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人生 > 诗句大全>伊克巴尔的诗歌与哲学社会思想

伊克巴尔的诗歌与哲学社会思想

2022-08-17 08:19:01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孜然魔力鸭”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4篇伊克巴尔的诗歌与哲学社会思想,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伊克巴尔的诗歌与哲学社会思想,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伊克巴尔的诗歌与哲学社会思想

篇1:伊克巴尔的诗歌与哲学社会思想

伊克巴尔的诗歌与哲学社会思想

伊克巴尔是20世纪南亚最伟大的穆斯林诗人,同时也是南亚最伟大的穆斯林哲学家和思想家.作为诗人,伊克巴尔始终关注穆斯林的命运.除了诗人的浪漫,他兼具哲学家的思辨能力和思想家的睿智.他在<自我的秘密>和<无我的奥秘>中提出了“自我”和“完人”的学说,从而建立了自己独特的哲学思想体系.继而他在1930年全印穆斯林联盟阿拉哈巴德年会上提出了在印度西北部建立穆斯林独立国家的思想,这一思想成为巴基斯坦的'立国之本.如果说诗歌创作是一种手段,那么实现印度穆斯林的民族独立则是他的政治理想.他毕生从事诗歌创作,通过诗歌阐述他的理想并付诸实践.他生前被称为“民族诗人”、“穆斯林诗人”,逝世后被授予“真理的代言人”和“民族的医生”称号.伊克巴尔的诗歌作品及其哲学社会思想的丰富内涵,成为穆斯林乃至全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

作 者:张玉兰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研究所 刊 名:南亚研究  CSSCI英文刊名:SOUTH ASIAN STUDIES 年,卷(期): “”(2) 分类号:B9 关键词: 

篇2:高三散文诗歌:巴尔鲁克的春天

巴尔鲁克是我家乡一座山的名字,在新疆正北偏东一个叫裕民的小县城境内,准确地说只有一段在县境内。这里有两样东西是出名的,一是红花及其产品。一是细羊毛;嗯!说起这些还是要感谢巴尔鲁克山的,是她造就了与众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才有了与众不同的特产,当然,这里的姑娘、小伙,真是标致的很。

我生在新疆也长在新疆,在那里大约生活了十五六年,所以;新疆对我的影响非常的深远,只要是新疆出来的人听到我说话就知道我是新疆人(其实我的普通话是非常标准的);无论我在那里只要听到新疆风格的音乐,那山、那水、那一草一木、那一切都会闪现在我的脑海里。印象最深的还是那里的春天,新疆的春天往往转瞬即逝,所以是要非常留意的,否则,在你还不知觉的时候就已经过去了;不过春天化雪是一段难忘的时期——足有一个半月到两个月的时间,化雪的时候温差特别大,白天泥泞一片,夜里又被冻成铁板一块了;直到四月中下旬地面才逐渐干起来,

四月的山上还覆盖着厚厚雪,海拔低的一些地方已经露出了土地的本色;在平地和缓坡上已经有嫩绿的草芽已经探出了头,当真是嫩绿嫩绿的,虽然,只是稀稀拉拉的但也撒满了山坡,就在你还不经意间前两天还是黑秃秃的山坡,竟突然一下变得碧绿碧绿的,心情也变得非常愉快。这里的春天虽然短暂,可以用惊艳来形容,昨天下午放羊还走过的绿草地,第二天再路过时就会发现,碧绿的草地上已经开满了各色花朵,有黄的、兰的、红的、紫的,有一种大红花最是特别的,盛开的花朵比奶茶碗还要大,那红色的花朵与碧绿的草地形成绝好的搭配----真是艳丽至极了。有时我在想那些绣女们通常也是绣好底色,而后再绣上花、鸟什么的,那么这里的春天是谁绣的呢?

在羊圈里呆了一个冬天的牛羊,欢快的撒在草场上没有抬头张望的,都在尽情的享受着美味,就连牧羊人的坐骑也被卸下马鞍,正在安安静静地吃着嫩嫩的草,牧羊人自己则头枕着马鞍躺在草甸子上数着天上的白云,就像他每天要数自己的羊群一样,数着数着他禁不住笑了,非常的开心;一定是实在难以抑制内心的喜事,于是便拉起了长调(哈萨克长调),那音调高亢、悠扬、有力、直贯云霄而去,唱到兴致处时就没了自我。牧羊犬当然是不会明白的,它莫名的看看主人,站起来走到离羊群更近一点的地方又卧下了,在它的身边恰好有一朵盛开的大红花。

一些不知名的小鸟在草场上空低飞着,好像是牧羊人的长调引得她们在空中起舞。有时会不小心闯进牧羊犬的范围,于是它跳起来去追飞鸟,那当然是追不上的喽,抓蝴蝶吧,只见牧羊犬随着蝴蝶或左或右的跑着、跳着,那姿态称不上可爱,因为它养了一个冬天的膘了,根本就跑不动没有两三下就趴在草甸子上,剩下的只有喘气的份了,小鸟们似乎知道这一点,它们有意在它的周围低空飞来飞去的,和着愉悦的鸟鸣声,看着鸟在眼前飞舞着,牧羊犬端正了坐姿似乎正在享受这一切。

每年到了可以放牧的时候,,巴尔鲁克山的春天也就快要结束了;虽然十分的短暂但一切都是那样的充满着生机。我在许多地方生活过,无论是江南还是海岛或者是西南、华东,说起春天在我脑海里马上就出现巴尔鲁克的春天,绿草、羊群、牧羊犬、穿云的长调,还有美丽的巴尔鲁克山。

篇3:德赛尔托思想与生活哲学视角转变

德赛尔托思想与生活哲学视角转变

德国著名哲学家、现象学创始人胡塞尔晚年曾说:“在生活世界中,人们提出了理论和实践问题,理论问题中主要涉及对这个永远存在,并无限开放世界未知物的探寻。”[1]这是胡塞尔首次提出“生活世界”(life-world)一词。随后,海德格尔、维特根斯坦、舒茨、卢卡奇等学者纷纷对“生活世界”展开深入论述,由此引发了现代西方学术界生活哲学的研究高潮。衣俊卿先生说,20世纪哲学的重大发现之一,就是把生活世界拉回到了理性的地平线上,使理性自觉地向生活世界回归。[2]作为法国当代著名的社会理论家和历史学家,米歇尔•德塞尔托(MichelDeCerteau,1925-1986)被誉为“我们这个时代最大胆、最神秘、最敏锐的头脑之一”。[3]3因其拥有“毫无拘束的智慧”,福柯也称其为“(他)那一代最出色、最有才气的”思想家。德塞尔托善于“利用外在的各种资源,并透过无数可能的方式来发现自身”,[4]把研究视角延伸到社会的各个微观层面,洞悉一些不太引人注意的材料和重要细节。1980年,德塞尔托代表作《日常生活实践》问世,这为哲学的研究视角带来了新的范式革命,人们不再像站在纽约世贸中心的111层楼顶那样去俯瞰、观察和研究文本,而是进入到日常生活实践的场所(place)去分析和建构理论思想。近年来,德塞尔托的《日常生活实践》在国际学术界赢得了广泛声誉,英国的“布兰克威尔读本”(BlackwellReader)把他列为20世纪60年代后欧洲出现的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学者之一,并将他与维特根斯坦、阿多诺、卢卡契、巴赫金、杰姆逊等人同称为当代“杰出思想家”。国内学者也开始对德塞尔托及日常生活实践理论加以关注。已有学者意识到,德塞尔托是一位相当重要且无法忽视的后现代思想家,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承袭者,他所“建立的日常生活中反理性的社会学”,[5]对深刻理解和把握当代哲学发展方向,构建生活哲学和诗学,以及后现代美学、生活美学体系等均有深远意义和重要借鉴价值。但遗憾的是,国内对德塞尔托的研究还处于初期阶段,由于起步较晚,研究还停留在对其作品的零星介绍和翻译层面上。因此,本文对德塞尔托的日常生活实践理论进行探究和解读,希望抛砖引玉,论述和分析当代生活哲学视角的转变问题。

一、对日常生活态度的转变

早期的西方学术界对日常生活的关注并不多,重心主要放在对象的本质与结构、重大社会活动等研究上。琐碎、平庸、单调的日常生活长期受到各方面的忽略。直至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精神蓬勃发展,提出了个性自由的主张,日常生活才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并逐渐引起有关专家学者的重视和兴趣。事实上,大多数专家学者对日常生活普遍持一种消极、悲观的批判态度。譬如在尼采眼中,日常生活和常人就是平庸、无聊的,所以他鼓吹生活的艺术化和超人哲学。海德格尔认为日常生活“即使是在平均日常状态中,此在仍以某种方式为它的存在而存在,只不过这里此在处于平均日常状态的样式中而已,甚或处于逃避它的存在和遗忘它的存在这类方式中”。[6]他极力主张以具有本体论涵义的“诗意栖居”来对抗常人流俗式的平庸生活。哈贝马斯给人的交往和生活方式提供了一种标准,目的是使人们从生活世界的异化状态中解放出来。他要求立足日常生活去发挥批判作用,揭示日常交往实践中的活动理性。马克思对日常生活同样持批判的态度。在他看来,人们往往把现象与本质混同、价值与存在等同,日常生活从“过程”变为“实体”,被物化了。[7]这些都可能被日常生活和日常思维所扭曲和改变。与其他学者持消极态度不同,德塞尔托对日常生活实践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注重发掘其积极的一面。他认为,人虽然生活在不断重复、单调平庸的日常生活中,但并不意味着日常生活完全是机械、平庸和乏味的。相反,“日常生活的基本特征是与这种处境互相呼应的创造性。通过‘设法应付’已经预先塑成的文化以及———更加至关重要的是———通过‘使用’这种文化(通过挪用和重新使用等行为),日常生活显示出了一种‘独创能力’”,[8]成为蕴含着多种可能性与创造力的丰富世界。在德塞尔托看来,日常生活中每天存在的包括吃饭、睡觉等支配性的绝对权力并不完全单一,因为其反面也存在着对这种绝对权力的“抵制”(resistance),绝对权力与对绝对权力的“抵制”同时出现在日常生活中。在很大程度上日常生活是变动的,“充满着价值和神秘”。[9]为此,德塞尔托特意列举了关于“假发(laperruqne)”的例子。“假发”是指一些法国雇员在工作过程中,表面上是在兢兢业业地为雇主工作,实质上却是在为自己干活。它有别于旷工请假,也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小偷小摸,因为雇员实际上是在现场干活的,也没有偷走工作的原材料价值。在德塞尔托看来,“假发”现象形形色色,且越来越普遍,比如雇员在上班时间给家里写信,又比如雇员借用雇主的原材料资源为自己家里办事,“不论雇主是严加惩罚还是‘充耳不闻’”,[3]25雇员“成功地将自己置于周围的既定规训之上”,[3]26用自己的方式方法“抵制”工作环境里规章制度的“规训和强制”。这种现象,可以说改变了日常生活本身,一定程度上缓解和避免了既定规章制度的彻底压制,让人得以寻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可见,德塞尔托揭示出了看似平淡的日常生活背后蕴藏的复杂、丰富与多元,给生活哲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启示。关注日常生活要以一种理所当然的、积极的心态,召唤(evocation)自身内心那些可以“抵制”的领域。那是一个主体人可以凭借创造性活动就能把握的生存状态,是让所涉及日常生活的问题能自行地渗透到自己的环境中,并积极进入日常生活的层面来理解这个社会的“积极”生活艺术。虽然他是在“建立的秩序面前所表现的一种机智的把戏”,[3]36但那并不是一种预设立场的、有既定思维的悲观批判态度。德塞尔托无疑给传统观念上平庸且单调的日常生活赋予了“变动的,令人愉悦的,充满诗意”[3]40的色彩。

篇4:奥尔夫与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核心思想比较讨论论文

奥尔夫与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核心思想比较讨论论文

引言

20 世纪以来,由于教育心理学及相关学科的迅速发展,国外音乐教育领域涌现出了许多崭新的理念和方法,其中达尔克罗兹教学法、柯达伊教育体系、奥尔夫音乐教育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广泛影响,被誉为世界音乐教育的“三大支柱”。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这些新的理念和方法在我国得到迅速传播,从学校基础音乐教育的课程改革,到校外社会音乐教育的借鉴推广,其影响显而易见。特别是在儿童早期音乐教育领域,这些先进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们自发地或者有组织地推广使用。将奥尔夫与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思想进行比较探究,使我们能理解和掌握一些国外的先进教学理念,同时结合我国的音乐教学现状,将这些理念加以运用到笔者的音乐教学方法中,使笔者的音乐教学内容丰富多彩,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所带来的魅力。

一、奥尔夫与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思想的共性

(一)注重学生对音乐情感把握

奥尔夫与达尔克罗兹他们认识到传统的音乐教育都对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音乐情感的培养不是特别的重视,所以他们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非常的重视学生在音乐表演中有没有完全的融入到音乐中和对音乐里的情感的理解和享受。他们认为一个好的音乐演奏家,不但要通过音乐技能把音乐情绪表现出来,而且更重要的是把音乐作品创作者的想要表达的情绪加上音乐技能表现出来,使听众听后能深深的体会到你所演奏的音乐作品中所要给大家带来的情绪感觉产生共鸣。他们都主张从游戏入手,教学的起点都采用律动方式帮助学生体验、感受音乐,教师在课堂上要少涉及语言,多强调节奏、旋律的即兴活动。

(二)运用身体动作进行音乐教学

奥尔夫和达尔克罗兹都在音乐教学中运用肢体行为动作来进行教学,只是他们的侧重点不同。达尔克罗兹认为音乐的情感是通过学生对音乐的理解然后经过身体的动作表现出来,他不强调动作有多规范和优美,只重视用自己的躯体和旋律协调体现音乐中的所蕴含的情感,他把这样的行为活动称为体态律动,他的这种肢体行为教学活动可以促进学生的情绪表述,能使学生在学习音乐时可以通过躯体四肢动作来表达复杂的音乐作品情绪。例如:他让学生在上课时跟随音乐的`速度快速或者慢慢的行走,同时还可以加入自己对音乐理解和感受的一些情绪表达。奥尔夫引用了达尔克罗兹的律动教学,同时又增加了其他的音乐元素。声势教学就是奥尔夫动作练习内容中的一大独创,声势活动是一种有声音伴随着节奏的活动,并且还要结合运用身体最简单的动作来表现,其身体动作可以包括捻指、跺脚、拍手这些身体外部明显的小动作。声势活动常见的有:为语言朗诵即兴创作声势(他们经常用当地人们熟悉的民歌或者是儿歌创作);为歌曲即兴创作声势;集体练习声势就做速度和力度等变化;采用“回声”的方式(就是指老师用声势来提问,学生要根据老师的声势做即兴的声势回答);“卡农式”的节奏声势活动等。

(三)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奥尔夫与达尔克罗兹非常的重视创造力,他们在很多方面都包括了增强了学生的创造动手能力,同时还结合游戏、配合各种手势来进行即兴创作的教学活动。这种即兴的创作方式充分的运用到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内容的各个方面中,使得学生在学习音乐时可以提高自己的思维想象力和创作力。即兴表演就是自己随着自己当时的想法内心所表演出来的东西,他的主要形式有:即兴创作演奏、演唱、回答、指挥与表演。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引导创作法,它是指学生在学习时可以运用一些生活中常见的、能够表达对音乐的一些物品或者行为,而且在这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理解和即兴创作的活动过程。奥尔夫认为这种随性的兴致对于音乐作品中的想要马上表达的、不加任何客观的因素的是对音乐作品最原滋原味的诠释,同时这也是表达最为方便的,这种既能够得到同伴的欣赏,也能和同伴共享快乐之时,还能培养同伴们的创造想象能力。

二、奥尔夫与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思想的个性

(一)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

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特别的重视对于学习者身体运动和人的心理情绪相联系,让人的身心和体魄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他特别的注重人内心的感觉体验,同时又将听觉、视觉和运动机能相互结合和相互之间的转化,所以说他提出了以“体态律动”来做为人们学习音乐的最好的方法,这同时也是世界音乐体系中第一次将人类肢体动作进行正规系统的与音乐教学相结合的一种音乐教学模式。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他更加强调的是:以音乐的审美情感为根本学习的内容,把栽培学生的音乐能力作为主要学习的内容,通过人在学习音乐活动过程中逐渐的感受音乐情感带来的美感,这种情感体验一定要结合自己对音乐认识改变来进行。体态律动最重要训练的是学生在欣赏一曲美妙的音乐时,怎样用身体的动作去传递出自己音乐中所蕴含的情感。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学同学们只有在注意力很集中,很专注的情况下,才可以立即将听到的音乐通过身体动作做出不一样的动作表现出这首动听的音乐,让学生随时注意力保持集中并处于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状态。他的这种体态律动不强调动作很标准、姿势有多优美,只是重视学生把所听到的音乐情感用动作的形式表现出来,只要你当时最真挚的情感。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学习音乐时真正的听懂了音乐想要表达出真正情感,同时自己也处于这种音乐活动的享受当中。

(二)奥尔夫的节奏教学

奥尔夫音乐教育发展的早期就开始非常的重视节奏,而且这种节奏教学也慢慢的发展成一个比较完整、系统的体系,在他的语言、动作和打击乐器教学的过程中,基本上都是从学习和训练节奏的感觉开始的。其实很多人在听音乐时对音乐的理解大多数是从节奏开始的,特别是当我们听不懂语言的时候,节奏就处于更重要的位置。他重视原创音乐的培养提出了用“节奏将音乐与语言、动作三者结合”的想法,所以他的在他的音乐教学中提出了节奏基石这个词语,它往往是由一个字或者一个词所拼接而成的节奏单元,他相当于节奏中的一个个小的节奏型。例如我们名字是两个字的或者三个字的,就是这样的最小节奏形态。这样开始的时候学生会很有兴趣,而且对节奏充满好奇,到后面慢慢的学习节奏可以加入食品名、交通工具、花名、树名,到后面加深难度朗诵成语、谚语、诗词或歌曲。这样的话节奏就可以和生活密切相关,也能轻松的掌握节奏。

(三)达尔克罗兹的即兴创作

他的即兴创作是借助歌唱和运用钢琴来表达,同时结合游戏和其他的手段比如一起唱歌和弹琴来创作出自己的音乐。他还让学生自己创造旋律、创作音乐动作和根据听到的音乐即兴改编创作,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提升。他还通过对学生的即兴训练比如钢琴演奏和歌唱,和和弦来达到他即兴训练的目的。他的即兴演唱里,让学生自己创作歌词无论节奏型或者音阶,即兴问答和即兴指挥,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人根据对方比划的动作或者手势来作出回答的一种活动方式。如果在即兴创作时身边没有乐器,学生可以把自己的身体作为乐器来即兴创作,比如说:可以利用自己嘴巴发出声音来模仿乐器的声音打节奏,还可以创造一些动作来表现某些情感,还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四肢的结合创作节奏。从这些可以看出人体躯体的动作,对于音乐的即兴创作是非常有用处的,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对音乐的可以控制的能力和当时就对音乐的反应处理能力,这样有助于人身体和身心各部分协调的发展,不仅可以创作出音乐,而且也可以带来身体和心理的愉悦。

(四)奥尔夫音乐教学的原本性

奥尔夫音乐的音乐教学注重从原本性出发,他的原本性一般包括:自然地节奏、简单的乐器演奏、有起伏的旋律、自然界的声响、人为的模仿,这些元素我们可以在生活中感受得到的,所以对于听众和学生来说都不陌生,这样我们在听和学习的过程中就能很快的理解。奥尔夫他的原本性将语言、音乐和舞蹈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不仅将语言融入到音乐当中进行教学,还结合节奏的训练将学生的兴趣吸引到最高点,有时还运用舞蹈来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奥尔夫的这种重视原本性音乐,使我们每个人能够懂音乐、能够学习音乐、能够对艺术有一定的认知,全面的影响我们一生,让我们在生活中可以找到音乐的美,并在欣赏中得到快乐。结语通过对达尔克罗兹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思想比较探究,我深深的知道了为什么这两大体系在世界各地倍受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与重视,因为这两大体系他们不仅对他们国家的音乐教育有用,而且他们的理念可以适用于其他的任何一个国家,只要加以正确的使用,那么音乐教学不再是单纯的音乐教学了,而是可以培养一个人的审美意识、创造意识,乃至于对人的世界观、价值观都可以有所改变。如果将奥尔夫与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理念运用于我国的音乐课堂中,可以使得我国的音乐课堂内容丰富多彩,同时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对音乐的感知、对音乐的理解,这将对他们情感的陶冶和精神的享受具有重大的意义。

【伊克巴尔的诗歌与哲学社会思想】相关文章:

1.芒克诗歌

2.密尔自由主义思想述评

3.伊德技术哲学解析的论文

4.赛德克巴莱观后感高中生

5.东西方管理思想哲学论文

6.爱尔克的灯光阅读答案

7.历史影片《赛德克巴莱》观后感

8.电影《赛德克巴莱》观后感500字

9.老子哲学之官德思想

10.公孙龙的哲学和逻辑思想

下载word文档
《伊克巴尔的诗歌与哲学社会思想.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