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人生 > 诗句大全>午夜削梨诗歌鉴赏与答案

午夜削梨诗歌鉴赏与答案

2022-06-18 08:06:3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和也的妈”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午夜削梨诗歌鉴赏与答案,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午夜削梨诗歌鉴赏与答案,供大家阅读参考。

午夜削梨诗歌鉴赏与答案

篇1:与午夜对话诗歌

与午夜对话诗歌

请原谅我在奔跑中停下脚步

让擦肩而过的风

留给继续奔跑的人吧

前方鲜亮的旗帜,不再是吸引

我蓬头垢面,有涩于胜利的特写

更无意蜿蜒小道上的荆棘丛生

请原谅我的`心缅于静

平庸的目光仅限于蝴蝶的悠然

也宛如河边饮水的绵羊

低低的唇齿浸过水岸

即使有几滴泪珠融入水中

请原谅我的旁若无人

南飞的雁群不停地调整角度

我恐惧于高空的俯视

一览无余的目光,终究被十万里风景灼伤

请原谅我深藏已久的那份彻骨的正直

几千年光阴,仅剩的是又一个轮回

以耀眼的孤独

在某一个灵魂现场卖弄

请原谅我正直中的冷漠

那片如水的挚爱

敷在乍泄的秋雨里

滑落成一束暗淡的凄凉

请原谅我在踱行,碰撞,融合中

找到自己

幸好,瘦弱的躯体还没有和灵魂分离

我轻轻按下自由的快门

让跌宕起伏的执着

掩埋在越积越深的安静里

篇2:《孤雁》诗歌鉴赏题目与答案

《孤雁》诗歌鉴赏题目与答案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3.古人评诗有一诗之眼与一诗之骨的说法。诗眼,指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词(字眼):诗骨,指诗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统率作用的句。上面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请说说你的理由。

答:。

参考答案:

13.诗眼是孤字。首先大雁因孤而飞鸣念群,颔联谁怜二字直抒胸臆,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一片万重对比,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孤,形象地写出了路远雁孤、同伴难寻的凄苦之情。表达了诗人对漂泊生涯的苍凉感慨,对故乡亲人的思念,还有不坠青云之志的高远追求。所以说孤是诗眼。

篇3:蝶恋花诗歌鉴赏练习与答案

蝶恋花诗歌鉴赏练习与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1)在词史上,苏轼是豪放派的代表作家,但在这首词中,作者把两种风格融合在一起。请你结合此词上阕的内容作简要的赏析。(4分)

(2)作者平时所说“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答谢民师书》)。请你结合此词下阕的内容分析作者采用何种表达技巧体现这一艺术特色的。(2分)

答案:

(1)此词的上阕用旷达之语写暮春景色和伤春情绪。(2分)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既写了衰亡,也写了新生,反映了自然界的'新陈代谢,给人几分悲凉之感;二三两句把视线移向广阔的空间,心情自然舒畅;四五句先一跌,后一扬,絮飞花落令人伤感,但结句又是何等的旷达。(2分,意思相近即可)

(2)词的下阕运用“顶真格”使词意一气呵成。(1分)一二句的“墙外”与三四句的“笑”首尾相连。(1分)

篇4:《春日》诗歌鉴赏及答案

《春日》诗歌鉴赏及答案

春日

唐韦庄

忽觉东风景渐迟,野梅山杏暗芳菲。落星楼上吹残角,偃月营中挂夕晖。旅梦乱随蝴蝶散,离魂渐逐杜鹃飞。红尘遮断长安陌,芳草王孙暮不归。

21.红尘遮断长安陌中遮断一作望断,你觉得哪一种版本好,简要陈述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2.清代陈廷焯云:韦端己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最为词中胜境。其实非词如此,诗亦如此。请简要分析本诗中似直而纡,似达而郁的情感表达方式。(4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1. 遮断好,故国遥远,关山迢迢阻断了回乡之路,(1分)甚至于眺望的愿望都无法实现,表达作者羁留异乡强烈的思乡之情。(2分)

望断好,望断即望穿,(1分)刻画了一个羁留异乡极度盼望、期待、思念故国的游子形象。(2分)

22.(4分)

首联东风拂面,野梅山杏芳菲,一副以春光明媚画面,(2分)但迟暗字突现,却有愁绪扑面而来。(2分)

颔联所写之景落星、偃月极妩媚之态,温婉雅致,有怡然之情,(2分)却结以残角、夕晖,怅然若失之情自然流露。(2分)

颈联借用庄周梦蝶一典,表达诗人羁留异乡的痛苦,旅梦旅居客乡之游子的`思乡梦,但好梦难圆,纵风景独好,也徒增伤怀。渐至主客难辨,物我皆失。借望帝化杜鹃一典,营造凄凉悲伤的氛围,表达作者思乡之情。(典故2分,表达情感2分)

清新的画面中别生一段愁绪,是古今骚客常作之叹,无关风月。(总结句酌情给分)(评分标准:紧扣评论似直而纡,似达而郁在这首诗中的表达,举例2分,分析2分)

篇5:诗歌鉴赏附答案

诗歌鉴赏附答案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赋得暮雨送李曹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⑾。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⑩。

(1)《送友人》第三联是用哪种修辞来表达游子意、故人情的?请简要赏析。(3分)

(2)赏析漠漠帆来重一句中重字的表达效果。(3分)

(3)比较两首诗尾联抒情方式的不同之处。(4分)

参考答案

(1)比喻。(1分)浮云飘忽隐喻游子漂泊不定,落日缓缓隐喻故人依依惜别之情,(1分)生动形象地传达出了游子意、故人情。(1分)

(2)重既写出了船帆为雨所湿显得重而滞的实景(1分),又表现了惜别时的'沉重心情(1分),情景交融,渲染了深深的离愁别恨(1分)。

(3)李诗结尾借助自己和友人挥手分别,两匹马似有无限不舍之情而萧萧长鸣的动人场景(1分),间接传达送别友人的不舍之情(1分)。韦诗尾联直抒胸臆(1分),无限的离愁别绪使泪水和雨丝交融在一起沾湿衣襟(1分)。

对比赏析

《送友人》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诗,为李白名篇之一,全诗八句四十字,表达了作者送别友人时的依依不舍之情与离情别绪之意。此诗写得情深意切,境界开朗,对仗工整,自然流畅。

起句点出送友远行时的景物环境,继写友人别后将如孤蓬万里,不知要飘泊到何处,隐含不忍分离之情。后四句寓情于景,把惜别的情思写得委婉含蓄,深切感人。

《赋得暮雨送李胄》是唐代诗人韦应物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是一首咏暮雨的送别诗,虽是送别,却重在写景。首联写送别之地,扣紧雨、暮主题。二、三两联渲染朦胧暗淡的景色;暮雨中航行江上,鸟飞空中,海门不见,浦树含滋,境地极为开阔,极为邈远。末联写离愁无限,潸然泪下。全诗一脉贯通,前后呼应,浑然一体。

篇6:白居易诗歌鉴赏答案

1.选出下面加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

A.几处早莺争暖树(向阳的树)

B.局促一室之内(拘谨不自然)

C.娟然如拭(美好的样子)

D.泉而茗者(煮茶喝)

2.选出下面各组中加粗词词义不同的一项( )

A.游人虽未盛风力虽尚劲

B.红装而蹇者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C.罍而歌者 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D.局促一室之内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

3.从两篇诗文中各选出两个最能体现初春季节特点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从《钱塘湖春行》中找到一句与“余寒犹厉”有类似感受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说说你对《满井游记》最后一句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2.C

3.早莺 新燕 渐欲 浅草 才能

微润 始解 乍明 新开 始掠 将舒未舒浅鬣(前后分别各选2个即可)

4.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梳好发髻一样。

5.几处早莺争暖树

6.回应首段,是对自己冒寒出游的肯定,并对“城居者”困坐室内不知大好春光表示惋惜。(意思相近即可)

篇7:诗歌鉴赏习题及答案

敷浅原①见桃花 刘次庄

桃花雨过碎红飞,半逐溪流半染泥。

何处飞来双燕子?一时衔在画梁②西。

注释①敷浅原:古地名,在今江西境内。②画梁:彩绘屋梁。

1.有人评价本诗“避俗避熟”、自出心裁,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和志趣?(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答案:示例一,立意新颖,跳出借落花写惜春或伤春之情的窠臼,通过写飞花的活泼灵动和美好际遇来抒写情志,不落俗套。示例二,构思独辟蹊径,别出心裁,将桃花飘落与燕子衔花联系起来,写飞花的经历曲折有致。示例三,发现独到,捕捉飞燕衔花的细小情景,并从中发现其审美价值,独具慧眼。

评分:答对一种示例即得2分。意思对即可。

2.答案: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执着追求。

评分:情感、志趣各占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篇8:诗歌鉴赏习题及答案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小题1】 与下面例句中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念无与为乐者A.念念有词B.心无杂念C.念念不忘D.念过大学

【小题2】 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思。(3分)

(1)欣然起行 欣然:

(2)遂至承天寺 遂:

(3)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

【小题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小题4】 对“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庭下积水的空明和水中藻、荇交横的样子。B.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庭下积水的空明和竹柏的影子交横的样子。C.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庭下月色的空明和水中藻、荇交横的样子。D.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庭下月色的空明和竹柏的影子交横的样子。

答案

【小题1】 C(2分)

【小题2】(1)欣然:愉快地。(2)遂:于是,就。(3)相与:共同、一起。(3分)

【小题3】 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2分)

【小题4】 D(2分)

篇9:诗歌鉴赏习题及答案

眼儿媚·迟迟春日弄轻柔

朱淑真

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

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

(1)概括上阕作者感情的细微变化。(2分)

(2)请简要分析“云锁朱楼”中“锁”字的妙处。(4分)

(3)词的下片是如何表现“春愁”的?(4分)

试题答案:

三、古代诗歌鉴赏(10分)

10. ⑴从清明前,面对风和日丽、花香怡人的春日美景的愉悦(1分),到清明后,面对落花飞絮、云雾压楼的郁闷惆怅(1分)。

⑵“锁”字运用拟人手法(1分),形象生动地描写出了阴云密布、雾压朱楼的情景(2分),暗示了深闺女子郁闷(烦恼)的心情(1分),意味无穷。

⑶下片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反衬)的手法(2分),通过对莺声、绿杨、海棠及红杏等美景的描写,化抽象为具体,表达了词人隐藏在心中的无限哀(春)愁(烦恼、惆怅等)(2分)。

篇10:诗歌鉴赏习题及答案

微雨登城二首其一

苏轼

雨映寒空半有无,重楼闲上倚城隅。

浅深山色高低树,一片江南水墨图。

望湖楼晚景

苏轼

横风吹雨入楼斜,壮观应须好句夸。

雨过潮平江海碧,电光时掣紫金蛇。

(1)两诗均写江南雨景,但景色有异,两诗分别写了怎样的江西雨景?两诗第三句都描写相对静止的画面,请分别说说它们在原诗结构中的作用。(4分)

(2) 以上两首诗,刘诗优美,苏诗壮美,请结合诗句赏析。(4分)

【参考答案】

(1) 《登城》写的是和风细雨,《望湖楼晚景》写的是疾风骤雨。刘诗第三句承接前两句,并与蒙蒙细雨叠加,以形成下句江南水墨图意境;苏诗第三句从横风吹雨转入雨过潮平,为描写雷电蓄势。.承上启下

(2) ①刘诗通过写雨映寒空,山深树幽,倚楼眺 望的一幅水墨画,运用白描手法,描绘出一幅江南水墨图。 ②.苏诗通过写横风斜雨,潮江涌动,运用比喻手法,写出了雨 前,雨后的壮观美景 。

篇11:诗歌鉴赏习题及答案

唐多令

(南宋)刘过①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②。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今在否?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注]①刘过作为辛派词人,与辛弃疾、陆游、陈亮等人有着较深的交往,他们“同声相应,同气相求”。②南楼,在武昌黄鹤山上,一名安远楼。南宋时“武昌系与敌分争之地”(《蓼园词选》),很多词人登临黄鹤楼时都留下了深沉的作品。

8.作者在这首登临之作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6分)

9.请赏析这首词中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5分)

参考答案:

8作者在这首词中含蓄地表达了岁月不再、昔是今非、交游零落、忧国伤时等悲慨感伤之情。二十年过去了,哀叹故人不在,痛惜自己的少年壮怀已被磨灭,眼前关系国家存亡的重镇竟是满目凄凉,“新愁”满怀,难以尽述。

9作者在这首词中主要运用了虚实结合(或对比)的表现手法。词中实写眼前凄冷的景象,说自己不过是匆匆经过南楼,马上要回家乡了,满怀的愁绪无法用花酒来消遣,中间穿插虚写对二十年前登临南楼的回忆和对故人的追念,将今昔游览的景象与心情进行了对比描写,曲折含蓄地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浓郁愁绪。

篇12:诗歌鉴赏习题及答案

除夜

白居易

岁暮纷多思,天涯渺未归。

老添新甲子,病减旧容辉。

乡国仍留念,功名已息机。

明朝四十九,应转悟前非。

除夜有怀

崔 涂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於僮仆亲。

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

1.白诗首联、崔诗歌尾联分别点明了题旨,请分析各自的作用。(4分)

答:

2.两首诗分别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1.白诗首联点题,写出年末而漂泊在外、有家难归的情形,为下文抒情作了铺垫。(2分)崔诗尾联点题,前三联写诗人在三巴路上跋涉的艰辛和孤灯下只与僮仆相伴的孤独,结尾才点出是除夕,这样写既照应了标题,又使诗人的感情更推进了一层。(2分)

2.白诗抒发了作者身在异乡,思乡思亲的浓浓伤感之情。(2分)崔诗是除夕之夜旅居的感怀,侧重抒发了作者羁旅在外的孤苦心境。(2分)

崔诗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客居他地、除夕怀乡之作。诗人身在异乡,深感羁旅艰危。三、四两句写凄清的除夕夜景,渲染诗人落寞情怀。五、六两句写远离亲人,连僮仆也感到亲切,更表达出思乡之切。最后两句寄希望于新年,飘泊之感更烈,自然真切。全诗用语朴实,抒情细腻。离愁乡思,发泄无余。

【午夜削梨诗歌鉴赏与答案】相关文章:

1.午夜的声息诗歌

2.午夜的风的诗歌

3.四月梨花落诗歌

4.诗歌鉴赏

5.饺子与绵梨阅读题及答案

6.午夜,于北江听风诗歌

7.梨花白阅读题答案

8.幸存者高凯诗歌鉴赏及答案

9.高考诗歌鉴赏

10.诗歌鉴赏表现手法

下载word文档
《午夜削梨诗歌鉴赏与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