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颁奖词400
“不学习的猪头”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郑和颁奖词400,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郑和颁奖词400,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1:郑和简介
郑和
埃及、两河流域、印度、中国、希腊罗马、玛雅群芳竞艳的古代文明的世界格局打破以后,以汉、唐盛世作为代表的东亚文明一枝独秀,世所景仰1000余年。西亚的驼队、南海的商船迢迢东来,鲜丽的丝绸、精美的瓷器选题西去……“支那”的名声响彻世界。
但是,当蒙古帝国的铁骑精疲力尽以后,东亚文明开始衰落,而以文艺复兴作为先导的西方近世文明却已露出曙光。值此之际,“天朝上国”如欲再创辉煌,就必须打开国门,走向世界;久已搁浅的巨舶就必须驶出港湾,扬帆远航。郑和,一个生于云南昆阳的回族之子,以超乎常人的胆识和气魄,张开了这道通向世界的帆。
郑和原姓马,小字三保,“郑”为明成祖赐姓,明代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生于滇池之滨的一个回民家庭。其祖先或与元初云南平章政事赛典赤·瞻思丁有着某种血缘关系,祖父及父辈均为元朝重臣,封滇阳侯。他们曾经远走天方朝觐,被人尊称“哈只”,是虔诚的伊斯兰教徒。由于祖辈来自中亚以及屡走天方,为其熏陶,幼年的郑和即已有了以世界作为人生舞台的博大气魄。而又由于生长在滇池之滨,奔来眼底的五百里滇池很早就使郑和习于水性,并且诱发了他对大海的向往。十一岁时,明军人滇,郑和屈遭宫刑,被掳南京,转而北上,离开了生他养他的云南故乡。不幸之中蕴含着幸运,明王朝虽然迫使郑和离乡背井,但却把货通万国的都城、宽阔无根的大海以及整个世界送进了他的视线。
永乐三年(公元14)七月,因功累擢成为内宫太监的郑和受明成祖委派,率领巨舶62艘、士卒及随行人员27800余人,开始了他举世闻名的航行。船队自苏州刘家港(今江苏太仓浏河镇)出发,沿我国东海、南海而下,披荆斩棘,乘风破浪,经占城(今越南南部)、爪哇(今印度尼西亚爪哇)、逞罗(今泰国)、锡兰(今斯里兰卡),最后经古里(今印度西岸)返回中国,历时两年零两个月。这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庞大的远航船队,其船大者长44.4丈、宽18丈,中者长37丈、宽15丈, “体势巍然,巨无与比,篷帆锚舵,非二三百人莫能举动”。这也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远航,其航行规模之大、人数之多、范围之广,不仅在中国航海史上是第一次,而且在世界航海史上亦无先例。它比迪亚士发现好望角早83年,比哥伦布远航美洲早87年,比达·伽马发现新航路早明年,比麦哲伦环球航行(到达菲律宾)早1。之后,郑和又分别于永乐五年(公元14)、永乐七年(公元14)、永乐十一年(公元14)、永乐十五年(公元14)、永乐十九年(公元14)、宣德六年(公元1431年)六下西洋,历经三十余国,最远处到达今非洲东岸的骨都束(今索马里)、麻林(今肯尼亚)及红海的麦加(今沙特阿拉伯)、亚丁湾的阿丹(今也门民主共和国)。七次航行的总航程达七万多海里,可绕地球三周有余。前三次航行主要集中在印度及其以东的区域,属于恢复旧有航线的性质。航行途中,梗化不恭者“擒之”,寇肆暴掠者“灭之”, “海道由是清宁,番人赖之安业”,使中国与东南亚并印度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有了保障。后四次航行则逐渐向西延伸,开拓了通向西亚、东非的新航线,从而把中国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带到了一个前所未至的地区。
以经济文化的相互交流而不是殖民掠夺为目的,郑和的七次远航把中国带进了世界,船队“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也把世界带进了中国,“诸国使者,随和朝见”者无数。作为七次远航结晶的《郑和航海图》与《过洋牵星图》,为“天朝上国”的臣民沿着郑和的航线远到西亚、非洲提供了可能。而郑和助手马欢、费信、巩珍所写的《瀛涯胜览》、《星搓胜览》、《西洋番国志》详细记载的所到各国的物产、贸易、风俗,则为“天朝上国”的臣民了解西洋各国的情况提供了参考。郑和七下西洋极大地刺激了明代的臣民寻求海外的热情,《三宝太监西洋记》、《转运汉巧遇洞庭红》等海外历险的故事成为人所共知的话本。在郑和张开的帆下,一贯“惟此惟大”的“天朝上国”走出国门融入世界,有着悠久传统的中华文明获得了再度辉煌的契机。
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在最后一次远航回国后不久(一说航行途中),郑和病死。这是大自然的法则,郑和不应有恨;何况以其七下西洋的业绩,他当死而无憾。遗憾的是,“天朝上国”的后继者们并没有沿着郑和开辟的航道,永远张开通向世界的帆。恰恰相反,他们关上了国门,落下了这道希望之帆。“天朝上国”也就在它的余辉消尽以后,最终没落了。这是郑和的遗憾,也是我们至今仍然抱恨不已的事。
篇2:郑和远航
郑和远航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线中的1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懂得详写与略写的的作用。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感受郑和与我国古代人民为促进与亚非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激发为振兴中华而发奋努力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1、读懂郑和第一次远航的内容。
2、感受郑和下西洋的艰难和重大意义。
教学用具:小黑板
教学用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在世界上有许多著名的航海参家,有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麦哲伦环球航行,而在中国的明朝也有一位著名的航海家,他第一次下西洋的时间比哥伦布早了87年,比麦哲伦早了1呢!他的名字说叫郑和。(板书课题)
你对郑和知道多少?来说说看。
二、初读课文
1、自学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准句子,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2)小小组交流,联系上下文理解自己勾画出的字词。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派遣 太监 魁梧 抱拳 扶老携幼
瓷器 脱缰野马 撕裂 威胁
(2)指名读。
字音:“瓷”、“撕”是平舌音。
“梧”声调是第二声,不是第三声。
字形:“拳”上半部分两横,不是三横。
“魁”的“鬼”的“竖弯勾”要写得大一些,是一个半包围结构的字。
3、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正音。
4、指导分段。
(1)课文哪几个小节,写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内容?(第1~5自然段)
(2)课文的第6~7自然段又写了什么?
(郑和下西洋的次数和意义)
(3)学生划分段落,归纳大意。
5、同座位互读全文。
三、指导书写
1、撕:左中右结构的字,结构要紧凑。
2、魁:半包围结构的字,“斗”要被“魁”包住,“厶”写得小一些。
3、监:上大下小。
四、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的描红和临写。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听写词语。
派遣 魁梧 扶老携幼 脱缰野马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1段(第1~5节)。
(1)郑和第一次远航的时间和地点是什么?(1405年7月11日;苏州府刘家河码头)
(2)自读第一段,边读边想。
为什么把“远航的大船”叫做“宝船”?
交流,反馈。
(①这些船大,最大的长150米,宽60米,可乘1000多人;②船上有指南针、航炸弹图等当时最先进的航海设备,这些都是能远航的条件;③船上载着瓷器、丝绸和茶叶。)(3)将近中午,郑和登船准备起航,自读第三自然段,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体会到什么?
(郑和十分自信,十分威武)
师:这是一个多么威武而自信的人,你该怎么通过读来体现?
训练学生朗读。
过渡:宝船起航了,郑和在航行中和各国进行了哪些友好交往?在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如何克服的?这些都是我们关心的`问题,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课文的第4、5自然段。
(4)生自学4、5自然段。
小组交流。
①抓住体现各国人民友好态度的词语。
②训练学生在读中表现文字中流露出来的友好感情。
③出示表现海上风险浪恶的句子,从中你体会到什么?边谈边读。
④还有什么困难?这种惊心动魂的场面你能表现出来吗?
训练朗读。
⑤这时,你对郑和又有了什么认识?
生各抒己见。
2、讲读第6、7自然段。
生自由读这两个自然段。
这时你对郑和又有什么新了解?
三 、回顾全文
1、你能谈谈郑和远航的意义吗?
(具体的内容可以从第4自然段中挖掘)
2、讨论:为什么略写其余六次的远航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先小组讨论,再全班反馈。
四、课堂.总结
郑和在众人的欢呼声中“扬帆起航”,途中和各国友人“友好交流”、一次又一次“战胜凶险”,真是令人回味无穷。今天,我们再读到这激动人心的一幕幕,还能为以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民的开拓、探索精神而感到自豪。
郑和远航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篇3:《郑和远航》 之二
《郑和远航》 之二
《郑和远航》教学设计之二佚名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懂得详写月略写的作用。
3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 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感受郑和与我过古代人民为促进与亚洲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激发为振兴中华而发奋努力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1 读懂郑和第一次远航的内容。
2 感受郑和下西洋的艰难和重大意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作业:抄写词语,扩展练习1组词,根据本课写一则读后感。
板书: 郑和 第一次 扬帆起航 友好交流 战胜凶险
远航 二――六次 开拓 探索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揭题导入
2、检查自学效果。
3、理清课文条理。
一、揭题导入
在世界上有许多著名的航海参家,有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麦哲伦环球航行,而在中国的明朝也有一位著名的航海家,他第一次下西洋的时间比哥伦布早了87年,比麦哲伦早了114年呢!他的名字说叫郑和。(板书课题)
你对郑和知道多少,来说说看。
二、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派遣太监魁梧抱拳扶老携幼
瓷器脱缰野马撕裂威胁
2、指名读。
字音:“瓷”、“撕”是平舌音。
“梧”声调是第二声,不是第三声。
字形:“拳”上半部分两横,不是三横。
“魁”的.“鬼”的“竖弯勾”要写得大一些,是一个半包围结构的字。
3、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正音。
4、指导分段。
(1)课文哪几个小节,写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内容?(第1~5自然段)
(2)课文的第6~7自然段又写了什么?
(郑和下西洋的次数和意义)
(3)学生划分段落,归纳大意。
5、同座位互读全文。
三、指导书写
1、撕:左中右结构的字,结构要紧凑。
2、魁:半包围结构的字,“斗”要被“魁”包住,“厶”写得小一些。
3、监:上大下小。
四、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的描红和临写。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懂得详写月略写的作用。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感受郑和与我过古代人民为促进与亚洲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激发为振兴中华而发奋努力的情怀。
一、复习旧知
听写词语。
派遣魁梧扶老携幼脱缰野马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1段(第1~5节)。
(1)郑和第一次远航的时间和地点是什么?(147月11日;苏州府刘家河码头)
(2)自读第一段,边读边想。
为什么把“远航的大船”叫做“宝船”?
交流,反馈。
(①这些船大,最大的长150米,宽60米,可乘1000多人;②船上有指南针、航炸弹图等当时最先进的航海设备,这些都是能远航的条件;③船上载着瓷器、丝绸和茶叶。)(3)将近中午,郑和登船准备起航,自读第三自然段,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体会到什么?
(郑和十分自信,十分威武)
师:这是一个多么威武而自信的人,你该怎么通过读来体现?
训练学生朗读。
过渡:宝船起航了,郑和在航行中和各国进行了哪些友好交往?在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如何克服的?这些都是我们关心的问题,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课文的第4、5自然段。
(4)生自学4、5自然段。
小组交流。
①抓住体现各国人民友好态度的词语。
②训练学生在读中表现文字中流露出来的友好感情。
③出示表现海上风险浪恶的句子,从中你体会到什么?边谈边读。
④还有什么困难?这种惊心动魂的场面你能表现出来吗?
训练朗读。
⑤这时,你对郑和又有了什么认识?
生各抒己见。
2、讲读第6、7自然段。
生自由读这两个自然段。
这时你对郑和又有什么新了解?
三、回顾全文
1、你能谈谈郑和远航的意义吗?
(具体的内容可以从第4自然段中挖掘)
2、讨论:为什么略写其余六次的远航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先小组讨论,再全班反馈。
四、课堂.总结
郑和在众人的欢呼声中“扬帆起航”,途中和各国友人“友好交流”、一次又一次“战胜凶险”,真是令人回味无穷。今天,我们再读到这激动人心的一幕幕,还能为以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民的开拓、探索精神而感到自豪。
五作业
有感情朗读课文
写一则读后感受
《郑和远航》教学设计之二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篇4:《郑和远航》 之一
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
(郑和是什么样的人?郑和远航到底有多“远”?远航途中发生了哪些事情?
二、初读课文
1.同学们带着刚才的问题自读课文,试着从课文中找找答案。
(学生读书,教师巡视指导)
2.组织反馈交流,了解课文内容。
3.逐段指名朗读
(同学之间相互评议)
4 自学生字,认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1)学生自由组合,展开交流,教师巡视,参与学习。
(2)反馈学习体会。
5.练读词语。(出示投影片)
指名读,小组读,抽读。
6.这篇课文运用了许多生动形象的词语,你读书时读懂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7.反馈理解词语的情况。
8.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朗读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课文也读得通顺、流利了,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和郑和一起经历一次远航。
三、作业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自读课文
思考:如果把全文分成两段,可以怎么分?
1.反馈:说说这样分的理由。
篇5:《郑和远航》 之一
第二段(6―7)写郑和共有七次远航。
这样分段,可以看出全文的内容重点和.写作特点。
2.默读第1―5自然段,根据“扬帆起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三个标题把第一段分成三个层次。
3.组织反馈。
二、精读课文
1.自学第1-3自然段,思考:
(1)郑和第一次远航的时间和地点是什么?
(2)为什么把远航的大船叫做“保船”?
①反馈,交流。
②指导朗读。
出示投影片:
将近中午,身材魁梧的郑和健步走上指挥船。他双手抱拳向岸上的人群告别,接着高举起令旗,大声喊道:“起航!”
a.练读,体会应该读出什么语气。
b.角色表演。
2.自学第4、5自然段。
(1)分组讨论:
郑和在航行中和各国进行了哪些友好交往?他们在途中遇到哪些困难,又是如何克服的?
(2)指导朗读。
①练读第4自然段,在读中体会文字中流露出来的友好之情。
②哪些词语表现了航行的凶险?找出来读一读。
③面对危难,郑和有什么表现?
④组织讨论,反馈。
三、略读第6、7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思考体会:
读了这两个自然段,你对郑和的形象又有了哪些新的了解?
2.讨论:为什么略写其余六次远航?
3.郑和远航有什么重要意义?
4.组织学生反馈、交流。
四、.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的主要内容
2.你能试着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吗?
3.分小组反馈,交流。
4..总结:我们和郑和一起经历了一次重大的远航,在众多欢呼声中“扬帆起航”,途中和各国友人“友好交流”,一次又一次“战胜凶险”,真是令人回味无穷啊!我们还感受到以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民的开拓、探索精神,作为炎黄子孙,我们为此而感到骄傲。
五、作业
1.完成习字册上的练习。
2.写一则200―500字的读后感,互相交流。
板书
扬帆起航
第一次远航 友好交流
26 郑和远航 (详写) 战胜凶险
其余六次远航
(略写)
《郑和远航》教学设计之一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篇6:郑和远航
目标预设:1、能复述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
2、感受郑和为促进中国与亚非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
重点:郑和第一次远航。
难点: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郑和下西洋的艰难和重大意义。
设计理念:由于学生所处的时代与文本介绍的内容相差甚远,因此学生很难从文章本身理解郑和的伟大之处。在教学中,我依托文本,借助多媒体,引领学生亲近课文,走近郑和,走进历史,让学生真正感受郑和这一伟人,感知郑和远航的伟大事件,激发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努力的情怀。课文篇幅较长,加之课后要求复述,课堂上以读为主,读悟结合;课后引导学生课外学习,拓展深化,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生命体验于阅读解读过程,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为学生创造性地自主学习提供有利条件。
设计思路:一、揭示课题,激发情趣。二、紧扣结尾,细读感悟。三、学习课文,感受精神。四、依据标题,指导复述。五、课外拓展,升华情感。六、推荐阅读,了解历史。
第一课时简要说明:
教学目标:
1、 学习生字词,理解词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过程:1、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2、初读感知,检查预习。
3、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发情趣。
1、 揭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郑和远航》。(学生齐读课题)
2、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这篇文章,知道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完成这个填空。
147月11日,( )受命第一次率领船队出使西洋,他与所到国家的人民进行( ),航行途中多次( )。( )远航,( )之大,( )之长,( )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 )。
3、 这就是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过渡:郑和远航是发生在600多年前的事了,然而直到今天,它仍然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奇迹!为什么?填空中已经告诉我们答案,再读后半句话。(学生朗读)
二、紧扣结尾,细读感悟。 1、 理解结尾句意。
引:这句话什么意思呢?
(1)理解“顶峰”:什么是顶峰?(山的最高点)郑和远航达到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说明了什么?(地位高,独一无二)
(2)质疑过渡:郑和远航究竟是多大的规模,多长的时间,多广的范围才能被称之为“顶峰”呢?课文哪里告诉了我们?到课文中去找找看,然后我们交流。
(3)学生自渎感悟。
2、学习“规模大”
(1)自由地读1-3自然段,你从哪儿看出“规模大”,划出有关词语。
(2)交流。
重点学习:
“随行的有水手、翻译、医生和护船的兵士,共两万七千八百多人。”(体会人多)
“两百多艘船只整齐地停靠在码头边。”和“船队像一条龙。”(体会船多)
“宝船”(通过具体数字,引导学生体会船大,装备精良,称之为“宝船”的原因)
(朗读指导渗透在教学中)
(3)学习郑和意气风发的样子。
指导朗读。
过渡:郑和就这样意气风发地指挥船队“扬帆启航”了。(板书:扬帆启航)
2、 学习“时间长”
过渡:这次远航的规模确实非常庞大!(板书:规模大)那时间到底有多长呢?快速浏览文章找找答案。
(1)指名交流:1405年至1433年,达7次。
(2)教师描述:历时28年,出洋次数多达7次,这么长时间(板书:时间长),这么多次远航,在整个世界航海史上是前无古人的!(出示第六自然段)让我们由衷地赞叹!(生齐读)
(3) 最后一次远航,郑和在返回途中以身殉职,病逝于印度的古里,再也没有回到祖国!让我们带着怀念之情再读这段话!
3、 学习“范围广”
(1) 郑和下西洋到底到了哪些地方?范围有多广呢?(板书:范围广)让我们来看一段资料介绍。
(2)播放录象,介绍郑和的航海路线和所到的国家。
三、学习课文,感受精神。
1、友好交往:
(1)郑和远航促进了我国和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那么他都进行了哪些友好交往呢?(板书:友好交往)请大家阅读文章第四自然段,然后用简洁的话来说一说。
(2)指名交流(互赠礼物,商品交易)。
(3)出示“各国君臣看见船队规模宏大,使者的态度友好亲切,……个个惊叹不已。”再读,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相机理解感悟“扶老携幼”“争相”。)
(4)小结:郑和所率领的船队是和平的使者,是本着与别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友好往来而去的,绝无侵略扩张之意,所以一路上受到了各国人民的热烈欢迎。(出示“郑和出使,促进了……友好往来。”)齐读
2、战胜风险。
(1)成功的背后,道路是坎坷的。快速浏览第五自然段,想想航行中船队都遇到了哪些凶险,郑和是怎样克服的?
(2)交流(风浪,海盗)
(3)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郑和是怎样与风浪搏斗的?
学习“在大海上,……一次次化险为夷。” (体会风浪的险恶和郑和的机智勇敢)(朗读指导)
(4) 面对海盗的袭击,郑和又是怎么做的呢?(指名回答)这就叫“智擒海盗”。
(5) 小结:在漫漫的航途上,这样的凶险只是沧海一粟。然而郑和没有屈服,他凭着顽强的毅力,智慧的头脑,战胜了凶险(板书:战胜凶险)将中国的美名顺利地传播到了亚非各国。他代表的不仅仅是他自己,还代表我们整个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探索精神!齐读“它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也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
3、总结: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确确实实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而且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让我们整齐而响亮地齐读最后一段。
四、依据标题,指导复述。
1、郑和远航一共有七次,而课文重点描写了郑和第一次远航的情景,让我们再一起来回顾一下这历史性的一幕吧!
2、请大家默读课文,在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前,分别标上小标题:“扬帆启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试着根据小标题来熟读课文,复述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可以通过抓关键词语,想象画面的方法帮助复述。
3、指名复述自己认为熟悉的一个小标题的内容,师生评价。
4、课后,大家可以把郑和远航的故事讲给朋友、家人听。
五、课外拓展,升华情感。
1、(出示郑和图像)从古至今,许多名人都高度赞誉过郑和。(旁显梁启超诗作,师生齐读。)
2、让我们也用自己的方式来赞一赞郑和和这段历史吧!
3、指名交流。
4、总结:同学们,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航海英雄--郑和;让我们永远铭记这段光辉的历史--郑和远航!
六、推荐阅读,了解历史。
1、点击“郑和远航”专题学习网站,去了解更多这位英雄,这段历史。
2、推荐阅读书目: 《郑和下西洋》 《郑和――联结中国与伊斯兰世界的航海家》《与郑和相遇海上》
板书:10、郑和远航
规模大
扬帆启航 时间长
友好交往 范围广
战胜凶险
[郑和远航]
篇7:颁奖词
颁奖词大全100字
颁奖词一:最佳人气奖
快乐总与宽厚的人相伴,财富总与诚信的人相伴,成功总与努力的人相伴,魅力总与幽默的人相伴。你开朗大方、与人友善、助人为乐,最佳人气,名至实归!
颁奖词二:影响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
她是一位“圣母”,可以让儿子在天国里“永生”;她是一位“天使”,能够让生命在荒漠中律动。活着,为阻挡北疆肆虐的风沙而挺立;倒下,为改善我们生存的环境而牺牲。她是一位慈母,让儿子的生命在绿色中延伸;她是一缕清泉,让死亡之海扬起碧浪清波;她是一种信念,要让中华大地永远涌动着绿色的春潮。
颁奖词三:誓言无声颁奖词
时代到处是惊叹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颁奖词四:优秀员工颁奖词
他起早贪黑,每天至少工作十二个小时;他用心与客户沟通,永远把客户的需求放在第一位;他用智慧与执著一次又一次赢得了客户对牧翔坚定不移的.合作信心;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终于,他从几百名客服精英中脱赢而出,取得了销量和增量的双冠军!
颁奖词五:创新奖颁奖词
他技术高超,行业领先,任劳任怨,厉行节约。他创造性的用几十元的电器代替上千元的专业防爆电器,达到了国家安全标准,便捷性大大提高,为公司节约了3万元,在他的专业领域成为港区的典范!
篇8:颁奖词
一、全国“助人为乐”模范李明素、林秀贞等10位全国“助人为乐道德模范”,他们用自己的平凡而伟大的行动,演绎出了人间的真爱和至爱!他们无愧于大会给予的“致敬词”——“善行无疆......
詹天佑颁奖词
(许萌)是谁?在面对帝国主义者的嘲笑时,挺身而出,毅然的接受了,那项艰巨的任务;是谁?心中默想着“一定要成功,绝对不能失败。一定要为中国争一口气呀!
给生物老师的颁奖词
有这么一位老师,带领我们走进变化万千的生命科学。有这么一位老师,在微观与宏观的世界里自由穿行。有这么一位老师,侣细胞而友进化,默默摸索着物种的奥妙。(注解:侣:以为伴侣,友:以为友)。补充:您与生物结缘,与我们结缘......
篇9:颁奖词
最佳卓越贡献奖—武汉黄红胜
风趣、睿智、 是他给人留下的印象,与东方雨虹开始合作,整合其当地多年经营涂料的资源,结合东方雨虹的品牌优势,利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就为东方雨虹在黄陂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武汉会场布置。
最佳卓越贡献奖—武汉李利华
巾国不让须眉,虽然从未接触防水行业,但是怀着对东方雨虹的信任,对防水行业的一份憧憬和执着,在公司的指导下,20xx年初果断的拿出多乐士的店面开设东方雨虹专卖店,并聘请小区业务员,施工人员,积极召开工长会议加上多样化的广告宣传,使东方雨虹的销量节节攀升,快速的成为当地最强的品牌,李姐曾说:她要让那些曾经嘲讽她做防水的人刮目相看!我们有理由相信:您的努力,您的坚持,梦想终将成功武汉国兆会展!
最佳卓越贡献奖—武汉沈志敏
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的,这是沈总的经营理念,正是这一点,东方雨虹初到武汉市场,就与其结下了不解之缘,正是他的支持,他的付出,为东方雨虹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并在20xx年创造了单店销量不匪的骄人业绩武汉会展公司。
最佳卓越贡献奖—武汉陈璇
年轻,帅气,智慧是他给人的第一印象,有眼光,有思想,有远见是他选择东方雨虹的原因。在积极推广雨虹品牌的同时,并不断介绍同行朋友经营东方雨虹,为其品牌的快速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武汉活动策划。
最佳卓越贡献奖—武汉赵敦科
我应该早一点认识东方雨虹,是他跟我们常说的一句话,与东方雨虹的结缘是源于的3月的一次经销商会,东方雨虹的'品牌影响力,经销商的积极热情深深的打动了他,并当场订货选择经营东方雨虹,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没有错,20xx年一跃成为当年销售增长速度最快的客户之一武汉礼仪活动策划。
最佳卓越贡献奖—武汉王永兵
20xx年正式与东方雨虹合作,凭借着良好的店面位置以及多年的防水销售经验,使得东方雨虹品牌在小东门市场快速提升,销量也是逐年递增,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为东方雨虹的发展出谋献策,他的默默付出感动着所有的雨虹人武汉活动策划。
最佳卓越贡献奖—武汉李家元
蓬勃有为,兼容并蓄。这是我们对于他的理解。一年一年的积累,一次一次的贡献是铸就成功道路的基石,对于雨虹来说是一种收获,更是一种感动。李家元先生正在树立一个智慧与勤奋的标杆武汉奠基活动策划!
最佳卓越贡献奖—武汉周树林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这是我们周树林先生最喜欢的一句话,自跟东方雨虹合作以来,无怨无悔,全身心的投入,他的成长,他的点点滴滴感动着所有的雨虹人。
最佳卓越贡献奖—武汉张伏荣
细腻,温柔,坚韧,勤奋,这是她的人格魅力。在与雨虹一起奋斗的日子里,她始终坚持,默默付出,就是靠她的一双手,一桶一桶的货,卖出了东方雨虹良好的口碑。东方雨虹成功的道路上会留下她的汗水与荣誉武汉开业活动策划。
最佳卓越贡献奖—武汉雷寿山
那是一个令所有雨虹同仁难忘的日子,东方雨虹初到武汉,市场异常的艰辛,推广屡屡受阻,就是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是他毅然拿出了最佳的店面开设了武汉第一家专卖店,树立了一个新的里程碑,也就是他为我们后期的品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他的付出为东方雨虹做出了不可取代的巨大贡献。
篇10:郑和远航课文内容
147月11日,天气晴朗,万里无云。苏州府刘家港码头人山人海,无数面彩旗迎风招展。受明朝皇帝派遣,35岁的三保太监郑和即将率领船队第一次出使西洋。随行的有水手、翻译、医生和护船的兵士,共两万七千八百多人。
两百多艘船只整齐地停靠在码头边。其中六十二艘大船特别雄伟壮观,这些大船又叫“宝船”。每艘宝船长148米,宽60米,有十多层楼房那么高。船上有九根桅杆和十二面风帆,可以乘坐一千多人,需由二三百人驾驶。船上配备着航海罗盘等当时最先进的仪器。紧挨着宝船的还有许多战船、粮船和水船。
将近中午,身材魁梧的郑和健步走上指挥船,他双手抱拳向岸上的人群告别,接着高举令旗,大声喊道:“启航!”在人们的欢呼声和祝福声中,船队像一条巨龙,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船队出了长江口,驶过东海和南海,破浪西行。每到一个国家,郑和先把国书递交给国王,并代表明朝皇帝向他们赠送礼品,希望同他们友好交往。各国君臣看见船队规模宏大,使者的态度友好亲切,没有丝毫炫耀武力、威胁别人的意思,都表示热烈欢迎,老百姓听说明朝的船队来了,也都扶老携幼,争相到海边观看。他们面对那些从来没有看见过的宝船,个个惊叹不已。当时中国的丝绸、瓷器早就名扬海外,沿途的百姓听说船队满载这些产品,都很高兴,纷纷用香料、珊瑚、珠宝等去换取中国的土特产品。各地的商人十分乐意同中国人做生意。很多人还向中国客人赠送礼物,以表达友好的感情。
然而,这次航行也充满了凶险。在大海上,船队好几次遇上险恶的风浪。狂风呼啸着,海水像脱缰的野马,奔腾咆哮。巨浪疯狂地扑向船队仿佛要把船只撕裂。面对如此险境,郑和总是镇定自若,指挥船队在波峰浪谷中奋勇向前,一次次化险为夷。船队在归途中还遇到过海盗的`袭击。郑和根据事先得到的消息,命令军士们严阵以待。当海盗船乘着黑夜偷偷摸摸靠近船队时,郑和的船队迅速将海盗包围起来。士兵们从大船上往下丢火把,将海盗船烧着了。海盗们无处可逃,只好乖乖地当了俘虏。
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率领船队出洋七次,前后到过三十多个国家。最后一次远航,郑和已经是六十多岁的老人,鬓发全白了。这次航行,一直到达非洲东岸,直到第三年才回到祖国。
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它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也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郑和出使,促进了我国和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直到现在,有关国家还流传着三保太监下西洋的故事。
《郑和远航》教学反思
语文学习一个重要的方面是要让学生理解要读的内容,带如何让学生读懂,引导他们进行思索,着非常重要,在语文教学中每天是我们都必须注意的。我觉得很重要的是注意学生的学习情绪,学生要主动的去学,要有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学郑和远航这篇课文时,我就让学生通过设疑,造成学习的阶段目的,使学生有目的的学习。
通过有目的的学习活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能更自觉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通过上这堂实验课,我觉得我们的课题研究具有可操作性,可实践性。我们现在提倡学生要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不提倡那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我们的课题就是建立在这种理念基础上的。学生学习一篇课文,一看到课题,肯定会产生许多的疑问,我们就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自己去分析、解决问题。学生在短时间内,能够高效地找到答案解决问题。学生自主去学习探究到的知识是根深蒂固的,和老师讲学生被动接受的效果截然不同。学习《郑和远航》这篇课文,我觉得学生由于让学生在预习中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解决了很多问题:如郑和为何要远航,郑和远航的出发地哪儿,为什么要选择这一地方,郑和远航顺利吗?郑和远航有什么意义?至于郑和出生的时间、地点,郑和的家庭情况等学生都搜集到了,学生通过上网许多问题迎刃而解。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从而也提高了语文课堂学习的效率。
学生在预习时,老师的点拨引导要到位。学生在搜索信息时,由于网上的信息大,学生要学会速读,要学会筛选,要学会概括,到把网上搜集到的信息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有些无关紧要的东西看都不要看。由于我在学生上网前交代这次时间紧张,根据平时学生上网的一些不足之处,及时提醒学生一要知道上哪些网比较快捷,二要提醒学生阅读的速度,三要提醒学生摘抄主要的或者用自己的话概括。所以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的资料很多,在学生交流时,学生滔滔不绝,连我都有些不敢相信,这都是我的学生吗?看样子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在不断提高。
推荐理由:此反思目的明确,围绕如何让学生读懂,引导他们进行思索展开专题反思,这是我们教师要学习的一种反思思路。
篇11:《郑和远航》教案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懂得详写、略写的作用。
4.通过学习感受以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情怀。
教学重点:教育学生学习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情怀。
教学准备:录音机、投影仪。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都知道哥伦布在1492年发现了新大陆,可你们知道吗?我国早在明代就有一位著名的航海家,第一次下西洋的.时间比哥伦布早了八十多年!它的名字叫郑和。
2.揭示课题,质疑。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以这位航海英雄为主人公的。
补充板书:26
篇12: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 6XX年前的太仓港,码头上鞭炮齐鸣,鼓乐喧天;江面上黑压压的船队正起锚升帆。史诗般的远航拉开序幕,让历史记住了这个名字——“郑和”。
看过了一些郑和下西洋的书和电视,让我感到非常的惊讶,当时郑和的宝船竟然有一百多米长,真不知道是怎样造出来的?郑和的船队是由上百只船组成的强大的“特混舰队”,更让我难以置信的是它拥有强大的火炮。我一直以为火炮是清朝后期由西方传入中国的,没有想到在六百多年前的中国就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海上武装。
郑和七下西洋,远到非洲的肯尼亚,足迹遍布三大洋,比达伽马、麦哲伦要早上百年。那是多么壮观的情景啊!尤其是仅靠木船和自然风力航行,克服重重困难更需要勇气和探险精神,就算是现在也是难以想象的,多么的了不起啊!
郑和名“三宝”,他的船队所到之处至今有很多的三宝庙宇,人们将他当神一样供奉。因为郑和七下西洋,他把华夏文明远播海外,带去的是和平、是贸易。而欧洲所谓的探险家带去的是什么呢?是殖民统治和掠夺。
郑和七下西洋在人类历史上是个伟大壮举,凝聚了中华民族开放进取、和平友好和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我渴望有朝一日,我们的航母舰队能游弋在五大洋中,让五星红旗飘扬在世界各地,让和平之光永照大地。
南京市白下区慧园街小学 四(3)班张昀绯 -7-26
【郑和颁奖词400】相关文章:
10.导游词400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