作风,给人以诚实、谦虚、可信的感觉,对方自然而然地体谅你,给你机会。切记:这样的失误不可过多。须有改正的决心与行为!
再见:尽量不要在患者出院告别时说“再见”。你一说,患者心里会不舒服:“你希望我们再住院吗?”可以说些关心、祝福的话。如出院后仍需休养一段时间的患者,此时可提醒:“回家好好照顾,注意休息,加强营养。”“路上小心,请走好!”
4、日常工作时切记做到五声
见面有问候声(点头、微笑也行,表示尊重),询问有回答声(能肯定、明确答复的当场答复;不能回答,回答不上的时候,要灵活,如“现在我很忙,待会来告诉你”。回来后请教老师、医生,再过去告诉他。记住一个原则:患者若想询问病情,请指导他问医生,你不要随便涉及!)。另外,患者痛苦有安慰声,操作失误有道歉声,出院有祝福声,都会给患者温馨的感觉,留下好印象。
5、形体语言
是非语言交流的一个方面,通过一些有意识、无意识的动作,传递着护士的关心。护士进病房先敲门,出病房请注意随手关门,如你是因为一时忘了关门,请你记起时回去将门带上,如是为了患者好,需开门窗通风等原因,应向患者解释清楚,否则患者会感觉你不关心他,态度不好;如你因腾不出手关门,可以客气地请患者帮忙关门,别忘了说“谢谢”。
(1)患者向你走来时要起身相迎,患者行动不便时要出手相助。
(2)在为患者测量血压、心率和脉搏需要接触患者的身体时,要先将手搓热。
(3)在为患者做暴露操作时要用屏风遮挡;在护理操作时应认真、细致、规范,着力的轻重、范围大小要适当。
(4)在与患者交往中,不要面无表情、皱眉头,也不要表现出不耐烦和漫不经心。
(5)工作时不要穿响底鞋,不要用脚开门等等。
(6)患者则通过对护士体态语言的观察,深深感受到护士的关爱发自内心,从而更加理解、尊重护士,配合护理。
(7)每次交接班时向患者问一声好,晚上熄灯时向患者道声晚安。
(8)重视患者的心里感受,尽量让患者在安静、愉悦中接受护理,减轻其焦虑恐惧程度。
(9)进行护理操作时,尽量在与患者的交流中完成,操作前解释目的、注意事项和配合方法,操作中有提示性语言如静脉输液进针前,可以先说明“我准备进针了,会有点疼痛,请忍耐一下,马上好”让患者有心理准备。操作结束后向患者交代注意事项。
(10)经常征求患者意见,了解患者需求,倾听他们的抱怨、心声,因为它是我们不断完善、改进、协调工作的源泉。
篇2: 护患沟通心得体会
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由此可见语言是一门深奥的艺术与学问。同样一句话,如何把语言说的漂亮,表达的让人心悦诚服,尤其是从护患沟通的角度,我们一直在探索和追求怎样才能做得更好。
对于做任何一件事情,就像盖楼一样,都有它最基本的基石,根基越牢固,楼房就会盖得越高而坚固,护患沟通也是一样,信任和尊重病人便是良好沟通的先决条件和前提,首先就要提高医护人员的自身素质,对病人认真负责,说话通情达理,不计较病人犯下的小错误,端正的工作态度,会加深病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对于来自不同地区,文化背景,风俗,经济状况等不同的病人,医护人员与他们应一视同仁,尊重病人和家属的人格。
有时候沟通欠佳不是因为病人不想说,而是可能是医务人员选择的方式不正确,在交谈过程中,医护人员最容易出现的偏差是试图用说理的方式来说服病人,或想就此来纠正他们的想法,这恰恰就阻碍了病人吐露真实的想法。我们应尽量鼓励其自主选择话题,说出他们的感受和想法,认真倾听病人诉说,切勿打断,以提升病人的自尊,增强自我价值感。
护患沟通中,应掌握使用开放式谈话,避免使用封闭式谈话。举个例子,如果有一位病人告诉护士说“我晚上失眠,睡不着觉”,护士回答“吃片安定去把”,这样就关于失眠问题的话题则无法继续,这种谈话就是封闭式的谈话;如果护士这样回答“哦,失眠几天了”或“一整晚都睡不着么”这样与病人的谈话就不会终止,护士可以从病人的回答中继续提问,以获取为什么会失眠的信息,这种谈话就是开放式的谈话。再如有一位病人第二天要做血浆置换,病人对护士说“我有点害怕”,护士回答“你不用害怕”谈话就这样中止,这位护士很可能想安慰病人,但她缺乏语言上的沟通,采用了封闭式的谈话,结果病人心里未能进一步表露,护士也未能及时做心理护理,影响护患沟通的深入,使病人陷入痛苦中。
同时,还要重视病人接受信息的能力,可能病人正处于焦虑恐慌等不平衡的心理状态下,对于告知的相关信息没有在意的去听,或者遗忘,医护人员可以采取告知后再提问的方式。譬如告知病人“天兴有保肝作用,舒肝宁有退黄效果”。可以反问“我刚才说的天兴和舒肝宁都有什么作用来着”,以加强病人记忆。
总之,医护人员应当努力探索护患沟通的技巧,培养自己的沟通能力,从而促进护患间的心理沟通,最终达到增进病人身心健康的目的。
篇3:护患沟通心得体会
护患沟通心得体会
人类的基本需求之一是被别人理解。如果作为个体的独特性能被其他人正确地理解,我们就会有深切的满足感,相互之间的关系也会进一步深入下去。卡耐基曾经说过“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另外85%靠人际关系、处世技能。”而处理人际关系的核心能力就是沟通能力。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新的医学模式要求我们护理人员要走近病人,走进他们的生活,这就需要沟通。护患关系对病人疾病与健康有着非常大的影响。目前我的沟通能力与患者的沟通要求还远远不相适应,缺乏沟通的理念、知识和技巧。根据学习护患之间心理沟通体会出以下几点:
一、护士与患者之间交流的特点和形式
护患交流的特点:即要面带微笑,语言亲切温柔,赋予同情心。交流要不失时机,且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切实为患者着想,使患者对医院、医生、护士有信任感。
护患交流的形式:一种是言语形式的交流,即利用语言来传递信息;另一种是非语言交流,即面部表情、身体姿势、眼神与手势等。这两种形式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缺一不可,甚至有时非语言交流更是取得患者信任、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重要环节。如果交流时不注意上述特点和形式,将产生交流障碍。
二、护患沟通技巧
护患沟通时注重心理疏导:焦虑、恐惧是病人共同的心理特征,而寻求尊重、关怀是病人的共同情感反应。对此,在护患沟通时,护士要善于运用心理疏通引导法,根据病人的.认知程度,有针对性运用医学知识和临床护理实践经验,帮助病人分析治疗的利弊,认真恰当地解释疑问,进行有意识的积极引导,提高病人战胜疾病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心理认同。
倾听的技巧:倾听包括注意整体性和全面地理解对方所表达的全部信息,否则会引起曲解。倾听并不是只听对方所说的词句,还应注意其说话的音调、流畅程序、选择用词、面部表情、身体姿势和动作等各种非语言性行为。学习如何在沟通过程中集中往意力;不要打断对方谈话;不要急于判断;注意非语言性沟通行为,仔细体会“弦外音”,以了解对方的主要意思和真实感受。
如何结束交谈:顺利地结束交谈常为今后的交谈和护患关系打下良好的基础。在结束时,把交谈的内容小结一下,并要求病人提出意见以核实其准确性。可以表示由于病人的配合,交谈成功对制定护理计划很有帮助,并相约下次交谈的时间和内容,如对准备分娩的病人,你可说:“在您分娩前,我会与你详谈产时与产后的一些注意事项”;或“您先休息,下次我们再谈”等等。
总之,以病人为中心,尊重、同情、信赖、关怀和理解病人,很有礼貌地称呼病人,初次接触病人及家属要主动介绍自己,让病人了解自己,使病人产生信任感,自觉地将自己融于病人之中,善于应用体贴的话语,同时多与家属交流,了解病人的详细情况和需要帮助解决的事情。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充分体现爱心与真诚,适时恰当地使用幽默,使病人感到很熟悉,很亲切,双方在和谐愉快的气氛中充分发挥沟通的效能。做好护患之间的心理沟通,能有效减轻病人紧张、焦虑的程度,更好地配合护理工作,把护患双方紧紧连在一起,把患者带到健康的彼岸。
篇4:护患沟通技巧心得体会
通过《护患沟通和技巧》的学习,在与患者的沟通中我认为要做到以几点首先,护理人员要有高尚的医德和自身素质,与患者沟通前要端正自己的态度,态度一定要诚恳,让病人对护理人员加深信任感,信任和尊重病人是良好沟通先决条件,沟通是表达自己的情感,首先让患者感觉到你的诚意,信任你、愿意与你沟通,沟通前要充分了解对方的思想情感,只有取得患者的信任,她们才会把最真实的信息传递给你,我们才能了解病人最真实的情况,以便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护理,使病人的身心处于最佳状态,配合我们的治疗和护理,护患之间有效的沟通将会产生良好的护患关系,促进各项护理工作的开展,能较好的解决患者住院过程中的各种负性情绪及心理需求,对患者的康复起到积极的作用。
护患沟通时要注意称呼,合适的称呼会增加病人的信任感,也要注意关注病人的心理反应,尊重病人,保护病人的隐私,交流时要善于观察,根据病人的认知程度,有针对的运用医学知识和护理实践经验,帮助病人分析,认真的解释疑问。倾听病人说话时,要全面的理解病人所表达的信息,不能曲解,要有合适的距离,适当的语言,病人在说话时不要打断对方,急于判断,仔细体会对方主要表达出来的真实感受。
护患沟通后,病人感到了熟悉自己所在的新环境,体会到了你的亲切与真诚,减轻了内心的紧张和焦虑,更加的尊重了我们,更好地配合了护理工作,把护患双方连在一起,增进病人的身心健康。我们也感觉到了自豪和骄傲。
真诚对待患者,取得患者信任。在与患者沟通时,不是简单的聊天,而是将对患者的关心表现在行动上,让患者感受到我们在乎他们,这样更容易接近患者,拉近护患关系。在工作中我们要关心爱护他们,尽力满足患者的合理需要,愿意倾听他们诉说心中的委屈能困惑。不能表示出一点点的厌烦情绪,病人无理取闹时,我们不是逃避,更不能指责,而是要了解事情的真相,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患者主动嘘寒问暖,把患者视为自己的亲朋好友,经常到病去看看他们,走进他们的生活,没有距离感,让患者明白我们尊重他们,才愿意与我们沟通,了解她们真实想法,满足他们的合理需要,这样才能更好的更配合我们的工作,
【护患沟通技巧心得体会4篇】
篇5:儿科护患沟通技巧
儿科护患沟通技巧:加强学习锻炼,提高自身素质
医务人员的自身素质,技术水平是第一位的。因此,要多学习理论知识,注重实践操作锻炼,虚心向经验丰富的同事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了更好地塑造护士形象,提高护患间的亲和力,要进一步注重个人仪表、审美等综合能力的培养,言行举止做到得体大方。另外平时还要学习多学科的知识,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以自己过硬的素质赢得患者的满意与肯定。
儿科护患沟通技巧:树立良好的形象,抓住时机、营造沟通的氛围
患者对护士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一声称呼用词是否得体,会影响到护患交流。交流时护士可根据患者的身份、年龄、职业及文化层次的不同,因人而异的称呼他们,在维护他们自尊的基础上,选择他们喜欢听的名称称呼他们。新入院病人对环境陌生,护士应主动的向患者作自我介绍,用清晰纯朴的语言、温和关怀的语气。如“请您先坐着休息一下,我马上为您安排床位”,让患者感到亲切、融洽、无拘束,使患者尽快熟悉周围环境。与患者交谈时,应掌握好开场白,理清思路。首先问候患者,从饮食、睡眠等日常生活中谈起,以创造温馨和谐的气氛。然后针对要了解的问题进行直接或间接提问,对性格开朗的患者,可给他们多一点的讲话机会,让其说出自己的意见、观点和感觉,以得到更完整、全面的资料;对沉默寡言与不愿谈及疾病和有关的真实情况时,护士应用引导的方法,主动讲解有关疾病的知识,用讨论方式进行引导或重点询问。交谈时态度要诚恳、热情,认真倾听,保持目光接触,不要有分心的举止,如看表或和他人谈话,不要打断对方话题,双方应保持使人感到舒适的距离和姿势。
一般患者初到医院都会感到陌生,容易产生焦虑、恐惧等,此刻患者渴望有人与他主动沟通,了解医院情况。护士应该抓住这个时机,面带微笑以真诚、热情的态度,以简短寒暄与问候开始,然后进行入院介绍,这样缓解患者的陌生与紧张感。
儿科护患沟通技巧:鼓励患者表达掌握信息
护士要学会倾听与沉默,伴随患者述说的语言、声调、表情等,加以点头和眼神的关注,使患者感觉到你不仅是在听,而且已经体会到他的心情。沉默一般用于沟通中期,主要是给患者提供思考的空间,尤其悲伤时护士沉默片刻,患者会感到你在认真听他讲述,他的讲述已感动了你,而且达到情感的交融,并给他继续讲述的信心,同时也增加对护士的信赖感。
恰当运用心理暗示:暗示是语言、寓意创造的一种非药物的治疗效果,是心理治疗的方法之一。有时暗示能带来优于药物作用的效果。在护患沟通中,有很多地方可以借鉴暗示来帮助护患架起沟通的桥梁。
儿科护患沟通技巧:对不同文化层次的患者采用不同沟通方式
病人来自四面八方,年龄的差异,文化程度的不同,要求我们每名护士在护患沟通中要对病人有所了解,才能采取不同的方法,抓住契机和病人进行沟通。在临床护理中,经常能遇到很多患同样疾病的病人,但由于文化程度的不同,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差距非常大,这是因为,文化层次高的病人,经常阅读自身所患疾病的书籍,而且他们对自己所服药物的作用、副作用了解得非常清楚,因此,对每日更改治疗药物非常敏感,护士应抓住这一时机,给这类病人讲解所更改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并且就病人提出的问题进行准确的回答。然而,对文化程度低的病人,在与病人沟通中,抓住病人对所患疾病不了解,不知道经常诱发疾病的原因,及更想知道自己预后的这一心理,耐心地给病人讲解一些病人能接受的医学知识,引导病人提问,针对病人提问,进行回答,让病人树立良好的战胜疾病的信心。文化层次较低的或老年人沟通要尊重他们,而且要通俗易懂,必要时可重复。在回答病人提问题时,应以事实求是的态度,知道多少回答多少,不知道的,查阅有关资料后再回答。与同龄患者沟通应平等相待,看成自己的朋友;与患儿沟通应爱护、关心、抚摸。总之,护士依据不同的患者,扮演不同角色进行沟通,使患者予以接纳达到沟通目的。对不同患者,只有采取不同方式进行沟通,才能达到有成效的沟通。
儿科护患沟通技巧:采用有效的提问方法
用封闭结尾式问题,这种提问方式将答案限定了,患者只能做是或否的回答。如您家中有人患糖尿病吗?这种方法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取所需的信息。适时提出开放结尾式问题:护士在进行心理护理时可采用此方式,可诱导患者说出自己的观点、想法和感受,回答范围广泛,使患者宣泄内心真实情感,达到心理的平衡,如这次发病是什么原因?这样使患者有较大的自主权,同时护士获取大量信息,使心理护理更有针对性。
儿科护患沟通技巧:入院宣教
治疗护理前,护士应做好解释宣教工作,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感。操作中,要不断地询问和关注患者的感觉和要求。如“您认为这种饮食如何?”等,以增加亲切感、信任感和安全感。如果患者因疼痛烦躁不安,护士应耐心解释、劝慰和疏导。
儿科护患沟通技巧:把握良好的语言技巧
当患者询问病情时,护士应逐一耐心地做出解释,做到恰如其分的告知病情,又能让患者满意。这就要求护士针对患者的思想知识水平、个体心理特征,用不同的安慰性、解释性和暗示性语言,由浅入深地让患者了解病情,对特殊病如癌症患者,应遵循保护性的医疗制度,不可直言相告,可用委婉的用辞把“癌”字说成“溃疡”或“肿块”等,避免患者产生恐惧心理。进行语言性交流沟通时,语调要柔和,声音要和谐,使人听后感到温馨、悦耳、声情并茂,音量应适中,也可根据不同场合、谈话内容来确定讲话的音量,如进行心理护理时,音量宜小,以使谈话显得亲切,患者更容易接受。
【护患沟通的体会】相关文章:
3.感恩节护蛋体会
4.医患沟通实践体会
7.清剿火患工作总结
8.入院患登记本范文
9.得失之患散文
10.孩子患胃炎与饮食习惯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