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案-看看数数
“超淅谚”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9篇数学教案-看看数数,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教案-看看数数,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1:看看数数
活动名称:(数和形的练习) 活动目标:1、巩固幼儿对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认识。 2、复习5以内的数数。 3、训练幼儿思维的灵敏性,提高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1、三种图形(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硬纸片,火柴棒、糨糊、彩纸、木棍等。 2、图片 活动过程 : 用图形制作玩具。 1、用圆形纸做车轮、降落伞和小陀螺。用一根火柴做轴,两端各穿一圆形纸片(穿在圆形纸片的中心点)即成一幅车轮。把一根火柴穿在一张圆纸片的中心,两手搓火柴棍,使劲往上抛后,会徐徐降落,就像一顶降落伞;倒过来让火柴头接触桌面,用手捻火柴棍,即会旋成小陀螺。 2、用正方形做风车。将正方形的四个角分别对角撕开,间隔取一角向中心叠压,固定在一小棍的顶端即成。 3、用三角形纸制作小动物头。将等腰三角形的的中间部位画上动物的眼睛、嘴巴,即成动物头。 4、做练习。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 听音数数 活动目标: 通过操作,感受声音的数量变化。 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 小彩石数个、一个瓶子里装有一些彩石 重点难点: 数清楚彩石掉进瓶子的发出的声音次数 活动地点: 活动室 活动形式: 小组活动 活动过程: 1、教师与幼儿玩游戏,请幼儿猜猜瓶子里装的是什么? 2、教师一粒一粒的向瓶子里装彩石,让幼儿听彩石落进瓶子里的声音。 3、倒出瓶子里的彩石,教师重新向瓶子里扔彩石(7以内),让幼儿边听边数,然后请一位幼儿说出瓶子内彩石的的数量,再倒出来数一数,看看对不对。 4、教师针对个别幼儿进行听听音数数活动。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活动目标 通过操作,感受声音的数量变化。 活动准备 1.课件-声音:挂钟 2.小彩石数个、一个瓶子里装有一些彩石 声音 活动过程 重点:数清楚彩石掉进瓶子的发出的'声音次数 1. 教师与幼儿玩游戏,请幼儿猜猜瓶子里装的是什么? 2. 教师一粒一粒的向瓶子里装彩石,扔彩石时稍用力,让幼儿听彩石落进瓶子里的声音。 3. 倒出瓶子里的彩石,教师重新向瓶子里装彩石(7以内) 让幼儿边听边数,然后请一位幼儿说出瓶子内彩石的的数量,再倒出来数一数,看看对不对。 4、教师针对个别幼儿进行听听音数数活动。 5.课件-声音:挂钟 让幼儿听听挂钟的声音响了几下 教师用播放和暂停的方法,让幼儿听清楚挂钟的声响次数。 活动目标:通过操作,感受声音的数量变化。 活动准备:小彩石数个、一个瓶子里装有一些彩石 重点难点:数清楚彩石掉进瓶子的发出的声音次数 活动地点:活动室 活动形式:小组活动 活动过程: 1、教师与幼儿玩游戏,请幼儿猜猜瓶子里装的是什么? 2、教师一粒一粒的向瓶子里装彩石,让幼儿听彩石落进瓶子里的声音。 3、倒出瓶子里的彩石,教师重新向瓶子里扔彩石(7以内),让幼儿边听边数,然后请一位幼儿说出瓶子内彩石的的数量,再倒出来数一数,看看对不对。 4、教师针对个别幼儿进行听听音数数活动。 小班优秀数学教案《数数》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接触并认识了数字,初步懂得数的实际意义。本活动旨在通过按数捡蛋、数蛋、玩“偷蛋”、帮鸡妈妈数蛋等游戏形式,让幼儿乐于参与集体活动,在游戏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并能排除大小、颜色、排列形式等因素的干扰,学会手口一致有序地点数,不漏数,说出总数。 活动目标: 1.乐意参与集体活动,在游戏中本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2.学会手口一致有序地点数5以内的数量物,并说出总数。 点评:老师拟定的巨标较恰当,把“乐意参与集体活动,在游戏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作为本次活动的重要目标。数学较为抽象。小班幼儿学习数学需要老师创设游戏的情景,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到数学活动的乐趣,才能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乐意参与集体活动。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幼儿认识了数字1―5,幼儿有初步的点数经验。 2.物质材料:小老鼠头饰,大篮子6个,小篮子30个,蛋宝宝(熟的`鸭蛋、鸡蛋);一排或两排的蛋盘每人一个,绘有不同数量蛋的卡片30张,“仓库”3座,大黑板一块,1―5的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1.“捡蛋”――学习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的数量物。 (1)自由捡蛋。要求:捡一个数一个;捡的蛋应和篮子上的数字一致。 (2)提问:你捡了几个蛋?(检验幼儿捡的蛋是否和数字对应。) (3)再次捡蛋。要求:声音响亮,边捡边数,并把蛋盘的每个洞洞都填满。 点评:教师注重创设自由宽松的游戏的环境。布置一片草地,草地上有许多蛋,准备的蛋盘可以装2―5个不等的蛋。蛋盘的洞和上面贴的数字一样,引导幼儿按数字捡蛋,渗透按数取物。让幼儿在捡蛋过程中学习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的数量物,幼儿非常感兴趣。针对不同能力的幼儿,教师通过提问和再次捡蛋进行指导,促进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都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准备的蛋大小不一,让幼儿感知数数是不受大小限制的。 2.“数蛋”――学习有序点数5以内的数量物。 (1)集中点数:盘里的蛋有几个,一边点一边数。 (2)引导思考:我也捡了很多蛋蛋,可是我数来数去,怎么也数不清,谁来帮帮我? (3)师幼交流:发现一排蛋盘点数的顺序――从最前面的开始数。 (4)引导思考:我发现有的蛋盘和我的不一样。这种两排的蛋盘、圆形的蛋盘该怎么数呢? (5)师幼讨论、交流,发现两排蛋盘的点数顺序――一排一排地数;圆形蛋盘的点数顺序―一顺时针方向数,不重复数。 (6)小结:不管蛋怎么排,有序地数数可以避免数错。 点评:数学活动一般是属于高结构的内容,教师在此环节先选择退位,请幼儿来帮老师数蛋,调动幼儿的积极性,然后再出示不同排列形式的蛋,以启发式的问题引导幼儿用正确的方法数蛋,体现了由浅入深、逐步提高难良的教学原则。 3.游戏:《小老鼠偷蛋》――进一步巩固5以内数的点数。 (1)教师介绍玩法、规则:当听到“睡着了”时,小朋友要闭上眼睛。 (2)师幼共同玩游戏“小老鼠偷蛋”,启发幼儿数数自己的蛋是否被老鼠偷吃了,进一步巩固手口一致的点数方法。 点评:此环节教师设计了《小老鼠偷蛋》的游戏,进一步巩固手口一致的点数方法,调动幼儿反复数数的兴趣,并有机渗透比较多与少,引导幼儿说说被小老鼠偷走蛋后,你手里的蛋是变多了还是变少了?少了几个? 4.游戏:《帮鸡妈妈数蛋》――进一步学习点数排列方式不一的数量物。 (1)送蛋:请幼儿将蛋盘里的蛋数一数,并送到相应数字的仓库里。 (2)幼儿点数卡片上的蛋:鸡妈妈生了多少蛋?请你们帮助它数数好吗?数好了也将它放在相应的仓库里。 (3)小结:不管蛋怎么排――紧紧地挨在一起,或是间隔的,或是躲在后面的,或者装在不一样形状的盘子里的,小朋友都能将它们有序地数清楚,并放在相应的仓库里。鸡妈妈很开心,谢谢小朋友们! 点评:此环节教师再次设计了游戏情节,以帮鸡妈妈数蛋的形式进一步巩固点数不同排列方式的蛋,调动幼儿反复数数的兴趣,并渗透归类摆放,同时又提高难良――从点数实物蛋过渡到点数卡片上的蛋,因为卡片上后排的蛋只能看到一部分,需要幼儿认真观察和正确点数。幼儿在玩中学,在玩中获得发展,较好地完成了活动B标。 《听音数数》小班数学教案 活动目标 通过操作,感受声音的数量变化。 活动准备 1.课件-声音:挂钟 2.小彩石数个、一个瓶子里装有一些彩石 声音 活动过程 重点:数清楚彩石掉进瓶子的发出的声音次数 1. 教师与幼儿玩游戏,请幼儿猜猜瓶子里装的是什么? 2. 教师一粒一粒的向瓶子里装彩石,扔彩石时稍用力,让幼儿听彩石落进瓶子里的.声音。 3. 倒出瓶子里的彩石,教师重新向瓶子里装彩石(7以内) 让幼儿边听边数,然后请一位幼儿说出瓶子内彩石的的数量,再倒出来数一数,看看对不对。 4、教师针对个别幼儿进行听听音数数活动。 5.课件-声音:挂钟 让幼儿听听挂钟的声音响了几下 教师用播放和暂停的方法,让幼儿听清楚挂钟的声响次数。 活动目标 1、简单了解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2、通过实验,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兴趣。 活动准备 1、课件-图示:光的折射 2、科学发现室光学区域。 活动指导 1、教师同幼儿讨论什么光是怎样形 讨论后让幼儿知道,当物质温度高于环境温度,我们就看到的热物质的发光。 如:火光、烛光、白炽灯的灯光,以及前述钢铁、玻璃、石头等烧红时的发光。 2、问题:光沿直线传播,生活中有什么常见例子 给幼儿讲解: 第一,利用光的直线传播----三点一直线,在射击、射箭运动中发挥关键作用; 第二,由光的直线传播,再加上人的双眼效应,可判断物体的位置。 第三,木匠用刨刨一木条,刨了二下就要检查刨得直不直,他就是自觉不自觉地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用眼睛从木条的一端沿木条看它是不直的。 第四,队伍对齐:“向右看齐!” 3、幼儿在光学区域自由探索、发现光的折射。 (1)课件演示:光的折射 通过观看课件演示,让幼儿对光的折射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实验:把筷子插到水里发现筷子在空气中和水中拐了个弯的原因。 (空气和水就是两种不同的介质) (3)指导幼儿在光学区域,积极尝试运用各种材料进行实验, 在操作中初步感受和了解光的折射。 (4、教师讲评活动情况,表扬鼓励探索中有发现的幼儿 让幼儿讲一讲在探索活动中发现了什么? 中班数学教案:认识硬币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5角、1元的硬币。 2、能够区分两种硬币。 活动准备: 5角、1元的硬币每人一套,存钱罐1个,篮子20个,小盒子1个,教棍1根,幻灯片7张(5角、1元硬币的正面、反面、正反面各一张,5角、1元在一张图的图片一张),捐物箱2个,玩具若干,长桌2张。 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认识5角、1元的硬币 2、活动难点:区分两种硬币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出示存钱罐,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存钱罐)老师在里面存了好多硬币。现在我把它请出来和小朋友交朋友。 2、基本部分 (1)幼儿找“朋友”,进行认识。 硬币朋友最喜欢和轻轻拿,轻轻放的'人交朋友了,你们能做到吗?请你们在篮子里找一个“朋友”。 提问: a、你找的“朋友”是什么形状的? b、它是什么颜色的? c、上面有些什么图案? (2)幻灯片演示,教师逐一出示5角、1元的硬币让幼儿认识。 现在,请小朋友都把自己的“朋友”送回到篮子里,下面我们把这些硬币放大了再来看一看。 认识5角,用幻灯片向幼儿展示5角的硬币。 正面——提问: a、这是多少钱的硬币?(5角) b、它的正面上有些什么? 反面——提问: a、这是5角的正面还是反面?(反面) b、上面印有什么图案?(荷花) 正反面——这就是5角硬币的正面和反面,请你们在篮子中找出相同的硬币。(找到后) 提问: a、请你们摸一摸,有什么感觉?(硬硬的、圆圆的、凹凸不平的) b、它是什么颜色的?是什么形状的?(金色、圆形的) 认识1元,用幻灯片向幼儿展示1元的硬币。 正面——提问: a、它是多大面值的硬币?(1元) b、上面都有些什么? 反面——提问: a、这是正面还是反面?(反面) b、上面印的是什么图案?(菊花) 正反面——这个就是1元硬币的正面和反面,请你把它找出来,好吗?(找到后) 提问: a、它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银色、圆形的) b、数字是几?(1) c、上面的汉字是什么?(元) (3)同时出示5角、1元的硬币让幼儿观察、认识。 老师把5角、1元的硬币都放到了一起,我们一起来看看。 提问: a、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b、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小结:都是圆形的,都是硬硬的,凹凸不平的。5角和1元的硬币,颜色不同,大小不同,数字不一样,汉字也不一样。 (4)区分硬币以巩固硬币的认识。 我们认识了5角、1元的硬币,现在我要考考旁边的爸爸妈妈,看看他们认识吗?这是多少钱?(5角)要考倒爸爸妈妈可真难,现在我来考小朋友,看你们认识这些钱吗?这是多少钱的硬币?(1元)这呢?(5角)真棒!现在老师换一换,请你们在篮子里面找出5角的硬币让老师看看,你们还能找出1元的硬币让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看看吗?刚才小朋友说了5角和1元的大小不同,老师这里有一个小盒子,里面放了许多5角、1元的硬币,我请小朋友用最快的速度摸出一个5角的。 3、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并进行简单的购物。 今天,我们和硬币交了朋友,都认识了5角、1元。看,老师请了2个售货员阿姨来,请阿姨们说说她们卖的是什么东西?(售货员介绍:小朋友们好,我是5角店的售货员阿姨,里面有…)你们想买玩具吗?(想)那老师请小朋友拿一枚硬币去买一样自己喜欢的玩具,买到后玩一会儿就把它捐给灾区的小朋友。请1、2组的小朋友拿硬币买玩具,请3、4组的小朋友拿硬币买玩具,…小朋友你们看,这是捐物箱,我们把买到的玩具捐给灾区的小朋友。(甘红梅) 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趣味数数》 活动目标: 1、学会按照不同的方式、方法有序地数数。 2、通过操作活动,联系实际生活,初步理解数的概念,并积累相关数数的经验。 3、增强幼儿的观察能力,培养幼儿对数数活动的好奇心和兴趣。 活动准备: 白板、课件、操作材料、记录卡。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幼儿随音乐《开火车》进活动室。引导幼儿进入活动主题。 2、师:森林里的小动物们要搬家啦,这么多的老师也都快来帮忙了呢,我们一起来和要去帮忙的老师们问声好吧。 (二)基础部分 1、师:现在每位小朋友都变成了小火车的车厢,那你们清楚一共有多少节车厢呢? 幼儿报数,教师配合指导。 2、师:大一班的`小朋友们都太棒了,而且我知道你们数数都很厉害,你们都能数到几? 我说一个数,你接着往下数3个数字好吗? ・・・・・・3、出示图片,幼儿观察。 师:森林国王说啦,要闯关成功后才可以去帮忙呦。那我要请你们帮我一个忙啦,看,图上有什么?(房子,树)房子有几间?有几棵树?几只小动物?你是怎么数的? 教师小结:要数清楚物体的数量,我们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比如从上往下,不同课件都有对应的点数需求,下载课件需要点数,如果点数不足充值后,就可以在电脑上下载了。或者从左往右,这样就不会数错了。 4、教师与幼儿互动,依次请10名幼儿上台,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5、出示图片,观察图片上的图形并正确的数出来。 师:看看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什么?这是什么?有几个三角形?几个圆形?・・・・・・你是怎么数的?还有什么?这次你又是怎么数的呢? 6、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师小结:数不同的东西方法也不同,要想正确的数出数量,不仅要观察仔细,还要按一定的顺序数。 (三)结束部分: 师小结:其实数字和我们的生活有很密切的关系,是很要紧的,爸爸妈妈经常买东西的时候都要去看这个数字。那么今天就请你有空的时候到家里去找一找、到附近的超市去看一看哪些东西上面有数字?为什么要看这些数字呢?这些数字有什么奇怪的地方? 音乐再响,幼儿随音乐《开火车》出活动室。 数数小瓢虫小班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巩固手口一致数3以内的数。 2、培养按数量归类的能力。 3、通过游戏,提高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准备: 有1、2、3个斑点的瓢虫图片若干;分别粘有1、2、3个圆点的树叶3片;小纸虫若干;儿歌录音:小瓢虫。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师幼共同玩手指游戏:小瓢虫。 二、利用图片,练习手口一致数3以内的数。 通过数瓢虫身上的斑点及瓢虫数,巩固数数1、2、3。 三、通过游戏,培养幼儿按数量归类的能力。 1、游戏“小瓢虫抓害虫”。通过照顾小瓢虫,提高幼儿活动的兴趣。 2、送瓢虫宝宝回家,按数量进行分类 1)让幼儿把不同数量斑点的瓢虫宝宝放到对应圆点的树叶上。 2)集体验证。 教学延伸: 1、提供有更多斑点的瓢虫,供幼儿练习数数。 2、给瓢虫身上的斑点涂色。 活动反思: 一般来说,幼儿对于数学活动会显得很不感兴趣。但在这个数学活动中我看的出幼儿一直处于好学、兴奋的这个状态中。 优:让幼儿体验到了对数学活动的乐趣,让他们变的主动在学。目标也有基本达到。环节设计比较清晰,新颖,难度也层层递进,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幼儿在不停的'围绕我的思维转。 缺:在有些细节方面我想的还不够周到。导致幼儿在找树叶这个环节中进行了过于简单的操作,幼儿没有动脑筋,没有去数数。在请个别幼儿上来介绍瓢虫和纠错的时候可以请下面的孩子也参与进来。而在最后一个环节中,增加了难度,却并没有进行讲解示范,导致幼儿盲目操作,一片混乱。作为一名新教师我还需要不断学习,不断磨练,不断进步,不断完善。 小班数学教案――数数蛋宝宝 设计意图 随着我院小班主题探究活动“动物宝宝”的深入,我们生成了活动分支――有趣的蛋宝宝。3~4岁幼儿属直觉行动思维阶段,他们对数概念的获得需要运用大量的操作活动和游戏来完成。幼儿喜欢小动物,对动物赋予了人性化的情感,因此,本次活动我抓住小班幼儿“泛灵”这一生理特性,以幼儿爱不释手的蛋宝宝为载体,让幼儿在生动有趣的故事及游戏中体验点数的乐趣,学习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的数量物。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点数活动,大胆回应老师的提问。 2.能边数边说数字,不漏数。 3.学习手口一致有序地点数5的数量物,并说出总数。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有点数4以内数量物的`数学基础以及排序的概念。 2.物质材料:小蛇头饰,故事《鸡妈妈孵蛋》课件,篓子;蛋宝宝人手10个,蛋蛋盘人手1个。 3.环境准备:活动室有关于5以内数的点卡和玩具的区域设置。 活动过程 1.拍手共念《五指歌》,感知点数节律。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打不着,碰到小松鼠。松鼠有几只?一起数一数,一、二、三、四、五。”教师设置去追小松鼠的情景,带幼儿发现地上散落着很多蛋宝宝,引出活动。 2.“捡蛋”――学习手口一致地点数5的数量物。 (1)自由捡蛋。要求:捡一个数一个。 (2)放蛋入篓。要求:放一个数一个。 (3)再次捡蛋。要求:声音响亮,边捡边数,并把蛋蛋盘的每个洞洞都填满。 3.“数蛋”――学习有序点数5的数量物。 (1)集中点数:盘里的蛋有几个,一边点一边数。 (2)引导思考:我也捡了很多蛋蛋,可是我数来数去,怎么也数不清,是先数这个,还是先数那个呢?到底该先数哪个呢?谁来帮帮我? (3)师幼讨论、交流,发现一排蛋蛋盘点数顺序――从最前面的开始数。 (4)引导思考:我发现有的蛋蛋盘和我的不一样,这种两排的蛋蛋盘该怎么数呢? (5)师幼讨论交流,发现两排蛋蛋盘的点数顺序――一排一排地数。 (6)幼幼互动,巩固点数:找个好朋友数一数,看看他盘子里有几个蛋。 4.偷蛋――巩固5以内的点数。 师幼共同玩游戏“小蛇偷蛋”。师:我是一条小花蛇,没事最爱偷吃蛋,“哧溜”一下偷走你的蛋,请你快快数数看。 5.“孵蛋”――巩固点数,并说出总数。 (1)欣赏故事课件《鸡妈妈孵蛋》,学习在点数的基础上说出总数。 师:孵蛋是需要很长时间的,我们来听个故事解解闷吧。 (2)教师边讲故事边提问,要求幼儿每次都能说出总数,如:鸭妈妈家有几个蛋?怎么数的?一起数一数,有几个?(5个) 6.“剥蛋”――继续巩固5以内的点数,体验活动的乐趣。 师:看看我们的宝宝孵出来没有,轻轻地,别伤着宝宝。看看是什么宝宝孵出来了(鸡、鸭、鸟、乌龟等),数一数你孵出来几个宝宝。噢,原来这些小动物都是蛋宝宝孵出来的。现在,我们把蛋宝宝送出去晒太阳哕!请宝宝把剥下来的蛋壳放到篓子里,收拾干净。 活动延伸 1.科学活动:蛋宝宝找妈妈。 2.生活活动:找一找,周围有什么物体数量是5。 3.活动区活动:增设数学角的各种材料,数量在5以内的点卡、实物和图片。展开阅读全文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数数》含反思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接触并认识了数字,初步懂得数的实际意义。本活动旨在通过按数捡蛋、数蛋、玩“偷蛋”、帮鸡妈妈数蛋等游戏形式,让幼儿乐于参与集体活动,在游戏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并能排除大小、颜色、排列形式等因素的干扰,学会手口一致有序地点数,不漏数,说出总数。 点评:教师的选材和设计思路好。《指南》指出:幼儿对基数意义的理解是从他们的数数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正是数数,特勋是数数的动作以及对动作的反思起到了一座桥梁的作用——帮助幼儿在具体的实物和抽象的数概念之间建立起联系。 活动目标 1.乐意参与集体活动,在游戏中本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2.学会手口一致有序地点数5以内的数量物,并说出总数。 3.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点评:老师拟定的巨标较恰当,把“乐意参与集体活动,在游戏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作为本次活动的重要目标。数学较为抽象。小班幼儿学习数学需要老师创设游戏的情景,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到数学活动的乐趣,才能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乐意参与集体活动。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幼儿认识了数字1—5,幼儿有初步的点数经验。 2.物质材料:小老鼠头饰,大篮子6个,小篮子30个,蛋宝宝(熟的鸭蛋、鸡蛋);一排或两排的蛋盘每人一个,绘有不同数量蛋的卡片30张,“仓库”3座,大黑板一块,1—5的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1.“捡蛋”——学习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的数量物。 (1)自由捡蛋。要求:捡一个数一个;捡的蛋应和篮子上的数字一致。 (2)提问:你捡了几个蛋?(检验幼儿捡的蛋是否和数字对应。)(3)再次捡蛋。要求:声音响亮,边捡边数,并把蛋盘的每个洞洞都填满。 点评:教师注重创设自由宽松的游戏的环境。布置一片草地,草地上有许多蛋,准备的蛋盘可以装2—5个不等的蛋。蛋盘的洞和上面贴的数字一样,引导幼儿按数字捡蛋,渗透按数取物。让幼儿在捡蛋过程中学习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的数量物,幼儿非常感兴趣。针对不同能力的幼儿,教师通过提问和再次捡蛋进行指导,促进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都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准备的蛋大小不一,让幼儿感知数数是不受大小限制的。 2.“数蛋” ——学习有序点数5以内的数量物。 (1)集中点数:盘里的蛋有几个,一边点一边数。 (2)引导思考:我也捡了很多蛋蛋,可是我数来数去,怎么也数不清,谁来帮帮我? (3)师幼交流:发现一排蛋盘点数的`顺序——从最前面的开始数。 (4)引导思考:我发现有的蛋盘和我的不一样。这种两排的蛋盘、圆形的蛋盘该怎么数呢? (5)师幼讨论、交流,发现两排蛋盘的点数顺序——一排一排地数;圆形蛋盘的点数顺序—一顺时针方向数,不重复数。 (6)小结:不管蛋怎么排,有序地数数可以避免数错。 点评:数学活动一般是属于高结构的内容,教师在此环节先选择退位,请幼儿来帮老师数蛋,调动幼儿的积极性,然后再出示不同排列形式的蛋,以启发式的问题引导幼儿用正确的方法数蛋,体现了由浅入深、逐步提高难良的教学原则。 3.游戏:《小老鼠偷蛋》——进一步巩固5以内数的点数。 (1)教师介绍玩法、规则:当听到“睡着了”时,小朋友要闭上眼睛。 (2)师幼共同玩游戏“小老鼠偷蛋”,启发幼儿数数自己的蛋是否被老鼠偷吃了,进一步巩固手口一致的点数方法。 点评:此环节教师设计了《小老鼠偷蛋》的游戏,进一步巩固手口一致的点数方法,调动幼儿反复数数的兴趣,并有机渗透比较多与少,引导幼儿说说被小老鼠偷走蛋后,你手里的蛋是变多了还是变少了?少了几个? 4.游戏:《帮鸡妈妈数蛋》——进一步学习点数排列方式不一的数量物。 (1)送蛋:请幼儿将蛋盘里的蛋数一数,并送到相应数字的仓库里。 (2)幼儿点数卡片上的蛋:鸡妈妈生了多少蛋?请你们帮助它数数好吗?数好了也将它放在相应的仓库里。 (3)小结:不管蛋怎么排——紧紧地挨在一起,或是间隔的,或是躲在后面的,或者装在不一样形状的盘子里的,小朋友都能将它们有序地数清楚,并放在相应的仓库里。鸡妈妈很开心,谢谢小朋友们! 点评:此环节教师再次设计了游戏情节,以帮鸡妈妈数蛋的形式进一步巩固点数不同排列方式的蛋,调动幼儿反复数数的兴趣,并渗透归类摆放,同时又提高难良——从点数实物蛋过渡到点数卡片上的蛋,因为卡片上后排的蛋只能看到一部分,需要幼儿认真观察和正确点数。幼儿在玩中学,在玩中获得发展,较好地完成了活动B标。 活动反思: 首先第一环节我渗透了“多元智能”的理念,将语言领域、社会领域有机整合在一起,如设计了儿歌导入,因为儿歌《手指头变魔术》不仅有助于激发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还能有效地帮助幼儿学习点数。 结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我主要用了以下教学方法进行,并获得了较好的活动效果。第二节环和第三环节我用情景创设法和游戏法:根据小班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选择了情景教学法。整个活动我创设了动物园游玩这个大的情景,让幼儿从开始到结束都置身在情境中,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活动分为观看动物---喂小兔子吃东西----吃串串这三个环节,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第一个活动我让幼儿从观看看动物用PPT动物图片展示的方法,让幼儿学习点数5以内的实物,后两个活动是幼儿游戏操作环节,帮助幼儿巩固运用点数知识。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数数》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引导幼儿探索数数方法,初步积累相关数数的`经验。 2、发展幼儿思维的准确性,激发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数数 2.课件-数数 3.课件-数数 活动过程 一、交代主题,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今天有小动物客人来做客,你们欢迎吗? 好!让我们来看看是谁来做客呀? (小熊,小鸡,青蛙,小鸟。) 二、连线-请客人坐下 1.教师:请小朋友数一数来了多少小动物? (1只青蛙,2只小熊,3只小鸡,4只小鸟。) 2.教师:我们请它们坐下吧? 你们看,小椅子都摆放好了,请小朋友想一想,应该怎样安排小动物入座呢? (椅子分贝摆放了1把,2把,3把,4把。) 3.请小朋友安排小动物坐下吧。 (请幼儿按相同的个数进行连线。) 三、数数几条鱼 1.出示课件-数数[1-45] 教师:请你数一数海里的鱼。 2.发现问题,引导幼儿想办法解决。 (1)教师:为什么有的小朋友会数错呢?怎样数才能数清楚呢? 教师总结并示范数数,我们只要想办法记住第一个数的鱼, 再数到它的时候就不要数了。 (2)我们要怎么样才能记住第一个数的鱼呢? 四、幼儿探索尝试封闭式数数 1.请小朋友想想看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数的又快又对。 你们可以用水彩笔记号。 2.小结交流数数的经验。 五、趣味练习 练习卡-数数[1-38] 相同的个数进行连线。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是想通过用简单易懂的方法教会幼儿感知5以内的数数。开始部分,我利用小猪过生日这一游戏环节,让幼儿用手口一致数数方法。数一数蛋糕上的蜡烛有几支,让幼儿对数字1—5有一个初步的概念,这个方法还不错,幼儿都能手口一致的数数,并能准确地表示5支蜡烛是过5岁生日。接下来一个环节是让小朋友送礼物,先让小朋友数数自己的礼物是什么,有几个,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再看数字卡上的数字是几,再把相同数字的物品贴到数字卡上,是按物品对数字,幼儿基本能掌握。最后一个环节又让幼儿按数字取物一一对应,进一步帮助幼儿对1—5数字的理解,同时也给孩子独立动手操作练习的机会。但这节课下来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在课堂中没有灵活准确运用量词,自己对数学语言组织还有所欠缺,自己的语言有点零乱,啰嗦,也没有激情的教学语言,这些都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必须改进的地方。 设计意图: 基础阶段的数学教育要求幼儿能解决问题,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在利用和运用数学方面的能力得到发展。数数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技能,而对于有一定数概念的大班孩子有必要探索、学习群数的方法,选择自己喜欢的群数方法来解决生活中数数问题。本次活动根据孩子对糖果很喜爱这一特点,并充分利用现有的糖果资源,以让幼儿当“小工人”帮忙数、装糖果的方式,积极践行《指南》精神,在轻松的氛围中引导幼儿快乐、自主地学习群数,并引导幼儿在操作中探索群数的方法,找出自己喜欢的群数方法,以便应用到生活中。 活动目标: 1、用糖果探索和发现按群数数的方法。 2、尝试用不同的数数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乐于参加数数活动,体验不同方法数数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 已有按数取物的经验。 物质准备: PPT课件糖果图片、糖果实物、盘子若干;操作材料、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有吃过糖果吗?糖果厂的老板找不到工人来帮忙装糖果,他很着急,想邀请小朋友当小工人把糖果装进盒子里。 (二)提出要求,初次探索 1、教师PPT出示糖果图片(10个)引导幼儿观察点数。 师:现在请小朋友看一看,数一数图上一共有几个糖果?你是怎么数的? 2、引导幼儿猜想两种不同的数数方法哪种较快。 师:小朋友们,你们觉得一个一个数比较快,还是两个两个数比较快呢?通过欣赏和表演影子造型,感知影子造型变化的美、趣。 为什么?我们动手试一试就知道了。 3、提出实物操作要求 师:糖果厂的老板帮小朋友准备了一些糖果和一个小盘子,等等请用你想尝试的数数方法把糖果装进盘子里。 (1)在数糖果时,要注意控制你的音量,不要打扰到旁边的小朋友。 (2)要积极开动脑筋,用多种办法来装糖果。 4、幼儿集体操作验证,教师分别观察指导。 (1)幼儿操作,教师重点观察幼儿数数的方法并进行个别指导。 师:你是怎么数的?那这样数快吗?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2)集中分享数数方法,教师记录并归纳小结。 师:老师准备了一张记录表要把你们分装糖果的方法记录下来。现在请小朋友们把自己数数方法跟大家分享一下。 小结:因为一个一个数要数10次,两个两个数只要数5次,所以用两个两个数比一个一个数的方法来得快一些。 大班数学课教案及反思《按群数数》含PPT课件 3、幼儿尝试记录,教师全面观察指导。 师:你们看,每个小朋友的位置上已经准备操作材料和笔。等会装糖果的时候,请小朋友控制好自己的声量,并在记录纸上记录尽量多的`办法。 4、集体分享记录的方法和结果。 师:请已经完成的小朋友带着你的操作材料回到位置上与同伴说说你是怎么数的。 (四)活动延伸,迁移运用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用两个两个数、五个五个数的方法来数数。以后在我们的生活中,小朋友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其中一种方法来继续数数量更多的数。比如100、200还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数会更快呢?小朋友可以把这个问题带回家,跟爸爸妈妈一起来想一想! 教学反思: 能将物体以2、5、10单位进行按群数数。让幼儿当糖果厂的小工人,在数糖果的过程中,幼儿也初步了解了按群数数的含义,本次活动我以设计糖果厂的场景切入主题,幼儿都能积极回答,说出自己的想法,以游戏形式幼儿很感兴趣,提供的让幼儿操作的糖果幼儿都很感兴趣,在操作探索的时候积极性都比较高,但是在让幼儿操作环节前提的要求不够详细,常规的要求也是要提,比如我没有说操作完的糖果要排整齐放框框里,个别幼儿就开始玩,虽然是大班但是我发现常规的要求还是要求,有时就因为小小的环节,以前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常规又慢慢的松散掉,本节课还存在着一点不足是:我没有把握整个环节的重点,让幼儿的知识经验得不到进一步的提升,这也是数学活动中非常关键的一点,接下去我会观摩平行班的数学活动,思考我设计的合理吗,考虑周全了吗? 设计思路: 1、主题活动中融入的数活动 近日我班正在进行“动物世界真奇妙”的主题活动,在认识一些鸟类的过程中,孩子们开始对于各种各样的蛋产生了好奇与浓厚的兴趣,此时抓住孩子们的兴趣点,将孩子比较熟悉与喜欢的四种鸟卵作为孩子们数数的载体,既帮助孩子们积累了相关的数经验,同时也进一步地增强了孩子们对于各种鸟卵的兴趣与认识。 2、数活动中融入的趣味游戏 数活动本身逻辑性概念性较强,而幼儿又是具体形象性思维,在设计活动时,我将数活动融入到有趣形象的游戏环节中,让幼儿通过多种形式的操作,富有情节的游戏,在轻松的环境中,在愉快的游戏中积累数经验。 3、本班幼儿数经验的最近发展区 有序数数对于我们班的孩子而言已没有多大挑战性,大多幼儿都能较为准确地点数,然而在幼儿的生活中,游戏中我也发现孩子们在点数一些排列成封闭状的物体时,由于缺少方法,常常出现数错与数不清的现象。孩子已经积累了较多的点数经验,但是在点数中缺少方法,所以在数一些乱序排序与封闭式排序的物体时,出现了困难,因此,只要在方法上稍加引导,就能使幼儿较好地掌握了。 4、活动中的生生互动 在学习活动中,孩子们之间的经验分享与交流,更能为幼儿所接受。数活动中我多采用了分组教学的方法,一来在活动中教师能更为全面地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二来给幼儿较大的选择与操作空间。此次分组,我主要是随机抽样分组,幼儿中存在个体差异、能力差异,在设计活动时我考虑到了给幼儿提供生生互动、相互交流的机会,让幼儿在探索、发现数数方法之后,与同伴充分交流、分享各自的经验,让孩子来教孩子,从中又使孩子们得到了更多不同的数数方法。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引导幼儿探索、发现封闭式数数的方法,初步积累封闭式数数的经验。 2、发展幼儿思维的`准确性、灵活性,激发幼儿参与数活动的兴趣。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连线纸、水彩笔 2、鸡、鸭、鸽、鹌鹑图片及蛋样品各一只 3、摆放成封闭式的平面鸡蛋、鸭蛋、鸽蛋、鹌鹑蛋若干 4、数字卡片 5、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兴趣、交代主题,活动导入 1、游戏《连线找客人》 2、幼儿连线后,教师将幼儿作品贴在黑板上,并出示相应的动物图片。(注意排序:鸡、鸽、鸭、鹌鹑) 二、配对 1、教师出示鸡蛋、鸽蛋、鸭蛋、鹌鹑蛋(特别介绍鹌鹑蛋) 2、幼儿配对,将蛋放在动物边上。 三、数鸡蛋 1、教师出示鸡蛋! “鸡妈妈你们看它下了几个蛋啊?” 2、发现问题?引导幼儿想办法解决。 四、幼儿探索尝试封闭式数数 1、幼儿按意愿选择不同的蛋进行数数。 “请小朋友选择一种你要数的蛋蛋。想想看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数的又快又对,怎么才能记住第一个数的那个蛋呢?” 2、总结交流,数数的经验。总结时,教师出示数字卡片。 幼儿说对后,出示数字,比较谁生的最多 五、游戏:母鸡孵蛋 1、交代游戏规则 “着音乐一起学母鸡围着鸡蛋走路。音乐一停我们就快去找一窝鸡蛋蹲下附小鸡哦”“快数数你一共附了几个蛋?” 2、游戏三边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学习数的兴趣。 2、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和手口一致的点数能力。 3、认识数字6、学习6的形成、理解6的真实含义。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能手口一致的点数6个物体。 难点:掌握6的形成,知道5添1是6。 活动准备: 黑板小哨子1个6的数字磁铁1个数量为6的水果磁铁若干同色小花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以谈话的形式导入:“今天万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很多水果,你们看都有什么?” (二)、基本部分: 1、学习6的.形成。“你们点点看,我拿了几个梨?”“现在我又放上一个梨,你们再数数现在有几个梨?”“那谁能告诉大家,5添1是几?”“现在我要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5添几是6?”同幼儿一起通过点数来确定问题的答案。 2、认读数字6。出示数量为6的各种水果,让幼儿点数。出示数字6,教幼儿认读,并引导幼儿数字6像什么?出示哨子,6像哨子,加深幼儿印象。 3、请幼儿动手操作,练习6的点数。让幼儿根据老师的要求,从桌子上的小框里拿出数量相应的小花片。 4、让幼儿演示5添1是6。引导幼儿先拿出5个小花片,再拿出1个小花片,总共是6个小花片。引导幼儿变做边说。 (三)、结束部分: 1、活动小结,带幼儿一起回忆一下活动中出现的知识点。 2、鼓励小朋友在活动结束后继续寻找数量为6的物体。 活动延伸: 在户外活动中,带幼儿到院子中点数玩具。在区角活动中,让幼儿拨动算盘上的珠子,点数数字6。 大班数学教案:看看排排 活动目标: 发现生活中常见事物的相同排列规律,尝试运用不同的材料与方式表现同一种模式(ABAB),增强对排序活动的兴趣。 设计思路: “序列”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它包括在图案、颜色、花纹、动作、声音或事件中;它重复出现、有规律性,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迁移,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何将幼儿已经积累的排序经验与日常生活中的丰富内容建立联系? 于是,我试图通过“看看排排”的活动,帮助幼儿理解、迁移、转换模式……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由此,我选择了生活中最常见、简单的“2个1组,1个1个间隔排列”方式为导入,与大班幼儿开展游戏活动,旨在通过“看看排排”,尝试运用不同的材料与方式表现同一种模式,增强幼儿对排序活动的兴趣,提高幼儿的模式能力。 活动准备: ◆PPT(幼儿园环境照片)、《排列书》(教师示范用)。 ◆教室中的玩具与用品: 玩具:塑料花片、手工纸、养乐多瓶子、积木等。 用品:记号笔、胶棒、安全小剪刀(双色)、一次性纸杯等。 ◆泡沫大垫子2块(供幼儿开展排序活动)。 活动过程: 一、看一看(此环节进行了调整,由原来逐一呈现的三张图片调整为一起出现。这样调整后有些观察能力弱的幼儿可能会出现关注单张图片进行观察,能力强的幼儿可能会出现三张同看的方式观察和探索。同时,可以将更多时间放在幼儿更加感兴趣的动手操作、探索环节,这样调节也更加符合幼儿学习的规律和特点。) 1.观察与理解: ◆同时出现三张图片:轮胎、材料架、穿越火线 重点提问: (1)这是什么?它出现在幼儿园的什么地方? (2)它们是怎么排列的'? (3)轮胎的颜色、材料架的颜色、穿越火线的通道,它们的排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4)为什么它们要这样排列?(这样排列看起来怎样?) 2.归纳与总结:原来,它们都是“2个1组,1个1个间隔排列”的,这样排列之后看上去更加整齐美观。 二、排一排 1.介绍玩法:老师在教室里拿了一些大家喜欢的玩具和用品,今天请大家用这些材料来玩“排一排”的游戏。 2.宣布规则: 第一、可以1个人或者找个好朋友选择材料玩排一排的游戏; 第二、材料必须按“2个1组,1个1个间隔”的规律进行排列。 3.追问:听明白了吗,有问题吗? 4.重点关注: ◆幼儿能否有目的地选择材料开展排序活动(在泡沫垫上开展排序); ◆对选取一种材料开展排序活动的幼儿,教师可了解他(她)的想法; ◆幼儿在寻找材料开展排序时,必须保证数量(重复出现3组)。 5.提问:你选择了几种材料?是怎么排列的? 6.归纳:有的小朋友选了2种材料,有的小朋友选了1种材料,虽然大家选择的材料不同,但排列的方式是相同的,大家都是“2个1组,1个1个间隔排列”的。 7.提问:用材料“2个1组,1个1个间隔排列”对小朋友太简单了,能不能用我们的身体来表示“2个1组,1个1个间隔排列”呢? 8.幼儿尝试,现场互动。 9.提问:如果人坐在位子上不动,能不能玩“2个1组,1个1个间隔排列”呢? 教师示范并发出声音:喵汪喵汪喵汪喵汪…… 10.追问:如果不用动物的叫声,你能不能用眉毛(鼻子、眼睛……)来表示“2个1组,1个1个间隔排列”呢? 11.归纳:原来,用材料、用我们身体的各部位、用一切能看到想到的东西都能表示出“2个1组,1个1个间隔排列”的规律。 三、听一听 1.提问:故事里会有“2个1组,1个1个间隔排列”的事情吗? 2.教师讲述故事《排列书》。 3.讲完故事后提问:你觉得故事里有没有“2个1组,1个1个间隔排列”的事情? 中班上学期数学教案《听声音数数》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提高幼儿对数的实际意义的认识。 2、通过“听声音”默数6以内的数,并能找出相应的数字,尝试着了解“多一”或“少一”的数概念。 3、鼓励幼儿积极、大胆的参与游戏活动。 活动准备: 1、纸板6块,上面写有1-6数字; 2、铃鼓 活动过程: 游戏导入:幼儿围成一个圆圈,玩“桃花几朵开”的游戏,教师数到几,就几个小朋友抱在一起。 玩法一:今天老师想带小朋友玩个游戏,我们一起来玩“听声音数数”的游戏。小朋友用耳朵听老师拍了几下铃鼓,请你说出这个数字。再次游戏时加大难度,这次必须用手蒙住眼睛,竖起耳朵仔细听,老师拍了几下铃鼓,在听完后不能马上说出答案,待老师请到你才能大声站起来大声告诉大家。 游戏规则: 1、一定要蒙住眼睛,不能看的哦。 2、听完后不能马上说出答案,待老师请到后才能大声站起来回答3、再次加大难度,听到拍的是几下,让幼儿用拍手的方式来回答有几下。 【此游戏主要是让孩子熟悉游戏玩法和规则,学习默数,并在游戏中通过检验,反复感知和理解】 玩法二: “今天老师还带来了许多的纸板,上面有数字哦,我们一起来看看是几呀?”老师一边放,一边让孩子认认上的数字。 “这次游戏和刚才的不一样了,小朋友蒙住眼睛,竖起耳朵仔细听听,老师拍了几次铃鼓,听完后不能马上说出答案,等老师说开始,小朋友就去踩有这个数字的纸板。 游戏规则: 1、一定要蒙住眼睛,不能看的。 2、老师说”开始“,幼儿才能离开座位去踩数字。 3、踩数字时不能拥挤,用脚碰到就可以了。 玩法三: 1、接下来我们再来玩一个更加有难度的游戏,也要竖起耳朵仔细听,老师拍了几下铃鼓,听完后等老师说开始,小朋友要跑到比这个数字多一个的数字板板上,站对的`孩子待会有奖励哟! 2、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玩”少一“的游戏。 游戏规则: 1、一定要蒙住眼睛,不能看的,用耳朵仔细听声音。 2、老师说”开始“,小朋友才能离开座位去踩板板。 【第一则玩法让孩子熟悉了规则和玩法,第二则玩法让孩子进一步理解数字的实际意义,在第三种玩法中让孩子尝试体验”多一“或”少一“的概念。整个活动贯穿着”形式不变内容变"的设计原则,让孩子反复练习却不感到枯燥乏味。】 教学目标: 1、巩固手口一致数3以内的数。 2、培养按数量归类的能力。 3、通过游戏,提高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准备: 有1、2、3个斑点的瓢虫图片若干;分别粘有1、2、3个圆点的树叶3片;小纸虫若干;儿歌录音:小瓢虫。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师幼共同玩手指游戏:小瓢虫。 二、利用图片,练习手口一致数3以内的数。 通过数瓢虫身上的斑点及瓢虫数,巩固数数1、2、3。 三、通过游戏,培养幼儿按数量归类的能力。 1、游戏“小瓢虫抓害虫”。通过照顾小瓢虫,提高幼儿活动的兴趣。 2、送瓢虫宝宝回家,按数量进行分类1)让幼儿把不同数量斑点的瓢虫宝宝放到对应圆点的树叶上。 教学延伸: 1、提供有更多斑点的瓢虫,供幼儿练习数数。 2、给瓢虫身上的斑点涂色。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数数蛋宝宝》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点数活动,大胆回应老师的提问。 2、能边数边说数字,不漏数。 3、学习手口一致有序地点数5的数量物,并说出总数。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有点数4以内数量物的数学基础以及排序的概念。 2、物质材料:小蛇头饰,故事《鸡妈妈孵蛋》课件,篓子;蛋宝宝人手10个,蛋蛋盘人手1个。 3、环境准备:活动室有关于5以内数的点卡和玩具的区域设置。 【活动过程】 1、拍手共念《五指歌》,感知点数节律。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打不着,碰到小松鼠。松鼠有几只?一起数一数,一、二、三、四、五。”教师设置去追小松鼠的情景,带幼儿发现地上散落着很多蛋宝宝,引出活动。 2、“捡蛋”——学习手口一致地点数5的数量物。 (1)自由捡蛋。要求:捡一个数一个。 (2)放蛋入篓。要求:放一个数一个。 (3)再次捡蛋。要求:声音响亮,边捡边数,并把蛋蛋盘的每个洞洞都填满。 3、“数蛋”——学习有序点数5的数量物。 (1)集中点数:盘里的蛋有几个,一边点一边数。 (2)引导思考:我也捡了很多蛋蛋,可是我数来数去,怎么也数不清,是先数这个,还是先数那个呢?到底该先数哪个呢?谁来帮帮我? (3)师幼讨论、交流,发现一排蛋蛋盘点数顺序——从最前面的开始数。 (4)引导思考:我发现有的'蛋蛋盘和我的不一样,这种两排的蛋蛋盘该怎么数呢? (5)师幼讨论交流,发现两排蛋蛋盘的点数顺序——一排一排地数。 (6)幼幼互动,巩固点数:找个好朋友数一数,看看他盘子里有几个蛋。 4、偷蛋——巩固5以内的点数。 师幼共同玩游戏“小蛇偷蛋”。师:我是一条小花蛇,没事最爱偷吃蛋,“哧溜”一下偷走你的蛋,请你快快数数看。 5、“孵蛋”——巩固点数,并说出总数。 (1)欣赏故事课件《鸡妈妈孵蛋》,学习在点数的基础上说出总数。 师:孵蛋是需要很长时间的,我们来听个故事解解闷吧。 (2)教师边讲故事边提问,要求幼儿每次都能说出总数,如:鸭妈妈家有几个蛋?怎么数的?一起数一数,有几个?(5个) 6、“剥蛋”——继续巩固5以内的点数,体验活动的乐趣。 师:看看我们的宝宝孵出来没有,轻轻地,别伤着宝宝。看看是什么宝宝孵出来了(鸡、鸭、鸟、乌龟等),数一数你孵出来几个宝宝。噢,原来这些小动物都是蛋宝宝孵出来的。现在,我们把蛋宝宝送出去晒太阳哕!请宝宝把剥下来的蛋壳放到篓子里,收拾干净。 【活动延伸】 1、科学活动:蛋宝宝找妈妈。 2、生活活动:找一找,周围有什么物体数量是5。 3、活动区活动:增设数学角的各种材料,数量在5以内的点卡、实物和图片。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把对点数的要求融入到游戏的规则之中,以“蛋”这个简单的材料将情景性教学游戏贯穿始终,促使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思考、体验,达成教学目标。 【数学教案-看看数数】相关文章: 3.妹妹数数作文 4.小兔学数数 5.让我们看看 6.数数的游戏作文 7.回母校看看作文 10.弟弟学数数的作文篇2:小班数学教案:听音数数
篇3:小班数学教案:听音数数
篇4:小班数学教案:听音数数
篇5:小班优秀数学教案《数数》
篇6:《听音数数》小班数学教案
篇7: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数数》
篇8: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趣味数数》
篇9:数数小瓢虫小班数学教案
篇10: 小班数学教案――数数蛋宝宝
篇11: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数数》含反思
篇12: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数数》含反思
篇13:《按群数数》大班数学教案
篇14:中班数学教案《有趣的数数》
篇15:中班数学教案《有趣的数数》
篇16:大班数学教案:看看排排
篇17:中班上学期数学教案《听声音数数》
篇18:幼儿小班数学教案:数数小瓢虫
篇19: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数数蛋宝宝》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