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金庸--文人论武

金庸--文人论武

2022-08-07 08:14:5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羊咩咩”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金庸--文人论武,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金庸--文人论武,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金庸--文人论武

篇1:金庸--文人论武

金庸--文人论武

香港学术界与金庸讨论武侠小说

刘晓梅

中文大学新亚书院教授、讲师四十余人和金庸先生谈他的武侠小说面面观。首先由

新亚书院院长、著名社会学家金耀基先生轻松的拉开了序幕。

金耀基:可惜地方太小,使许多想来参加的朋友没有座位,可见查先生吸引力之大。

二十年前,当我第一次看到《射雕英雄传》的时候,立刻着了迷,再一看作者姓“金”

还是本家,佩服之余立刻去查作者生平,这一查才知道作者不姓“金”姓“查”。查良

镛先生的小说恐怕大家不能不承认,是在武侠小说里面开辟了新的面貌,卓然成家。我

二十年前看了《射雕英雄传》之后就不敢看了,这原因是怕过分着迷。小说我是不看了,

因为它太迷人,但是查先生在报纸上的社论我一定看,短短几百字,知识丰富,见解卓

越,同时有战略、有战术,时常有先见之明,玄机甚高,表现出锐利的新闻眼。我相信

能把中国过去的小说、文学材料,运用得这样自如者,说句广东话,查先生是“有得弹”

(没人比得上的意思)。今天很感谢查良镛先生,能接受我们邀请,来做文化的聚谈,

我们谢谢他。首先,我们想请查先生谈一谈武侠小说跟文学的关系。

金庸:我个人的梦想是将来退休之后到沙田买间小屋,天天到中文大学来旁听,研

究学问,今天有机会和各位聚会,极感荣幸愉快。

我最早一部《书剑恩仇录》是1955年开始写的。武侠小说是不是文学呢?常常有人

提这个问题,我个人觉得,不论哪一种小说,是不是文学作品,属哪一种类小说,没有

多大的关系。也有人问武侠小说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看,我觉得最主要的大概是武侠小

说比较根据中国的传统来着手。现代一般文艺小说,似乎多少受西洋文学的影响,跟中

国古典文学反而比较有距离。虽然用的是中文,写的是中国社会,但是他的技巧、思想、

用语、习惯,倒是相当西化。现代中国艺术中间,跟中国传统比较接近的,一个是戏曲,

还有一个是国画。其他好比小说、新诗、音乐、话剧,电影更是不用讲了,跟西洋艺术

形式更接近,与中国传统艺术距离反而比较远。事实上,中国的传统对于中国人而言,

是根深蒂固的。拿我来说,一个地方有世界一流的音乐会,另一个地方是中国京剧、民

谣,我觉得听京剧、民谣要更接近自己的兴趣,多半是与传统有关系。

武侠小说,一方面形式跟中国的古典章回小说类似,第二它写的是中国社会,更重

要的是,它的价值观念,在传统上能让中国人接受。是非善恶的观念,中国人几千年来

的基本想法没有很大改变。因此,如果武侠小说的情节离谱,一般人在观念上就很难接

受。

高木林(艺术系教授):现代的武侠小说、武侠电影,跟现代的社会教育之间,应

该如何来配合?

金庸:我想这个问题很大,对教育问题很多人有很多想法,我仅能讲我自己的看法。

我跟电影界朋友很熟,以前我曾在电影界工作过一两年。在香港一般人认为电影是

娱乐,不必要有教育加进去,消极的不把人教坏就好。事实上,积极的要把人教好,对

这里的电影界来说并非必要。

长期来,一直有这样的讨论,艺术该不该为人生服务,文以载道是不是必要,两派

的争执总是存在,也难说哪派对哪派不对。

我个人认为,文学艺术作品不一定需要跟教育作用连系起来,艺术主要是在美的范

畴内,而道德是在善的范畴内,美、善可以统一,也可以不统一,这是永远有争执的。

我想这是个人信念的问题,基本上,小说与电影又是大众所接触的,所以,不要故意违

反社会公认的道德就好。

陈方正(物理教授):您的小说中,常被传统道德有所质疑,似乎有意无意间对传

统道德提出探索。我们读者,多数一半接受西方思想,一半受传统教育影响。您的小说

迷人就在这里:表面上是推崇武侠,骨子里令人思考各种价值。例如《神雕侠侣》中,

杨过与小龙女的恋爱,例如《天龙八部》中,汉人与契丹人的斗争。这是神来之笔,还

是有意安排?

金庸:陈教授这个问题,我只能讲讲自己的经验。

每部小说我先确定几个主要人物,然后再配上情节。至于对中国传统有疑问的问题,

对真理探索的问题,不是我构思的重点。后来发展下去,自己的想法就自然的融了进去。

好像我念中国历史和其他书籍,常感到中国古代汉人不论怎样对待异族,正义却永

远在汉人这一边,我感觉不太公平,这种想法自然反映到小说上。

刚才讲到中国人总有很多基本上的传统想法,但以我多年来在香港对婚姻、爱情。

许多事务的看法,都是很现代的。如果说武侠小说纯是反映中国旧社会,譬如着重描写

一夫多妻制的话,现代中国人还是不接受的。

李杜(哲学教授):武当派啦,少林派啦,他们的功夫在中国传统上都是了不得的。

我看了您的《笑傲江湖》、《射雕英雄传》等,觉得里面有点意思,好像武当、少林以

后都不怎么样了,反倒是波斯之类的异地,另有杰出人才。我猜想,你是不是觉得我们

文化发展到现在,传统的东西遗失掉了,要另外去找,有点否定传统的味道。

金庸:有几部小说,我当时的出发点是有否定教条主义的想法,我比较信服理性的

思想结构,主要是近代罗素、卡尔波普等哲学的理性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反思,

对儒家思想绝对化的反思,这种想法恐怕对近代知识分子来说十分普遍。我想真理本身

也有它相对的意义,社会变迁,真理也可能改变。有些事情的道理,千万年不变,我个

人绝不相信。事实上,中国思想上的狂热分子很多,不单在政治上,甚至科学上也一样,

许多科学理论以哲学观点来批判的话,它也不一定全是对的。

我写某几部小说时就想到这个问题。少林派、武当派是对抑或是错,都不一定,可

能会根据环境而有所变化。我相信多元主义可能更合理一点,事情不要绝对化。少林、

武当并不坏,其他好的东西同样也多得很。

乔健(人类学教授):旧小说里,《七侠五义》、《水浒传》等偏重传统侠义气概,

而《封神榜》、《西游记》等又以神怪取胜。您的小说似乎融合两者,而招式、武功远

超过其范围,可说悬奇得很。请问这两类旧小说,侠义和神怪,您受那样影响较大?

金庸:我想《七侠五义》、《小五义》、《水浒传》是有影响,而较近的武侠小说

作家白羽、还珠楼主对我也有影响。还有一个传统来自西方古典书籍,法国大仲马,英

国司各特、史蒂文生,在故事结构上对我有影响。

至于故事很夸张,则来自近代武侠小说。民国初年到现在,上海及北方有很多武侠

小说,虽然比较粗糙,但难免受其影响。

反而《西游记》、《封神榜》,相信影响不如近代武侠小说,玄过头了

刘述先(哲学教授):有两个问题。第一:您的小说突破传统,您怎样突破自己?

第二:您最得意的作品是那一部?

金庸:我喜欢不断的尝试和变化,希望情节不同,人物个性不同,笔法文字不同,

设法尝试新的写法,要求不可重复已经写过的小说。我一共写了十二部长篇小说,大致

上并不重复,现在变不出新花样了,所以就不写了。

我开始写武侠小说的时候,娱乐自己的成分很大,后来一部就写两三年,书中人物

天天出现,就像自己的朋友一样。如果时常重复,自己都不想看了,读者也不会被吸引。

我比较喜欢最后的一部《鹿鼎记》。书中男主角韦小宝完全是一个叛逆的'角色,说

谎、整人,唯一会的功夫就是挨打时就逃,谁都没有他溜得快。我的目的是希望写得现

实一点,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中国人性格上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有一些自省的意义。我

的一些对文学有兴趣的朋友,多数也比较喜欢这一部。

胡玲达(教务处雇员):讲起韦小宝,我真想不出他哪里来那么多花样,是不是您

亲身经历?

金庸:我没有韦小宝那样本事,韦小宝几秒钟里想出来的花样,我有时要想好几天。

张清如(数学系教授):我看过一百多部武侠小说,但一旦看了您的武侠小说,再

看其他的似乎就没有多大意思了。您刻画心理一波三折的变化,我猜想您不会武功,可

是编出来一大堆功夫都合情合理。当然您写的一些太极拳招数,那是现代的太极拳,都

搁到五百年前了。而其他招数却也很恰当,您是怎样想出来的,我希望知道。

(金耀基院长插语):张教授是太极拳高手。

金庸:很奇怪,有些数学家喜欢看武侠小说,例如陈省身先生、李政道先生。

张先生问我是怎样想出来的,只是胡说八道嘛!没什么道理。有些招数凑一些比较

好看的名字啦,好像跟诗词有些关连。

您批评得很对,太极拳一路发展下来,我把一些招数推回五百年前。事实上五百年

前是什么名称,现在可能也不容易知道。

刘殿爵(伦敦大学教授、中文系客座教授):您的文字极好,小说中所用的字几乎

一点洋气也没有,在修订本中,有时还刻意把较摩登的语气改过来。您有没有兴趣在这

个问题上写些文章?给年轻人一个避免喜用欧化语句的概念。

金庸:刘教授这样推许很不敢当,我想武侠小说讲古代的事情,用现在的语句是不

适当的。不过事实上不可能完全避免,宋、明人到底怎样讲话,我们无法知道。元朝的

白话文我们现在几乎看不懂。我用的是我们想象的古代话,不是古人的古代话。

在武侠小说中,我认为叙述和描写部分用现代语法是可以的,如果是人物对话,就

会破坏气氛。

英国人写历史小说不用古英文而用现代英语,古英文已完全不用。现在中国文字还

是很多白话与文言并用,不过古人如果冒出一句:“我有一个问题要跟您研究研究”,

这讲法总不太适合。

我书中有些描写叙事部分,也是避免用文艺腔,但不是很干净的,我在努力避免。

有几部倒是故意不避免,例如《连城诀》与《飞狐外传》。

黄维梁(中文系教授):您的人物多半不一定好就好到底,或是坏也坏到底,不知

道您有没有受到英国近代文学批评家Forster(福斯特)的所谓“圆形性格”的影响?

还有写法上,譬如张爱玲、白先勇,受《红楼梦》影响很大,您有没有这样的情形?

金庸:倒不是“圆形性格”的理论,主要是人生经验。很多人你很难说他是好是坏,

这不像京剧脸谱那样善恶分明。在西洋文学上也早有这样的描写。我个人不太相信所谓

文学理论,很抱歉我在这方面下的功夫不多。

至于文字的问题,很难讲受什么书的影响,是自然形成的。譬如我读《资治通鉴》,

总是兴味盎然,古文的简洁高雅,其文字之美,一直是我希望学到的。当然还差得很远。

篇2:贬义词-舞文弄武

舞文弄武:出自《隋书·王充传》:“明习法令,而舞弄文墨,高下其心。”。原指曲引法律条文作弊。后常指玩弄文字技巧。结构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拼音】wǔ wén nòng mò

【解释】:舞、弄:故意玩弄;文、墨:文笔。故意玩弄文笔。原指曲引法律条文作弊。后常指玩弄文字技巧。

【出自】:《隋书·王充传》:“明习法令,而舞弄文墨,高下其心。”

【示例】:而写碑的`人偏要~,所以反面越舞越糊涂。

◎鲁迅《华盖集续编的续编·厦门通信》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篇3:文韬武韬成语解释

文韬武韬成语解释

【成语原文】:文韬武韬

【标准发音】:wén tāo wǔ tāo

【繁体写法】:文韜武韜

【文韬武韬是什么意思】:韬:古代兵书《六韬》,即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指文武两方面的谋略

【文韬武韬成语接龙】:身无分文 → 文韬武韬 → 韬光俟奋

【用法分析】:作主语、宾语、定语;指用兵的谋略

【读音预警】:倡导普通话,请按照音标【wén tāo wǔ tāo】采用标准四声阅读。

【出处说明】:唐·杨炯《原州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上略中略,奏山石之奇谋;文韬武韬,奉川璜之秘诀。”

【对应近义词】:文韬武略

篇4:文东武西成语

【拼音】:wén  dōng  wǔ  xī

【简拼】:wdwx

【解释】:本指汉初叔孙通所定的`朝仪,文官位东,武将居西。指文武官员的排列位次。

【出处】:《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功臣列侯诸将军军吏以次陈西方,东乡;文官丞相以下陈东方,西乡。”

【示例】:《南齐书?邱巨源传》:“仰观天纬,则右将而左相,俯察人序,则~。”

【近义词】:

【反义词】:

【语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篇5:经武纬文成语解释

经武纬文成语解释

【成语原文】:经武纬文

【标准发音】:jīng wǔ wěi wén

【繁体写法】:經武緯文

【经武纬文是什么意思】:经:丝织品的`直线;武:武功;纬:丝织品的横线;文:文治。以武功和文德治理国家

【经武纬文成语接龙】:皓首穷经 → 经武纬文 → 文不加点

【用法分析】: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读音预警】:倡导普通话,请按照音标

【jīng wǔ wěi wén】采用标准四声阅读。

【出处说明】:南朝·梁·沈约《棋品序》:“若夫入神造极之灵,经武纬文之德,故可与和乐等妙。”

篇6:文通武达的成语解释

文通武达的成语解释

【成语】:文通武达

【拼音】:wén tōng wǔ dá

【简拼】:wtwd

【解释】:以文学通登显贵,以武略位居达官。指不管学文学武,只要为国出力,就都有前途。也形容文武双全的人。

【出处】:《南史?檀珪传》:“檀珪与僧虔书曰:‘仆一门虽谢文通,乃忝武达。”

【顺接】:达于四境 达人大观 达人知命 达人立人 达人雅志 达噜噶齐 达地知根 达士拔俗

【顺接】:博物通达 不求闻达 聪明睿达 大度豁达 大雅宏达 东门之达 蜚黄腾达 飞黄腾达

【逆接】:不名一文 不直一文 车轨共文 地下修文 典册高文 尔雅温文 泛滥博文 横僿不文

【逆接】:文不加点 文不对题 文不尽意 文业砚田 文东武西 文丝不动 文人墨士 文人墨客

篇7:武韬文启第十四原文翻译

武韬文启第十四原文翻译

文启就是以文德启发教育人民。本篇主要论述“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

文王问太公曰:圣人何守?

太公曰:何忧何啬,万物皆得;何啬何忧,万物皆遒,政之所施,莫知其化,时之所在,莫知其移。圣人守而万物化,何穷之有,终而复始。

【译文】

文王问太公说:圣人治理天下应该遵循什么原则呢?

太公说:圣人无需去忧虑什么,也无需去制止什么,万物自会各得其所;不去制止什么,不去忧虑什么,万物自会繁荣滋长。政令的推行,要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就象时间在不知不觉中自然推移一样。圣人遵循无为而治的原则,万物被他潜移默化,就象四季推移一样,周而复始,永无穷尽。

优之游之展转求之;求而得之,不可不藏;既以藏之,不可不行;既以行之,勿复明之。夫天地不自明,故能长生;圣人不自明,故能明彰。

【译文】

从容优闲,无为而治的思想,君主必须反复探索;既已探索到了,那就不可不存之于心中;既已存于心中,那就不可不在政治上去实行;既已实行了,也就无需明告于天下。因为天地并不须宣告自己的规律,而万物就自会按其规律长生;圣人也不须宣告无为而治的思想,而自会显示出其辉煌的成就。

古之圣人聚人而为家,聚家而为国,聚国而为天下,分封贤人以为万国,命之曰“大纪”陈其政教,顺其民俗,群曲化直变于形容;万国不通,各乐其所,人爱其上,命之曰‘大定’。呜呼!圣人务静之,贤人务正之,愚人不能正,故与人争;上劳则形繁,刑繁则民忧,民忧则流亡。上下不安其生,累世不休,命之曰‘大失’。

【译文】

古时圣人把人们聚集起来组成家庭,把许多家庭组成国家,把许多国家组成天下;分封贤人为各国诸侯,把这种制度叫做“大纪”。然后宣扬政教,顺应民俗,把邪僻行为化育为正直的风气,以移风移俗;各国之习俗虽不相同,但各自都喜爱本土,人人都敬其长上,这叫做“大定”。唉,圣王用清静无为的政治来治理天下,贤君用正己正人的规范来治理国家,愚君既不能正己又不能正人,所以与氏相手;君主政令烦多,就会使用多种刑罚;刑多,人民就会忧惧;民惧,就会流散逃亡。上下不安生业,长期**不休,这叫做“大失”。

天下之人如流水,障之则止,启之则行,静之则清。呜呼,神哉!圣人见其所始,则知其所终。

文王曰:静之奈何?

太公曰:天有常形,民有常生,与天下共其生而下静矣。太上因之,其次化之。夫民化而从政,是以天无为而成事,民无与而自富,此圣人之德也。

文王曰:公言乃协予怀,夙夜念之不忘,以用为常。

【译文】

天下人心的向背象流水一样,阻塞它就停止,开放它就流动,不搅动它就保持清彻。哦![人心变化]真是神妙莫测!有圣人看到它的萌芽,就能推断它的结果。

文王说:怎样使天下安静呢?

太公说:天有一定的'变化规律,人有经常从事的生业,能与人民:共安生业,天下就会安静。最好的政治是顺应人心来治理人民,其次;是宣扬政教以感化人民。人民被潜移默化而服从政令,上天“无为”却能生长万物,人民也不需要施与,生活自能富裕,这就是圣人的德政。

文王说:你说的深合我意,我一定朝思夕念,永志不忘,用它作为治理天下的原则。

篇8:《六韬·武韬·文伐》原文及翻译

《六韬·武韬·文伐》原文及翻译

武韬·文伐

作者:姜子牙

文王问太公曰:“文伐之法奈何?”太公曰:“凡文伐有十二节:

“一曰,因其所喜,以顺其志,彼将生骄,必有好事,苟能因之,必能去之。

“二曰,亲其所爱,以分其威。一人两心,其中必衰。廷无忠臣,社稷必苊。

“三曰,阴赂左右,得情甚深,身内情外,国将生害。

“四曰,辅其淫乐,以广其志,厚赂珠玉,娱以美人。卑辞委听,顺命而合。彼将不争,奸节乃定。

“五曰,严其忠臣,而薄其赂,稽留其使,勿听其事。亟为置代,遗以诚事。亲而信之,其君将复合之,苟能严之,国乃可谋。

“六曰,收其内,间其外,才臣外相,敌国内侵,国鲜不亡。

“七曰,欲锢其心,必厚赂之;收其左右忠爱,阴示以利;令之轻业,而蓄积空虚。

“八曰,赂以重宝,因与之谋,谋而利之,利之必信,是谓重亲;重亲之积,必为我用,有国而外,其地大败。

“九曰,尊之以名,无难其身;示以大势,从之必信,致其大尊;先为之荣,微饰圣人,国乃大偷。

“十曰,下之必信,以得其情;承意应事,如与同生;既以得之,乃微收之;时及将至,若天丧之。

“十一曰,塞之以道。人臣无不重贵与富,恶死与咎。阴示大尊,而微输重宝,收其豪杰。内积甚厚,而外为乏。阴纳智士,使图其计;纳勇士,使高其气。富贵甚足,而常有繁滋。徒党已具,是谓塞之。有国而塞,安能有国。

“十二曰:养其乱臣以迷之,进美女淫声以惑之,遗良犬马以劳之,时与大势以诱之,上察而与天下图之。

“十二节备,乃成武事。所谓上察天,下察地,征已见,乃伐之。”

文言文翻译:

文王问太公说:“文伐的方法该怎样?”

太公答道:“文伐的方法有十二种:

一是,依照敌人的喜好,顺从他随志愿。这样,他就会滋长骄傲情绪,而肯定去做邪恶的事情。如果我再因势利导,就必定能把他除掉;

二是,亲近拉拢敌君的近臣,以分化敌国的力量。敌国近臣如怀有二心,必然降低忠诚程度。敌国朝中没有忠臣,他的国家必定面临危亡;

三是,暗中贿赂收买敌君大臣,和他建立深厚交情。这些人身居国内而心向外国,敌国就必将发生祸害;

四是,助长敌国君主的放纵享乐,扩大他的荒淫欲望,用大量珠宝贿赂他,赠送美女讨好他。言辞卑下,曲意听从,顺从他的命令,迎合他的心意。这样,他就忘记与我斗争,而放肆地发展自己的邪恶行为了;

五是,故意尊敬敌国的忠臣,送给他微薄的礼物,与他出任使者前来交涉时,故意加以拖延,而对所交涉的问题不予答复,极力促使敌君改派使者,然后再诚心解决所交涉的问题,向他表示亲近以取得他的信任,从而使敌国君弥合与我国的关系。这样用不同的态度对待敌国的忠臣和奸佞,就能够离间敌国君臣之间的关系,从而可以谋取敌国了;

六是,收买敌国君主的大臣,离间敌君在朝外的大臣,使其有才干的大臣里通外国,造成敌国内部自相混乱,这样敌国就很少有不灭亡的;

七是,要使敌国君主对我深信不疑,就必须赠送大量礼物加以贿赂,同时收买他左右亲近大臣,暗中给他们好处,使其君臣忽视生产,造成财粮匮乏,国库空虚;

八是,用贵重的财宝贿赂敌国君主,进而乘机与他同谋别国,所图谋的又对他有利。他得到利益后必然信任我们,这就密切了敌国与我的关系。关系越密切,敌国就必然会被我所利用。他自己有国而被外国利用,最终必遭惨败。

九是,用煊赫的名号尊崇他,不让他身临危难,给他以势倾天下的.感觉,顺从他的意志以博取他的信任。使他居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先夸耀他的功绩。再恭维他德比圣人,这样他必然会狂妄自大而荒废政事了。

十是,对敌君要假意卑微屈从,这样必然获得他的信任人从而获得他的内情。秉承他的意志顺从他的要求,就象兄弟一般亲密。获得他的信任之后,就可以微妙地加以控制利用。一旦时机成熟,就可以象得到神助似地轻而易举把它消灭。

十一是,用各种方法闭塞敌国君主的视听,凡是臣民没有不爱好富贵,厌恶死亡和灾祸的。暗中许诺尊贵的官位,秘密赠送大量财宝,来收买敌国的英雄豪杰。自己国内积蓄充实,但外表却装作贫乏。暗中收纳敌国的智谋之士。使他与自己图谋大计;秘密结交敌国勇士,借以提高我方士气。要尽量满足这些人取得富贵的欲望,并不断使之滋长蔓延。这样,敌国的豪杰、智士就转而成为我的党徒。这就叫闭塞敌国君主的视听。敌国君主虽然还拥有国家,但视听己被闭塞,还怎么能维持他的统治呢?

十二是,扶植敌国的奸臣,以迷乱其君主的心智;进献美女淫乐,以迷惑其君主的意志;;送给良犬骏马,使其沉溺犬马声色以疲惫身体;经常报以有利的形势,以使他高枕无忧。然后观察有利的时机,而与天下人共谋夺取他的国家。

以上十二种方法正确运用之后,就可以采取军事行动了。这就是所谓上察天时,下观地利,等到各种有利的征兆都已显现时,就可以兴兵讨伐了。”

篇9:孙子兵法读后感之“令之以文,齐之以武”

令之以文,齐之以武。

一、兵法解析

卒未亲附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也;卒以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也。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令不素行以教其民,民不服。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

意思就是:

士卒没有亲近依附之前就执行惩罚,他们就会不服,不服就很难使用。士卒已经亲附而该罚不罚,那也无法用他们作战。所以一手用宽仁的手段去怀柔,使他们知恩,一手用军纪军法的手段去管束,使他们畏威,这样打仗才能取胜。

平素能严格贯彻命令,管教士卒,士卒就会养成服从的习惯,平素不重视严格贯彻命令、管教士卒,士卒就会养成不服从的习惯。平时命令能够得到贯彻执行,这表明将帅同士卒之间相传融洽。

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文”指文治,用奖赏、道义等教育、管理士兵;“武”指军纪、军法,对违令者实施重罚。

意思是说治理军队要文武并用,刚柔相济,恩威并施。

孙子在这里一共讲了三层意思:

第一,要做到“令之以文,齐之以武”,将帅必须以身作则,与士卒同甘共苦,这样才能使“士卒亲附”。“士卒亲附”才能加以管束,对违纪者施以惩罚;

第二,严明军纪要与宽仁厚爱相结合,赏罚并行,文武相济,是治军的长久之计;

第三,一支纪律严明、内务整肃有战斗力的军队,是靠平时严格教育训练出来的。“令素行”为的是“与众想得”,从而确保内部和谐统一。

当然“令之以文”,并不是一味地溺爱士卒,不加指责,除了教育、爱护外,还要用纪律约束士卒,要“齐之以武”,赏罚分明,方能保持全军统一。

在运用“令之以文,齐之以武”的谋略时,要结合具体情形,该奖则奖,该罚责罚,审时度势,据情而定,否则难以收到良效,

二、古今联想

令之以文,齐之以武

所以要用“文”即用政治道义教育士卒,用“武”的方法即用军纪军法来统一步调,这样的军队打起仗来就必定胜利。

对于今天的领导者来说,就是要坚持不断滴对被领导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明之以理,晓之以义;又要采取必要法纪和赏罚措施来统一步调,这样才能够“是谓必取”,即取得预期的成功。

领导者借鉴孙子的“令之以文,齐之以武”的育人思想,就必须掌握赏罚的艺术,做到赏罚分明,恩威并重。

三、读后感

这一篇主要从团队搭建及管理方面介绍领导者只有以身作则方能让员工亲附,既而才能在具体事情过程中审时度势进行赏罚。

补充几点:

1.亲附的程度到如何,《孙子兵法》中没有提及,需要每一个领导者在各种小细节去探寻,相信每一位成功的leader都有一套自己的亲附标准及方式,这套标准需要我们来拟定,以身作则只是孙子提及的亲附的一种最有效的方式,具体还有什么其他的,看leader本事。

2.赏罚分明,意指工作结果及奖惩措施公正公开化,唯有这样,才可服众,唯有服众,方可统一步调,高效管理。

3.平日“洗脑”很重要,此处“洗脑”“非贬义词,意指多多与员工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给予与传达。

管理团队到最后你一定会发现,同等状况下,经常与员工交流的公司的员工离职率一定是低于为了做事而做事的公司的。所以为了避免此类状况,公司设立一个企业价值观。

俗话说,活在这个世界,要么你去改变别人,要么你被别人改变,管理团队也是,要么我把你“洗”了,要么我被你“洗”了!

篇10:浙江大学张武杰老师博文读后感

浙江大学张武杰老师博文读后感

赞同你的基本观点,读后受益不浅,但是我认为你的文章得不出下面这个结论啊。广大中低收入者买不起房并不是“只是因为自己不努力工作,能力不行,收入的增长没有达到经济增长的速度、社会财富的增长速度,从而没有达到房价的增长速度,而为了自己能否买起房而认为房价应下跌的人是需要的是反躬自省!”浙大的才子对普通老百姓要客观评价、更需要同情心啊!开个玩笑:如果你成为国家领导人,看来我们中低收入者就没有保障用房了啊! (附原文)天行健,房价自当自强不息  地势坤,政府应厚德载物   也论房地产宏观调控  张武杰 远离喧嚣,禅定、禅慧、禅空 凡是要回归根本、本源。 我不愿预测房价,该发生的必然会发生,任何事物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包括房价。 我5月开始从事房地产培训行业,在这短短的7年间,见证了多次的宏观调控。 房价总是在不断调控中不断上涨,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房价不断上涨,我觉得我们必须弄明白房价上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否则我们任何调控就是缘木求鱼,我们任何对房价的判断都是臆想。本人将从房地产本质来解释该核心问题。 房地产什么上涨?首先我们要明白房地产是什么东西,房地产首先是资产,它不是普通的商品,是我们人类创造财富的最重要的载体。   土地是财富之母,土地是一切财富的源泉,以土地为基础的房地产是人类最主要的物质财富之一。可以说任何一项经济活动都离不开一定的土地,任何一个产品的价值中都包含了土地价值的转移,因此,土地是有价值和价格的。 先看一下先贤――“现代经济学之父” ――亚当?斯密对土地的经典论述。   亚当?斯密(1723~1790)是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于1768年开始着手著述《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1773年时《国富论》已基本完成,但亚当?斯密多花三年时间润饰此书,1776年3月此书出版后引起大众广泛的讨论,影响所及除了英国本地,连欧洲大陆和美洲也为之疯狂,因此世人尊称亚当?a href=baike.baidu.com/view/296647.htm target=_blank>斯密为“现代经济学之父”和“自由企业的守护神”。 《国富论》一书是斯密最具影响力的著作,这本书对于经济学领域的创立有极大贡献,使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西方世界,这本书甚至可以说是经济学所发行过最具影响力的著作。   亚当?斯密的分配论,是即劳动工资、资本利润及土地地租自然率之决定理论。   亚当?斯密指出,尽管雇主拥有抑低工资的力量,工资仍有其最低水平,此一最低水平是劳动者必须能够维持基本生活,假定社会工人需求增加或工资基金提高,工资将高于最低水平。就另一角度言之,一国国富、资本或所得增加,将促使工资上涨,工资上涨则促进人口增加。资本利润之高低如同劳动工资,决定于社会财富之增减,资本增加固可促使工资上涨,却使利润为之下降。亚当?斯密指出,假定商人投资同一事业,因为彼此相互竞争,自然致使利润率降低。斯密认为,商品的生产成本可分为工资、利润、地租三块。工资是使用劳动要素所支付的报酬,其高低取决于可以获得的劳动的供给和用以购买劳动的基金。长期看来,工资的最低限度取决于维持生计的最低费用。利润的变动可以通过利息变动来观察,因为后者产生的根源即是前者。并经过分析得出了工资越低,利润就越高;工资越高,利润就越低的结论。   地租作为使用土地所支付的价钱,自然是承租人在土地的实际情况下所能支付的最高价格。地租系指对土地使用所支付的'价格。亚当斯密认为,地租高低与土地肥沃程度(现为该土地所在区域的产业结构)及市场远近有关。 斯密认为,在工资、利润和地租这三者中,工资和利润决定商品的价格的原因,而地租是农产品价格扣除工资和利润以后的余额。所以地租随农产品(现在可能是工业品或第三服务业)价格的升高而升高,降低而降低。 由此,我们可以明白土地(房地产)是一种生产资料,是一种资产。这种资产将参与到产业利润的分配之中去,产业利润越高其得到的收益也越高。 (以上为亚当?斯密对土地的论述)   地租等同于房地产价值,可以基本衡量房地产的价格。 这也就是为什么城市产业级别越高其房价越高的根本原因 。   随着现在生产力的发达,产业的升级,在同样的土地上生产出来的财富大大增加。如第一产业农业最低、其次是第二产业普通制造业、在上去就是第三产业如高科技、教育、金融等。产业层次越高,其单位土地的创造财富的能力越强。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承载产业层次越高的房地产上的地租就越高,地价就越贵。   随着城市产业的不断提升,房地产价格就会不断提高,这也就是为什么全世界金融中心的城市房价最高的原因,因为金融中心其单位土地创造的财富最多,其收取的地租也越高,当然其房价也越高。金融中心伦敦、纽约、东京、香港的房价是全世界最高的。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城市的产业在不断升级,如上海,从制造业慢慢的升级到中国金融中心,然后可能是世界的金融中心,它的房价也将不断上涨。 如杭州,起,其第三产业的比重已经超过第二产业,慢慢以高科技、软件、教育、金融等第三产业为主,房价也随着城市产业的不断提升在不断上涨。房价可能会因产业升级和经济快速增长而不断上涨!    得出结论是:只要产业能不断升级,房价将不断上涨,除非产业不再升级,经济走向衰退,房价才可能下跌。如日本80年代后经济负增长,导致房价持续下跌。同样金融风暴来了以后,由于经济大幅负增长,导致房价暴跌。 中国的产业可以肯定的是会不断的升级,那么我们的房价可能会不断的上涨! 为了我国的产业不断升级,经济增长可发展而欢呼! 只是因为自己不努力工作,能力不行,收入的增长没有达到经济增长的速度、社会财富的增长速度,从而没有达到房价的增长速度,而为了自己能否买起房而认为房价应下跌的人是需要的是反躬自省!如果是经济学家,则是专业水准之缺乏,需要重修经济学。 谁如果认为房价应该下跌其实质就是认为我们中国的产业不能升级,经济增长倒退,! 任何人不可能阻止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产业的升级。   任何一个国家主要经济在正增长,房价肯定是上涨的!   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天佑中华经济可持续发展,天佑中华之房价可持续发展!     另国富论一书的重点之一便是自由市场,自由市场表面看似混乱而毫无拘束,实际上却是由一双被称为“看不见的手”(invisible hand 无形之手)所指引,将会引导市场生产出正确的产品数量和种类。   政府调控是一双看的见的手在指引房价。  房价上涨也由另一双看的见的手(只是一般人看不见而以,看不见不等于没有)---产业升级这只无形之手所指引。

篇11: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成语解释

【拼音】:lìng  zhī  yǐ  wén,qí  zhī  yǐ  wǔ

【简拼】:lzywqzyw

【解释】:令:命名,引申为施教;齐:使整齐。指用政治道义教育部队,用军纪军法来统一步伐。

【出处】:《孙子兵法?行军篇》:“卒未亲附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也;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也。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

篇12:《于仲文,字次武》阅读答案及译文

《于仲文,字次武》阅读答案及译文

于仲文,字次武,少聪敏,髫龀就学,耽阅不倦。及长,倜傥有大志,气调英拔。起家为赵王属,寻迁安固太守。高祖为丞相,尉迥作乱,遣将檀让收河南之地。复使人诱致仲文,仲文拒之。迥怒其不从己,遣仪同宇文威攻之。仲文迎之,大破威众,斩首五百余级,以功授开府。迥又遣其将宇文胄渡石济,宇文威、邹绍自白马,二道俱进,复攻仲文。仲文自度不能支,弃妻子,将六十余骑,开城西门,溃围而遁。为贼所追,且战且行,所从骑战死者十七八。仲文仅而获免,达于京师。迥于是屠其三子一女。高祖见之,引入卧内,为之下泣。进位大将军,领河南道行军总管。给以鼓吹,驰传诣洛阳发兵,以讨檀让。仲文军次蓼堤,去梁郡七里,让拥众数万,仲文以羸师挑战。让悉众来拒,仲文伪北,让军颇骄。于是遣精兵左右翼击之,大败让军。檀让以余众屯城武,别将高士儒以万人屯永昌。仲文诈移书州县曰:“大将军至,可多移粟。”让谓仲文未能卒至,方槌牛享士。仲文知其怠,选精骑袭之,一日便至,遂拔城武。迥将席毗罗,众十万,屯于沛县,将攻徐州。其妻子在金乡。仲文遣人诈为毗罗使者,谓金乡城主徐善净曰:“檀让明日午时到金乡,将蜀公令,赏赐将士。”金乡人谓为信然,皆喜。仲文简精兵,伪建迥军旗,倍道而进。善净望见仲文军且至,以为檀让,乃出迎谒。仲文执之,遂取金乡。毗罗恃众来薄官军,仲文背城结阵,去军数里,设伏于麻田中。两军才合,伏兵发,倶曳柴鼓噪,尘埃张天。毗罗军大败,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获檀让,槛送京师,河南悉平。毗罗匿荥阳人家,执斩之,传首阙下。勒石记功,树于泗上。史臣曰:仲文博涉书记,以应略自许,平尉迥之乱,遂立功名。(节选自《隋书·于仲文传》)

8.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髫龀就学,耽阅不倦 耽:沉迷

B.仲文军次蓼堤,去梁郡七里 次:驻扎

C.仲文伪北,让军颇骄 北:败逃

D.毗罗恃众来薄官军 薄:轻视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仲文“应略”的一组是

①仲文迎之,大破威众,斩首五百余级

②仲文仅而获免,达于京师

③让拥众数万,仲文以羸师挑战

④仲文诈移书州县曰:“大将军至,可多移粟。”

⑤仲文简精兵,伪建迥军旗,倍道而进

⑥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⑥ D.③④⑤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仲文年轻时就胸怀大志,气度超凡。尉迥发动叛乱,并派人联合于仲文,但于仲文不为所动,予以拒绝。尉迥对此极为愤怒,派遣宇文威对他实施进攻。

B.于仲文受到贼兵两路合击,被迫率领六十多个骑兵突围而逃,而贼兵穷追不舍,十七八个骑兵为阻击贼兵而战死,最终只有于仲文一人死里逃生,到达京师。

C.《孙子·计》云:“出其无意,攻其无备。”于仲文可谓深谙此道,在城北一役中,他在贼兵将士一片松懈之时,挑选精锐骑兵,火速出击,一举攻占了城武。

D.在平定尉迥之乱中,于仲文出谋划策。力经数战,最终生擒檀让,斩杀席毗罗。有鉴于此,朝廷为他刻石记功,石碑立在泗水之滨。从此,于仲文功成名就。

11.把第一卷文言文阅读材料在红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给以鼓吹,驰传诣洛阳发兵,以讨檀让。(3分)

(2)让谓仲文未能卒至,方槌牛享士。(3分)

(3)仲文简精兵,伪建迥军旗,倍道而进。(4分)

答案

8.D。(薄在文中的意思是“迫近”)

9.D。(①只是交代战况,看不出“谋略”;②写于仲文死里逃生,无“谋略”可言;⑥写于仲文乘胜追击,没有使用“谋略”。)?

10.B(“所从骑战死者十七八”一句中的“十七八”不是约数“十七八个”,而是分数“十之七八”)?

11.(10分)

(1)檀让全军出动来抵抗,于仲文假装失败逃跑,檀让的军队很骄傲轻敌。(“悉”1分,“伪北”1分,句子通顺1分)?

(2)于仲文挑选精锐士兵,假竖起尉迥的`旗帜,兼程前进。(“简”1分,“伪建”1分,“倍道”1分)

(3)席毗罗的军队大败而逃,于仲文乘机追杀,贼兵都投进洙水而被淹死,洙水因此而断流。(“溃”1分, “乘”1分, “为”1分,句子通顺1分)

【参考译文】?

于仲文,字次武,幼年就聪明灵活,小时候上学,就沉迷书中而不知疲倦。等到长大之后,卓异豪爽,胸怀大志,气度超凡。从家中被征召出来做官,担任赵王的属官,不久升迁为安固太守。隋高祖任北周丞相时,尉迥发动叛乱,派遣部将檀让攻占黄河以南地区。又派人诱招于仲文,于仲文拒绝了他。尉迥对他不听从自己非常愤怒,派遣仪同宇文威进攻他。于仲文迎战,大破宇文威的军队,斩首五百多人,因功被授予开府。尉迥又派遣他的部将宇文胄渡过石济,宇文威、邹绍从白马出兵,两路并进,又进攻于仲文。于仲文估计自己支撑不住,就扔下妻子儿女,率领六十多个骑兵,打开城池西门,冲破重围而逃。被贼兵追赶,边战边逃,跟随的骑兵战死的有十之七八。于仲文仅一人死里逃生,到达京师。尉迥于是杀了于仲文的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高祖见到于仲文,把他请到自己的内室,替他伤心哭泣。提升他为大将军,兼任河南道行军总管。把朝廷的乐队给他,让他乘驿车火速到洛阳去发兵,来讨伐檀让。于仲文的军队驻扎在蓼堤,距离梁郡七里,檀让拥有数万军队,于仲文用瘦弱的士兵来挑战。檀让全军出动来抵抗,于仲文假装失败逃跑,檀让的军队很骄傲轻敌。于是于仲文派遣精锐部队从左右两侧夹击贼兵,使檀让的军队大败。檀让率领残余的军队驻扎在城武,部将高士儒率领一万军队驻扎在永昌。于仲文假意下发公文到各州县说:“大将军来了,应多多聚集粮食。”檀让还认为于仲文不可能马上就到,正在杀牛犒劳士兵。于仲文知道他松懈了,于是挑选精锐的骑兵袭击他,一天便赶到了,于是攻占了城武。尉迥的部将席毗罗,拥有十万军队,驻扎在沛县,将要攻打徐州。他的妻子儿女在金乡。于仲文派遣人假称是席毗罗的使者,对金乡城的守主徐善净说:“檀让明天午时到达金乡,将要宣布蜀公的命令,赏赐将士。”金乡人认为真的这样,都很高兴。于仲文挑选精锐士兵,假竖起尉迥的旗帜,兼程前进。徐善净望见于仲文的军队将要到达,还以为是檀让到了,于是出城迎接谒见。于仲文捉拿住他,夺取了金乡。席毗罗依仗人马众多,来迫近官军,于仲文背城布阵,在距离军队几里的地方,在麻田中设下埋伏。两阵刚刚交锋,伏兵出动,他们都拖着柴枝擂鼓呐喊,尘埃布满天空。席毗罗的军队大败而逃,于仲文乘机追杀,贼兵都投进洙水而被淹死,洙水因此而断流。俘获了檀让,用囚车把他送到京师,黄河以南地区全部平定。席毗罗躲藏在荥阳的一户人家,被捉出斩首,把他的首级送到京师。朝廷为于仲文刻石纪功,石碑立在泗水之滨。史臣说:于仲文博览群书,拿出众的谋略称许自己,平定尉迥之乱,功成名就

【金庸--文人论武】相关文章:

1.金庸座右铭

2.金庸名句

3.人论人散文欣赏

4.金庸神雕侠侣观后感

5.字未必如其人论范文

6.金庸射雕英雄传人物对联

7.金庸小说对联赏析

8.熟食日示宗文、宗武,熟食日示宗文、宗武杜甫,熟食日示宗文、宗武的意思,熟

9.凡人论美初一优秀作文

10.金庸武侠幽默语句范文

下载word文档
《金庸--文人论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