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魂魄任逍遥写景散文
“哀家千岁千千岁”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4篇山水魂魄任逍遥写景散文,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山水魂魄任逍遥写景散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篇1:山水魂魄任逍遥写景散文
山水魂魄任逍遥写景散文
闻河南山水的瑰丽传奇已久。8月5日,打理好行囊,呼朋唤友,向太行之东南——辉县出发,此行的目的地是素有太行山水魂之称的九莲山和关山。
烟云回首九莲山
总觉得九莲的美不属于人间,所以总也找不到恰当的形容词汇来表达。
此刻,景区观光车正在蜿蜒的山路上欢快地行进。坐于车中,湿润的山风在耳畔低语,浓浓的绿色在眼前蔓延。两条V字型峡谷似两条巨龙挟山飞腾,左曰西莲峡谷,因谷的上端连接九莲台之西莲寺而得名,右曰狝猴峡谷,因谷中长年嬉戏着成群的太行狝猴而得名。山谷相傍,水映青山,满山满谷的云雾如龙盘旋,一幅“九峰捧莲”的胜景呼之欲出。身临其境,如游画中,凭空增加几分向往,物我两忘。
清初学者、古琴传人、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进士孙洤在《九莲·八首》中赞叹“烟云回首隔迷离”,曰“寂历无边方得静”。孙洤是我们保定老乡,他的祖父是明末清初理学大家孙奇逢,祖父从直隶保定府容城县迁居河南卫辉府辉县苏门山下,在辉县夏峰村讲学20余年,孙洤也游遍了九莲的山水。
九莲的静是因为美的缘故,是一种“静看美人梳妆台”,不忍惊拂的意境,就仿佛一呼一吸之间,那份美感会突然消失。所以孙诠只好叹曰“如此佳山识者谁”?也许正是这份“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缘由,才使九莲的自然之美、原始之美原滋原味地保留到今天。也所以,一向以挑剔著称的韩国游客将他们的脚步从喧闹的张家界、九寨沟,走到九莲山。他们口口相传,成群结队,像发现新的香格里拉。还有一种赶早不赶晚的急迫,就仿佛九莲山也会成为另一个消失的香格里拉。
九莲山因其九座山峰酷似九朵盛开的莲花花瓣而得名。九百九十九阶“天梯”,是徒步登顶九莲台的必经之路,欲登“天梯”,先游九莲潭,拾阶下至谷底,先绕一潭,再绕二潭、三潭……九潭潭潭相连,潭水都不大,但水色各异,或蓝、或绿、或碧青……令人啧啧称奇。据传这是九莲老母救治百姓疾苦的九色潭水,蓝潭能治皮肤病,绿潭能医不孕症,碧潭能愈眼疾……端得是如织游人皆怀虔诚之心,伴溪走径,戏水踏浪。绕潭而行,清风盈袖,爽气入怀,泉水叮当悦耳,小径十八弯,溪流千回转,别是一番情趣。
九莲山一如许多名山大川,深山藏古寺,西莲寺就坐落在云水飘扬的九莲台上,人称“小西天”。西莲寺始建于唐代,相传为东汉光武帝刘秀报九莲老母救命之恩兴建。有据可查的历史是清康熙、乾隆年间,这里已是晋冀鲁豫一带民间香火胜地,与北京的小西山齐名,称道太行南北。西莲寺虽名曰寺,却异于常制。有寺无院,以悬崖为壁,民寺同名同居本身就堪称国内一奇;至于儒释道同殿供奉,民间庙宇戴上皇家寺院才有的黄色琉璃瓦“帽子”,山门上土地爷在下、观世音倒坐在上,更是亘古难觅。
导游小李介绍,实际上,九莲山这两年红了大半个中国,更引发无数学者文人关注的还不是这些,是被称为“灵魂的叙述”的九莲山小西天“帐书”——一种长期以来不为社会所认知的独特、神秘、神奇、神圣的文字、图画和信仰。“帐书”信仰是香客敬神、祭神的一种仪式。“帐书”文字、图画出自普通香客信众之手,是“神传天授”,抑或无师自通;是原始信仰传承,抑或是故弄玄虚?或褒或贬,众说纷纭。然却有一个不争的事实,它的香客信众遍布大半个中国,整个南太行那么多寺庙,朝山进香的人数之和,都没有九莲的多。小李说,每年农历的九月初九是“帐书节”,假如你亲眼目睹香客信众“写帐”、亲身体验香客“展账”“交账”仪式、亲耳听到信众在仪式上“哭唱经”,就会觉得那么多谜团都无关紧要了,你的心灵早已得到净化、升华,灵台一片空灵,还有比这更重要的'吗?
山崩地裂出“关山”
若将九莲山比作活泼俏丽的豆蔻少女,那关山则是一位横刀立马,威风八面的将军。
坐景区旅游车顺蜿蜒山路直抵山顶。下车,逍遥苑观景平台前站立。云雾中,一峰拔地而起,如擎天之柱,直入云端;又如一位身披铠甲的将军,威严傲视着整装待发的万马千军。一时间,脑海、耳畔竟是金戈铁甲、战马嘶鸣,关山,生生的给了我一个下马威。
惊愕间,导游小李介绍,关山是一座25亿年前山崩地裂形成的地质遗迹奇观。其雄深之势非泰岳可比,其峻极之形可与华岳抗衡。从平原北望,远观俨然一座巨型石拔地而起,东西横延20多公里,近观更觉气势磅礴,撼人心扉。高达250米的天柱,矗立在万仞绝壁之上;山崩形成的逍遥苑,崩塌巨石东倒西歪,犹如一群醉汉;地裂形成的一线天,长达2500米,最窄处仅20厘米。
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谋略家张良和关山有着不解之缘。张良本姓姬,六国时韩国贵族后裔,祖上三代相韩,秦始皇横扫六国统一了天下。背负着国恨家仇的张良一心图谋复国,倾散家资,策划刺杀秦始皇。公元前2,秦始皇巡幸天下,行至原阳博浪沙。张良顾刺客用大铁锤,阻击秦始皇,惊天动地。却误中辅车,刺杀失败,张良只好向西北逃至深山,隐居在关山的一条沟里,即张良沟也就是今天的盘古河。据说汉谋臣张良在在关山隐居了三年半时间,苦读兵书、诸子百家,韬光养晦,得关山山水之灵性,集万物精华之静心智,终于厚积大成。后来辅助汉刘邦,击败西楚霸王项羽,成就了一代汉朝帝国帝成之师。孤峰山上、张良沟内与张良有关的历史文化遗址:子房宫、藏书阁、抚琴台、奕台、驸马坟……散落其间。以张良为背景的历史传说故事民间广为流传。
耳畔是娓娓道来的传说,目视一座座昂首而立的峰群,云雾蒸腾,群峰静默。这些难道都是追随张良的将士吗?齐聚于此,等待将军地再次点兵?不敢抬头目视,小心翼翼地穿行其间。拾阶而下,身侧的一株株叫不上名字的灌木、山花、野草,极平凡却很友善,不时顽皮地碰碰你的手臂,吻吻你的双足。鸟儿站立在枝桠上清脆地鸣叫,蝴蝶蜻蜓在花叶间翩翩舞蹈,触目所及皆为绿色。闭目,深吸一口气,那清新的带着露珠的花草如同一个个小小精灵,一瞬间跑进了魂魄。一时间,脑里、心里一片畅快。好久没有享受过这样的空气了,也好久没有享受这样惬意的心境了。恍然间醒悟,这还是初始让我敬畏的“将军”吗?莫非他的“静默”只是为了让我们放下内心的喧嚣和浮华,静下来倾听大自然的灵动?而我们此刻触碰到的,才是关山最具生命的魂魄?
伴随着山间的清风、虫鸣,脚步也变得越发灵快。穿石柱林、“绝境逢生”,两山壁立一线中通过“侧身峡”、“一米阳光”,过野生竹林,移步易景,正在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耳旁渐闻“哗哗”水声。水声越来越大,转过一个弯,眼前豁然开朗,红石峡谷到了。一面山谷壁立千仞,卧龙瀑布倾泻而下,分三级跌落到盘古河,河水顺势下流,三步一潭,五步一瀑。红岩碧水间,人仿佛一瞬间变小了,然后被神奇地放到了巨幅的关山山水画卷中……
篇2:走进那一片山水写景散文
走进那一片山水写景散文
认识桂林,是从书中,那一句句胜过千娇百媚群芳的幻美文字,是从他人神往羡慕的眼神中。“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真的有这么美吗?我总认为那是夸大其词,真正的桂林,还指不定是什么样呢!
虽然如此,桂林依然在我心中埋下一颗好奇的种子。
真正见识桂林,是在今年的“五·一”大假,我随爸爸去桂林旅游。我这才知道,“桂林山水甲天下”并不是空口无凭,而是名副其实的“甲天下”!神姿仙态的桂林山,如情似梦的漓江水……山迎水接的桂林,真是美幻绝伦!
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桂林建城在山中,翠绿的群山与梦幻的漓江小心的呵护着怀中的.桂林城。“山在城中,城在山中,山中是城,城中是山”这话一点儿不假,正所谓“无山不奇,无水不秀”。
桂林像一座“水城”,俨然不同于威尼斯的红色小楼、河道纵横,却别有一番风韵。走进桂林,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湿气。放眼四周,处处是朦胧的水汽,空气潮湿的快要地下水来!让人有种身处梦境之中的错觉。
漫游在桂林的秀山绿水中,感受大自然赋予此地的无限美感,恍若步入了仙境。
在漓江桂林谷地中,一座座拔地而起的石峰,似玉笋瑶簪,耸立无际,宛如青衣罗带似的漓江蜿蜒于千峰丛中,既秀美,又壮观。桂林的石峰不像其它地方的石峰那样气势磅礴、山体高大、山脊线绵延几十千米,而是以其陡峭的边坡,优美而又变幻莫测的造型和数以万计的碧绿峰群而傲立于天地之间。 桂林的山,平地奇峰,拔起峻峭,山色青黛,宛若碧玉。
倒影是漓江一大奇景,江水给凝重的石峰带来灵性和动态美。漓江峡谷中深槽与浅滩相间出现,一道道浅滩成为河床上天然的堤坝,一级一级的抬高上游的水位,造就了宽浅平静的漓江水面和迷人的倒影,而其间一个又一个深潭宛如明珠,增添了江水的晶莹。水绕青山山绕水,山浮绿水水浮山。漓江水平的有如镜面,应出山峰的优美倒影,有的朦胧,有的清晰。船行江面,从山峰倒影的画面上驶过,就像从一幅典型的中国水墨画中穿行一般。怪不得有古人云:“分明看见青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呢!
我不禁叹:江山如此多娇!原来都“娇”在了桂林!为了造就一片奇特秀丽的山水风景,大自然一点儿都不吝啬它的鬼斧神工啊!
篇3: 山水深秋景亦美写景散文
山水深秋景亦美写景散文
山上成片的柿子,满树的山里红;庄稼地里成熟的玉米,直挺的红高粱,压弯腰的谷穗…….
从辉县拍石头乡徒步穿越,途径牛骨湾村,再到富庄村,一路丰收的景象映入眼帘。时而高山峻岭,时而潺潺流水;水库一座连着一座,绿山碧水伴你左右,越往山里走,山水深秋的景色却更加的越发迷人。
“近家小漓江,谧幽赛江南,山青水秀处,亭台画廊吮清风,一叶扁舟漾涟漪;多少烦躁事,都在笑谈中……”我见人家在网上发的出行帖,还能观汉代遗址、揽明清古风,赏千年古树等,不免有些动心。
从新乡坐大巴到辉县拍石头乡,也就1个半小时的路程。这里进山的路水泥铺就,可以过小车,大巴就有些勉强了。所以来这里游玩,一般需要徒步一段路程。据了解,徒步穿越大约需要8公里。不仅适合徒步,还适宜骑行。
这里,水库的水相当的充盈。一座座山峰层峦叠嶂,巍峨壮观,翠绿山头倒映在水里,使水库的水显得更加绿了。
我们在长岭水库稍作休息。望着秋风轻轻吹着的`水面,但见波浪层层漾起,涟漪不绝,使人心旷神怡,惬意涟涟。真有点到了漓江的感觉。只可惜,没能见到水中的扁扁小舟。
这里的瀑布更有特色。我见到了两处,一处在路边,一处在山崖,两者相处不远。清水、绿苔,“哗哗”流水,水声交织在了一起,遥相呼应,吸引不少的游人驻足拍照。
按照安排,除一路赏景之外,还听了当地村民给我们讲王莽、刘秀曾在这里发生过的故事,实地参观有着传奇色彩的钢叉(音)楼、扳倒井,还免费吃农家特色的糊涂面条、大个的白蒸馍,配着由胡萝卜、花生、芹菜、辣椒参合一起的小菜,喝着小酒聊着天,度过了一个愉快的旅途。
篇4: 晓意山水,净心洗尘写景散文
晓意山水,净心洗尘写景散文
日落时分,沏上一杯山茶,听一曲意境空远的《禅》,心神随此天籁,沉溺于玄妙的幻境里。仿佛我就是那穿梭于葳蕤山林中的一只飞鸟,时而盘旋穿梭,时而引吭高歌;仿佛我就是那潺潺流泻于山涧的一汪清泉,涟漪轻盈,浩淼长流;仿佛我就是那竦峙在天地间的一座山峦,伟岸高耸,从容绵延。
我不相信佛,只是喜欢玄冥空灵的梵音经贝,与慈悲淡然的佛境禅心,在清欢中,从容幽静,自在安然。
一直向往走进青的山,碧的水,体悟山水的绚丽多姿,领略草木的兴衰荣枯,倾听黄天厚土之声,探寻宇宙自然的妙趣。走进了山水,也就走出了喧嚣,给身心以清凉,给精神以沉淀,给灵魂以升华。
正如一位墨客所说,走进自然,山水浩浩不竭的生命之源注入心田之时,便构建了人类精神世界多姿多彩的绚丽图景。从山水飘逸俊美的景致里,可以获得鲜活的感性认知、审美体验和丰富素材,同时能使我们的视野更开阔,美感更丰富,胸怀更博大,追求更高远。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倘若思绪流淌于青山碧水,云霭朦胧,翠竹兰亭,古刹山寺的清宁间,那一刻,盘踞在脑海中的灰白地带,便会缓缓地回归葱茏而鲜活的绿色,任灵魂在其间舞动徜徉,直到那些有生命的花草,那些灵动的水波,那些平凡朴素的场景,那些原野的自然风情,沿着思想的隧道,涤净心上沾染的纤尘。
山可以涤志,水可以清心。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之恋,亘古永恒。山的博大精深,水的浩瀚柔婉,是仁爱与智慧的凝聚,是静止与流动的交融,是肃穆与灵动的结合,它们演绎着锦绣山河的生命与灵魂,传递着大自然的玄冥和韵律,传承着天地的传奇与不朽。
然而,许多人被纷繁的世事消磨,已经没有闲暇,静下心抬头看一朵白云的姿态,低眉去赏一朵野花的素美。纵然走进田园山水,也感受不到清风的.凉意,雨丝的温润,听不到鸟儿的鸣叫,闻不到泥土的芬芳。
唯有心静,才可以品味出自然的钟灵毓秀;唯有淡定,才可以享受生命的潇洒从容。在萦回的生命中,只要找到心灵的方向,多少曲折的道路,都可以海阔天空,多少繁芜的过程,都可以风轻云淡。
不禁想起,枕石而眠,在梦里幻化为蝶,以思想做竿,在山间垂钓白云的庄子。他游离世外,名利从来不沾他的身,纵然战国楚霸王,登门请他任相,庄子依旧垂钓濮水,持竿不顾,他只要自由,不受任何俗事的拘束。
然而,对于平凡的众人,这种境界,怕是很难达到。苏子也曾感慨过: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身在扰攘红尘,有人忙于追逐,哪怕散成凡间的风尘,也誓与世俗魂魄相依,有人安于现状,守住一个宁静的角落,无谓相离相弃。但每个人又都是一个矛盾的结合体,将自己抛掷于红尘深彻又浑浊的水中,又难以做到圆融通透。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何处楼台无月明,何处天地无自然?真正的澄心滤意,未必是要脱下俗尘的装扮,给自己穿上朴素的衣衫。在深山老林里,盖一间茅舍,修篱种菜,每天清茶淡饭,无欲无求。而是处繁华世象中,拥有平和的心态,淡定的情怀,懂得取舍,学会感恩。这样,就多一分淡雅,少一分浮华;多一分简约,少一分庸碌。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对于山水禅境,任何语言都显得苍白无力,因为它是大自然最美的写意,是性灵最初的纯一。当我们的心灵聚焦某种困顿时,不妨走进山水,亲近自然,欣赏下沿途的风景。
【山水魂魄任逍遥写景散文】相关文章:
1.作文 任逍遥
3.写景散文
4.逍遥300字作文
6.灯写景散文
7.伤感写景散文
8.雨写景散文
9.优美写景散文
10.丰子恺写景散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