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弹琴古诗
“zdlxiaoli”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听弹琴古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听弹琴古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听弹琴》刘长卿古诗赏析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七弦 一作:七丝)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译文
七弦琴奏出清凉的曲调悠扬起伏,细细倾听就像那滚滚的松涛声。
我虽然很喜爱这首古时的曲调,但在今天人们大多已不去弹奏了。
注释
泠(líng)泠:形容清凉、清淡,也形容声音清越。丝:一作“弦”。
松风:以风入松林暗示琴声凄凉。琴曲中有《风入松》的调名。
古调:古时的曲调。
鉴赏
此诗题一作“弹琴”,《刘随州集》与《全唐诗》均为“听弹琴”。从诗中“静听”二字细味,题目以有“听”字为妥。
琴是中国古代传统民族乐器,由七条弦组成,所以首句以“七弦”作琴的代称,意象也更具体。“泠泠”形容琴声的清越,逗起“松风寒”三字。“松风寒”以风入松林暗示琴声的凄清,极为形象,引导读者进入音乐的.境界。“静听”二字描摹出听琴者入神的情态,可见琴声的超妙。高雅平和的琴声,常能唤起听者水流石上、风来松下的幽清肃穆之感。而琴曲中又有《风入松》的调名,一语双关,用意甚妙。
如果说前两句是描写音乐的境界,后两句则是议论性抒情,牵涉到当时音乐变革的背景。汉魏六朝南方清乐尚用琴瑟。而到唐代,音乐发生变革,“燕乐”成为一代新声,乐器则以西域传入的琵琶为主。“琵琶起舞换新声”的同时,公众的欣赏趣味也变了。受人欢迎的是能表达世俗欢快心声的新乐。穆如松风的琴声虽美,毕竟成了“古调”,已经没有几个人能怀着高雅情致来欣赏,言下便流露出曲高和寡的孤独感。“虽”字转折,从对琴声的赞美进入对时尚的感慨。“今人多不弹”的“多”字,更反衬出琴客知音者的稀少。有人以此二句谓今人好趋时尚不弹古调,意在表现作者的不合时宜,是很对的。刘长卿清才冠世,一生两遭迁斥,有一肚皮不合时宜和一种与流俗落落寡合的情调。他的集中有《幽琴》(《杂咏八首上礼部李侍郎》之一)诗曰:“月色满轩白,琴声宜夜阑。飗飗青丝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向君投此曲,所贵知音难。”其中四句就是这首听琴绝句。“所贵知音难”也正是诗的题旨之所在。“作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诗咏听琴,只不过借此寄托一种孤芳自赏的情操罢了。
篇2:古诗听弹琴原文翻译及赏析
1古诗听弹琴带拼音版本
tīnɡ tán qín
听弹琴
liú chánɡ qīnɡ
刘长卿
línɡ línɡ qī sī shànɡ
泠泠七丝上,
jìnɡ tīnɡ sōnɡ fēnɡ hán
静听松风寒。
ɡǔ diào suī zì ài
古调虽自爱,
jīn rén duō bù tán
今人多不弹。
篇3:古诗听弹琴原文翻译及赏析
注释
⑴泠(líng)泠:清凉、凄清的样子。此处指清越的琴声。
⑵松风:以风入松林暗示琴声凄凉。琴曲中《风入松》的调名。
翻译
七弦琴上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静静地听着风吹入松林的凄清的声音。
即使我是那么喜爱这古老的曲调,但现在的人们大多已经不再弹唱了。
篇4:古诗听弹琴原文翻译及赏析
诗题一作“弹琴”,《刘随州集》为“听弹琴”。从诗中“静听”二字细味,题目以有“听”字为妥。
琴是我国古代传统民族乐器,由七条弦组成,所以首句以“七弦”作琴的代称,意象也更具体。“泠泠”形容琴声的清越,逗起“松风寒”三字。“松风寒”以风入松林暗示琴声的`凄清,极为形象,引导读者进入音乐的境界。“静听”二字描摹出听琴者入神的情态,可见琴声的超妙。高雅平和的琴声,常能唤起听者水流石上、风来松下的幽清肃穆之感。而琴曲中又有《风入松》的调名,一语双关,用意甚妙。
如果说前两句是描写音乐的境界,后两句则是议论性抒情,牵涉到当时音乐变革的背景。汉魏六朝南方清乐尚用琴瑟。而到唐代,音乐发生变革,“燕乐”成为一代新声,乐器则以西域传入的琵琶为主。“琵琶起舞换新声”的同时,公众的欣赏趣味也变了。受人欢迎的是能表达世俗欢快心声的新乐。穆如松风的琴声虽美,毕竟成了“古调”,已经没有几个人能怀着高雅情致来欣赏,言下便流露出曲高和寡的孤独感。“虽”字转折,从对琴声的赞美进入对时尚的感慨。“今人多不弹”的“多”字,更反衬出琴客知音者的稀少。有人以此二句谓今人好趋时尚不弹古调,意在表现作者的不合时宜,是很对的。刘长卿清才冠世,一生两遭迁斥,有一肚皮不合时宜和一种与流俗落落寡合的情调。他的集中有《幽琴》(《杂咏八首上礼部李侍郎》之一)诗曰:“月色满轩白,琴声宜夜阑。飗飗青丝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向君投此曲,所贵知音难。”其中四句就是这首听琴绝句。“所贵知音难”也正是诗的题旨之所在。“作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诗咏听琴,只不过借此寄托一种孤芳自赏的情操罢了。
篇5:古诗 《听颖师弹琴》欣赏
唐·韩愈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皇。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注释】
颖师:颖师是当时一位善于弹琴的和尚,他曾向几位诗人请求作诗表扬。李贺《听颖师弹琴歌》有竺僧前立当吾门,梵宫真相眉棱尊之句。
昵(nì)昵:亲热的样子。一作妮妮。
尔汝:至友之间不讲客套,以你我相称。这里表示亲近。《世说新语·排调》:晋武帝问孙皓:闻南人好作尔汝歌,颇能为不?《尔汝歌》是古代江南一带民间流行的情歌,歌词每句用尔或汝相称,以示彼此亲昵。
划然:忽地一下。轩昂:形容音乐高亢雄壮。宋魏庆之《诗人玉屑·陵阳论晚唐诗律卑浅》:唐末人诗,虽格致卑浅,然谓其非诗则不可。今人作诗,虽句语轩昂,但可远听,其理略不可究。
浮云两句:形容音乐飘逸悠扬。
喧啾四句:形容音乐既有百鸟喧哗般的丰富热闹,又有主题乐调的鲜明嘹亮,高低抑扬,起伏变化。喧啾(jiū):喧闹嘈杂。凤皇:即凤凰。跻(jī )攀:犹攀登。唐杜甫《白水县崔少府十九翁高斋三十韵》:清晨陪跻攀,傲睨俯峭壁。
凤皇:一作凤凰
未省(xǐng):不懂得。丝篁(huáng):弹拨乐器,此指琴。
起坐:忽起忽坐,激动不已的样子。旁:一作床。
推手:伸手。遽(jù):急忙。
滂滂:热泪滂沱的样子。《晏子春秋·谏上十七》:景公游于牛山,北临其国城而流涕曰: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
诚能:指确实有才能的人。《荀子·王霸》:人主胡不广焉,无恤亲疏,无偏贵贱,唯诚能之求?
冰炭置我肠:形容自己完全被琴声所左右,一会儿满心愉悦,一会儿心情沮丧。 犹如说水火,两者不能相容。《庄子·人间世》:事若成,则必有阴阳之患。郭象注:人患虽去,然喜惧战于胸中,固已结冰炭于五藏矣。此言自己被音乐所感动,情绪随着乐声而激动变化。
【译文】
犹如一对亲昵的小儿女轻言细语,卿卿我我聚两个俏冤家暗叙哀曲。
豪放得如风展旗是谁正高歌引吭,有勇士似电掣马挥长剑杀敌擒王。
又转成浮云依依柳絮起无根无蒂,没奈何圆天茫茫道路迷宕东宕西。
叽叽啾啾分明是烟霞中羽光翻浪,影影绰绰兀立在乔木上百凤朝凰。
峭壁悬崖压人来寸步都攀援难上,黑壑深渊崩石下千丈犹轰隆传响。
惭愧呀我空有耳朵一双,对音乐太外行不懂欣赏。
听了你这琴声忽柔忽刚,振人起强人坐令人低昂。
仓皇中我伸手把琴遮挡,泪潮呀早已经汹涌盈眶。
颖师傅好功夫实非寻常,别再把冰与火填我胸膛。
【赏析】
颖师是来自天竺的僧人,于唐宪宗元和年间在长安,以弹琴著名。李贺也写过一首《听颖师弹琴歌》称颂过他。韩愈这首诗 ,大约作于元和十、十一年这是一首描写音乐形象的名作。全诗可分为两大前十句为第一大段,描写颖师所弹奏的优美琴声。
开始的时候 ,琴声显得轻柔细碎 ,音调缠绵宛转,好象一对青年男女谈情说爱似的,他们在切切私语 ,卿卿我我地谈着、笑着、倾诉着。相尔汝,尔、汝皆第二人称,都是你的意思,这样互相称呼,表示很亲昵。杜甫《醉时歌》:忘形到尔汝。这两句对琴声十分的描写形象、生动,使人不仅听到了昵昵尔汝之声,而且也仿佛看到了一对青年男女亲昵的情状,把人们引入到琴声的.意境中去。
可是正当人们听得出神的时候 ,音调陡然一变: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刹那间,琴声变得激昂高亢,好象勇士们慷慨赴敌,雄赳赳、气昂昂地开进了战场,气势磅礴,威武雄壮,这又把人们带进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境界中去。一会儿,却又是: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达随飞扬,声音又转成了舒缓、悠扬,好象那白云悠然于碧空,也象那柳絮随风颠狂、飘荡,使人也为之神游四方。
正当人们悠游四方的时候 ,却又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这时琴声变成了百鸟喧闹,猛然间似乎有一只高贵的凤凰引颈长鸣,鸣声谐和、清亮。继而,琴声又变高了,而且越弹越高,跻攀分寸不可上 ,如同一个登山的健儿 ,在悬崖峭壁上一层一层地往陡险的高峰攀登,在接近最高峰顶的时候,已是畏途巉岩不可攀,再上一分一寸都不可能了 。情景真是惊心动魄。正在这万分紧张的时候,忽然,又音调低伏,失势一落千丈强,好象那个在高峰上艰难攀登的健儿,一失手,直落下万丈深渊?
这一大段,通过生动贴切的比喻,描写了颖师弹奏的琴声变幻莫测,把琴声的阴阳刚柔、高低起伏、腾挪转折,充分地以形象化的语言摹拟出来,使人完全沉醉在丰富优美的琴声中。
后八句为第二大段,写听琴的感受。这一大段是说:自己虽然不懂音乐,可是听了颖师的弹奏,一直坐立不安,眼泪湿透了衣裳。不禁急忙止住颖师,请他不要再继续弹下去了。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这就是说:你的弹奏本领太高强了,直使我的心时而如火热,时而又如冰寒。我的感情剧烈波动得再也禁受不住了。乐曲还没有演奏完,诗歌却告结束。真是飘然而来,又戛然而止。这一大段既说明了诗人感受之深,同时也衬托出了颖师弹奏的高明。
这首诗先用一连串贴切、生动的比喻,描写音乐形象,把人带入美妙的琴声中,然后才点出这是颖师所弹奏的琴曲,并以自己感受之深,加以赞叹。这是一种倒点题法,在这里使用这种写法,更能增强感染读者的效果。
【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篇6:听蜀僧浚弹琴古诗原文
【诗句】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出处】 唐·李白 《听蜀僧濬弹琴》
【鉴赏】蜀地的僧浚怀抱着珍贵的绿绮琴,他来自故乡的峨嵋山峰。
【原诗】
篇7:听蜀僧浚弹琴古诗原文
[唐] 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释】蜀僧濬(jùn):蜀地的一个名字叫濬的僧人,生卒年不详,作者的朋友。 绿绮(qǐ):相传是汉代蜀人司马相如所用过的著名的琴。峨眉峰:著名的 佛教名山,在今四川峨眉山市。一:助词,加强语气。挥手:这里指弹琴。 壑(hè):山沟,山涧。流水:相传春秋时期,钟子期能听出俞伯牙琴声中 的情感和志向,时而是志在高山,时而志在流水,俞伯牙把他当作知音。 这里既指《高山流水》的乐曲曲调,也指作者和弹琴者是知音。余响:钟 声的'回响。入:融入。霜钟:秋天的钟声。
【集评】 明·钟惺:“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飘然不喧。”(《诗归》)
明·潭元春:“‘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流水事用得好!”(《诗归》)
【总案】 唐人有关描写音乐的诗篇不乏佳作。李白这首诗的独到之处,就是不直接表现琴声,而是着重表现听琴时的感受。以此写彼,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重要艺术手法,但此通篇写自己听琴之感受反衬琴声之美者,则李白也。
【评】
唐人以诗描写音乐之篇殊不乏佳作,白居易、韩愈、李贺各有名篇,而李白此篇,决不同于此三者,“为我一挥手,如听方壑松”,非白之飘逸者不可道也
篇8:听蜀僧睿弹琴古诗阅读答案
听蜀僧睿弹琴古诗阅读答案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嵋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①绿绮:古代名琴。②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③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钟,霜降而鸣。
挥手:指弹琴。
流水:相传春秋时钟子期能听出伯牙琴中的曲意,时而是志在高山,时而是志在流水,伯牙乃许为知音。见《列子·汤问篇》。这句是说,客中的情怀,听了
“高山流水”的曲意,为之一洗。
霜钟:指钟声,《山海经》:丰山“有九种焉,是知霜鸣”。郭璞注:“霜降则钟鸣,故言知也。”入霜钟:余音与钟声交流,兼喻入知音者之耳。
(1)这首诗写听琴,并没有着重写弹奏技巧和琴声,而是把重点放在描写______ , 从__面表现音乐的高妙。
(2)颈联两处使用典故,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点明自已也是通晓音律之人,“霜钟”的传说点明物候时令,此外,这两处的用典还有更深层的寓意是______ ________。
(3) 李白这首诗写听琴,运用了 这一典故。该诗表现音乐的高妙并不是直接写琴声,而是从 。
(4)联系诗中所写的典故和最后一联所写的形象,简要说说这首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5)诗的第二联中“一挥手”和“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
(6)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答案:
⑴(4分)听者(或;作者自己)的惑受上;(2分) 侧(2分)
⑵(2分)作者具有济苍生的抱负,也期待着同样能得到人生的知音(意思对即可)
(3)俞伯牙和钟子期 侧面重点描写听者的惑受
(4)诗人具有济苍生的抱负,也期待着同样能得到人生的知音;诗人在结尾以“碧山暮”、“秋云暗”一方面写出了听琴时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另一方面也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愁情。
(5)“一挥手”写蜀僧弹琴的姿态(动作、技艺)。“万壑松”写出了琴声的音乐效果。
(6)①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②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
说明文作用
说明文通过对实体事物科学地解说,对客观事物做出说明或对抽象事理的阐释,使人们对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种类、成因、功能、关系或对事理的概念、特点、来源、演变、异同等能有科学的认识,从而获得有关的知识。
明文顺序
说明要有顺序,这是使说明内容条理化的必要条件。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说明的时间顺序和记叙的时间顺序相似。空间顺序,要特别注意弄清空间的位置,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等的位置方向。逻辑顺序,常以推理过程来表现。采用什么顺序,主要取决于作者所说明对象的特点。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时间顺序容易表示清楚。
写建筑物的结构,离开空间顺序难让读者看明白。说明事理用逻辑顺序,正便于体现事理的内部联系。
【听弹琴古诗】相关文章:
1.听弹琴原文及赏析
4.弹琴 范文
5.听刘尊师弹琴,听刘尊师弹琴曹邺,听刘尊师弹琴的意思,听刘尊师弹琴赏析
7.诸葛亮弹琴歇后语
8.学弹琴作文
9.弹琴的烦恼作文
10.学弹琴作文200字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