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金庸作品的对联
“清风上坡”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有关金庸作品的对联,下面给大家分享有关金庸作品的对联,欢迎阅读!
篇1:有关金庸作品的对联
一
金庸作品有一幅极有名气的对联,从14部武侠作品书名中各取第一个字串成: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这上联很是顺口,下联为了凑字就颇有点生涩,对仗也不好。尤其倚碧鸳三个字,简直是莫名其妙。 我觉得也可以改成这个: 飞天连笑倚神鹿,书侠白雪射碧鸳。 话说回来,金庸先生的对联早已深嵌人心,所谓修改云云,以供说笑而已。 二 《射雕英雄传》中,桃花岛试剑亭有一幅对联: 桃花影落飞神剑,碧海潮生按玉箫。 这也是网络上传得错字最多的对联。很多人把“影落”写做“落影”,也有写成“落英”的;很多人把“潮生”写做“潮声”;还有人把“按玉箫”写做“弄玉箫”。 起初读《射雕》时,觉得这副对联气势不够,不如改成: 桃花影里飞神剑,碧海潮头弄玉箫。 多读了几遍之后,才发觉对原对联“气势不够”的理解是一种误解。我觉得原对联隐含的是倒置格式,其本意是: 飞神剑桃花影落,按玉箫碧海潮生。 这样去理解的话,原对联里隐含的气势便喷薄而出了。
篇2:金庸作品中的对联
其一:《少年游》青衫磊落险峰行,玉壁月华明。马疾香幽,崖高人远,微步觳纹生。谁家子弟谁家院,无悔计多情,虎啸龙吟,换巢鸾凤,剑气碧烟横。其二:《苏幕遮》向来痴,从此醉,水榭听香,指点群豪戏。剧饮千杯男儿事,杏子林中,商略平生义。昔时因,今日意,胡汉恩仇,须倾英雄泪。虽千万人吾往矣,悄立雁门,绝壁无馀字。其三:《破阵子》千里茫茫若梦,双眸粲粲如星,塞外牛羊空许约,烛畔鬓云有旧盟,莽苍踏雪行。赤手屠熊搏虎,金戈荡寇鏖兵,草木残生颅铸铁,虫豸凝寒掌作冰,挥洒缚群英。其四:《洞仙歌》输赢成败,又争由人算。且自逍遥没人管。奈天昏地暗、斗转星移,风骤紧、缥缈峰头云乱。红颜弹指老,刹那芳华。梦里真真语真幻。同一笑,到头万事俱空,胡涂醉,情长计短。解不了,名缰系嗔贪,却试问,几时把痴心断。其五:《水龙吟》燕云十八飞骑,奔腾如虎风烟举。老魔小丑,岂堪一击,胜之不武。王霸雄图,血海深仇,深归尘土。念枉求美眷,良缘安在,枯井底,污泥处。酒罢问君三语,为谁开,茶花满路。王孙落魄,怎生消得,杨枝玉露。敝屣荣华,浮云生死,此身何惧。教单于折箭,六军辟易,奋英雄怒。
篇3:金庸作品名称串联对联
飞雪连天射白鹿
笑书神侠倚碧鸳
注:
飞—《飞狐外传》(1960年)
雪—《雪山飞狐》(1959年)
连—《连城诀》(1963年)
天—《天龙八部》(1963年)
射—《射雕英雄传》(1957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被金庸小说的读者称为“侠文化的歌颂”
白—《白马啸西风》(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鹿—《鹿鼎记》(1969年)(封笔之作)
笑—《笑傲江湖》(1967年)
书—《书剑恩仇录》(1955年)--第一部小说
神—《神雕侠侣》(1959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二部曲
侠—《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龙记》(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剑》(1956年)
鸳—《鸳鸯刀》(1961年)
篇4:金庸小说对联
鹿鼎爵七女联袂,黑白皆擅攻
笑天涯二人归山,外物皆成空
书翻剑挥红花雄,世事无常中
神剑挥落人心悚,侠侣过尘空
飞在感情之天空,仇人与英雄
雪山玉璧定良缘,生死何去从
连城剑宝藏秘密,澄清江湖风
天地豪情谁动容,命逝宝剑锋
射大雕喜结良缘,善恶互针锋
白色良驹奔苍田,少女远望空
侠人二雄神掌落,扑朔迷离中
倚靠丈夫隐避世,青山携兰空
碧血南天兴复志,壮志终成空
鸳鸯宝刀芒光显,天下无敌锋 横批:西子棒心黯然去,秋波转水中
篇5:金庸作品的读后感
《倚天屠龙记》中谢逊曾转述韩夫人说给他的一段故事:“其时波斯大哲野芒设帐授徒,门下有三个杰出的弟子:峨默长于文学,尼若牟擅于政事,霍山武功精强…… 当十字军之时,西域提起‘山中老人’霍山之名,无不心惊……霍山不顾旧日恩义,遣人刺杀波斯首相尼若牟。……首相临死时口吟峨默诗句,便是这两句‘来如流水兮逝如风,不知何处来兮何处终’。”
金庸是民国人,战时移居香 港,办明报,写小说十四册,得大名,成‘太平绅士’。至今未曾有开卷之想,不过看了几版翻拍的电视剧。
最近阅鲁拜集,到第二十八首“我也学会播了智慧之种,亲手培植它渐渐葱茏;而今我所获得的收成——只是“来如流水,逝如风。”有开首那段注释。不由的也起感慨,金庸写的人物里面,以小昭最隽永, 最堪回味。
当日韩夫人口中之语,是她和小昭的命运预言,“来如流水、逝如风,不知何所来、何处终”。
金庸的十四本小书,倚天屠龙为巅。小龙女、黄蓉、任盈盈都好,只是不及小昭。
篇6:金庸作品读后感散文
我用一岁的烟花换一世的孤独
有人在总结一些文艺作品的角色塑造时说:主角是用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而配角是用来喜欢的。就我的感受来说,在某种程度上这还真是说对了。就说金庸武侠吧,在我看来,金书中最吸引我的、最让我喜欢的人物角色,往往都不是书中的第一主角,而是那些配角,比如说“翠羽黄衫”霍青桐,比如说“人淡如菊”凌霜华,比如说“女中君子”程瑛,还比如说“小东邪”郭襄。
郭襄是金庸为我们塑造的最可爱的少女吧,暗自以为。这个总是一脸灿烂、胸襟像男子一样宽广洒脱的女子,应该没有几个读者不喜欢,尤其是男读者。我当然也不例外。在我看来,郭襄虽然只在《神雕》的最后几章篇幅里出现,但她的光芒要远远盖过那个书中的第一女主角小龙女。小龙女确实很美丽,很惊艳,她与杨过的爱情也确实轰轰烈烈,但真的很抱歉,我对她的印象真的并不好,或者说并不真切。在我看来,这个脱俗得有点虚幻的“人间仙子”甚至都不如陆无双、公孙绿萼血肉丰满,它更像是以一幅苍白的素描画在存在。而郭襄呢?那是一首热烈、爽朗、饱含深情的歌,虽然这歌最后也不免忧伤,但却已足够震撼人心。
那么,郭襄在短短的最后几章篇幅中是怎样拨动我等这些读者的心弦的呢?我想到了“烟花”这个奇怪而又贴切的东西。是的,就像烟花,天空中璀璨绽放的烟花!
少男少女们都相信花有花语,星有星相,烟花不是花,但它背后的寓语却也很明显:绚烂,孤独;先绚烂,后孤独;在短暂的荡人心魄的绚烂之后是长长的更加噬心的孤独!郭襄的人生轨迹不就是这样的吗——在16岁的那个烟花之夜之前,她的生命是绚烂而精彩的:生于当世大侠之家,长于威名远扬之城,在规规矩矩受教家庭与无拘无束嬉戏市井之间愉快地度过了春秋;而后便是那最闪亮的登场——迈着最洒脱的步伐,挂着最爽朗的笑容,像阳光天使一般出现在我等读者面前。沐浴于这灿烂的阳光之中,我等心情岂不也是爽朗而灿烂的!然而,在16岁的那一场烟花之后呢?所有的灿烂都消逝了:快乐的脚步不见了,爽朗的笑容渐渐少了,只留下小东邪那虽仍然洒脱、但却已明显孤独的身影!当然,留下的还有我等读者一声又一声的叹息。
16岁,原本就是个如花的年龄,可是如花的“小东邪”却在那一岁之后,过早让自己的花瓣凋落了。所有这一切不就是因为杨过设下的那一场生日盛宴吗?所以,在这里还得先说一说杨过。
很显然,一些读者说得没错,杨过真的就是最受金庸优待的一个小说人物。这个被称为金书“第一情圣”的多情男子,在金庸的厚爱下,不仅练就了一身超高的武功,还获得了数个红颜知己的青睐:从陆无双到程瑛,到小龙女,到公孙绿萼,再到郭襄,甚至到最终成为他人妇的郭芙和完颜萍,几乎每一个与他接触过的女子都或多或少与他有过情感纠葛。老实说,我对杨过还是很喜欢的,觉得他的脾气还算对我的胃口,但是对于他的处处留情,我还是颇有微辞。有人说,其实也不是杨过在主动留情,而是杨过天性风流倜傥,众女子实在无法抵抗他的魅力,一见杨过误终身嘛!我并不接受这一理由。在我看来,再怎么率性而为,在对待感情上还是需要严肃谨慎的,“率性”很爽,可是杀伤力也很大,如果“率性”过了火,很可能就伤害到陷于爱恋中的人,就像杨过之于郭襄,之于程瑛,之于陆无双!
无意于对杨过感性的情感作理性的道德评判,只是痛惜于郭襄大好年华却不得不空守。想想华山玉女祠前的那一滴清泪,“秋风清,秋风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郭襄的心已经碎了,你呢?想想少室山上,狂傲的“昆仑三圣”何足道甘心为“小东邪”抚琴一曲,而心有所属的“小东邪”却不为所动;同样,少年张三丰眼神充满期待地问郭襄“我又上哪去”,而“小东邪”仍然不为所动,骑着青驴径直而去;两位绝代宗师已经绝望了,你呢?
不得不佩服金庸的才华,它将“完美是不存在的”、“得不到的才是最让人牵挂的”美学真缔演绎得淋漓尽致(我到现在仍然认为金庸在最后几章引出郭襄是故意之举,故事原本可以结束了,他却引出郭襄,目的就是为了制造美学冲突,使作品的内涵与外延更深一层)。当然,也无法不“恨恨”金庸的“狠心”,在他的“狠”笔下,我们可爱的“小东邪”不得不在生命的大半岁月里以青灯古佛为伴……
郭襄出家创立峨嵋了,不久她就收了一名女弟子。在平时与弟子闲谈时,她应该会跟弟子说起当年的那场烟花盛宴吧。她应该会说起当年襄阳城的紧急军情,会说起神雕大侠杨过为她办的三件惊世大礼,会说起大校场的那一场大比武……她应该会说起很多关于她十六岁之前的故事,但有一点她应该是不会说的,她只会把它深藏在心底,直到死去——那就是:我一生最绚烂的礼物就是十六岁时的那一场烟花,而我却用这一岁的烟花换了我一世的孤独!
篇7:金庸作品的读后感
从去年十月份开始看《越女剑》,直到昨天看完《鸳鸯刀》,我花了大概半年的时间,终于把金庸武侠系列全都看了一遍。 金庸的十五部作品分别是: 飞(飞狐外传) 雪(雪山飞狐) 连(连城诀) 天(天龙八部) 射(射雕英雄传) 白(白马啸西风) 鹿(鹿鼎记) 笑(笑傲江湖) 书(书剑恩仇录) 神(神雕侠侣) 侠(侠客行) 倚(倚天屠龙记) 碧(碧血剑) 鸳(鸳鸯刀) 再加一篇《越女剑》。 个人觉得,从作品结构来看,《雪山飞狐》当称第一,其采用了类似于电影《罗生门》般的叙事技巧,从不同人的角度叙述了同一件往事,得出不同的结果;此外,并将全书的大部分情节放在不同人的叙述中,做到了在相对有限的时间里(即叙述者存在的时空),展现了广阔而宏大的背景与真正的小说主体(即叙述故事里的时空),给人以一眼千年的瞬息万变目不暇接之感与厚重的历史感。很帅的一种叙事技巧。
次之则为《天龙八部》。此书是金庸作品中唯一的一部多主角小说。书中三大主角的出场顺序分别是段誉,萧峰和虚竹,而段誉和虚竹出场时都只是武功低微的菜鸟级人物,最后却都成为了绝世高手;对比之下,萧峰一出场就是丐帮帮主,身怀绝世武功,江湖两大高手“南慕容,北乔峰”之一,然而萧峰的结局却比不上段誉和虚竹,天下之大,却无他的容身之地,只能以自杀以谢天下。这三大主角的出场状态与最终结局很是值得思考呀…… 从主题思想来看,金庸的最后一部作品,《鹿鼎记》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了。韦小宝作为所有作品里武功最弱的主角,但却是所有主角中老婆最多。而这也正是韦小宝的悲剧,七个老婆里,又有几个是真心爱他、甘愿为他而死的呢?曾柔算一个,双儿算半个(整个山庄的家仇未报之前,我不认为她会为韦小宝殉情)。 除此之外,韦小宝的最终结局也是最为憋屈的一位:萧峰虽死,但却是自杀谢罪,得到了解脱;《越女剑》里的阿青和《白马啸西风》的李文秀,虽然最终是一个人隐了踪迹,但究其根本是爱而不得的个人感情问题,过于小家子气;至于其他作品里的主角,每个最终都是抱得美人归,归隐江湖。 但韦小宝不同。没错,他最后确实是和七个老婆归隐了,但这七个老婆里没有几个是真心爱他的,而且他也不是自愿归隐,而是被夹在对康熙的大忠,与对天地会的大义中间,备受折磨煎熬,才不得不归隐的。 一个天性生动活闹的人,最终被逼得不得不归隐,守着不爱他的几个人度过余生,这不就是最悲惨的结局了吗? 作为武侠小说,当然离不开打斗场面。综合来说,《雪山飞狐》的武打场面描写当称第一,但可惜只是一部中篇,着实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可以说既是优点也是缺点。在几部长篇里,打斗场面描写最好的我认为莫过于《倚天屠龙记》,六大门派围攻光明顶,武当山上阿大阿二阿三的出场,京城塔下的神级救人方法,龙蛇岛日月三使的诡异武功,屠狮大会上周芷若的九阴真经,当然还有张无忌三次大战少林三长老,每一个场面描写都极具画面感。 既然提到打斗,那我就细数一下金庸作品里的经典打斗桥段吧。 ①胡斐VS苗人凤 亮点:悬念。胡斐的最后一刀,究竟有没有砍下去,连金庸也不知道。 ②胡一刀VS苗人凤 亮点:《罗生门》似的叙述手法,随着不同叙述者的层层述说,越来越惊艳。 ③血刀老祖VS落花流水 亮点:战术。血刀老祖本身实力只不过是比落花流水四人中任意一人略高而已,而他却能在四人围攻的情况下,利用地形与计谋,阴掉了同级别的落、流、水三人,之后更以牛逼的心理打击直接摧毁了花铁干的心理防线,使他在短短一天之内,从江湖仁侠堕落成无耻小人。 ④萧峰VS庄聚贤、慕容复 亮点:霸气。萧峰真乃当之无愧的战神也,一招击退与其齐名的南慕容和修成易筋经的庄聚贤的联手,大喝一声,“拿酒来!”,豪情顿生! ⑤东方不败VS任我行、向问天、令狐冲、任盈盈 亮点:实力碾压。东方不败实力碾压三人,一根绣花针虐爆三人联手,若不是任盈盈向杨莲亭下黑手来影响东方不败的发挥,估计这四人都得死。 ⑥郭靖VS蒙古大军 亮点:霸气。这就没什么好解释的了,一人VS千军万马,这气势,帅! ⑦阿青VS三千越甲 亮点:金庸系列第一高手的出手。“三千越甲可吞吴”,可以灭掉一个国家的精兵居然都拦不住阿青一人……要知道萧峰和郭靖对抗军队是只不过采取了游斗战术呀……奠定了阿青作为金庸第一高手的地位…… (最后,上文提到的关于《倚天屠龙记》的几场打戏也很精彩,在此不再赘述。) 啰嗦了这么多,该看完的还是已经看完了。 唉,金庸作品改编的影视剧家喻户晓,然而又有几人真正看过原著?
犹记大一上学期参加了院里的一个百科知识竞赛,当时的我,连“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代表了哪几部作品都说不全,而现在的我却已经把这些书全都看过了。 如此,我应该可以对当时的我说,“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在进步”了吧。 P.S 准备开始看古龙。
篇8:金庸作品的读后感
从“侠”到“情”
尽管只是娱乐休闲,但要是看进去,武侠小说多少还是能让人看到一些让人感动的东西的。以前数学老师糗我小小年纪就看爱情小说,其实那有点冤枉。说真的,那时的我,更多的是被小说里呼啸苍茫、快意恩仇的“侠”所吸引,至于感天动地的“情”,还真不是我的主要兴致所在。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情形就不一样了。
武侠世界里那旖旎的爱情故事逐渐在我心里留下印记,就像那渐长的青春期荷尔蒙在我脸上留下印记一样。我开始为那些恋爱的主人公着迷,甚至为一些伤感的结局而落泪(有点羞于启齿,曾暗怪自己没有男子汉气概,但这是真实情感)。
到这时,武侠小说才在我心里完成了“美丽”的蜕变——由单纯的武打小说,变成浪漫的爱情小说。
我读遍了金庸、古龙、梁羽生的武侠小说,窃以为,金庸武侠写得是最好的。不仅因为金庸武侠大气磅礴、人文气息浓郁,更因为金庸武侠里的“情”写得最动人。下面,我要谈谈金庸武侠里的几段爱情和几个人物角色,以此记念我那段已逝的、痴读武侠的青春。
(待续)
篇9:金庸作品的读后感
金庸的武侠和大多数武侠小说都塑造了很多伟大的英雄人物,但这些英雄都需要一些反派人物来衬托。在这里,我想讨论一下金庸笔下让人又爱又恨的反派角色。
又爱又恨一词,最先是出于《倚天屠龙记》里张无忌对赵敏的评价。但在我心里,似乎从未把赵敏看作是反派的人物,自从遇上了张教主,赵敏的坏,好像也随着被张教主脱下的鞋子一起褪去了。正如毛阿敏在《爱上张无忌》里唱道:“请摊开,紧握你脚趾的手,交给他你的未来。。。”
讲到又爱又恨,我心中排第一的是天龙里的南海鳄神岳老三!四大恶人里排行第三的岳苍龙,自称岳老二,可爱程度直追老顽童周伯通。岳老三在南海为尊,人人叫岳老三老袓宗、老爷爷,脑子是直通到底的,但为人极讲信用,说到做到。
这家伙绝对是恶出了风格,恶出了新高度。手中一把鳄鱼剪甚是凶狠,刚出场时,动不动就把人的脑袋剪下来。
天龙可以说是一部从头到尾都是悲剧色彩的武侠,被评为“无人不冤,有情皆孽”,岳老三的存在倒是为这部小说制造了不少幽默场面。自打被段誉骗了做徒弟之后,岳老三的人生就陷入了悲剧。
比如说这段:
岳老二为人极重辈分,亦重承诺,虽然被段誉骗去叫了声师父,便真把他当成自己师父。最后死也是为此而死:
段延庆道:“岳老三,不得对王夫人无礼!这个姓段的小子是个无耻之徒,花言巧语,骗得你叫他师父,今日正好将他除去,免得你在江湖上没面目见人。”
南海鳄神:“他是我师父,那是货真价实之事,又不是骗我的,怎么可以伤他?”
段延庆情急之下,呼的一仗刺出,直指南海鳄神的后背,内力到处,钢仗贯胸而出。
岳老三为了救师傅而死,或许他的确是恶人,但对段誉来说,他却是实实在在的好人。每每读到这一段,心中就有一种说不出的酸楚。这样一个人怎能不让人又爱又恨呢。
拜了段誉为师,不但没有得到一丁点的好处,在江湖上还抬不起头来,做事处处掣肘,甚至还搭上了自己的性命。或许,这就是他为自己生前所做坏事的最后救赎吧,这也是符合天龙里世间众生最终皆得超脱的主题。
篇10:金庸作品的读后感
金庸是我小时候的伟人,因为他给我创造出了无数精神偶像。记得上初中的时候,妈妈不让我晚睡看书。但是看武侠怎么能中途停下。于是我经常定一个三四点的闹钟,然后起来看一两个小时再睡到天亮。怕被妈妈发现,还会躲到被子里。我的近视应该就是拜这所赐。小的时候很喜欢江湖英雄。在我眼里他们都是英俊潇洒,武功超群。记得那时候一口气把“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看下来,还到处给人推荐。但是因为当时的好朋友大多是女生,她们对我这奇葩的爱好不甚理解。后来哈利波特又吸引了我的目光。在我脑海里经常把魔法世界和英雄侠客结合在一起。我就是那个主人公,要么是大英雄受人敬仰,要么是有苦衷的大坏人,声名狼藉,有的时候也会是得到秘传的富二代官二代,遇见不平事情的时候让人大吃一惊,有的时候也会是一个貌比天仙的弱女子,武功不强但是精通医术下毒或者五行八卦。我回想着如果我是岳灵珊我会如何如何,如果我是周芷若我会如何如何,如果我是香香公主或者小龙女又会怎样。
金庸的武侠和哈利波特是我的童年,这些作品几乎伴随着我的每一天。所以最近有时间,我又打开了金庸,想看看在我阅读量增加了那么多后再看,有什么新的体会。确实和原来的感觉不一样了,现在我眼中的金庸和刘慈欣一样,脑洞很大但是文笔一般。
金庸老先生在古文方面的造诣非常高,这点在起章节名称就能看出来。几乎每部书的章节名称都是整齐的固定字数的字。书中人物唱曲作诗时借鉴的诗词都非常巧妙,无不和当时氛围很搭调也和主角性格相符。除此之外就是各种武功秘籍了,当时我还觉得很神奇,以为金庸老先生这么厉害,真的可以写出修行之法。现在想来也是某些古文的节选了。
金庸的作品背景大多放在有外族入侵的时候,江湖上的英雄拯救国家,纵然易超群兄但是敌不过大势所趋。除了读笑傲江湖和侠客行没太感觉到政府的存在,在其他作品中都会有官兵杀人或者胁迫官员的情节。有南宋时期的射雕,神雕,元代时候的倚天,最多的是反清复明时期的,鹿鼎记,书剑恩仇录,碧血剑等都有和起义相关的题材。
金庸的打斗场面非常精彩,一招一式好像在看电影。但是涉及感情的细节在我现在看来有点突兀。有很多地方让我不理解,莫名其妙相遇的一个男的和一个女的就互相爱上对方了,除了眉来眼去几下没有任何铺垫。还有至亲过世后,当事人当时肝肠寸断,投身报仇事业,然后很快就可以和其他侠客谈笑风生了。如果让我现在看金庸我是无论如何都不会爱上他的。看来小的时候的我比较侠义,现在已经是个世俗之人了。
我想我小的时候喜欢金庸也很有可能是因为,我从字里行间里看到了我自己也可以成为一个大侠的未来。金庸笔下的主角都是运气极好的,即便出身不好,资质不好,总能在机缘巧合下得到全世界都想要的东西。可能是一匹汗血宝马,一个非常厉害的兵器,最关键的就是武功秘籍了。这秘籍可能是碰巧遇见一个绝顶高人,然后再碰巧几乎或者压根就不收徒弟的老前辈传授了绝顶厉害的独门绝技。也有可能是误入石窟,见到墙壁上的图形,秘籍。或者打死一只猴子也有可能得到武林至宝。往往最开始接触的并不是顶顶厉害的武功,而是学了些平庸的招式,和别人打架差点小命不保。然后消失了一段时间再重新回来的时候再和同一批人交手,对手都会想,想不到这小子竟然武功大进,是我小觑了他。小的时候我以为这样的机遇随处都有,我也可以遇到,等以后考上清华北大,出任美国总统都是看我心情的事情。现在的我知道这都是不可能的。我喜欢金庸笔下的侠义精神,但是我知道这不是现实。小的时候我也觉得高大英雄和小巧的美女是标配,我要是多才多艺也可以找到十分厉害的丈夫。现在重新看,发现金庸笔下的男主角们在感情方面渣男还挺多的。韦小宝就不说了。大多数男子见异思迁,或轻易承诺,或不知道保持距离最后伤了别人的心。如果是这样的话,这些大侠们都应该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自大狂吧,为了自己的名声行侠仗义,不考虑姑娘的根本需求。不过我怎么能期望在武侠小说看到言情的桥段呢。但是现在让我看杨过调戏众女子,郭靖在华筝问题上的摇摆,还有袁承志移情别恋等会让我觉得很不舒服。
金庸是我小时候的梦,我希望我也在那个名叫“江湖”的地方。但是如果我真的在的话,我可能已经死了。
篇11:金庸小说对联赏析
自1950年代起,以“金庸”为笔名作原著创作多部脍炙人口的武侠小说,历年来金庸笔下的著作被改编为多部电视剧、电影、广播剧等,对华语影视文化可谓重大贡献,亦尊定其成为华人界最知名武侠小说作家之一的基础。金庸早年于香港创办《明报》系列报刊,他亦被称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
金庸书名对联:
上联:飞雪连天射白鹿,
下联:笑书神侠倚碧鸳
各个字多代表的作品:
飞—《飞狐外传》(1960年)
雪—《雪山飞狐》(1959年)
连—《连城诀》(1963年)
天—《天龙八部》(1963年)
射—《射雕英雄传》(1957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被金庸小说的`读者称为“侠文化的歌颂”
白—《白马啸西风》(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短篇小说
鹿—《鹿鼎记》(1969年)(封笔之作)韦小宝七个老婆:沐剑屏、方怡、建宁公主、曾柔、苏荃、双儿、阿珂。
笑—《笑傲江湖》(1967年)
书—《书剑恩仇录》(1955年)--第一部小说
神—《神雕侠侣》(1959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二部曲,被金庸小说读者称为“情的赞美”
侠—《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龙记》(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剑》(1956年)
鸳—《鸳鸯刀》(1961年)
飞在感情之天空,仇人与英雄
雪山玉璧定良缘,生死何去从
连城剑宝藏秘密,澄清江湖风
天地豪情谁动容,命逝宝剑锋
射大雕喜结良缘,善恶互针锋
白色良驹奔苍田,少女远望空
鹿鼎爵七女联袂,黑白皆擅攻
笑天涯二人归山,外物皆成空
书翻剑挥红花雄,世事无常中
神剑挥落人心悚,侠侣过尘空
侠人二雄神掌落,扑朔迷离中
倚靠丈夫隐避世,青山携兰空
碧血南天兴复志,壮志终成空
鸳鸯宝刀芒光显,天下无敌锋 横批:西子棒心黯然去,秋波转水中
黄药师
碧海潮生难掩痴心一片
落英缤纷终埋玉人灿烂
横批:谁明我心?
欧阳锋
半生险恶却有义子如此
倒走九阴反成奇功盖世
横批:有待后人
令狐冲
笑傲江湖吟九天
怎堪难对心中意
横批:究竟爱谁?
张无忌
宝刀屠龙有九阳护体敢叫乾坤大挪移
倚天争锋兼圣火无敌难明元璋虎狼心
横批:空负绝艺
篇12:金庸射雕英雄传人物对联
郭靖
擎双雕,开弯弓射月,凭一腔热血,钝者犹可成绝艺。
策匹马,奋肉掌降龙,尽千古忠魂,布衣亦能固江山。
黄蓉
心较比干多一窍,红颜绿杖,碧海潮生桃花岛。
命比武侯逊三分,蓝缕华发,南国兵凶襄阳城。
杨康
无父无君,妄图富贵,铁枪庙中寒鸦泣
有果有报,遗祸妻子,嘉兴城外墓碑残
黄药师
不群而邪,心高天下,桃花影落飞神剑。
无容亦大,胸罗万有,碧海潮生按玉箫。
欧阳锋
封号西毒,埋骨西岳,半身绝艺传假子
窥视中位,驱蛇中土,一生癫狂为真经
一灯
僧衣换龙袍,伤人救人皆一指。
佛性化凡心,南帝南僧尽五绝。
洪七公
九指定忠奸,酒肉穿肠,穷途一生不落魄,
三笑泯恩仇,经卦入武,侠游千里任逍遥。
周伯通
一心竟可二用,嘻笑囚居,心比桃花烂漫。
双手足敌百拳,颠动幽谷,性较白蜂无垢。
华筝
白雕犹可见,不是旧相识,天之骄女情归何处?
金刀纵重铸,难复心所依,梦里拙郎人在他方。
横批
郭靖:北国豪侠
杨康:虎头蛇尾
黄蓉:红颜天筑
洪七公:千古一丐
一灯:心微一灯
【有关金庸作品的对联】相关文章:
1.金庸作品中的对联
3.金庸小说对联赏析
4.金庸座右铭
5.金庸名句
7.金庸--文人论武
10.金庸和他的两位母亲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