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我的第小诗》教案
“美丽的云朵”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4篇六年级语文上《我的第小诗》教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六年级语文上《我的第小诗》教案,一起来阅读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六年级语文上《我的第小诗》教案
六年级语文上《我的第一首小诗》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体会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2.促进学生与文本“对话”,联系生活实际,能正确对待表扬与批评。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文章精彩段落。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体会“它们就像两股方向相反的风——我要竭尽全力在这两股劲风中驾稳我的风帆”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读词语:面红耳赤、大名鼎鼎、直截了当、呜咽、评判、牢骚、糟糕
2.播放学乐师生精彩的导学成果。
二、新授
(一)精读课文,品读感悟
1.出示自学提示。
默读课文1——14自然段,圈画出反应巴德内心感受的语句。
体会巴德内心情感的变化
方法提示
①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体会作者内心的变化。
②联系上下文体会。
③结合生活实际,想象画面。
用批注的形式写出你的感受和体会。
2.学生自学课文,圈画批注。
3.小组合作,交流读书感悟。
(二)交流展示,点拨指导
1.指导学生抓住以下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内心变化。
“我八岁时写下了自己……心里充满了骄傲。”(得意)
体会两个句子的不同(课件)
①妈妈边读边嚷了起来:“真美!巴德,真是你写的吗?”
②妈妈边读边说:“巴德,你写得真美!”
“爸爸什么时候回来?……更能评判我的诗。”(期盼)
理解“兴高采烈”、“等不及”。
“为了迎接他的到来……他的盘子里。”
巴德一边做这些事情一边在想 ,他仿佛听到父亲说 ……(想象父亲的话)
指导读父母亲的对话。
“在他读诗时……大气都不敢出一口。”(紧张)
“终于我听见……涌出了泪花。”(伤心)
指导读父母亲的对话。通过体会紧张、伤心,进而感悟巴德情感上的落差。
我再也忍不住了,从餐厅跑回卧室,一头扑在床上,痛苦地呜咽着。从这一连串的动作你体会到什么?
小结:刚才我们一起亲历了巴德童年时的一段小插曲,真切地感受到了他的内心由“得意”到“期盼”,再到“紧张”、“伤心”这样复杂的变化过程。我们不得不佩服这位语言大师,在他笔下人物的语言描写是那样的形象、生动;人物的心里描写刻画得如此细腻、传神,让我们不禁随着他一起欢喜,一起忧伤。
2.分角色朗读第一部分。
思考:在母亲眼里,巴德的诗真的那么美吗?(鼓励)在父亲的`眼中,巴德的诗真的那么糟吗?只有短短十行,为什么看了那么久?(批评)
小结:其实“真美”也好,“真糟”也罢,这两种看似相反的评价却有着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岁月流逝,很多年过去了。巴德在爱的呵护下健康成长,他真的成了著名作家。此时巴德的内心又是怎样理解这份厚重的情感的呢?
3.自由读后两个自然段,想想巴德为什么会感到庆幸?(理解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三、练习
多年之后,巴德的作品获得了一项文学奖,领奖台上他感慨万千,按照惯例他要发表一段获奖感言,他会说些什么呢?让我们帮他写下来吧!
四、总结
学习了抓住重点词句,反复揣摩,才能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其实你们和巴德一样幸福,在你身边已经拥有了“真美”、“真糟”这两种不同的声音;拥有了“鼓励”、“批评”这两种不同的爱。愿你们在爱的陪伴下,健康成长!
五、作业
写一则读后感。
篇2:语文六年级上册第4课预习教案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习过了《猫》、《珍珠鸟》和《海豚救人》这三篇课文后,越发感到了动物是我们人类的伙伴。其实在动物界不仅仅是这些哺乳动物非常可爱,就连大自然中我们常见的那些不起眼的小虫子也别有一番情趣呢!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虫子的家去感受这份快乐,那里就是?(学生齐说课题,教师板书)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要做到正确、流利。注意将自己在预习时自学到的生字新词读准确。
2、指名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价是否正确,反馈预习情况。
3、默读全文,想一想:“草虫的村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之后学生可简单谈谈,可以用文中的词语,也可用自己的话。
(三)默读课文,把握内容:
1、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想一想你在“草虫的村落”中看到了什么,画一画你是从那些描写中体会到作者的丰富想象和独特感受的?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3、学生汇报交流自学情况,教师点拨:
(1)从“归来的游侠”中,体会作者的独特感受:
“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虽然迷了路,但仍有着傲然的气势。它不断地左冲右撞,终于走出了一条路。”
追问:作者为什么要把黑甲虫称作“游侠”呢?
小结:从这位勇敢的游侠身上,我们体会到了一种成功者的喜悦。它是快乐的,作者看到了它,并做了合理丰富的想象,也感到了快乐。
(2)从“村民和谐生活”中,体会作者的独特感受:
可抓住“驻足痴望”、“攀谈得很投机似的”等关键词句,体会小甲虫们不但同类之间相处友好,和异类的关系也十分融洽。大家在这个小天地中,生活得真是其乐融融。
(3)从“音乐演奏会”中,体会作者的独特感受:
“他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我敢说,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这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
学生可以通过“音韵”、“灵泉”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作者认为甲虫的叫声“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从“村民的勤勉劳动”中,体会作者的独特感受:
是什么力量使一只只小虫们这么勤勉地奔忙,你能理解吗?(生活的快乐,以及对自己家的责任感,促使甲虫们如此勤勉的工作着。大家各司其职,在劳动的同时,它们也从中感受到了快乐。)
篇3:语文六年级上册第4课预习教案
一、情感升华,感受写法:
1、我们随着作者在草虫的村落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可大家想一想,为什么我们不能将日常见到的小虫子写成这么美的文章呢?同桌相互讨论讨论。
2、师生交流:
(1)认真观察事物,特别是观察容易被大家忽视的小生灵,而且有自己独特的视角;
(2)能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3)喜爱小昆虫,有一颗关爱小动物的善良的心;
(4)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
3、大家分析的都很好,其实作者在文中也流露出了,我们来一起对读一下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部分,读出作者这份情怀。
二、将自己喜欢的词句摘录在采集本上。
篇4:六年级上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师出题,学生即席采访的方法。
2、运用简洁语言,针对题目提出有关问题,并能回答。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哪些人曾作为小记者采访过别人?感觉如何?
哪些人曾被人采访过?感觉如何?
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来研究一下即席采访(板书)。
二、释题,讲解方法。
1、在有关场合当堂的采访,一般准备的时间较短,或者说基本上没有准备。
2、能顺利采访的关键是要提好问题。
⑴×××同学进步了。围绕这一题目,你该提出哪些相关的问题:你在落后的情况下是怎么想的?
你是怎么努力,最终取得进步的?
你进步了,得到了一些荣誉,你今后有何打算?
⑵语文课本上,日常生活中,只要大家平时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可能提出很多很多的问题。
3、注意点:
⑴注意礼貌用语,采访别人是麻烦别人,有求于别人,应客气地表示歉意,结束采访也应表示感谢。
⑵要提对方感兴趣、愿意回答的问题。
三、练习采访
扮演成冰心奶奶、孙膑等人物形象,接受同学提问采访。
四、全课,布置作业:平时注意看电视中采访镜头,提高采访水平。课后你班(校)中一位有进步同学,并写一采访稿。
篇5:六年级上语文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围绕生活感悟的专题回顾与拓展,有三个知识板块,一是“交流平台”中的如何形成阅读见解和怎样表达生活感悟,属程序性知识的学习。这一知识板块,既有回顾,回顾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如何形成阅读见解,回顾课文作者是怎样表达对生活的感悟的;又有拓展,在回顾的基础上,初步把握有关形成阅读见解以及如何表达生活感悟的读与写的规律性知识。二是“日积月累”中的有关人生哲理的经典名言,属陈述性知识。这一板块的学习,要引导学生在模拟语境中学习运用这些名言警句,促进积极记忆,尽量减少死记硬背。三是“成语故事”中的《邯郸学步》的学习,属程序性知识的学习,要引导学生把第一板块的如何形成阅读见解的知识运用到成语故事的阅读中来。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如何形成阅读见解和怎样表达生活感悟——程序性知识的交流平台
(一)如何形成阅读见解
(二)如何表达对人生的感悟
二、在运用中积累——模拟语境中的日积月累
(一)
(二)学生自读、交流与老师指导。
(三)在情境中记忆和应用。
三、在联系联想中深化——适度拓展的成语故事
(一)
(二)自读、交流与指导
(二)拓展。
篇6:六年级上语文教案
一、教学第一部分。
1.教学第一部分。
(1)创设情景:学生分角色读题
(2)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这是作文草稿的修改方法。
(3)拓展:小结已经学过的作文修改方法。
2.教学第二部分
(1)根据上一部分。
(2)让学生思考“好文章是改出来的”的意思。(强调修改的意义)
(3)学生学习、领会作家老舍和叶胜陶修改文稿的方法。
(4)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修改稿子不光要看,还要念,要看念的顺不顺?准确不?别扭不?逻辑性强不?
(5)小结。
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感悟)
1.谈话导入。
(由本单元所学课文导入)
2.诵读《从岩缝里长出的小草》
(1)学生自由读散文。
(2)教师示范读,指导读准字音。
(3)学生反复练习诵读
(4)指名读,齐读
3.感悟
(1)指名读问题:从岩缝里长出的小草,为什么那么挺拔,那么结实?(2)学生思考讨论交流读后感想。
(3)指名回答上面的问题
(4)师生小结
篇7:六年级上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联系口语交际,学会用临别赠言表达美好的祝愿。
2、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难点:口语交际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教学(口语交际)
1、课前准备
(1)让学生先摘抄一些赠言、名句
(2)在黑板上写上“临别赠言”并加以美化
2、谈话导入
同学们,临别赠言是毕业活动中的一项最有意义的活动。留下你真挚的话语,送上我衷心的祝福。这是一份友谊,一份智慧,一份精神财富。这份财富的聚集,将使你一生愉快、充实。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临别赠言
3、审题
(1)指名读题
(2)帮助学生弄清本题训练内容及要求。
1、何为“赠言”(即分别时说的或写的相互勉励的话,可以是自己的内心表白,也可以是自己喜欢的一句名言。
2、毕业赠言的对象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同学,要根据赠言对象确定赠言内容,先写下来,再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写。
3、本次活动每个人都要参与,看谁讲得最好
4、教师“下水”示范
5、学生准备。
6、练习
(1)、自由说
(2)、指名说
(3)、推荐说
作业设计:设计临别赠言
篇8:六年级上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黄山奇松的特点,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认识10个生字。
教学重点:了解黄山各松树的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黄山归来不看松的含义。
教学方法:教授法、自学指导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学生收集的有关黄山松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学生交流收集的资料,教师加以概括谈话导入
2、同学们,通过我们刚才的交流我们知道了,“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被称为黄山四绝。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快乐读书屋三去领略黄山松的美。
3、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读懂课文,读通句子,不懂的句子多读几遍。
2、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3、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探究重点,分析理解课文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介绍了黄山有哪些名松?这些名松有哪些特点?(引导学生理清课文思路,学习作者布局谋篇的方法。)
2、在读课文,加深理解。
(1)、再读具体描写黄山松的段落,并画出描写黄山松特点的语句。
(2)、小组合作学习,选择最恰当的一个词来概括每种松树的'特点。
例如:热情好客的“迎客松”;执着探寻的“探海松”等。(答案不,只要合理即可,启发学生谈出个性化理解。)
(3)、找出每种松树的关键词后,重点指导学生朗读相应语句,读中体会作者描写的每种松的特点。
(4)、作者为什么说“黄山归来不看松”,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引导学生从黄山松的外在美与内在气节两方面来谈)
3、播放黄山美景的课件,学生欣赏。(进一步体会黄山松的美)
4、有感情朗读全文
四、检查识字
教师出示文中出现的生字活着带有生字的词语,指名读。也可以同桌合作互读,记住词语。
五、拓展延伸,增加积累
1、收集描写松树的优美片段进行阅读,同学之间交流,并与《黄山松》进行比较,看看有什么不同。
2、把本课中你认为优美的词语、句子摘抄下来。
板书设计黄山松
迎客松热情
探海松执著黄山归来不看松
黑虎松高大
连理松缠绕
篇9:六年级上语文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会生字,理解生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大意,理清段落层次。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大意,理清段落层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齐读。
2、想知道哲学家最后一课的内容吗?这一课又告诉我们一个什么哲理?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2、读通读顺课文。
3、说说课文的大概意思。
三、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词语。
惊愕哲学家漫游饱学之士
铲除庄稼地旷野斩草除根
2、指名朗读。提醒注意念准翘舌音。
3、齐读词语。
4、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师相机正音,指导断句。
师提出不易理解的词语,大家共同解决。
四、理清层次,划分段落
1、默读课文。
2、讨论:课文写了件什么事?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3、交流:第一段(1)第二段(2-9)第三段(10-11)
篇10:六年级上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运用树状结构图梳理文章脉络,初步领悟文章表达特色,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2、运用提要式的阅读策略,通过品读重点词名、感情朗读等语言实践活动,体会黄山松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作者观察细致、抓住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感受作者对黄山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运用提要式阅读策略了解黄山松的三个特色,感受黄山松的形象、品格和精神,感悟作者对黄山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用“提要式”阅读方法提炼关键词,体会黄山松的特点。
教学准备:
教科书、学习卡片(一)(二)、自制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背景课件)
1、激情导入。(播放视频)
2、黄山是享有盛名的旅游胜地,它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今天就让我们走近黄山,去领略黄山奇松的风光。
3、这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板书课题,齐读。
二、自由读文,初步感知。
1、介绍作者丰子恺。
2、交流课前预习的有关黄山松的资料。
3、学生自读课文,达到文通字顺。
关注“罅、邛、髓、娉”等字的读音,体会“石罅生、言疏煮石髓、臆测、娉娉婷婷”的意思。学生提出读不准的字音及不理解的词语,师生交流解答,扫清文章的障碍。
三、发现文章结构特点,借助中心句,理清文路。
1、默读课文,思考:作者分别写了黄山松的哪三个特色,发现文章结构上的特点。(总——分)
2、在书中画出写黄山松的三个特色的句子你有什么发现?(中心句)
3、给三个自然段分别加个小标题。
四、熟读课文,梳理结构。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交流展示。
第二课时
一、板块解读,回顾导入。
1、由板块主题“名山奇景”切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黄山松》是名山奇景板块中的一篇文章,黄山便是名山,而黄山松以奇闻名于世,与黄山的怪石、云海、温泉被誉为黄山“四绝”,堪称是奇景。加之这篇文章的作者丰子恺先生,是我国的作家,黄山松又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名家名篇,又选入名山奇景的板块中,教材编得多么恰如其分啊!
2、用树状结构图,回顾梳理课文内容。(板书,构建结构树)
小结: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的脉络也清晰的显现出来,以黄山松的三个特点为纲,这一系列内容都蕴涵其中了,可以看出作者安排文字的独具匠心。
二、指导运用提要式阅读策略,学习黄山松的第一个特色。
1、巧妙引导,明确任务。
这篇文章篇幅比较长,长文如何品读,丰子恺先生又是怎样把黄山松的三个特点形象而又传神地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呢?这是我们要重点研究的问题,看看在研读的过程中能否找到一种合适的方法,帮助我们高效、准确地把握出作者都写了什么,又是怎样写的?首先,我们来关注第一个特色。
2、自主学习,提炼方法
(1)出示学习指南一:
学习指南一
1.默读描写黄山松第一个特色的相关段落。(建议2分钟)
2.完成学习卡片(一)。(建议5分钟)
3.小组内交流学习卡片。(建议5分钟)
4.全班交流。(预计13分钟)
(2)学生进行了自主性学习,教师巡视,进行个别化指导。
(3)小组交流学习卡片的内容,教师参与小组讨论,进行课堂观察。
(4)全班交流,学生汇报。
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苍翠、坚劲、窈窕、郁郁苍苍、娉娉婷婷等词语,体会黄山松长势葱郁的特点;结合“不可思议”一词,体会黄山松生命力的顽强。并指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黄山松顽强的精神品格。(相机引入图片、视频资源,进一步感受黄山松的顽强的特点。)
指导学生提炼关键词的基本策略:
①借助学习卡片汇报;②追问提炼关键词的想法;
③透过这个词语体会到黄山松的特点;④比较研究提炼哪些词最恰当;
⑤教师支援的引入等。
3、总结方法,体会提要式阅读的方法及作用。
在刚才的学习中,我们先找出描写黄山松的特色的句子,然后提炼出最能突显其特色的关键词,并抓住这些词语细细的品味,体会文字背后展现的黄山松的精神品质,从而感悟到作者对黄山松的赞美与喜爱之情。这就是提要式的阅读方法。提要式阅读不仅让我们清楚的了解作者写了什么,而且文章的脉络也会一目了然。
三、尝试运用提要式的阅读策略,自由选择学习另外两个特色之一。
1、出示学习指南二:
学习指南二
1.默读你最感兴趣的那个特色的相关段落。(建议2分钟)
2.运用提要式阅读方法,小组共同完成学习卡片(二)。(建议3分钟)
3.全班围绕卡片内容进行交流。(建议5分钟)
2、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合作学习最感兴趣的一个特色。
3、完成学习卡片(二)。
4、全班做简要地交流。
交流重点:在小组研读的基础上,能提炼出关键词“左右平伸、挺秀坚韧、不肯面壁、一心倾向阳光”,并结合这些关键词谈对第二个特色的感悟:抓住关键关键词“偎傍、铁铸一般、团结松、松”体会黄山松的第三个特色;并结合感悟与体会,总结提升出黄山松一心向阳和具有团结力的品格。(此环节重点考察学生是否会运用提要式方法进行阅读,主要以学生汇报为主,教师做适当的占拨)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总结全课,深化主题。
同学们,这就是丰子恺的笔下的黄山松,顽强得不可思议的黄山松,奇特得不可思议的黄山松,团结得不可思议的黄山松。松树是坚韧的,人又何尝不应该如此呢?这不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体现吗?或许我们会从丰子恺先生简单的文字中,读出许多独到的人生感悟来。
2、布置课外作业,拓展延伸。
推荐阅读描写黄山风光的
篇11:六年级上语文教案
教学要求:
1、能按要求观察一次实验的过程和结果,或者自己做一个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养成勤于观察,多动手,多动脑的良好习惯。
2、能将自己的实验观察情况说说,并在中写清实验的目的、过程和结果。
重点难点:亲身经历实验过程,做好实验记录,在中写清实验的目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科学课上已经做了不少有趣的实验,前几天,老师也请大家注意观察科学课上的实验,并记录下实验的经过和结果,或者自己设计一个实验,动手操作,并做好记录。下面我们就来交流交流实验记录。
二、交流实验记录
1、拿出记录,回忆实验情景,和同桌说一说实验的经过和结果。
2、推荐部分学生在班级交流。
三、明确要求,完成初稿
1、明确习作要求:边实验观察边做记录,然后将实验的经过、结果写下来。
2、确定材料。完成习作初稿。
四、交流初稿,师生点评。
1、小组推选代表在班上交流,师生评析。
2、同桌互评。
3、学生修改习作。
板书设计:
习作4 记一次实验
实验步骤清晰
实验结果清楚
篇12:六年级上语文教案
一、确立辩论双方
1、读教材中的提示,确立个人辩论观点。
2、根据观点异同分组:
正方:人人要讲诚信,不能撒谎。反方:生活中可以说些善意的谎言。
二、观摩录像,了解辩论特点
1、导语:大家各有各的观点,也各有各的根据。那该怎么辩论呢?是不是像平时争吵那样呢?请看录像《大学生电视辩论大赛》。
2、总结辩论方法,辩论程序,明确注意事项。
三、推荐人选,全班辩论
1、全班推选出6人,举行辩论,其他人和教师一起作评委。
2、点评辩论情况,评出优胜方。
3、师生共同总结辩论情况。教师提示小组辩论要求。
四、分组辩论,人人参与
1、八个人为一组,三三合作,另外两人作评委,小组内展开辩论。
2、各组评委评出优胜方,并给出理由。
五、师生总结,明确认识
通过这次辩论,你对讲诚信与善意的谎言有什么新的认识?
篇13:六年级上语文教案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按要求摘录句子,完成第4题。
2.阅读训练,完成第5题。
(二)教学过程
1.指导学习第4题。
(1)读题,明确要求。(根据要求摘抄句子,并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2)按要求从第七单元几写人的课文中去划找。
(3)全班交流、评议。
:写人的神态、语言、行动和心理活动是描写人物的四种方法,每种方法对表达人物品质都能起到突出、反映的作用,能使人物形象更生动。
2.指导学习第5题。
(1)读课后问题。
(2)带着问题自学短文,思考怎样回答。
(3)全班讨论。
①选择:使、偷偷、宝贵、收藏、耐人录味。
②那一小段应补在第2、3自然段之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③文中能反映全文中心意思的成语是“精益求精”,写了“作画对自己的要求十分苛刻”、“喜欢听取批评意见”两方面的内容。
3.布置作业。
摘录句子,完成练习第4题。
篇14:六年级上语文教案
复习重点
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能正确理解,恰当运用。
2、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及包含的道理。
3、知道怎么样才能做学习的主人。
4、背诵古今贤文及关于读书的名言。
5、说话练习,推荐一本书。
6、。语文书中的故事。
复习过程:
一、字词
1、强调易错的字:耸、瞬、鉴、徘徊。
2、多音字:
为有、兴许、相差、着迷、
二、课文:
1、默写两首古诗,弄清诗句的意思。理解诗中含着的道理。在默写一首陆游、朱熹的诗。
2、知识是,也是。问常常是,是,是。文中讲了伟大的天文学家的事例是要告诉我们。讲北宋大科学家的事例是要告诉我们,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勤学好问的名人有,名言有。
3、大自然的文字是指,使你懂得了的知识。你还知道是大自然的文字。怎么样认识大自然的文字。谚语。
4、煮书的意思是。怎么样煮书。
5、背诵有关读书的名言,默写古今贤文。
三、说话练习。
你想向同学推荐这本书,作者是,主人翁是,主要内容是。推荐的原因是。
四、。
写语文书中的故事。重点指导学生扣住中心。
【六年级语文上《我的第小诗》教案】相关文章:
1.六年级上语文教案
10.六年级上语文教学计划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