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公正理论辩难
“小葵”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社会公正理论辩难,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社会公正理论辩难,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并能积极分享!
篇1:社会公正理论辩难
社会公正理论辩难
只有贡献论才是社会公正理论之真理,而其他社会公正理论皆为谬误.但这些错误的社会公正理论,没有一种是完全错误的.因为不论哪一种,不论如何错误,却毕竟都确立了某种正确的社会公正原则.只不过,这些正确原则或者无不属于贡献原则,或者无不可以从贡献原则推导出来.首先,平等主义所主张的正确的社会公正原则最多,如基本权利完全平等与非基本权利比例平等以及机会平等和结果平等(政治平等和经济平等)诸原则.这些原则在平等主义论者那里虽然并非皆由贡献原则推导出来,却都能够从贡献原则推导出来,因而都可以属于贡献原则范畴.其次,需要论所主张的正确社会公正原则最少,只有一条,亦即按基本需要分配人权原则:这一条原则实际上乃是按照每个人同样缔结社会的贡献分配人权,因而属于贡献原则范畴.最后,自由公正论所主张的.正确的社会公正原则是两个平等原则--基本权利完全平等与非基本权利比例平等--因而也可以属于贡献原则范畴.所以,贡献论囊括了全部正确的社会公正原则,因而堪称社会公正理论之全面真理.
作 者:王海明 WANG Hai-ming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100871 刊 名: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JISHOU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 27(2) 分类号:B82-052 关键词:贡献 索取 权利 义务 仁爱原则 公正原则 自由原则篇2:论社会公正
论社会公正
社会公正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社会公正是社会基本制度的公正,是一种制度善,它优先于个人公正或个体善.社会公正的基本内容是社会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合理分配.权利和义务的对等是社会公正的根本要求.
作 者:蒋国保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湖南,长沙,410081 刊 名: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ENZHOU TEACHERS COLLEGE 年,卷(期): 23(3) 分类号:B82-052 关键词:公正 社会公正 个人公正 权利 义务篇3:论社会公正及其衡量标准
论社会公正及其衡量标准
公正是个历史范畴,其本质上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判断公正与否的`客观标准是生产力标准.“三个有利于”是生产力标准在现阶段的延伸和具体化.因此,它是我国现阶段衡量公正与否的根本标准,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公正的科学内涵及其衡量标准,不仅是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个事关社会稳定和发展的现实问题.
作 者:刘小干 作者单位:井冈山师范学院德育教研室,江西,吉安,343009 刊 名:前沿 PKU英文刊名:FORWARD POSITION 年,卷(期):2002 “”(1) 分类号:B82 关键词:公正 生产力标准 “三个有利于”篇4:社会公正的现实求索
社会公正的现实求索
本文分析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公正的发展总趋势与所取得的新进展,也剖析了处在社会变革过程中,社会公正的实现所面临的新挑战,进而从现实与发展的视域,提出进一步树立正确的公正观念,提高公正的.实现水平,规范公正的规则制度,以促进全社会公正程度的不断提高。
作 者:吕福康 作者单位:中共浙江省永康市委宣传部 浙江永康 321300 刊 名:浙江社会科学 PKU CSSCI英文刊名:ZHEJIANG 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 “”(4) 分类号:B0 关键词:社会公正 实现程度 现代建构篇5:浅析社会契约理论
浅析社会契约理论
社会契约理论主要是力图解释社会和国家来源的问题,而且对从霍布斯、洛克、卢梭的社会契约理论的发展演变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社会契约理论发展的基本目标是:人类对于理想社会价值的追求--自由与公正.
作 者:康鸿 作者单位:西北政法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系,陕西,西安,710061 刊 名:西安联合大学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XI'AN UNITED UNIVERSITY 年,卷(期): 7(4) 分类号:B504 关键词:社会契约 自然法则 自然状态篇6:社会转型期公正的作用及其实现
社会转型期公正的作用及其实现
公正伴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公正现和公正内容.处于转型加速期的社会主义公正面临严峻的挑战,公正在转型期的'作用显得至关重要.探索公正的实现方式,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作 者:杨丽娟 贾宁叶 作者单位:杨丽娟(西南师范大学哲学研究所,四川,重庆,400715)贾宁叶(宁夏银川十中,宁夏,银川,750001)
刊 名:广西社会科学 PKU英文刊名:GUANGXI 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 “”(2) 分类号:B82-059 关键词:公正 转型期 公正的作用 公正的实现篇7:论社会公正与人的全面发展
论社会公正与人的全面发展
追求社会公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苦苦追寻的理想目标。人是建立和实现社会公正的主体和基础。而社会公正对人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并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奠定物质基础,提供社会保证。共产主义社会是社会公正实现的最高境界,同时也是人全面自由发展的'阶段。
作 者:杨莉芸 唐绍洪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政法系,四川 南充 637002 刊 名:兰州学刊 英文刊名:LANZHOU JOURNAL 年,卷(期): “”(3) 分类号:B824.3 关键词:补会公正 人的发展 “四有新人” 共产主义社会篇8:哈贝马斯市民社会理论评析
哈贝马斯市民社会理论评析
市民社会有着悠久的传统,同时也是贯穿哈贝马斯学术思想发展始终的一个概念.他的.前期市民社会理论主要探讨了公共领域发展演变的历史进程,并据此展开对资本主义现实的猛烈批判.后期理论中,随着系统与生活世界范式引入和对系统入侵导致“生活世界殖民化”的分析,哈贝马斯通过普遍语用学建构的交往行动理论论述了晚期资本主义生活世界的重建,并以此为基础构筑了他的话语民主式的激进民主政治理想.然而,他的市民社会理论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影响它的现实效度.
作 者:陈红桂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江苏,南京,210097 刊 名:教学与研究 PKU CSSCI英文刊名:TEACHING AND RESEARCH 年,卷(期): “”(8) 分类号:B516.59 关键词:市民社会 公共领域 系统 生活世界 激进民主篇9:“社会政治”的一般理论
关于“社会政治”的一般理论
[摘要]“社会政治”是与“政治社会”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政治社会”思想源于亚里士多德,是一种以国家为中心的政治观;而“社会政治”思想始见于摩尔根的《古代社会》,后被马克思、恩格斯作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阐释,指的是无阶级社会或阶级后社会的政治。“社会政治”理论与19世纪实证主义者所主张的政治社会学理论有着根本的区别,其方法论基础是历史唯物主义。“社会政治”理论的提出和研究,对诠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发展政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西方政治-社会思想史上,关于“政治社会”与“社会政治”两个基本概念的形成,曾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演化过程。“社会政治”与“政治社会”相对应的两个术语,并不是同时出现的。要了解什么是“社会政治”,首先要了解“政治社会”一词的含义和由来。一、“政治社会”和“社会政治”的思想起源关于“政治社会”的思想,从其思想渊源来考察,最早始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他第一个提出和系统论述了“社会团体”和“政治团体”的概念。《政治学》开宗明义就指出:“我们见到每一个城邦(城市)各是某一种类的社会团体,一切社会团体的建立,其目的总是为了完成某些善业DD所有人类的每一种作为,在他们自己看来,其本意总是在求取某一善果。既然一切社会团体都以善业为目的,那么我们也可说社会团体中最高而包含最广的一种,它所求的善业也一定是最高而最广的:这种至高而广涵的社会团体就是所谓‘城邦’,即政治团体(城市团体)。”[1](第3页)看来,他把实施统治和被统治的“城邦政治”称为“政治团体”(如亚氏称一种“海太利”的组织为“政治社会”)[1](第98,483页)。西方传统政治理论中的国家即“政治社会”的观点,其理论始源就是直接来自这里。不过亚里士多德把城邦(政治团体)视为“社会团体中最高而包含最广的一种”,即整个社会组织的一个部分,认为社会团体同政治团体是有区别的。后来,人们使用政治社会的内含又有所变化:称政治社会即指国家社会。卢梭就是这一观点的.典型代表。他在写作《社会契约论》的过程中,曾明确地将国家体制称作政治社会,把国家、社会共同体、社会契约等词,几乎在同一个意义上使用1。这就为西方“政治社会”说奠定了基础。卢梭以“社会契约”理论假设,说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历史合理性和永恒性,把国家同社会完全混同了起来。使后来的西方思想家们把有国家存在的社会看做是一个亘古的“政治社会”。19世纪初,孔德、斯宾塞虽然提出用实证主义、社会有机体等社会学的方法来研究政治现象,但仍然停留在“政治社会”的范围内。“社会政治”的思想,到19世纪70年代才萌发出来。摩尔根发表《古代社会》一书,实现了人类学的革命。该书从社会进化论观点出发,运用社会实证的方法,详细地考察了人类“政治生活方式”的起源和形成,首次提出了人类社会的“两种政治方式(TwoPlansofGovernment)”的概念,认为氏族性的政治生活产生于社会(Societas),地域性的政治生活发生于国家(Civitas)。他指出:“人类是从发展阶梯的底层开始迈步,通过经验知识的缓慢积累,才从蒙昧社会上升到文明社会的。”[2](第3页)“我们可以在这里提出一个前提:即一切政治形态都可归纳为两种基本方式,此处使用方式(plan)一词系就其科学意义而言。这两种方式的基础有根本的区别。按时间顺序说,先出现的第一种方式以人身、以纯人身关系为基础,我们可以名之为社会。这种组织的基本单位是氏族;在古代,构成民族(populus)的氏族、胞族、部落以及部落联盟,它们是顺序相承的几个阶段。后来,同一地区的部落组织成为一个民族,从而取代了各自独占一方的几个部落的联合。这就是古代社会从氏族出现以后长期保持的组织形式,它在古代社会中基本上是普遍流行的;在希腊人和罗马人当中,直至文明发展以后,这种组织依然存在。第二种方式以地域和财产为基础,我们可以名之为国家。这种组织的基础或基本单位是用界碑划定范围的乡或区及其所辖之财产,政治社会即由此而产生。”[2](第6页)又说:人类社会“政治的萌芽必须从蒙昧社会状态中的氏族组织中寻找”。对于这种政治的萌芽,摩尔根称为Government,以区别政治社会的Politics。[2](第4页)
这就十分明白,摩尔
[1] [2]
篇10:社会理论与现代性
社会理论与现代性
什么是现代性?经典的社会理论家们根据他们自己的'理论基点作出了不同的判断.通过对以迪尔凯姆和韦伯为代表的现代社会理论和以福柯、吉登斯为代表的后现代社会理论的分析,旨在形成现代性工程的一个框架,并对现代性作出一些建设性的说明.
作 者:张江甫 罗中华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刊 名:天府新论 CSSCI英文刊名:TIAN FU NEW IDEA 年,卷(期):2006 “”(z1) 分类号:C04 关键词:现代性 后现代性 社会理论 现代性工程【社会公正理论辩难】相关文章:
1.论社会公正
2.公正的近义词
9.理论文章
10.理论学习制度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