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食粥心安》阅读及答案

《食粥心安》阅读及答案

2024-07-08 08:12:3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szzhouxf”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食粥心安》阅读及答案,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食粥心安》阅读及答案,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食粥心安》阅读及答案

篇1:《食粥心安》阅读答案

原文

范仲淹家贫,就学于南都书舍。日煮粥一釜,经夜遂凝,以刀画为四,早晚取其二,断齑数十茎啖之。留守有子同学,归告其父,馈以佳肴。范置之,既而悉败矣。留守子曰:“大人闻汝清苦,遗以食物,何为不食?”范曰:“非不感厚意,盖食粥安之已久,今遽享盛馔,后日岂能复啖此粥乎?”

范仲淹家贫,读书于南都书舍,煮栗二升,作粥一釜,经夜遂凝,以刀画为四块,早晚取其二块,断齑(腌菜或酱菜)数十茎啖之。留守有子同学,归告其父,馈以佳肴。范仲淹置之,既而悉败矣。留守子曰:“大人闻汝清苦,遗以食物,何为不食?”范曰:“非不感厚意,盖食粥安之已久,今遽享盛馔,后日岂能复啖此粥乎?”

篇2:《食粥心安》阅读答案

1)南都书舍:即南都书院。

2)釜(fǔ):锅。

3)画:划。

4)齑(jī):腌菜或酱菜。

5)啖:吃。

6)留守:官职名称。

7)同学:一起学习。

8)置:放。

9)既而:不久。

10)悉:全,都。

11)败:坏,腐烂。

12)大人:指自己的父亲。

13)闻:听说。

14)遗(wèi):馈赠,赠送。

15)何:什么 。

16) 盖:大概。

17)安:安定。

18)遽(jù):一下子,立刻。

19)馔(zhuàn):菜肴

20)后日:以后。

21) 归:返回。

22)清苦:清淡贫苦

23)馈:赠送;赠与。

24)大人:指自己的父亲。

25)馈以佳肴:送给范仲淹一些美味佳肴。

26)范置之,既而悉败矣:范仲淹(将食物)放在了一边,不久后食物全腐烂了。

篇3:《食粥心安》阅读答案

1、解释:(1)吃;(2)一起学习;(3)回家;(4)用食物赠送;(5)安宁

2、翻译:(1)范仲淹放在一边,不久食物全腐烂了。

(2)我的父亲听说你过得清淡贫苦,送来这些吃食物,(你)为什么不吃呢?

(3)现在突然享用丰盛的饭菜,以后怎么能再吃得下这粥呢?”

3、文中范仲淹安于贫困、刻苦读书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篇4:《食粥心安》阅读答案

1、解释:(1)啖: ;(2)同学: ;(3)归: ;(4)遗以食物: ;(5)安:

2、翻译:(1)范仲淹置之,既而悉败矣:

(2)大人闻汝清苦,遗以食物,何为不食?:

(3)今遽亨盛馔,后日岂能复啖此粥乎?:

3、文中范仲淹 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篇5:《食粥心安》阅读答案

1、此文反映了范仲淹知足常乐以及俭朴的品格。

2、范仲淹不要馈赠的原因是因为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3、有人说,苦难是一所学校。从某种意义上说,清苦是一件好事,它能催人奋进,它能培养人的意志。

篇6:《食粥心安》阅读及答案

《食粥心安》阅读及答案

阅读北宋文莹的一文,完成后面的题。(14分)

范仲淹家贫,就学于南都书舍①。日煮粥一釜②,经夜遂凝,以刀画为四,早晚取其二,断齑③数十茎啖④之。留守⑤有子同学,归告其父,馈以佳肴。范仲淹置之,既而悉败矣。留守子曰:“大人⑥闻汝清苦,遗以食物,何为不食?”范曰:“非不感厚意,盖食粥安已久,今遽享盛馔⑦,后日岂能复啖此粥乎?”

【注释】①南都书舍:当时著名的书院。 ②釜(fǔ):锅。③齑jī:腌菜。④啖(dàn):吃。⑤留守:官职名称。    ⑥大人:指自己的父亲。⑦馔(zhuàn):饭菜。

小题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日煮粥一釜( ) ②既而悉败矣( )

③大人闻汝清苦( ) ④遗以食物( )

(2)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_____(2分)

例句:范仲淹置之

A.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马说》)B.不以木为之者 (《活板》)

C.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D.录毕,走送之 (《送东阳马生序》)

小题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盖 食 粥 安 已 久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归告其父,馈以佳肴。(2分)

译文:

(2)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陋室铭》)(2分)

译文:

小题4:阅读上文,说说范仲淹为什么不要馈赠?(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 (1)(4分)①天天、每天 ②都、全 ③听说④赠送、给予(2)A

小题2:盖/ 食 粥 安 /已 久(2分)

小题3: (1)(留守的儿子)回家告诉父亲范仲淹的事,送给范仲淹一些美味佳肴。(2分)(2) 略(2分)

小题4:范仲淹不要馈赠是因为他懂得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2分)

小题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文言字词的.翻译。第一小题考查的这几个词的特殊意义,尤其是“日”和“遗”这两个字,对于文言文中的字词一定要注意背诵、积累及运用。

第二小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用法, BCD三项中的“之”都是代词,只有A项是助词,所以选A。对于文言虚词,一定要多加记忆,联系课内文言虚词,总结其用法。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朗读节奏,要根据意思来划分。

小题3:

试题分析:试题分析:第一句中注意“归、遗”的翻译,第二句中注意“斯、惟、德馨”的翻译。

小题4:

试题分析:在熟知短文内容大意的情况下,结合内容理解其中能够蕴含的道理,要做到语言通顺。范仲淹不要馈赠是因为他懂得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篇7:食粥心安阅读答案

食粥心安阅读答案

阅读北宋文莹的《食粥心安》一文,完成后面小题。(14分)

原文

范仲淹家贫,就学于南都书舍①。日煮粥一釜②,经夜遂凝,以刀画为四,早晚取其二,断齑③数十茎啖④之。留守⑤有子同学,归告其父,馈以佳肴。范仲淹置之,既而悉败矣。留守子曰:“大人⑥闻汝清苦,遗以食物,何为不食?”范曰:“非不感厚意,盖食粥安已久,今遽享盛馔⑦,后日岂能复啖此粥乎?”

【注释】

①南都书舍:当时著名的书院。

②釜(fǔ):锅。

③齑jī:腌菜。

④啖(dàn):吃。

⑤留守:官职名称。

⑥大人:指自己的父亲。

⑦馔(zhuàn):饭菜。

译文

范仲淹家里贫穷,他在南都书院读书时,天天煮一大锅粥,经过一晚上的凝固,用刀切成四块,早上晚上拿其中的两块,把腌菜切成几块吃。留守有个儿子和他一起学习,留守的儿子回家告诉父亲范仲淹的事,把一些美味菜肴送给范仲淹。范仲淹把送的食物放在了一边,不久后食物全腐烂了。留守的儿子说:“我父亲听说你的生活清淡贫苦,送来食物,你为什么不吃?”范仲淹说:“我不是不感谢你们的好意,大概是我吃粥吃久了,心里安定,我突然享用如此丰盛的`菜肴,日后我怎么能再吃下这些粥呢?”

道理

1、此文反映了范仲淹知足常乐以及俭朴的品格。

2、范仲淹不要馈赠的原因是因为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3、有人说,苦难是一所学校。从某种意义上说,清苦是一件好事,它能催人奋进,它能培养人的意志。

试题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日煮粥一釜②既而悉败矣()

③大人闻汝清苦()④遗以食物()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范仲淹置之A.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马说》)B.不以木为之者(《活板》)

C.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D.录毕,走送之(《送东阳马生序》)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盖食粥安已久

3:翻译下列句子。(4分)(1)归告其父,馈以佳肴。(2分)(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铭》)(2分)

4:阅读上文,说说范仲淹为什么不要馈赠?(2分)

参考答案:

1:①天天、每天②都全3.听说4.赠送、给于(2)A

2:盖/食粥/安之已久

3:翻译下列句子.(4分)(1)回家告诉父亲范仲淹的事,送给范仲淹一些美昧佳肴.(2分)(2)略(2分)

4:范仲淹不要馈赠是因为他懂得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2分)

试题分析

试题分析1:出题思想: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方法: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注意“日”天天每天。“遗”的意思是赠送常考。

(2)范仲淹置之的“之”的含义为:代词,佳肴。A项的的“之”解释为:的。

试题分析2:此题考查学生对句读的掌握,要求学生熟读该句,读出含义,然后断句。

试题分析3:出题思想: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注意1句中“归”“馈”的意思。2句中“惟”“德馨”的意思。

试题分析4: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把握,读懂全文,把握关键句“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篇8:《食粥心安》阅读及答案参考

《食粥心安》阅读及答案参考

阅读北宋文莹的《食粥心安》一文,完成后面小题。(14分)

范仲淹家贫,就学于南都书舍①。日煮粥一釜②,经夜遂凝,以刀画为四,早晚取其二,断齑③数十茎啖④之。留守⑤有子同学,归告其父,馈以佳肴。范仲淹置之,既而悉败矣。留守子曰:大人⑥闻汝清苦,遗以食物,何为不食?范曰:非不感厚意,盖食粥安已久,今遽享盛馔⑦,后日岂能复啖此粥乎?

【注释】①南都书舍:当时著名的书院。 ②釜(fǔ):锅。③齑jī:腌菜。④啖(dàn):吃。⑤留守:官职名称。⑥大人:指自己的父亲。⑦馔(zhuàn):饭菜。

小题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日煮粥一釜( ) ②既而悉败矣( )

③大人闻汝清苦( ) ④遗以食物( )

(2)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范仲淹置之 A.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马说》)B.不以木为之者 (《活板》)

C.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D.录毕,走送之 (《送东阳马生序》)

小题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盖 食 粥 安 已 久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4分)(1) 归告其父,馈以佳肴。(2分)(2)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陋室铭》)(2分)

小题4:阅读上文,说说范仲淹为什么不要馈赠?(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①天天、每天②都全 3.听说 4.赠送、给于(2)A

小题2:盖/食粥/安之已久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回家告诉父亲范仲淹的事,送给范仲淹一些美昧佳肴.(2分)(2)略(2分)

小题4:范仲淹不要馈赠是因为他懂得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2分)

小题1:

试题分析:出题思想: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方法: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注意日天天 每天。遗的意思是赠送

常考。(2) 范仲淹置之的之的含义为:代词,佳肴。A项的的之解释为:的。

小题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句读的掌握,要求学生熟读该句,读出含义,然后断句。

小题3:

试题分析:出题思想: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注意1句中归馈的意思。2句中惟 德馨的意思。

小题4: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把握,读懂全文,把握关键句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篇9:食糑心安的阅读答案

食糑心安的阅读答案

范仲淹家贫,就学于南都书舍。日煮粥一釜,经夜遂凝,以刀画为四,早晚取其二,断齑数十茎啖之。留守有子同学,归告其父,馈以佳肴。范置之,既而悉败矣。留守子曰:“大人闻汝清苦,遗以食物,何为不食?”范曰:“非不感厚意,盖食粥安之已久,今遽享盛馔,后日岂能复啖此粥乎?”

范仲淹家贫,读书于南都书舍,煮栗二升,作粥一釜,经夜遂凝,以刀画为四块,早晚取其二块,断齑(腌菜或酱菜)数十茎啖之。留守有子同学,归告其父,馈以佳肴。范仲淹置之,既而悉败矣。留守子曰:“大人闻汝清苦,遗以食物,何为不食?”范曰:“非不感厚意,盖食粥安之已久,今遽享盛馔,后日岂能复啖此粥乎?”

译文

范仲淹家里贫穷,他在南都书院读书时,天天煮一大锅粥,经过一晚上的凝固,用刀切成四块,早上晚上拿其中的两块,把腌菜切成几块吃。留守有个儿子和他一起学习,留守的儿子回家告诉父亲范仲淹的事,把一些美味菜肴送给范仲淹。范仲淹把送的食物放在了一边,不久后食物全腐烂了。留守的儿子说:“我父亲听说你的'生活清淡贫苦,送来食物,你为什么不吃?”范仲淹说:“我不是不感谢你们的好意,大概是我吃粥吃久了,心里安定,我突然享用如此丰盛的菜肴,日后我怎么能再吃下这些粥呢?”

【阅读训练】

1、解释:(1)啖;(2)同学 ;(3)归 ;(4)遗以食物 ;(5)安。

2、翻译:(1)范仲淹置之,既而悉败矣。

(2)大人闻汝清苦,遗以食物,何为不食?

(3)今遽亨盛馔,后日岂能复啖此粥乎?

3、文中范仲淹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参考答案

1、解释:(1)吃;(2)一起学习;(3)回家;(4)用食物赠送;(5)安宁。

2、翻译:(1)范仲淹放在一边,不久食物全腐烂了。

(2)我的父亲听说你过得清淡贫苦,送来这些吃食物,(你)为什么不吃呢?

(3)现在突然享用丰盛的饭菜,以后怎么能再吃得下这粥呢?”

3、文中范仲淹安于贫困、刻苦读书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解释

1)南都书舍:即南都书院。

2)釜(fǔ):锅。

3)画:划。

4)齑(jī):腌菜或酱菜。

5)啖:吃。

6)留守:官职名称。

7)同学:一起学习。

8)置:放。

9)既而:不久。

10)悉:全,都。

11)败:坏,腐烂。

12)大人:指自己的父亲。

13)闻:听说。

14)遗(wèi):馈赠,赠送。

15)何:什么 。

16) 盖:大概。

17)安:安定。

18)遽(jù):一下子,立刻。

19)馔(zhuàn):菜肴。

20)后日:以后。

21) 归:返回。

22)清苦:清淡贫苦

23)馈:赠送;赠与。

24)大人:指自己的父亲。

25)馈以佳肴:送给范仲淹一些美味佳肴。

26)范置之,既而悉败矣:范仲淹(将食物)放在了一边,不久后食物全腐烂了。

道理

1、此文反映了范仲淹知足常乐以及俭朴的品格。

2、范仲淹不要馈赠的原因是因为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3、有人说,苦难是一所学校。从某种意义上说,清苦是一件好事,它能催人奋进,它能培养人的意志。

篇10:比较阅读:送东阳马生序 食粥心安

比较阅读:送东阳马生序 食粥心安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了,不敢销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范仲淹家贫,就学于南都书舍①,日煮粥一釜②,经夜遂凝,以刀画为四块,早晚取其二,断齑③数茎啖④之。留守有子同学,归告其父,馈以佳肴。范仲淹置之,既而悉败矣,留守自讶曰:“大人闻汝清苦,遗以食物,何为不食?”范仲淹曰:“非不感厚意,盖食粥安已久,今遽亨盛馔,后日岂能复啖此粥乎!”

【注释】①南都书舍:当时有名的书院。②釜:锅子。③齑(jì):腌菜或酱菜。④啖:吃。⑤留守:官职名称。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4分)

(1)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2)礼愈至

(3)日煮粥一釜

(4)馈以佳肴

2.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A.不敢出一言以复(来) 遗以食物(把)

B.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向) 就学于南都书舍(在)

C.俟其欣悦(他,指老师) 其喜洋洋者矣(他,指范仲淹)

D.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的) 辍耕之垄上(去)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1)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2)今遽享盛馔,后日岂能复啖此粥乎!

4.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表。(3分)选文主要人物(人名)主要内容(限8个字)共同点甲文(1)借书抄书,从师求教(3)乙文范仲淹(2)

5.从下列(1)(2)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3分)(1)甲文的作者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你是否赞同这种从师态度?为什么?(2)范仲淹不吃同学的父亲送给他的好饭好菜。你是否赞同这种行为?为什么?

【答案】

1.(4分)(1)担心(2)周到或周全(3)每天(4)赠送或馈赠

2.(2分)C

3.(4分)(1)所以我即使愚笨,终于还是有所收获。(2)我现在就享用丰盛的饭菜,那以后的日子怎么能再吃得下这样的粥呢!

4.(3分)(1)宋濂(2)读书清苦(每日吃粥,日啖二粥),不受馈赠(不食佳肴、不享盛馔)(2)家贫苦读

5.(3分)言之成理即可。(1)示例:赞同,学生应该虚心学习,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这既是对老师的尊敬,也是自己虚心求教的表现。不赞同,我们要善于表达自己的'疑问或想法,与老师平等地交流、沟通这样利于求得真知。(2)示例:赞同,范仲淹不吃别人馈赠的好饭好菜,是因为“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同时也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独立人格。不赞同,留守的馈赠是真心,不是“嗟来之食”,不应该辜负他们的一份好意。

【《食粥心安》阅读及答案】相关文章:

1.食粥 陆游

2.课文食喻阅读答案及翻译

3.《桃花心木》阅读及答案

4.《目送》阅读及答案

5.阅读题及答案

6.诗词阅读及答案

7.霜叶红于二月花阅读及答案

8.《天窗》阅读及答案

9.《马赛曲》阅读及答案

10.军刀阅读及答案

下载word文档
《《食粥心安》阅读及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