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考试丰富了我的生活
“Cordelia”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自学考试丰富了我的生活,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自学考试丰富了我的生活,欢迎大家收藏分享。
篇1:自学考试丰富了我的生活
参加自学考试是一段我一生都难以忘怀的人身经历,它使我摆脱了自卑,找到了搏击风浪的勇气;带我走出失败的阴影,找到了成就人生的自信。在不如意的境遇里凿一个洞,让理想的阳光射进来。虽然知识不一定绝对改变命运,但自考却在不经意中改变了我的生活。
不幸的人生各有各的不幸,一次意外的火车事故,使两岁不到的我永远地失去了双腿。人生是艰苦的,对于一个身有残疾的人来说,更是充满了艰难。但正是在向艰难和局限的挑战中,我感受着社会的温暖和生命的意义。
许多事情如果事先过多地考虑那漫长的道路和面临的艰难,也许就不敢出发了。八岁那年我上学了。本来妈妈担心双腿残疾的我不能适应学校的生活,当时十分犹豫,但我在学校门前渴望的双眼深深地打动了学校的老师,子弟学校的两位老师亲自登门说服了妈妈,使我和同龄人一起跨进了学校的大门,开始了我的学习生涯。走完人生这段最初的里程,再回首,旅途中有我苦乐交织的学习,有老师背我的身影,也有同学替我背着书包撑伞与我同行。十年后,当我步入大学校门,离开父母,独自面对生活的时候,我内心同样不安,充满惶恐,但我又幸运地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热情扶助。三年中,我换过几个寝室,却没有自己去买过一回饭,打过一次开水,好多次到下雨天,我的室友就将热腾腾的饭菜送到教室,令我感动不已,终身难忘。
如果说生活是一本博大的书,那么将近一年的待业生活就是其中最艰涉,最沉重的一页。九0年七月,我顺利地完成了学业,心中充满了希望和憧憬走出校门,准备用我所学的知识回报社会,开始我自立人生的第一步。但我的分配却遇到了阻碍,没有单位愿意接受一个双腿残疾的大学生。虽经多方努力,却无法改变残酷的现实。这是一段阴郁,苦闷的日子,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出路,找不到生活的目标,忽然间什么也找不到了。我不知道自己身在哪里,欲去何方,一种绝望的感觉笼罩着我。独坐窗前凝望飘零的落叶,我常常一坐就是一整天。虽然命运是如此的残酷,但生活还得继续。九一年七月我的百乐副食店开张了,,默默地埋首于单调乏味的生意,人生的重挫把我曾经有过的梦想击得粉碎,使我很久很久都走不出这浓浓的阴影,理想的光华在我的生命中黯然逝去。
一转眼,十年的光阴过去了。我没有想到自学考试又在我波澜不惊的生活中洞开了一扇窗口。接触到自学考试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巧合的机缘,一个中学的同学到我的商店来打电话查自考的分数,我们就自学考试这个话题聊了起来。通过这次谈话,自考这个陌生的概念开始变得清晰起来,一个念头在我的心头升起,为什么我不去参加自学考试充实一下自己呢?看起来似乎一念之间,但在此之前,我读到过许许多多关于自学方面的感人事迹,代为一位八十多岁的尧翁数年如一日坚持自学,终于拿到了向往已久的自考文凭;残疾女青年侯晶晶坐在轮椅上自学,最后成为南京师大的研究生,这些都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使我感动不已。而在长期做生意的过程中,我也深深地体会到知识的重要,充实自我是我越来越强的愿望。做生意是谋生的手段,却不应是生活的全部。在这样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时代,不管自己身处什么位置,多学习一点知识永远不会成为多余。我又是那么真切地看到了梦想的星光。经过再三权衡,我报考了比较感兴趣而又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的法学本科,开始了艰苦而又富于挑战的自考学习。
熟话说:“人过三十不学艺”。而我年过三十,走出大学校门整整十年了,又重新拿起课本,可谓真正的“大学生”。不亲历自学考试,很难体会其中的艰难。由于条件所限,我的学习地点只能在商店里。店外的马路上人来人往,小贩的吆喝声和汽车的喇叭声不绝于耳,令人心烦意乱。夏天骄阳直射,热浪袭人;冬天无遮无挡,寒气逼人。面对一门全新的学科,只有一本厚厚的教材,没有老师可以请教,也没有同学可以讨论。在生意和学习的双重压力下,有时我真想丢掉手中的书。最使我难堪的是,过往的熟人,客户信手拿过我手中的教材,有的不屑,有的讥笑:“你这身体,想当律师?”“你上过大学,拿过文凭,不是也没有找到工作吗?学了有什么用?把功夫用到生意上,多赚些钱才是正经。”好心人这样劝我。如果说这些困难我可以克服的话,那么真正的挑战却是去考试的路上。由于我双腿残疾,行动不便,家住市郊的我很少有机会去市区,对市区全然没有方位感,这给我参加考试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因为考场大多分布在市区的中学里,让一个从不出门的残疾人去找考场其难度可想而知。坐出租车对我这样一个家庭来说又太过奢侈。我只好在去考场前先向别人请教去考场的线路,画出线路图,标出下车或转弯地点的标志建筑,然后揣着线路图乘公汽去考试。由于柱着双拐,所以我最怕下雨,但天公却总是不作美,几乎每次考试我都会遇上大雨。别人可以打伞遮风挡雨,我却既要躲天上的雨又要防脚下摔跤,还要拿好手中的教材,这一路上我是怎样走过来的,只有我自己知道。虽然面临如此多的困难,我却从不因身体的原因缺考。考场上我品尝着成功带来的喜悦,,也体味着考试失利的苦涩。第一次报名我报考了四门课,最后仅有一门课通过了考试。好长一段时间我都走不出失败的阴影,我甚至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但既然选择了出发,就一定要到达,我心理暗暗对自己说:“就是脱掉一层皮,我也要考出来,争取拿到毕业证书。”
自考的学习是艰苦的,但自考又为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生活空间,自从有了它,日子就显得充实有意义。知道我在自学法律,周围的人有了法律方面的难题总会找我商量,我也总是尽我所能给予回答,实在回答不了的,我就去查资料或找人请教,总是尽量使人满意。当我第一次写的行政复议书,为一位司机拿回冤枉被罚的三百元钱的时候;当有人听从我的劝告在违法的边源止步的时候;当我为进行劳动争议仲裁的工人们出谋划策受到赞许的时候,我感到自学中曾经有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因为我从中发现了自己的人生坐标,看到了自己的社会价值。有知识的感觉真好。
在自考的路上我得到了社会上许许多多好心人的关心和扶助,但最使我感动的是来自考办上上下下同志们的真情关爱。九九年十月,在报名时我遇到了宜昌市教育招考中心翟秀刚主任。他看到我手中的报名单,连忙拉我坐下聊了起来,在仔细地询问了我自学的一些情况后,动情地说:“你使我非常感动,虽然我们能力有限,但我们会尽力帮助你,使你能顺利地完成学业。”说实话,,我当时并没有往心理去,认为这不过是客气话罢了。但令我意想不到的是,7月,自考科的兰科长百忙之中带着办理报名事宜的手续,亲自上门给我办理了报名事宜,并带来了考办的承诺:今后上门替我办理报名事宜;代购教材;免收考试费;报销考试出租车费。我知道这是没有先例的,考办的同志作出了他们最大的的努力。有的自考生听了我激动的讲述后神情严肃地说?“不敢相信,真是仁至义尽”。
4月,又是报名的时候,负责报名事宜的兰科长转任他职,但他认真负责地将我的情况介绍给了新到任的自考科袁科长。又是一个平常而难忘的日子,招考中心袁主任,自考科袁科长以及综合科周科长来到小商店,看望我并为我办理报名事宜。三人挤坐在商店的条凳上,我们热情地交谈起来,没有一点拘束,也没有一丝做作,有的只是亲切的鼓励和平等的交流。周科长深情得说:“本来组织上没有安排我来,是我非要来的,我一定要来看看你。”袁主任说:“我们都是农民出身,深知自学的艰难。你是残疾考生,我们更应该多关心你,多帮助你,有什么困难你尽量说,我们都希望你一路走下去。”年轻的袁科长则默默地将一本本暂新的教材递到我的手中,并坚决地拒绝了我付的教材费。知道我生意不景气,生活有困难,临走时周科长硬是将两百元塞到我儿子的口袋里。挥手告别之间,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人在这世上有所感动,并不需要多么崇高的理由,一些看似微小的细节,足以胜过许多堂而皇之的高谈阔论而温暖人的心田。我不愿把招考中心的同志们所作的一却看作是一般意义的简单帮助,而是一棵博爱的心,一种深深的人文关怀,对一个渴望成功而在自学路上艰苦跋涉的残疾考生精神鼓励。物质的帮助是有价的,但包含其中的深情厚谊却是无价的。
虽然我从来没有想过要通过自考达到一个什么样的高度,成就一个什么样的目的,但自考已经成为我生命中永远的一部分,因为能够不断地学习,平凡的日子里我便拥有了一份满足和充实。我要感激艰难的自考生活,在一次次向局限的挑战中,我找到了一个人活下去的真谛:只要付出努力,就会收获成功,只要选择了理想,人生就会充满希望。
篇2:书,丰富了我的生活
一本书最好的并不是它包含的思想,而是它提出的思想正如音乐的美妙并不寄寓于它的音调,而在于我们心中的回响。
——题记
依稀记得小时候,我还不认识字,总缠着父母给我讲睡前故事。爸爸讲腻了,就换妈妈讲。直到有一天,妈妈忽然要陶冶我的“高尚情操”。于是,每天她都雷打不动的给我灌输各种古诗。还给我讲《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里的事儿。可当她刚说到《水浒传》里那句“纷纷五代乱离间,一旦云开复见天”,我就已经昏昏欲睡了。
等到上了小学,渐渐地,我识字了,学会看一些简单的书了。童话故事书便是我最好的朋友,我着迷于其中的人物、动物。那些美好的故事结局让我对童话世界充满了希翼与向往。童话中每个恶人都会得到应有的报应,而好人总能如愿以偿。如此,我就懂得了这个世界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为人要多做善事,富有爱心。
随着时光的流逝,我开始了我的初中生涯,每个月都往书店里跑。那里有各种各样的课外读物,谈人生的,讲科学的,解析书本中知识的,其中我读的最多的就属小说了。当我再次在书店里读到《水浒传》这本书时,便想起妈妈始终没有讲完的‘梁山十八好汉’的故事。我忘乎所以地将那本厚重的书捧在手里读起来。虽然还是与小时候一样的一知半解,但这一次的我不会放弃,查找了许多文言文的释义,终于完整地记住了《水浒传》中的一些热闹场面,熟悉了呼保义-宋江、智多星-吴用、豹子头-林冲、花和尚-鲁智深等英雄人物。现在的我,倒是可以给妈妈再讲讲几段货真价实的《水浒传》了。
现在,在我的房间理,到处都弥漫着书的香气,一排排,一列列整齐地排放着,有古今中外的着作:《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冰心散文集》、《鲁宾逊漂流记》……这些书每天都给我带来了不同的欣然和沉醉。在书的世界中,我们永远都是久不见面的老朋友。
篇3:自学考试-我懂你
自学考试-我懂你
“学习成绩普普通通,平时校内表现并不出众”这是父母对我的总体评价。也许对吧,我时常在心中回想。
正是“普通”与我有缘,幸运之门向我敞开,我有幸考入了我们滕州中等师范学校(普师班)。而我依然是那样平常与普通,日子过得平淡如水。任课老师曾说过:“一个中专生如能有一专多能,将来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立足社会,被别人所赏识、重用”。而我们班中有几个同学因多才多艺(歌唱得好,舞跳得好,成绩突出,一手好字)成了老师的宠儿,被同学们尊奉、羡慕、甚至嫉妒。因而他们有的便得意洋洋、心高气傲、恃才不羁了。的秋季的一天,班里一位外号叫“猫猫熊”的漂亮女生,手捧着自考合格单在班内高呼:“噢,我过关了!”很显然从她的表情里充满了对我们平常之辈的蔑视之情。恰巧我在第一现场,气血直往脑门上冲,我的倔劲上来了,“树活一张皮,人争一口气”有什么了不起,你能做到的事情,我也能做到。我下定了决心不能服输,经多方打探和精心准备,自学考试我大张旗鼓、轰轰烈烈地报了名。不过说实话,报名时我还真有点胆怯,但报名的消息全班都知道了。我也只能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了。
于是,选取与师范课程有联系的心理学和现代汉语,为了给自己鼓励,我时常哼着“付出总有回报,要做就做最好”,接着便附诸行动。早晨:每天比同宿舍的人早起半小时,阅读心理学;午饭后:挤出半小时理解现代汉语常识;晚上:晚睡半小时,用来复习当天所学知识。刚开始的一个星期,真是忙得不亦乐乎,阅读中常分不清主次,真是胡子眉毛一把抓,接下去的一个星期,我主要在揣摩怎样把握方法,提高自学的效率上下功夫,后来我又反复体会自学大纲中的要点提示。尤其心理学,为了避免自己混淆某些定义,专门做了读书摘记,把一些是似而非的语句进行摘记,以便于挤时间加强记忆。不过,有时也会对着自个唉声叹气:什么自学成才,纯粹是难为自己。
付出与回报是孪生兄弟。204月份,我所报考的自学科目顺利过关,那时的我激动、喜悦、自豪、骄傲……总之,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自考的路上,我在为自己的倔劲不断努力,与此同时,长了见识,又考验了个人毅力,体味到了在知识海洋中遨游的乐趣。
人们常说苦乐相伴,是的,随着以后不间断地学习,着实让我感到了什么是苦。学习外国文学进一步了解到大多数文学作品之所以有着独特之处,是因为大都是文学中的名篇选读。深入分析作家的作品谈何容易?生性讨厌繁杂的我,开始一读便被一些外国人名弄得焦头烂额。如什么乔治。戈登。拜论、玛丽雅娜、克劳狄斯等。瞧着这些人名,心里就有些发慌。虽然心理学的学习,让我懂得了不少识记规律。可我更清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一看到外国文学,我却怎么也提不起兴趣来。面对外国文学这门考试科目,我选择了放弃。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翻阅了《三国演义》,了解了历史上少有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赤壁之战”。顿时,自己仿佛看到了飒爽英姿的周喻,看似弱小的'东吴一方并不弱呀,周喻他们借助了天时地利……我眼前猛然一亮,东吴为了取胜,动用了妙计,我小小的自学考试,岂不是很容易?大哥、二哥不正是我可利用的天时地利吗?大哥枣庄师专中文系毕业,他尤其擅长钻研古今中外的文学史。我的二哥可是个不爱满足的人,他正打算向本科冲刺,所以他每天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向大哥问同二哥比这样便激起了我自学的勇气。首先,我为自己拟定了学习计划,然后再逐步实施。为了能抓住要点学习,我专门整理了知识卡片,把一些难记的文学现象及术语。用最简洁的方式记下来,以备平常茶余饭后识记。大哥二哥――我的左膀右臂。一有机会我便去问同他们比。当然这一门外国文学我轻松过关。手拿外国文学合格的通知单,真有点飘飘欲仙矣。再一次的成功给了我更多的自信。让我清醒地认识到现有的水平,取得的成绩,同时也生出一点感悟―我在这支自考大军中依旧平淡无奇,不过还好,每次报考的科目,费过一番苦功学习。便能闯关成功。
自学考试确确实实考出了每个人的知识、能力,揭示了一个人的心理承受力。自学自考慢慢而修远兮,在这慢慢征途中,需要的是坚持不懈的毅力,不断进取的勇气和正确面对生活的态度。自考我读懂了你,今后我会再一次在自考路上挑战自己。
中国教育新闻网
作者:山东省滕州市级索镇中心小学 徐化美
篇4:自学考试圆了我的大学梦
自学考试圆了我的大学梦
父母生我时已将近四十岁。虽然家庭条件并不好,但我依然在他们的百般疼爱中,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从七岁起,读书成了我的首要任务。因为老师的肯定和鼓励,“大学梦”就悄悄在心里的萌芽、成长起来了,并成为学习的最大动力,一直持续到我初中毕业。
中考前夕,看着五十多岁的父母每天起早探黑、脸朝黄土背朝天的辛劳,看着他们为了我读书,甚至不能只是像其他农村人那样“磨骨头,养肠子”,还必须为我的学费拼命――年老的、没有文化的他们只能在土地上拼命!他们的头发明显的白了,身体明显的瘦了,甚至背也没以前直了……我都不忍心看,更不敢往细想。中考在即,我还忍心让他们再供我上高中、读大学吗?生活的`残酷,让我的内心第一次在理想和现实的边沿不停地、艰难地挣扎,甚至彻夜难眠。一种莫名的痛和怕在心里升腾……
从小我就立志要努力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大学,为父母争气,改变贫穷落后的生活状态。可父母的身体一年不如一年,而上高中、读大学至少还需要七年,他们的身体还能继续承受那样高负荷的劳动吗?即使他们还能为我继续拼命,那微薄的收入对于读大学的高昂学费来说也是杯水车薪呀!再说天有不测风云,万一哪天他们为我累垮了、累倒了,我读了大学又能怎么样啊?常言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扪心自问,我难道愿意沦落到那样悲凉的地步吗?
填报自愿那天,我终于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做出了最终的选择。在众多老师的极力劝阻下,我毅然改变了“航线”――报考了中专,走了一条“良心超越理想”的求学路。
中专毕业后,我顺利地找到了工作。也正在通过自考途径实现着自己的“大学梦”。虽然为没能体验大学生活而有所遗憾,但想到节约了四年的时间和金钱,想到父母终于不再为我日夜操劳,心里就平添了几分欣慰。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已为人母的我,想想那些曾经挣扎、曾经心痛的日子,很庆幸自己当初的选择,庆幸还有机会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凤冈县对外宣传中心
篇5:奥运丰富了我作文
奥运丰富了我作文
每一场奥运会,每一批运动健儿,每一份来之不易的荣誉……身为国人的我,为他们自豪。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种族,不同的肤色……却在同一个地点,为同一个目标而奋斗。
在伦敦奥运开幕式上,无数个小火炬凝聚成大火炬的那个刻,我为之动容。各类的.体育赛事我也十分关注,做为中国的骄傲――乒团包揽了所有的金牌。其中日本选手福原爱与中国选手丁宁的对决至今历历在目。
分数一开始就相差不多,不过日本选手始终领先,中国选手也是步步紧逼,气场丝毫不输。福原爱擅长打长球,曾一度想拉大比分,丁宁也不怠慢,每赢一球,总能听见她胜利的呐喊。
或许是学日语的关系吧,我为日本人加油,但多的是为了她的球技。而爸爸和妈妈则为丁宁加油。正当我们吵的不可开交的时候,比赛进入了白热化的阶段。我的心拧成了一团,终于,赛点了,丁宁以一球绝杀了日本选手,比赛结束了,全场沸腾,我也如身临其境,为福原爱的失误而可惜,却也为丁宁的胜利而呐喊。
或许,我们所期待的并不是结果,而是过程:奋斗、拼搏……
奥运,丰富了我!
篇6:读书丰富了我的课余生活作文
课余生活就像一幅水彩画,你的烦恼,忧愁,快乐都凝聚成斑斓的颜色,为它抹上迷人的色彩。
我是一个乡间孩子,我的课余生活多得如繁星密布:手工制作、弹吉他、看书、跳皮筋、放纸鸢,捉迷藏……多得让人应接不暇!其中属看书和放纸鸢最让我沉醉不知归处!
著名作家高尔基先生曾经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小小的书没有丰富的蛋白质,充足的维生素,但它以独特的方式使人类的灵魂得以熏陶,不再空虚。使贫穷的人富足,使饥饿的人温暖,使朽木化神奇,使枯木逢春。
记得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次,已是夜晚,一轮银月半掩着脸蛋躲在云层中,霎时多添了一份神秘的美感。我惯性地走过书架,从密密麻麻的书丛中随意的挑出一本《说帝王》,揣在怀里,优哉游哉地走到书桌前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沉浸在中华五千年深厚的历史中,沉浸在无数个帝王的种种事迹当中:有的纵横捭阖,成就惊天动地的不世伟业;有的醉生梦死,游戏人生,让山河破碎,生灵涂炭;有的残暴荒淫,淫邪嗜杀,人民惶恐度日,埋下亡国的毒根;有的为夺皇位,父子反目,手足相残……一切就像放电影,在我眼前快速的闪过,刺激又惊险。
夜更暗了,月亮似乎也倦了,打着瞌睡。“孩子,还没睡呢?恩?”妈妈见我深夜还在看书,甚是担心地说。可陶醉在书的海洋里的我只顾自己痴痴地傻笑。“啪啪”妈妈轻轻拍拍我的肩,却把我重重的吓了一跳。“妈妈,你怎么在这?着实吓了我一大跳呢?”我带着责怪的语气问妈妈。妈妈无奈的摇摇头,又气又好笑,敲敲我的脑袋瓜轻声细语的说:“时辰不早了,快睡吧。”我的历史电影就在妈妈的轻声细语中谢幕了。
每逢春姑娘迈着轻轻的脚步来临时,是我最为快乐的一个时期。放学的时候,我都会约上一些要好的伙伴,从家中带上心爱的风筝,奔驰在宽阔的田野,此番景象就像清代大诗人高鼎在《村居》中写到的“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徐徐春风舞动着长袖,卷起阵阵甜蜜的桃花香。我和伙伴像群追逐的小鸡,自由自在。地上跑着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天上飞着一群美丽可爱的“小鸟”,让人勾起对春天的无限遐想。
如何,读书的课余生活是不是很丰富多彩呢?我的课余生活好似一幅五彩画,七彩斑斓,艳丽夺目。
篇7:自学考试造就了我不断飞翔的翅膀
自学考试造就了我不断飞翔的翅膀
1996年9月,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来到一家小学当清洁工。学校确实是一个好地方,工作之余总有一段长长的属于自己的时间,我的自考梦便从这里开始。
我相信,只要刻苦学习一定能通过自学考试。于是,报名后,我就疯狂地投入到自学中:白天工作之余哪怕是有几分钟的空闲,我都会跑到自己的小屋里拿起书本如饥似渴地翻看几页;晚上我给自己下了十几页书的死任务,有时候为了完成任务一直熬到半夜一两点钟……
1998年上半年我报考3门,3门全部通过;下半年再报考3门,3门又是全部通过。“人家清洁工小李,一年通过了6门自学考试啊!”我当时所在学校的许多老师纷纷向我发出喝彩声,而我也情不自禁地陶醉于自己自学考试胜利的'喜悦中。
就在我满怀信心准备继续全身心地投入自学学习时,一封封家信接二连三重复着同一个意思:“你26岁了,不小了,该回农村老家娶媳妇成个家了!”我怎么能因“成家”让自考学业半途而废呢?于是,我给父母亲寄出一封封信也重复着同一个意思:“26岁不算大,26岁是一个学什么都还能来得及的年龄!”与此同时,我身边也有一些工友甚至小学老师劝我放弃自学考试,说我26岁的青年学点实际的技术活或许到头来更容易谋生,他们认为现在许多正规大学毕业生都找不到工作,我一个26岁的自考生找个像样的工作更是难上加难!我还是搬出给父母亲的那句话回击他们:“26岁不算大,26岁是一个学什么都还能来得及的年龄!”
我又全身心地投入到1999年的考试学习中。这年我又是两次考试全部通过,最终自学完了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文大专的所有课程。当我在新世纪的前夕回到农村老家时,自己不由地嚎啕大哭起来:出门四年,为了自学考试没有回过一次甘肃老家,现在终于捧着红色烫金的大专毕业证书告慰年迈的父母亲了……
2000年我一边继续自学中文本科课程,一边开始寻找能学以致用的办公室工作。这年年底,我凭一纸大专文凭和几篇“豆腐块”被一家出版社聘为图书编辑。从一个清洁工一夜之间变成高档写字楼里耍笔杆子的文字编辑,这可是我人生身份地位的第一次巨大变化。但自己清楚地知道这一切得益于过去几年刻苦勤奋的自学学习。这一年自学考试还给我带来了其它两项至高荣誉:7月走进北京电台接受了个人自学经历的采访,10月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参加了有教育部领导出席的北京市自学考试20周年颁奖大会。
通过不断地自学学习,我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写作能力。几年来我的四五十篇文章发表在北京的十几家主流报刊上,2002年我一个自考大专生与众多本科生和研究生竞聘一家报纸的编辑,最终我以大量的发表作品击败了所有竞争对手。
最近两三年我也是不断地更换工作,工作一次比一次好。毫无疑问,是自学考试造就了我不断飞翔搏击的坚强翅膀。
丽水日报【自学考试丰富了我的生活】相关文章:
1.自学考试自我鉴定
10.丰富生活的议论文600字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