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案>小学语文《积累与运用》优秀教案

小学语文《积累与运用》优秀教案

2023-01-21 08:25:58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想养喵养汪”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小学语文《积累与运用》优秀教案,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小学语文《积累与运用》优秀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积累与运用》优秀教案

篇1:《积累与运用》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自读句子,联系语境,发现带点词表达的意思。

2、自读谚语,感悟意思,增长知识,背诵谚语。

3、能主动、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地向同学交流自己对夏天的感受。

4、感受和体验新班级的变化,把印象最深的变化说给同学听。乐意把说的内容写下来。

5、有写日记的愿望,逐步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教学重点

1、能主动、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地向同学交流自己对夏天的感受。

2、有写日记的愿望,逐步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教学准备

1、学生注意观察班级的教室布置,谈自己对新班级的印象。

2、收集在夏天活动的纪念物。收集平时阅读、积累的古代诗人、现代作家眼中、笔下的夏天。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句子,联系语境,发现带点词表达的意思。

2、自读谚语,感悟意思,增长知识,背诵谚语。

3、能主动、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地向同学交流自己对夏天的感受。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备

一、温故知新

1、读懂题意。

2、自读句子,读中感悟带点词语的意思,探索发现带点词语表达的意思。

3、拓展联系,说说表述人物语言的句子,用上表述说话的不同词语。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能够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叫、道、告诉”都表示“说”的意思。

用“叫、道、告诉”练习说话。

二、语海拾贝

1、自读谚语,要读得正确、流利。

2、组织交流。

3、组织背诵

4、组织交流。

自读谚语

互读检查,感悟意思。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背谚语。

拓展练习,交流收集的类似谚语。

三、点击成语

1、组织练读。

2、把读懂的内容讲给同学听。

3、有兴趣的,可以表演一下成语故事

4、谈谈读了这篇课文后有什么想法。自己练读,读得正确、流利。

先自己练习说,再同座互说,然后指名说。大家进行补充、评价,看谁说得最好。(狐狸凭借老虎的威风吓跑了百兽。)

先用原文表演,再用自己的话来表演。

狐狸太狡猾了,竟然用老天爷吓唬老虎。老虎也太傻了,也不想想自己与狐狸到底谁厉害

四、自主识字园地

1、读高尔基给儿子的信,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认识。体会“给予别人永远比向别人索取更为愉快”。

2、鼓励学生积累文中的好词好句。

3、读两位作家谈自己写日记的方法和体会,学生交流自己的心得。读短文,借助字典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交流阅读收获,有感情地朗读短文。

摘抄、背诵文中好词佳句。

读两位作家谈自己写日记的方法和体会,学生交流自己的心得。

教学随笔: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受和体验新班级的变化,把印象最深的变化说给同学听。乐意把说的内容写下来。

2、有写日记的愿望,逐步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备

一、口语交际:说夏天

1、质疑激趣,引出话题。

(1)展示文字材料、图片等,教师对夏天的景物进行介绍。

(2)说一说,议一议:你们喜欢夏天吗?为什么?

(3)老师总结引出话题。

2、自读短文,感受夏天。

(1)读短文,说说文中谁喜欢夏天,谁不喜欢夏天,并说出喜欢或不喜欢的原因。

(2)集体交流,相互补充。

3、组织交流。

4、组织全班交流,畅谈感受。

进入学习状态。

根据自己的情况谈。

根据要求,认真读书、思考。

交流。

小组互动,交流感受。

小组内相互说感受听的同学专心听,边听边想谁的感受对你有启发,说出来让大家听听。

生在全班交流自己的感受。

互相交流,互相补充,形成人人交流、人人互动的场面。

大家评议,谁的感受最令你满意,谁在交流时自然大方,有礼貌,谁听得最认真。

二、习作百花园

1、学生读习作提示,明确习作要求。

2、抓住“新变化”,引导学生回忆、观察,除了题目中提示的内容外,自己还有哪些新发现。

3、交流,互相补充。

选择发言中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独立思考如何完成习作练习。自习作提示,明确习作要求。

理解“新变化”,回忆、观察“新变化”,好朋友的变化、自己新学了什么本领......

交流,互相补充。

选择发言中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写一写。完成习作草稿,自我修改或交换修改。

篇2:小学六年级语文积累与运用教案优秀范

教学目标:

1. 了解句子中说话人在前、在中、在后时,标点符号的不同用法。

2.了解叠词在表达上的作用并学会运用。

3.能在交际场合中对大家关心或感兴趣的事发表自己的看法。

4.能根据书的封面展开想象,写一篇作文。

5.运用已学方法自主阅读短文。

教学准备:

叠词卡片,词语接龙所需的生字卡片,搜集的新闻报道稿等。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 读一读、想一想。

⑴自由读一读这三句话,说说写对话时要注意些什么?

⑵小结。对话的三种形式,提示语在前、在中、在后时标点符号的正确运用。

2.再读,体会表达效果。

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不同的对话形式在表达上的不同效果。

3.运用。

(1)根据人物的性格特点,运用恰当的对话形式,写一两句人物的对话。

(2)交流点评。

二、词语拾趣

1. 自由读第一排范例,说说发现什么。

2. 同桌合作读,完成后面的词语接龙。

3. 教师抽读。

4. 开火车接龙。

三、互动平台

1. 自由读,说说自己从这几段话中知道了什么。

2. 指名举例说说什么叫叠词。

3. 同桌比赛:看谁知道的叠词多。

4. 举例体会叠词的表达效果。

(1)生动形象。

(2)富有美感和韵味。

(3)感觉亲切。

5.试着运用叠词说一两句话。

四、自主阅读园地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刘翔创造亚洲奇迹》和《亚洲飞人——刘翔》。

2. 用自己的读书符号,留下你阅读的痕迹,记下你阅读中的感悟。

3. 引导学生交流读后感悟。

(1)说说这两则新闻报道分别说的是一件什么事情。

(2)你从中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一种感情倾向?

(3)说说你对新闻报道的认识。

五、口语交际:说出自己的见解

1. 课中联系旧知,引出话题。

从本单元的课文中,我们认识到:一场暴风雨,有的人认为是一种毁灭,可拉法埃莱·费拉里斯却认为它带来的是更加绚丽华美的景色;在多数人眼里,丝瓜是再常见不过的了,可季羡林先生却认为它是那么神奇,仿佛既有思想,又有行动;有人觉得兰花要种在花盆里,有人却觉得还是长在空谷的幽兰好;就连那小小的天窗,也会让我们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来。我们认识到:在我们的生活中,一些看起来很平常的现象,很普通的事物,人们往往也会有不同的看法。你心中也一定有你喜欢的感兴趣的事情,也一定会有自己的看法。想不想说出来,看看其他同学和你的想法有没有不一样?(板书课题)

2. 进行了解。

3. 交流了解情况。

(1)同学间互相说说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事情。

(2)说说你对这件事情的看法。

交流可先在小组内进行,然后在全班组织开展。师指导学生就态度大方、条理清楚、重点突出,尤其是有独特的见解方面进行互提意见、互相评价。

六、习作百花园

1. 联系课文,复习写法。

(1)在本单元的课文中,你学到了哪些状物的方法?

(2)《天窗》一课中,你懂得了怎样去展开想象?

2. 指导观察和想象。

(1)看看语文书封面上有些什么?具体说说他们的样子,色彩等。

(2)这些会让你想到什么?

3.构思习作。

你是怎么说的,你就怎么写。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口头语言转变为书面语言。知道作文就是把自己想表达的意思以书面语的形式写下来。

4.自读自改。

运用修改符号,自读自改,知道修改在作文中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

5. 师生合作,当面评改,以点带面。

老师重在指导作文修改的方向和方法。

6. 分小组,学生互评自改。

指导学生在互评过程中,虚心听取别人意见,学习别人的长处。同时在评别人的作文中自己学会思考,力求得到一些启发。运用修改符号,反复修改,养成良好作文习惯。

7. 小组内互相赏读。

8. 面向全班赏读,增加学生习作的信心和兴趣,互相取长补短。

小学六年级语文积累与运用教案优秀范二

1、指导学生大体了解谚语的意思。诵读、背诵谚语,不断积累语言。

2、辅导学生自读,理解短文内容,教育学生要关爱他人。

3、辅导学生进行听、说、评的训练,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训练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训练要求

完成总要求1、2。

训练过程

一、导入 课题

二、完成读读背背

1、学生自读:

(1)正确朗读下面的谚语。

(2)在熟读的基础上能背诵下来。

(3)边读边想: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3、学生讨论,相机点拨。

火要空心,人要实心。--火心空,有氧气,才能烧得旺。人心实,信得过,才能办成事。

不怕有错,就怕不改过。--人偶尔犯个小错并不可怕,怕的是不知悔过,小错不断,酿成大祸。

好事多做,恶事莫为。--好事要多做,坏事千万不要干。

树直用处多,人直朋友多。--树干直,做什么都能用得上,人正直,到哪里都能得到信任。

茄子不开虚花,真人不说假话。--茄子开的花,个个会结果,没有虚花。真诚的人说的都是真话,没有假话。

(这些都是谚语,内容上都是讲为人之道,教导人要正直、诚信,多做好事,改正错事,不做恶事。形式上音韵和谐,言语隽永深刻。)

4、学生朗读、背诵这些谚语。

三、完成阅读

1、指名读短文后面的思考题,明确阅读要求。

2、自读短文,一边读一边思考短文后面的思考题。

3、指名朗读短文。

4、学生提问质疑,教师引导归纳。

第一个问题可以分为两个小问题:财主是怎样的一个人?他得到快乐了吗?为什么?(回答时要学生联系上下文,了解“他只关心自己,不关心别人,所以一个朋友也没有”、“只好答应老人的条件”及他找到泉水后所想、所说、所做。)

5、组织交流、讨论。

6、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第二课时

训练要求

完成总要求3。

训练准备

制作《小摄影师》的朗读磁带。

训练过程

一、回忆课文内容,导入 新课

1、播放录音,回忆《小摄影师》的故事内容。

2、说一说你眼中的小男孩、高尔基分别是怎样的人?

(小男孩有礼貌,高尔基热爱儿童,关心祖国下一代。)

二、展开想象,设计情节

(1)假想结尾的几种可能

小男孩可能再来找高尔基爷爷,向他道歉并为他照相;也可能不好意思再来,通过其它途径找到照片,完成办墙报的任务;也可能观察了解高尔基的活动规律,在不耽误高尔基工作的情况下,完成照相任务。

(2)学生自己选择其中的一种续说。

要求:

A、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环境、不同的线索中思考,也可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设想情节的变化,想出补救的办法。

B、要符合人物的性格,情节合理。

三、学生分组说故事

A、请你进入角色,设想自己就是小摄影师,坐到电车上心情会怎样?回到家里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

B、小组互相商讨,把故事讲完整,讲清楚,讲生动。

C、试着演一演。

四、小组评议

学生分小组进行交流,要注意看别人的优点,赞赏别人的奇思妙想,学习别人的生动表达。(老师深入到小组中,关注学生的讨论,了解学生的合作效果。进行个别辅导、点拨,使他们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五、全班交流

各小组推选优秀代表上台续说故事,大家评议,看谁的故事编得好,谁的故事讲得好,评出优秀小组。

六、课外拓展

把你续说的故事写下来,回家讲给你的父母听。

小学六年级语文积累与运用教案优秀范三

教学要求1.

领悟和了解同音字、形声字的特点和基本规律。2.积累有构词特点的成语和四字词语。3.读懂成语故事,理解成语意思,积累成语。4.自主阅读短文,概括主要内容、积累好词佳句。

重点难点

1.了解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音同字不同的,意思不同。

2.体会词语的构词特点。3.培养学生自读自悟能力。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 了解有构词特点的成语和四字词语。

2.自读自悟,读懂成语故事、积累好词佳句。重点难点1.了解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音同字不同的,意思不同。2.体会词语的构词特点。教具准备教师:几组常见的同音字和较典型的形声字,成语故事。学生:字典、词典和成语词典。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10)1.读懂题意,自读自悟。

2.合作交流,发现特征。

3.总结规律,拓展延伸

。二、语海拾贝(10)

1. 自主读词语,读正确,读出节奏。

2. 用符号勾画出各组词语中相同处,帮助理解、记忆。

3. 互动学习,讨论构词特点,讨论对这些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4. 熟读、积累。根据四种构词特点进行改写或补充练习。

三、点击成语

(10)1. 自由练读,读正确,读通顺。

2. 把读懂的内容讲给同桌听,或提出自己的疑惑,互动释疑。

3. 结合实际,交流阅读体会。

4. 教师引领,归纳总结。

5. 拓展延伸。可讲讲其他成语故事,也可涉及名著《三国演义》中的故事。

四、自主阅读园地(10)

1.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短文。

2. 勾画出你最欣赏的内容,与小伙伴交流、分享。

3. 提出你认为最值得研究的问题,生生、师生互动探讨。4. 选择你最愿意的方式,积累好词佳句,包括背诵、摘抄等。教 后 感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 在活动中学习语文,用书面、口头结合等方式表达自己观察自然、观察社会所得。2. 能以“春”为题搜集、整理、筛选信息资料。

3. 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重点难点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教具准备1. 在学习本单元第一课后,就可以布置本项学习任务,给学生足够的资料搜集、展示准备的时间。

2. 教师可选两首咏春诗准备朗诵表演。教学过程

一、搜集资料,交流信息(10)1. 自主地通过各种渠道和不同方法,搜集“春”的资料。2. 与同学交流搜集的资料,探究充实资料的途径和方法。

二、独立设想,合作构思(10)1. 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设想参加展示会的形式,是诗文朗诵,还是办小报……2. 根据设想的展示形式,整理、筛选搜集的资料。3. 寻找、邀“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共同构思方案,做好参加展示会的准备。

三、成果展示,重在过程(10)1. 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展示成果,教师做好组织工作。2. 展示者可以汇报在搜集材料和准备展示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收获体会。3. 观摩者可以质疑问难,可以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4. 教师在参与过程中言传身教,因势利导。

篇3:小学六年级语文积累与运用教案优秀范

教学要求:

1、领悟和了解同音字、形声字的特点和基本规律。

2、积累有构词特点的成语和四字词语。

3、读懂成语故事,理解成语意思,积累成语。

4、自主阅读短文,概括主要内容、积累好词佳句。

重点难点

1、了解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音同字不同的,意思不同。

2、体会词语的构词特点。

3、培养学生自读自悟能力。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有构词特点的成语和四字词语。

2、自读自悟,读懂成语故事、积累好词佳句。

重点难点:

1、了解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音同字不同的,意思不同。

2、体会词语的构词特点。

教具准备:

教师:几组常见的同音字和较典型的形声字,成语故事。学生:字典、词典和成语词典。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读懂题意,自读自悟。

2、合作交流,发现特征。

3、总结规律,拓展延伸

二、学习内容:

1、自主读词语,读正确,读出节奏。

2、用符号勾画出各组词语中相同处,帮助理解、记忆。

3、互动学习,讨论构词特点,讨论对这些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4、熟读、积累。根据四种构词特点进行改写或补充练习。

三、点击成语

1、自由练读,读正确,读通顺。

2、把读懂的内容讲给同桌听,或提出自己的疑惑,互动释疑。

3、结合实际,交流阅读体会。

4、教师引领,归纳总结。

5、拓展延伸,可讲讲其他成语故事,也可涉及名著《三国演义》中的故事。

篇4:小学语文教案积累运用五

小学语文教案积累运用五

教学目标

1 学会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词语。

2 积累有关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

3 阅读短文,激发爱家、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 培养口头表达能力,能讲述自己幸福的往事。

5 能写一段完整、通顺的话,写清楚自己名字的来历。

教学重点

积累成语、丰富词汇;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我的好妈妈》歌带,伴有婴儿啼哭、孩子欢笑、妈妈轻轻哼歌的声音的歌带。

学生:收集同家人快乐相处的照片;向家人了解自己名字的来历。

课时安排

3~4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 今天,首先走进我们“积累与运用”大家庭的是几位老朋友。(出示三组近义词:开心――高兴、难过――难受、美丽――漂亮)还认识它们吗?请几位小朋友认读。

2 聪明的小朋友,你发现这几对朋友的特点了吗?

读一读这三个句子(出示书上的三个句子),看看你能发现点儿什么?

3 总结方法:理解词语除了查工具书的以外,还可以用找近义词的方法。

4 巩固练习。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下列带点的字、词。

①雨是最寻常的。

②老人开了家商店打发时光。()

③他们把花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

二、语海拾贝

1 读一读,说说自己读懂了哪些词。

2 你还知道哪些形容事物“多”的词语?

3 巩固练习,选择书上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1)爷爷过生日那天,家里(),许多亲朋好友都来祝贺。

(2)《千手观音》这个节目备受人们欢迎,每一场演出都()。

(3)我的爸爸是个外交官,到过许多国家和地区,(),阅历丰富。

三、开心一刻

1 老师讲笑话《图省事》,想想为什么会闹笑话?

2 你想对小明说点什么?

3 老师小结:说话要注意把话说清楚,还要注意语气的停顿。写作文也要注意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标点错了,意思表达就会完全不一样。

四、口语交际:感受亲人的爱

(一)听录音说感想

教师放伴有婴儿啼哭、孩子欢笑、妈妈轻轻哼歌等声音的音乐。问:听了刚才的音乐,你想起了什么?

(二)谈幸福

1 老师:是呀,从呱呱落地到现在,我们的每一次跌摔,每一次啼哭,每一次成长都得到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许多亲人的爱。你脑中那些幸福的故事、感人的情景一定多得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数都数不过来了吧?快给你的小伙伴讲讲。

(1)先给同桌讲自己的幸福故事。

(2)小组交流,在别人讲完后可把自己想到的场面或问题再说一说。

(3)全班交流,共同分享,老师相机引导点拨。

2 在分享了幸福的故事后,让我们用一首歌曲来表达对亲人的'感激吧!(歌曲《我的好妈妈》,全班跟唱)

3 付出关爱。

你打算怎样向亲人表示你的关爱呢?

4 作业巩固。

(1)写一段感谢亲人的话。

(2)用实际行动向亲人表示你对他们的关心。

五、习作百花园

1 谈话引入:你们都知道老师的名字,想不想知道老师这个名字的来历呢?(老师介绍自己的名字来历)

2 提示方法:老师在介绍时先说了什么,再说了什么?还可以怎样说?

3 把你的名字的来历,按一定顺序向小组同学说一说。

4 把你说的话写下来,注意写清楚自己想表达的意思,用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六、自主阅读园地

1 抽学生朗读课文。从同学的朗读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 学生自读,说感受。

3 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为什么?

篇5:小学语文教案《积累与运用一》设计

小学语文教案《积累与运用一》设计

小学语文教案《积累与运用一》设计

教学目标:

1、感悟拟人句,试着运用拟人句。

2、积累歇后语,感受汉语言文字的魅力。

3、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介绍“假如我来当老师”的设想;能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并能简要转述别人发言的主要内容;能接纳别人的不同意见,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

4、能不拘形式地把自己的心里话告诉老师;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5、培养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温故知新

1、自由读前三句,小组讨论,找出共同点。

2、全班交流,前三个句子的共同点是:把事物当人来写。

3、在这几个句子中,把事物当人来写有什么好处呢?(尊重学生的感悟,教师不作过多的讲解。)

4、你能试着写一写这样的句子吗?完成书上第四句的练习。

5、你还能写出其他这样的句子吗?鼓励学生多写。全班评议。

二、语海拾贝

1、自读歇后语,读得正确。

2、同桌互读检查,体会歇后语的意思。

3、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背诵歇后语。

4、全班交流:你还知道哪些你在课外了解到的歇后语?

5、歇后语有些什么用处?

6、试着说一段话,用上今天积累的某条歇后语。

三、开心一刻

1、自由读一读这则笑话。

2、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则笑话。

3、笑话不仅能让我们开怀一笑,好的笑话还能给人们带来一些启示。你从这则笑话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小结: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达的.意思也有不同,我们要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第 二 课 时

一、口语交际

1、同学们,我们的班级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在过去的三年多时间里,我们一起成长,一起快乐。你们还记得我们班曾开展过哪些有趣的活动吗?

2、同学们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辛勤浇灌,在过去几年的学校生活中,老师们在学习上是怎样帮助你们的?在生活上又是怎样关心你们的呢?

3、如果你来当老师你会怎么做呢?今天我们就以“假如我来当老师”为话题,进行口语交际的练习。

4、自主选择,小组交流。

(1)教师出示本次交流的两个小话题,学生自由选择。

话题一:假如你是老师,你怎样让班上的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话题二:假如你是老师,你在学习上怎样帮助学生,在生活上怎样关心学生?

(2)根据所选话题,自由组成小组。先想一想,假如自己是老师会怎么办,然后讲给小组的同学听。要求:说的同学要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介绍。听的同学要做到认真倾听。

(3)小组商议,找出几条最佳方法。要求:在商议时能接纳别人的不同意见,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

5?小组推荐,全班交流。

(1)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上台交流。

(2)全班评议。

6?教师小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相互交流,畅谈了“假如我来当老师”的设想,这也给老师很多的启示。在交流中我们还懂得了与人交流时要大胆说,有条有理地说,要善于倾听别人的发言,并能发表自己的意见。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加强练习,成为能说会道的人。

二、自主阅读园地

1、自主选择合作伙伴和方法阅读短文。

2、全班交流从故事中体会到了什么。

3、说说自己得到别人送来的掌声后的心情。

4、勾画并有感情地朗读短文的最后一段,试着背一背。

篇6:语文运用与积累教案设计

语文运用与积累教案设计

教学要求:

1、读背对联,初步了解对联的有关知识,体会祖国语言的美丽。

2、阅读短文,了解我国古代名人爱读书的故事,从中受到热爱读书的教育。

3、指导学生审作文题,并能把自己想说的意思写具体。

重难点:

1、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感受祖国语言的美丽。

2、阅读短文,从中受到热爱读书的教育。

课时:4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目的

1、读背对联,初步了解对联的有关知识,体会祖国语言的美丽。

2、阅读短文,了解我国古代名人爱读书的故事,从中受到热爱读书的教育。

教具准备:对联一幅

过程:

一、谈话

1、过年了,你们家要做什么?(引出帖春联)

2、说说看,你知道哪些对联?背一背

3、小结,逢红白喜事都兴帖对联来表情达意。

二、学习“读读背背”

1、出示对联,齐读

2、说说读懂了什么。

(1) 前半句是上联,后半句是下联

(2) 4个字的词是横额,也叫横批

(3) 上联与下联对仗工整。

(4) 下联的最末一个字一般是第三、四声,下联的末字常是第一、二声。

3、出示事先准备的对联,让学生说说读对联或帖对联的.知识。

4、逐句学习文中对联,说说每幅对联描写的什么?歌颂的是什么

第一幅:歌颂祖国江山美,表现祖国蒸蒸日上的情景。

第二幅:喜庆对联,表现出祖国不老,大地同乐的情感。

第三幅:歌颂祖国人材多,祖国气象兴旺。

第四幅:科技发达,经济腾飞。

第五幅:S祖国早日统一,亲人团聚

5、指导朗读,注意语气与停顿

6、试着选中其中之一背诵,说说你是怎么背的

7、指导背诵

三、学习“阅读”部分

1、快速阅读短文,完成下面练习:

(1)、课文讲了哪些人?谁是最主要的人物?

(2)、课文讲了他的什么事?

(3)、画出文中用来解释题目“手不释卷”的意思的句子。

2、检查阅读成效。

(1)课文讲了吴王孙权、大将吕蒙、主将鲁肃三个人,主要讲的是大将吕蒙。

(2)课文讲的是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在吴王孙权的影响下教育下,由一个不爱读书的人变成一个爱读书的学问家,并做了吴国主将的事。

(3)课文最后一节解释了标题意思。另孙权的话中也有一句从事物方面讲了这一意思:“手不离书本”(孙权、光武皇帝)

3、针对“我爱读书,可是没有时间读书”(即吕蒙语)展开一个辩论会,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本文的启示:

(1)只要肯挤,都能挤出时间。(孙权语)

(2)读书可以得到许多知识,还可以为人们争来许多荣誉(如文中倒2节)

(3)读书很重要,只有多读书,才能找到更多的方法把事情办得更好。(孙权语)

4、齐读课文。

5、课堂练习。

四、小结

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语言优美,我们要利用大好时光,多读有用的书,增长自己的知识和才干,为自己将来为祖国做贡献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作业

篇7:积累与运用语文教案设计

积累与运用语文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 了解一词多义的语言现象,感受祖国语言的多姿多彩。

2. 背诵有关读书方面的名言警句,丰富自己的积累。

3. 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感受汉语言文字的妙趣,培养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

4. 鼓励学生在精美的语言中学习语言,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个性化语言,提高学生语言实践能力;初步学会广告语的写作,把握广告语的特性,明确写广告语的要求。

5. 在写作中试着运用想象、联想;产生写作愿望,提高写作兴趣;通过教师点评、同学互改、自己修改等方式,努力把想象运用得更恰当,更合理;运用修改符号,在原文上修改,养成修改的好习惯。

一、温故知新

1. 投影出两组句子,读句子,体会每组句子中带点词的意思是否相同。

2. 回忆以前理解多义字的基本方法,可推出理解多义词的基本方法:(1)联系句子理解;(2)利用工具书;(3)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运用以上三种方法理解词语。

3. 交流学习结果。

4. 用骄傲、特别的两种意思分别说话。

5. 拓展练习:师出示与书上不同的多义词进行理解,并说话。

二、语海拾贝

1.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许多名人都爱读书,并写下了许多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一块儿来读一读。

2. 说一说这些名言警句大致的意思。

3.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说给大家听一听。

4. 自由读一读、记一记这些句子,看谁记得又快又多。

5. 同桌抽背。齐背。

三、开心一刻

1. 自由读,准备给大家讲述这个笑话。(准备时,可加上动作、表情。)

2. 抽生讲故事。你觉得这个笑话什么地方好笑?

3. 你从这个笑话中感受到了什么?

4. 教师小结。

5. 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笑话?讲给大伙儿听听。

四、综合性学习

1. 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商品越来越丰富,竞争越来越激烈,有创意的广告在商品竞争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电视中、报纸上,我们每天都要接触广告。(课件播放没有蚊子,没虫咬,宝宝金水少不了、牙好胃口好,吃饭倍儿香,身体倍儿棒等广告。)这些通俗、易懂、琅琅上口的广告语,让我们一听不忘。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广告?

(2)生踊跃发言,说自己知道的广告。

(3)品读设计巧妙的广告语、欣赏一幅精美的广告画(课件展示),师生共同探讨写广告语和画广告画的要点。

(4)明确设计要求。

今天就开动开动自己的小脑筋,大胆想象,大胆创新,自行设计一则广告语或画一幅广告画,把自己喜欢的东西或发明的产品推销推销吧。

2. 学生创作。

(1)作画:学生用简笔画画出自己喜欢的产品(或是创造发明的新产品),并加上配文。

(2)写广告语:突出特点,语言精美。

3. 修改提高。

(1)自主修改(学生设计好以后,先自己修改)。

(2)小组修改(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互读互看设计的作品,组员之间,读一读,评一评,看看哪些地方是大家欣赏的,哪些地方还要进一步修改)。

(3)自己再次修改。

4. 全班浏览,评出奖项。

把全班同学的作品放在评奖台上,每个学生浏览后,通过自荐、推荐等方式评出优秀广告语奖、优秀广告画小设计家奖、小小发明家奖等奖项。

5. 颁奖典礼。

在颁奖典礼这一环节里,让学生拿着自己设计的广告语或广告画进行表演、介绍。表演中、介绍时辅以表情,配上动作,把广告语、广告画演活,演真。

五、习作百花园

1. 读懂题目要求。

在学生独立弄清要求的同时,教师相机点拨,帮助理清要点。

2. 出示范文,引导正确选择习作材料。

(1)师生探讨,怎样写才精彩。

①大胆、合理、曲折的情节安排。

②逼真的`让人身临其境的环境描写。

③细腻的让人感同身受的心理描写。

(2)师强调写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①植根于现实。

②主题思想健康,丰富多彩。

3. 读写结合。

写作前让学生回忆本单元课文中,作者大胆想象的运用,启发学生根据选材进行合理、大胆、新颖的想象,然后写作。

4. 自读自改。

运用修改符号,自读自改,知道修改在习作中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

5. 师生合作,当面评改,以点带面。

老师指导修改习作的方向和方法。

6. 小组内互评自改。

引导学生在互评过程中,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学习别人的长处,同时在评习作时,学会思考,力求得到一些启发,运用修改符号,反复修改,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

7. 小组赏读。

8. 面向全班赏读,增加学生习作的信心和兴趣,取长补短。

六、自主阅读园地

1. 运用已学过的阅读方法,选择你喜欢的段落自主阅读。

2. 勾画出你最喜欢的内容,与小伙伴交流、分享。

3. 提出你认为值得研究的问题,生生、师生互动研讨。

4. 选择你最喜欢的方式,积累好词佳句,包括背诵、摘抄等。

篇8: 积累运用五年级语文教案

积累运用五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熟读成诵《夜书所见》。

2、通过读寓言故事悟出一定的人生道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3、通过口语交际,引导学生把学语文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收集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读背背叶绍翁的《夜书所见》。

2、阅读寓言《邯郸学步》。

教学过程

一、读读背背

1、小组学习:

⑴熟读古诗。

⑵作者描写了秋天的哪些景物,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全班交流。

3、熟读成诵。

二、阅读《邯郸学步》

1、自由读,理解内容。

2、小组讨论:

⑴那个青年人为什么学来学去,连路都不会走了?

⑵作者借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3、全班交流。

4、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谈谈对寓意的理解。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进行口语交际,介绍健康小常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要进行听,说话的训练,请同学们注意积累学习方法,提高听、写、读的`能力。

二、口语交际训练

1、这次是练习谈谈自己保持身体健康做法的训练,老师把平时了解的一些健康小常识讲给大家,让同学仿照老师的方法,进行训练。

2、同桌互相讲。

告诉学生,你们所讲的健康小常识,要准确,清楚叙述内容。然后谈谈自己保持身体健康的方法。别的同学讲的时候也要认真听,哪些地方讲的好,就向他学习,哪些地方讲的不好,就帮他改过来。

3、推送代表在班上讲,同学们进行评价,教师酌情指导。

第三、四课时

〖教学目标

指导并完成习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要进行写作练习,写自己想说的话,想写的内容。

二、习作指导

1、读题明确要求。

(重点明确:内容广泛,要写出自己最喜欢写的。)

2、写文章要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

3、同桌互说。

4、全班交流,然后师生共同评议修改。

范文点评

游九寨沟

位于四川省南坪县境内的九寨沟,是一个中外驰名的自然风景区,也是珍贵动物大熊猫的产地之一。九寨沟秀峰挺立,山谷幽静,湖泊棋布,河道纵横,道道瀑布点缀其间,是个景物奇异、风光秀丽的佳境,有“人间仙境”、“九寨风光胜桂林”的美称。(开头简洁,概括介绍九寨沟的秀美。)

7月28日这天,我游览了这个“人间仙境”。

我们顺着林荫小道向上走去,不一会儿,便看到诺日朗瀑布,恰似银河奔泻,抛珠撒玉,声震幽谷,映出道道彩虹。那些数不清的小瀑布,水势平缓,汩汩有声。这里,四季景色各异,春天百花点缀水面,夏天浓荫遮盖水面,秋天枫叶野果为水添色,冬天玉树琼枝倒挂水边。(描写瀑布生动自然。)

九寨沟的湖泊是美丽的。它像一面面镜子镶嵌在深山峡谷中,湖水清澈透明。放眼望去,水的颜色由浅处的天蓝色,变为较深处的墨绿色。蔚蓝色的天空,银白的雪山,翠绿的树木、倒映在湖水中,美丽极了。水面上鸳鸯、野鸭和翠鸟成双结伴;水中,游鱼清晰可见,历历可数。湖水随风荡漾,远看就像水波仙子在翩翩起舞。

长海,是九寨沟中最大的一个湖泊。水天相接,浩渺无垠。我们乘船向上游而去,但见两岸峭壁千仞,大声一喊,山鸣谷应,余音袅袅。(具体写湖泊。)

最高兴的是,我见到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丝猴。金丝猴全身金黄色,背毛很长,宛如肩披一件金黄色的蓑衣,鼻子向前翘着。它的爪子很尖,有一根长长的尾巴。从远处看,像一个威武的卫士,在守护着九寨沟。(写金丝猴,文笔俏皮,活泼。)

啊,九寨沟,你是镶嵌在祖国河山上的一颗明珠。

评析

这篇小游记,作者抓住了所观景物的特点,展示了九寨沟的迷人景色。开章简洁,概括介绍了九寨沟的秀美。全篇着重写九寨沟美丽的湖泊,运用一系列形象生动的比喻,具体描绘“人间仙境”。由静到动,动静结合、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三、学生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四、修改作文

篇9:三年级语文《积累与运用三》教案

教学目标:

1、回忆爸爸妈妈为自己的成长所付出的心血。

2、想一想,自己能帮爸爸妈妈做些什么?

3、把自己做事的感受写下来,读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重难点:

能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具准备:

投影幻灯、卡片

教学过程:

一请大家说说爸爸妈妈都为自己的成长付出了哪些心血

学生发言。

教师:爸爸妈妈为了孩子的成长的确付出了很多很多。我们应该怎样关心、帮助自己的爸爸妈妈呢?请分小组讨论。

学生发言。

教师:说得好。我们应该关心爸爸妈妈,帮助他们做些事情。

二全班开展一项活动,交流帮助爸爸妈妈做事的体会(把自己做的事写在卡片上,教师用投影幻灯打出来,以达到开拓思路、互相启发的目的)

三写己做这件事的感受,写好后读给爸爸妈妈听听

教师讲:“感受”的意思是:接触外界事物得到的影响、体会。这次“实践活动”,就是让我们做一、两件关心、帮助爸爸妈妈的事。做事的过程中肯定有些体会、想法,把它们写下来就是自己的感受。谈感受,一定要真实,合情合理,不能瞎编。写好后读给爸爸妈妈听听,请他们提提意见,给予指导。

篇10:三年级语文《积累与运用三》教案

教学目标:

1、明确什么是音响。

2、怎样选取生活中的几种音响,再根据这些音响编故事。

3、把自己编的故事讲听。

教学重难点:

怎样根据音响讲故事,编故事。

教具准备:

录相、录音

教学过程:

一请大家说说音响是指的是什么?

分小组讨论。

学生发言。

教师讲:我们说的音响是指丰富多彩的音响世界,不是指录音机、电唱机、收音机等组合音响。

二什么是声音呢?声音靠什么传播呢?请同学们自由发言。

学生发言。

教师讲:我们生活在音响世界,时时处处可以听到声音。声音通过不同媒介的传播,产生的音响效果也不一样。如:配音的成年男演员可以表现出小孩子的说话声。

三音响世界丰富多彩,我们怎么根据音响讲故事呢?(可以播放录相,让大家感受到音响的效果)

学生发言。

教师讲:我们生活的世界,每时每刻都存在音响效果,所以能编很多故事,永远也讲不完。没有声音的世界是死亡色世界。丰富多变的色彩和音响是人生不可缺少的要素,就像人离不开水和氧气一样重要。

四根据音响编故事,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大家打算选取生活中的哪几种音响,再根据这些音响编一个故事呢?请同学们自由发言。

学生发言。

教师:对。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大胆想象,根据音响编故事的口语交际课一定能上得有声有色。编好故事后,先在小组里讲一讲,然后在全班交流。

篇11:三年级语文《积累与运用三》教案

教学目标:

1、读一读、背一背歇后语,懂得意思,增加词汇积累。

2、阅读成语故事《画蛇添足》,理解意思,学习运用。

教学重难点:

1、读一读、背一背歇后语,懂得意思,学习运用。

2、了解成语的意思,主动积累知识。

教具准备:

投影幻灯、卡片、成语故事书

教学过程:

一用投影幻灯打出歇后语,请学生读读,说说意思。

学生发言。

教师讲:一般的歇后语都是由两个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比方,像谜面;后一部分是本意,像谜底;本意通过对前一部分的解释得到。说话时,往往只说前一部分,歇去后一部分,让听者自己去领会它的本意。现在流行的歇后语,一般都是连后一部分全说出来。歇后语是一种独特、巧妙的修辞方式,基本上属于比喻的修辞范畴。

二阅读成语故事《画蛇添足》

1、初读成语故事,了解大意,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2、再读成语故事,说一说讲了什么。

学生发言。

3、那个最先画好蛇的人为什么喝不到酒,他错在哪里?请大家自由发言。

学生发言。

教师:那个最先画好蛇的人,又给蛇添上四只脚,蛇是没有脚的。他错就错在这里,多此一举。

4、说一说《画蛇添足》的意思。

学生发言。

三板书设计

画蛇添足

本来无脚平空添脚

多此一举

篇12:三年级语文《积累与运用三》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谚语的意思,读一读,背一背,增加语言积累。

2、体会参观后,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熟读背诵五个关于爱惜时间、珍惜时光的谚语。

2、阅读短文,能找出表示参观顺序的词语,并能恰当地表达己的感情。

教具准备:

投影幻灯、图片、录相

教学过程:

一用投影幻灯打出谚语,请同学们读一读,说一说谚语的意思

学生发言。

教师:谚语是群众中广泛流传的一种含有深刻意义的语句。它通俗、形象、顺口,是人民群众语言宝库中的珍品之一。我们阅读书籍和报纸时,看到谚语要积累,丰富我们的词汇。

二阅读《参观中华世纪坛》

1、初读短文,标然段,了解大概意思。

2、用“~~~~~~”线画出表示参观顺序的语句。(教师适当引导)

学生发言。

3、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一说你的理解。(此时,可放录相或放大的图片,增强直观教学的效果。)

教师:参观有先有后,写文章一定要把顺序交代清楚。其次是把看到的景物或展品的特点写出来。最后是写景和抒情密切结合。

三板书设计

参观中华世纪坛

圣火广场弧形石阶二道清水象征

青铜甬道长270米宽3米

坛体上部分斜面时空探针外围墙上浮雕

世纪坛内分三层

【小学语文《积累与运用》优秀教案】相关文章:

1.积累与运用教学教案

2.小学语文教案《积累?运用三?习作》

3.小学语文教案《积累·运用七》教学设计

4.积累与运用七优秀教学设计方案

5.语文教案设计:积累运用六

6.语文教案设计:积累.运用四

7.积累与运用教学设计

8.《积累与运用一》教案设计

9.语文积累运用六教学设计

10.《积累与运用六》教学设计

下载word文档
《小学语文《积累与运用》优秀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