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粥的作文
“空空美瞳”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描写粥的作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描写粥的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描写粥的作文
描写粥的作文
坐于庭前,捧一碗忆苦,满嘴留香。
忆苦,忆苦,何为忆苦?自是一碗粥。
厨房炊烟袅袅,不错,是外婆在煮忆苦粥。可忆苦粥跟清粥又是不一样的,外婆煮粥有花样。一碗白米,一碗糯米,水是要多放的,为了把粥煮稠了,最后加上一大把葡萄干,那才真是香。
米粥的.清香丝丝飘出,我跳了起来。终于,外婆端着一碗热气升腾的忆苦粥出来。粘稠的汤汁盖住了下面的白花花的米,还有一粒粒吸足了水的葡萄干。
外婆眯起了眼:“我们小时候啊,都爱吃葡萄干,天天盼着吃葡萄干。”
可不是,忆苦忆苦,既可以吃得“苦”,也可以是品尝苦日子里的美好、香甜。
香味飘过树枝,那慵懒的肥猫睁开惺忪的睡眼,伸了个懒腰,跃下树枝,慢慢踱到我身边,亲昵地蹭着我的脚,“喵,喵”地叫着,示意我给它匀下一些口粮。
忆苦渐渐凉了下来,轻咂一口,粘稠的汤汁滑入口中,挑动着味蕾,这水似乎是熟悉米的本质,浸透了米粒仍然如此甜,似乎在漫长的小火炖煮的时候,把淀粉应有的本质都挖掘出来了。用筷子轻轻夹起一个饱满的葡萄“干”,饮足水分的它,腆着大肚皮,在白米粥招摇,那一层薄膜似乎一碰就破。一口咬下去,汁水一下子涌出,甜中带酸,汁水从齿间流过,染下香甜。再尝那米,糯米和白米夹杂着,却阻碍不了糯米黏香的口感,不舍得咽下,在嘴里慢慢咀嚼回味,越嚼越甜。
“我去田里给你外公送碗稠的,要不中午之前会饿的。”外婆匆匆走进厨房。我有些惊诧,我为什么就没想到外公。是啊,如今人们心里念着的往往只有自己么,有谁肯为别人想?不如就趁当下去多关心那些关心你的人。
“要是当初那老头子能天天吃这么一碗粥,现在看上去肯定比较年轻。”外婆的声音渐渐远了,肥猫也随着那香气远去了。
好一碗忆苦,过去的时光,若有这么一碗忆苦,该有多香,多甜。如今条件好了,又有多少人把粥当做一碗香甜?我说,煮一碗忆苦粥,细品它的香甜,不必像我撒葡萄干,肯定也是香甜的。
《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的学校就有忆苦节,人人吃忆苦饭两个黑馍,我们不也可以这么做么?再者,吃太油太腻可能造成肥胖,对健康更是不利。一碗忆苦,多少对往日的怀念!一碗忆苦,多少对健康的向往!
一碗忆苦,不单是满嘴留香,还有怀旧,更有对健康的向往。
好一碗忆苦粥!
篇2:描写粥的句子
描写粥的句子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喝着温暖的腊八粥,各人心中的滋味肯定是相同的,因为腊八粥在寒冬里传递的是一份家庭的温暖。
我小的时候,每逢腊八节,奶奶总会熬粥。粥里没有桂圆、栗子等,但总会有红枣。对于家里家外有几棵枣树的我家来说,在粥里放几棵枣不算难事。红枣不是家家都有的`,奶奶便在腊八节的前一天,拿着一袋红枣去左邻右舍分发,让大家都能喝上红枣熬的粥。
从此,我们家餐桌上的粥像戏曲中的变脸一样,春秋有皮蛋瘦肉粥、青菜肉末粥;夏天有煮过之后冰镇好了的绿豆粥、红豆粥;冬天则有热乎乎的羊肉粥、牛肉菠菜粥等一系列稀奇古怪花花绿绿香气扑鼻的让我叫不出名字的粥。
我印象中的粥,是香浓的,是温馨的......
在闭眼睡觉的时候一股淡淡清香飘入我的鼻中,那香味是那么的沁人心脾,让我痴醉在其中.
在那碗腊八粥里,我品出了亲情的滋味,更感受到了老人对一家人平安幸福的祈望。
放进了多种食材的腊八粥,在一年年的煮熬之中,散发出不一样的味道。
篇3:亲情粥作文
亲情粥作文
一份用心熬制的亲情之粥,简单而平凡。在心中,泛起层层的涟漪。我想,能让父母心中最宽慰的便是送给父母最好的礼物。
—题记
与母亲冷战两周后,母亲的生日到了。目睹着母亲日渐消瘦的身躯和两鬓新增的银丝、额头的皱纹,不由愧从心生。前些日子外婆生病,母亲日夜伴与左右,而我这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孩子,却不知好歹,惹母亲生气。作为补偿,我用心做了一份特殊的生日礼物——“亲情粥。”
母亲还未回家,我轻轻的拿起小勺,抓了一把醇香的'小米,倒入了水中。我静下心来,用心去搅拌,使每滴水、每粒米都沾上了爱的味道。粥在煮,我的心随沸上下翻腾。轻轻的沉淀、上升。舀起一勺,细细品味。水和米交织在了一起,再无缝隙。那一刻,在我心中,母亲是水,我是米,她用母爱将我包围,激起了我心底的融融暖意。有人说,粥是用火神之手熬出来的,醇香而味美。而我,更是把心灵融入了其中,使的厚朴之实,味美之香都从粥中传了出来。那白雾升腾云雾缭绕,是我对母亲沉甸甸的爱。
粥终于熬好了。我小心翼翼的盛了出来。轻轻吹拂,波澜在粥心荡漾,一圈圈的,似在精心打磨。望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我笑了。连忙摆好餐具,坐等惊喜的验收。
“叮咚!”母亲推开了门,“妈妈,生日快乐!”母亲看着我精心准备的礼物,眼中有说不出的慈祥和欣慰。忽而,露出了会心的微笑。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
篇4:粥优秀作文
我搓了搓冻得发红的手,不耐烦地环顾着我从未久待的厨房。外婆倚着一把枯青藤椅,莹白的米从她粗糙土黄的双指间滚入清亮的水中,微漾。一粒粒米如同稚小的娃娃,白白胖胖,满足地躺在渐染浊白的水中,不复当初的干枯。我吸了吸鼻子,心不觉安了下来……
外婆小心地盖上锈黑的锅盖,“咕噜咕噜――”粥水翻滚,像二月的泉水吃力地闷响。蓦地,我瞥见了那米水相融,耳畔边回响着的犹如湍急的水流,锅盖一下下被还冒着白汽的粥水,调皮地踢弄着。我竟心急地前倾着身子。外婆已迈着蹒跚的步子走来,我不由得好笑地站直了身,没想到我第一次在厨房心急守候的,偏偏是我原以为最平淡无味的米粥。
外婆拾一块润湿的抹布,小心地握住滚烫的锅盖,缓缓微侧,瞬时,白腾腾的粥欢快地蹿了出来,氤氲在潮湿的灶边,温暖仿佛从指间溢了出来。我不可思议的腾起身,轻嗅粥香,竟是这样陌生。迫不及待地细细抿一口酥酥颤着的米粥,滚烫而粗糙的甜蜜跃于舌尖,记忆蓦地涌了上来,是它温暖了岁月的日日年年……
篇5:粥优秀作文
黑夜中,鹅毛大雪飘落在人间,安安稳稳在树上、路上、房屋上安眠,猛烈的西北风从我脸颊旁呼啸而过。“啊!这不是我回家的公交车吗?”我说着跑了过去,正准备上车,风越刮越大,好像要把我刮到天涯海角,更不用说那轻飘飘的帽子,它被那可恨的风刮的老远了。
风雪交加,我奔跑在路上,当我拾起那顶帽子,车已驶去。我要步行回家了,风还刮着,雪还下着。我一个不注意,摔一个狗啃泥。这时,雪越下越大,可我确实一副狼狈的样子。我加快脚步,走到小区门口,只看到妈妈一个人,在焦急的张望着,我老远的叫了一声“妈”。听到叫声,妈妈急忙走到我跟前说:“娃儿,冷不冷?”我摆摆手,急忙跑回家,我看见粥已经做好了。
门吱扭一声关上了,妈妈担心的说:“穿湿衣服很冷的,快把衣服换了。”我不在意,饥肠辘辘的我正准备吃饭,那碗香喷喷的粥,已经被妈妈拿走了,关心的说:“洗手,这么冷的天,必须喝热的,不然肚子疼。”妈妈把米粥热了一次,再端到餐桌上时,我已经在房间里奋笔疾书了。当我把作业做完,走进房间准备睡觉时,妈妈把粥又热了一次,给我端进了房间。想着这么冷的天,妈妈一次又一次给我热饭,饭菜虽不像大厨做的好,但却没有妈妈的这份温暖的爱,等我端起那碗热气腾腾的米粥,一股暖流流入我心底。想起年少的我,遇到不顺心的事,常常和妈妈吵嘴,泪珠不自然的流了出来。我真想早点长大,为妈妈的付出做些回报。这暖暖的米粥就是妈妈的爱。那碗热米粥,使我记忆犹新,理解了妈妈对儿子的爱。
风雪交加的夜里,我与那份暖意在某月某天或会淡忘,但我永不能忘记妈妈对我的关心。风雪敲打着窗户,我的思绪无法安静入睡。妈妈虽不伟大,但妈妈的爱是伟大的,使我该思考:我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来回报社会,回报老师,回报妈妈………
篇6:粥优秀作文
粥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是再普通不过的食物。每天早晨,来碗热腾腾的粥是再好不过的了。
如今,我们常常可以看见,有人想吃一顿西式早餐而专门去添置各种设备,其实,一碗粥就能解决所有。在寒冷的冬天,手中捂着一碗热粥,用上升的暖气暖着被冻僵的脸蛋,像喝水似的“哧溜”一口,一股暖流直入心底,仿佛捂着一个小温暖袋似的。这在冬天也算是十分美好的事情了,是吧。
粥也分不少种类。什么排骨粥啊,血糯粥啊,乌米八宝粥……都是在原白粥的基础上拓出来的。我有个朋友在国外留学,每年才回来那么几天。去的时候说:“等我到了那边一定会多拍些美食给你看的。”可到了没那么几天,就开始和我诉苦,哪有什么美食啊,还不如我们每天喝的粥好吃呢!这不,如今她一回来便嚷着要吃粥,仅是最简单的白粥而已,她说,这是“家”的味道。是啊,家。我们的家仅仅是普普通通的那个地方啊。没有什么特别的,但又很特别。正如白粥,平平淡淡,但又最能温暖人心啊。
这个图片中,从花纹与有些陈旧的`木板可以看出,是在古镇中。布做的小招牌迎风飘扬着。可以想象,跨进那道槛,几张八仙桌摆着,人们纷纷坐下,享受着各种粥。从古至今,中国人都是喜爱热闹的,喜欢一大群人围成一桌,开开心心地夹着菜,谈着事,而喝粥不也是这样图个热闹吗?
走在街头,特别是异乡,看见一家粥店,总会忍不住走进去尝一小碗,却还是能尝出细微的不同,习惯了妈妈煮的浓稠度,吃着外面的还是会有些不习惯。
有人说“人生就像一碗粥,需要慢火熬。”所谓“熬”也就是不轻易放弃,也不轻易改变目标,直到达到终点。人生路漫漫,也只有“熬”才能体现人生之意了吧。
那么,进这家粥铺的人又是抱着何种态度走进去的呢?
篇7:粥优秀作文
连松软的面包算着,一切主食之中,我爱苏式的汤面,香脆的烧饼,同一碗润滑爽口的白粥。提起粥,就会想起外婆的笑脸,忆起悠闲的苏式生活,想象着过往人们艰苦的岁月。真的,与粥的情缘结得太多了,记忆中全是它的身影。
记得上幼儿园的时候,我住在外婆家,早饭自然是外婆一手准备的,既要保证营养,又要迎合外公清淡的口胃,粥便成了早饭不二的选择。
每天早上,我是闻着袅袅粥香起床的。一年四季都吃粥,却永远不会腻,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外婆的精心准备。一碗浓稠的燕麦粥,碗底藏着一枚白煮蛋,外加一碟毛豆萝卜干和外公手剥的核桃肉,日常搭配,吃起来却有滋有味。
到了夏天,外婆则会在我起床前将绿豆粥凉好,一碗粥下肚,神清气爽,似乎连周围的热浪都被逼退三尺。
到了冬天,热乎乎的白粥倒成了刚刚好,不需要其他食物的点缀,一碗粥上面是清淡的米汤,下面则是膨胀到似已变形的米粒。吃进去的每一口,像一把熨斗,把身体和胃都熨烫地平平整整,舒舒服服,驱散了冬日刺骨的寒冷。
若是到了农历十二月初八,那天的粥便会特别丰盛,杂粮,豆谷和蜜枣,准叫你吃得满嘴香甜。
而这些关于粥的美好记忆,都是外婆用爱和时间熬出来的。一碗粥能百吃不厌,那是因为融入了外婆细致入微的关爱,视孙情深,一碗白粥就都在里面了。
清粥一碗岁月长,点一碗粥,坐在江南街坊的茶楼上,看烟雨朦胧,船行击水,行人过往,享受苏式生活的悠闲与惬意。
一碗粥只有经历文火慢煮,味道才香纯,时间像一位高超的厨师,它将粥越熬越丰盛,曾经拌着野菜,水多于米的粥已淡出人们的生活,皮蛋瘦肉粥,海鲜粥登上人们的餐桌,社会不断发展强盛,期间路之坎坷,粥知道。
唉!如今的食物丰富多样,东西俱备,人们在山珍海味中迷了眼。不过在我看来,粥才是永恒的美食,清淡、简单、无关岁月,它是人情冷暖,更是苏州人的标配。
篇8:粥优秀作文
熬粥过程需要等待,这是一种心境,只有宁静才能致远,只有磨难才能成长,我愿等待着,静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在岁月中“熬煮”,让灵魂在“熬煮”中一点点散发香气。
熬粥,白米加水,看似简单,实则需要耐心地等待。
盛夏,我满心欢喜地准备为家人熬一锅粥,我将淘好的米放入锅中,加上水,点上火,便乐悠悠地跑到空调房里凉快去了。“孩子,快去厨房看着!不然粥会漫出锅的!”外婆催我,我不耐烦地去了。
我把火一下调到最大,恨不得一下子就煮熟,不一会儿,水和米便“咕嘟咕嘟”的顶着锅盖溢了出来,锅盖也被顶的“砰砰”作响,似乎容不得半点束缚。
我急忙将火调小,无聊地摇着扇子。过了一会,一缕缕白色的水汽袅袅升入空中,便消散于无形,一股米的清香钻入我的鼻间,温软、细腻。我不由得来了兴趣,掀开锅盖,只见水和米由势不两立到趋于平静,最终融合在一起,呈现出乳白的色泽,白米的清香更加沁人心脾。
在雾气缭绕中,我仿佛看到了外婆平时熬粥的情景:外婆用勺子慢慢搅动着锅里的粥,看着袅袅雾气升腾。慢悠悠地说:“人生啊,就像这锅粥一样。”然后又缓缓地盖上锅盖,生怕打扰了粥似的。窗外的阳光洒在外婆的身上,恬静的脸上露出了淡淡的笑容……
我相信外婆的内心在岁月的磨洗和等待中,愈加平静。这碗不掺任何佐料的白粥是外婆的最爱,也许,这白米加水熬粥的过程中,外婆参透人生的真谛。
粥终于熬好了,我盛上一碗细细品尝,滑腻的口感,在我舌尖萦绕,米粒的清香让我神清气爽,配上一碗咸菜,喝着,哇,心里惬意不已。
现在我终于明白外婆说的话了。熬粥过程需要等待,这是一种心境,只有宁静才能致远,只有磨难才能成长,我愿等待着,静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在岁月中“熬煮”,让灵魂在“熬煮”中一点点散发香气。
篇9:红薯粥作文
红薯粥作文
今日,又喝最爱的红薯粥了。木碗依旧朴素,清香依旧诱人,味道依旧甘甜。一口软糯,一如从前,却觉得少了什么。
多年前的初秋,那时我不喜欢红薯。我认为它是丑陋的。从泥土里扒出来,满身的淤泥,甚至会爬出白乎乎的蠕虫。少时的我看中的是外表,从未关注其内心。
我也不喜回老家。初秋时分,乡下的蚊子依旧是成堆成团,你一袭长裙,换来一身包。再者,没有WIFI,没有电视电脑,成天闷在房间里,实是无趣。
直到那一天,我年迈的外婆看她小外孙女越发的不耐,提议到田埂上转一转。在母亲再三催促下,我穿了胶鞋,极不情愿的迈出了家门。
跟着外婆的脚步,慢悠悠的散步于田埂之上,乡下的秋阳暖暖地撒在身上,伴着外婆絮絮叨叨的轻语。忽的发现,天高云淡,虫鸣悦耳,稻田一望无际,微风裹着稻香与炊烟略过鼻尖,宁静惬意。余光中外婆神采奕奕的模样,令人惊讶,这还是这些天寡言少语的外婆吗?
“到了!”外婆苍老而又温和的声音传入耳中,随着外婆的指尖望去。一片茂盛的“绿萝地”?疑惑,不解。阳光中,外婆一脸慈爱,凝视着这片土地,似是回忆:“当你妈妈如你这么大时,也曾在这片土地里玩过。”
外婆熟练地拿起铲子,轻巧一铲,竟是一个脏脏的红薯!怪模怪样的红薯上,结着绿萝般茂盛的绿叶。被外婆提在手上,像故事里的小地精。我错愕不已,扬声问起:“阿婆,要挖这个?”外婆点了点头,期待的看着我。我不忍拒绝,只好拿起铲子。外婆笑了,眉眼弯弯。
一片绿叶丛中,一双粗糙又温暖的'手包裹着一双小而稚嫩的手,一个弯弯宽厚的背影叠夹着一个削薄挺拔的背影,苍老的笑声中交杂着清脆的呐喊,惊起田间飞鸟阵阵。
外婆和我那一天收获丰满,满满一筐的红薯,大小不一。在晚霞的余晖中,沿着盲肠小道,与外婆肆意的唱着乡间小曲。我第一次连泥土粘上了脸也顾不上擦了。
晚上,外婆做了一顿红薯宴。当满满的红薯粥端上来时,清香萦绕,纯白的米,金黄的红薯,配上素雅的小木碗。我迫不及待的要下口,不顾外婆的提醒,忍着微烫的米粥,吸了一大口,米粒软糯却粒粒分明,红薯柔软清甜,一口下去,淡淡的甘甜唇留齿间。简简单单的一碗红薯羹却令人感到暖暖的幸福。月光下,烛辉中,一位老人满足的看着孩子的狼吞虎咽。
我还是要走了。临行前,外婆塞了好多东西给我,满满一大包。最后,又将那碗我用的小木碗用绸布包好,塞在我怀里。她说,若是我忘了,见了这个小木碗,就可以想起她了。我当时不以为然,笑嘻嘻地说:“阿婆,不会的。我会常回来看您的。”当时的我以为我忘不了,忘不了这些天的烤红薯,红薯干,红薯粥,更忘不了我的外婆。
可回城后,城里日复一日的快节奏生活,乡间闲适的日子渐渐淡去,忘却的一干二净。小木碗不知被我放哪了,诺言也早已抛之脑后。再次回乡时,却是……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不曾想,外婆那天站在窗口用衣襟擦泪是我们最后一次见面。乡间红薯依旧,斯人却已去。
后来,我一直在寻觅,尝试了许多的红薯粥,却总是有遗憾,总是丢了什么,许是今生也寻不回。
红薯粥缺一味,一味外婆的爱。口中香软,泪如雨下。
篇10:一碗粥作文
她,已老。
生活不能自理,重复一句话,像个小婴儿似的。妈妈说,她,患上了老年痴呆症。
她,就是我的曾祖母。八十多岁的高龄,走路颤颤巍巍,什么都会忘记。而唯一不忘的,则是妈妈,妈妈好似是她的世界。而妈妈的世界里,大奶奶是她的天。
那一天,天空阴沉沉的。我与妈妈一同去看望她。一见到妈妈,她那原先黯淡的脸,瞬间发光发亮。她先是激动地叫了声“孩子”,嘴角渐渐上扬,沧桑历史的雕痕遍布整张衰老的脸颊,甚至想从椅子上爬起来。妈妈过去与曾祖母来了个大大的拥抱,接着,又走进厨房,对着外头大喊一声:“奶奶,用一下厨房!”然后,她变戏法似的从口袋里揣出一小袋五谷米,从柜顶上搬出一个电饭锅,将米“哗啦啦”地倒入锅里,拧开水龙头,待米全部浸入水里后,就上下左右来回翻动着米和水。我好奇地凑近一瞅:嘻,那清清的水,都被米粒的污物染得浑浊不清。然而,妈妈并未“善罢干休”,倒掉浑水,灌入清水,翻动米粒,再倒掉浑水,灌入清水……“哗啦啦”、“沙呼呼”的声音混成一曲《H米交响乐》。就这样来回清洗几次后,妈妈终于停止了忙活,她在锅里加好水后,静静地等上了几分钟。那米粒们个个都白白胖胖,静守在锅底,等待热气的涌来。妈妈熟练地把插头接上,“嘀嘀”连续摁了几个按钮,“咻”地一声,电饭锅开始运作了。妈妈拍拍手,疾步走出厨房,轻轻坐到曾祖母身边。
“孩子,身体怎么样了?”曾祖母笑眯眯地问语气里满是怜爱与和蔼。她轻轻地伸出那满是皱褶干瘪的手,慢慢地,颤抖着抚摸着妈妈的脸,又缓缓抬起手,拉开妈妈额角上被汗水粘住的几缕发丝。接着,长长叹了口气:“唉!又瘦了!”
“您也要多注意身体。”妈妈脸上依旧挂着那一抹微笑。谈笑间,米饭已熟,妈妈从沙发上站起来,打开饭锅盖。霎时,一股浓浓的饭香弥漫开来,妈妈舀好一碗粥,小心翼翼地端到曾祖母的面前。妈妈舀起一口粥,微微咧开唇,“呼呼”地吹一口气,先尝了一口,确保不烫后,这才放心地送入曾祖母的口中。又一口,又一口……好似在给小婴儿 喂 饭,动作是那样的轻柔,缓慢。妈妈的神情是那样专注,直至将粥全喂完。我想曾祖母的心一定是暖暖地吧!
妈妈告诉我曾祖母是最爱喝五谷粥的,这煮粥、喂粥、包含了多少敬,多少爱!敬老,原来只不过是一碗粥的距离。
篇11:一碗粥作文
平常家里煮的饭菜都很清淡,只有在外工作的爸爸回家才会明显丰盛。
有一次假日我睡醒时感觉头晕目眩,正在纳闷身体怎么了,突然妈妈开门进来,一边拿掉我额头上的湿毛巾(那时我才发觉头上有这东西),一边放下她手中的托盘。我莫名奇妙地坐起来看着托盘上有一碗粥还有一些容易入口的配菜,接过妈妈递过来的温水,正想开口问她,妈妈却说:“你发烧了,粥趁热快点吃,吃完了叫我。”说完她把我身后的枕头垫高后便走了出去。
看着面前的食物,我纳闷妈妈是怎么知道我不舒服的?我才刚醒来啊……我一直以为平淡的生活中,忙碌的妈妈不会有空闲的精力关心我,原来妈妈都在默默地关注着我,连我自己都还未发觉自己生病,妈妈早就知道了。
我吃完了那碗粥,总觉得比平常的饭菜似乎多了些什么,打开门走出去才知道原来那碗粥是妈妈另外煮给我的。刹那间我明白了,粥里多出来的味道原来是妈妈的爱,那就是对我关心的滋味,虽然简单,但这是我感觉无比美味的一餐!
我想妈妈的爱是随时都有的,只是我不曾注意吧,我想,只要有妈妈的爱心,家里的每顿饭都是最美味的大餐!
篇12:一碗粥作文
10月3日是国庆长假,我和妈妈在一家早餐店吃早餐,看着面前的包子、煎鸡蛋、骨头汤我早就垂涎三尺,撸起袖子打算好好地享受一番,妈妈坐在对面一边喝着粥一边对我叮嘱:孩子,早餐是一天当中最重要的一餐,一定要吃好吃饱就在这时从门口进来了一个中年妇女和一个男孩,看起来也像是一对母子,他们找了个靠角落的餐桌,妇女沙哑着声音喊道:老板,来两个包子、一碗粥,少加糖。而孩子则靠着墙坐下,双唇紧闭,脸色灰白,眯着眼休息。
他们看着像是从乡下来的,衣服上沾满了黄土灰,拖着一个大麻袋,妇女的手上长满了老茧,一看就是经常干农活的手。人们看着他们,都和他们保持一定的距离,好像生怕弄脏自己。
老板端来了粥和包子,对他们说道:小朋友真可爱,几岁啦?77岁。孩子怯怯地回答。他又转向妇女问道一碗粥够吗,孩子不喝,要不要再来一碗?妇女欲言又止,孩子却抢着说道我不喜欢喝粥,只吃包子。妇女转向孩子,摸着他的头,小声回答说:是的,他不太喜欢喝粥。老板没说什么,忙着招呼其他客人了。
只见妇女吃完了包子,喝了小半碗粥就停了下来,然后把碗递给孩子,可孩子却压低声音说道:妈妈,我不喝,我吃包子就可以了,您喝吧!妇女不说话,却坚持把碗放在了孩子面前。孩子不再拒绝,端起碗,狼吞虎咽地喝起来,直到碗里一粒米不,完了望向母亲妈妈,真好喝!,妇女嘴角露出一丝微笑,这么好喝,那我们再叫一碗吧?孩子连连摆手不要了,不要了,已经够了,妈妈,省一点是一点,对吧?妇女的眼眶有些湿润,轻轻搂住了孩子的肩。用完餐临走时,妇女和孩子将凳子放回原位摆好并同时用衣袖擦了擦坐过的位置。
结账时,母亲从衣兜里掏出了一叠皱巴巴的零票儿,付完钱后,又小心将剩下的仔细揣进衣兜。
妈妈,他不是说他不爱喝粥吗,怎么却吃得如此有味儿?我疑惑了,妈妈轻声说着:这孩子真是懂事,知道家里条件不太好,都宁可自己不吃,也要省一点,其实他是喜欢喝粥的。这时我看见妈妈的眼睛也红了。
原来,简简单单的一碗粥里,也可以包含着如此丰富的情感,看着自己面前一堆五花八门的食物,我默默低下头继续吃了起来。
【描写粥的作文】相关文章:
1.描写粥的句子
2.作文:父亲的粥
3.食粥 陆游
7.粥类创业计划书
8.粥里粥外美文
9.范文公断化粥
10.七人分粥范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