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协议范文
“少吃点糖”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5篇生死协议范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生死协议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生死
生命,那是自然付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只有体现出生命价值,才算得上是珍惜生命。生命对于每一个人都是珍贵的。
张海迪——自幼她下半身就没知觉,在这种情况之下,她坚强以意志战胜了病魔,取得了健全人都很难取得的博士学位。
虽然残疾,但她的心灵没有残疾,让自己的人生更绚烂多彩,让生命更有价值!这些就是因为张海迪以坚强的毅力,珍惜来之不易的生命,热爱生活。
黄美廉——从小就患上了脑性麻痹症。这种病的症状十分惊人,因为肢体失去平衡感,手足会时常乱动,口里也会经常念叨着模糊不清的词语。医生根据她的情况,判定她活不过6岁。在常人看来,她已失去了语言表达能力与正常的生活条件,更别谈什么前途与幸福。但她却坚强地活了下来,而且靠顽强的意志和毅力,考上了美国著名的加州大学,并获得了艺术博士学位。她靠手中的画笔,还有很好的听力,抒发着自己的情感。在一次讲演会上,一位学生贸然地这样提问:“黄博士,你从小就长成这个样子,请问你怎么看你自己?你有过怨恨吗?”在场的人都暗暗责怪这个学生的不敬,但黄美廉却没有半点不高兴,她十分坦然地在黑板上写下了这么几行字:
一、我好可爱;
二、我的腿很长很美;
三、爸爸妈妈那么爱我;
四、我会画画,我会写稿;
五、我有一只可爱的猫
最后,她以一句话作结论:我只看我所有的,不看我所没有的!
张海迪和黄美廉,她们都是先天性的缺陷,但她们没有放弃,反而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努力超越生命。我们要向她们学习努力奋斗,爱惜自己的生命!
篇2:生死
不,不!岩的耳边再次传来了身边病人的哀嚎声。哀嚎的是一位白血病病人,只剩三天的时间了。
岩十分不解,走过去问他唉,你为什么如此伤心?怎么能不伤心呢?他说::你是一个糟老头儿,怎么能懂?岩低头看了看他——体型瘦小,脸色苍白,大大的眼睛。只是眼神中多了许多迷茫。岩再次叹了口气,回到了病床上。查房的护士们来了,岩静静的坐在了椅子上。一位大夫也来了。真羡慕他们啊!永远不会死。因为去年的时候,政府开展了永生计划,可是这项计划只针对于特殊人士和年轻人((低于40岁)。而岩只能面对死亡。想到这岩再次伤心起来。他打算找好友吉恩聊一会儿。吉恩和岩一样也离生死不远了。他找到了吉恩所在的312病房,径直走了进去。岩看到吉恩时大吃一惊,他很享受的躺在床上,笑呵呵的。床后面的墙上挂着一个钟。显示着他生命的倒计时。嗨,吉恩!注意到了岩之后他才起来。他的身体十分虚弱,但这并不影响他走路的步伐。岩连忙过去把他扶回了床上。还是老样子啊!岩笑着说。他感到有些奇怪,因为这是从岩进医院以后第一次这么自然的笑。老样子多好啊!不过新样子也不错。吉恩说道:可是你要知道,岩,现在保持老样子最好。他把电视打开了。很久不看了,电视上的所有节目都是关于永生的。这不属于我们。那什么属于我们呢?无边的黑暗和无尽的痛苦。岩怒吼道。不对吉恩意味深长的说:或许死亡是美好的。他又换了一个频道。这是一档新闻节目,报道的是永生人自杀而死。吉恩说这才是最好的选择。去过好你最后的几小时吧。
岩回到了自己的病房,安详的躺在了床上,然后闭上了眼睛。等待着属于自己的幸福……
篇3:正确看待生死
E度网专稿
小时候到现在,我们看过了不知多少条可悲的死讯,电视上、亲戚口中、报纸上、书本中……一条又一条的死亡讯息传入耳中,不停的有人发出吝惜的感叹。是啊,一条生命呢!一条活生生的生命呢!转眼间从世间消失了!就连自杀这样不明不白的死讯都会有很多的人觉得那个人很可怜,场面很凄凉。可今天,我要在这里说明一下我的观点。
我对“自杀”这个词感觉到很好笑,自己杀了自己?是吗?拿刀捅自己?割脉?吃安眠药?跳楼?拥抱河水?到底是遇到了什么困难使自己绝望到要让心脏停止跳动?你有比中国失去宝岛的痛苦还痛苦吗?有比中国领导受到外国人甚至国人唾弃还要痛苦吗?有比亲人看到自己离开了世界还痛苦吗?不,你没有。很多人觉得那个自杀的人很可怜,可怜?这个词需要用到他身上吗?他连自己的唯一一条生命都不珍惜,还需要别人的同情和怜悯吗?太可笑了!这样的人有什么精神值得我们去尊重和伤感?是他自己选择离开这个世界,离开我们,我们又有什么权利去留住他,他又有什么权利让我们同情他?他不珍惜这个世界,不珍惜几十亿人中的这一条生命,更不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这种人有什么用?他没有给世界留下一丁点好处和利益,就这样离开了,他还向我们索要怜悯好意思么?一个活生生的人在这个拥挤的世界上得到了多少好处和利益?就这样没有结果地带走了。既然来到这个世界,一切都是命运安排的,有福有祸,何必不去好好珍惜生命带来的每一分、每一秒呢?生在世界上,挫折不是没有的,困难也不是少的,人有悲欢离合嘛,自己有难言的苦衷,别人也一定有咯!为何不忍一忍,坚持一下就过去呢?没有过不去的坎儿,就算不会打垮它,自己也要忍忍嘛,未来不就更好,更有希望了吗?人生有两条路,一条是狭窄阴暗的羊肠小道,另一条虽有许多困难但却光明闪亮,就看你要选择哪一条路了,或许正确的选择,就是美好明天的开始呀!相信我,老天不会偏袒任何人,幸福和痛苦,这都是公平的。
江苏宿迁沭阳县如东中学初一:缪小诺
上一篇:不错过考试
下一篇:感谢陪伴在身边的人 相关推荐 三河古镇游记 文明交通我见证 我为自己点个赞作文500字 我的家 我的家乡——顺德 《变色龙》读后感500字 军训有感 我的理想——主持人 最美的风景在路上作文1100字 我喜欢的体育运动作文600字 老王 让我如此依恋作文800字
篇4:生死雨夜
生死雨夜
5月1日是全世界劳动者的'盛典,然而的5・1节对于湖南省东安县人民医院急诊科来说却是一个黑色的日子.
作 者:郑海泉 作者单位: 刊 名:当代护士 英文刊名:TODAY NURSE 年,卷(期): “”(9) 分类号: 关键词:篇5:生死作文
在寒假里,我读了一个叫作《生死攸关的烛光》的故事,我觉得这篇文章很有意义。
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小女孩杰奎琳在十分危险的情况下,以她的机智勇敢成功地躲避了敌人的搜查,保存了情报,保护了家人。当藏着情报的蜡烛越烧越短的时候,杰奎琳站起来,走到敌人少校身边,娇声地说:“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敌人同意了,这样她保住了藏在蜡烛里面的情报。我觉得杰奎琳很很聪明,也很了不起。
这个故事很好,也很真实。我很佩服杰奎琳的沉着冷静和机智勇敢,她的智慧就像故事中的烛光,在黑暗中闪烁着光芒。
这篇文章对我启发很大,在现实中,我们遇到了紧急情况,往往会惊慌失措,如果我们能像杰奎琳一样沉着冷静,就能战胜一切困难。
篇6:生死作文
《斑羚飞渡》是一篇充满传奇色彩的童话故事,描写的很壮观,很感人,很美。
它讲述了一个猎手队在猎狗的帮助下,把一群斑羚羊逼到了一座名叫伤心崖的山上,那些羚羊唯一的求生方法就是跳到另一座山上,可是羚羊的跳跃是有极限的,再强壮的羚羊最多只能跳5米左右,但是这两座山至少隔了6米。在这危难时刻,羚羊们并没有放弃,它们想出了一个办法:先分成两队,一队是老羚羊,一队是小羚羊,两只羚羊先后起跳,小羚羊跳到老羚羊的背上,就像踩着一块免费的跳板一样,再一次起跳,安全地跳到对面山上,小羚羊得救了,而老羚羊却掉下山崖粉身碎骨了。
我读了这个故事,震撼极了,为猎人的残忍,为老羚羊的献身,为指挥者的智慧。人类的残忍,麻木,不仁不义。与斑羚羊之间为了后代甘愿牺牲,形成鲜明对比,动物们在生死之间,团结互爱,甘愿付出,壮烈牺牲的精神值的我们学习。
篇7:生死作文
生命是一种非常宝贵的东西,有长有短,有的人会非常珍惜它,有的人则拿它跟死神“”,有的人则会让它继续活下去。你属于哪一种人呢?
今天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近期发生的安全事故,一个小男孩由于家路途遥远,于是那个小男孩的妈妈给那个小男孩买了一个自行车让那个小男孩放学自己骑车回家,在他妈妈把这个自行车给他买回家之后,一场噩梦也降临到他的家庭,由于那个小男孩非常过分的相信自己的骑车技术,在一个十字路口,红灯就差一两秒钟就变成绿灯的时候,那个小男孩趁这个时间,那个小男孩毫不犹豫的冲了过去,突然一辆小轿车压过了他,当场死亡,之后他的家长后悔莫及,但那又能挽救什么呢?人死不能复生,生与死只在一念之间,如果他那时候没有争那几秒,也不会造成今天的悲剧。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把生命当儿戏,生命不是个玩具,而是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的主要条件,在这里我想大家提出倡议“珍惜生命吧!”。
篇8:生死作文
宋江等一百零八位好汉终于受了招安。宋江领兵为国家在打仗四方,为国家换来了安宁。
然而,在征战中就战死了许多位好汉。后来就只剩下三十六位了。后来,有病的病逝了,有的活到老逝去了……到最后宋江知道被高俅在酒中下,宋江也让李逵和下毒酒然后两人离开了人世。楚州人民在南门外修建了大殿,再正殿塑神像三十六员,走廊两旁塑神像七十二员,年年祭祀不绝……
就这样水浒传结束了。这一百零百零八位好汉我个个都钦佩!他们有的正义之士,他们的精神、品质值得让人敬佩。《水浒传》真是一本好书,他把一百零八位好汉描写得很清楚。要不怎么是四大名著之一呢这本书交给我很多的知识,又让我进增长了一些知识!这后一篇,告诉了我:人会来到这个世界,也就会离开这个世界。生与死是必然的,只看你活的是不是精彩。想宋江等人这样的义士,死后就是会被人们纪年。虽然他们死了,但在人们的心中他们还活着!
篇9:生死作文
前几天,我看金鱼的水脏了,就给鱼换水。
我先那一个不用的水杯接满水,然后再用网子把金鱼从盆子里捞出来,放在杯子里。
我又把盆子里的脏水倒掉,我看盆子里的四周都沾上鱼拉的屎,我看着就恶心。但是我就还是拿纸擦可擦,盆子焕然一新,我又涮了几遍,就用杯子把水倒在网子上,让金鱼从杯子里掉出来,掉到网子上,再把金鱼倒盆里。
谁知,我没倒好,竟把黑金鱼倒进了水流下去的水管里。
我当时就绝望了,又想:好不容易养了三条金鱼,一只又没有了。我突然看见水管里有一个泡泡浮上来。
我发现,黑鱼卡在哪儿了,我欣赏鱼那不想死的精神。我又拍拍脑袋,想:捞出来呀。
我想着,赶紧捞鱼,我捏不住它,我怕它死了,就用水龙头流点水让它喝,我又喊:“妈,妈,鱼掉到水管里了!”
妈妈仅在3秒钟内“火速赶到现场”。妈妈也抓不住鱼,我又开了水龙头,让鱼喝水,但把鱼头冲了个头朝下,我想:黑金鱼永别了。
就在这时,妈妈捏住了鱼尾巴,抓了上来,我大舒了一口气,心里也很高兴,因为我的鱼上来了。
篇10:生死作文
生活离不开笑,笑有千姿百态,如傻笑、苦笑、微笑、冷笑、皮笑肉不笑……笑中有善有恶,有喜有忧。有的笑转眼即逝,而有的笑却刻骨铭心。
在贵州省的大山深处,有一所小学。许多学生上下学都要 经过学校下游的一座小石桥。一位年轻的女老师,为了护送学 生过桥,在这里画上了生命的句号。
连续几天几夜的大雨让河水暴涨,水漫过了小桥,为了安全,村里人用绳子系在河的两岸,让过桥的人,顺着绳子过桥。在放学的路上,一位姓田的老师担负起护送学生过桥的任务。 田老师帮助大部分学生平安过了桥,在护送最后一批学生时, 危险发生了:一声惊雷让最前面的一位女同学放开了绳索,结果 这位女同学被洪水卷走。田老师安抚好桥上的同学毅然跳入水中,经过几次拼命的抢救,女孩儿得救了,当筋疲力尽的田老师看到女孩平安时,田老师的脸上露出了会心的笑容,这时一个浪头吞没了她……
几天后,人们在小河下游几十里处找到了那位老师的尸体,那位田老师的脸上还挂着一丝微笑。
田老师用自己的生命换回了学生的命。这笑是生死之笑,是无私的笑。
篇11:生死作文
周末,同爷爷在圩上的茶馆里喝茶,听到人家在聊“生死的迟早与得失的多少”的问题。
甲说:“最不幸的是婴儿,一出生就夭折,他失去了整整一辈子。”
乙说:“最不幸的是老人,婴儿才出生甚至可以说不算得到了生命。所以谈不上失去,而老人活的最久,受生命的赐予最多,死时失去的也就最多。所以说长寿非福也。”
丙说:“最惨的`要数英年早逝,你们说的一个无所谓生死与得失,一个就已然活的够数。而中年人却正死当年,把生命赐予的和即将赐予的都失去了。”
听到他们的讨论,我暗自发笑的同时不禁在想,觉得他们说的又不无道理。但是我却认为:那失去的和末得到的都不属于我们,就没有必要去计较太多的得失。借佛家的话说:“谁若受得失的念想所困扰就会失去很多。”其实,我们作为年轻的学生,应该对生命已经刚赐给我们的要好好珍惜,对生命将要赐予我们的别期望太高,只要我们每天努力学习,踏实做人,生命就一定不会吝啬对我们的赐予。
后来,我到学校问了老师,老师也肯定了我的观点。
篇12:生死法杖
生死法杖
生死法杖安徽省怀宁县石牌镇中心学校六(5)班 王 慧
漆黑的夜,静静的长街,远远走来一个小女孩,手里拄着一个神秘的法杖。
谁都不会想到,眼前这个柔弱的小女孩为了拯救国家,去地狱之国寻取了生死之杖。
这个小女孩就是娜拉。
十二岁的娜拉虽然家境不太好,但有父母疼她,生活过得很幸福。但是,一头魔兽改变了她的命运。魔兽每天都要抓人填饱肚子,娜拉的父母不幸被它抓了去。娜拉很伤心,她恨透了那只魔兽。
很多人都像娜拉一样失去了亲人。国王也束手无策,只能任由魔兽宰割自己的人民。一天,娜拉想起了一个传说:地狱之国有一根生死法杖,它具有无穷的神力,只要拥有者在上面滴上自己的血……曾经有许多人去寻找这根法杖,但都有去无回或无功而返。为了消灭可恶的魔兽,娜拉决定一试。
就在娜拉下定决心的时刻,一位善良的女巫出现在她的面前。女巫告诉娜拉,她可以带娜拉去地狱之国,但娜拉必须付出自己五年的`寿命。娜拉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女巫带着娜拉坐上飞毯,转眼就来到了地狱之国的大门前。女巫说:“推开门你可以拯救自己的同胞,转身你可以回到原点。现在,你后悔还来得及。”“我不后悔!”娜拉坚定地回答。女巫交给她一盏避魔灯:“记住,你只有两个小时。”说完就坐着飞毯消失了。
娜拉用力推开大门,首先映人眼帘的是一间温暖的房子,里面坐着一对夫妻。娜拉认出来了,竟是她的父母!娜拉奔向妈妈,妈妈一把抱住了她,而爸爸――他若无其事地擦着一把猎枪……
娜拉渐渐感到有些不对劲,父母早被魔兽抓走了,眼前的到底是谁?这时,爸爸把枪扔了过来,说:“打死我们,你就可以救百姓,但你永远也见不到父母。”娜拉不知所措,正犹豫着,耳畔传来女巫的声音:“别信他,他在浪费你的时间。”娜拉抠响了猎枪,“父母”眨眼间不见了。
“还有七分钟,得抓紧!”娜拉扫视四周,发现离自己不远的地方有一只守杖兽,守杖兽的身后立着一根法杖。她想守杖兽可能会喜欢血味,便拿出匕首割破了自己的手指。守杖兽向她逼近,越逼越近。娜拉瞅准时机,猛地一跃,将匕首插入守杖兽的身体,又拿出避魔灯一晃,守杖兽晕倒了。
“还有三分钟。”娜拉快速奔向法杖,可法杖同时快速地向远处退去。情急之下,娜拉迅速割破了自己另外的九根指头,边奔跑边奋力将鲜血甩向法杖。在她的鲜血接触法杖的瞬间,奇迹发生了,法杖转眼到了她的手中……
漆黑的夜,静静的长街,远远走来一个小女孩,手里拄着一个神秘的法杖。长街的另一头。一只巨大的魔兽……
(指导老师:李竹平)
篇13:生死散文
生死散文
我的大舅姥爷去世了。
今天,我从微信群里看到舅舅与姥姥回乡的消息,因担心姥姥路上辛苦,在和妈妈通话时便提了一句,谁知竟得来这样的消息。妈妈定是觉得,这样远的亲戚,何况又已病了多年,不必给我另添心事。可是关于生死的思绪已在我心中萦绕了。
我确是忆不起大舅姥爷的音容笑貌了,只依稀记得是一个微胖而慈爱的长者——这印象,至少也要追溯到十五年前。每次姥姥带我去拜访,他总是亲自下厨做肉丸子与我吃。我那时约四五岁,还用不熟筷子,肉丸子常常滚落到桌上,他便拣那滚落的送到自己口里,依旧鼓励我从盘里挟。六岁我随父母到了烟台,便绝少见面的机会了,也许过年节时曾在姥姥家来往的客人中见过,印象总没有那样深。几年前听说他得了脑血栓,我也并未在祷念时特意求告他的健康,谁知一位温厚的长者,就这样悄然地去了。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一个人的离去就如同投入忘川的一粒石子,唯留下一时的涟漪而已。亲人哀恸,可日子也照旧的一天天过下去,或许在生命的某一个时间,因着某个触动而想起逝者,哀伤袭来,却总会如潮水退去。
我没有哭。
我从小就是一个凉薄的人。三四岁时我想过自杀,尽管父母亲人待我如掌上明珠。可那时我冷眼旁观书本里悲欢的和身边人世间的喧嚷,憎恶幼儿园里同学的无知卑劣;以一种做客的心态疏离地待在自己家里,听话,安静,从不主动要什么东西。那时死亡于我是一种虚空中的静谧安宁所在,当我向往它的时候,从未想过我是父母的唯一的女儿。我很小的时候,曾拍着手笑称一位快要离世的老人“新娘子”——因为她身上寿衣的鲜艳颜色——尽管她于生命的最后时刻,听到我的话是微笑了的。当我的老姥娘去世的时候,我甚至没有去奔丧,尽管当时正上学并面临着一个当时很重要的考试,尽管父母都劝我不必回去,因为我已经在她卧床不起时探望过一次了。可是如今我痛恨那时候的顺从,因为一次现在看来无关紧要的考试,我没能送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走最后一程。我请妈妈买一包冰糖放在她的墓前,因为我小时候曾答应长大后好好孝敬她,给她买冰糖吃。
然而我的悲伤是因为我的失去,我为数不多的温暖回忆从此无所归依。这真是彻头彻尾利己主义者的自私。我读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读韩愈《祭十二郎文》,读袁枚《祭妹文》,常常为人家的事泪落不能自已,可是大舅姥爷的死,我掉不出眼泪来,尽管他曾那么疼爱我;老姥娘离世已经几年了,我甚至写不出一篇像样的悼词。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可是我并不畏惧死亡,正如我不畏惧生活一样。我最亲爱的姥姥曾辗转于恶性肿瘤的魔掌下,我也未曾下泪。因为我不觉得死亡可怖,——只是心疼姥姥在医院里所受的苦。姥姥步态从容地从死神的袖中走出来,正是因为她自己源于信仰的达观态度。我觉得颇与道楷禅师示寂时所言类似:“吾年七十六,世缘今已足,生不爱天堂,死不怕地狱,撒手横身三界外,腾腾任运何拘束?”即便宗教有再多我不理解的地方,仅是生死观这一条,便值得我一生敬重了。
庄子亦有言:“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慨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夏秋冬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嗷嗷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生命之来源去处,从古希腊至今,依旧是不可解的哲学命题,对庄子所谓“气”也不妨姑且存疑,但其高明之处在于将生死置于一种自然冲淡的境界里。
究竟“一死生”,“齐彭殇”,还是“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其实说不清,也没那么重要。生死既不由人选,生则乐生,死则乐死罢了。
然而至少到现在,我是做不到像庄子那样鼓盆而歌的。还是小时候,独个背着书包上学去,路上遇见一只后面双腿轧断的小猫,在路上只用前爪吃力地爬。我犹豫许久,仍是弃它不顾,自己走了,只因为若送它回家,上学一定要迟到了。天知道我因为该死的“上学”而做下了多少不能原谅自己的事。至今想起来仍不能释怀,为那只猫儿,为自己的麻木与冷心冷情。即使我因此而死后要到地狱里面去,也是颇为应当应分的。
过世了的大舅姥爷,也许入了又一次轮回,也许去了上帝或佛祖的所在,也许回到生命最本原的形态去,无论哪一种,于他自身来说,都不是可悲的。
子曰:未知生,焉知死。我并未懂得生命真谛而作此文,原是僭越了。
篇14:生死散文
关于生死散文
每个人总是写他所能写的、而不是他想写的东西。——博尔赫斯
你终于老的可以心安理得的离开了。祝贺你,虽然很少有人认为祝贺某人的离开是一件缺少道德评价必要性的事,但是鉴于我俩很熟,你必定不会介意,姑且以实言相告。
关于生死,你敬重的一位作家曾今这样说过: 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不过,你从来坦然,所以不会纠结于生死边缘而暗自伤神。得瑟吧小子,终于死了!
那还是很多年前的事了。我认识你的时候,你还是一副玩世不恭的样子。逃课,到操场上去睡觉,当然那时你还不太讲究,一张报纸就可以伴你如梦;抽烟,这个你可有点讲究,你从来不在厕所抽,并且鄙视那些在厕所里吞云吐雾还似乎很享受的瘾君子。你最中意的场所是教室,你觉得那儿富有挑战性,因而也就带有某种刺激;挨饿,这个你最在行。那时你自己做饭吃——你做的饭也就你自己愿意吃。于是一周可能也就那么三四天,你会想起来应该做顿饭吃,剩余时间,这个……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那时候你最鄙视那些整天把梦想挂在嘴上却从来不行动的`人,而你认为自己从来不是——而且不可能会是——那样的人,你在自适的感觉中飘飘欲仙。存在一种可能,人们会易于和自己相异——甚至是相对的人——成为朋友,因为那样可以时时满足自己心理上的优越感,后来你和他们成了谈友。然而这一切不过是你自认为罢了。
你曾今相信时间是有纬度的。它可能是三维的,四维的……,唯独不会仅是二维——平面的。人们只不过是在二维中生活——满足机体正常运转的活动。只要愿意,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二维之外的那一部分就是灵魂所在,人们在那里存放了一种叫做精神和梦想的不明物质,一种叫做永恒的记忆在那里安了家。只不过很多人把二维当作了整个世界,并且徜徉其中,怡然自得。你从来都是怀旧的人,认为时光停留在高中那段想起来就让人心生温暖和怀念的时代,以至你觉得后来不过都是浮光掠影——虚妄所在,如梦幻泡影,而你在那段时光中获得了永生。你精神过于分裂,你的记忆,终究不过是那年,那人,那景,那感觉。也许是你过于当真,或是此在彼在难分,你一直觉得,那年,那人,那景,那感觉,依旧未变,你依然年轻(停留)在那段时光中。朝阳穿过晨霜,横斜在朝露晶莹的窗台。青春的声音如百花之萌动,和着书声琅琅,嫣然气势磅礴。早读的心上人,成为你走不出的风景。酒酣梦醒处,想起便荡气回肠。所以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你的思维还是停留在那个记忆之中,以为那便是一生,并且在感觉上作了实践。
你在那些混账的日子里,竟然寻得自己的第一春——你恋爱了。手法老的掉牙,近水楼台先得月,而且为这还引起很多纠葛,甚至关涉兄弟感情。Anyway,你向来洒脱,于是兄弟顺利败北,而你暂时得胜——突然想起来,这似乎叫做阶段性胜利——而你却以为从此便成长久: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你这人哪儿都不好,这点更甚——很傻,很天真(too young too simple ,据说这词被某领导人提到后,狂风骤雨似的风靡过一阵)。不过歌里面唱的好:爱过知情重,醉过知酒浓。即使往事并不如烟(what is past is not gone forever)——你始终无法勘破,每次想起,你还是会心生温暖,暂时怡然忘忧。
后来你去了一个叫做大学的地方。那是一个传说中自由的像天堂,而实际无奈的像地狱的地方。那儿有很多现实的——在你看来是完全不必要的——规制和约束,而你天性散漫,更兼具叛逆,于是你从来都是被“专政的对象”(原谅我用这么具有意识形态的词)。你对一个人的看法无所谓,一群人对你有意见又有什么关系呢!你妄图超凡脱俗,但如苏力教授所言,“人要脱俗是很难的,因为‘俗’就是一种约束人的制度。”
你也有自己喜欢做的事,只是你过于执着,很多简单的事,在你那儿却要纠结许久,百转千回。你想寻得一条符合自己需要的成长之路,证明你曾今来过。只是如果不是亟欲向别人证明你,那一切又有什么必要呢。不必去追求什么成就感或是存在感,只要你足够自信和洒脱,就会明白,那不过是附属罢了——甚至都是多余的。
你在心里为自己铸造了一座城,幻想从此可以潇洒自如,快意人生,逃离遁世。却不曾想,隔绝了别人,也就封闭了自己:别人进不来,而你自己也无法出去。无论怎么徘徊踟蹰,始终不过原点,只是无端生了这哀怨。容易被感染,幽闭情节过甚,悲凉袭人,只是寻得了这依托,便也心安理得了。说是城,其实更像是堡垒。城是用来居住的,诗意地栖居;堡垒是用来囚禁的,自我封沉。你将自己包裹严实,逃避——甚至排斥——一切可能突破的机缘,自觉你在那里是自由的。你对与人交往毫无欲望,甚至讨厌呆在有人的地方。孤寂,寂静地开出花来,在你的心里牢牢的生了根。
记忆中你依然年轻!
篇15:生死经典散文
生死经典散文
又是那个问题:人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
之前读了《我与地坛》 有感而发写了篇读后感,前几天读了《活着》,这个问题非但没有解决,反而更让我困惑了。
刚刚又去吃了老饭,到的时候已经快开饭了,人真的很多,目测大概十几桌的样子,很热闹,若不是设了灵堂,一切设置都是,吃老饭的标准样子,我都要怀疑:这真的是人刚刚死后?
来到楼上(值得一提的是,这居然是在小区里,用农村的方法纪念死去的人) ,有两个老人在哭丧,我不认识,再看看那位逝去老者的遗照,我也不认识……也许,很久之前,我来过这里,见过他们,但对他们的印象,肯定是不深的。那两个老奶奶(虽说是亲戚吧,但我也不知道该叫什么,就姑且先这样叫着吧)肩膀一抽一抽,不时擦擦眼角的泪,呜咽着,嘴里念叨着“你怎么就这样去了”之类的话。虽说是哭,但也许是她们擦眼泪太勤了吧,我竟没有看到泪水。看着他们哭丧,我竟有些想笑?我知道,这是对死者的大不敬,当然没有表现出来……
我不禁想到了外国的老人死后,他们必然不会哭,会把眼泪往肚子里咽,坚强的活下去。不让长辈们担心。但中国呢?如果你不哭,便是不孝。也许你会说,这就是中国的习俗啊,这就是中外的不同啊。再想想最近热播的《延禧攻略》,不知道有没有人记得刚开始的.时候,吉祥死后,玲珑假意在众人面前为吉祥伤心,赢得众人的安慰。魏璎珞假装坚强,却被大家嘲讽她无情无义,这何尝不是当今中国的现状?
这是我爸那边的亲戚,坐在楼下吃饭的时候,我知道了。虽说是吃老饭吧,但这分明就是“不常见亲戚见面会 ”
更加嘲讽的是:吃完饭后,他们一个个开始加微信“诶,加个微信吧,以后好联系” “拉个群吧”“谁做群主”“xxx最年长,就他了”“我不行,xxx最有钱,还是他适合”……群刚拉好,一个个便开始催:“xxx发个红包呀” 于是,收红包的声音此起彼伏……
随后 ,有些事宜还有办,于是一部分人上楼,一部分人在下面聊天……后来,得知上去磕个头就可以回去了,我和妈妈上了楼。
小小的房间了挤满了人,我看着每一个人,我不知道他们是不是真的伤心……做法的法师,在另一个房间,磕着瓜子,玩着手机 ,说实话,和我想象中的和尚法师相去甚远。
其中,一个小朋友引起了我的注意,比我小两三岁的样子(和我一个同学很像) 披麻戴孝,垂丧着头,一言不发的坐在一边,眼睛红红的,鼻子一抽一抽,眼泪不时地流下来,又不时的用袖管去擦干净。我不太清楚死去的老者是她的什么人,但我知道,在这个年纪的她,这份感情是最纯真的。回想起多年前,我刚上小学的时候,我的奶奶便去世了,那时的我还小,不知道发生了些什么,看到周围的大人都在哭,有人也跟我说:她不是你奶奶吗?你为什么不哭?当时的我不明白他是什么意思,但却硬生生的挤出了几滴泪来。只是知道,有一个一直陪伴我的人要离开了,那时候的我和奶奶还算是比较亲的吧。也许,因为刚上学的新奇感,对这件事,当时其实没有太大波澜。后来回过来想想,觉得我还真是个冷血的,没心没肺的人。也许有人会问,你的爷爷呢?在我刚出生没多久,我的爷爷就去世了,我连他长什么样子我都不记得。外公外婆也差不多,童年陪伴我较多时间的,大概是我的奶奶和外婆了。
所以当我看见这个孩子的时候,我忍不住想,如果我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晚一点走,我会不会像她那么伤心?
回去的时候我爸感慨了一句:一个人就这样没有了……我也知道了那位老者是因为心脏病猝死 。在我旁边的一个娘娘开玩笑似的说:“不在服务区了。”其实想想,死亡也是很可怕的。因为你不知道你死后会去到哪里,也许有信仰宗教的人会说:你要么去天堂,要么去地狱。但现在许多没有宗教信仰的人,他们信奉科学,也许有很多人不相信灵魂这一说法。所以,你会觉得死亡很可怕,当你进一步去想时,你会发现,你,不敢继续往下去想。
就像《活着》里面说的一样,你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 又和《我与地坛》里面说的,死,是迟早会来的,不必急于求成,何必操之过急呢?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佛曰:“人有八苦:身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婴儿从一出生便开始受苦,每个孩子都是哭着来到这个世上,没有人是笑着来的。其实,我也想过去死……那有点抑郁的一段时间,不止一次的在日记本上写道:还不如死了算了,活着有什么好的?但其实我的内心也知道我是惧怕死亡的。
“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 ”既然如此,那我们除了接受这个事实,别无选择。生活就是有那么多的苦难,这就是我们的罪孽和福祉。
酸,甜,苦,辣,这才是人生啊,不是吗?只有你好好的珍惜了这一生,这样你在即将去世的时候,才会说:“我这一生过的很满足,已经没有什么遗憾了……”
【生死协议范文】相关文章:
1.生死不离朗诵
2.坦然生死随笔
3.生死随想作文
7.含有生死的成语
9.以生死命题诗歌
10.生死论作文600字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