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 > 高考>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

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

2022-11-20 08:24:28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mmmm”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一起分享。

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

篇1: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

☆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

1.如何办理加分政策

据悉,考生家长或者考生需带考生审核表一式两份到户口所在地的派出所或公安局户籍部门进行办理,如果民族成分户籍没有发生迁移或者没有补录的考生就不要到乡镇派出所,直接到县公安户籍部门办理。

2.国家确定的高考加分项目

1.少数民族自治县的少数民族考生增加10分;

2.归侨、归侨子女、华侨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增加10分;

3.烈士子女增加20分;

4.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增加10分;

5.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及以上或被大军区及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增加20分。

3.高考加分政策办理时间(厦门为例)

(一)符合照顾录取条件的考生应于5月20日之前完成相关手续办理事宜,并将相关表格、证件资料上交报名点。

(二)经与有关部门联系,各部门确认办理时间

1.厦门市台办:接待考生办理证明时间为5月11日-15日、17日-20日(工作时间为9:00-11:30,13:00-16:30)。

2.厦门市教育局基教处、体卫处:接待市直属学校办理考生证明时间为5月12-15日的正常上班时间。

3.省、市见义勇为先进分子或其子女的考生,因须前往福建省见义勇为基金会(在福建省公安厅附近)开具证明,厦门市见义勇为促进会提醒考生应在5月11日-13日到市见义勇为促进会咨询办理有关事宜。

4.其他部门按照正常工作时间办理,请考生(学校)特别注意办理时间。

<<<返回目录

☆少数民族高考加分信息

1.八省区少数民族无条件加分

首先我们看到第一大类省区,这些省区对少数民族考生加分没有附加任何条件,属于无条件加分。包括北京、天津、安徽、上海、江苏、浙江、河南和湖北共8个省区。在这些省区只要是少数民族就可以获得加分,对是否居住在少数民族聚居区不做要求。

2.山西省少数民族全部不加分

其次我们看到第二类省区,只有一个山西省。山西省对少数民族考生不加分,仅执行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的政策,也不区分少数民族聚居区。

而后我们看到第三大类的省区,这些省区根据教育部文件的规定,在执行少数民族加分政策时采取了根据聚居地点区别对待的规定。包括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福建、江西、山东、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共22个省区。由于各省少数民族情况很不相同,因此采取的政策也有很大的区别。但是这些省份基本上采纳了教育部规定,本省“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考生”享受到加分照顾。

3.河北、山东和陕西少数民族加分政策根据聚居区区别对待

其中河北、山东和陕西的规定最简单。河北省少数民族自治县的少数民族考生增加10分,散居的少数民族考生增加5分。山东省规定山区、湖区、海岛、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加10分。

4.更多的少数民族聚居省份的民族加分由民族种类以及居住区域确定

而更多的省份由于少数民族种类以及居住区域的复杂性,其少是民族加分政策也非常复杂。以广西为例,不得不用大篇幅的文字做出规定:

在全区范围内(除南宁市、柳州市、桂林市、梧州市、北海市等5市的城区外),对瑶族、苗族、侗族、毛南族、仫佬族、回族、彝族、京族、水族、仡佬族等10个世居少数民族的考生,总分降低20分。

<<<返回目录

篇2:2022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

2022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

一、2022少数民族高考加多少分?

在教育部本次发布的《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中,表示“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可在文化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一定分数投档;达到高校投档条件的,由高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

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加分规则

46.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考生,省级招委会可根据本地投档录取办法决定,在其文化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一定分数投档;达到高校投档条件的,由高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同一考生如符合多项增加分数投档条件的,只能取其中幅度最大的一项分值,且不得超过20分。

(1)烈士子女;

(2)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以上或被战区(原大军区)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

(3)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

(4)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含台湾户籍)考生。

47.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可在其文化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一定分数投档,分值不得超过10分。

48.同时符合第46条、第47条有关情形的考生,只能取其中幅度最大的一项分值。

各省(区、市)应贯彻落实中央有关部署,依据法律法规,充分考虑近年来基础教育发展情况,精准确定加分资格条件,合理降低加分分值。根据各地调整和规范高考加分实施方案,有关省(区、市)地方性加分政策仅适用于向本省(区、市)所属高校投档时使用,且分值不得超过20分,同时不得与其他项目分值(包括第46条、第47条规定的分值)累加。所有高考加分项目及分值均不得用于高校不安排分省招生计划的艺术类专业、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高校专项计划等招生项目。

凡符合第46条、第47条有关情形和有关省(区、市)自行增加的政策性照顾项目的考生,必须经过本人申报、有关部门审核、省地校三级网上公示后方能予以认可。高级中等教育学校还须按有关规定公示到考生所在班级。未经公示的考生及其加分项目、分值不得计入投档成绩并使用。

也就是说少数民族高考最高是可以加20分的,但部分省份的情况不同,所以不同省份少数民族考生高考加分会有所出入。以下为部分省份2022年少数民族的加分情况介绍:

1、福建

(一)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考生和台湾省籍考生(含台湾户籍考生),加分分值从起从10分调整为5分,可面向所有高校投档时使用。

(二)少数民族考生,加分分值从20起从10分调整为5分,加分对象调整为全省19个民族乡的少数民族考生,以及高山(享受高山补贴)和无桥梁、海堤与大陆相连的海岛等少数民族考生。其中年至2023年,少数民族考生加分可面向所有高校投档时使用;2024年至2025年,少数民族考生加分仅面向省属高校投档时使用。2026年起取消少数民族考生加分政策。

2、安徽

9月11日,安徽省宣布调整高考加分政策:自2022年起,取消“侨眷、港澳同胞及其眷属”与“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考生”两项地方性加分项目。、2021年符合两项地方性加分项目条件的高考考生仍具有加分资格,加分分值为5分,仅适用于本省省属高校招生。

3、江西

底,江西省发布了《江西省关于进一步深化高考加分改革的实施方案》,规定对省政府批准的民族乡(贵溪市张平社乡等8个民族乡)少数民族候选人奖金政策将在三年过渡期内实施,即,在20至2022年的过渡期内,5分奖金将保持不变,自2023年起,将不再增加额外点数。

4、四川

三州十七县两区的少数民族考生,报考本科一批加25分,其它高校加50分;攀枝花市东区、西区的少数民族考生,报考本科一批高校加10分,其他高校加25分;其他散居少数民族考生,在与汉族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注:四川省少数民族加分分值超过20分的项目,原则上适用于省内高校。省外高校在川招生,若认可该规定最多可加20分。

5、上海

高中阶段从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集地区转学到本市的少数民族考生,高考可加5分,由报考学校审核录取。

6、湖南

(一)进一步精准确定少数民族加分条件和实施范围。自2023年高考起,对考生申请享受少数民族加分政策的资格条件实行户籍、学籍和实际就读年限三重认定(“三统一”),即具有我省同一县(市、区)高中阶段3年完整户籍、学籍且连续3年实际就读的考生,方可按相关政策规定享受少数民族加分,不符合户籍、学籍和实际就读年限“三统一”要求的考生,不享受该加分政策。

(二)进一步调整和规范有关全国性加分项目。

1.少数民族自治州、自治县及经国家批准享受民族自治地方优惠政策待遇的张家界市永定区、武陵源区和桑植县的少数民族考生加20分,面向全国招生高校投档录取使用。自2023年高考起,该加分项目分值由加20分调减为加15分,2025年高考起调减为加10分。

2.自2023年高考起,少数民族乡的少数民族考生加分项目调整为地方性加分项目,加分分值由加20分调减为加10分,适用范围调整为面向我省省属高校投档录取使用。

3.自2023年高考起,归侨、归侨子女、华侨子女和台湾省籍(含台湾户籍)考生加分分值由加10分调减为加5分,面向全国招生高校投档录取使用。

(三)逐步减少地方性加分项目分值直至取消加分。根据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逐步减少下列地方性加分项目分值直至取消加分。

1.自2023年高考起,江永县、绥宁县、会同县、沅陵县、慈利县、石门县6个少数民族人口过半县的少数民族考生由加10分调减为加5分,2025年高考起取消加分。

2.自2023年高考起,少数民族自治州、自治县(含享受民族自治地方优惠政策待遇的张家界市永定区、武陵源区和桑植县)和江永县、绥宁县、会同县、沅陵县、慈利县、石门县6个少数民族人口过半县以及少数民族乡的汉族考生,由加5分调减为加3分,2025年高考起取消加分。

3.自2023年高考起,散居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由加5分调减为加3分,2025年高考起取消加分。

4.自2025年高考起,取消少数民族乡的少数民族考生加分。

(四)保留以下全国性加分项目,加分分值不变,面向全国招生高校投档录取使用。

1.烈士子女加20分。

2.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加10分。

3.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以上或被战区(原大军区)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加20分。

(五)进一步完善高校少数民族预科班、民族班招生政策及面向农村和贫困地区招生专项计划。适度扩大招生规模,将优惠政策向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倾斜,进一步形成政策合力,引导相关考生合理选择适合本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招生渠道。

7、甘肃

根据2020年6月发布的《甘肃省关于进一步深化高考加分改革工作的实施方案》,少数民族加分项目集中于省内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两州五县”(甘南藏族自治州、临夏回族自治州以及天祝藏族自治县、张家川回族自治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

据媒体查询,“两州五县”中仅临夏中学在全省范围具有竞争力。区域整体较甘肃一线高中教育水平仍有不小差距,因此尚需要加分政策扶持。

从2023年高考开始,甘肃满足“三统一”的“两州五县”长居汉族考生和聚居少数民族考生加分政策调整一致,加分分值统一为20分,适用于全国所有高校。非“两州五县”的民族乡(镇)考生高考加分最终将在2029年取消。期间,符合加分条件的少数民族考生和长居汉族考生在2023-2028年须满足“三统一”的条件。

8、贵州

一、贵州省少数民族考生加多少分?

(一)2022-2023年,一类区域参加高考的少数民族考生,符合“三统一”条件的,加5分;

2024年起,该区域取消该项目加分。

(二)2022-2023年,二类区域参加高考的少数民族考生,符合“三统一”条件的,加10分;

2024-2025年,该区域参加高考的少数民族考生,符合“三统一”条件的,加5分;

2026年起,该区域取消该项目加分。

(三)2022-2023年,三类区域参加高考的少数民族考生,符合“三统一”条件的,加15分;

2024-2025年,该区域参加高考的少数民族考生,符合“三统一”条件的,加10分;

2026年起,该区域参加高考的少数民族考生,符合“三统一”条件的,加5分。

二、贵州省少数民族考生加分项目区域划分

(一)一类区域

贵阳市:云岩区、南明区、花溪区、乌当区、白云区、观山湖区

遵义市:红花岗区、汇川区

安顺市:西秀区

(二)二类区域

贵阳市:清镇市、修文县、息烽县、开阳县

遵义市:赤水市、播州区、仁怀市、绥阳县、桐梓县、习水县、湄潭县、凤冈县、余庆县、正安县

六盘水市:钟山区、水城区、六枝特区、盘州市

安顺市:平坝区、普定县

黔东南州:凯里市

黔南州:都匀市

黔西南州:兴义市

贵安新区

毕节市、铜仁市所辖非民族自治县

(三)三类区域

黔东南州、黔南州、黔西南州所辖除凯里市、都匀市、兴义市外的其他县(市),民族自治县。

返回目录

二、为什么少数民族高考要加20分?

目前国内部分省份的少数民族考生,在高考时最高可以加20分进行投档,对于该情况一直以来都比较受争议。为何少数民族要加分,而且加分分值还那么高呢?以下为具体分析:

众所周知,少数民族大都生活在偏僻、环境条件较为恶劣的地区,其教育资源与普通地区的教育资源相比较为落后,因此在学习上肯定不如城镇考生。由于少数民族考生本来就无法接受到优质的教育,然后再跟普通考生进行竞争,肯定是不公平的,时间久了少数民族地区的考生会有怨言。所以国家实行少数民族加分政策,可以从一方面来体现民族之间的平等,加强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的长治久安。

二来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较为落后,很多孩子早早辍学放牛、放羊。国家实行少数民族加分政策也是为了让更多的少数民族的考生能够接受高等教育,最后缩小民族之间的教育和经济发展的差距。

不过,随着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大力进行经济支持和教育资源的支持,如今的少数民族地区整体已经达到了全国平均水平,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的考生也开始在城市生活并进行学习,这类考生因为还能继续享受加分政策,让部分考生有了怨言。因此部分人也认为少数民族要加分的话,应该按照所在地区的贫困程度来加分。

返回目录

三、享受高考加分政策的3类人员:

(1)烈士子女;

(2)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以上或被战区(原大军区)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

(3)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含台湾户籍)考生;

另外,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可在其文化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一定分数投档,分值不得超过10分。也就是说2021年高考可享受加分20分的人员共计有5类。如果同一考生符合多项加分政策,只能选择其中幅度最大的一项加分,且不能超过20分。也就是说符合多项高考加分政策的考生,其总分值是不能够累加的,只能够选择其中分值更高的一项,这样才能够保证公平。

返回目录

四、即将取消少数民族加分的省份

虽然说少数民族加分政策存在了很久,但由于目前国内少数民族地区的考生生活水平和教育水平,比起从前已经提高了不少,与其它地区的考生差距已经逐渐减少,因此部分省份陆续宣布将取消民族加分政策,以下为具体介绍:

1、安徽

2020年该省宣布调整加分政策,从2022年取消“侨眷、港澳同胞及其眷属”与“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考生”两项地方性加分项目。

2、福建

该省在2021年到2023年,少数民族考生加分分值调整到5分,面向全国使用;2024年到2025年,少数民族加分面向省属高校使用;2026年正式取消该项加分政策。

3、江西

江西省教育厅印发的《江西省关于进一步深化高考加分改革的实施方案》中,明确表示2023年民族乡、民族村内的少数民族考生将不再加分。

4、辽宁

该校在2023年,对于少数民族考生,总分仅加4分进行投档(高校决定是否录取)。2026年将正式取消少数民族加分政策。

返回目录

篇3:高考少数民族加分政策内容

从目前情况来看,少数民族散居地区的高考加分政策有所“瘦身”。

譬如,北京市规定,从起,从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转学到本市就读的少数民族考生,在高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5分向高校提供档案,由高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而在此前,北京市“少数民族考生”皆可在高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5分向高校提供档案。山东省则从20起正式取消少数民族高考加分。

各省市今年对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的.调整,是对本地区招生改革方案的贯彻和落实。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月,教育部、国家民委等5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各地依据文件精神,先后出台本地区招考改革方案。

因此,今年高考加分政策的调整,也符合公众的政策预期。如山东省招生考试委员会在颁布的《关于调整我省高考加分项目的通知》中,便明确提出,“少数民族考生加分项目执行至,年取消。”

往年高考少数民族加分政策

审核工作启动、截止时间

4月7日一4月24日

优惠考生对象

湖南省户籍的少数民族考生、湖南省户籍的少数民族自治州、自治县、少数民族过半县和少数民族乡的汉族考生,外省户籍考生不享受此优惠政策。

优惠分值

1.全国性加分项目:

少数民族自治州、自治县和少数民族乡的少数民族考生,加20分。

2.地方性加分项目:

①湖南省6个少数民族过半县的少数民族考生,加10分;

②湖南省其他散居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加5分;

③少数民族自治州、自治县、少数民族人口过半县和少数民族乡的汉族考生加5 分。

④地方性加分仅限湖南省省属高校录取时适用。

考生办理流程

学校(报名点)领取表格→考生户籍所在地派出所→县(区)公安部门审核-→县(区)教育部门审核(户口有表格上所标注的迁移时)→县(区)民族工作部门审核→市公安部门复查认定 →市统战部民宗科审核、审查。

携带材料

1.《湖南省普通高校招生享受民族优惠政策考生资格审核表》一式两份。

2.考生本人身份证、户口本(原件、复印件)。

3.考生父母的身份证、户口本(原件、复印件)。

<<<返回目录

篇4:高考少数民族加分政策内容

少数民族高考加分内容

一般情况下,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考生可以加5分。

高考少数民族加分政策,是指由省级招生委员会决定,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可在高等学校调档分数线下适当降低分数要求投档,由学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此外,散居在汉族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在与汉族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高考有4个全国性加分项目,分别是是:烈士子女(10分),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10分),自主就业退役士兵(10分),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含)以上或被大军区(含)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20分)。

高考有2个地方性加分项目,分别是:侨眷、港澳同胞及其眷属(5分),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考生(5分)。

高考少数民族加分政策

篇5: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

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

一、2021少数民族高考加多少分?

在教育部本次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中,表示“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可在文化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一定分数投档;达到高校投档条件的,由高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

如果考生符合烈士子女;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以上或被战区(原大军区)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含台湾户籍)等多项增加分数投档条件的,只能选其中幅度最大的一项分值,且不得超过20分。

也就是说少数民族高考最高是可以加20分的,但部分省份的情况不同,所以不同省份少数民族考生高考加分会有所出入。以下为部分省份20少数民族的加分情况介绍:

1、福建

2021年福建省19个民族乡的少数民族考生以及高山(享受高山补贴)和无桥梁、海堤与大陆相连的海岛等少数民族考生,可享受高考加分分值为5分。

注:19个民族乡包括福鼎市硖门乡、上杭县庐丰乡、福安市坂中乡、穆云乡、佳阳乡、康厝乡、霞浦县盐田乡、蕉城区金涵乡、水门乡、崇儒乡、龙海市隆教乡、连江县小沧乡、漳浦县湖西乡、赤岭乡、罗源县霍口乡、惠安县百崎乡、宁化县治平乡、永安市青水乡和官庄乡。

2、安徽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考生,2021年高考可加5分。

3、江西

江西省在《江西省关于进一步深化高考加分改革的实施方案》中提到,将对8个民族乡以及82个民族村的高考加分政策实行3年过渡期,从到2022年高考加分分值为5分,也就是说2021年江西省少数民族高考加分为5分。

4、四川

三州十七县两区的少数民族考生,报考本科一批加25分,其它高校加50分;攀枝花市东区、西区的少数民族考生,报考本科一批高校加10分,其他高校加25分;其他散居少数民族考生,在与汉族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注:四川省少数民族加分分值超过20分的项目,原则上适用于省内高校。省外高校在川招生,若认可该规定最多可加20分。

5、上海

高中阶段从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集地区转学到本市的少数民族考生,高考可加5分,由报考学校审核录取。

6、湖南

少数民族自治州、自治县及经国家批准享受民族自治地方优惠政策待遇的张家界市永定区、武陵源区和桑植县的少数民族考生2021年高考加20分,面向全国招生高校投档录取使用。

返回目录

二、为什么少数民族高考要加20分?

目前国内部分省份的少数民族考生,在高考时最高可以加20分进行投档,对于该情况一直以来都比较受争议。为何少数民族要加分,而且加分分值还那么高呢?以下为具体分析:

众所周知,少数民族大都生活在偏僻、环境条件较为恶劣的地区,其教育资源与普通地区的教育资源相比较为落后,因此在学习上肯定不如城镇考生。由于少数民族考生本来就无法接受到优质的教育,然后再跟普通考生进行竞争,肯定是不公平的,时间久了少数民族地区的考生会有怨言。所以国家实行少数民族加分政策,可以从一方面来体现民族之间的平等,加强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的长治久安。

二来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较为落后,很多孩子早早辍学放牛、放羊。国家实行少数民族加分政策也是为了让更多的少数民族的考生能够接受高等教育,最后缩小民族之间的教育和经济发展的差距。

不过,随着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大力进行经济支持和教育资源的支持,如今的少数民族地区整体已经达到了全国平均水平,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的考生也开始在城市生活并进行学习,这类考生因为还能继续享受加分政策,让部分考生有了怨言。因此部分人也认为少数民族要加分的话,应该按照所在地区的贫困程度来加分。

返回目录

三、享受高考加分政策的3类人员:

(1)烈士子女;

(2)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以上或被战区(原大军区)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

(3)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含台湾户籍)考生;

另外,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可在其文化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一定分数投档,分值不得超过10分。也就是说2021年高考可享受加分20分的人员共计有5类。如果同一考生符合多项加分政策,只能选择其中幅度最大的一项加分,且不能超过20分。也就是说符合多项高考加分政策的考生,其总分值是不能够累加的,只能够选择其中分值更高的一项,这样才能够保证公平。

返回目录

四、即将取消少数民族加分的省份

虽然说少数民族加分政策存在了很久,但由于目前国内少数民族地区的考生生活水平和教育水平,比起从前已经提高了不少,与其它地区的考生差距已经逐渐减少,因此部分省份陆续宣布将取消民族加分政策,以下为具体介绍:

1、安徽

20该省宣布调整加分政策,从2022年取消“侨眷、港澳同胞及其眷属”与“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考生”两项地方性加分项目。

2、福建

该省在2021年到2023年,少数民族考生加分分值调整到5分,面向全国使用;2024年到2025年,少数民族加分面向省属高校使用;2026年正式取消该项加分政策。

3、江西

江西省教育厅印发的《江西省关于进一步深化高考加分改革的实施方案》中,明确表示2023年民族乡、民族村内的少数民族考生将不再加分。

4、辽宁

该校在2023年,对于少数民族考生,总分仅加4分进行投档(高校决定是否录取)。2026年将正式取消少数民族加分政策。

返回目录

五、不承认少数民族加分的大学名单

严格来说,只要国家没有明确规定取消少数民族加分政策,那么全国的高校就必须认可。因为这是属于国家强制规定的,所以只要是在教育部备案的高校必须承认民族加分。

不过,部分高校在高考招生的时候,对于少数民族考生是否加分这一规定会根据不同省份来决定。另外,根据211大学的招生章程来看,高校对于高考加分呈现三类态度,具体如下:

(1)30所高校是完全承认各地高考加分政策,也就是加分后的投档成绩;

(2)57所高校在投档阶段承认高考加分,其中29所在专业分配时会根据原始高考分配,28所在专业录取方面未作表态。

(3)5所高校抽象表示认可各类加分政策,但是在投档和专业录取方面并未做过多介绍,包括复旦大学、东华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在专业录取方面对于加分细则未有表示;

总体来看,高校在原则上都是认可高考加分政策的,不过即便考生能够成功投档一所高校,但最后在选专业的时候还是会根据裸分来,也就是说如果裸分较低的话,最后选专业会偏向冷门专业。或者是专业录取名额足够的时候,考生由于裸分不足,也会面临被退档的问题。

返回目录

篇6:高考加分政策少数民族高考加分取消了吗

高考加分根据情况不同,分数不同,分为以下三种

第一:加五分的同学,这个是针对少数民族的,像虽然现在很多少数民族已经严重汉化,也生活在汉人活动的区域。对于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少数民族有加5分的政策。

这也经常被人调侃说,56个民族,55个加分。其实这是对少数民族的一种保护,本身人口就不多,国家希望能给他们最后的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所以对其加以扶持。

第二:加十分的同学,这个针对的是部分少数民族的'同学,和归侨和归侨子女,华侨子女,以及部分烈士子女。他们有加十分的政策扶持,这其中除了少数民族之外,针对海外归国的考生,国家是希望能够实现人才的回流。

对于烈士子女加分这个政策,还曾经有过一个新闻,有人觉得不公平,凭什么他们可以加分。小女孩只是一句话就让提问者哑口无言,她说:“我可以不要这10分,你能把我爸爸还给我吗?”

第三:加二十分的同学,加20分在政策里是最多的了,条件也不容易达成,需要是部分烈士子女,和获得二等功以上的军人子女才可以。这些是高考关于加分政策的几个条件,可以看见加分越高,条件越难达成,对于这里的一些加分项目,很多家长也是颇有微词。

高考迎来新变化,“部分考生”加分项目被取消。

篇7:高考新政少数民族加分政策有所“收紧”

高考新政少数民族加分政策有所“收紧”

今天早上不到8时,在高考报名系统开放之前,北京市第二十七中学的几名学生就在老师的指点下,开始在学校机房里熟悉报考流程。学校教务处负责高考报名的'老师赵春潇告诉记者,考生在报名申请时,需要自行设置登录密码,密码为8至16位数字和英文字母,英文字母要区分大小写。此密码将作为日后网上填报个人信息并缴费、网上填报志愿的登录密码,考生要牢记并注意密码安全。赵春潇介绍说,万一出现学生忘记密码的情况,学校可以通过后台为学生进行密码重置。

高考网上报名提交截止后,学生要于17日8时起至20日20时在网上填报个人信息并缴费;11月30日前,完成网上个人信息填报并缴费的考生进行报名资格现场确认。据赵春潇介绍,学校前期已经对学生和家长进行了高考报名的培训,由于高考报名第一个阶段,学生填报的信息比较简单,只需提交身份证号、学籍号等基础信息,所以一般让学生在家中自行上网填报;第二阶段进行个人信息填报时,学校将在中午集中开放机房,供有需要的学生使用。在这两个阶段进行时,学校可以在后台对学生信息填报情况进行监控,对未按时间要求进行填报的考生及时发出提醒。在报名的最后现场确认阶段,学校后台还将帮助学生进行信息核实。

此外,高考报名的同时将采集部分照顾政策资格信息,符合相关照顾条件的考生须在报名资格现场确认时提供证明材料以供审核确认。值得注意的是,今后对少数民族加分政策将有所“收紧”。从起,少数民族考生加分范围调整为“从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在高中教育阶段转学到本市的少数民族考生”,加分分值为5分,仅适用于北京市属高校招生录取。该部分群体须在高考报名现场确认时填写申请表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其他照顾类型由相关部门提供名单,不在高考报名时采集。

篇8:少数民族高考都能加分吗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考生,省级招委会可根据本地投档录取办法决定,在其文化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一定分数投档;达到高校投档条件的,由高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同一考生如符合多项增加分数投档条件的,只能取其中幅度最大的一项分值,且不得超过20分。

(1)烈士子女;

(2)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以上或被战区(原大军区)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

(3)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

(4)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含台湾户籍)考生。

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可在其文化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一定分数投档,分值不得超过10分。

八省区少数民族无条件加分:属于无条件加分。包括北京、天津、安徽、上海、江苏、浙江、河南和湖北共8个省区。山西省少数民族全部不加分:山西省对少数民族考生不加分,仅执行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的政策,也不区分少数民族聚居区。

河北、山东和陕西少数民族加分政策根据聚居区区别对待:其中河北、山东和陕西的规定最简单。河北省少数民族自治县的少数民族考生增加10分,散居的少数民族考生增加5分。山东省规定山区、湖区、海岛、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加10分。

篇9:高考少数民族加分制度

高考少数民族加分制度

2014年12月16日和17日,教育部公布了四个关于高考改革的配套性文件,即《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自主招生试点工作的意见》。这是对今年9月4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的细化。同时也是教育部指导各省高考改革的操作指南。

其中五部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以下简称《加分瘦身意见》)针对近年高考存在的因“加分”导致的造假、舞弊以及全民奥数热等乱象,取消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科技 类竞赛、省级优秀学生、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及两项体育特长生加分项目等6项 全国性加分项目。此外,体育、艺术、科技、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地方性加分项目也要取消。五部门文件重申了保留和完善部分全国性加分项目,规定保留 “烈士子女”“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考生”“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 功(含)以上或被大军区(含)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等加分项目。

一、从北京的少数民族加分谈起

当五部门《加分瘦身意见》发布后,在北京不少人看 到保留加分的项目有“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考生”之后的第一反应是,这下北京的少数民族加分可该取消了吧!因为北京肯定算不上“边 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这个理解看似合理,但是公众可能并不理解,教育部在这里所说的少数民族加分项目与北京市每年享受高考加分的六七千名 少数民族加分项目不是一回事。这里的“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考生”加分项目并不是这次五部门《加分瘦身意见》新规定的,在每年的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都有这样的规定。五部门这次只是再次重申这个加分项目继续保留而已,并不是从2015年开始对少数民族加分项目重新做出了“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这个限定。那么北京市往年的少数民族加分又是怎么回事呢?以2014年为例,北京市的少数民族加分项目是作为北京市地方性加分规定“少数民族考生在高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5分向学校提供档案,由学校审查录龋”并在这个项目前面加注了“*”,北京市文件进一步规定标注符号“*”的照顾政策仅适用于北京地区的高等学校招生录龋因此不能据此简单判断北京市少数民族加分项目取消了。

在北京既然少数民族加分项目属于北京地方性加分项目,那么2015年 这个项目的去留问题应当遵照五部门《加分瘦身意见》中关于地方性加分项目的规定。五部门《加分瘦身意见》中提到地方性加分时候已经明确列举了要取消的地方 性加分中有“体育、艺术、科技、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加分”,偏偏没有点出少数民族加分。显然,教育部是把少数民族加分列入需要保留的全国性加分里面 的,因此在谈及地方性加分的时候就不好再列举,否则会引发异议。而北京市的'少数民族加分又是多少年来作为地方性加分在实际执行着,不可以随意否认它的存在 和影响。这就使得2015年北京市是否还会把少数民族加分作为地方性加分继续保留目前不好给出明确的结论。有媒体甚至以《北京地方性加分或只剩“少数民族”一项》为题分析称“地方性加分包括三类,若明年取消市三好、市优干后,仅剩“少数民族”一类”。

如果北京市坚持保留少数民族加分,则必须按照五部门《加分瘦身意见》第二部分第4项“规范和完善确有必要保留的地方性加分项目”严格执行:根据国发〔2014〕35号文件要求,确有必要保留的地方性加分项目,应合理设置加分分值,由省级人民政府确定并报教育部备案,原则上只适用于本省(区、市)所属高校在本省(区、市)招生。

由此看出,北京市2015年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最受关注的焦点就是少数民族项目。理由有三:第一,北京市少数民族项目人数所占加分总数的比例太大,以2014年的数据,少数民族考生6842人,占加分总人次(10655人)的64.25%。 第二,北京市的少数民族享受加分是北京公众意见较大的加分项目。而五部门《加分瘦身意见》发布后,让公众更加明确的教育部的本意是“边疆、山区、牧区、少 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考生”才能享受加分待遇。对北京大都市居住的少数民族仍然享受加分的不合理性会有更清楚的认识。第三,如果将包括少数民族在内的北 京市地方性加分全部取消,北京市高考加分人数将不超过300人,不足目前加分人数的3%。完全可以忽略。

二、全国省份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汇总

一个少数民族加分项目在北京居然引出这么多说法来。那么我们看一下全国其他省份是怎样一个情况呢?晨雾归纳整理了全国所有省份2014年高考少数民族加分政策,汇总到同一个表格中(如下表)。

三、教育部关于少数民族加分的民族聚居区要求以往就有

首先我们看到,即便在还没有出台五部门《加分瘦身意见》之前,按照往年教育部的规定是这样的: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考生,由省级招委会决定,可在高校投档分数线下适当降低分数要求投档,由高校审查决定是否录龋

(1)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考生;

教育部的规定从文字看,关于少数民族加分政策仅仅是一个非强制的指导性意见,具体执行的政策由省级招生委员会决定。

四、各省千奇百怪的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

我们看看2014年各省区是怎样执行少数民族加分政策的呢?

1.8省区少数民族无条件加分

首先我们看到第一大类省区,这些省区对少数民族考生加分没有附加任何条件,属于无条件加分。包括北京、天津、安徽、上海、江苏、浙江、河南和湖北共8个省区。在这些省区只要是少数民族就可以获得加分,对是否居住在少数民族聚居区不做要求。

2.山西省少数民族全部不加分

其次我们看到第二类省区,只有一个山西剩山西省对少数民族考生不加分,仅执行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的政策,也不区分少数民族聚居区。

而后我们看到第三大类的省区,这些省区根据教育部文件的规定,在执行少数民族加分政策时采取了根据聚居地点区别对待的规定。包括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福建、江西、山东、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共22个省区。由于各省少数民族情况很不相同,因此采取的政策也有很大的区别。但是这些省份基本上采纳了教育部规定,本拾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考生”享受到加分照顾。

3.河北、山东和陕西少数民族加分政策根据聚居区区别对待

其中河北、山东和陕西的规定最简单。河北省少数民族自治县的少数民族考生增加10分,散居的少数民族考生增加5分。山东省规定山区、湖区、海岛、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加10分。

4.更多的少数民族聚居省份的民族加分由民族种类以及居住区域确定

而更多的省份由于少数民族种类以及居住区域的复杂性,其少是民族加分政策也非常复杂。以广西为例,不得不用大篇幅的文字做出规定:

在全区范围内(除南宁市、柳州市、桂林市、梧州市、北海市等5市的城区外),对瑶族、苗族、侗族、毛南族、仫佬族、回族、彝族、京族、水族、仡佬族等10个世居少数民族的考生,总分降低20分。

对融水、三江、龙胜、恭城、隆林、富川、罗城、环江、巴马、都安、大化、金秀等12个民族自治县和享受民族自治县同等待遇的资源、凌云、西林3个县以及防城港市的防城区、东兴市2个区、市的考生(含汉族考生),总分降低20分。

对融安、灌阳、蒙山、上思、百色市市辖区(右江区)、田阳、田东、平果、德保、靖西、那坡、乐业、田林、昭平、河池市市辖区(金城江区)、南丹、天峨、凤山、东兰、宜州、忻城、象州、武宣、凭祥、上林、隆安、马山、扶绥、崇左市市辖区(江州区)、大新、天等、宁明、龙州等33个山区和边境县(市、区)的考生(含汉族考生),总分降低10分。

除上述50个县(市、区)以及南宁市、柳州市、桂林市、梧州市、北海市城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外,区内其他市、县的少数民族考生(除10个世居少数民族的考生外),总分降低7分。

5.吉林和黑龙江少数民族加分根据高考答卷的民族文字决定

我们还注意到,吉林省和黑龙江省的少数民族加分政策更加奇特,不是根据少数民族聚居区进行是否加分的界限,而是根据少数民族考生高考选择的文字来确定加分分值。例如吉林省规定:

在高考文化课考试不使用本民族文字答卷的少数民族考生加5分投档。

在高考文化课考试中用本民族文字答卷的少数民族考生加10分投档。

6.部分省份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汉族考生也加分

我们的常规思维,享受高考加分的少数民族是指汉族以外的民族。而在有些省份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汉族考生可能反而成了“少数”,他们也能享受加分待遇。例如湖南省规定:

少数民族聚居州、县、乡的少数民族考生,可以降低20分;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汉族考生,可以降低10分;散居在汉族地区的农村少数民族考生可以降低10分;散居在汉族地区的城镇少数民族考生可以降低5分。

类似的“汉族加分政策”在广东、广西、四川、云南、青海也有。

7.新疆只要报考其他民族招生计划就加分

而在新疆的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更有点“意思”。看似在民族之间更加“公平”。少数民族报考汉语言招生计划(民考汉)或者汉族报考少数民族语言招生计划(汉考民)都享受加分待遇。新疆规定:

凡参加汉语言统考并报汉语言招生计划或民考汉招生计划的维吾尔、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塔吉克、锡伯、乌孜别克、塔塔尔、达斡尔、藏、俄罗斯十一个民族的考生(以下称民考汉),在录取时分别按以下两种情况予以照顾:父母双方均为上述民族者,加50分;父母一方为上述民族者,加10分。

参加民语言统考并报民语言招生计划的汉族及其他民族(不含对民考汉已给予照顾的十一个民族)考生(以下统称汉考民),在录取时与民考汉考生的照顾分值一样对待。

8.西藏少数民族只要执行汉族录取分数线就加分

在伟大的西藏自治区的少数民族高考加分规定更加简单明了:

执行汉族录取分数线的其他少数民族考生,加10分。

【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相关文章:

1.广东中山市中考政策,少数民族中考加分政策!

2.海南高考加分政策

3.北京高考加分政策

4.福建高考加分政策

5.广西高考加分细则

6.异地高考的政策

7.考前规律作息可为高考“加分”

8.众多网友反对异地高考加分

9.高考语文作文加分语句复习资料

10.新高考政策录取制度

下载word文档
《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