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案>《积累与运用三》教学设计

《积累与运用三》教学设计

2025-01-22 10:17:35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proud”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6篇《积累与运用三》教学设计,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积累与运用三》教学设计,希望大家喜欢!

《积累与运用三》教学设计

篇1:积累与运用(三)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习并学会使用拟声词。

2、积累叠词。

3、编写广告词。

4、完成本单元习作。

5、在读、背记中形成积累词汇的习惯。

6、在说、听、评中形成口语表达训练习惯。

重难点、关键、

1、学会使用拟声词。

2、积累叠词。

3、口语表达能力训练。

4、进行写作能力训练。

课时划分

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习并学会拟声

2、积累叠词

3、编写广告语

教具

教学过程

一、学习温故知新。

1、出示课文中的三个句子。

2、指名分句朗读。

3、你发现了什么?

4、你还能用上哪些象声词描写水流?(哗啦啦,哗哗哗)

二、学习语海拾贝。

1、指名分列朗读。

2、全班齐读。

3、发现规律。(词语为四字叠词)

4、学生举例“AABB”。

5、师指名举例,适时予以肯定。

6、全班再读词语。

7、听写词语。

8、同桌互批。

三、编写广告语。

1、指名读题。

2、讨论交流。

(1)你最喜欢哪里?

(2)为什么?

3、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交流讨论。

4、反馈:训练口语表达。

(每组选举一位同学发言)

5优秀发言(示范)

6、自主编写“广告语”。

7、将你的广告语念给同桌听,互相修订。

8、指名发言。

(师生共评,适时修订)

9、展示优秀广告语。

四、课堂小结

师小结:请给我们的家乡编写一些优秀的广告语吧!

五、作业

1、摘抄“语海拾贝”

2、编写家乡广告语。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完成习作。

2、自主修改习作。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回忆:香港夜色。(播放课件)

2、指名说说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播放课件)

3、那么我们学习、生活的环境,你们仔细观察了吗?

指名说说你观察到的地点。

二、指导本次习作。

1、指名读题。

2、小组交流。

(1)你观察了什么地方?

(2)这个地方有什么特点?

3、指名发言。

4、师生适时补充。

5、师点拨:在写作的过程中应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三、生作文,师巡视。

四、作业布置。继续写作文。

第3课时

一、完成习作,修改习作。

二、将修改的习作读给同桌听。

三、同桌互批习作。

[积累与运用(三)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篇2:积累与运用(三)(西师版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蓖ü“温故知新”了解拟声词的用法。

2蓖ü“语海拾贝”积累“AABB”式的词语。

3弊远痢暗慊鞒捎铩敝械墓适拢了解成语的意思。

4蓖ü口语交际,激发爱我中华的激情。

5蓖ü习作,学会留心生活,用心感受,写出事物特点,做生活的有心人。

6蓖ü“自主阅读园地”,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培养喜爱语言文字的感情,产生善于积累的兴趣。

教学重点

自主练习,主动参与口语交际。

教学准备

教师:有关风景名胜的广告语,有关习作百花园的范文。

学生:工具书,广告词,观察夜幕下的天空及大地。

课时安排

3~4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背鍪窘滩闹械3组句子,读句子,体会每组句子中带点词的意思。

2苯涣鳎你发现了什么?

3痹偎邓嫡饫啻视铩9睦学生在习作时运用。

二、语海拾贝

1背鍪敬视铩

2庇米约合不兜姆绞饺隙链视铮体会词语的意思,学习正确运用词语。

3痹俣链视铮思考这些词语在构词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点?能照例子说出类似的其他词语吗?

三、点击成语

1弊远量挝模注意读通读顺,再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庇谩啊惫闯雒栊磁坦趴天辟地的句子,用“……”画出“开天辟地”的比喻义。

3倍亮苏飧龉适拢你明白了什么?

4卑颜飧龉适陆哺你们的同伴听听。

四、口语交际

1背鍪究谟锝患誓谌菀求,明确要说的内容。

(1) 自由读题目,想想题目有几个意思?

(2) 结合课文内容,想想你喜欢本文介绍的哪处风景名胜,以及喜欢的原因。

(3) 组内交流后,全班交流,你喜欢哪个地方,为什么?

2毕蛴慰屯萍瞿忝歉髯韵不兜姆缇懊胜,让他们也去观赏那些美丽风光,怎么推荐?(为风景名胜打广告)

(1) 出示所收集的有关风景名胜的广告语两则,读一读,共有几句话,每句话都讲了什么?

(2) 重点讲解“写广告语应注意的问题”。

①风景名胜的地理位置。

②风景名胜的特点(特色)。

③具有煽动性的吸引观众的语言。

④语言应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生动性。

3蔽自己喜欢的风景名胜编写广告语。

4弊槟诮涣骱螅全班交流所编广告语。

5逼莱3~5条编写较好的广告语。要求学生说明好的原因。

6蓖卣埂3了书上所提到的4个地方,也可给自己喜欢的其他名胜古迹编广告语。

7毙〗幔和ü本次编广告语的活动,学习了编写广告语的方法,并在编写广告语的过程中再次感受了祖国山河的秀丽神奇,让我们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吧!

五、习作百花园

1毕白髯急浮

在习作前几天,布置观察作业,留心观察我们的校园,注意观察校园的美,也可以按校园在四季的美丽景象进行观察。把看到的景象和当时的感受一一记录在本子上。

2鄙筇狻

学生自读,明白此次习作要求:写写校园的美丽,还可以写出校园是我们生活的乐园、家园。

3弊槟凇⑷班同学,交流观察笔记,相互借鉴。

4碧致劢涣鳎相互启发。

(1) 此次习作的目的是:将我们校园的美描写出来。

(2) 应按一定的观察顺序写,注意方位词或揭示游踪的词句的使用。

(3) 对所选景物抓住其特点来写,可适当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使特点更突出,语言更美。

(4) 可以加上合理的想象,还可以写出自己的心情、感受。

(5) 文章结构可采用“总--分--总”形式。

5毖生起草习作。

6毙赐曜远磷愿幕蛳嗷バ薷摹

7奔体交流评议、修改。

六、自主阅读园地

自主读文,注意读通读顺,结合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边读边想:

1毕胂肟挝闹饕写了什么事?

2币患什么事一直铭刻在我心里?

3弊娓甘窃跹教育我读书的,用“”勾出,反复读读。

4倍亮烁梦暮螅你受到什么启发?

[积累与运用(三)(西师版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篇3:积累与运用(三)(西师版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毕不对亩梁突累成语,能恰当地运用成语。

2被累广告语,增强环保意识。

3痹诨疃中学习语文,用书面、口头等方式表达自己观察动物的体会、收获;活动中培养积极参与、主动探索的精神;养成乐于向他们请教和与他人分享收获的良好品质。

4蹦芮宄地写出自己喜欢的动物的生活习性、特点,养成修改和与人分享习作快乐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

综合性学习:学生在进入本单元学习时,教师就可布置本项学习任务,让学生确定探索的内容或方向,通过多种途径大量搜集有关的信息资料。

教学时间

3~4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币郧拔颐窃读过很多有趣的成语,有以数字开头的,有首字相同的……今天我们要读的成语同样非常有趣,请大家一起到“积累与运用(三)”的“温故知新”里去看一看。

2毖生自读成语,要求读正确。

3被ハ嘟涣髯约悍⑾值恼庑┏捎锏墓餐特点。(第一组成语的后两个字相同,第二组成语的前两个字相同。)

4狈肿槎远脸捎铩

5蹦慊鼓苁宰潘党銎渌这样的成语吗?如:凉风习习、喜气洋洋、含情脉脉、逃之夭夭、气喘吁吁、兴致勃勃井井有条、津津有味、津津乐道、沾沾自喜、依依不舍、炯炯有神

6庇米约合不兜姆绞交累这些成语。

二、点击成语

1备詹盼颐嵌亮艘恍┯腥さ某捎铮现在再来了解一个有故事的成语--“一鸣惊人”。

2弊杂啥脸捎锕适拢要求读正确。

3被ハ嘟涣髯约憾炼了什么。

4庇米约旱幕八邓怠耙幻惊人”的意思,并试着用这个成语说话。

三、语海拾贝

1蔽颐巧活在一个美好的星球上,在地球妈妈的怀抱里,除了人类我们还有很多很多的朋友,为了让这些朋友(不管是动物、植物,还是各种资源)能和人类和睦相处,人们常常进行一些宣传,所以我们经常能在各种广告牌上看到这样的语言--(出示三条广告语)

2毖生自由反复读句子。

3彼邓的愣炼了什么。

4闭庋的广告语有什么好处?

5奔且患钦馊则广告语。

6蹦隳芪校园里的绿化设计一则广告语吗?

7比班交流,选出最富创意的广告语。可课后制作成广告牌放在校园绿化地带里。

四、综合性学习

1苯入本单元学习时布置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确定探索的内容或方向。

2备据自己的选题和小伙伴组成合作小组,以便在搜集过程中互相帮助、共享资源。

3备骱献餍∽橥ü多种途径(电视、网络、报刊、向人请教、走进大自然仔细观察等)查阅搜集资料,并进行归类整理。

4焙秃献髡咭黄鹕秆∷鸭的资料构思主题展示会的方案。可办成小报,可写成文章,可汇成图片集,有条件的还可录成音像资料……

5背晒展示,共同分享。

(1)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成果,边展示边介绍。展示者可以介绍自己小组的成员在搜集资料及准备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收获、体会等。

(2)观摩者可以质疑,并诚恳地提出意见或建议。

(3)成果评比,重在激励。

6苯淌π〗岜敬位疃。

五、习作百花园

1倍炼要求。

(1)让学生自读习作提示。

(2)明确本次习作内容(写自己喜欢的动物),写作时的注意事项(要写清楚动物的生活习性、特点)。

2币导选材。

(1)引导学生选取习作材料。尊重个体差异,也可在“综合性学习”搜集的资料中选材。

(2)如何才能写清楚自己喜欢的动物的生活习性、特点?(为了增强趣味性,可在习作中举一些典型事例。)

3贝瓷璋簿不肪常学生习作。

4痹擞眯薷姆号,自读自改,养成良好的修改习作的习惯。

5笔ι合作,当面评改,以点带面。

6狈中∽榛テ阑ジ摹T谄栏墓程中,要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学习别人的长处。

7比班欣赏同学的精彩习作。共同分享习作的快乐。

六、自主阅读园地

可在习作中当作范文让同学们自主阅读、学习。

[积累与运用(三)(西师版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篇4:积累与运用(三)(西师版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倍痢⒈彻哂糜铮理解含义。

2被累谚语,丰富自己的语言。

3痹亩脸捎锕适隆妒炷苌巧》,理解成语的意思,培养积累、运用成语的好习惯。

4痹诨疃中学习语文,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资料的能力;丰富学生的积累,在游戏中培养合作精神和动手能力。

5惫鄄熳约合不兜男《物,要按一定的顺序写,注意写出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的内容。

教学准备

温故知新:师生共同搜集常用惯用语。

综合性学习:学生搜集有关动物的成语、谜语、歇后语、俗语、广告词等。

习作:观察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动物世界》录像资料。

教学重、难点

在游戏活动中综合运用各种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在习作中写出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的内容。

教学时间

3~4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蓖学们,我们平时与人交往或阅读文章时,会发现许多人的语言特别生动有趣,说出来的话很有哲理。实际上,要想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平时多积累一些好词佳句,对我们的说话、习作会大有帮助。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几个惯用语。

2弊远链视铮说说对字面意思的理解。

3痹俣链视铮想想词语是否有别的意思。学生讨论交流。

4被惚ń涣鹘峁。

5蓖卣沽废埃菏ι出示与书上不同的惯用语进行理解。

二、语海拾贝

1逼舴⒌既搿

现代人生活,一天也离不开天气预报,新闻节目可以不看,天气预报却一天也不能错过。然而天气预报却是近年来的事。千百年来,人们出门看天,靠的是祖辈传下来的天气谚语。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几句天气谚语。

2币导学生自读自背。

(1)学生自由、大声地读句子,注意读准字音。

(2)教师提示:这些谚语看起来整齐匀称,读起来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学生自由组合成小组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相互朗读、背诵。

(3)拓展练习: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其他谚语。

三、点击成语

1钡既搿

今天,一起来阅读一个成语故事。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是从什么故事引申出来的?

2弊远炼涛模明确要求。

(1)通读短文,看看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2)思考:为什么在旁人大声喝彩的情况下,卖油的老头却不以为然?

(3)质疑,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3奔觳樽匝情况。

(1)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2)为什么卖油的老头对陈尧咨的射箭本领不以为然?

4彼邓的愣梁竺靼琢耸裁吹览怼

5苯病笆炷苌巧”的故事。

四、综合性学习

1彼鸭资料。

(1)选择合作伙伴,分类搜集资料。

(2)通过各种途径,使用多种方法搜集资料。

(3)与合作伙伴交流搜集资料的方法和途径,并将资料进行整理。

2闭理资料,策划游戏。

(1)根据搜集的资料,策划游戏的内容,制成谜语或词语接龙等。

(2)学生将游戏内容归纳、整理。

(3)设计活动程序,做好活动准备。

3笨展游戏活动。

(1)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开展一次有趣的关于动物的语言游戏,在游戏中希望同学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2)成语生肖园,进行竞答(可以是词语填空,可以是说出带某个动物名称的成语,说得越多越好)。

(3)我说谜语你来猜(可以出文字谜面,也可以一人比画一人猜)。

(4)进行词语接龙。

(5)活动小结。

4蓖卣寡由臁

将本次语言游戏活动的内容办成一期小报。

五、习作百花园

1.观看录像激发兴趣。

(1)谈话。同学们,在本单元里,我们领略了壁虎的飞檐走壁、白鲸的“口技”、动物的“睡眠”。在作者的笔下,它们是那样的生动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动物世界》,去看看那些人类的朋友们过得怎么样。(播放录像《动物世界》)

(2)启发。《动物世界》的录像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生畅谈感受)

2.创设情境,拓展思路。

(1)情境激发。同学们,我们重庆野生动物园想在我们班上招聘解说员,你们愿意来应聘吗?那好,我们就借习作课这个机会满足大家的愿望。你认为该怎样才能当好“解说员”呢?

(2)说一说,让学生各抒己见。

(3)评一评,看谁说的有条理,教师捕捉有个性化的语言,给予鼓励。

(4)教师根据学生发言归纳。

3.交流互动,引导体验。

(1)自主选择。

①选择自己最喜欢或最感兴趣的一种小动物。

②选择交流伙伴,根据自己喜欢的动物自愿组合,合作交流。

(2)结合习作提示,合作交流。小组内充分交流:为什么喜欢这个动物朋友?它有什么与众不同的特点?还有哪些生活习性?你和它之间发生过哪些有趣的事情?

(3)交流评议,评出“优秀解说员”。派代表上台竞争,亲身体验,自由表达,其他同学当“小评委”。他说得怎样?好在哪里?又有哪些不足之处需要改进?教师相机点拨。

4.合作讨论,明确要求。

(1)作为一个优秀解说员,该怎样把你喜欢的动物介绍给大家呢?

(2)引导审题,读懂习作提示:题目自拟,注意写出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的内容。

(3)讨论交流:你准备怎样写?

(4)联系本组课文的表达方法,联系自己的阅读体会自评、互评,评的重点是小动物怎么可爱、作者如何喜爱的。

5.敞开心扉,自由习作。

(1)闭上眼睛回忆自己观察的小动物、喜爱的小动物。

(2)回忆本组课文作者描写动物的表达方法。

(3)鼓励学生自主地进行片断练习,分块练习,用“我手”写“我心”。

(4)师巡视,相机指导,对有困难的同学进行个别点拨与指导,对表达完整、抓住小动物特点写得好的同学给予鼓励、表扬。

6.组织评价,修改成文。

(1)小组内自评自赏,互评互赏。谁写的精彩?哪个地方值得大家学习?

(2)小组内自批自改,互批互改。哪个地方还要进一步修改?看是否把内容按一定顺序写清楚了,语句是否通顺,用词是否贴切、准确,是否表达了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3)全班交流,佳作欣赏。推选写得好的习作在全班读一读,读出感情来。

(4)学生再次修改,然后把修改好的习作抄在习作本上。

六、自主阅读园地

1弊灾餮≡窈献骰锇楹头椒ㄔ亩炼涛摹

2惫椿出你最喜欢的内容,与伙伴交流、分享。

3碧岢鑫侍猓师生、生生互动,合作探究。

4惫椿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或语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一记、背一背。

5庇懈星榈乩识炼涛模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

[积累与运用(三)(西师版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篇5:《积累与运用(三)》教学设计(西师版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碧寤峋渥右馑迹了解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表达,掌握反问句的写法;

2倍痢⒈趁人名言,理解名言意思,并能主动积累和运用;

3倍炼成语故事,理解成语“揠苗助长”意思;

4敝鞫观察、探究身边的奇闻趣事,大胆与同学交流。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5蓖嘉亩哉眨读懂《小梅花鹿发通知》,在读中感悟通知的基本内容。学写通知,知道写通知的要求、格式;

6庇米约合不兜姆绞蕉炼涛摹7岣恢识,培养阅读能力,感受语言表达准确的好处。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一些名人名言写在小黑板上。

学生:搜集整理身边的奇闻趣事。

教学时间

4~5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狈肿槎亮阶榫渥樱一组读陈述句,一组读反问句。

2毕胍幌耄耗惴⑾至耸裁矗

3碧致郏赫饬阶榫渥佑惺裁床煌?它们表达的意思相同吗?

4比班交流,师引导通过比较,发现新的知识点: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表达。

5蓖卣沽废埃耗隳苁宰欧滦醇父稣庋的句子吗?

6苯淌ο嗷板书学生的举例,了解反问句的作用:加强肯定的语气或否定的语气。

7蓖桌互相举例,做练习。

二、语海拾贝

1弊远撩人名句,边读边悟,体会意思。

2痹谛∽槎粒相互检查,说说名言的大致意思。

3比班交流,从名句你想到了什么?教师适时点拨、小结。

4庇米约合不兜姆绞剑背诵名人名言。

5蓖卣沽废埃耗慊怪道哪些名人名言?教师可出示一些搜集的名人名言。

6北纫槐龋哪一小组搜集的名人名言又多又好。

三、点击成语

1毖生自由读成语故事,要求读准字音。

2鼻胙生复述成语故事,并说说读了成语故事后的感受。

3币导学生理解“揠苗助长”的意思,结合生活实际讲讲身边这样的事例。

四、口语交际

1贝领学生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谈谈收获体会。

2币导语:学习了本单元课文,同学们了解到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公路会“呼吸”,小动物也可以做保护环境的小卫士……这些现象多么有趣,多么奇特啊!

3币孕∽槲单位,用查阅资料、调查采访等形式,发现生活中的奇特而有趣的现象。

4毙∽榻涣鳎呵胙∫恢指同学说说,再看看同学的发现对你有什么启示。在小组中评选出谁自然大方、有礼貌,谁听得最认真。

5比班交流,教师对学生准备情况初步了解,给学生一些适当的建议。

6笨展活动:我的发现。

7弊芙幔何颐窃诜⒈碜约旱囊饧时,应语句生动,说话时口齿清楚,要把自己的意见充分表达清楚。在听别人的发言时,应细心聆听,看看对你有什么启示。

五、习作百花园

1背樯分段朗读《小梅花鹿发通知》。

2毕胍幌耄赫獯畏⑼ㄖ为什么累坏了小梅花鹿?

3背樯读题,明确习作要求,了解通知内容。

4毙∽樘致郏盒赐ㄖ的要求、格式,拟定通知的大致内容。独立完成通知。

5苯淌ρ≡褚涣狡学生的通知,在全班展示,一边看,一边评改。

6痹谛∽槔锲酪槊课怀稍毙吹耐ㄖ的优点、缺点,把这些意见批在文后。

六、自主阅读园地

1弊杂汕嵘读短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句。

2毙∽樘致劢涣饕赡眩反馈信息。

3背樯读文,感受语言表达准确的好处。

4闭抄最喜欢的句子在采蜜本上,并与同桌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反复朗读。

[《积累与运用(三)》教学设计(西师版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篇6:《积累与运用(三)》教学设计(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备聪白帜副恚正确识记大、小写字母。

2彼卸凉攀,积累优美词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3毖写留言条。

4崩用部首查字法自主识字。

教学重点

学写留言条。

教学准备

学生:每人一本新华字典。

教师:供学生练习语序变换的句子,创设一个供学生练习写留言条的情景。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比一比、记一记

1备聪啊

(1)唱一唱《汉语拼音字母歌》。

(2)背一背《汉语拼音字母表》。

2鼻胱邢腹鄄熳帜副碇械淖帜福你发现了什么?

3闭页龊烊里的大、小写字母,引导学生发现它们不同的地方,自己想办法记住它们。

4苯淌Ψ缎创笮⌒床幌嗤的字母,提醒学生注意它们在写法上的不同。

5惫睦学生抄写或默写大、小写字母,同桌互相检查,培养学生细心的好习惯。

二、你还认识我吗

1毖生自读词语,遇到不认识的字问一问同桌。

2背槎粒检查是否读准了每个音。

3蓖桌互读,当小老师检查同桌是否读对了。

4毖≡衲阆不兜拇视铮用它练习说话。

三、读一读,写一写

1鄙读第一组中的两个句子,自己试着找出两个句子的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

2毙∽樘致郏然后全班交流,知道两个句子的特点是:语序不同,但句子意思不变。

3倍恋诙组句子,试着将这个句子变换语序,但意思不变。

4倍烈欢琳饬阶榫渥樱并正确、工整地抄写。

5苯淌可另增加几个类似的句子,让学生多加练习。如:

(1)山坡上,小羊在吃草。

(2)在小河里,鱼儿快乐地游来游去。

(3)在春雨的滋润下,小草发芽了。

(4)在父母的关心下,我们长大了。

四、读读背背

1苯柚拼音,自读诗句。

2苯淌Ψ抖粒学生对照检查自己有没有读错的字音。

3辈捎贸槎痢⑵攵痢⒈热读等形式朗读全诗。

4惫睦学生诗文结合,尝试着去理解诗的大意,能理解多少算多少。

5鄙一边听教师描述古诗内容,一边展开想象,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活的画面。

6笔ι赛读、配乐读,直至读出诗的韵味,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当堂背诵诗句。

五、学写留言条

1奔とさ既耄喝醚生读情景短文,告诉学生什么叫留言条,什么情况下写留言条以及留言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倍谅杪栊锤胖胖熊的留言条,再采用小组讨论、指名回答、教师点拨的程序,让学生掌握写作方法。

①先写称呼,要顶格写,称呼后用冒号。

②再写需要告诉对方的事,要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注意要把事情写清楚、明白,包括事件中应具备的时间、地点。

③最后写留言人的姓名及日期,写在右下角。

3痹俣僚峙中芟氲哪谌荩按照写留言条的要求,帮胖胖熊给妈妈写留言条。先抽优生讲,给学习困难的学生起示范作用。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写,写完后引导学生自我检查是否正确。

4鄙华小结:让学生总结怎样才能写好留言条,教师可再创设一个情景让学生练习写。

六、自主识字园地

1弊远潦歌,从中圈出本文的6个生字。

2崩用部首查字法查出本文的6个生字,把音节写在四线格里,比比谁查得又快又准确。

3惫睦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本文生字认清、记牢。

4辈捎米远痢⒊槎痢⑷读等形式让学生熟读诗歌。

5比醚生回家后把诗歌读给家长听听,鼓励学生背诵。

[《积累与运用(三)》教学设计(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篇7:积累与运用(三)(西师版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巩固学过的成语,体会成语的意思及感情色彩的不同,并学会在生活中运用。

2.积累各种谚语,体会谚语的含义,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

3.掌握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4.乐于用普通话文明地讨论交流保护青蛙的方法,能认真耐心地倾听他人说话,能抓住要点。

5.认真观察图,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不拘形式写下所见所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6.培养个性化阅读,从不同角度有所获。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成语的感情色彩,并在生活中运用。

难点:了解阅读方法,鼓励个性化阅读。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或教学挂图。

学生:收集与动物有关的成语和谚语,查找有关青蛙的资料。

教学时数

3~4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迁移运用

1.学生自由读成语。同桌相互读。

2.抽读。

3.小组讨论两组成语的特点。(都是有关动物的成语。第一组:贬义;第二组:褒义。)

4.再读,感悟它们感情色彩的不同。

5.在实践中去运用、感悟。

(1)分小组交流搜集的有关动物的成语,并注明它们的感情色彩。

(2)全班交流。

6.全班齐读成语。

二、语海拾贝,读读记记

1.学生自由读谚语,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组内检查,要求读准确。

3.小组内交流自己知道的有关动物的谚语,组长做记录。

4.全班交流收集到的类似的俗语、谚语,并把这些句子记在“采蜜集”中。

三、互动平台,学会方法

1.学生自由读对话,想一想:你从中读懂了些什么?

2.小组交流读了这段话后的收获。

3.小组分角色朗读,找一找,勾一勾,议一议:有哪些读书方法。

4.全班交流阅读方法。

5.除了书上列举的阅读方法外,你还知道哪些阅读方法?

6.再读对话,把这些阅读方法记下来。

四、口语交际,自主表达

1.创设情景,引出话题“谈蛙”。(配乐朗读辛弃疾的《西江月》)

教师:同学们,听了这首词,你有什么感受?说说你对青蛙的了解。

2. 小组内交流资料,互相补充,并选一名成员上台演说。

教师:青蛙对人类那么重要,可近几年来青蛙的数量却显著地减少了。你们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小组交流讨论:怎样保护青蛙?请小组代表到讲台上展示方案。

要求:声音洪亮,吐字清楚,有条有理,态度大方。其他同学专心倾听,认真思考。

3.小组间评比,相机指导。大家评议。语言要文明谦逊,要用欣赏的目光去看待设计方案,抓住要点把意思表达清楚。

4.总结方案,深化话题。教师:同学们,让我们大家为保护青蛙出一分力,让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加和谐,更加舒适,更加美好!

五、自主阅读,培养能力

教师:同学们,在口语交际课上,我们知道了青蛙是庄稼的朋友,是捕虫的能手,今天我们再走近青蛙,去了解一下青蛙。

1.学生自由朗读,了解内容。

出示自读要求:

(1)想想文中介绍了青蛙哪些方面的知识。

(2)找出写有关青蛙知识的语段读一读。

(3)分组讨论文中介绍了青蛙哪些方面的知识。(青蛙的种类、青蛙是捕虫能手、青蛙是两栖动物、青蛙的生理结构)

2.小组内互相帮助学习。

3.交流汇报。

六、习作百花园

出示图画。

1.仔细看。认真看图:你都看到了些什么?

2.尽情想。看着图画,发挥自己的想象,构思自己打算写的故事情节。

3.大胆说。

(1)小组讨论写作方法,把握图画的重点部分。

(2)小组互相交流故事,注意倾听,互相评价,互相补充。

(3)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在全班说一说自己的故事内容。

(4)全班同学进行评议。

4.认真写。

(1)自拟一个新颖的题目。

(2)把你想写的精彩故事写下来。

(3)师巡视,个别指导。

5.耐心改。

(1)自读自改。

(2)同桌互读互改。

(3)全班重点评议修改不同水平学生的文章。

6.品味读。把自己作文中最满意的地方读给全班同学听,师生共同评议,以肯定、表扬为主,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

[积累与运用(三)(西师版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篇8:《积累·运用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背成语或熟语,积累语言。

2、阅读短文,在读懂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写读后感。

4、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练习写小发明论文。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

1、课外注意读书,准备写读后感;

2、意观察周围的事物,为改进、发明做准备。

教师准备:一篇适合学生多角度思维,易于写读后感的文章。

教学时间:5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读读背背)

一、完成“读读背背”。

1、自由读词语,注意读准确。

2、小组接读、接背。

3、比赛:看看谁记住的词语多。

二、完成“阅读”。

1、自由读短文,了解大意。

2、仔细读短文,边读边思考文后练习题,可以在文中圈点标画。

3、小组内合作学习。

(1)自由读短文,边读边思考文后练习题,可以在文中圈点标画。

(2)交流文后练习题的答案。

4、全班交流。

(1)流下美好的怀念,是因为大桥下的景色很美;引起我的恼恨,是、因为石阶造得多而陡,让外婆因背我过桥而“遭罪”,其实是含蓄地表达作者对外婆的爱。

(2)短文表达的是作者对家乡的眷恋,对外婆的怀念之情。

(3)朗读比赛:评选小小朗诵家。

篇9:《积累·运用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练习用学过的偏旁进行归类写字。

2、复习巩固本单元学过的生字,积累用这些字组成的新词语,提高自主识字的能力。

3、练习用字拓展组词语,学习用词语写句子。

4、自读关于环保的古诗和有关科技的小诗;感受动物母子情深,提高保护鸟类的自觉性;感受上网的乐趣,培养自己对科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教师:相关的偏旁卡片、词语卡片。《鸟》、《上网》的CD。

教学设计

一、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

1、学生自己独立写字。

2、学生写的时候,教师可以巡视,表扬写得多的同学。

3、教师可以在黑板上收集一下大家组的字,再读一读。

二、你还认识我吗

1、自己读一读这些词语。

2、同桌互相读一读,听一听。

3、找一找,哪些字是个单元学过的。

4、大家一起读一读。

5、教师鼓励同学们会用这些词语说话、写话。

三、读一读,涂一涂。

1、读一读,不一定要记住。

2、把积累词语、认识事物与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紧密结合。做得多的同学应该得到表扬,但是要注意避免不真实的填涂,鼓励同学们要实事求是。

四、照样子组词语

1、自己用“话”和“爱”字组词语。

2、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口头说一说,打开思路,再写。

3、如果有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关键是学会运用这些字。

4、用“爱”字组词语时,不应限制儿童的思维,如果出现“爱情”、“爱人”等词,不应否定或指责。

五、照样子写一写

1、先读一读句子。

2、照样子自己组词语组句子。

3、同桌互相批改、交流。

4、鼓励学生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念给大家听。

5、也可以鼓励学生口头组词造句。比一比谁说得多,说得好。

六、读读背背

1、根据拼音自己学习生字。

2、把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自己去问同学或向老师请教。

3、和自己寻找的学习伙伴一起读这首诗。

4、说一说这首诗的意思。

5、和学习伙伴一起背一背这首诗。

6、也可以采取和爸爸妈妈一起学习和方式来学习这首古诗。

七、读读玩玩

1、利用拼音自己识字。

2、自由读儿歌。

3、教师可以简单介绍一下“互联网”及“冲浪”的含义,可以形象地说明,不宜说得太专业。

4、读这首儿歌可以用同桌击掌的方式,增强情趣。

八、自主识字园地

1、自己认一认这些字。

2、同桌互相认一认。

3、数一数自己认识多少个,如实填在括号里。

4、学生能认多少是多少,不要拔高要求。

篇10:积累运用三教学设计

积累运用三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读一读,背一背

1、简单介绍有关《三字经》的知识。

(1)学生介绍《三字经》的知识。

(2)根据学生的回答作补充:《三字经》,作于宋代,作者王应麟。它是当时非常流行的蒙学教材(相当于现在的小学课本),与《百家姓》、《千字文》统称三百千。明代理学家吕昆说:凡儿童,8岁以下者,皆习《三字经》。

2、指名读《三字经》选段。

要求:读准字音,流畅。

3、讨论《三字经》选段的意思。

4、朗读,练习背诵。

5、检查背诵。

二、阅读:给予的故事

1、自读短文,你读懂了什么?是怎样读懂的?

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1)为什么说这个人面临的选择是艰难的?

(2)为什么只有把生死置度外,才能尝到甘美的泉水?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口语交际)

一、激发兴趣,导入 新课

同学们都爱读书,读书是增长知识的最佳途径。今天,我们就开展一次读书收获交流会,把你读书的快乐说出来,让大家共同分享吧!

二、小组交流与研讨

1、要求:先说自己读了哪些文章,介绍文章内容,然后谈自己读后的体会和感想。

2、分组交流,教师深入某些小组中倾听并指导。

3、各小组民主选出最佳人选准备参加全班汇报。

三、班上汇报

1、小组代表依次上台汇报自己的.收获,老师给每位代表录音,并做适当点评。

2、师生共同投票,评选出讲得最好的同学。

3、颁发最佳口语交际奖。

第三课时(习作训练)

一、启发谈话

人人都有好朋友。你的好朋友是个什么样的人?你为什么愿意和他在一起?能给大家介绍介绍吗?

二、小组内自主介绍与交流

三、指名在班上说一说

师生共同评价,纠正语病,并鼓励学生的闪光之处,引导准确用词。

四、写前提示

1、外貌描写抓特点,不可面面俱到。

2、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要突出细节描,借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展示人物的个性。

五、练习写作。

篇11:《积累运用三》教学设计参考

《积累运用三》教学设计参考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积累谚语的兴趣和兴趣。

2、从《雷锋日记》中感悟雷锋精神。

3、在环境考察中,增强独立搜集信息的能力,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4、培养写日记的方法与习惯。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完成“读读背背”。

1、导语:这六句话,常常在人们口头中流传。你们平时说过或听过哪句话?

2、试读、试背,同学之间议论每句话的意思。

3、文字上称之为谚语。谚语一般很生动形象。学习积累一些谚语,对丰富语言很有好处。

4、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一条谚语。

5、鼓励学生在读书中、在生活中注意积累民间谚语,搜集常用谚语。

二、完成“阅读”。

1、导语:同学们在学雷锋活动中,了解了雷锋的哪些事迹?现在读雷锋的两篇日记,看看他做了什么事,日记里写了什么事?

2、自学两则日记。学生之间议论:两则日记各写了什么事?

3、指名读。要读通顺、流利。

4、说说读后的体会。

5、这两篇日记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6、课后阅读,了解更多的雷锋事迹。阅读活动时间交流。

第二课时

一、课前准备。

布置考察的目的及任务。学生自由组合,明确分工,制订考察计划、步骤、考察后的文字与图片资料的整理。教师准备有关大海、河流、湖泊的录象或图片。

二、导语。

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我们身边的江河湖海是我们生存的家园,它们关系着我们生活的质量。我们应该了解它们、关心它们、爱护它们。

三、放录象资料(或图片)

1、用画面感染学生,联想到旅游事业、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

2、师生、同学之间交流观感。

四、分组(自由组合)

个人汇报已搜集、整理的资料——河流(或湖、海)的位置、面积、资源及污染的情况等。

五、各组推选代表交流。

六、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对各组考察结果给予评价。

七、总结。

教师考察过程和结果,对口语课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的评价并提出要求。

第三课时

一、说明习作要求。

二、引导。

激起兴趣,活跃思维,可读几篇不同内容的日记,拓展思路。

三、说明日记的格式。

四、习作起草。

教师多做个别指导。

第四课时

一、教师找几篇日记,包括写事、写人、写心里话、读后感想的不同内容,展开点评。

二、再找两篇日记,师生共同批改、讲评。

三、自我修改日记。

四、誊清。注意书写工整。

教后小结:

关于日记,学生现在已基本养成写日记的习惯,但从内容上来说,缺少生活情趣。如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值得可写的东西,的确是个大的问题。我想:应该从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入手,让学生能够从平凡的小事中发现生活的情趣,写出丰富多彩的生活。

篇12:《积累运用三》教学设计

《积累运用三》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积累·运用三包括读读背背;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练习。

教学目的:

1、朗读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诗《春夜喜雨》,了解主要内容,通过读背,积累古诗。

2、阅读短文,明白成语故事蕴含的道理。

3、口语交际是正反方辩论,通过辩论,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使学生明白好读书,更要读好书,才真正开卷有益。

4、习作练习。结合学生即将离开母校的契机,真诚的请学说留下自己的意见。创设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教学课时:四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读读背背

一、介绍诗人杜甫。

二、自读这首诗,了解大致的内容。

(诗人通过刻画雨景,抒发内心的喜悦之情。)

1、读这首诗,利用字典理解词意。

俱:全、都。

晓:早晨。

红润处:枝头的花,红润一片。

花重:被雨水淋湿后的鲜花饱满沉重。

乃:当即、就讲。

潜:悄悄地隐藏。

润物:滋润万物。

野径:原野中的小路。

2、理解诗的大意。

好雨就像懂得季节,正当春天降临,万物生长的时候,边下了起来。细雨随着春风在夜间悄悄落下,无声地滋润着万物。原野中的小路上空一片漆黑,只有那江河中的船上还有一闪一闪的灯光。早晨起来看那成都的花儿,经一夜春雨,显得那么饱满,那么鲜艳。

3、指导朗读。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这是诗人描写春雨的诗。诗人盼望、喜爱这场春雨,情不自禁地想象天明以后春色满城的'美景,把无比喜悦的心情生动的表达出来。

三、积累杜甫其它的作品。

四、巩固练习。

1、有感情的朗读。

2、练习背诵。

第二课时

阅读短文

一、阅读短文。

1、自学短文,了解主要内容。

(1)默读课文。

(2)短文主要讲了哪几件事?(吴王下了狠心要攻打楚国;年轻的侍卫官想办法让吴王打消了攻楚的念头,同时又避免了杀身之祸;引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成语。

2、讨论问题。

(1)年轻的侍卫官是在什么情况下为什么连续在后花园里转了三天?

(2)侍卫官讲在花园里看到了一件什么有趣的事/这个故事里都有谁?它们都在干什么?

(3)蝉、螳螂、黄雀各自面临的危险是什么?

(4)吴王听了这话,恍然大悟中的恍然大悟是什么意思?吴王明白了什么?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二、巩固练习。

1、积累有关历史故事的成语。

2、准备一个历史成语的故事进行演讲。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

这次口语交际是围绕开卷有益无益进行辩论。

1、什么是辩论?

2、怎样进行辩论?

(1)首先要明确是围绕什么进行辩论的。

(2)辩论双方观点要明确。

(3)要用事实阐明自己的观点,驳斥对方的观点。

3、具体做法。

(1)围绕辩论的问题,各自发表自己的观点。

(2)根据不同的观点分成两个组。

(3)辩论双方展开辩论。

(4)辩论后共同进行总结。

第四课时

习作指导

这次习作练习是以写信的方式对母校留下良好的祝愿和建议。

1、作文前,可以到母校的各个地方走一走,看看还有那些不如意的事情;回忆近年来的学校的生活,找一找学校或老师没有想到的或没有作好的事情;向在校班级的同学了解以下对学校工作的意见。

2、挑选一两件重要的事情,想一想应该怎样解决,为学校出谋划策。

3、给母校的校长或老师写封信,谈谈自己的建议和对母校祝愿。

4、应主意的问题。

(1)把自己的想法要写清楚。

(2)要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3)注意写信的格式。(称呼、内容、祝词、署名和日期。)

篇13:《积累·运用三》教学设计

《积累·运用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背成语,积累语言。

2阅读短文,在读懂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写读后感情。

4.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练习写小发明论文。

教学重点:

1、学习写读后感情。

2、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练习写小发明论文。

教学安排:五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读读背背和阅读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背成语,积累语言。

2阅读短文,在读懂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表达的 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完成读读背背:

1、自读成语和熟语,注意读准字音。

2、小组内轮读,互相纠正读音。

3、全班赛读、接背。

(对较难的词语,交流理解意思)

二、完成阅读:

1、自读《外婆家的石桥》,读准字音,初知大意。

理解词义:

趔趄:身体歪斜,脚步不稳。

匍匐:匍匐就是爬行的意思。

2、根据问题再读短文,并理解:

(1)外婆家的石桥是什么样子的?

(2)外婆家的石桥为什么会给我留下美好的怀念,又能为什么引起我的恼恨?

(3)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组成小组交流。

4、小结:

(1)石桥很高,很陡,桥身很宽。石阶平贴光滑。

(2)怀念:伏在桥栏上,可以贪婪地眺望大桥下的景色。绿水、白帆。。。。

恼恨:一个……

5、选择自己段落有感情地朗读。比一比。

三、作业:

1、读记成语。

2、完成同步中的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写读后感

教学目标:

1.练习写读后感,知道什么是读后感。

2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过程:

一、读题目,明确习作的内容。

二、习作指导:

以《秋天的怀念》为例结合指导。

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主要讲了著名作家史铁生双腿瘫痪后,对生活完全失去了信心。而生命垂危的母亲却无微不至地关心他、鼓励他要对生活充满信心。终于,在母亲的鼓励下,他又重新振作起来了,但曾经鼓励他、安慰过他的母亲却因患严重的肝病而离开了人间。文章赞美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2、作者想通过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什么?

(母爱的伟大,母爱持无私。)

3、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三、讨论弄清什么是读后感。

1、阅读《秋天的怀念》我们知道主要讲了什么,作者通过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就是为写读后感做准备。读后感是在读文章中产生的情感,写时要从所回忆的内容中去体会思想感情。

2、讨论:

(1)结合课文中的有关句子说说自己的体会。

(2)读了这篇文章后你想到了什么?心里有什么体会?

四、学生习作,教师相机指导。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修改讲评习作。

教学过程:

一、讲评怎样修改:

1.根据下面要求讨论检查自己的.习作。

(1)是否由读而产生感想。

(2)感受是否真实。

2、集体讨论修改一个学生习作。

二、学生自己修改习作,并抄写。

教学后记: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动手搞小发明,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

2、写小论文,激发学生绘画、习作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结合课内外所学的知识,生活经验,大胆想象,做好设计。

(1)可以制作、改进一些简单的工具、文具、玩具或工艺品。

(2)仔细观察周围事物或生活中的不便之处,进行改进。

2、在家长或其他人的指导下完成制作。

二、进行写作:

1、将自己的发明或发现写成一篇文章。要求:

(1)将自己的发明或发现写清楚。

(2)可以附上示意图,说明操作或使用方法。

2、分小组进行展示,全班交流。

三、评选小发明小发现优秀论文:

(1)发明实用,简单易行。

(2)文章写得清楚明白。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作业练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本单元生字词。

二、总结积累运用三的内容。

1、什么是读后感及写法。

2、如何写小发明论文。

三、学生作业:

篇14: 《积累与运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AABB、ABAB、ABB式词语的重叠方式。

2?理解搜集歇后语。

3?读笑话,乐一乐,悟一悟。

4?对幽默产生兴趣并能用普通话大方地讲笑话故事。

5?能用提供的材料编童话故事,并能把它写下来。

6?能正确使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养成修改的习惯。

7?自主阅读短文《精卫填海》。

教学准备

1?用小黑板写几句需要修改的句子。

2?搜集一些叠词和歇后语。

教学时间

4~5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体会AABB、ABAB、ABB式词语的重叠方式

1?学生自己读词语,看看每排词语各有什么特点。

2?让学生自由地说一说,从中点明教学内容:词语的重叠方式。

3?你还能说一些这样的词语吗?

4?老师学生一起补充介绍这三种类型的词语,学生每种类型的词语都各选几个记下来。

二、理解搜集歇后语

1?自读歇后语,在读的时候想一想是什么意思。

2?读一读,记一记,写一写。

3?你还知道哪些歇后语?

4?师生互说歇后语,把自己喜欢的歇后语记下来。

三、读笑话,乐一乐,悟一悟

1?自由读笑话,乐一乐,再想一想。

2?交流读后所获取的知识。

3?分角色读一读。

四、讲笑话

1?师绘声绘色地讲述一个笑话故事,引出课题。

2?告知活动内容及评选小笑星和最佳听众的要求。

3?同桌或小组内说说自己的笑话故事,并评一评谁的故事讲得最好,谁是最佳听众。

4?各组推选出的代表上台讲幽默故事。

5?大家评议,怎样可以讲得更好。

6?集体评议,推选出小笑星和最佳听众并颁奖。

7?有时间可让学生自由上台讲故事。

五、用提供的材料编故事,并把它写下来

1?引导语:童话故事是许多同学都很喜欢的,在语文大课堂里,在生活中,我们读了或听了许许多多有趣的童话故事,我们的头脑里也有许多神奇的想象。我们虽然还小,但也能编出很有意思的童话故事,你愿意试试吗?

2?学生自己思考,挑哪些图,怎样连成一个故事。

3?学生讲述故事,老师在学生讲的时候帮助润色。

4?让我们拿起笔来,写下这些有趣的故事,然后比一比,看谁写得更精彩。

5?老师选择一两篇习作,读给全班听,一边读,一边评改。

6?学生自己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改完后,根据自己写的内容,加上题目。

六、学习修改符号

1?出示句子让学生自己读一读,想想看,这个句子有什么问题?可以怎样修改?

2?学生边说,老师边在黑板上修改,教会学生这四种常见的修改符号。

3?用小黑板出示另外的病句,让学生试着用新学会的符号修改并评议。

4?拿出自己的习作,自己修改或同桌交换修改。

5?读一读修改后的文章,谈谈自己的感受,点出教学目的:文章不厌百回改,让学生明白修改的重要性。

七、阅读《精卫填海》

1?自己读短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了解大意。

2?勾画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多读几遍。

3?感受精卫鸟锲而不舍的精神,读了这个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4?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篇15: 《积累与运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次“积累与运用”安排的7个训练,复习巩固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并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运用。

2、通过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参与竞赛等让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导学生积累、运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

复习巩固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并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运用。

教学难点

复习巩固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并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运用。

教学方法

谈话法、引导法、启发式教学法

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课件、词语卡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比一比,谁的普通话说得好

⒈将全班学生分成两组,分别出示两道朗读题,每个组读一题。要求:人人参与,读准字音,读得流利。

⒉检查分组学习情况。重点检查翘音zh、ch、sh,后鼻音ang、eng和复韵母ei、ui的读音;注意指导学生区分f-h和鼻音n-l。

⒊两大组交换学习内容,比一比哪个组学得快,音读得准,普通话流利。

教学这两道题时,也可以根据班上学生学习拼音的情况,先对重点的拼音进行复习,然后再提出要求分组朗读。

二、播放录音,做拍手游戏

⒈播放课前制作的《拍手歌》,教师边读边拍手,激发学生参与的愿望。

⒉告诉学生想做这个游戏,得先熟读儿歌,借此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熟读儿歌。

⒊学生走下座位找自己喜欢的伙伴协作,边拍手边诵读儿歌。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既要指导,更要参与,要注意建立课堂教学中师生平等、民主、参与的良好氛围(也可借此题的学习组织学生课间休息,活跃课堂气氛,消除疲劳)。

三、比一比,谁认的字多

⒈分别出示“你还认识我吗”和“自主识字园地”的内容,告诉学生比赛内容。

⒉找自己的好伙伴,将这两题分别读给他听,并请他给你评一评,你认识多少字、多少个词。在不认识的字、词下面作上符号,请你的伙伴教教你。

⒊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习较困难的学生,待学生学习结束后,分别抽好、中、差三个学生读一读,激励优秀的争取更优秀,后进赶先进。

四、写一写你想写的词语

教师不要作过多要求和限制,让学生选择自已想写的词语写一写、读一读即可。

学生写的时候,教师要重点关注一两个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在课内解决困难,激励他们树立学习信心。

五、同桌互读《问答歌》

教学后记

篇16:积累与运用经典教学设计

积累与运用经典教学设计

积累与运用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感受汉语表达的灵活有趣,并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加以注意。

2. 积累语言。

3. 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

4. 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5.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的乐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一)温故知新

1. 学生自主阅读三个句子。

2. 讨论、交流第一句中三个短语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3. 再读二、三句,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体会。

4. 试着说一说类似的句子。

(二)语海拾贝

1. 学生自主读词语,不理解的'通过,与同伴讨论解决。

2. 说说这些词语的共同特点。

3. 哪些词语用在好的事物方面?哪些又是用在坏的事物方面?

4. 说说自己知道的关于“说”的词语。

(三)开心一刻

1. 学生读笑话。

2. 说说笑话让人发笑的地方在哪里,应该怎样才能避免这种情况。

3. 要求学生回家后把笑话讲给家人听。

(四)自主阅读园地

1. 提示本单元学习的阅读方法。

2. 学生自主阅读,进行批注、勾画。

3. 学生互相交流阅读感受、体会、收获。

【《积累与运用三》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积累与运用教学设计

2.运用积累教学设计

3.《积累与运用六》教学设计

4.《积累与运用(三)》教学设计(西师版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5.人教第十册《积累?运用三》教学设计

6.《积累与运用(二)》教学设计课件

7.教学设计的积累运用

8.《积累·运用一》教学设计

9.积累运用二教学设计

10.积累与运用教学教案

下载word文档
《《积累与运用三》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