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案>语文六单元教案

语文六单元教案

2023-12-30 08:34:25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翼下之风”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7篇语文六单元教案,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语文六单元教案,欢迎您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语文六单元教案

篇1:四年级语文六单元教案

四年级语文六单元教案

孙家庄联校分学科课时教学纲要 发表人 赵志如 年级 四 科目 语文 讲授内容 六单元 20 古诗两首 课时 2课时 教学重点难点把握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法、学法等建议 师:范读  讲解 生:读议结合 教学过程 或 典型问题 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师生互动,交流收集到的材料,了解李白、孟浩然两位诗人。  2、了解预习情况,指读正音。  3、交流初步感受。(了解这是一首送别诗。板书:送)  二、通读诗文,理解大意。  1、回顾以前学诗句的方法。(如: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读资料等。)  2、引导学生自主选用以上方法同桌说说诗的'大意。  3、全班交流诗的大意 三、品读诗句,进入诗境。  (一)理解第一、二句诗。  1、请找出第一、二句中的地名,师生互动,明确位置。 教师板画帮助理解。  2、图文对照,理解“西辞”。 板书:名楼送  3、抓住“烟花三月”,展开想象。 (体会“盛世、盛景融名人”的华美画面。)  板书:盛景送  4、师生互动,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二)理解第三、四句诗。  1、读读这两句,请学生找出用得好的词语谈感受。  2、重点体会“远影”“尽”“流”等词语的丰富内涵。  (1)算算帆影远去直到尽头大约会用多长时间,谈由此产生的感受。  (引导体会目送时间之长,情谊之深。)  板书:目光送  (2)想象“尽”了的是什么,无“尽”的是什么。  (3)讨论:滚滚东去的仅仅是一江春水吗? 板书:心随送  (4)师生互动,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四、赏读诗句,深悟诗情。  1、自由赏读。  2、师生配乐互读,有感情地背读。  3、简略欣赏李白的《赠孟浩然》。 (辅助理解李白与孟浩然之间的真挚情感。)  4、请用一个词或用一句感叹的话来形容一下两位诗人的深厚友谊。  (根据学生发言相机板书。如:情深意长。)  五、阶段总结,布置作业。 围绕“朋友间的真挚情谊”做总结。  第二课时 一、回顾第一首诗,导入第二首诗。  二、运用学法,自学悟诗。  1、自由组合,学习《送元二使安西》。  2、各组汇报交流。  3、指导朗读全诗,并熟读成诵。 三、迁移学法,拓展思维。  1、交流课下收集到的送别诗。  2、引导学生体会送别诗的异同,着重让学生领悟这些诗中丰富的情感内  涵,品味“人间最美是真情”这一真谛。  四、布置作业。  搜集李白、孟浩然、王维的其他诗作,朗读、欣赏、摘抄。    典型题例 课堂检测: 选字填空 君 舍 浩 辞 唯 陵 ( )得  大 ()一 ( )子 ()别 ()园 课堂检测: 送元二使安西 (  ),(  )。 (  ),(  )。   作业设计 搜集李白、孟浩然、王维的其他诗作,朗读、欣赏、摘抄。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古人西辞黄鹤楼, 名楼送 烟花三月下扬州。 盛景送情深意长 孤帆远影碧空尽, 目光送 唯见长江天际流。 心随送 板书设计: 送元二使安西 唐 王维 渭城朝雨徘岢荆  客舍青青柳色新。情深意长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古人。     备注  

篇2: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六单元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六单元

《识字6》 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9个生字。2、正确,较流利地朗读课文。3、初步感知词语的反义关系。 学习重点:识字学习 难点:较流利地朗读学习 准备:音乐磁带学习 方法:自主学习为主学习 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1、讲一讲平时看到的认为美的或丑恶现象的例子。2、引导归纳,谈话导入 二、朗读课文1、初读感知 ⑴自读课文,圈出生字学一学 ⑵朗读展示,把自己最喜欢的内容读给同伴听。正音,评议 ⑶引读课文,感受词语的意思及反义词的特点2、再读入情 ⑴把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⑵播放歌曲《爱的奉献》。 ⑶讲讲身边助人为乐的人和事。 ⑷朗读单元引言 三、指导认字1、小黑板出示相关词语,认读正音2、小组自学要求认识的字3、交流识字经验,发现识字方法 四、熟读课文,巩固识字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1、巩固生字,会写8个字。2、流利地朗读课文。3、在识字,朗读的过程中,陶冶美好的情操,树立关爱他人的感情。 学习重点:朗读学习 难点:朗读感悟学习 方法:朗读学习 准备:田字格小黑板,生字卡片 学习过程: 一、复习回顾、复习字词1、抽读词语卡片,评议纠正2、多种形式读词语3、读其他生字4、组词,扩展说话 二、诵读课文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课文。1、同桌读2、自由选择伙伴读3、读给伙伴听4、自己小声读边读边品位课文的思想和韵味 三、指导写字1、结合范写,观察字形2、书空,描红,临写3、展示,评议,提高四、扩展活动 收集反义词,试着组成几句对子。 22、《窗前的气球》 学习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用“可爱的”说句子。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同学之间的真挚情意。3、懂得珍惜友情。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同学之间的友情。 教学准备:1、生字卡片2、画着笑脸的气球3、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学生质疑1、齐读课题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3、小朋友们真聪明,提了这么多,其实呀,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藏在课文里,只要你们用心去读书,边读边想,你自己就能解决它。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1、自由读课文。2、读完一遍,有什么收获吗?快告诉同学们吧!3、同学们说得这么热闹,瞧!生字娃娃们急的都从课文里跳出来,你们还认识它们吗?4、指名带读。5、同学们字认得这么好,相信你们的课文一定会读得更棒?如果请你和同桌同学一起读,你打算怎么读呢? 当他读得有错误时,该怎么办?如果他读得特别好呢?(可以竖起大拇哥夸奖他)用你们喜欢的方式一起读吧!6、小组合作读。7、老师发现大家读得特别认真,请得到表扬的同学举起手看一看,这么多,真行,老师还没教,就读得这么好,真是不容易。哪些同学愿意读给大家听?其它同学该做什么? 8、学生分小节朗读。9、学生评价。 三、精读课文,感悟理解1、师用叙述性语气读第一节。2、出示句子:“他觉得真没意思。”指名读。3、你在什么时候也觉得真没意思呢?4、此时的科利亚和大家的感受一样,身边没有了爸爸妈妈的呵护,也没有好朋友的陪伴,只有他一个人孤零零地呆在病房里,谁愿意读读第二小节,体会一下科利亚当时的心情。 5、指名读、配乐范读、练读、指名读、齐读。6、正在这时,科利亚发现了什么?(出示气球)你们看这气球上有什么?(可爱的笑脸)7、练习用“可爱的”说一句话。8、对,就是这个红气球突然摇摇摆摆地飘了上来,在科利亚房间的窗户前停住了。气球停了一会儿,开始一上一下地动起来,这是怎么回事?同学们,你能告诉科利亚吗?9、科利亚看到气球,心情一下子好了许多。出示句子:“科利亚的心情一下子好了许多。指名读、齐读。10、正当科利亚孤独寂寞时,一张画着笑脸的红气球来陪他作伴了,这真是一份惊喜。谁能带着心中的感受读读第四小节。 (1)指名读 (2)评读 (3)齐读11、出示句子“科利亚望着窗外那张逗人的“小脸”,高兴地笑了。”指名读。12、科利亚为什么笑了?13、如果你是他的同学,你想对科利亚说些什么,还有什么好办法把心中的祝福送给科利亚呢?14、是啊,看到这张逗人的笑脸,听到同学们的声声问候,科利亚怎能不高兴呢?你能用这样的心情读读这一句? (1)指名读 (2)齐读15、科利亚虽然生病住院了,但是有了同学的关心,他还会觉得没意思吗?我们相信,不久,他将病愈出院,重新回到学校,和伙伴们一起快乐的学习,就让我们带着这份真诚地祝愿齐读课文。 23、《假如》 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本课9个生字,会写课文的8个字,字书写美观。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能展开想象仿写句子,培养有关爱他人、关爱环境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通过朗读启发学生爱他人、关爱环境。“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的朗读要随感情读出变化来感悟课文。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设计理念:以读代讲、读中领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本课利用多种形式朗读,在朗读中充分调动学生对本文的感悟,在读通、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体现合作意识,从而达到陶冶学生情感、人格的目的。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动画,导入课题。1、谈话导入课题:马良到神笔后他用神笔为老百姓做了许许多多的好事,假如你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会做些什么呢?2、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诗歌,是有关马良神笔的。你们想知道课文中的小女孩用他的神笔干什么吗?3、板书课题:《23、假如》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1、学生自由读课文,圈出课文中的生字。2、同桌相互学习生字的'读音、字形、结构。3、检查学生学习生字情况。(利用不同形式认读)4、巩固学生识字。(课件出示水果树,每种水果里藏有生字。) 三、自主学习,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2、齐读课文。3、指名学生读课文。(接龙式读)4、教师范读,让学生体会课文的感情基调。 四、复习要写的字,指导书写1、复习步骤:记住字音,认识字型,扩词,用词说话2、小组交流。 A、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B、哪个字容易写错?哪个字不容易写好?3、指导书写,教师范写,注意重点的提示4、评议学生的写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1、认读生字。(出示生字卡片) 二、再读课文,感悟语言。1、指名学生读课文。(接龙读)2、假如有一支马良的神笔,诗中的小朋友要实现哪些愿望?3、分组学习A、课文用三节写了作者的三个愿望,你最喜欢哪个小节?在组内读一读。B、在这一小节中,你读懂了什么?小组交流。C、你认为这一小节中哪个句子,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4、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5、交流自学情况6 、感悟句子 A、你最喜欢哪个句子?为什么?B、扩展说话:我要给――(完成课后练习“读读说说”。)(课件出示句子)7、感情朗读课文。 想一想:“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几次?朗读时应该怎样读?(课件出示: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 A、读懂了你喜欢的小节,你觉得该用怎样的语气把他读好?B、多种形式朗读。C、说说你在读的过程中有什么体会。 三、指导背诵,积累语言1、选出你最喜欢的一节背下来2、同桌相互读读背背。 四、扩展活动 小组讨论:课文中最后一段没有说为谁画什么,你能仿照课文发挥想象。“假如你有一支马良的神笔。”写出你的愿望,像课文里的小诗歌一样。回家在把你写的愿望画出来。 板书设计: 太阳 23、假如 画 谷粒 一双好腿 …… 24、《日记两则》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规范写日记的格式。 过程与方法分小组阅读质疑,在阅读中探究、讨论、交流

篇3:小学三年级语文五册六单元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五册六单元教案

单元理解:

本单元以“鸟儿”为主题,编排了三篇主体课文,分别介绍或叙述了有关鸟儿的知识和特点,这些精彩的描述可激发学生产生喜爱鸟类的思想感情,懂得珍惜鸟类,理解亲情。

本单元的学习,可使学生懂得,对事物要仔细观察,并进行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判断,才能把事做好。语文天地中的一些设计,可以指导学生学习在观察时抓住事物的特点,有顺序进行描述,并练习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翠鸟》、成语故事《惊弓之鸟》、阅读课文《一只小鸟》和自读课文《鹰》。

2、学习生字33个,写字26个。

3、让学生了解有关鸟的知识和特点。通过精彩的描述可激发学生产生喜爱鸟类的思想感情,懂得珍惜鸟类,理解亲情。

4、语文天地中的一些设计,可以指导学生学习在观察时抓住事物的特点,有顺序地进行描述,并练习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揭示“翠鸟”的图片,让学生观察翠鸟,激发学生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2、交流:相互交流翠鸟的资料。这节课就让我们来观察翠鸟,了解翠鸟。(揭示课题)

二、课文初读

(一)学生按照要求自学生字、词:

1、引导学生回忆复习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的方法步骤。

2、引导学生回忆读课文自学生字、词的方法步骤。

即:一读:读课文;二画:画出文中生字、词;三查:查字典认识生字、新词;四找:从字典中找出重点生字的字义。

3、让学生按要求自学生字、词。

(二)检查自学: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自学,纠正读音。

①读准字音。

②读一读:

腹部疾飞逮住尽管鲜艳

饲养陡峭小巧玲珑荡漾逃脱

2、指导学生识记字形。

三、学习交流

(一)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并让学生说出各自然段的主要意思,检查预习。

(二)抓重点句,读懂课文内容。

1、指名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这段共有几句话?其中哪几句话介绍了翠鸟各部分羽毛的颜色?让学生边读边想,将有关内容在文中画出来。

2、出示思考题。

翠鸟各部分的羽毛是什么颜色?什么样子的?

3、指名回答。

4、出示重点语句。

“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

①指名读句子。

②讨论:这四句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的?

③指名读第1自然段第1句话,让学生想一想这句话介绍了什么?

④指名读第6句话,想一想这句话主要介绍了什么?

⑤出示图片,填一填,想一想,作者怎样写出了翠鸟的可爱?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

头上的羽毛像。

背上的羽毛像。

腹部的羽毛像。

翠鸟小巧玲珑:

一双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的嘴。

四、指导朗读

1、自读。

2、互读,互评

3、指名读,师生评价。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翠鸟的外形描写,了解了翠鸟的外形特点。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的2、3自然段。

二、学习交流

学习第2、3自然段。

1、指名读第2自然段,想一想本段有几句话?主要写的是什么?

2、抓住重点句、理解句意。

①出示重点句:“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

②指名读句子。

③课堂讨论:什么是“疾飞”?翠鸟在“疾飞”中,又能“轻轻地停在苇秆上”说明了什么?

3、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

①出示重点句

“它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

②课堂讨论。什么是“注视”?翠鸟为什么能“一动不动地注视”?

4、指名读第3自然段。

①讨论:翠鸟怎样捕捉小鱼?

②指名读有关句子。

③出示填空练习:

翠鸟开苇秆,像箭一样()过去,()起那条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走了。只有那苇秆还在(),水波还在()。

这两句写出翠鸟。

④讨论括号里所填的词语说明了什么?

⑤为什么翠鸟能这样迅速准确地捉到小鱼呢?出示句子,让学生选择带点词的意思。

尽管小鱼是那样(),只()地把头()出水面来()了个小泡泡,可还是难以()翠鸟()的眼睛。

这一句写翠鸟。

锐利:a.目光尖锐b.锋利c.尖而快

三、拓展

你喜欢翠鸟吗?为什么?

第三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

1、指名读第4自然段。

2、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3、指名读有关句子。

1“我们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

2“在翠鸟飞来的时候,我们远远地看着它那美丽的羽毛,希望它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

指名读句子,要读出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二、让学生借助板书,分析作者的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

在描写中,作者抓住翠鸟一动一静两方面的特点,既写出了翠鸟的外表美,又写出了它动作快捷捕鱼本领高。一动一静,恰到好处。这样的描写来源于作者按顺序抓住特点的细致观察,在写作中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三、练习

1.多音字组词。

2.抄一抄。

鲜艳荡漾陡峭小巧玲珑

3.试着用以上词语造句。

4.比一比,用一用。

愿望失望希望

1我有一个美好的(),()能乘着宇宙飞船去太空遨游。

2我一直()能亲眼看到孔雀开屏,可是今天在百鸟园等了半天也没看到,真让人()。

第四课时

一、课前交流

课前,你们都收集了著名女作家冰心的有关资料,相互交流收集的结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由冰心写的一篇文章《一只小鸟》。

二、质疑问难

板书课题。同学们,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这只小鸟什么样?

――讲了一件什么事?

――这只小鸟出什么事了?结果怎样?

师:好,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就知道了。

三、初读课文,独立识字:

1.自读课文,勾画出生字,用学过的方法认识它们。

2.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中解决自学时遇到的困难。

3.较正读音:同桌互读、互帮、互检、互评。

4.指名课文。

四、交流识字

1.读句子,解决难字。

“弹”读dan我们还学过它的另一个读音tan,试着读句子。

2.读生词。

丰满觅食景致倾听仰望翎毛

弹子衔树隙清脆柔美啁啾

1自读,读准字音。

2互读,读给同桌听,互相较正。

3指名读。

五、学习课文

感情朗读,体会感悟。

1.指名读文,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分段读,思考:每段讲什么?

指导学习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意思时,注意抓住要点:谁(或什么)在哪儿(或什么时间)干什么。

3、.下面我们就按照三部分来学习课文: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1、2自然段)

边读第1、2自然段边思考: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鸟?

理解词语:翎毛、觅食、倾听。

抓住小鸟的动作:抖刷。

体会小鸟的快乐、可爱、好奇的心理,边表演边试着读读1、2自然段。

六、诵读表演

1.自读。

2.指名读,体会这是一幅多么和谐的自然画图啊:“灿烂的`阳光,葱绿树木,大地上一片好景致”加上小鸟“清脆和柔美”的歌声。

3.读后,来表演一下这只小鸟。

七、评价

1.自评。

2.互评:学生之间互评,从感情投入及朗读的技巧、字音是否准确几个方面来评价。

3.师评:鼓励,指导学生读出小鸟的可爱、快乐。

第五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述: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感受到了小鸟的可爱,快乐以及它“清脆和柔美”的歌声。接着,发生了什么,它还会那样快乐地歌唱吗?这节课我们继续继续来学习课文的第二、三部分。

二、学习交流

(一)学习课文3~6自然段,抓住重点词,理解课文内容。

1.“这小鸟天天出来唱歌,小孩子们也天天来听它的歌声”,两个“天天”,既表现出小鸟的可爱,也说明孩子们是很喜爱小鸟的。由于喜爱,有的孩子便想捉住它。因此发生了射伤小鸟的悲剧。

2.抓住小鸟的动作“跌”,说明速度快,情况危急。

3.看到小鸟被弹子射中,老鸟这时会有什么反应?抓住老鸟的行动“斜刺里两只老鸟箭也似的飞来,接住了它,衔上巢去。”让学生充分讨论,从中体会亲情的伟大。

(二)结果怎样呢?学习课文7、8自然段。

想像:小鸟的歌声消失后,孩子们会是什么心情?他们会怎样想?

三、指导诵读

1.练读。读出小鸟被射中时,老鸟的心情,体会亲情。

2.指名读。学生评价。

四、拓展

小鸟后来怎么样了?先自己思考,然后交流,最后写一写。

第六课时

一、谈话导入

那么可爱、幼小、快乐的小鸟因为被孩子们用弹子射中了,却再也不会听到它“清脆和柔美”的歌声了。你们学习了这篇文章之后,你有什么要对那些孩子说的吗?

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学习交流

师:是啊!鸟类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它们帮我们做了许多事。

1.交流查找收集的有关鸟类的资料,评选鸟类能手:

鸟名

外貌与特点

歌唱能手

捉虫能手

捕鼠能手

筑巢能手

2.我们把收集到的资料、图片合在一起办一个展板,放到校园里让其他同学一起了解鸟类,保护鸟类。

3.鸟儿既然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好鸟类呢?

三、练习

1.拼一拼,组成词语。

2.抄一抄。

丰满觅食景致倾听仰望

3.试着用上面的词语造句。

篇4:语文八年级下第六单元复习教案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第六单元复习教案

复习要点:

《小石潭记》

1、怎样发现小石潭?小石潭的全貌?

注意可用原文回答,也可用自己的概括性的语言。

2、写游鱼用了什么手法?

动静结合的手法,拟人的手法。

3、写游鱼的同时提醒我们作者在写水的时候抓住了什么特点?用了什么手法?

水尤清洌。抓住了“清”的特点。“皆若空游无所依”用的间接描写的手法。

4、记叙的顺序是怎样的?

发现小石潭DDD潭中景物DDD小潭源流DDD潭中气氛

5、“斗折蛇形,犬牙差互”中的“斗”、“蛇”以及“犬牙”的用法?

名词作状语。

6、潭四周的景物有什么特点?引出作者怎样的感情?(联系背景)

幽深冷寂;贬官失意后的孤凄悲凉的心境。

7、理出作者的情感变化。

无聊DDD快乐DDD孤凄悲凉

《岳阳楼记》

1、《岳阳楼记》何来?

2、岳阳楼概括性的`景象有哪些?

第二段。

3、迁客骚人们的览物之情有什么相同之处?写这两段有什么作用?

以物喜,以己悲。     是为了引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襟怀,也表明作者希望像“古仁人”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4、所谓“进”与“退” 分别照应了哪两句话?

5、今天我们怎么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现实意义?

抓住:  “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这一主旨,结合实际来谈谈。

《醉翁亭记》

1、第一段是不是在写滁州城的地理特点?

不是,写的是琊山的地理特点。

2、“醉翁之意不在酒”这一成语的意思。

3、山中的景物特点是什么?这样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联系上下文)

抓住:山间早晚变化之景,四季变化之景,为下文滁人有设置了美好的背景。

4、第三段主要有几个片断组成?

滁人游DD太守宴DD太守醉

5、本文的“乐”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山水之乐、游人之乐、乐人之乐。与民同乐的思想。

《满井游记》

1、抓住初春乍暖还寒、万物复苏的特点。

2、抓住三个新奇的比喻。

木超

篇5:语文七年级上第六单元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

②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及主要句子的含义。

③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

教学重点

①朗读训练。

②理解诗歌的主旨。

③赏析诗歌的语言。

课前准备

①搜集有关为理想而奋斗的名人名言及其优秀事迹。

②预习课文,就自己疑难和感兴趣的问题,准备发言材料。

③搜集流沙河的有关故事。

一、-导入

同学们,-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恰值青春年少的我们,该怎样用理想做挂天征帆,驾长风破巨浪;以一柄木桨,引领生命之舟驶入金色港湾?今天我们一起赏读流沙河《理想》,共同唱响理想赞歌。在上课前,老师想请几位同学来谈谈自己的理想(你的理想是什么?你打算怎样实现自己的理想?)。

二、作者介绍:1、流沙河,当代诗人。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经常被揪去批斗,挂黑牌、戴高帽、被毒打、关押,这种生活一直持续了。但诗人仍未放弃对理想的追求,一直坚持勤奋写作。“十年浩劫”结束,诗人终于重见光明,迎来了文学事业的又一春。《理想》这首诗歌,写出了诗人报警磨难之后对理想的深刻而真切的感悟。2、范朴真为先生所作的藏头诗:

流金岁月滤沧桑,沙石飞卷旧时光,

河汉曾经草木秀,清风无痕自留香。

3、流沙河先生的名片

流沙河先生有过三种名片。

第一种名片白底黑字,字是他亲笔书写,笔力遒劲,笔笔划划都像用先生的铮铮傲骨构成。名片上左方竖写着“流沙河”三个稍大的草书;接着是两行蝇头小草:“曾任文学编辑,供职四川作家协会”;居中是他的座右铭:“天道还好,人生无常”;片尾是他的居家地址和电话。“天道还好”是说自然界的循环规律,“人生无常”是指人生却没一定之规。这两句话集中了先生辩证旷达的人生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兢兢业业、踏踏实实的人生态度。其时先生已是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名片背后印着先生的长诗《太阳》中的几句:“作为个体/我们的生命有限/作为种属/我们的生命无穷/虽然含笑的不再是相同的眼/虽然跳动的不再是相同的心/生命之火代代相传/春天永远和我们同在。”这几句诗可看做是先生座右铭的诠释和补充。

先生的第二张名片要比第一张名片高档了许多,覆了膜,朦胧着小-花,淡雅,质朴。这张名片仍为先生亲笔所书,左上方横写着“流沙河”,下面两排为居家地址和电话。下面偏右横写着八个字:“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这句话源于东汉杨震。杨震任太守期间,有豪绅重金向他行贿,杨震不肯受。豪绅说,此事只有你知我知。杨震说,还有天知地知。流沙河先生是在用此话告诫自己和忠告友人,为人为文都得讲个良心、正派。

先生的第三张名片是惟一的印刷体,白底黑字,比普通名片窄了许多。上面居中印着“流沙河”,右下角两行小字:“成都四川;中国作协四川分会”。仔细一看,名片上方是被裁剪了的。原来,1983年他参加中国作家代表团到国外访问,中国作协统一为团员印制了名片。先生名片的右上角印有“诗人”二字。他一张未用,丢了又觉可惜,在抽屉里一锁十二年。第二种名片用完后,他将这种名片找出来,剪去“诗人”二字,用毛笔写上电话号码,权当名片用。究其原因,先生说:“台湾、香港,甚至全世界,没有在名片上自封作家、诗人的。”先生说罢长吟陆放翁诗句:“此身合是诗人未?细寸骑驴入剑门。”先生的意思很明白:陆游那样已写了一万首诗的伟大诗人尚且怀疑自己算不算诗人,何况我流沙河啊!

人们常说:文如其人。其实名片也如其人。沙河先生的名片告诉我们的,绝非“清高”“谦虚”所能概括。

三、诵读感知

1.学生轻声朗读,疏解字词,熟悉诗歌内容和语言节奏。

寂寥(liáo):寂静;空旷。扒窃(pá)

玷污(diàn):弄脏,比喻辱没。

诅咒(zǔzhòu):原指祈祷鬼神加祸于所恨的人,今指咒骂。

洗濯:(zhuó)洗。缀连(zhuì)莹莹(yíng)船舶(bó)蜕(tuì)

可望不可即:只能远远看见而不能接近。即,靠近、接触。

倔强(juéjiàng):(性情)刚强不屈。

2.教师范读全诗。

提示:《理想》是一首哲理诗。多的是“是字句”,多的是“使字句”,一连串的“理想是……”,一连串的“理想使……”,使每节诗的形式整齐统一,同时节与节之间整齐中显现出一种参差的美、节奏的美、和谐的美,使理想内涵得到多角度的揭示,美的形式与美的内容相得益彰。朗读中要感情饱满,语调适当高亢一些,尤其要从整齐的句式中读出气势。

3.学生放声自由诵读,充分感受诗歌积极昂扬的情感。

4.学生集体朗读。

提示:集体朗读可模仿合唱和交响乐的形式:依诗歌脉络而安排2~3、4~7、8~11节男-分读,开头和最后一节全班齐读。

四、梳理层次

1、理想的意义(1)历史意义(2、3)

人格意义(4、5、6、7)鼓励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12)人生意义(8、9、10、11)

2、主旨感悟:这首诗反复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说明了理想对人生、对社会的重要性,号召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坚持不懈地为理想而奋斗。

五、质疑释疑,品析语言

1、第六节,为什么“理想既是一种获得,又是一种牺牲”,这是矛盾的吗?(不矛盾。诗人所说的“理想”,是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为社会进步、为多数人谋利益的理想。树立理想,拥有信念,拥有为理想而奋斗的幸福感,是获得,而这一切又是以牺牲个人利益为前提的,他要牺牲个人利益,他要抛弃黄金梦,所以又是一种牺牲。)

2、为什么说“理想如果给你带来荣誉,/那只不过是它的副产品”?为什么“更多的是带来被误解的寂寥”?寂寥里怎么有欢笑?欢笑里怎么又有酸辛?

制造某种物品时附带产生的物品叫做副产品。理想所追求的是社会的温饱、文明、安定、繁荣等等,而不是个人荣誉。理想实现了,社会给你荣誉,这种荣誉只不过是理想的副产品。

寂寥,就是寂静、空旷。怀有崇高理想的人却被误解,好像是不可理解的,历往往有这种情况。理想,就是要改变现状。而尚未觉悟的人,总认为现状是天经地义的,要改变现状,在他们看来就是大逆不道,是疯子,是狂人,躲避他,反对他,奋斗者的处境就陷于寂寥。

胸怀理想、为理想而奋斗的志士,处境尽管寂寥,但是他享受着斗争的欢乐,所以有“寂寥里的欢笑”。但是,他毕竟遭人误解,被当成异类,所以欢笑里又有酸辛。

3、第10节所说的“理想被玷污”“理想被扒窃”究竟是指什么?

联系历史背景就不难理解了。十年浩劫,“-”歪曲马克思列宁主义,推行他们那套假马克思列宁主义,共产主义理想被他们糟蹋了,玷污了。因为他们的糟蹋、玷污,有些人的信念动摇了,也就是理想被扒窃了。妖魔玷污了理想,你能不能识别真假,对真正的理想坚信不移,这是一种考验,也可以说是“妖魔在考验你的坚贞”。理想之所以会被扒窃,在自己一面,也因为不够执著,所以说一要找回来,二要提起警戒,“以后要当心”,要把理想视为生命。

4、第11节与上面有什么联系?“夸耀着当年的功勋”,为什么说“可厌”?“诅咒着眼前的环境”,为什么说“可笑”?

上一节说“被扒窃”,这一节说“失去”,前者是被动的,后者则是主观抛弃的,有层进关系。与第8节又构成正反对照,“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伟大”,而“英雄失去理想,蜕作庸人”,二者是逆向的,对比非常鲜明。正反对比,更突出理想对于人生的重要。

夸耀自己当年的功勋,不再立新功,是吃老本,躺在功劳簿上争名夺利,当然可厌。“诅咒着眼前的环境”,却不愿为改变眼前的环境而奋斗,当然可笑。

5、第12节“理想开花”两句比喻什么?结尾为什么不照应“照亮夜行的路”,而说“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理想开花”两句是说,今天的理想之花,就是明天的甜果,今天的理想之芽,就是明天的浓阴,树立了理想,不懈地奋斗,就会取得丰硕的收获。

“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象征大好形势。新的历史时期,丽日当空,春色一片,是中国人民实现自己美好理想的的年代。

6、谈谈“珍珠链”和“脊梁骨”的比喻作用。

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理想,连缀在一起,正像“珍珠链”一样,推动着历史的前进。理想也如同“脊梁骨”,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精神支柱和动力。

7、诗人说“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庸人失去理想,陆路终生,/可笑的诅咒着眼前的环境。”你同意这些说法吗?

“忠厚者”这里是指为理想而踏实奋斗的人,“常遭不幸”是指被人误解,甚至十嫉恨。“绝处逢生”主要是指理想使平凡的人变得伟大,变得正直,变得崇高。

8、可否将“蜕”字改换成“变”字?为什么?

不能换,“蜕”是由好向坏转化,而“变”可变好也可变坏。

六、体验拓展:

分析本文语言特点:语言凝练,形象,富有音乐美,精妙的比喻令人接应不暇,它们从多角度赞美理想,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此外,顶针、排比、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也使语言更加凝练、形象。

1、语言运用

①语言运用并交流(仿照第一诗节,写几句话)

教师示例:

爱心是风,卷来浓密的云;爱心是云,化作及时的雨;

爱心是雨,滋润久旱的树;爱心是树,为你撑起绿阴。

这个练习难度比较大,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析这段文字的结构特点,鼓励学生大但尝试,并多给予赏识性评价。

②修辞训练:这首诗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贴切而又生动,使抽象的事理形象化。诗人给理想打了许多比方,异彩纷呈,含义深刻。花季少年对未来充满憧憬,多彩的理想画笔绘出壮美的人生蓝图。请同学们模仿诗作,用很美的话来概括、赞美理想。

教师示例:

理想是茫茫大海上那灯塔雪亮的眼光。

理想是十字道口那路标醒目的手臂。

理想是驱逐寒夜那火种熊熊的烈焰。

理想是钥匙,打开成功的大门。

理想是生命的阳光,照耀你的一生闪射光芒。

理想是青春的翅膀,带领你向美好的未来飞翔。

理想是生活的双桨,推动你驶向美好的前方。

2、重温经典

关于“理想”的名言警句:

①.只有向自己提出伟大目标并以自己的全部力量为之奋斗的人,才是幸福的人。

--加里宁

②.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做生活的目的--这种-基础,我把它叫做猪栏的理想。

--爱因斯坦

③.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张闻天

④.一个人若是没有确定航行的目标,任何风向对他都不是顺风。-(法)蒙田

⑤.理想如星辰--我们永不能触到,但我们可像航海者一样,借星光的位置而航行。

--史立兹

⑥.理想并不能够被现实征服,希望的火花在黑暗的天空闪耀。--巴金

⑦.一种理想,就是一种力!--罗曼罗兰

⑧.生活中没有理想的人,是可怜的人。--屠格涅夫

⑨.我们如果没有理想,我们的头脑将陷入昏沉;我们如果不从事劳动,我们的理想又怎样实现?--陈毅

⑩.人需要理想,但是需要人的符合自然的理想,而不是超自然的理想。--列宁

⑾.理想是需要的,是我们前进的方向,现实有了理想的指导才有前途;反过来,也必须从现实的努力中才能实现理想。--周恩来

⑿.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苏格拉底

3、下列拟人化的物语,都有一定哲理,请同学们选择感兴趣的一种,并以之为线索,写一篇“感悟生活”的诗文。

(1)鸟:笼子即便是金的,也不如没有的好。

(2)虾:哈哈!你们怎么都倒着走哇!

(3)啄木鸟:真挚的爱,往往是残酷的爱。

(4)昙花:人们都说我很美,是因为我生命很短暂吗?

(5)放大镜:在我眼里,芝麻便是西瓜。

(6)凸透镜:把力量凝聚在一起,便能获得成功。

(7)锁:在强盗眼里,我是不存在的。

(8)彩虹:我七色的光彩,来自那最普通的阳光。

(9)窗户:我的原则是该开的时候开,该关的时候关。

(10)镜子:只有看得起我的人,我心里才会装着他

4读了这篇文章,你对理想有了怎样的新认识,对照课文,联系自己,谈谈怎样才能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为之奋斗实现自己的理想呢?写300字左右的随笔。

5.青春年少,憧憬着五彩的人生画图,请用稚嫩的手笔,写下心中的梦想。在班里组织一次理想演讲比赛,让同学们的喝彩为奋斗着的你加油。

七、课堂小结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举凡那些历有所建树的风流人物,无不在青春年少就显露出非凡的远大志向。“自古英雄出少年”,一代伟人周恩来正是抱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鹏程壮志而发奋攻读,终有所作为。恰如诗中所言“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愿同学们插上理想的翅膀,在蔚蓝的天空划出美丽的弧线。

八、板书设计:

理想的意义(1)

历史意义(2、3)

人格意义(4、5、6、7)鼓励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12)人生意义(8、9、10、11)

篇6:语文七年级上第六单元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

②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

③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

教学重点

①朗读训练。

②理解诗歌的主旨。

③赏析诗歌的语言。

课前准备

①搜集有关为理想而奋斗的名人名言及其优秀事迹。

②预习课文,就自己疑难和感兴趣的问题,准备发言材料。

③教师准备录音磁带,有条件的可制作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①反复朗读这首诗歌。

②把握诗歌的结构。

③理解诗歌的主旨。

教学设计

导入

同学们,在第一单元里,我们研讨过现代诗《在山的那边》。诗人在诗歌中写道:“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同学们,这里的“海”指的是什么呢?是指理想的境界。那么,什么是理想的境界呢?人生为什么要有理想?我们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着名诗人流沙河的哲理诗《理想》,同样会“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板书课题。

整体感知

①范读

由教师范读或放录音磁带,学生听读、欣赏。教师不必提任何要求,让学生自行调动情绪,纠正音准,品味语气、语调,把握韵律、节奏。

②正音、正字、释词

蜕变tuì倔强jué洗濯zhuó玷污diàn

扒窃pá诅咒zǔ寂寥liáo夸耀yào

脊梁jǐ贪婪lán怨恨yuàn鬓发bìn

2、辨别下列词语的读音和形体的异同:

蜕变--退化倔强--坚强洗濯--洗涤

玷污--沾染扒窃--盗窃诅咒--咒骂

寂寥--寂寞夸耀--夸赞装饰--庄稼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1)倔强:刚强不屈,固执。(2)玷污:弄脏,污损。多用作比喻。(3)诅咒:原指迷信的人祈祷鬼神加祸于所恨的人,现指咒骂。(4)寂寥:寂静而空阔。(5)可望不可即:只能远远看见而不能接近。即,靠近、接触。

③默读

感知课文内容:

a,这首诗歌的主旨是什么?b.诗歌是从哪些方面表现主旨的?c.试着分析诗歌的结构

④集体朗读,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上述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⑤课堂发言

小组代表发言,解决上述问题,逐渐明确诗歌主旨及结构。

板书:

历史意义(2、3)

理想的意义(1){人格意义(4、5、6、7)}鼓励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12)

人生意义(8、9、10、11)

研讨与赏析(上)

①精读

逐段(1-7节)理解研讨,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诗歌深刻的含义和精妙的比喻。

②课堂讨论

研讨诗歌的思想内容及形象化语言:

第l节,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它对于表现思想内容有什么作用?这一节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有关提示:采用比喻、顶针和修辞方法。作用是使语言形象、生动,在形式上环环相扣,在内容上步步推进。这一节总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在全诗中起到统领的作用。

第2节,表达了什么意思?

理想有时代性,理想有层次性。社会不断进步,理想也不断提高。社会是逐步发展的,理想也是逐步提高的。一种需要满足了,就会产生新的需要,新的理想。反过来说,理想逐步提高,也使社会不断进步

第3节,这一节是从什么角度谈理想的?谈谈“珍珠链”和“脊梁骨”的比喻作用。

有关提示: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理想,连缀在一起,正像“珍珠链”一样,推动着历史的前进。理想也如同“脊梁骨”,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精神支柱和动力。

第4节,第三、四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理想的实现,往往要经历多次挫折和失败,或者不像预期那样切近,起初对长期性估计不足,越到后来越是认识其艰巨性、长期性。

第5节,揣摩各句的意思,理解树立远大理想的重大意义。

提示:a.理想使人积极乐观。b.理想使人斗志顽强。c.理想使人永远年青。d.理想使人充满活力。

第6节,怎样理解“获得”与“牺牲”?你对诗歌所说的“理想”是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为崇高的社会理想而奋斗,就顾不得个人发财,也顾不得种.种个人利益,他所获得的是为理想而奋斗的幸福感,理想实现后的喜悦,牺牲的是其他个人利益。

第7节,“副产品”的本体是什么?有理想的人为什么也会“酸辛”?

有关提示:崇高的理想追求的是社会进步、人类幸福等,决不是个人荣誉。理想的实现可能给会个人带来荣誉,但这正像“副产品”不是主要的。在这里作者告诉我们,应当正确对待荣誉。胸怀理想、为理想而奋斗的志士,处境尽管寂寥,但是他享受着斗争的欢乐,所以有“寂寥里的欢笑”。但是,他毕竟遭人误解,被当成异类,所以欢笑里又有酸辛。

作业

①抄写并识记字词。

②背诵这首诗歌。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检查作业

①识记字词。②朗读、背诵。

篇7:语文七年级上第六单元复习教案

课堂讨论(8--12节)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语形象化语言。

第8节,你能从现实生活或个人体验中找出实例,说明“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的含义吗?什么是“大写的人”?

教师引导学生举出实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认识理想的人生意义。说的是理想对人生的意义,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使平凡的人变得伟大。“大写的人”就是真正的人,崇高的人,伟大的人。

第9节,这一节与上一节有什么关系?第三、四句的句式有什么特点?作用是什么?作者列举“罪人”和“浪子”的例子有什么典型意义?

提示:并列关系,都是写理想对人生的意义。上一节是从正面写,这一节是从反面写。第三、四句是两个倒装句,分别强调“给罪人新生”和“唤浪子回头”。典型意义是连“罪人”和“浪子”都因为有理想而改变了自己,何况是一般人呢。

第10、11节,这两节诗歌在结构上是什么关系?在内容上有什么不同?可否将“蜕”字改换成“变”字?为什么?

提示:层进关系。第10节从被动方面写理想被曲解、玷污和糟蹋,应该怎么办。第1l节写有些人因主动放弃理想而产生的后果。不能换,“蜕”是由好向坏转化,而“变”可变好也可变坏。

第12节,“理想开花”两句比喻什么?结尾为什么不照应“照亮夜行的路”,而说“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理想开花”两句是说,今天的理想之花,就是明天的甜果,今天的理想之芽,就是明天的浓阴,树立了理想,不懈地奋斗,就会取得丰硕的收获。

“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象征大好形势。新的历史时期,丽日当空,春色一片,是中国人民实现自己美好理想的的年代。阅读体验

组织学生对照课文,联系自己,谈谈应怎样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

教师应让学生自由论谈,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语言运用

①语言运用并交流(仿照第一诗节,写几句话)

教师示例:

爱心是风,卷来浓密的云;

爱心是云,化作及时的雨;

爱心是雨,滋润久旱的树;

爱心是树,为你撑起绿阴。

这个练习难度比较大,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析这段文字的结构特点,鼓励学生大但尝试,并多给予赏识性评价。

②修辞训练

这首诗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贴切而又生动,使抽象的事理形象化。教师应指导学生深入体会,学习掌握,提高想像思维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训练方法,可由教师或同学指明一些事物,让大家打比方,进行修辞训练,看谁表达得形象生动。

教师小结

同学们,我们朗读、研讨和赏析了这首诗歌,掌握了诗歌的基本结构,理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了诗歌的形象化语言,并深入地谈了学习体会。理想犹如航标灯,它指引着我们的人生之旅。愿大家从小树立崇高的理想,并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我想,一个有理想的人,一定是一个精神生活很充实的人,也一定是一个很高尚的人。

作业

①成“研讨与练习”一。②将“思想交流”整理成300字的随笔。

篇8:语文 -语文五册六单元

语文 -语文五册六单元

第六单元  鸟儿

教师手记

单元理解:

本单元以“鸟儿”为主题,编排了三篇主体课文,分别介绍或叙述了有关鸟儿的知识和特点,这些精彩的描述可激发学生产生喜爱鸟类的思想感情,懂得珍惜鸟类,理解亲情。

本单元的学习,可使学生懂得,对事物要仔细观察,并进行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判断,才能把事做好。语文天地中的一些设计,可以指导学生学习在观察时抓住事物的特点,有顺序进行描述,并练习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教学目标:

1、              学习课文《翠鸟》、成语故事《惊弓之鸟》、阅读课文《一只小鸟》和自读课文《鹰》。

2、              学习生字33个,写字26个。

3、              让学生了解有关鸟的知识和特点。通过精彩的描述可激发学生产生喜爱鸟类的思想感情,懂得珍惜鸟类,理解亲情。

4、              语文天地中的一些设计,可以指导学生学习在观察时抓住事物的特点,有顺序地进行描述,并练习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揭示“翠鸟”的.图片,让学生观察翠鸟,激发学生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2、交流:相互交流翠鸟的资料。这节课就让我们来观察翠鸟,了解翠鸟。(揭示课题)

二、课文初读

(一)学生按照要求自学生字、词:

1、引导学生回忆复习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的方法步骤。

2、引导学生回忆读课文自学生字、词的方法步骤。

即:一读:读课文;二画:画出文中生字、词;三查:查字典认识生字、新词;四找:从字典中找出重点生字的字义。

3、让学生按要求自学生字、词。

(二)检查自学: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自学,纠正读音。

①读准字音。

②读一读:

fÙ  腹部    jí  疾飞    dǎi  逮住    jǏn  尽管    鲜艳

sÌ  饲养    陡峭    小巧玲珑    荡漾    逃脱

2、指导学生识记字形。

三、学习交流

(一)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并让学生说出各自然段的主要意思,检查预习。

(二)抓重点句,读懂课文内容。

1、指名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这段共有几句话?其中哪几句话介绍了翠鸟各部分羽毛的颜色?让学生边读边想,将有关内容在文中画出来。

篇9:4a六单元教案

4a六单元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牛津小学英语4A》中的Unit6。这套教材从视听入手,注重听说训练,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初步运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通过听、说、读、写、唱、游、演、画、做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方法,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书中的各单元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Unit6的核心教学内容是“寻找物主”,要求学生围绕服饰类的单词,在一定的情景下,能正确使用Whose  is  this/are they?进行交谈,并能对物体用形容词big. small. long .short来进行描述,并能灵活运用,基于此,结合本单元A. Read and say , B. Look. read and learn的内容较多,故选A中的1、2、3幅图和B中的部分单词安排在第一课时教授。 二、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 (1).能听懂、会说、会读和会拼写单词big. small. long . short . sweater. jacket. whose。 (2).能正确地听、读单词a pair of jeans .a pair of gloves。 (3).能听得懂、会说和会读日常交际用语The  is /are  too……Try this one/pair on 。能初步运用Whose 来进行简单问答,回答××’S。 (4).初步理解掌握服饰类单词中复数单词的形式和用法以及与动词be和代词用时的一致关系。 2、能力目标:使学生能熟练地应用本课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日常交际,形成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3、情感目标:以情感培育人,以兴趣吸引人,通过引导学生参与游戏、表演,对话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充满乐趣地学习,并从中获得美感。 三、教学方法: 1、直观情景教学法:本课将通过实物(服饰、其它物品等),创设出一些语境,让学生体验语言的真实,自然及语言的交际功能。 2、整体语言教学法:本课通过实物的演示,让学生试穿服装,去体会big. small. long. short的含义,让学生进行整体感知,而非孤立地去死记硬背,从而学会说Try this one /pair on 。 3、活动式教学法:通过设计情景,采用多种多样的活动,围绕参加party去选择衣服这一内容,把书本知识融进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地吸收,内化所学知识。   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本课创建了活动为主的教学模式,重点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简单交流的能力,通过听、说、读、演、玩的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达,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和运用英语进行日常交际的能力。 4、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交流,通过师生相互问好,演唱歌曲“We are happy bees”,营造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学生可以边唱边表演,这样就很快进入一种自觉的语言状态, (二)、复习引入:   通过一些实物,学生比较喜爱的如balloon. apple等,用以前学过的What’s this /that in English? Do you like……?Is it nice?等这样的问答自然地带出以前听学过的“big . small. long. short”,如教师可说:Do you like balloons? I have some big ballons Here’s a big balloon for you.等。 (三)新授:  教师展示一下自己的漂亮衣服,告诉学生今天要去参加一个生日Party,询问有哪些同学愿意一起去?用这一活动来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处于一种兴奋状态,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时教师可让一个学生上讲台,帮他打扮一下,例如梳头等,整理衣服等,然后自然地引出:Your sweater is too long.  Do you like a new one? S: Yes. T : Please take it off.帮助学生脱下sweater,指着一件毛衣说:Try this one on.学生穿上后,教师可指着远处的一件说:Oh. it’s too small. Try that one on 自然地引出了单词sweater. small. 出示图片,让学生认知,体会too……让学生学会评价It’s too……,教会学生用Try this one on .同样的方法可以教big .jacket,利用hat. coat. dress等,创设类似的情景,让学生做替换练习,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理解句子的含义。 (2)教a pair of shoes .The shoes are too…….Try this pair on 时可以穿插long .short 这对反义词进拼读训练,例如:教师可让一男生上台,对他说I have a pair of shoes .Do you like this pair? Here you are. Try this pair on.引出a pair of shoes 进行认读,当学生穿上太大时,教师可说:The shoes are too big. Try this pair on.同样的方法可以教会学生用a pair of jeans进行替换训练,引出“long .short”这对反义词,进行认真拼写训练,并在真实的情景中学会说Try this pair on。 (3)这时教师可带着已打扮好的学生去birthday party。开门后教师装出冷的样子,退回教室说:Oh, it’s so cold. I need to put my gloves on。教会学生认读单词a pair of gloves ,并让学生回座位戴手套,学生可能没带,向同学借了后,教师可问:The gloves are too big .whose gloves?可启发式地问“××’S?”让学生明白并回答“××’S”,这时就可出示新单词whose进行拼读训练,可用其它物品进行替代练习,whose……?××’S。在此可穿插一个“猜物主”游戏,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物品,当学生拿到手中的物品时,全班学生问:whose……?让其回答××’S。猜对了,教师可给予奖励,大家一起说“Try this one on”“ Try this pair on.”待其穿好后进行评价It’s too ____, The___ are too____。 (4)教师在游戏后可以演示一段多媒体,内容为某位学生的birthday party场景,看完以后让学生回答whose birthday?这时教师出示挂图,告诉学生Su Yang and Su Klai也去参加birthday party,让学生听录音,听听他们的谈话内容,回答教师的问题: 1、I’s Su Hai’s dress small? 2、Are Su Hai’s jeans long or short? 3、Where are they? 然后让学生跟读、齐读、并表演。 (5)操练巩固:教师通过询问,哪些同学也愿意参加birthday party,教师说:“Let’s do some shopping to buy some new clothes then go to the party。”引导学生进入一个购物情景,综合运用以前所学的句型进行对话表演,教师可与一学生示范。如:Can I help you? What would you like? I’d like ___ ,  Do you like___ ?  It’s too ___. The ___are too ___. Try this one /pair on. How much is it /are they……?进一步发展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最后可以小组以单位进行比赛,各派一名同学上台购物并当场试穿,全班同学进行评价,选出最佳服饰仪表奖,然后教师带了他们拿着礼物说:Now let’s go to the party。 五、布置家庭作业: 1、听磁带有感情地朗读Unit6中的1.2.3.幅图。 抄写单词long .short . big. small. whose .sweater. jacket及句子It’s too small. Try this one on The jeans are too long . Try this pair on。 2、以四人为一组,编写对话并表演。 六、板书设计 Unit6  Whose  gloves? a sweater  small  It’s too small. a jacket big  Try this one on a pair of jeans long  The jeans are too long . a pair of gloves  short  Try this pair on 本课小结:   本节课围绕参加birthday party展开活动,让学生自己挑选衣服,精心打扮,并给以评价,在真实的情景中,教学层次分明,过渡自然,紧扣教学内容,使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直观学习,加深印象,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启迪思维,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并在学习中受到了美的教育。  

篇10:六上第三单元教案

六上第三单元教案

9 穷人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正确读写“舒适、搁板、勉强、抱怨、倾听、掀起、魁梧、撕破、倒霉、严肃、忧虑、湿淋淋、心惊肉跳、自言自语、自作自受、缝缝补补”等词语。抄写描写环境的句子。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3、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2、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3、练习续写课文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资料、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正确读写“舒适、搁板、勉强、抱怨、倾听、掀起、魁梧、撕破、倒霉、严肃、忧虑、湿淋淋、心惊肉跳、自言自语、自作自受、缝缝补补”等词语。抄写描写环境的句子。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 一、出示课题、解题 1、穷人是什么意思?(穷苦的人)看着这个课题,你心里想到些什么?课文为什么用“穷人”做题目? 2、为了解开同学们的疑问,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篇课文的作者和当时的时代背景。 3、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 教师和学生共同了解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 4、师:托尔斯泰晚年时把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叙事诗《穷人》改编成了一篇文章。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穷人》,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全文。(提醒注意“溅、填、怨”都是前鼻音。) 2、再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抽生检查读书情况,并正音。 4、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开火车朗读课文,大家边听边想,这篇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可以分为几段?每段讲的是什么? 可以分为三段: 第一段(1~2自然段):渔夫的妻子桑娜在海风呼啸的夜晚,焦急地等待丈夫出海归来。 第二段(3~11自然段):桑娜出门去看丈夫是否回来,顺便去看生病的邻居西蒙,发现西蒙已死,便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 第三段(12~27自然段):渔夫回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把西蒙的孩子抱回来抚养。 三、自读课文,理解文意。 穷人(物质上的贫穷) 1、穷人是什么意思?(物质上的贫穷)课文中写了哪些穷人?(桑娜渔夫西蒙)课文哪些内容描写了他们的穷? 同学们读课文,完成填空练习。 桑娜和渔夫从早到晚的干活,还只能___________;孩子们没有___________;吃的是___________,菜___________鱼。 西蒙的两个孩子她一个人张罗,如今又加上病。寡妇的日子___________! 一只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从___________垂下来。 母亲的临死的时候,拿___________盖在他们的身上,还用___________包住他们的小脚。 2.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四、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 1、继续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2、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一、出示课题,回顾复习1、回忆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理解:“穷”人(精神上的富有) 1、课文只写了穷人的穷吗?你认为他们穷吗? 2、默读课文,说说桑娜和和她丈夫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善良、爱帮助人、勤劳、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有同情心、淳朴……) 师:广大劳动人民生活虽然极端贫困然而他们的道德情操却高尚淳朴,他们不是穷人! 3、你是从作者的哪些描写中感受到的? 4、请找出描写环境、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的句子,用──勾出来。 三、细读重点句,体会人物的高贵品质并感情朗读1、交流描写环境的句子: (1)屋外寒风呼啸……五个孩子在海风呼啸中安静地睡着。 写环境的句子,你能体会到什么?(桑娜虽贫穷但很勤劳)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那就通过读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 (2)对西蒙家场景的描写。(西蒙的贫穷艰难使她无法给予孩子更多的爱,但她尽到了母亲的职责。) 2、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 (1)桑娜沉思…… 桑娜在继续等待丈夫的时候想到了哪些? (2)她忐忑不安地想:…… 会想到这些?这里如此多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呢?学生围绕省略号进行合理想象,体会桑娜善良的好品质。 写心理活动的句子,让我们看到了桑娜矛盾的心理世界。她先是激动,继而紧张、担忧甚至责备自己,最后坚定的复杂心理。 那你们能不能把这个矛盾的心理过程通过读展示出来呢?抽生读。 (3)“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你觉得呢?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不仅桑娜有高尚的品质,文中还有谁有?找出描写人物对话的句子,体会渔夫高尚品质。 (1)分角色朗读桑娜和渔夫的对话。 (2)说说自己体会到了什么? (3)同桌分角色读。 读完后,你有什么疑问?两个“沉默”各有什么含义? (第一次,当丈夫走进屋时,本来焦急盼着丈夫归来的桑娜,现在却不敢抬起眼睛看他;当丈夫询问她在家的情况时,她脸色发白,说话断断续续,丈夫平安归来,该有多少话要说呀,而现在却变得沉默,是因为桑娜不知怎么向丈夫说出抱回孩子的事,她正盘算着从何说起,这种沉默正掩盖着桑娜内心的激烈斗争。第二次,桑娜向丈夫提起西蒙死了,谈到她留下了两个可怜的孩子,她沉默是带着试探意图,想看看丈夫对这件事有什么反应。) (4)课件出示:“,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这个“熬”字说明什么? 4、结:课题是穷人,可文中没有一个“穷”字,但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穷人的贫困与艰辛。同样,全文没有一句赞美的话,然而穷人的高尚品质却被表现得感人肺腑。因此,我们不得不佩服这位伟大的文学家的文学功底。 四、小结全文,续写课文1、夫和妻子桑娜收养了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以后的日子将是何等的难熬,相信此刻同学们的心中都充满了无限的忧虑。请大家打开想象的翅膀,续写桑娜拉开了帐子’以后。 2、生续写。 3、学生交流续写,评价作品。 五、推荐阅读   尔斯泰的代表作有很多,老师希望你们在课余时间多多拜读他的作品,有《战争与和平》、《复活》等。 六、作业设计 一、联系课文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桑娜心里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不把这两个孩子抱过来,( );   如果把这两个孩子抱过来,; 与其(   ),不如( ); 宁可(   ),也要( ); 二、想象: 第一次沉默时 桑娜心里想:( ); 渔夫心里想:( ); 第二次沉默时 桑娜心里想:( ); 渔夫心里想:( );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10*别饿坏了那匹马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这位残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 2、进一步领会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领会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事例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学,完成以下要求: 1、初读,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扫除字词障碍。 2、再读,思考。 (1)找出有关提示时间的词句,并根据这些给课文分段。 (我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有一次;从此;有一次;这天傍晚;很久之后的一天。) (分段:11;2-3;4-7;8-14) (2)课文为何以“别饿坏了那匹马”为题?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意思一样吗?(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两次) (第一次是残疾青年叮嘱“我”以后把马草卖给他时说的;第二次是“我”担心马饿坏了,急着推门进去时说的。) (这两次的意思不一样,第二次是“我”真的担心误了喂马时间而饿着马。而第一次,表面上是残疾青年让“我”以后把马草卖给他,不要耽误时间,饿坏了马。实际上,根本没有这样一匹马,残疾青年怕“我”因卖马草耽误时间,耽误学习而善意地欺骗了我。) (课文以这个善意的谎言为题,寓意深刻,串起全文,展现了两个人物的性格。) 二、再读课文,体会人物性格 1、你觉得文中的残疾青年和“我”各是什么样的性格?找出文中的有关语句读一读。 预设内容: (1)他先是一愣,继之眼睛一亮…… “一愣”代表什么?“一亮”又说明什么? (2)他盯着姑娘茫然的眼睛,命令道…… 姑娘茫然的眼睛里透露的讯息是什么?“命令道”让你体会到什么? (3)“别别别……”他急了,“碧云!碧云!”他用双手拼命摇着轮椅,想阻住我的路,“你放下!等碧云来拿!”“他”为什么“急了”? (4)“回来”!他在身后喊道,“那马会踢伤你的!” 小结:同学们真会读书,发现这些细节透露了一些信息。谁能谈谈为什么作者这么写? (5)既然没有“那匹马”,摊主为什么说“别饿坏了那匹马”? 3、从课文中找出相关内容,交流各自的看法。 三、拓展延伸,动手练笔 1、教师:随着“我”推开木板房的门而真相大白。我站在那一堆枯黄的马草前,脑中浮现出一幕幕往事,耳畔仿佛还回响着守摊的残疾青年说过的每一句话,“我”的心中,在这一刻会想些什么呢? 2、请发挥你的想象,把它写下来。 3、交流小练笔内容。 四、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 2、摘抄你喜欢的词语、句子。 3、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 )( )忘返 身无( )( ) 片甲( )( ) ( )( )大吉 来之( )( ) ( )流不息 理直气( ) 同心( )力 ( )武扬威 废( )忘食 千( )一发 调兵( )将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11   唯一

篇11:七年级上第六单元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上第六单元教案

勤业中学  王庆华

一、 单元教学目标

1、 学习用毛笔书写,初步培养书法修养;

2、 欣赏课文中生动的描写和故事情节,增强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

3、 初步了解联想、想象的作用,在写作中学习运用想象;

4、 学习婉转拒绝。

二、 单元教学设想:总课时安排11课时。其中阅读8课时(21、23课分别2课时,22课1课时,24课3课时,诵读欣赏1课时),写作2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

《天上的街市》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能够背诵。

二、教学步骤 :

1、 课前学习:了解郭沫若的生平和主要作品。

2、 课堂学习:这是一首成熟的现代格律诗,非常适宜反复朗读。第一课时把朗读训练作为基本的教学手段。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齐读、个别读、默读、自由读、听录音、美读),力求读出感情,读出意境来,熟读背诵,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感情。

3、 课后学习:学习用毛笔正楷字抄写课文。

《天上的街市》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领悟课文的思想内涵,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了解联想和想象的作用。

1、 课前学习:查资料,了解课文写作背景。

2、 课堂学习:

(1) 交流课文的写作背景;

(2)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领悟诗歌的思想内涵。学生思考交流体会。

(3) 讨论诗人由街灯产生了哪些联想与想象?有何作用?

(4) 讲讲牛郎织女的故事。诗中的想象较故事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这些改变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3、 课后学习:发挥想象,将来的某一天,假如你成了中国宇航员,登上了月球,将会……

《七颗钻石》第一课时

一、 课时目标:理解童话中想象的作用,对作品能作出自己的.评价,培养舍己为人的高尚情操。

二、 教学步骤 :

(1) 课前学习:查资料,了解作者。

(2)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问题:“七颗钻石:的象征意义是什么?学生自渎课文,思考、交流。

第二块,精读课文。在文中划出描写小姑娘爱心行动的语句,并简要分析;是什么力量使水罐变得如此神奇?课文是如何描写的?学生精读课文,思考、讨论、交流。教师总结。

第三块,创造阅读。“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如果你是小姑娘这时候做了一个梦,会做怎样的梦呢?发挥想象说说梦中的情景。学生创作、交流。

第四块,学习评价。学习课文后,我们在生活中应该如何奉献自己的爱心?学生交流。齐唱《爱的奉献》下课。

(3)课后学习:开展一次献爱心行动,写下自己的感受。(待续)

《蔚蓝的王国》(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通过朗读,欣赏散文诗优美的语言。

二、教学步骤 :

1、 课前学习:查资料,了解屠格涅夫。

2、 课堂学习:本文是优美的散文诗,第一课时安排反复朗读,可利用各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能体会到语言的魅力。并且谈谈自己认为最优美的语句,简要加以分析。

3、 课后学习:找《猎人笔记》阅读。

《蔚蓝的王国》(第二课时)

一、 课时目标:感受作者美好的情怀,体味想象的魅力。

二、 教学步骤 :

1、 课前学习:熟读课文,摘录优美的语句。

2、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和同学讨论:为什么作者“四周是一片无边无际的蔚蓝的海”,“头顶上是同样无边无际的、同样蔚蓝的海”,课文中却说两次说“蔚蓝的王国呀!我看见过你……在梦中?”

第二块,比较阅读。想一想,《蔚蓝的王国》和《天上的街市》所想象的世界有哪些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第三块,拓展阅读。利用《发展性评价手册》比较阅读《老人》。

3、 课后学习:完成《发展性评价手册》。

《皇帝的新装》(第一课时)

一、 课时目标:了解童话的特点。

二、 教学步骤 :

1、 课前学习:查资料,了解安徒生。,

2、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读课文,思考皇帝为什么会上当?

第二块,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第三块,讨论童话的特点。

3、 课后学习:改编课本剧。

皇帝的新装(第二、三课时)

两课时安排给学生排练课本剧,教师指导。

诵读欣赏(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能背诵。

三、 教学步骤 :学生读诗歌,简要讲述诗歌内容,反复朗读直至成诵。

四、 课后学习:默写。

写作(两课时)

一、 课时目标:了解想象,运用想象。

二、 教学步骤 :自读短文《想象》,了解相关知识。

课本练习。

三、

篇12:《语文百花园六》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写好上中下结构的字。

2、认识虫字旁和鸟字旁的字。

3、在朗读、比较中让学生把句子写具体。

4、学习对子。

5、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短文。

6、训练说话、写话。

7、创设情境,在能说会道中表演故事。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写好上中下结构的字。

2、学习对子。

教学难点:

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照片、图片、小黑板。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语海畅游

教学目标:

1、把字写美观。

2、认识虫字旁和鸟字旁的字。

3、学习把句子写具体。

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写好上中下结构的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语文百花园六》中的语海畅游。

二、我会写。

1、出示带、常、壳、茶四个字,学生认读。

2、说说这四个字都是什么结构?

3、师指导书写。

4、学生练写。

三、认一认,读一读。

1、出示图片,让学生看图并朗读第2题。

2、读完后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呢?你会给它们怎样分组呢?

3、齐读词语。

4、认识虫字旁和鸟字旁。

四、读一读,比一比。

1、出示第一、二组句子,让学生自由读。

2、比一比,各组中的三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3、齐读这些句子。

五、作业

1、练习写上中下结构的字。

2、收集带虫字旁和鸟字旁的字。

篇13:《语文百花园六》教案

教学要求:

1.通过看图认识8个词语,体会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特点。

2.通过读句子启发学生发现,每组的三句话一句比一句写得更具体。

3.通过学生观察四个上、中、下结构的字,让学生发现字的书写规律。

教学难点:

体会句子怎样写得更具体、形象。

教学媒体:

1.课件

2.电脑

3.卡片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课件]出示语文百花园。

同学们,这是什么地方?(语文百花园)

2.[课件]出示小导游“嘟嘟”。

你们看,语文百花园中的小导游来欢迎我们啦!她在和大家打招呼呢!

[放录音]大家好!我是小导游“嘟嘟”。今天我带同学们去“语文百花园”走一走,看一看。你们高兴吗?

二、引导发现、探究学习。

(一)认一认,读一读。

1.小导游,语文百花园这么大这么美!我们先看哪儿呀?

[放录音]我就先带大家看看园里的小动物吧!

2.教师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贴动物图片。

大家快看,小动物来了!

3.通过给小动物挂牌的游戏,引导学生看图,并借助拼音认识八种小动物,认读八个词语。

(1)大家仔细听!小导游在说什么呢?

[放录音]我已经把小动物的名字写在小卡片上了,一会儿我要请同学帮忙给它们挂牌子。

(2)让学生看书上的第二题。

小动物的下面就是它们的名字,你们快记一记,不认识的字再看上面的拼音多读几遍,可一定要记住呀!

(3)这些小动物的名字你们都记住了吗?同桌互相考考。

(4)请两位同学给小动物挂牌,其他同学做小评委。

(5)小动物的名字你们都记住了吗?我请一位同学当小老师考考大家。

4.让学生观察字的结构,引导他们发现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特点。

(1)[放录音]同学们再仔细看着小动物的名字,你发现了什么?

同桌互相说说发现了什么?

指名说(虫字旁、鸟字旁左右结构形声字)

(2)做摘牌子游戏。

一个同学摘名字中带有鸟字旁的牌子,另一个同学摘名字中带有虫子旁的牌子。

其他同学做小评委。

(3)请摘带虫字旁词语牌子的同学,举牌让大家读词语。

[课件]出示名字中带虫字旁的词语。

(4)请摘带鸟字旁词语牌子的同学,举牌让大家读词语。

[课件]出示名字中带鸟字旁的词语。

(5)扩展:让学生说出带鸟字旁和虫字旁的字。

(6)小结:在汉字中,跟虫类有关的字大部分是虫字旁。跟鸟类有关的字大部分是鸟字旁。

(二)读一读,比一比。

快问问小导游,看完小动物,我们去哪儿呢?

[放录音]我再带你们到百花园中最美的篱笆小院看一看吧!

1.贴篱笆小院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篱笆、牵牛花和天上的小鸟。

2.引导学生读第一组句子,体会这三句话一句比一句写得具体、明白。

(1)谁来说说小鸟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课件]出示句子“小鸟在天上飞。”

齐读句子

(2)[课件]出示“小鸟在天上飞。”

想一想小鸟在天上怎么飞呢?

[课件]出示“自由自在”。

让学生先想象小鸟在天上自由自在飞的样子,再读句子。

扩展:还可以说小鸟在天上怎样地飞?

(3)[课件]出示“――小鸟在天上自由自在地飞。”

再想想什么样的小鸟在天上自由自在地飞?

[课件]播放小鸟的叫声,并在“ ”出示“叽叽喳喳”

让学生先想象叽叽喳喳的小鸟在天上自由自在飞的样子,再读句子。

扩展:还可以说什么样的小鸟在天上自由自在地飞?

(4)[放录音]大家说的真好!请你再读读这3句话,看你有什么新发现?

请三位同学每人读一句话,然后说说有什么发现。

(5)小结:这组句子一句比一句说得具体、明白!

3.引导学生按以上方法朗读、比较第二组句子,体会怎样把句子写具体、明白。

(1)[课件]出示第二组句子

1)自由读。

请你读读这三句话,看你有什么发现?

(这三句话也是一句比一句说得具体、明白。)

2)问读。

学生根据老师的问题读句子。

什么地方开满了牵牛花?

篱笆上开满了什么样的牵牛花?

哪儿的篱笆上开满了什么样的牵牛花?

[放录音]同学们,你们读得真好!我听出来了,这3句话一句比一句说得具体、明白。

4.齐读这两组句子。

5.扩展。

你能把“小鸟在天上飞。“乖“篱笆上开满了牵牛花。”这两句话说具体吗?

(三)我会写。

现在,我们走出篱笆小院。看!地上有四朵大花,在花的下面还藏着小秘密呢!

1.指名找同学上来翻四朵花,翻出一个字读一个字。

2.【课件】出示“带、常、爱、茶”。

学生齐读。

3.让学生观察,发现字的结构特点。

大家能把这4个字写好看吗?就请你做一次“小小书法家”。要想把字写好,一定要学会观察,仔细看看这4个字,你发现了什么?

(1)这四个字都是上、中、下结构。

(2)带、常、爱:上面、中间扁,下面长。都有秃宝盖,强调秃宝盖都比较宽。

(3)茶:上面扁,中间“人”象伞一样要打开。

4.指导写“茶”

(1)[课件]出示“荼”,让学生观察“茶’’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课件]演示“茶”字的笔顺。

(3)教师在黑板的田字格中范写“茶”字。

(4)学生田字格中写“茶’’字,描一个,写两个。

5.指导“带、常、爱”三个字。

(1)[课件]出示“带、常、爱”,让学生观察这三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并找出难写的字。

小组交流怎样把这三个字写好看,并找出难写的字。

(2)[课件]出示“爱”字,学生说“爱”字写时要注意的地方。

(3)[课件]演示“爱”字的笔顺。

(4)教师在黑板的田字格中范写“爱”字。

(5)学生在田字格中写“爱”字,描一个写两个。

6.利用课件指导“带、常”两个字。

学生在田字格中写“带、常”字,描一个写两个。

7.[课件]出示“小小书法家”证书。

[放录音]同学们,祝贺你们都成了“小小书法家”。

三、浅谈收获:

1.[放录音]刚才我带大家游览了“语文百花园”,谁来说说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2.教师小结:同学们,你们的收获可真不小呀!看来大家都是爱动脑筋,善于学习的好孩子。为自己今天的进步鼓鼓掌吧!

《语文百花园六》评课

刘老师选用的教材是语文出版社S版教材。这套教材突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课内外结合的特点,在语文百花园里表现非常突出。刘老师上的是二年级上册语文百花园六的“语海畅游”部分。刘老师既把握了S版教材的特点,也体现了课标的理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刘老师在教学设计上比较巧妙,设计了小导游“嘟嘟”带领大家逛语文百花园。

在“嘟嘟”的带领下,引出百花园中的小动物,学习第二题“认一认读一读”,认识8种小动物的名字;随后,“嘟嘟”又带领学生们走进篱笆小院学习第三题“读一读比一比”中的两组句子;之后,“嘟嘟”告诉学生们百花园里的花中还藏着4个字呢,并请学生们当小书法家,书写“带、常、爱、茶”4个字;最后,再由“嘟嘟”启发学生说出自己的收获。刘老师这样的设计,使孤立的三道题结合在一个情境之中,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在教学过程中,刘老师注重启发学生自己去发现,发现字词句中的规律。

比如:在书写生字之前,刘老师告诉学生,“要想写好字,首先要学会观察。”随后,老师让学生自己发现字的结构特点:“带、常、爱、茶”这4个字都是上下结构的字,“带、常、爱”3个字都有“秃宝盖”。这样,学生找到规律,在书写时,就能注意,将字写好。

在教小动物的名字时,刘老师让“嘟嘟”问学生“你有什么发现?”使学生发现动物名字中跟虫类有关的字大部分都带虫字旁,跟鸟类有关的字大部分都带鸟字旁。

在比较句子时,刘老师也是启发学生自己去发现,发现句子是怎样写具体的。使学生对把句子写具体有初步的感知。

第三,在知识的练习中,刘老师注重知识的延伸和扩展。

比如:在句子的练习中,“小鸟在天上怎样飞?”这句的处理,学生说出“小鸟在天上自由自在地飞。”刘老师及时追问:“还可以怎么说?”启发学生大胆想像,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选择比较恰当的词语进行扩展。

在第二组句子练习中,老师启发学生:还可以说什么样的喇叭花?什么样的篱笆?学生的语言得到发展。

第四,整个教学过程也是学生丰富,积累词句的过程。

篇14:《语文百花园六》教案

设计理念:

运用多种教学形式,从兴趣入手,让学生在乐中学,趣中学,巩固知识,培养能力。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识字的方法

2、丰富学生的词语和进行句子的训练。

3、引导学生读读背背和说话训练。

重点难点:

重点:丰富学生的词语和进行句子的训练。

难点:进行说话训练。

方法:自主、小组、讨论、探究、自习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词语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去语文百花园五进行一次擂台比赛,你们想去吗?

二、识字比赛(学习汉字真有趣):

可以利用部首来记字。像“花、苗、芽¨¨¨”都是与草有,关所以都是“草字头”:而“宝、安”都是有“宝盖头”的字,可以想像因为在一个物体的遮挡下,宝贝的安全才能得到保障,教给学生此类的记字方法,让他们自己总结并利用这种方法举一反三地说一说其他生字。

1、课件出示第一题中的字,自由读。

2、每组选一个同学进行比赛,看谁的发音最准确。

3、读了这些字,看谁的发现最多。

4、你还有什么更好的记字方法,向大家介绍。(可任选字,方法好的奖红花。)

三、词语积累(学习读一读,说一说)

我们汉字不单单是字有趣,你们看,这些词语更有趣了。(课件放出第二题中的词语)

1、指名读,你们有什么发现?

2、小组交流。

3、全班分四组比赛,说出带有数字的词语来。(说出一个十分,冠军奖红旗。)

小结:这节课大家一起练习记忆有关汉字的方法,并且也学习快速记住这些词语丰富了词汇能正确选择填空,背诵唐代诗人李峤的《风》。

后记:

朱红英:这节课我们运用了多种教学形式,从兴趣入手,让学生在乐中学,趣中学,巩固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对“清清的”、“青青的”两个词语,他们能根据字型去选择句子。但有少数学生不能记住住。

肖丽英:这节课我们运用了多种教学形式,从兴趣入手,让学生在乐中学,趣中学,巩固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对“清清的”、“青青的”两个词语,他们能根据字型去选择句子。

胡梅影:在设计运用多种教学形式,从兴趣入手,让学生在乐中学,趣中学,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大家一起练习记忆有关汉字的方法,并且也学习快速记住这些词语丰富了词汇能正确选择填空。但有少数学生不能记住住。

第二课时

一、选词读句(学习看图填词语,读句子):

要求:先让学生弄清楚被选的三个词语的意思,再分别根据句子需要,将其填入空格中。“青青的”和“清清的”读音相同,意思却不同,只有说水很干净时,才用“三点水旁”的清。

1、图上有什么?它们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课件出示课文的图,并随机点出“青青的”、“清清的”、“圆圆的”。)

2

、出示课本第三题,让学生把上面的词语拉到合适的位置。

3、指导读。

4、补充练习。

四、背一背:

要求:是背诵的是唐代诗人李桥,诗人对自然现象观察非常细微,通过秋叶的飘零、春花的开放、波浪的涌起、翠竹的歪斜,从是令上、强度上写出了无形的风的力量

1、让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读,把是读通顺、再由熟读到背诵。诵读时,要注意读出重音和停顿,读出节奏和韵味。

2、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

3、指名读正音。

4、同桌互读。

5、试背一背。

6、让学生自己说一说是怎样背诵的。

小结:这一节课我们主要巩固了词语的积累,丰富了学生的词句的听、说、写能力的培养,学习了诗歌的背诵方法。

后记:

朱红英:通过巩固练习学生把握了字、词、句的听、说、写的锻炼,丰富了词汇。但是句子的练习课后还要注意个别铺导,加强差生说写能力的培养。

肖丽英: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语文百花园六的“背一背”和词语的积累,学生能够较熟练地掌握,但是,诗歌的朗诵缺少语气,今后加强练习。

胡梅影:通过语文百花的巩固练习,学生进一步地熟练了本单元的字、词的掌握丰富了词汇,但是,今后也还应加强词语的积累。

第三课时

一、谈话引入:

我们听过了《羊和兔过桥》的故事吗?你们想知道我们今天的“桥”是怎样演变而来的吗?

二、指导训练

(一)、读一读

1、出示《走过一座桥》,齐读。要求学生能借助拼音和自己的经验把短文读通、读懂。注意读准字音。

2、学生自由读,注意把词语读准。

3、再读短文,边读边画出自己的发现。

4、小组交流。

5、再读短文,让学生说一说:你通过学习短文,知道了什么?

6、学生汇报。

7、教师指导朗读。

(二)、能说会道:看谁想得妙

1、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圆形的。

2、引导学生读题,弄清楚题目的具体要求。

3、图上画的是什么?它们都是什么形的?

4、学生动手,鼓励学生大胆创造,并指导学生在圆圈中画出各种不同的画。画上颜色,变成不同的画。

5、在四人小组中把你画的向大家说一说。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6、选出几位同学的评一评,让他们说一说,看谁想得妙。

小结:这节课我们分组讨论如何将三个圆圈添上几笔,画上颜色,变成不同的画,并让大家评一评,将好的贴出来。

板书:

语文百花园六

1、汉字真有趣

花苗芽菜草苹宝安空穿

2、读一读,说一说

一干二净七上八下

三心二意九牛二虎

四面八方五颜六色

3、看图填词

语,读句子

青青的清清的圆圆的

孔雀在――――――草地上散步。

青蛙坐在――――――荷叶上唱歌。

鸭子在――――――小河里游水。

后记:

这节课“能说会道”,通过学习,学生明白了桥的来

在“看谁想得妙”中,大家都能画出图形,但形式不多,向大家说一说时,句子不够通顺。今后注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语文百花园六”的“读一读”以及“能说会道”,通过学习,学生明白了桥的由来,在“看谁想得妙”中,大家都能画出图形,但形式不多,向大家说一说时,句子不够通顺。今后注意句子练习培养。

通过学习丰富了学生的词语和进行句子的训练。我们分组讨论如何将三个圆圈添上几笔,画上颜色,变成不同的画,并让大家评一评,将好的贴出来。巩固了知识,培养了能力。

篇15:《语文百花园六》教案

【内容简析】

本次语文百花园的五个栏目共安排了六项语文实践活动,内容有连接词语、给句子加标点、读背成语、阅读短文、口语交际、习作练习等。目的是培养学生养成准确使用词语的习惯,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初步学会使用冒号和引号,运用本单元学习的读书方法阅读短文,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和作文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设计理念】

加强自主练习,凸显阅读训练重点,注意说与写的结合,着眼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教学目标】

1.正确搭配词语,培养准确用词的习惯。

2.初步学会使用冒号和引号。

3.通过读背、采集表示诚实守信的成语,进一步丰富语言积累,渗透诚实守信的思想教育。

4.通过阅读短文,强化默读思考、质疑问难的阅读能力训练。

5.通过指导学生说说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我”,并选择其中一个年龄段写下来,促进学生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

【重点难点】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训练,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教具准备】

“能说会道”情境图,要求学生带来自己小时候和不久前拍的相片(没有近期照片,可带一面小镜子)。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语海畅游”“积少成多”“阅读平台”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又和“语文百花园”见面了。希望大家在这次语文实践活动中,又有丰厚的收获。

二、学习“语海畅游”第一题――我会连

1.提出要求:“我会连”有两组词语,请大家先读一读,想一想,左边的词语应该和右边的哪个词语交朋友,然后动笔连一连。

2.出示两组词语,请两位同学连一连,其他同学在书上动笔做一做。

3.请两位同学分别把自己连起来的词语读一读。如有差错,及时纠正。

4.全班齐读。

三、学习“语海畅游”第二题――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1.教师介绍冒号和引号的一般用法。

(冒号在两个句子中的作用是停顿以提起下文,表明后面引号里的话是句前的人说的。这是冒号最常见的用法。引号在两个句子中的作用是标出句子中的引用部分,标明引用的是说话人直接说的原话。这是引号的常见用法。)

2.出示两句话,指名读句子,并说说哪些是说话人的原话。

3.动笔加标点,提醒除冒号、引号外,还要加上其他标点。

4.讲评。

四、学习“积少成多”(读读背背)

1.出示成

教案《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百花园六》教案》,来自网!

语,指导把字音读准确。

2.借助词典,说说成语的大意。

3.同桌互背。

4.把成语抄在“采集本”里。

五、学习“阅读平台”《周处除三害》

1.《周处除三害》是我国古代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做人的道理。同学们读一读就知道了。

2.自由读短文,遇到生字,可以查字典或向同学请教。

3.指名读短文,简要说说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出示文后思考题,让同学边读边想,并写出不懂的问题。

5.围绕文后思考题讨论交流。

6.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进行讨论。

7.读完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8.摘记自己喜欢的词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能说会道”

一、揭示话题,明确要求

1.出示“能说会道”情境图,说说图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2.请同学们读课本的具体内容,看看这次“能说会道”有什么具体要求。

(①说的内容是“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我”,重点是自己的“样子”;②要仔细观察自己的照片,注意外貌、姿态和表情;③想象十年后的样子要合乎情理。)

二、观察照片,介绍交流

1.各自拿出小时候和不久前拍的照片,仔细观察,想想怎么介绍自己的样子,说话前可以把介绍的顺序和介绍时要用上哪个词语记在卡片上。

2.分小组互相介绍交流,教师了解交流情况。

3.指名介绍。

4.说后评价。(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评价:①抓住外貌、姿态和表情的特点;②按一定的顺序说清楚。)

三、展开想象,说说“将来”

1.看照片或镜子中的自己,想象十年后自己会变成什么样子,也可以想象那时你在做什么事。

2.指名介绍,并进行评价。

3.小组交流。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笔下生辉”

一、想一想,自己喜欢写哪一个年龄段

二、理清顺序

三、动笔练习

篇16:语文教案-六型

1、  教师出示图1,诱导幼儿观察图案的颜色,形状规律后,遮住图样。要求幼儿用插接棒依据记忆拼插。

2、  幼儿观察土1为: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颜色为红、黄、蓝,每条边有两个棒组成,动手操作,依据记忆拼摆再现。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  教师重新出示答案,幼儿自己对照检查和验证。

4、  教师对于幼儿的操作活动进行评价小结,给于不同水平的幼儿一不同的评价。

篇17:语文园地六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发现“加一加,减一减“的识字方法,区别形近字。

2、认读5个生字,培养认字的多种途径。

3、在读词语、背诗歌的过程中积累词语。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儿歌,感受祖国的领土辽阔,培养良好语感。

5、能以“六一“儿童节的庆祝活动为话题进行口语交际,并在口语交际中做到讲文明,有礼貌。

6、通过展示课外识字情况,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

7、学习正确运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

重点、难点

1、复习巩固所学汉字。

2、学会正确运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

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发现“加一加,减一减”的识字方法,区别形近字。

2、认读5个生字,积累词语。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认读形近字。

a、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请学生认读。

生字卡片:令今乌鸟广厂

b、仔细观察、比较,发现本组汉字的规律。

c、学生归纳,教师小结:这组字中的“乌今厂”比“鸟令广”少了一笔。

d、教师出示另一组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生字卡片:日白田目电旦旧由甲申

e、仔细观察,比较,发现这组汉字的规律。

f、学生归纳,教师小结:这组字中,除“日”字外,都在“日”这个字上,加了一笔。

g、反复认读这两组生字卡片。

h、教师小结:这就是“加一加,减一减”的识字方法。

i、拓展练习:在你学过的汉字中,还有这样的例子吗?

2、我会认。

a、反复朗读“我会认”中的汉字。

b、想一想用什么办法能够记住这五个字?

c、拓展练习:

给“口”字加两笔,能变成。

二、日积月累

1、我会读。

a、出示词语卡片。

b、学生自由练读。

c、采用多种形式检查读。

2、我会连。

a、出示汉字卡片,认读生字。

b、出示音节卡片,认读音节。

引导学生区别声母:z------zh c------ch;

c、连线。

d、检查连线情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发现“加一加,减一减“的识字方法,区别形近字。

2、认读5个生字,培养认字的多种途径。

3、在读词语、背诗歌的过程中积累词语。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儿歌,感受祖国的领土辽阔,培养良好语感。

5、能以“六一“儿童节的庆祝活动为话题进行口语交际,并在口语交际中做到讲文明,有礼貌。

6、通过展示课外识字情况,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

7、学习正确运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

重点、难点

1、复习巩固所学汉字。

2、学会正确运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

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发现“加一加,减一减”的识字方法,区别形近字。

2、认读5个生字,积累词语。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认读形近字。

a、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请学生认读。

生字卡片:令今乌鸟广厂

b、仔细观察、比较,发现本组汉字的规律。

c、学生归纳,教师小结:这组字中的“乌今厂”比“鸟令广”少了一笔。

d、教师出示另一组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生字卡片:日白田目电旦旧由甲申

e、仔细观察,比较,发现这组汉字的规律。

f、学生归纳,教师小结:这组字中,除“日”字外,都在“日”这个字上,加了一笔。

g、反复认读这两组生字卡片。

h、教师小结:这就是“加一加,减一减”的识字方法。

i、拓展练习:在你学过的汉字中,还有这样的例子吗?

2、我会认。

a、反复朗读“我会认”中的汉字。

b、想一想用什么办法能够记住这五个字?

c、拓展练习:

给“口”字加两笔,能变成。

二、日积月累

1、我会读。

a、出示词语卡片。

b、学生自由练读。

c、采用多种形式检查读。

2、我会连。

a、出示汉字卡片,认读生字。

b、出示音节卡片,认读音节。

引导学生区别声母:z------zh c------ch;

c、连线。

d、检查连线情况。

【语文六单元教案】相关文章:

1.语文七年级上第六单元复习教案

2.五下语文六单元调查报告范文

3.六年级上册语文六单元作文

4.语文四单元教案

5.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六教案

6.二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六》教案

7.《语文园地六》(口语交际)教案

8.六年级六单元作文

9.六下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10.第八单元语文教学教案

下载word文档
《语文六单元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