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案>六年级语文上册《积累?运用一》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上册《积累?运用一》教学设计

2023-08-23 08:35:3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小野酒弄宝子”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5篇六年级语文上册《积累?运用一》教学设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六年级语文上册《积累?运用一》教学设计,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六年级语文上册《积累?运用一》教学设计

篇1:六年级语文上册《积累运用一》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上册《积累运用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背《望洞庭》,积累古诗,感受祖国山川之美。

2、阅读短文《为银杉保险》,了解有关保险的知识。

3、看图作文。

4、欢庆国庆节,自办小报。

教学重点:

阅读短文《为银杉保险》,了解有关保险的知识。

教学难点 :

指导学生写好作文。

教学时间:三课时

课前准备:搜集、交流有关保险的知识。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背诵古诗《望洞庭》。

通过阅读短文,了解有关保险的知识。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短文,了解有关保险的知识。

教学难点:通过阅读短文,了解有关保险的知识。

教学过程 :

一、读一读、背一背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二、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反复吟诵,读出诗的韵味。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下来。

三、朗读《为银杉保险》,理解内容。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自学:

(个人读、双人读、小组读、互相讨论等学习方式;教师巡视课堂,或询问、或指导、或鼓励。)

1、学生围绕问题自学短文,试着解决问题。

2、讨论交流:

(1) 这篇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 你还知道那些有关保险的.事情?

(3) 交流你搜集的资料、知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看图作文。

教学重点:有顺序地观察图画。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写好作文

教学过程 :

一、出示作文要求

看图作文,作文要符合图意。

二、读题目要求,使学生初步了解作文内容。

三、再读题目要求,思考本次作文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学生可以写从书中的图画上看到的和想到的,也可以写从自己最喜欢的图画上看到的和想到的。

四、仔细观察图画,看懂图意。

有序观察,看懂图意;

合理想象,丰富画面;

编写故事,符合图意。

五、学生作文,教师巡视

六、个别面批,指导差生

七、交流作文,修改作文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搜集资料、阅读、习作、设计、书写等能力。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搜集资料、阅读、习作、设计、书写等能力。

教学难点:学生筛选搜集到的资料,办有特色的小报。

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

办小报,迎国庆。引导学生关注祖国的发展变化,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指名读《实践活动》中的办小报,迎国庆。

三、全班讨论,明确办特色小报活动的程序和方法。

1、起报名。要有自己的创造性。

2、版面安排。美观大方,图文并茂,错落有致。

3、书写工整,尽量不写错别字。

四、展示小报,互相学习。

篇2:六年级语文上册《积累・运用一》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上册《积累・运用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背《望洞庭》,积累古诗,感受祖国山川之美。

・・      2、阅读短文《为银杉保险》,了解有关保险的知识。

・・      3、看图作文。

・・      4、欢庆国庆节,自办小报。

・・      教学重点:

・・      阅读短文《为银杉保险》,了解有关保险的.知识。

・・      教学难点:

・・      指导学生写好作文。

・・      教学时间:三课时

・・      课前准备:搜集、交流有关保险的知识。

・・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      教学目标:背诵古诗《望洞庭》。

・・      通过阅读短文,了解有关保险的知识。

・・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短文,了解有关保险的知识。

・・      教学难点:通过阅读短文,了解有关保险的知识。

・・      教学过程:

・・      一、读一读、背一背

・・     望洞庭

・・      (唐)刘禹锡

・・      湖光秋月两相和,

・・      潭面无风镜未磨。

・・      遥望洞庭山水翠,

篇3:上册积累运用一(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出示作文要求

看图作文,作文要符合图意。

二、读题目要求,使学生初步了解作文内容。

三、再读题目要求,思考本次作文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学生可以写从书中的图画上看到的和想到的,也可以写从自己最喜欢的图画上看到的和想到的。

四、仔细观察图画,看懂图意。

有序观察,看懂图意;

合理想象,丰富画面;

编写故事,符合图意。

四、学生作文,教师巡视

五、个别面批,指导差生

篇4:上册积累运用一(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搜集资料、阅读、习作、设计、书写等能力。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搜集资料、阅读、习作、设计、书写等能力。

教学难点:学生筛选搜集到的资料,办有特色的小报。

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

办小报,迎国庆。引导学生关注祖国的发展变化,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指名读《实践活动》中的“办小报,迎国庆”。

三、全班讨论,明确办特色小报活动的程序和方法。

1、起报名。要有自己的创造性。

2、版面安排。美观大方,图文并茂,错落有致。

3、书写工整,尽量不写错别字。

四、展示小报,互相学习。

[上册积累运用一(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5:五年级语文上册《积累・运用一》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上册《积累・运用一》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完成读读背背,让学生了解对联系内容,并背诵下来;

2、阅读《大理三塔》,完成课后题。

〖教学重点难点〗

阅读《大理三塔》,知道这篇材料是按空间顺序写的,而《海上日出》和《夕照》是按时间顺序写的。

〖教学过程 〗

一、读读背背

1、请学生查字典认识生字,正确读出对联。

2、提问:你们觉得上下句有什么特别之处吗?(对,这就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对联。)介绍对联的.由来,告诉对联要求对仗整齐,词性一致。这些只做简单了解。

3.能说说这几组对联的内容吗?可以小组讨论,(都是描写自然景物的对联)

4.齐声朗读。

5.自由朗读,边读边记。

6.小组朗读或分组竞赛朗读。

7.试背对联,看谁背得最快最准确。

二、阅读《大理三塔》,完成课后题

请学生读课后两题问题,提要求:

1、初读课文,了解大理三塔。

2、看看书中是怎么描写三塔位置关系的,结合看图。

3、结合图,用自己的话说说大理三塔的样子。

4、你认为这篇阅读材料在描写顺序上与前面所学的《海上日出》和《夕照》一样吗?(步一样,这篇按空间顺序描写。《海上日出》和《夕照》按时间顺序描写的。)

5、通过阅读你有什么收获(是中华民族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第二课时

篇6:六年级《积累·运用》教学设计

六年级《积累·运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积累名言警句。

2、培养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进一步了解有关地球的知识。

3、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激发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4、写想象作文,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有条例的表达能力,唤起学生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教学时间

三课时

学程导引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背诵有关节约的名言

二、积累名言警句

1、自读、读准字音,试着画出停顿。

2、领读,读准字音。正确断句。

3、熟读、能够明白大体的意思。

4、熟练背诵

三、完成阅读

1、导入、激发阅读的兴趣;

我们知道地球是我们全人类的母亲,是我们共有的家园,它美丽可爱,却有那样容易破碎。我们下面要阅读的是一位等上月球的宇航员所写的《地球颂》。

2、根据阅读短文后面的思考题自读,便读变画圈。

3、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

4、全班交流。

试着用地球有很多的`优点为开头,以正因为地球由这些优点,它才成为人类唯一的家园为结尾说一段话,中间的语句要连贯,条理要清晰。

四、指导学生读短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交际欲望

,我国长江流域发生了罕见的特大洪水,受灾面积2578万公顷,受灾人口2、3亿,死亡人数3656人

。给国家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使幸福美满的家庭

妻离子散,有的甚至无家可归,到处流浪,造成这次灾害的直接原因就是乱砍乱伐造成的水土流失。这节课我们就讨论一下怎样保护环境。

二、讨论当地实际环境

根据平时的实际观察,讨论本地区、本居民区或本校再环境保护上存在的问题,师生共同总结。(如,本地区,高楼林立,没有树木和草地,沙尘暴天气等;街上,乱到污物。车辆废气排放严重,乱砍乱伐,白色污染等;学校。乱丢垃圾、浪费纸张,不节约用水、破坏花草树木;家庭,使用含磷的洗衣粉,装修房屋,废弃电池、食品包装等。

三、小组交流

1、每人发表对环境保护的看法、想法及打算。

2、针对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讨论研究几条切实可行的措施。

四、全班交流

1、各小组向全班同学汇报所制定的措施。

2、其他小组针对措施的可行性进行修改

3、通过讨论制定几条全班同学力所能及的措施。

如,捡白色垃圾,收集废弃电池、节约用水、爱护花草树木、植树造林、进行宣传活动。

课外作业

向你的家人、朋友介绍环保的重要性。

篇7:六年级语文上册《积累・运用三》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上册《积累・运用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一、背诵课外选句。

・・      二、阅读练习。

・・      三、想象作文。

・・      教学重点:

・・      设身处地的去读、去想。

・・      教学时间: 四课时

・・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      一、回忆诗歌,背诵。

・・      1、教师点诗,全班背诵。

・・      2、定时背诵,时间三分钟,看谁背的.诗最多,同桌相互检查。

・・      3、统计,评选最优秀的诗歌背诵者。

・・      二、欣赏、背诵《望洞庭》。

・・      1、听教师背诵,学生开始自由想象。

・・      2、学生齐读。

・・      3、教师讲述洞庭美景及相关的神话故事。

・・      4、学生自由讨论诗歌的意境。练习背诵。

・・      5、检查。

・・      三、课后背诵有关洞庭的诗歌。

・・      第二课时

・・      一、师生以环保为话题讨论珍稀动植物。

・・      1、你知道世界上有哪些珍稀动植物?

・・      2、为什么要保护珍

篇8:六年级语文上册《积累・运用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一、背诵课外选反义结构成语。

・・ 二、阅读练习。

・・ 三、想象作文。

・・ 教学重点:

・・ 写出童年的趣味。

・・ 教学时间: 四课时

・・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 一、回忆四字成语,背诵。

・・ 1、教师点字,全班成语。

・・ 2、定时背诵,时间三分钟,看谁背的成语最多,同桌相互检查。

・・ 3、统计,评选最优秀的成语背诵者。

・・ 二、欣赏、背诵《四字成语》。

・・ 1、听教师背诵,学生开始自由想象。

・・ 2、学生齐读。

・・ 3、教师讲述与成语相关的故事。

・・ 4、学生自由讨论。练习背诵默写。

・・ 5、检查。

・・ 第二课时

・・ 一、师生以童真为话题讨论童年趣事。

・・ 1、你能回忆童年趣事?

・・ 2、怎样才能从童年中寻找趣味?

・・ 3、在游戏、锻炼中寻找乐趣。

篇9:六年级语文上册《积累・运用二》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上册《积累・运用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一、理解话题作文的特点,学习话题作文的初步写作方法。

・・      二、从生活中去寻找感受,感受要真。

・・      三、练习快速作文。

・・      教学重点:

・・      了解话题作文的特点。

・・      教学时数:

・・      三课时

・・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      一、话题引入。

・・      1、爱心是全人类的`共同话题,是全世界的共同语言……

・・      2、解释话题作文:大家都认可的、或者是大家都在讨论的中心内容。

・・      二、出示话题:爱心。讨论:

・・      1、什么是爱心?

・・      2、在我们当中,有哪些爱?

・・     对朋友的爱,父母之爱,师生之爱,对动物之爱,对环境之爱,对弱者的爱,对祖国的爱,对同学的爱,对陌生人的爱……

・・      三、学生构思。5分钟

・・      四、学生谈谈自己的构思情况,教师点拨。

・・      五、学生拟题纲(段落式提纲)后写草稿(40分钟完成)。教师巡视。

・・     第二课时

・・      学生继续草稿,同桌修改。

・・     第三课时

・&

篇10:六年级语文上册《积累・运用五》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上册《积累・运用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一、背诵课外选诗《望洞庭》。

・・      二、阅读练习。

・・      三、看图作文。

・・      教学重点:

・・      看清图意,推前想后。

・・      教学时间: 四课时

・・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      一、回忆诗歌,背诵。

・・      1、教师点诗,全班背诵。

・・      2、定时背诵,时间三分钟,看谁背的诗最多,同桌相互检查。

・・      3、统计,评选最优秀的诗歌背诵者。

・・      二、欣赏、背诵《菩萨蛮》。

・・      1、听教师背诵,学生开始自由想象。

・・      2、学生齐读。

・・      3、教师讲述辛弃疾及相关的故事。

・・      4、学生自由讨论诗歌的意境。练习背诵。

・・      5、检查。

・・      三、课后背诵有关长江的`诗歌。

・・      第二课时

・・      一、师生以死亡为话题讨论人生的价值。

・・      1、你知道世界上有哪些伟大的科学家?

・・      2、科学家为什

篇11:六年级语文上册《积累・运用七》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上册《积累・运用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一、背诵课外选的歇后语。

・・      二、阅读练习。

・・      三、作文。

・・      教学重点:

・・      学习缩写。

・・      教学时间:四课时

・・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      一、回忆背诵谚语和歇后语。

・・      1、教师点拨,全班背诵。

・・      2、定时背诵,时间三分钟,看谁背的歇后语最多,同桌相互检查。

・・      3、统计,评选最优秀的歇后语背诵者。

・・      二、理解背诵歇后语。

・・      1、听教师讲解,学生开始自由造句。

・・      2、学生齐读。

・・      3、教师讲述与歇后语相关的故事。

・・      4、学生自由讨论。练习背诵。

・・      5、检查。

・・      三、课后背诵有关歇后语。

・・      第二课时

・・      一、师生以善良为话题讨论神话故事。

・・      1、你知道民间流传哪些神话故事?

・・      2、为什么会流传民间故事?讲解。

&nbs

篇12:六年级语文上册《积累・运用八》教学设计

六、抄正作文。

第四课时

教学目的:

1、组织学生收集、欣赏春联

2、指导学生用毛笔书写自己喜爱的春联

教学过程 :

一、揭示本节课学习内容

完成“实践活动”部分

二、出示活动要求,明确活动要求

1、春联的意义,象征着祝福与愿望

2、何为好春联?(对仗工整,文字优美)

3、平时注意搜集春联,与好朋友交流欣赏

4、练习

篇13:六年级语文上册《积累・运用四》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上册《积累・运用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一、背诵课外选编的四字词。

・・      二、阅读练习。

・・      三、看图作文。

・・      教学重点:

・・      看清图意,推前想后。

・・      教学时间: 四课时

・・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      一、回忆诗歌,背诵。

・・      1、教师点词,全班背诵。

・・      2、定时背诵,时间三分钟,看谁背的四字词最多,同桌相互检查。

・・      3、统计,评选最优秀的`四字词背诵者。

・・      二、背诵四字词。

・・      1、听教师朗读,学生开始寻找四字词的规律。

・・      2、学生齐读。

・・      3、教师讲述反义的四字词的特点。

・・      4、学生自由讨论。练习背诵。

・・      5、检查。

・・      三、默写四字词。

・・      第二课时

・・      一、师生以环保为话题讨论珍稀动植物。

・・      1、你知道世界上有哪些珍稀动植物?

・・      2、为什么要保护珍稀动植物?讲解生物

篇14:[语文教案]五年级语文上册《积累・运用一》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完成读读背背,让学生了解对联系内容,并背诵下来;

2、阅读《大理三塔》,完成课后题。

〖教学重点难点〗

阅读《大理三塔》,知道这篇材料是按空间顺序写的,而《海上日出》和《夕照》是按时间顺序写的。

〖教学过程 〗

一、读读背背

1、请学生查字典认识生字,正确读出对联。

2、提问:你们觉得上下句有什么特别之处吗?(对,这就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对联。)介绍对联的由来,告诉对联要求对仗整齐,词性一致。这些只做简单了解。

3.能说说这几组对联的.内容吗?可以小组讨论,(都是描写自然景物的对联)

4.齐声朗读。

5.自由朗读,边读边记。

6.小组朗读或分组竞赛朗读。

7.试背对联,看谁背得最快最准确。

二、阅读《大理三塔》,完成课后题

请学生读课后两题问题,提要求:

1、初读课文,了解大理三塔。

2、看看书中是怎么描写三塔位置关系的,结合看图。

3、结合图,用自己的话说说大理三塔的样子。

4、你认为这篇阅读材料在描写顺序上与前面所学的《海上日出》和《夕照》一样吗?(步一样,这篇按空间顺序描写。《海上日出》和《夕照》按时间顺序描写的。)

5、通过阅读你有什么收获(是中华民族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口语交际练习。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抓物点按照顺序介绍名胜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让学生知道介绍时内容适当,仪态大方。

2、难点:要按游览的顺序讲,讲出特点。

〖教学过程 〗

找出事先搜集好的有关风景名胜的材料。

1、作为导游,要介绍风景名胜,你应该先确定什么?(游览路线)你确定时应注意什么呢?(这条路线最好既便于介绍又便于游览)

2、请各位小导游想一想应介绍什么风景,介绍的内容可以列在纸上,做个提纲,或者给同组同学说一说。给大家一段时间进行准备。

3、请同学说之前,问问大家当别人介绍时你应该做什么?(引导他们说学会倾听并记下自已想多了解的内容继续提问)

4、进行交际,要求人人参与。

篇15:积累.运用一(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读读背背描写自然景物的对联。

2.阅读《大理三塔》。

3.口语交际。

4.习作

课时安排:6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对联

1、教师简介祖国古老文化--对联。

2、学生自由诵读对联。

3、教师大概介绍对联的内容。

4、学生练习背诵对联。

二、阅读短文

1、学生自由朗读短文,了解大意,找出文中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讨论:

这篇短文介绍的是什么地方的美丽景色?(介绍的是云南的大理三塔的地理位置,和它周围的优美环境,详细介绍了大理三塔的壮观景象。)

短文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是什么意思?

3、教师指导、小结:

第一自然段,大理三塔的地理位置。

第二自然段,大塔的样子。(大塔的样子写得最详细,可分三层来理解:一写大塔的名称和它的大小。二写它的总体形态美。三写了它的具体构造。)

第三自然段,两座小塔的样子。

第四自然段,大理三塔的价值。(这一段最后的排比句表达的意思非常全面深刻。)

4.引导学生分段。大家看,这四个自然段中,那些自然段意思比较接近,可以归为一段?段意怎么归纳?

5.教师小结:(第二三自然段的意思比较接近,可以归为一段:介绍大理三塔的样子。)

6.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7.朗读指导。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

一、学生自读题目要求。

1.给学生简介什么是导游。

2.你们愿意当导游吗?愿意把大家带到你的家乡看看吗?

3.那么你准备怎么样向大家介绍你的家乡呢?

二、学生讨论。

1.你的家乡在哪里?怎么走?

2.你的家乡有些什么名胜、风景?或者有些什么好玩的地方?

3.这些地方有什么特点?说出来给大家听听。

三、学生同桌互说自己的家乡。

四、请两三个同学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的家乡。

1.大家注意听,看别人是怎么介绍的。

2.听的时候可以随时举手提出问题,让导游解答。

五、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当了一回导游,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的家乡,将来我们还要学会向别人介绍我们湖北,介绍我们中国。向世界各地的朋友介绍我们的祖国。这就需要我们了解自己的祖国,了解她的历史、现在和将来。需要我们具有广博的知识,需要我们具有一流的表达能力,那样才能把我们的祖国介绍给世界,介绍给未来。要达到这样的水平,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办呢?(好好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训练自己的说话水平。)

六、请大家回家把我们学校介绍给你的爸爸、妈妈。

第三课时

作文指导

一、提出学习任务

1、大家自读作文要求。看看这次作文确定的范围是什么,要求我们写什么地方,什么时间,什么类型的内容。

2、小组讨论自己的理解情况。

二、根据自己观察到的校园内或别处的景物读题目要求,使学生初步了解作文内容。

三、再读题目要求,思考本次作文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1、出示作文要求

(1) 写校园内(或别处)的一处景物,

(2) 按一定的顺序记叙,内容具体,可以加入丰富的想象。

(3) 写好后修改。(用上修改符号)

2、逐条讨论分析

3、大家看一看:我们的校园里有那些景点可以写?

如:教学楼,大操场,小花园等。

大家思考一下,你准备选取哪里的景物来写?这个景点可以分为几点来写?

4、交流启发,拓宽思路。

自由交流,说说自己准备写什么,怎样写。

5、你准备重点写什么?

6、请两个同学说说自己的材料及思路。

第四课时

学生作文,教师巡视。

第五、六课时

作文讲评:

[积累.运用一(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上册《积累?运用一》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积累·运用一》教学设计

2.三年级语文上册《积累运用五》教学设计

3.四年级语文上册《积累?运用四》教学设计

4.语文积累运用六教学设计

5.运用积累教学设计

6.六年级语文上册积累?运用五《巴甫洛夫很忙》

7.教学设计的积累运用

8.积累与运用教学设计

9.积累运用二教学设计

10.小学语文教案《积累·运用七》教学设计

下载word文档
《六年级语文上册《积累?运用一》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