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时代》:亚洲父亲不可承受之重

《时代》:亚洲父亲不可承受之重

2022-06-05 03:08:1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宇宙塑胶魔怪”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时代》:亚洲父亲不可承受之重,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时代》:亚洲父亲不可承受之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时代》:亚洲父亲不可承受之重

篇1:《时代》:亚洲父亲不可承受之重

《时代》:亚洲父亲不可承受之重

一边是繁忙工作,一边是父亲职责,新时代亚洲老爸们处在两难中。不过,美国《时代》周刊4月5日载文提醒那些老爸,再忙不能忘了孩子,让孩子幸福也是让自己幸福。

特殊的“父亲之课”

周六早晨,新加坡崇福小学教室内,一堂特殊课程吸引了众多“学生”。不过这些“学生”已老大不小,多是三四十岁的老爸。这堂课名叫“父亲之课”,主讲是新加坡“父亲中心”创始人王孙华,“父亲中心”的宗旨便是“引导父亲融入孩子生活”。

亚洲的父亲们怎样和孩子相处呢?一名父亲在课上讲述了他独特的“数字育儿法”。他花费美元在家里各个角落安装摄像头。即使他埋头办公室,也能通过网络时刻看到孩子。“数字育儿法”引来课堂内一阵哄笑。但笑过后,这些老爸们陷入沉思。

这是个极端案例,却真实反映了如今亚洲父亲生活中“不可承受之重”:他们已认识到为父职责,但繁忙工作却让他们无暇陪伴孩子。

“你们有职场计划、理财计划或度假计划,”王孙华说:“但对于如何做一名称职的父亲,你们有计划吗?如果有,请举手。”没人举手,整个课堂陷入寂静,静得能听到空调吹出的阵阵冷风声。这些“学生”在各自领域内都是叱咤风云的精英,但面对王孙华的问题,他们觉得心虚。

“当然,通过网络看管孩子,也算‘独具匠心’,”王孙华说:“但父亲真正的责任是让孩子学会在你们不在的时候做正确的事情。”

亚洲父亲之痛

王孙华的话确实戳到亚洲父亲的隐痛。在亚洲,孩子们更多时候无法看到父亲。

38岁的王占鸿是香港一名塑料商人,他的一天可以代表亚洲父亲的典型生活。每天早晨8点,他已坐在办公室,12个小时后才下班。等他回到城郊家中,已是晚上10点。而他的4个孩子最晚11点就要上床睡觉,也就是说,幸运的话,他有一个小时享受天伦之乐。不过,忙碌一天的他此时已疲惫不堪,还要吃晚饭和休息。此外,一年中,他几乎有一半时间在外地出差。“我觉得给孩子的时间太少了”,他说。

谈到孩子,内疚写在王占鸿脸上,也写在许多亚洲父亲心中。印度新德里心理医师桑贾伊・区夫说,他经常接待和王占鸿一样承受巨大心理压力的男子。他说:“印度男子陪孩子的时间越来越少。当各种压力增大时,不仅陪伴孩子的时间减少,教育孩子的效果也有折扣。”

阻拦亚洲老爸陪孩子的原因多种多样。日本东京一名35岁人力资源经理把怨气撒在“冷血”老板身上。他说:“在我原来那家单位,大部分人没孩子,他们不懂与孩子团聚的重要。孩子出生后,单位几乎没给我多少假期。”

也有人归咎于亚洲人独有的人际相处方式:“酒桌”应酬。韩国首尔办公室职员安灿说:“我深知需要给孩子更多时间。”但一下班,安灿还是和同事、客户一起去喝酒。“有时孩子看到我就表现出很委屈的样子,总是要求我留在家里。”

另外,现在的亚洲人生育时间较晚。孩子出生时,他们大多处于最繁忙时期。新加坡一家快餐店老板拉菲尔・陈41岁时有了第一个孩子,他说:“工作上的事情随年龄增大而增多。这就是为什么当我有孩子时,情况变得艰难。”

工作流动性加强也给如今的父亲带来更多困难。电话、网络等科技进步则让人们更难彻底摆脱工作。即使在家中,人们也不得安宁。

最后,理解现如今亚洲老爸的困难还要考虑过去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亚洲金融危机、“电脑千年虫”事件以及非典**,回顾这些事件前前后后,就能解释亚洲人现在的工作为何那么多。经历波折后,人们危机感更强,他们更努力工作,攒更多钱以防今后再有意外发生。

时代之变

承受工作和育子双重压力的亚洲老爸是时代的产物。

50年前,做名好父亲并不像如今这么难。作为家中唯一经济支柱,父亲的职责仅是下班时走入家门,坐在椅子上。做家务和照顾孩子完全是妈妈的事。香港大学社会学教授丹尼・王说:“上一代父亲显得更加冷漠和严肃,与家庭成员的距离也更远一些。”

与父辈不同,由于女性涉足职场,现在的亚洲老爸正经历转型时代。夫妻都有收入对家庭的好处显而易见。可女性生活更充实的同时,给男性的压力却在增加。他们需要与妻子共同承担家长角色,不能再以工作忙为由对家务事甩手不干。面临新职责,亚洲男性并不老道,他们中许多人仍在适应新角色。他们开始学着买菜做饭、接孩子上下学或是给孩子换尿片、喂奶。

新加坡快餐店老板拉菲尔・陈说:“每天下午,我的妻子从幼儿园把孩子接到办公室,在单位休息室给孩子弄点吃的。然后我接走孩子,陪孩子玩两个小时,晚上9点左右带孩子回家。”家务事只是家长职责一部分,教育孩子才是重头戏。父亲需要开发孩子的智力,甚至需要像母亲那样温柔,辅导孩子做作业或跟孩子谈心。

从社会层面看,这一变化不亚于地震。50年前,亚洲男性从农村走向城市和沿海地区,在外地的他们几乎见不到孩子。依靠父亲的工资,第二代人上了大学,在城市找到工作。为扎根城市,他们依然需要努力工作,与孩子相处的时间自然不多。而第三代人一出生便能享受先前两代人拼出的幸福生活,于是,他们不再甘心忍受见不到爸爸的痛苦。

新加坡一家软件公司的客户经理本杰明・纳登说:“我们明白父亲是全家经济支柱,他们需要工作。但如今的孩子对父亲有更多期望,他们还要父亲的时间。”

篇2:技术的不可承受之重

技术的不可承受之重

面对当代技术异化所导致的生态危机和人类精神文明的衰退等负面效应,技术批判之声不绝于耳.然而,严肃的`理论分析表明,不少学者都对技术给予了过多的谴责,相对忽视了社会批判,以致用技术批判代替了社会批判,由此使技术负担了不可承受之重.而要深刻认识技术异化的根源,必须对技术的二重性特征和技术异化的二重性根源进行深入分析.

作 者:许良  作者单位:上海理工大学社科部,上海,200093 刊 名:自然辩证法通讯  PKU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DIALECTICS OF NATURE 年,卷(期): 26(2) 分类号: 关键词: 

篇3:承受之重抒情散文

承受之重抒情散文

撑着伞独自走在去教室的路上,明明是五月末了,应该算是夏天了吧,可还是会下这种“润如酥”的小雨。青岛就是这样吧,春天缠绵着不愿离开,一晃眼却是仲夏。本来就绿的可爱的叶子在一场雨之后变得越发娇嫩,越发青翠欲滴。

空气中传来丝丝泥土的气息,忍不住深深地吸了几口,再努力吐出几口浊气,压下心头的不适。努力的告诉自己,没过就没过吧,又不是通知你癌症晚期,但每次提醒都会牵动心中的那一丝痛处。看看四周美妙的景象,我不明白为什么只有我那么悲伤,由内而外的'悲伤。

这样的日子适合找个角落哭吧,是啊,好像好久没哭了,真的好久了啊。记得上次还是去年替同学去体育考试却被她老师不顾她人尊严把我训哭的吧,当然我没丢脸的当着全班人的面哭。再往前是高一期末考试失利的那次吧,自那次后,我告诉自己,不再为该死的成绩掉一滴泪。

后来便真的没哭过,考的再烂也没有过。这四五年来,只哭过这两次。有时我都怀疑我的泪腺是不是坏了,就像我不确定我的立毛肌是不是还能发挥作用,非得到天冷的时候穿的单薄点出去走一圈,看看是不是能起一身的“鸡皮疙瘩”。现在,我可以肯定的是我的泪腺没有坏,要不怎么感觉眼睛像今天的空气一样潮湿。

其实,失败本身是不足以打垮一个人的吧。打垮一个人的是明明自己足够努力,付出自己的体力精力,乃至前所未有的信心之后,却还是一无所有吧。就像我,为了科三,逃课去练车,倍受心理折磨,连续熬夜两天,体力不支。满怀必胜的信心,却还是挂了,挂在最后一脚把油门当刹车。

“驾照”这个词搞乱了我大二的生活。科三没过之后,带来的不仅是每次想起时的苦涩,还有深深的疲惫。也就是那么一瞬间,感觉好累,好像停下来,连呼吸都停下来。这就像导火索一样,点燃了我心中压抑了很久的负面情绪,对未来的恐慌,身上担负的沉重的责任……

所有的一切,就这样一下子压得我透不过气。大二的我,渐渐明白了生活的不易,不,是渐渐正视了生活的不易。我不能再像个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能再心安理得的挥霍着父母的血汗钱,更不能无耻的逃避这一切。

再深吸一口气,缓存一下思绪。雨还在下着,叶子还在晃着眼,大步向前,晚上的课快要迟到了。

篇4:《18岁不可承受之重》阅读答案

①18岁,在千辛万苦熬过了高三之后,我没有考上清华。原因竟然不在数学,而在文科综合。揭晓分数的那天,我听完电话里的报数,在草稿纸上加了3遍,得到的仍然是那个我不想面对的数字。我倒在床上蒙头痛哭了整整一天。母亲坐在客厅,也是默不作声地落泪。过了很久很久,她悄悄地来到我的床边,抚摸着我的头,那么无奈而痛心地安慰我:“不要哭了,乖,不要哭了。”

②烈日不怜悯我的悲伤,耀我致盲。彼时过于年轻脆弱,我只知道蒙头痛哭,在盛夏7月,眼泪与汗水一样丰沛而无耻。我仿佛听见命运的大门缓缓关上的吱嘎声……我一度以为,我一度那样真真切切地以为,这是我人生中最无可挽回的失败。在后来高中好友们一一被名牌大学录取的报喜声中,在后来一次次首都顶尖高校的昔日好友满面春风的精英型同学聚会中,在后来的后来,我愚蠢而耐心地反复咀嚼着这一次失败的味道,几近一蹶不振,为这一个理想的幻灭赔上了此后将近3年的无所事事的荒凉青春。在20岁出头的关口,我才明白过来,不懂得从一次失败中站起来,永远跪在地上等待怜悯并且期待永不可能的时间倒流,才是人生中最无可挽回的失败。

③母亲想要安慰我,像《我与地坛》中那个欲言又止的可怜的母亲那样,对我说:“带你出去走走吧,老这么在家里不成样子。”

④是带着这样一种失魂落魄,真的是失魂落魄的心绪,去往稻城的。自驾车多公里,从川西南,北上到甘肃南部的花湖,再南下,去往藏东的稻城亚丁,途经红原、八美、丹巴等与世隔绝的绮丽仙境。巍巍青山上,神秘古老的碉楼隐匿于云端,触目惊心的山壁断层上苍石青峻。月色辉映的夜里,沿着狭窄的公路在峡谷深处与奔腾澎湃的大河蜿蜒并驰,黑暗中只听见咆哮的水声。翻滚的洪流在月色之下闪着寒光,仿佛一个急转弯稍不注意,便会翻入江谷,尸骨无存。

⑤7月,在行驶了2000多公里之后接近了稻城。那个黄昏,潮湿的荒原上开满了紫色花朵,落雨如尘,阴寒如秋,孤独的鹰在苍穹之上久久盘旋。我眺望窗外的原野,身边坐着母亲。

⑥高三时,我在外读书,母亲常常专程来看我,一早赶30多公里路,给我带来我喜欢吃的东西,热乎乎地焐在包里,外加很多她精挑细选的水果、营养品。我由此越发懂得什么叫作可怜天下父母心。

⑦有次她借着出差的机会,又带上很多东西来看我。白天忙完工作,傍晚时才来到学校。母亲就这么静静地坐在我的宿舍里干等我一个晚上。那天晚自习照例是考试,我急不可待地交了卷,匆匆赶回宿舍和母亲相见。没说上两句话,很快就有生活老师催促熄灯,母亲说:“那我走了,你好好的,要乖,妈妈相信你会努力的。”我送母亲到校门口,那时下着雨,母亲想让我早点回去,就说司机已经来了,宿舍关门了就不好了。我想也是,生活老师不太好说话,我就先回去了。

⑧而后来的事情是,那个下雨的凄凉夜晚,为母亲开车的司机在市中心吃完饭已经醉得不省人事,睡得连电话响都听不到。母亲瞒着我,要我赶紧回宿舍睡觉,她自己一人站在学校外面空旷的公路边等着打车回去。可是因为过于偏僻,她打不到车。她一个孤身女子在那黑暗冷漠的马路边,从10点30分一直站到深夜12点,手机也没了电,无法求助。偶尔飞驰而过的车,像划不燃的火柴一样,擦着她一闪而过,没有一辆停下。她冷得发抖。最终她拦到一辆好心人的私家车,狼狈落魄地赶了回去,因为受寒,病了一个星期。

⑨高三结束了很久后,有次母亲轻描淡写地对我说起这件事情。我们正吃着午饭,我强忍着眼泪,放下碗筷,走进厕所咬着自己的嘴唇,痛彻心扉地哭了,眼泪喷涌,却没有发出一丝声音,然后迅速地洗脸,按下抽水马桶的按钮,佯装才上完厕所,然后平静地回到饭桌上。

⑩我在心里想着,如果那个夜晚母亲发生什么不测,那我余生如何能够原谅自己?幸而她平安无事。因此我不知道除了考上一所体体面面的'名牌大学,还有什么能够报答母亲的一片苦心。

这也是为何我高考失败后,这么久以来无法摆脱内疚感和挫败感的原因,我觉得我对不起她。她寄予我的,不过是这样一个简简单单的期望,期望我考上一个好大学,希望我争气。

稻城的夜,雨声如泣。在黑灰色的天地间,7月似深秋,在我所有的旅行当中,18岁的稻城是最荒凉的一个站点。可悲的是,它最贴近人生。

人生如路,须在荒凉中走出繁华的风景来。

(选自《意林》12月 作者:七堇年 有删改)

5.请概括全文表现“可怜天下父母心”的具体事例。(2分)

6.结合语境,品味下列语句,回答括号里的问题。(5分)

⑴母亲坐在客厅,也是默不作声地落泪。过了很久很久,她悄悄地来到我的床边,抚摸着我的头,那么无奈而痛心地安慰我:“不要哭了,乖,不要哭了。”(句子中的“悄悄地”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⑵我们正吃着午饭,我强忍着眼泪,放下碗筷,走进厕所咬着自己的嘴唇,痛彻心扉地哭了,眼泪喷涌,却没有发出一丝声音,然后迅速地洗脸,按下抽水马桶的按钮,佯装才上完厕所,然后平静地回到饭桌上。(这句话表现了“我”当时怎样的心理?)(3分)

7.第⑤段中的风景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8.(6分)⑴题目“18岁不可承受之重”中“重”指什么?(2分)⑵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谈谈文中最后一句“人生如路,须在荒凉中走出繁华的风景来”的感受。(4分)

参考答案:

5. ⑴母亲在我高考失利后安慰我,带我去旅行;⑵母亲在看望我后告诉我说司机来接自己,实际是母亲在寒风中站了两小时,回来后还生病了。 评分标准:共2分。每点1分。

6. ⑴“悄悄地”写出了母亲强忍伤心,又不忍打扰我,耐心等我平静下来的心情,表现了母亲对我的爱。 评分标准:共2分。每点1分。

⑵通过动作神态描写,写出了我强忍悲痛的样子,表现了我不想让母亲知道我知道这件事之后的伤心难过,表达了我对母亲的爱。 评分标准:共3分。每点1分。

7. 通过潮湿阴寒的环境,孤独盘旋的老鹰的描写(1分),烘托了我当时高考失利悲伤的心情(1分),推动情节的发展(1分)。

评分标准:共4分。只答出作用的得3分,答出具体环境特征和作用的得4分。

8. (6分)⑴“重”指的是:①母亲对自己的苦心;②高考的失利;③不懂得从失败中站起或如何面对失败。(2分)。 评分标准:共2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

⑵感受(示例):我明白了人生就像行路,可能会碰到无数的坎坷、挫折,但绝不能丧失信心,甚至一蹶不振,一定要勇于面对挫折,勇于承受重压,懂得从失败中站起,才能创造辉煌的成绩、灿烂的人生。(4分) 评分标准:共4分。明白道理2分,结合生活体验2分。

篇5: 18岁不可承受之重的经典美文

18岁不可承受之重的经典美文

18岁,在千辛万苦熬过了高三之后,我没有考上清华。原因竟然不在数学,而在文科综合。揭晓分数的那天,我听完电话里的报数,在草稿纸上加了3遍,得到的仍然是那个我不想面对的数字。我倒在床上蒙头痛哭了整整一天。母亲坐在客厅,也是默不作声地落泪。过了很久,她悄悄来到我的床边,抚摸着我的头,那么无奈而痛心地安慰我:“不要哭了,乖,不要哭了。”

烈日不怜悯我的悲伤,耀我致盲。彼时过于年轻脆弱,我只知道蒙头痛哭,在盛夏7月,眼泪与汗水一样丰沛而无耻。我仿佛听见命运的大门缓缓关上的吱嘎声。我一度那样真真切切地以为,这是我人生中最无可挽回的失败。在后来高中好友们一一被名牌大学录取的报喜声中,在后来一次次首都顶尖高校的昔日好友满面春风的精英型同学聚会中,在后来的后来,我愚蠢而耐心地反复咀嚼着这一次失败的味道,几近一蹶不振,为这一个理想的幻灭赔上了此后将近3年的无所事事的荒凉青春。在20岁出头的关口,我才明白过来,不懂得从一次失败中站起来,永远跪在地上等待怜悯并且期待永不可能的时间倒流,才是人生中最无可挽回的失败。

母亲想要安慰我,像《我与地坛》中那个欲言又止的可怜的母亲那样,对我说:“带你出去走走吧,老这么在家里不成样子。”是带着这样一种失魂落魄的心绪,去往稻城的。自驾车2000多公里,从川西南,北上到甘肃南部的花湖,再南下,去往藏东的稻城亚丁,途经红原、八美、丹巴等与世隔绝的绮丽仙境。巍巍青山上,神秘古老的碉楼隐匿于云端,触目惊心的山壁断层上苍石青峻。月色辉映的夜里,沿着狭窄的公路在峡谷深处与奔腾澎湃的大河蜿蜒并驰,黑暗中只听见咆哮的水声。翻滚的洪流在月色之下闪着寒光,仿佛一个急转弯稍不注意,便会翻入江谷,尸骨无存。头顶着寂静的星辰,我在诗一般险峻的黑暗中,在行进着的未知的深深危险中,渐渐找到一丝不畏死的平静。

我曾经说过,其实人应当活得更麻木一点,如此方能多感知到一些生之欢愉。明白归明白,但我或许还将终我一生,因着性情深处与生俱来的暗调色彩,常不经意间就沉浸在如此的底色中。希望、坚持等富有支撑力的东西总是处在临界流产的艰难孕育中,好像稍不注意,一切引诱我继续活下去的幻觉就将消失殆尽。

7月,在行驶了2000多公里之后,在接近稻城的那个黄昏,潮湿的荒原上开满了紫色花朵,落雨如尘,阴寒如秋。孤独的`鹰在苍穹之上久久盘旋。我眺望窗外的原野,身边坐着母亲。

高三时,我在外读书,母亲常常专程来看我,一早赶30多公里路,给我带来我喜欢吃的东西,热乎乎地焐在包里,外加很多她精挑细选的水果、营养品。我由此越发懂得什么叫可怜天下父母心。有次她借着出差的机会,又带上很多东西来看我。白天忙完工作,傍晚时才来到学校。母亲就这么静静地坐在我的宿舍里,干等我一个晚上。那天晚自习照例是考试,我急不可耐地交了卷,匆匆赶回宿舍和母亲相见。没说上两句话,很快就有生活老师催促熄灯,母亲说:“那我走了,你好好的,要乖,妈妈相信你会努力的。”我送母亲到校门口,那时下着雨,母亲想让我早点回去,就说司机已经来了,宿舍关门了就不好了。我想也是,生活老师不太好说话,我就回去了。

而后来的事情是,那个下雨的凄凉夜晚,为母亲开车的司机在市中心吃完饭已经醉得不省人事,睡得连电话响都听不到。母亲瞒着我,自己一人站在学校外面空旷的公路边等着打车回去。可是因为过于偏僻,她打不到车。她一个孤身女子在那黑暗冷漠的马路边,从10点30分一直站到深夜12点,手机也没了电,无法求助。偶尔飞驰而过的车,像划不燃的火柴一样,擦着她一闪而过,没有一辆停下。她冷得发抖。最终她拦到一辆好心人的私家车,狼狈落魄地赶了回去,因为受寒,病了一个星期。

高三结束了很久后,有次母亲轻描淡写地对我说起这件事情。我们正吃着午饭,我强忍着眼泪,放下碗筷,走进厕所咬着嘴唇,痛彻心扉地哭了,眼泪喷涌,却没有发出一丝声音,然后迅速地洗脸,按下抽水马桶的按钮,佯装才上完厕所,然后平静地回到饭桌上。

我在心里想着,如果那个夜晚母亲发生什么不测,那我余生如何能够原谅自己?幸而她平安无事。因此我不知道除了考上一所体体面面的名牌大学,还有什么能够报答母亲的一片苦心。这也是我高考失败后,这么久以来无法摆脱内疚感和挫败感的原因,我觉得我对不起她。她寄予我的,不过是这样一个简简单单的期望,期望我考上一所好大学,希望我争气。为着这样一个简单的期望,她如一日地付出无微不至的关爱。后来,经历几番追逐恋慕,浅尝过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维系何等脆弱,我才惊觉母亲给予自己的那种爱意,深情至不可说,无怨无悔地,默默伴我多年。我不得不承认,唯有出自母爱的天性,才可以解释这样一种无私。

稻城的夜,雨声如泣。在黑灰色的天地间,7月似深秋,因为极度寒冷,我们遍街寻找羽绒大衣。海拔升高,加上寒冷,母亲的身体严重不适。我们只好放弃了翌日骑马去草甸再辗转亚丁的计划,原路返回,旅程在此结束。带着《游褒禅山记》中记叙的那般遗憾,带着上路时的失魂落魄,离开了寒冷的稻城。

那是18岁时的事情。几年过去,因着对人世的猎奇,探知内心明暗,许诺自己此生要如此如此,将诸多虚幻而痛苦的读本奉作命运的旨意――书里说:“生命中许多事情,沉重婉转至不可说。”我曾为这句话彻头彻尾地动容,拍案而起,惊怯至无路可退,相信在以自我凌虐的姿势挣扎的人之中,我并不孤单。我时常面对照片上4岁时天真至脆弱不堪的笑容,不肯相信生命这般酷烈的锻造。但事实上,它又的确如此。我从对现实感受的再造与逃避中体验到的,不过是一次又一次对苦痛的幻想。

在我所有的旅行当中,18岁的稻城是最荒凉的一个站点。可悲的是,它最贴近人生。

人生如路,须在荒凉中走出繁华的风景来。

篇6: 生命不可承受之轻

也曾让我深深地感动

虽然未来谁也无法看透

往事终将越来越朦胧

多想用一道心结

系住你说的永恒

然而

岁月的河流从不为谁停止

无论选取什么样的漂泊

也只如一叶浮萍

如果此后

天涯成了一种牵挂

牵挂又成了一种疼痛

无论雨下的多美

我还是喜爱阳光

虽然阳光下

再也看不到那个熟悉的身影

精选阅读(二):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我喜爱骑着自开车在人烟稀少的路上飞驰,偶尔几个行人从路上侧头看着我的背影,我喜爱那种刺激和狂放,在那一瞬间,我不用看别人的目光,我眼睛一向看着前方,这是我生命唯一的释放。

昆德拉在《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中,在试图释放,让人摒弃世间的“媚俗”,主人公托马斯在经历婚姻失败后,能够说完全忘记人生的职责,肆意放浪,生活在无数的情妇之中,这成为他的人生原则,然而最后为了特丽莎他再次选取了婚姻,最终守着那段婚姻走到生命的最后,而最后小说得出的结论:我们无可选取又务必选取,我们反对媚俗又时时刻刻都在媚俗。昆德拉对生命终极好处产生怀疑,到最后依然没有否定,正因无法否定。我们始终无法活在一个自己所谓的完全理想的世界,我们有权利追求,但怀疑的开始就注定是失败的。于是我又有意无意的想到了李叔同,也许他正是为了逃避社会的“媚俗”而选取遁入空门,在所有人看来是不可思议而不负职责的,这到底算不算是逃脱了“媚俗”,我们又如何肯定这不会是又一种“媚俗”,生命的轻和重我们该如何区分?到最后,我们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和不能承受之重该如何解释?这是一个找不到答案的问题。如同昆德拉的怀疑,只是怀疑,却无力解决。

如同这个世界的对与错我们永远找不到一个确切的评价标准一样,我们习惯了用道德标准来谴责一些我们认为是错的事情,然而法律和道德也不能完全贴合,人都有选取自己生活态度的权利,有自己的思想,我们有了自己的思想,因此在一切关于社会学的领域,我们找不到任何能称之为真理的言论。我们一向在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之中争辩,谁也不能说服谁。到底谁是对的,都找不出一个让所有人理解的理由,因此我们各自坚持着自己的原则和观点,认为那就是真理。

我们突然发现自己活着是为了说服别人,说服别人承认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却忘了当你在试图说服别人的时候别人也在试图说服你。我们都有权利选取自己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所有人的思想永远不可能来到同一个轨道上,我们为何不能选取只说服自己?让别人看到你的态度而不用要求别人遵从你的态度。生命中很多东西都是我们个人无法承受的,后现代主义宣扬的异质共存不必须是绝对正确的,但这至少能够给我们得到必须的释放,为何直到此刻我们还在为如何活在别人的眼光中而耿耿于怀?

昆德拉怀疑而又试图解决的问题最终没有解决,正因人活着的同时还有别人,这世界不是一个人的。而这是不是就说明我们务必“媚俗”,务必永远活在别人的眼中?事实上我们大多数人都是这样的,我们往往在为自己寻找借口,我们选取承受了所有不该或该承受的,唯一没有真正为自己活过一次。我们经常在时过境迁之后感叹,我们脱离了原先的轨道越跑越远。我们在回忆的同时还在抱怨,抱怨这个社会,可事实上是我们从来没有勇气自己选取自己的生活,我们永远在跟着别人走。我们不必须要像托马斯那样完全不负职责的肆意放荡。但我们有权利选取自己渴望的东西,而不是为了别人的眼光不断的否定自己,不断的踏着别人的路走,到最后发现这是这个社会为你铺平的道路,你只是无数人中的一个,你的价值观是别人给你的,你原来的东西被你丢在很远的地方,再也找不回来,老了之后对着枯藤老树象征性的感叹一番。我们“媚俗”得不能再“媚俗”。

我们永远也不好对别人抱怨什么,这一切是自己选取的,而抱怨自己只能是对自己的选取的否定,对自己选取的东西后悔完全不是我们就应有的生活态度。用世界所有人的姿态来生活,是我们“媚俗”的开始,我们所谓“轻如鸿毛”的东西到最后也许成为你最无法承受的疼痛。这个世界上任何的选取都可能被解释为“媚俗”。而我们不能用这个理由来否定自己从而活在别人的眼光之中,我们生命的'轻与重都就应是由我们自己选取并最终由自己承担,无论我们到最后是不是能承受,总比别人选取了最后自己承担要有好处吧!:

我一如既往的享受那种一个人奔驰在路上的感觉,刺激和狂放,任何人都可能看见我的姿态和背影,而我看不见他们的眼光,眼睛一向看着前方,转弯之后一马平川然后再进入下一个未知的弯道!

精选阅读(三):

【《时代》:亚洲父亲不可承受之重】相关文章:

1.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优秀作文

2.《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之读后感

3.生命必得承受之重作文800字

4.那些不能承受的轻与重作文

5.时代之殇诗歌

6.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作文

7.不能承受生活之假作文

8.《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的读书笔记

9.《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

10.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

下载word文档
《《时代》:亚洲父亲不可承受之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