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低渗透储层评价方法及适用性论文
“贝家军”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浅论低渗透储层评价方法及适用性论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浅论低渗透储层评价方法及适用性论文,欢迎参阅。
篇1:浅论低渗透储层评价方法及适用性论文
摘要:
文章综述了目前低渗透油藏评价方法的适应性,指出了国内外低渗透油藏评价研究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必要采用新的参数来标准特低渗透储层,以利于实现勘探开发一体化,为低渗透油气藏高效开梁发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评价;储层划分
Abstract: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present evaluation of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s adaptability,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 that evaluation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problems. Put forward the need to introduce a new parameter to the standard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 in order to facilitate the integration of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 theoretical basis for efficient development.
Key words: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 evaluation; reservoirs are classified
所谓的油藏评价就是在石油预探提交的控制储量基础之上,用必要的工艺技术手段,将其转化为可经济有效开发动用储量的过程,也就是将资源(储量)转变为产量的过程。
1低渗透储层现有的评价方法
在常规的储层评价中,人们一般以孔隙度、渗透率作为储层物性的表征。但关于可动流体的测试评阶以及特低渗透岩心驱替实验表明,对于特低渗透储层而言只以孔隙度、渗透率来判断储层物性的好坏存在很大的欠缺,而可动流体百分数是一个更优于孔隙度、渗透率的表征特低渗透储层物性的参数。在油田开发实践中也证明渗透率相类似的特低渗透储层开发效果相差很大。
王飞龙等人利用录井资料对镇汪油田低孔、低渗油藏敏感的参数进行评价,并把描述性的录井资料数字化,根据每一项资料所起作用的大小赋予不同的权重,得出每一项参数分量,各分量之和即为地质综合评价参数,进而将地质综合评价参数和测试产油量进行拟合,则可形成现场利用常规地质录井参数快速评价低孔、低渗油藏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入测井相关参数,通过对储集层物性和含油丰度与录、测井参数相关性的综合研究,结合试油测试结果,建立录、测井油气水层综合解释评价图板,形成了现场半定量化快速综合评价方法。实践表明,该方法准确可靠,解决了低孔、低渗油藏储集层解释评价难的问题,对于其他油田同类油气水层评价也具有借鉴作用。
杨正明等人分析了可动流体百分数与渗透率和驱油效率的关系,研究了特低渗透岩心在不同围压下可动流体百分数的.变化规律,并对不同特低渗透开发区块进行可动流体百分数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可动流体百分数是评价储层渗流能力及开发潜力的一个重要物性参数,可用可动流体百分数预测特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对于特低渗油藏,可动流体百分数是一个比孔隙度和渗透率更能表征储层渗透率的参数。不同的围压,其可动流体百分数和束缚水饱和度是不同的。
对不同特低渗透开发区块进行了可动流体百分数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用可动流体百分数预测特低渗透储层开发效果与油田现场实际开发效果一致,也验证了可动流体百分数概念的可行性。上述研究只是对特定类型低渗透油气层评价或对某些特定参数进行研究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低孔、低渗油藏油气层解释评价难的问题,在低渗油藏综合评价中有一定借鉴作用,但仍然还不能作为一套完整的低渗透油藏储层评价标准。
篇2:浅论低渗透储层评价方法及适用性论文
低渗透储层现有评价方法非常适合于中高渗透率的储层,对渗透率较高的储层的储量评价、开发方案编制、注水和三次采油方法的优选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随着近年来低渗透油藏的大量发现,低渗透油藏尤其是特低渗油藏的评价面临着挑战,主要是评价参数的合理选择以及权重的确定。在目前的低渗透油藏评价中,人们还只是简单的沿用中高渗透油藏的评价方法或采用单一参数及方法作为评价的手段,而没有形成完整的、系统的低渗透油藏评价方法。从生产实践上看是存在一些问题的,我国含油气盆地中约有40亿t低渗透难动用储量,若将这些难动用储量的一半投入开发,按照1 %~2 %的年采油速度,则可提供2 000万t~4 000万t的石油产量,后者在我国主要是指东部老油区有可能被废弃的石油资源量,若能对这些资源量加以有效利用,延缓其经济寿命,对于我国未来能源供给同样有着积极的意义。
从难动用储量的形成机制看,除地质资源、地理位置以及管理因素外,油价水平如何是影响其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对这些储量如何分级分类,以前的中高渗透油藏的评价方法显然不适应。主要表现在选取的评价参数不能完全反映低渗透油藏的本质,不能正确把握控制低渗透油藏开发难易程度的决定性因素。在大多数油田评价中,主要依靠渗透率的大小进行分类,孔隙结构参数采用常规压汞试验获取。常规压汞试验所获得的仅仅是喉道的大小以及喉道所控制的孔隙体积的大小,不能确定喉道的数量以及对渗透率作主要贡献的喉道参数,也不能区分孔道的大小。
平均喉道的计算是根据喉道大小和对应饱和度变化计算出来的,是在饱和度基础上的一个平均概念,对低渗透油藏而言,这样处理不能代表油藏的真实喉道平均半径。中值压力及中值半径是近年来使用频繁的参数,对许多低渗透油藏而言,中值压力较大,所对应的中值半径较小,通常中值半径相差不大,因此,中值半径对低渗透油藏的渗透率变化不是很敏感。
另外,低渗透有一个最为明显的特征就是渗流过程是非线性渗流,渗流规律偏离达西定律,在储层评价中需要予以考虑渗透率较低的油藏。由于流体和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不是所有的流体都参与流动,有一部分属于自由流体,一部分属于不可动束缚流体,自由流体的多少严重影响储层的品味。
对于高渗透储层来说,由于束缚流体含量相对很小,对流体渗流能力的影响较小,但对于特低渗透储层而言,由于孔隙微细,小孔隙所占比例很大,流体渗流通道本就狭窄,再加上孔隙越微细,孔隙壁面比表面积越大,展布在孔隙壁面表面上的束缚流体含量很大,此时对束缚流体者而言,可动流体对储层流体渗流性能的影响不容忽视,因此有必要形成一套完整的、系统的、低渗透油藏储层评价方法。
篇3:低渗透储层敏感特征分析
低渗透储层敏感特征分析
储层伤害是油气田开发中长期存在的问题,在油气田生产任何一个环节均可产生,严重影响油田的正常生产和高效开发.低渗油田储层孔隙度低,泥质胶结物多,渗透性差,敏感性矿物含量较高,很有必要对储层进行储层伤害特点分析,针对特点开展储层的保护工作.
作 者:白一男 惠晓莹 作者单位:白一男(西北大学地质系,710069)惠晓莹(延长石油集团油气勘探公司,716000)
刊 名:中国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17) 分类号: 关键词:注入水 储层敏感性 低渗透储层 伤害因素篇4:石油地质勘探及储层评价方法论文
摘要:毫不夸张的说石油作为社会上的主要能源,在当前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并且我国从二十世纪末就变石油出口国为石油进口国,石油进口量也在逐年递增,而我国也在尽力解决石油大量进口的问题,石油企业也在顺应时代的发展以及我国对石油的需求量,不断在石油勘探以及石油开采等方面寻求进步与创新,以降低中国石油的进口量,促进中国相关石油企业的发展,满足社会对石油的需求量。本文,我将分析我国在石油地质勘探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并分析储层评价方法。
篇5:石油地质勘探及储层评价方法论文
总体来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方面技术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着不断的创新,尤其是在物探等方面,石油地质勘探技术相比之前有着质的飞跃,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对社会资源的需求量也十分庞大,即使拥有先进的石油勘探与石油开采技术,石油的市场供应现状仍然是供不应求的状态,这使得石油勘探人员未得到丝毫喘息的机会,一直致力于研究石油物探的新方法,以减少相关行业的工作压力,促进我国石油行业的发展,以保证我国经济能够长期稳定的发展下去。
1当前石油地质勘探中存在的挑战
首先,从我国当前的技术发展水平以及能源消耗情况来看,石油勘探技术已经发展到了较高的水平之上,但是由于近年来我国的环境污染较为严重,所以为了响应国家以及社会保护环境、降低污染的号召,石油勘探技术必须在顾忌技术合理应用的同时尽可能的降低对环境的破坏以及污染,这使得在石油地质勘探方面的相关技术的使用标准更上一层楼,并且技术研究人员的压力相比之前更甚。其次,由于近年来各国对可开采石油的疯狂开采,使得可勘探石油的勘探所在地越来越少,这就迫使相关的技术勘探人员将勘探方向不断地转化到沙漠、海洋甚至环境极为恶劣的极地地区,但是勘探所在地极其恶劣的环境使得勘探人员难以生存、勘探技术已难以发挥的淋漓尽致,为我国的石油勘探行业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最后,大型油田在人们的日益开采中,其油田总量变得越来越少、甚至微乎其微。这使得石油勘探人员不得不将目光转向小型油田,但是小规模油田由于含油量十分低,所以没有高额的利润回报并且其对石油勘探技术的要求更高难度更大,由此可见,小型油田的开采性很低。
2解决石油地质勘探中遇到问题的具体措施
上述三点是我国石油地质勘探所遇到的巨大挑战,要想在不放弃石油地质继续勘探的情况下解决这三点问题,首先就要求我国的相关行业从我国甚至从国际上广纳各方面的专业人才,尤其要招地质、与石油方面的人才,将各种优秀人才进行集中后,采用头脑风暴甚至其他方法将各种人才的各种专业观点进行融会贯通,提高地质勘探的准确性、增加地质勘探的可行性。其次,要把专业的技术与专业的设备相结合,通过各种专业手段如三维成像的勘探方式等提升地质勘探技术,促进我国整体石油行业的发展。最后,要及时做好“善后”工作,善于发现专业技术以及专业设备中存在的不足,并通过技术人员的研究与创新完善不足,以提升地质勘探的准确性。要想解决石油地质勘探中不断遇到的新问题,就要在吸纳人才的同时,在错误与失败中寻求创新与发展。
3储层评价方法
当今我国已经掌握的甚至说是已经拥有的储层评价方法主要有欠平衡钻井技术、储层综合分类评价方法以及储层综合定量评价方法三种。这三种方法各有各的优点与此同时也都存在着不足之处。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要根据现实情况的差异而选择合适的储层评价方法。首先,欠平衡钻井技术相比其他的储层评价方法而言成本低、效率高。是当今应用率较高的一种储层评价方法,他通过将产层打开时,使井底处于高度欠压状态,从而利用压力因素使地层流体持续不断的流入到井内,再通过专业人员对流入到地层的各方面数据的详细统计与分析,从而得出专业性与可靠性较强的可开采性分析结果。这种方法最大的优点在于低成本高回报。其次是储层综合分类评价方法,此种方法相比其他两种而言最大的优点在于可靠性较高,它是通过选择特定的评价参数对储层各种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与整体分析,从而得到全面完整的评价标准,在进行储层综合分类评价方法的'使用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要准确判断所有项评价参数的权系数,因为这是储层综合分类评价方法的根基,只有准确的判断权系数,才能使最后的储层综合评价结果保持较高的准确性。最后是储层综合定量评价方法,其最大的优点莫过于强大的适用性,即实用性较强,对于各种极端条件均能表现出良好的适应能力,但是这种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相对于其他两种而言更为复杂,需要对成岩、沉积岩等众多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庞大的参数使以后的操作变得十分繁琐复杂。所以这种方法在现实中的应用率一直不高。
4结语
在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中,石油的发展一直起着强有力的支撑作用,当然我国也不例外。世界各国对于石油的渴望使得石油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要想满足社会的石油需求量,就要求各国在石油地质勘探以及储层评价等方面进行不断的研究与创新,以开采出更多的石油,满足各国对石油的渴望。
篇6:碎屑岩储层的评价方法
碎屑岩储层的评价方法
碎屑岩储层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一类储层,其油气储量约占总储量的90%以上.本文简要介绍了碎屑岩储层的'基本属性和碎屑岩评价技术与方法,包括储层岩石学研究、储层沉积相分析、储层成岩作用研究、储层空间和物性评价、含油性评价、综合评价几个方面.
作 者:万佳 文静 作者单位:万佳(江苏石油勘探局地球物理勘探处)文静(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刊 名:内江科技 英文刊名:NEIJIANG KEJI 年,卷(期): 30(3) 分类号:P61 关键词:储层 碎屑岩储层评价 含油气评价 综合评价篇7:用核磁共振测井评价特低渗透砂岩储层渗透性新方法
用核磁共振测井评价特低渗透砂岩储层渗透性新方法
核磁共振测井被广泛用于评价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的孔隙结构与渗透性,主要依据经典的Coates及SDR模型.这些模型是基于中高孔隙度、渗透率储层的实验结果,大量岩心实验数据表明它们并不适用于特低渗透砂岩储层.应用气象学研究常用的`空间物理场分布模型定量评价低孔隙度特低渗透率储层中特定尺寸孔隙分布的集中程度,并给出了定量计算T2分布均一系数模型.常规孔隙度渗透率实验、饱和盐水岩心核磁共振实验均验证了该模型在不同孔隙度、渗透率条件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作 者:李潮流 徐秋贞 张振波 作者单位:李潮流(中国矿业大学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徐秋贞(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长庆事业部,陕西,西安,710200)
张振波(中国石油长城钻探工程有限公司测井公司,辽宁,盘锦,124000)
刊 名:测井技术 ISTIC PKU英文刊名:WELL LOGGING TECHNOLOGY 年,卷(期):2009 33(5) 分类号:P631.813 关键词:核磁共振测井 岩石物理 低渗透率 砂岩储层 孔隙结构篇8:低渗透储层构造裂缝成因类型及影响因素研究
低渗透储层构造裂缝成因类型及影响因素研究
储层构造裂缝的研究是低渗透储层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开展低渗储层构造裂缝研究,对低渗透储层油气勘探开发具有指导作用.较为系统地分析了低渗透储层构造裂缝不同成因类型,并对裂缝发育控制因素进行了探讨.
作 者:范存辉 作者单位:西南石油大学,四川,成都,610500 刊 名:黑龙江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HEILONG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31) 分类号:P61 关键词:低渗透储层 构造裂缝 成因类型 影响因素篇9:低渗透率储层裂缝发育程度与储层产能关系研究
低渗透率储层裂缝发育程度与储层产能关系研究
天然裂缝对储层压裂效果及储层的`产液量有着明显的控制作用.利用声电成像测井资料,结合常规测井资料,对裂缝发育位置、裂缝类型等裂缝特征进行了分析,对储层裂缝类型与储层改造方式及效果进行了研究.认为针对不同储层裂缝类型应采取不同的压裂方式才能达到最好的产能效果.
作 者:陈翠雀 罗菊兰 韩焘 丛培茂 作者单位:陈翠雀,罗菊兰,韩焘(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长庆事业部,陕西,西安,710201)丛培茂(中国石油长城钻探工程有限公司测井国际事业部,北京,100101)
刊 名:测井技术 ISTIC PKU英文刊名:WELL LOGGING TECHNOLOGY 年,卷(期):2009 33(5) 分类号:P631.84 关键词:测井评价 低渗透率 裂缝 储层产能 压裂设计 压裂效果篇10:朝阳沟油田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解释方法
朝阳沟油田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解释方法
为解决朝阳沟油田储层物性参数--孔隙度、渗透率解释的难题,针对朝阳沟油田测井系列的特点,通过优选与孔隙度、渗透率相关性较高的'声波时差曲线和自然伽马曲线,采用最小二乘法建立了孔隙度解释方程,分区块建立了不同的渗透率参数解释模型,并且引入了泥质含量的校正.取心井和评价井验证结果表明:证实解释结果比较合理;储层的孔渗性越好,计算的渗透率精确度越高.
作 者:宋岩竹 Song Yanzhu 作者单位: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十采油石厂,黑龙江,大庆,166405 刊 名:中外能源 英文刊名:CHINA FOREIGN ENERGY 年,卷(期): 14(8) 分类号:P61 关键词:朝阳沟油 储层物性 测井曲线 孔隙度 渗透率 解释方程 Chaoyanggou oilfield petrophysical property of reservoir logging curve porosity permeability interpretation equation篇11:榆林气田山2段低渗砂岩储层测井综合评价
榆林气田山2段低渗砂岩储层测井综合评价
榆林气田山2段储层属于典型的低孔、低渗、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类型以粒间孔、晶间孔为主,有少量杂基溶孔.岩性是影响储层孔隙类型、孔隙结构、储层物性和含气性的主要因素.同一岩性储层的孔渗关系、孔隙类型和结构、储产能力、电性响应特征趋于一致;随着岩性的变化,“四性”之间的对应关系也发生变化.在精细研究储层“四性”关系和准确识别岩性的基础上,对于不同的岩性建立了不同的`参数解释模型,最终实现了对储层的综合评价.指出了井间储层的有利区块,为下一步滚动勘探开发提供了依据.
作 者:王建国 何顺利 刘婷婷 刘广峰 甯波 作者单位:王建国,何顺利,刘广峰,甯波(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工程学院,北京,102249)刘婷婷(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刊 名:西南石油大学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 年,卷(期): 29(1) 分类号:P61 关键词:低渗透 致密 砂岩 储层 测井 综合评价 榆林气田篇12:储层多点地质统计学随机建模方法研究论文
储层多点地质统计学随机建模方法研究论文
一、引言
在油气开发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相关数据测量,测量过程中就会不可避免的出现误差,这些数据误差会给油气地质储层建模带来直接的影响。另外得到确定性的地质变量空间变量模型是不太现实的,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引用到概率论方法来完善数据建模。举例来说对于储层中流体的流动而言就需要结合微分方程系数等参数来进行探讨。在利用传统方法的建模过程中正常情况下都会使用内插方法得到储层参数但同时也会对流动方程造成影响那么就会产生一定的偏差。因此在油气地质储层建模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条件来对数据模型进行调整并筛选合理的模型来进行构建让油气产量预测可靠性得到保障。
二、多点地质统计学与训练图像
基于变差函数的传统地质统计学随机模拟是目前储层非均质性模拟的常用方法。然而,变差函数只能建立空间两点之间的相关性,难于描述具有复杂空间结构和几何形态的地质体的`连续性和变异性。
针对这一问题,多点地质统计学方法应运而生。该方法着重表达空间中多点之间的相关性,能够有效克服传统地质统计学在描述空间形态较复杂的地质体方面的不足。多点地质统计学的基本工具是训练图像,其地位相当于传统地质统计学中的变差函数。对于沉积相建模而言,训练图像相当于定量的相模式,实质上就是一个包含有相接触关系的数字化先验地质模型,其中包含的相接触关系是建模者认为一定存在于实际储层中的。
三、地质概念模型转换成图像训练
地质工作人员擅于根据自己的先验认识、专业知识或现有的类比数据库来建立储层的概念模型。当地质工作人员认为某些特定的概念模型可以反映实际储层的沉积微相接触关系时,这些概念模型就可以转换或直接作为训练图像来使用。利用训练图像整合先验地质认识,并在储层建模过程中引导井间相的预测,是多点地质统计学模拟的一个突破性贡献。
可以将训练图像看作是一个显示空间中相分布模式的定量且直观的先验模型。地质解释成果图、遥感数据或手绘草图都可以作为训练图像或建立训练图像的要素来使用。理想状态下,应当建立一个训练图像库,这样一来建模人员就可以直接选取和使用那些包含目标储层典型沉积模式的训练图像,而不需要每次都重新制作训练图像。
四、二维和三维训练图像
二维训练图像就是在纵向上没有变化,比如人工划相图,因此二维训练图像又称为伪三维训练图像。二维训练图像在纵向上不能反映河道微相的加积,在横向上也不能反映各沉积微相的迁移。因此二维训练图像比不能很好的反映沉积构型。在三维训练图像中,可以反映各微相在横向上的迁移和垂向的加积,能够很好的反映沉积体的空间结构。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多使用三维训练图像。
五、油气地质储层建模发展趋势展望
从大环境来看目前我国的油气地质储层建模较以往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在某些环节上依然暴露了一定的问题,需要在以下几方面进行完善。
(1)遇到地质条件较为复杂的情况时需要将侧积体视为目标体来进行储层构型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来进行建模。
(2)需要进一步提升地质知识水平并且将这地质知识应用并整合到建模中。
(3)加强目标体连续性过程。
(4)对三维训练图像构建和三维模拟中数据事件进行更具深度的把握。
(5)对井数据模拟条件进行优化。除了在算法上进行改进外还应该让原型模型变得更为丰富并体现出层次感,将地震信息进行高度整合化,构建出地质约束原则,另外在建模过程中对层次分析与模式拟合给予充分的重视。
六、结论
将更多的地质资料整合到储层建模过程中以确保最终数值模型更加符合地质认识,这在预测储层流体特征时是十分必要的。多点地质统计学为地质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工具,使得他们可以通过训练图像将概念模型和先验地质认识整合到建模过程中。
目前研究的重点是提高多点模拟算法的性能,包括:提高运行速度,降低内存开销,提高沉积模式再现效果以及更灵活的整合不同来源的信息等。有理由相信,随着多点建模方法不断趋于主流,以及越来越多的地质工作者对这一方法变得熟悉,多点地质统计学将成为下一代地质建模工具。
参考文献
[1]王家华,张团峰.油气储层随机建模[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119-143.
[2]王家华.迎接油气储层建模理论、应用的大发展-从2007年国际石油地质统计学大会谈起[J].地学前缘,2008,15(1):16~254.
[3]李桂亮,王家华.多点地质统计学储层建模的实用展望[J].国外油田工程,2009,25(11):1~2.
[4]AndrewClarkS.ChallengesforHorizontalWellPlacementOptimizationinaGiantMatureOnshoreOilfieldAbuDhabi.UAE[C].SPE137070,2010,1~15.
[5]MatheronG.PrinciplesofGeostatistics[J].EconomicGeology,1963,58(1):21~28.
[6]王家华,赵巍.基于地震约束的地质统计学建模方法研究[J].海洋石油,2010,30(4):46~49.
[7]张挺,卢德唐,李道伦.基于二维图像和多点统计方法的多孔介质三维重构研究[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10,40(3):271~276.
[8]尹艳树,张昌民,李玖勇,石书缘.多点地质统计学研究进展与展望[J].古地理学报,2011,13(2):246~252.
[9]吴胜和,李文克.多点地质统计学-理论、应用与展望[J].古地理学报,2005,7(2):137~144.
【浅论低渗透储层评价方法及适用性论文】相关文章:
2.评价方法
9.教学评价的方法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