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校区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分析的论文
“X水丁”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多校区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分析的论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多校区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分析的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1:多校区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分析的论文
多校区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分析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高等学校;多校区;学籍管理
[论文摘要]本文从学校学籍管理工作的范围及其重要性入手,结合所在学校多校区学籍管理现状,就做好多校区学籍管理工作及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目前,我国许多学校存在多校区的运行模式。面对多校区运行模式,如何做好学籍管理工作,是摆在所有学籍管理人员面前的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我校的实际,对多校区学籍管理问题作如下探讨。
一、学校学籍管理的现状及单一校区学籍管理优势
学籍管理模式根据办学规模的不同,大致可分为院校直接管理和校院两级管理两种基本模式。院校直接管理模式是指学籍管理只设院校一级管理部门,不再设下一级管理部门,这种模式在学生人数少、学历层次单一的院校比较普遍。校院级管理是指学籍管理设两级管理部门,通过业务隶属共同做好学籍管理工作。目前,我国院校学籍管理多采用校院两级管理的模式。随着教育规模的扩大,社会对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也由精英时代的统一模式向个性化转变,学籍管理单纯依赖传统意义上的手工管理很难保证管理的效度。上世纪90年代初,各学校纷纷将计算机管理手段引人到日常管理中。近几年,随着学校管理手段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使学籍集中管理成为可能,并逐渐成为必需。
单一校区的学籍管理的优势主要表现在是专人管理,为学籍管理数据的准确性提供了基础。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便于发现问题。单一校区的学籍管理集中在学籍管理部门的专职学籍管理人员。作为学籍管理人员,都会定期提取学籍信息进行审核。面对数万条学籍信息,靠逐条查找是不可能发现问题的,只有通过不同口径下的查询、不同条件下的统计才可能发现问题。、匕如,某次提取学籍数据时发现和记录数据不符,某次做氛计时两种条件下两次统计结果不一致等等。
第二,便于解决问题。学籍管理人员的常规工作就是做好日常的学籍异动及相关数据统计,即学生的休、复、转、退、升降级等工作。学籍管理人员时时都在面对不同学业情况的学生,并与数字打交道,将工作做好、保证数据准确,是学籍管理工作的重点,这一点在教务管理软件应用还不是完善阶段尤为重要。学籍管理人员每天都应从系统上通过提取、汇总、统计等多种方式清点人数,审查学籍信息。如同工人师傅干久了同一项工作就生出经验、掌握技术一样。专人管理技术的优势就体现在问题出现了,能很快找出原因,在下次做同样操作时管理人员就会格外注意,尽量避免再次出现同样的错误。在我校综合教务系统调试阶段,就出现过丢失记录的现象。由于是专人管理,每次出现问题我们都能很快发现,并利用备用库核对、追加,及时补救,没有给其他部门的工作带来影响。
第三,凸现学籍管理的统一性。学籍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作,是一项集政策与服务于一身的工作,它是由很多个独立且又统一的工作环节构成。在单一校区,学籍管理人员同处一室又各有分工,这一模式高效率地实现了学籍管理工作的全部职责,它一方面避免了工作中相互推诱等不良现象,另一方面又在统一科室中实现相同的管理目标。在某种意义上,同一校区的就像一个小家庭,他们同居一室,各有分工,完成共同的工作中的不同细节,小家庭要做好同一件事很容易实现。
二、多校区的出现及引发的学籍管理问题
我国大学多校区产生的起因是高等教育的大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化和大众化的必然趋势和结果。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多校区主要由院校合并及兴建新校区而形成,许多院校进行着一校多区的办学实践,这对原有的学校管理模式提出了新课题,以往单一校区的管理模式能否在一校多区的现状下顺利运行并力求实现高质量和高效率,是摆在众多高校领导和管理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巫待解决的问题,就本文涉及的学籍管理而言,不可避免地会引发出一些问题。
上面我们已经提到,多校区的产生主要有两种原因,一是院校合并,二是兴建新校区。多校区的出现势必导致学校的管理分散。多校区引发的学籍管理问题首先是管理分散与政策执行尺度统一。对于因院校合并形成多校区的高校,这一问题尤为突出。首先,原来两个甚至于多个独立院校合并成一所大学,一经合并,在同一培养层次上,应该执行同一学籍管理规定,并掌握相同的执行尺度,但由于原有多校情况不同,做到这一点需要一个过程;其次,学籍管理直接面对学生、教师及家长,在高校大力开展教学改革,提倡多层次培养人才的今天,学籍管理的服务职能更加突出,时时刻刻地体现在日常工作中。学籍管理人员应当奉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做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再次,一所大学的各类证明证书统一管理、各类数据统一上报,这是管理中必须坚持的原则。分散管理使这些本来操作简单的具体工作复杂化了,网络版的教务管理软件在多校区如何实现数据的唯一性、准确性?如何实现了数据共享?学校中更多部门关注并依赖该系统提供的数据做具体工作,解决实际问题,这是我们管理者引进软件时期望达到的目的之一。如果数据是不准确的,那高校就没法实现引进这样一套系统提高管理水平的初衷。
由上可见,多校区的出现,对高校原有运行模式和管理是一种考验。
三、做好多校区学籍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要做好多校区学籍管理工作,必须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第一,加强业务培训,实现政策执行尺度的统一。实现政策执行尺度一致,需要管理人员对相关政策有准确理解和掌握,只有谙熟有关政策,才能做好政策的执行人。因此,加强学籍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越发重要。各高校都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制定了一套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学籍管理实施细则。通过培训,使管理人员了解相关法律法规,掌握本校相关管理文件,熟悉本职业务,逐渐成长为一名好的政策执行人。对于那些因院校合并产生的多校区学校,加强对来自不同校区的学籍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更为迫切。
第二,强化“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学籍管理中的“以人为本”多体现在为学生服务上。由于校区问题,有些工作的周期势必加长,在某种意义上,削弱了服务。针对这一问题,一方面要进一步规范学籍管理工作流程,尽可能简化办事程序;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网络克服地域问题,提高管理的时效;此外,学籍管理人员要在布置具体工作时,充分考虑到多校区问题,提前做好预案,充分在各项工作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第三,明确分下,责任到人。在同一校区时,学籍管理人员在同一科室办公,工作一般按类划分,同一件工作的出处保持唯一。多校区的出现,我们不得不考虑到距离问题,有些工作可以简单地用“条块”管理划分,学籍管理却无法实现简单的“条块”管理。如果必须用“条块”管理来划分的话,必须是“条块结合,时而以条为主,时而以块为主”。
日常学籍处理和一般证明管理“以块为主,以条为辅”,两个校区同时做,并对本校区负责。日常学籍处理各自分别做,一般的证明如在学证明、退学证明、退档证明等同时开具,用编号加以区分。由于学籍处理对应的是同一个学籍库,因此,除了要求管理人员做事仔细认真、做好日常记录外,还需要在业务的隶属关系上作明确规定,即多校区的学籍管理人员之间并不是相互独立的关系,而是相互联系的整体,在业务工作上,校本部学籍管理部门可以对分校区学籍管理人员直接下达指令,各校区领导应给予支持。
学生信息人库、学籍信息上报、证书印制、新生电子注册、毕业生学历注册、一些长效性证明及证书的管理工作“以条为主,以块为辅”。学生信息人库、学籍信息上报、证书印制、新生电子注册、毕业生学历注册等工作均需专人来做,但是这些工作的准备工作及数据信息的审核等则需各校区学籍管理人员共同来做。对于长效性证明及证书的管理,涉及相关法律法规的严肃性和编号问题,这类证明、证书在不同的校区单独编号显然不妥,必须有统一的出口。为解决好这类问题,还需要我们在管理中完善办事周期,用规范的办事流程来提高工作效率。
第四,定期沟通,加强交流。学籍管理工作是一项严肃的工作,不允许由于地域的原因各行其是。对于多校区学籍管理工作而言,定期的沟通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务管理系统中,多校区会使数据库无形的分割,形式上是各校区分工负责管理,但是学籍库、成绩库是无法也不可能按照地域、学院分割开的,学籍管理必须坚持统一管理。所以,学籍管理人员的定期沟通很重要。定期沟通,不仅可以避免不经意出现的问题,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还可以提高学籍管理的效能,实现学籍信息及时准确,为其他教学管理工作提供更为有效的数据依据。
篇2:学生学籍管理系统论文
学生学籍管理系统论文
摘 要:为了深化高校教务管理改革,开发高校学籍管理系统,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成为必然。该系统采用JSP、Microsoft SQL Server 数据库以及Apache Tomcat作为开发平台,对高校学生学籍管理系统进行开发。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实现高校学生学籍信息的规范管理、科学统计和快速查询。
关键字:学籍管理;B/S架构;JSP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高校管理面临现代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管理的新挑战,建立、应用和完善高校管理信息系统成为必然。高校学生学籍管理系统是高校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高校管理的各个方面,高校学生学籍管理系统是校园网中一个重要的应用。该系统为高校创造了一个良好的信息化环境,提高了高校教学、科研与管理的效率,为高校师生的教学提供了极大方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校管理现代化水平。
高校学籍管理系统运用MIS的总体设计思路,综合应用了B/S模式、SQL-Server 数据库、JSP等技术,开发出一套使学生和教师能够方便、快捷、准确地了解和管理学生学籍有关信息的软件系统,整个系统操作界面简捷、灵活、实用,实现了学生对所需信息的查询和教师对学生学籍信息进行全方位管理等功能,基本满足高校管理信息系统对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的需求,为提高高校管理现代化、信息化和网络化提供借鉴。
一、学籍管理系统分析
高校学生学籍管理系统是一个典型的复杂系统,是高校信息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提供了强大的学生学籍管理功能,方便管理员(教师)对学生信息的添加、修改、删除、查询等操作。本系统开发的总体目标是实现学生信息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自动化,达到提高学生信息管理效率的目的。学籍管理系统包括学籍维护、选课管理、成绩管理等模块,系统功能分析如下。
(一)学籍维护模块
1.教师可以对学生信息进行添加(包括基本信息)、删除、查看、修改。
2.学生可以查看自己的基本信息,添加、修改个人详细信息。
(二)选课管理模块
1.教师可以对课程信息进行添加、删除,统计每门课程选修的人数以及查找单个学生所选的课程信息。
2.学生可以查看所有选修课程并进行选修,以及查看自己所选课程并进行修改。
(三)成绩管理模块
1.教师可以进行添加、删除、修改基本课程,录入、修改学生课程成绩,查询单个学生的所有成绩以及查询指定课程所有或部分学生的成绩。
2.学生可以查询自己所选的基础课程成绩。学籍管理系统提供方便高效的管理功能。作为网上信息的查询平台,可以通过该系统查询学生个人选课相关信息,教师可以管理所有信息。
该系统以JSP为开发语言, 以SQL Server 2005为数据库以及Apache Tomcat为后台服务器系统。包括以下子系统。
(1)用户管理子系统。实现对不同用户分配不同的权限。
(2)数据库连接子系统。使程序能访问数据库,并能对其中的数据进行操作。
(3)数据录入子系统。通过程序能实现向数据库中增加记录。
(4)数据查询子系统。通过各种查询组合实现对数据的精确选取。
(5)数据维护子系统。包括对数据的修改及删除操作。
系统利用Eclipse平台对学籍管理系统进行整体框架设计、数据库连接及全面的系统调试。
二、JSP及JavaBean开发平台
(一)JSP
JSP(Java Server Pages)是由Sun公司(现被Oracle公司合并)倡导并建立的一种动态网页技术标准,是在传统的网页HTML文件(*.htm,*.html)中插入Java程序段(Scriptlet)和JSP标记(tag),从而形成JSP文件(*.jsp)。
(二) JavaBean
JavaBean是一种软件组件模型,它与其他软件对象相互作用,决定如何建立和重用软件组件,这些可重用软件组件被称为Bean。使用现有的Bean,可以帮助开发新的组件,进而建立软件组件库。
JavaBean是基于Sun公司的JavaBean规范的,并可在编程工具中被可视化处理。是一种可复用的软件组件。JavaBean具有三个基本特性:独立性;可重用性;在可视化开发工具中使用。
三、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系统是管理信息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比较常用的有Oracle、SQL Server、MySQL等多种数据库系统。由于SQL Server 2005具有较好的可伸缩性和可靠性,提供了以Web标准为基础的扩展数据库编程功能,可以满足电子商务和企业应用程序的要求。SQL Server 2005支持XML和Internet标准,具有基于Web的分析能力,允许使用内置的`存储过程以XML格式存储、更新、删除、检索数据,故学籍管理系统采用SQL Server 2005作为数据库。
四、学籍管理系统的实现
学籍管理系统功能主要包括三大块:学籍维护(教师添加、删除学生基本信息;学生查看、修改个人附加信息);选课管理(教师添加、删除选修课表,查看单个学生选课情况以及单门课程被学生选修情况;学生查看、选修课程并可对所选课程进行修改);成绩查询(教师添加、删除、修改成绩,添加学生分数以及查询单人或单科分数情况;学生查看自己所学课程成绩)。 由于该系统主要权限有两个,学生和教师,故这两个权限范围内的应用都应该具有上述功能,即将上述三大功能模块划分给这2个权限去具体实现。学生具有的功能如下:
学生功能模块
1.修改密码:学生进入页面后可以修改自己的密码,以达到保密性。
2.学籍维护:学生可以查看自己的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由教师录入不能修改),并填写修改自己的学籍情况。
3.选修课程:该功能主要是让学生查看已有的选修课程并进行选修,对自己已选的课程如不满意可以删除重选。
4.查看成绩:学生可以查看自己的课程成绩。
教师页面应具有的功能为:
教师功能模块
(一) 学生管理:该模块主要添加学生基本信息;查看已有学生基本信息及对其修改,删除多余或出错学生信息。
(二)选课管理:可以添加新选课程;查看已有选修课程并对其进行删除修改;查看学生选课情况,可以根据学号查看个人选课情况,还可以课程号查看该课程被选情况;统计每门课程选修的人数以及打印统计结果。
(三)成绩管理:可以添加、修改学生成绩;查看学生成绩(根据学号、课程号来查看);对学生成绩进行打印输出。
五、数据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学籍管理系统选择的数据库是MySQL,数据库名为test,其中数据表的创建和逻辑结构如下。
(一)实体
系统中的实体共有4 个:实体1: 学生(姓名name,学号stuid,性别sex,专业profession,民族 national,身份证personid,出身日期birth,入学年份entrydate,家庭地址address,家庭电话hometel,邮政编码zipcode,联系方式contact,Email email); 关键字为:学号。实体2:选修课(课程号 clsno,课程名 clsname,任课教师 clstea,星期几 clsdate,时间 clstime,上课教室 clsroom); 关键字为:课程号。实体3:基础课(学期号 termno,课程号 clsno,课程名clsname,学分 clsscore,主讲教师 clstea);关键字为:课程号。实体4:成绩(id,学号 stuid,课程号 clsno,成绩 score)。
(二)总体表设计
系统中共用到了6个数据表。1.admin表:记录管理员信息;2.student表:记录学生学籍信息;3.class表:记录选修课信息;4.score表:记录学生基础课信息;5.成绩关联表:记录学生基础课成绩信息;6.选课关联表:记录学生选课信息。
(三)数据库表的结构及关系图
系统中共有6个表。1.admin表;2.Student;3.score表的定义;4.class表;5.成绩关联表.6.选课关联表。其中有些表之间存在着联系,并建立起如下关系。
数据库表关系图
(四)数据库连接
JDBC(Java Data Base Connectivity)是Java数据库连接技术,是较为常用的数据库连接技术。JDBC技术设计了Java语言同SQL数据之间的应用程序接口(API),保证了该软件的通用性。为此由第三方开发了支持Java的JDBC的标准及JDBC驱动程序:JDBCODBCBridge驱动程序、JDBC Native Bridge驱动程序、JDBC-Network Bridge驱动程序、Pure Java JDBC Driver。本系统采用JDBC-ODBC Bridge的JavaBean技术连接数据库,实现了对学籍管理数据库的调用和修改。
该系统完成后经过测试,能够很好实现相关的管理功能,功能模块也能够达到设计要求。系统可以实现高校学籍信息的集中管理,具有分散操作、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优点。这些优点能够较好地提高学籍管理的效率,是实现高校科学化、正规化管理的重要条件。
参考文献:
[1]易和平.分布式多数据库高校学籍管理系统研究与应用[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7).
[2]宣华,王映雪,陈怀楚.清华大学综合教育系统在教务管理中的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12).
[3]梁德华.浅析高等院校学籍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J].硅谷,,(11).
[4]李香敏.SQL Server编程员指南[M].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0:12.
[5]杨易.JSP网络编程技术与实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10.
篇3:多校区高校二级教学管理排课模式分析论文
课表是学校组织与实施教学过程的主要依据,是学校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秩序进行的重要保证。科学合理的编排、调度、执行课表是顺利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建立良好教学秩序的基础。如何才能使排课管理既科学合理又便于操作呢?既能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又能体现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精神实质,有利于良好教风、校风的形成。随着高校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一级排课管理方法远远不能适应学校新形势发展的需要,高校二级教学管理体制是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积极探索一种既科学又高效的课程排课模式,是我们教学管理人员必须探讨的问题。
1原有一级教学管理条件下排课管理模式的利弊
在高校的教务工作中,课表的编排是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它直接关系到每个师生员工的切身利益,如何科学合理地编排课表,是一项非常复杂和棘手的工作。我校原有一级教学管理模式,教务处负责全校的教务管理和安排,二级学院只负责教学,编排课表是教务处的“天然职责”。在当时的条件下,由教务处统一编排课表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当时我校主要在老校区,新校区还没有建成,学校规模也不是很大,教学设施资源也很有限,教务处统一编排课表可以使教学资源得到更好的合理配置,而不至于出现课程排不上或课程排周末的情况,也避免老师之间的课程相冲突,另外统一编排课表能够纵览全局,统一调动教学资源。也不会出现二级学院之间教室冲突的问题,对于当时的教学资源紧张是有正面意义的。但是随着学校的发展,办学规模的扩大,新校区投入使用,统一编排课程的问题和矛盾也日益突出。此外,教务处排课难度也日益增大。由教务处一个排课管理员去安排全校所有的公共课和专业课,工作压力就很大,这点笔者是深有体会的,要花一周的时间通知二级学院完成教学任务设置与检查工作,要花两周的时间来排公共课;专业课花的时间更长,排课一般在期末进行,开学前还需要调整,一般会占用排课管理者大量的寒暑假时间。全校17个二级学院,2000多位教职工,光调课一项,就需要接近两周的时间。当时开学调课的情景,黑压压的人群,至今仍历历在目;更重要的是,对于二级学院的情况、所有课程的情况、老师的情况,作为教务处的排课管理员,是不可能一一详细掌握的,这就会导致排课的不合理。由于工作量的增大,课表的检查也不可能面面俱到,这就导致课表发布后仍有教师课表、班级课表不合理的现象,甚至课表冲突的情况。我们必须要改变传统的一级排课管理模式,才能与学校的发展相协调,才能科学合理地利用教学资源,更好地保证教学质量,为教育教学服务。
2影响多校区高校排课的制约因素
以绵阳师范学院为例,我校为了学校的发展,扩大办学规模,改善办学条件,积极进行了新校区建设,并把新校区作为我校的主校区,形成今天老校区和新校区两个校区并存的局面,我校两个校区均是所在地区的郊区,两个校区相隔甚远。老校区的教学设备落后,设施陈旧,新校区虽教学资源相对丰富,但地处偏远,这种排课条件的复杂性不是任何一种排课软件所能解决的,现有的排课软件都没有考虑到多校区办学模式,所谓的智能排课在多校区的实际情况下会受到一定的制约。另外我校两个校区的作息时间也不一样,老校区8:00上课,而新校区8:15才上课,老校区两大节之间休息时间为15分钟,新校区为30分钟,老校区上午可以上5节,新校区只能上4节,老校区晚上可以上课,新校区由于地处偏远,原则上晚上不能上课,这些作息时间的不一致,对排课工作也是有一定的制约。此外因新校区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教师都希望集中性排课,但是排课工作必须考虑到合理的教学资源分配,学生的承受能力等因素,这必定会和教师的要求相冲突,势必造成教师的怨言。同时学生希望早点上课或晚上上课,这样的要求跟学校的教学安排相冲突,这也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排课“以人为本,学为主体”的理念,加剧了师生调课逃课的现象,也增加了学校教学管理上的难度。
3二级教学管理条件下的排课模式探索
二级排课管理是指以学校教务处为第一级,主要负责校历的制定,公共选修课及公共必修课的编排与管理,教学任务的布置落实,教学资源的分配,最终课表的核查及协调,以二级学院为第二级,主要负责学院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的编排与管理,实行二级分管排课工作的管理模式。我校排课流程大致如下:首先教务处设置校历及教学周次等最基础数据,其次教务处教研课设置公选课教学任务,各二级学院分别设置公共必修课及专业课教学任务,然后教务处先排公选课,再排大学体育和实验课,最后排大学英语、两课等公共必修课,最后各二级学院编排专业课,最终课表由教务处统一核查与协调。我校排课需坚持如下原则:
3.1三个“为本”
1)以“纲”为本。所谓的“纲”指的就是培养方案和教学任务。教务任务是排课工作的根本,是排课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设置教学任务时也要遵循如下几个基本原则:一是设置教学任务时,公共理论课程(除大学英语外)合班人数原则上不少于80人;专业理论课程合班人数根据专业特性,原则上50人左右,课程性质不同、班级层次不同的课程不得在教学任务环节里设为合班。二是设置教学任务时,请按照校历设置周次,按照培养方案设置总学时,请仔细核对周次、周学时、连上节数等数据。三是在教学任务设置中,任课教师必须具有相关专业的高等教育教师资格证,担任新课的教师必须通过由开课单位组织的试讲,试讲合格方可准予上课;同一门课程由多人担任的,请在设置教学任务时确定,原则上不允许在排课后再变更任课教师。四是各学院的教学任务(包括任课教师、课程等)必须按照培养方案在规定的时段完成,并保证信息准确无误。
2)以“人”为本。原则上不允许教师因个人原因违背排课原则排课,但是可以对个别特殊情况的教师的排课要求在排课规则允许且不影响课表合理性、科学性原则上,适当考虑。对于外聘教师、担任行政职务的教师、身患疾病的老教师、怀孕的女教师、家里确实无人照顾老人与小孩而需要本人照顾的教师,对于家离学校较远、交通不便的.教师等等,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课表上给予适当照顾。对学生编排课表必须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坚持“以人为本、以学为主”和“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教学理念,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接受能力,保障课表编排的科学性、合理性。课表要均衡,避免一天过多、一天又没课的情况,尽量避免上午空白,还要注重文理课程、公共专业课程轻重搭配,调节适度。还有一个细节需要注意,半天相连的两节课尽量安排在同一教学楼或同一教室,这样避免学生在课间劳累奔波,影响教学质量。就是这样一个课表上微不足道的小细节,却往往体现学校对学生的一种人性化的关怀,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3)以“校”为本。以“校”为本,就是以“校情”为本。我校的校情就是有两个校区,其中老校区的情况还比较正常,一天最多可以排上午5节、下午5节、晚上3节共13节课,周五六日晚上和周末不排课,周一下午是公选课,周四下午是政治学习时间不排课,在系统中只需这样的简单设置就可以了。而我们的新校区情况则特殊一些,上午只能上4节,下午5节,晚上周末都不能排,周二下午是公选课,周四下午政治学习不能排,这就对设置提出更高要求,排课只能排成1-2,3-4,6-7,8-9(10),其中上午第5节要空缺,而下午必须从第6节开始排,这在系统中是无法实现的,必须通过人工的方式进行编排。另外为了防止下午后3节课被2课时的课占用(下午8-10节是我校新校区唯一可以上3课时的时间段,而只有周一、三、五三个下午可以排3课时),也只能对3课时的课通过人工“强行”编排到下午后3节3课时的时段上。所以只能对两个校区在系统中进行不同的设置,坚持机器智能排课和手工排课相结合,确保排课没有人为造成的低级错误。
3.2九个“优先”
1)公共选修课优先;2)大学体育、化学实验等特殊公共课优先;3)大学英语、两课公共课等公共课中的大课优先。其他公共课优先;4)大合班课、模块课优先;5)特殊情况的教师优先;6)课程多的教师优先;7)精品课、骨干课教师优先;8)课时多、课时特殊的课程优先;9)低年级课程优先。
3.3七个“尽可能”
1)各学院尽可能在各学院划定范围内排课,学院安排教室无法满足需要时,教务处可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协调,有空余教室的学院应服从调配。2)尽可能合理安排:核心课程尽可能安排在黄金时间;3)尽可能避免上午空白或某一天课程过多;4)为了达到分散考试的目的,周学时低于3的课程可增加周学时,尽可能半学期上完;5)周学时3学时以上,尽可能分两次上,尽可能间隔一天;6)2学时的课尽可能不占用3课时时段,3课时尽可能采取灵活多变方式处理;7)尽可能避免小班占大教室,大班占小教室情况。
3.4九个“不能”
1)同一教师不同校区的课不安排在同一天;2)一位教师一天的课不得超过5学时;3)同一班同一门课程一天不超过3学时;4)周六因为各种级别等级考试众多,不能排课;5)周四下午8—10点为全校学习时间不能排课;6)周五、六、日晚上不能排课,新校区晚上原则上不排课;7)课表稳定后,若无特殊情况,一般不能进行调整,严禁私自调整;8)非主干课程不能安排在黄金时间;9)体育课不能安排在上午1—2节,体育课之后不能排课。
4结语
高校二级教学管理是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积极探索一种既有利于科学管理又符合高校教学的课表编排模式,合理有序系统地安排好排课工作,对于稳定教学秩序,保证教学质量,有效利用教学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杨影.高校远郊办学条件下的排课模式探讨[J].新西部,2012(20).
[2]张淑琴.院系二级排课管理模式的研究[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6).
[3]陈敏.科学合理排课,稳定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8).
[4]王娜.浅议高校两级教学管理体制下的排课模式[J].科技信息,2010(31).
[5]王鹭飞.浅谈高校课表编排[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8).
作者:李祥 单位:绵阳师范学院
篇4:分析多校区信息化教学管理的发展教育论文
分析多校区信息化教学管理的发展教育论文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化管理逐步取代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管理手段。通过对北京联合大学引进正方教务信息管理系统过程的详细描述,全面系统地分析了信息化教学管理为北京联合大学带来的变化,突出了分散办学集中管理的办学理念。 关键词:多校区;独立法人学院;教务信息管理系统;分散
办学;集中管理
作者简介:刘波(1982-),女,山西长治人,北京联合大学教务处,助理研究员;骆吕俊子(1980-),女,新疆沙湾人,北京联合大学教务处,助理研究员。(北京?100101)
基金项目:本文系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计划资助项目“多校区大学教学组织运行模式创新与管理信息化建设”(PHR07302)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8-0038-02
北京联合大学(以下简称“我校”)作为一所综合性市属大学,具有其独特的办学特点。自1978年正式建校以来,经过多次院际整合、专业优化,形成了目前以校本部小营校区为主、多个校区及独立法人学院并存的办学形式。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同时存在着三级管理(校、院、系)和两级管理(校、院)的教学管理体制。因此,教学工作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条块分割、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诸多现象,桎梏了学校进一步的发展。
北京联合大学历任领导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进行了艰苦而卓有成效的工作。试图引进一套比较先进的教务信息管理系统,从制度上规范各学院的教学管理活动,提高学校整体的教学工作水平及效率,并最终实现分散办学、集中管理的办学理念。
北京联合大学从以来,引进并使用了两个不同版本的教务信息管理系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了相应的作用。
一、金安桥教务信息管理系统
1.校本部发展时期
20,北京联合大学经过多方论证,与金安桥公司合作引进了金安桥教务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基于C/S+Linux的开发模式,经过多方面的实验论证,首先在校本部小营校区和白家庄校区试运行,首次实现了公共选修课的网上选课功能,这在我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工作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校本部四学院(自动化学院、信息学院、管理学院、机电学院)于实现了网上排课,教师、学生基本告别了过去那种通过纸质课表了解自己上课信息的方式,信息化手段开始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校本部四学院开始进行教师网上远程录入成绩,学生均可通过互联网络查询自己的课程成绩。同时也基本实现了通过系统进行学籍管理。20进一步实现了通过教务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毕业生资审工作。至此,校本部的教学管理工作中较大比重均通过金安桥教务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初步实现了最初的设想。
2.各独立法人学院的推广时期
,学校开始将金安桥教务信息管理系统向其他独立法人学院进行推广,力图能够从形式上实现全校资源的统一管理及合理配置。但该项工作的进展并不顺利,鉴于各法人学院相对独立的行政地位,强行统一管理难度极大,甚至会破坏校本部业已形成的信息化管理制度。因此在各学院安装教务信息管理系统时均采用每个校区独立设置服务器的方式,因此,实际上并没有能够真正实现资源的共享。但包括应用文理学院、师范学院、商务学院、特殊教育学院、生物化工学院(自建)均开始使用教务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教学管理工作,这也为后续引进新的系统、推进统一的信息化管理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3.对于金安桥教务信息管理系统的总体评价
金安桥教务信息管理系统作为我校第一次引进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从总体上说应该是成功的,特别是在校本部范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减轻了教学管理人员的负担,为教师、学生提供了便利,更重要的是为我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全面信息化管理进行了思想上的准备,使每一个人认识到信息化替代传统的手工管理已经成为学校发展的必然趋势;也使各独立法人学院充分认识到分散办学、集中管理的办学模式是北京联合大学今后健康发展的唯一办学形式。
但是,金安桥教务信息管理系统具有它自身无法克服的缺陷。首先,金安桥公司本身的人才技术储备不足,技术实力较弱,很难开展高难度的技术升级改造;其次,金安桥公司对于我校特殊的管理模式了解不深,对于基本的教学规律认识不透彻,无法应对我校不断出现的各种特殊情况。在金安桥教务信息管理系统的多年运行中,始终没有能够实现“教学计划―教学任务―排课”这一基本的教学运行工作的信息化管理。由于我校同名专业、专业方向 繁多,教学计划模块始终没有正式使用,测试工作基本上以失败告终,排课教师只能从纸质教学任务书中人工提取数据进行排课;考试模块经过多年努力也无法使用;学籍管理模块的稳定性极差,丢失数据的现象时有发生;选课模块虽然使用多年,但问题并未完全解决,数据处理出错的频度较高。同时必须承认,独立法人学院的推广计划不成功,全校资
源共享的初衷未能实现。
因此,经过近的运行,金安桥教务信息管理系统已经在北京联合大学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引进新的具备强大功能的教务信息管理系统势在必行。
二、正方教务信息管理系统
1.校本部试运行阶段
,为满足新形势下北京联合大学“分散办学、集中管理”的需要,进一步规范我校整体的教学管理工作、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经长时间酝酿与论证,最终决定引进杭州正方电子有限公司开发设计的正方教务信息管理系统,取代已经运行多年的金安桥教务信息管理系统。
正方教务信息管理系统作为比较成熟的产品,同金安桥系统比较具备技术水平高、数据处理能力强、运行稳定等多方面的优势。
~第一学期,首先在校本部四学院试运行。正方教务信息管理系统完全改变了旧有的运行模式,完全按照教学管理的运行规律设计。第一次实现了教学计划、教学任务的系统管理,保证了“教学计划―教学任务―排课―考试管理”的科学的教学运行模式。 在保证基本运行的同时,成绩管理、选课管理模块也稳定运行,全面提升了校本部教学管理工作的效率,为进一步向全校推广奠定了基础。
在此基础上,为保证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迅速制订了与之相配套的管理规定、相关文件。
2.全校推广阶段
2009~20第二学期,正方教务信息管理系统的推广工作迅速进行,包括平谷学院(现已撤销)在内的全校11个校区的13个学院全部被统一纳入到正方教务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管理。这在我校历史上尚属首次。
由于我校特殊的办学体制,各校区、各法人学院具备相对的独立性,拥有各自特殊的管理手段。正方教务信息管理系统的推行打破了这种条块分割的局面,基本确立了“分散办学,集中管理”的办学宗旨。
正方教务信息管理系统的全面推广,第一次在技术上实现了全校范围的教学资源统一配置、教学工作统一管理。截至12月,正方教务信息管理系统承担了我校自2007级本科开始五个年级的全部教学管理工作。在保证全校教学运行秩序稳定进行的同时,首次实现了全校范围的大规模跨校区选课,首次完成了2010届毕业生的毕业资审工作,承担了大学英语四六级网上报名、毕业设计网上选题辅导、教学质量网上测评等诸多工作,对于全校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3.进一步开发阶段
目前,正方教务信息管理系统基本包括了教学管理的各个主要环节,已经在我校全面推广、稳定运行。并且,我校进一步通过与正方教务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接口对接的方式,开发了教学信息查询打印一体机系统、家长促学系统及教学决策系统等新的信息系统。在此基础上,我校正在极力推进与学工系统的对接,积极开发短信平台系统、学科竞赛管理模块等新的功能,希望进一步推进我校的信息化建设。
4.进一步发展面临的问题
通过3年的运行,正方教务信息管理系统已经成为北京联合大学教学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柱。但是,我校教学管理工作的特殊性、复杂性仍然是正方系统必须面临的问题。
首先,我校新修订的2011版培养方案的实施导致系统内数据的管理规则发生变化:一部分依据2007版培养方案进行管理,另一部分依据2011版培养方案管理,大大降低了教务信息管理系统的工作效率,例如:通识教育选修课与公共选修课并存的问题。
其次,由于校区分散、法人学院的独立地位等原因,导致我校个别学院存在教学管理不规范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教务信息管理系统的推进步伐。
再次,部门之间沟通不畅导致的问题。例如:我校不同层次的教学工作由不同的业务部门分别负责,由于事前缺乏沟通,事后缺少协调,在制订2011版培养方案的课程编码时分别遵循了不同的编码规则,这对于信息化管理是无法接受的,不同规则的数据在同一个系统内运行必然导致不利的后果。
最后,各教学部门、各学院的教学管理工作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也是导致正方教务信息管理系统不能顺畅运行的极其重要的因素,部分管理人员不了解教学管理的基本规律,业务素质差,个别管理人员甚至不了解教学计划、教学任务的异同,教学计划的录入工作找其他无关人员替代完成,极大地制约了正方教务信息管理系统在教学管理工作中的进一步发展。
综上所述,正方教务信息管理系统要进一步完善不仅仅需要系统本身的完善,更重要的是系统软环境的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摆脱目前面临的困境,最大程度地发挥正方教务信息管理系统在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高杰欣.基于Oracle的教务系统优化实践探索[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1,(15).
[2]万君,刘震.浅析广播电视大学新老教务系统选课平台的应用[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4).
[3]董琰.高校信息化管理系统中Oracle数据库的备份策略――以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为例[J].襄樊学院学报,2009,(2).
[4]李春红.多校区教务管理路径阐释[J].管理观察,2009,(5).
[5]黎孟雄,陈小春.高校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设计与安全管理[J].教育信息化,,(3).
[6]徐日.高校教务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5
篇5:中职学校学生管理的有效途径分析论文
中职学校学生管理的有效途径分析论文
如今,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都是“90后”,学生们的个性明显,再加上他们在家中都是娇生惯养,在管理的时候就比较困难,所以在管理的过程中就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是,这并不是中职学校学生管理过程中出现管理难问题的主要原因,还有一些原因是我们应该反省的,最重要的是如何解决,才能保证中职学校的健康发展,才能保证学生们的学习质量。
一、中职学校学生的特点
1.学习能力不足,文化素质偏低中职学校的学生在初中毕业的时候因为学习成绩不理想,所以就走进了中职学校学习技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改变自己以后的命运。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的管理,这些学生的文化素质低,在初中的时候大多数都是属于不学习还经常调皮捣蛋的学生,进入中职学校之后学习的环境更加自由,这样他们就很容易管不住自己,做出一些违纪的行为。另外,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一旦遇到比较难理解或者是不会做的题目,就可能产生厌学的情绪,对他们以后的学习也很不利。2.娇生惯养,社会适应能力差“90后”学生在家中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或者是“小王子”,他们在学校与同学相处的时候,就很容易产生矛盾,产生矛盾之后互不相让,这样就很容易出现问题。他们在交往的过程中也不懂得各种技巧,而且还缺乏诚信和团队精神,导致他们在与人沟通或者在生活的'时候就经常出现问题,出现问题就很可能产生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对他们的学习和发展都是很不利的。3.个性突出,心理素质不健全中职学校很多学生的心理素质不健全,并且心灵很敏感,他们在遇到事情的时候就很容易产生骄傲或者是自卑的心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还有就是这些学生的个性很强,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就会表现出很奇怪的想法,他们在处理事情的时候显得心胸很狭窄,在处理一些事情的时候会使用极端的手法,对同学和自身的发展都是很不利的。
二、中职学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1.管理者的业务水平低在新的时代我们就需要进行不断改善管理手段,但是一些中职学校的管理者的业务水平很低,这就很容易导致一些问题的产生。管理者要在管理的过程中突出学生管理工作的全面性、层次性,这样管理者在管理的时候才能全面管理,保证学生们的问题得到合理解决。还有就是一些中职学校的管理者存在一定的懈怠情绪,在管理学生的时候不积极,也没有建立奖惩机制,这样学生们在出现问题的时候得不到具体的惩罚或者是奖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2.管理模式单一中职学校需要不断进行改进,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但是,一些中职学校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管理形式单一,学生们在这个过程中就会产生很大的抵触心理,对管理学生来说是很不利的,所以我们需要改进。3.班主任队伍现状堪忧我们都知道,中职学校班主任的工作量是很大的,而且还经常出现费力不讨好的现象,所以很多的老师都不想担任班主任的职务,这种情况下,班主任人选就经常更换,这样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就会产生很多问题。还有就是一些老师出于功利性的思考担任班主任,但是他们担任班主任期间并没有给管理学生带来任何发展。
三、中职学校学生管理的有效途径
1.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中职学校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改变以往单纯的说教,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添加对学生们行为和思想的教育,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们的管理问题。2.改变传统单一管理模式老师在进行管理的时候要改变过去单一的管理方式,积极发动学生参与到管理的过程中来,这样学生们出现问题的时候就可以相互监督,保证不出现管理问题。3.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班主任对中职学校学生的学习是很关键的,他们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是学生们生活的引导者,对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都很重要。因此,中职学校要加强班主任队伍的建设,加强老师的责任意识,这样我们才能保证班主任在工作时候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四、总结中职学校学生管理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影响了学生们的学习和学校的发展,所以我们要通过有效的途径来解决这些问题,保证学生们的健康发展和学校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李小鲁.广东省中职学校德育与学生管理工作新思路探索[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02):1-3.
[2]王隽殊.模块化教学中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亚太教育,,(23):226.441.
篇6:浅谈远程开放教育学生学籍管理探索论文
浅谈远程开放教育学生学籍管理探索论文
论文关键词:开放教育 学籍管理 信息化
论文摘要:学籍管理是教学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分析了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的现状,针汁目前电大开放教育学籍管理的特点以及面临的问题,从多个角度提出了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看法。论述了开放教育学籍管理在电大实施战略中的重要意义。
“学籍”专指符合招生规定条件被正式录取,并按规定办理注册手续后所取得的学生资格。而学籍管理则是对学生从招考人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中的学籍注册、课程选择、学习成绩的评定与迁移为中心的考核与管理。成人教育同普通教育一样,学籍管理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但是又和普通教育不同,成人教育的学生相对分布松散,学生层次差异较大,使得成人教育的学籍管理较普通教育管理难度更大。正如一些专家所指出的:“重视学籍管理,明确成人教育学籍管理的基本原则和内容,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加强学籍管理工作,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保证教育质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现代远程教育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它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的手段使得传统教育向教育的开放性、广泛性和终身性发展。目前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开放教育就是现代远程教育的一种模式,其本质是人人享有终身接受教育的权利。意味着:教育对象的开放;教育观念开放;教育资源开放;教育过程开放。正是由于这些特点电大的开放教育实行完全学分制管理,具有允许学生自主选课,选择学习时间及个性化考试等特点,体现了对学生个性化服务的教学管理制度。但正是这种教学管理模式给传统的学籍管理方式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开放教育学籍管理主要内容
1.新生人学注册管理:学生人学参加电大统一的人学测试,经过资格审核后报教育部学生司备案,同时将新人学的学生基本信息导入教务管理系统统一生成学号,建立开放教育学生基本电子学籍档案。
2.学籍异动工作管理:所谓学籍异动是指学生因工作调动,搬迁等原因申请的转学、转专业。学籍异动经学员自己提出申请,经过教学点和省电大批准上报中央电大备案同时建立电子异动记录档案。
3.课程注册管理:学生人学后每个学期在专业规则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本学期需要学习的课程进行注册学习。各教学点根据学生的课程注册信息开设课程并将数据汇总上报省电大,省电大汇总各地市数据上报中央电大。课程注册是每个学期教务管理工作的核心,是教材征订,教学、考试安排及收费的基础和依据。
4.毕业、学位审核:指学生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学分后,达到毕业年限由教学点上报到省电大进行毕业资格审核,省电大审核后将结果上报中央电大进行终审,最后由中央电大为学生颁发毕业证书,达到学位条件的学生授予学位。
二、开放教育学籍管理的主要特点
1.个性化管理: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特点是教育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教学上利用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资源,教学形式上由原来以教为主变成以学为主,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学习方式和学习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个别化学习等。根据上述特点电大目前的'学籍管理制度实行的是完全学分制的管理模式,允许学生自由选课,淡化了传统的班级管理,逐步实现了从传统的班级管理到学生的个别化管理。
2.管理的信息化和现代化:为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电大学籍管理工作中充分地利用了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等先进手段开发了多个教务管理和学籍管理的系统软件,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转变了管理观念、改革了传统的管理方式实现学籍管理手段的现代化和信息化。
三、目前电大学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开放教育的学籍管理使用了先进的管理手段,但是由于实行学生自主选课,个别化管理,也给学籍管理工作带来了一些问题:
1.入学注册数据带来的问题:人学的电子注册数据是学籍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教育部实行学籍学历电子注册后,人学的电子注册数据是学生人学资格、毕业审核、学历上网的主要数据来源和依据,但是由于招生人学时间紧,教学点分散,操作人员疏忽等原因带来了人学电子注册数据的不准确性。数据的不完整、不准确直接影响学生毕业证书的颁发和学历证书的网上认证,给后续的一系列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1.自主选课和课程注册带来的问题:完全学分制允许学生自主选课打破了传统的班级管理的方式,但是部分学生自主选课时不根据专业规则要求存在多选、漏选、误选的情况。另外由于开放教育办学层次、专业和课程的多样性,同一门课程在不同专业规则中的学分和收费标准的不同给学籍管理的选课和注册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学籍管理人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统计、核实和修正学生的选课注册数据。由于课程的设置和专业规则制定的不科学、不严谨性,使得课程注册工作流程过于繁琐,制约了完全学分制的实行。
2.成绩和毕业审核的问题:开放教育的教务管理实现了考试过程和成绩管理工作的计算机信息化管理,大大减轻了考试工作人员的工作任务,但是由于办学层次和专业的多样性,出现部分相近名称课程的ID(课程代码,ID不同则代表不同课程)不同但是试卷相同的情况,而计算机系统只认ID不认中文名称,造成部分学生考试完后成绩得不到认证。这给学籍管理中的毕业审核工作带来了麻烦也影响到了毕业证书发放的进度。
四、通过对开放教育学籍管理工作分析,我们从实践出发本着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利益的思想对学籍管理工作,提出以下改革意见和想法。
1、学籍管理规定的详细化、公开化和透明化
学籍管理工作是一个涉及部门比较多的岗位,涉及的因素也很多,各部门的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对学籍管理制度了解不深,在处理问题的时候不按管理规定的要求,使得管理效率低下。因此必须制定一套符合电大成人开放教育特点的详细学籍管理规定和相关文件汇编,另外建立专门学籍管理制度和文件查询网站供学生和教师查询,组织相关人员以各种形式学习文件精神,特别是提高学生对学籍管理和专业规则中的相关内容的了解是减少错误的必要手段。达到规章制度人人熟悉,文件精神深人人心的效果,做到制度的详细化、公开化和透明化。
2、规范课程的设置和专业规则的制定
对开放教育的课程开设进行严格的审核,包括必修和选修课,尽量做到能合并的课程进行合并,同一课程在不同专业应使用同样的教材和试卷等,避免引起混淆。规范课程在不同专业中的学分设置等。对专业规则的制定严格把关,做到相对稳定。逐步使课程注册工作由过去的按年级专业制定收费标准过渡到以课程为收费标准。
3、加强学生选课工作的辅导和检查制度
完全学分制后允许学生自主选课,但是学生对专业课程不甚了解存在先选和误选情况。应该建立完善的选课制度,不是把这个工作简单地交给学生,而应在每个专业设立多位专业教师作为辅导员,公开联系方式,在公开网站上对所有专业的课程内容进行详细说明,对课程学习的先后顺序进行说明,使得每个学生在详细了解本专业课程设置以后再安排专业辅导员指导他们进行选课。另外每个教学点的管理人员要详细核对学生的选课结果,如有错误及时进行修正。
4、加强学籍档案资料的管理
学籍档案包括个人档案和整体档案。个人档案是为每个学生设立的档案信息如学生基本信息表、学籍卡等,整体档案是针对某个年级专业的学生设立的档案如录取花名册和毕业生花名册、成绩册等。学籍档案管理是学校教务管理的基础性和关键性工作,因此保存好原始资料并建立学生电子档案库是学籍管理的重要工作。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每个学期派专人收集学生的纸质档案材料并归类编号按顺序存放,同时根据纸质档案通过开发的系统管理软件建立和完善电子档案以方便信息的查询和发布。
5、改革毕业审核工作流程
毕业审核环节处于教务管理工作的“出口”位置,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和教务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由于中央电大系统学生数量庞大,每个学期毕业证书办理日期都较长,为使毕业生在最快的时间拿到毕业证书,改革毕业审核工作流程,加快毕业审核进度是学籍管理的重要工作。
因此每个学期考试结束后,应立刻对当期需要毕业的学生进行毕业初审,将名单尽快发放到教学点核对,同时梳理相关问题,与考务和专业规则管理部门制定专门的毕业审核工作流程制度进行联动,发挥系统和技术的优势,对反映的问题作出及时有效的处理。开设专门的绿色通道加快毕业审核信息的上传和下达。
6、不断开发管理软件,加强学籍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加强信息化的建设,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人。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组织相关管理部门进行情况的汇总和系统分析,联合开发部门及时地制作处理相关任务的软件项目,提高管理的工作效率。例如我们专门制作了“教务信息发布系统”、“教务数据上传和下载系统”、“毕业生信息核对系统”、“在籍学生基本信息核对和修改系统”等。提高工作效率,加强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知识和相关软件使用的培训,使每个部门的管理人员熟悉业务流程和软件的操作流程是提高学籍管理水平的重要环节。
7、提高学籍管理人员的网络信息化技术水平
工作需要学籍管理人员总是与档案管理软件和数据处理软件打交道,因此学籍管理人员需要对现有的网络和信息技术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定期的培训是必不可少的。定期组织学籍管理人员进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相关课程的学习,在学校管理制度上作出相关规定鼓励学籍管理人员和其他管理人员积极参考计算机等级证书,参加相关软件开发项目的研发,与网络中心的教师组织知识交流活动可以快速地提高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水平,使之更能适应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和教务管理工作。
篇7:学生学籍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
学生学籍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普及程度的提高,高校人数逐渐增多,学籍信息数据愈发复杂和庞大。如果利用计算机管理学生学籍信息,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学籍管理的效率和安全性。基于此,利用VisualFoxPro实现了学籍系统后台数据库的建立和前端界面的开发,包括个人信息管理、成绩管理、统计查询管理和用户系统管理等,实现了相关信息的增加、删除、查询和修改等功能。
关键词:VF;学生学籍;管理系统
1引言
随着高等教育的逐渐普及,高等教育学校的人员日益增多,管理时非常困难。如果利用人工管理这些复杂、数量庞大的学籍信息数据,不仅效率低下,而且易出现问题,无法保证安全性。使用计算机可实现学生学籍信息的自动管理,提高高校管理水平和高校服务质量。使用学生学籍管理系统不仅降低了教务工作量,而且方便查询、错误较低、存储数据大、保密性良好、使用寿命长、成本低以及可靠安全。这些优势能够提升学生学籍管理工作效率,使学生信息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流程简化和系统化,从而实现无纸化信息管理[1]。
2系统数据库设计
要设计一个学生学籍管理系统,首先必须完成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和总体方案设计,论证该系统的可行性,其次设计系统的体系结构和数据库结构,最后决定使用哪一种程序设计工具和后台数据库结构,并规划该系统的设计进度。确定系统所需的数据库是数据库设计的首要任务。数据库是各种表的集合,通常一个系统需要一个对应的数据库。设计数据库系统首先应了解用户对功能方面的需求,包括现有的需求和日后可能增加的需求[2]。第一,建立数据库。方法一般有三种:在项目管理器中创建相应数据库;通过“新建”对话窗口创建数据库;使用CREATEDATABASE命令函数创建数据库。第二,在数据库中建立表。方法一般有三种:利用项目管理器创建表;利用数据库设计器来创建表;采用CREATE命令函数创建表。学生学籍管理系统的数据库中包含院系专业表、学生成绩表、学生信息表和用户表。院系专业表记录院系名称、专业信息和班级信息,包括班级,系名和专业等。学生成绩表记录学生各科成绩信息,包括学生学号、班级、课程名称、成绩和学年学期等。学生信息表记录学生的相关信息,包括学生学号、学生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政治面貌、入学时间、身份证号、院系和专业等。用户表记录学籍系统用户的相关信息,包括姓名、学号、标识和密码等。
3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利用模块化程序设计方法,可将一个复杂系统的设计工作转化为若干个简单系统的设计任务,便于后期修改和维护,进一步提高了程序设计效率[3]。使用者首先进入学生学籍管理系统登录界面,只有输入正确的用户名称和对应密码后,才能进入学生学籍管理系统操作界面,否则无法进入该系统,系统界面也会显示提示信息。学籍系统将用户设置为普通用户和管理员两个级别。操作主界面是学籍系统最主要的功能模块,操作人员登录验证正确后,就有权进入主界面窗口。基本数据管理菜单可以完成基本数据信息操作管理,该菜单中包括院系管理、专业管理、课程管理和班级管理四个子菜单。学生信息管理菜单可完成学生信息操作管理,比如管理学生,学号、学生姓名、性别和家庭地址等信息。学生成绩管理菜单可完成学生成绩操作管理。查询与统计菜单可完成学生信息和成绩查询操作。系统管理菜单可完成系统用户操作管理。
4系统程序连编与运行
完成数据库设计和功能模块设计后,可开始系统程序的编写工作,进一步完成系统的运行工作。选择连编选项对话框中的连编应用程序按钮,可生成应用程序相关文件,其文件的扩展名称是.app。如果需要获得离开VFP环境还能单独运行的`文件,需在连编选项对话框中选择连编可执行文件按钮,其文件的扩展名是.exe,单击确定按钮即可[3]。如果项目连编过程中没有报告编译错误,那么说明被连编的应用程序已完成了正确的连编工作,之后可以开始运行之前创建的应用程序。学籍系统设计过程中,各个模块的程序需要随时运行和调试。如果建立窗口,那么在窗口设计完成后,应立即运行和调试。调试相关模块程序时,可利用VFP软件提供的调试器,只需选择工具菜单中的调试器菜单项,就可打开调试器窗口。系统登录界面是学籍系统的入口,所有用户进入该系统时都必须进行用户登陆,只有用户名和密码完全正确后,使用者才能进入学籍系统的主界面。主界面是整个系统中最基本的功能模块,是学生学籍系统的调度中心,通过主界面的菜单选项可更加方便地操作学籍系统的各个基本功能模块。同时,按照表单及其控件的属性建立相应的表单,添加对应的代码程序,发挥对应功能模块的作用,达到界面更加友好、简洁,功能更加实用的效果,如图1所示。
5结语
我国高等教育程度提高,高校人数逐渐增多,学籍信息数据愈发复杂和庞大。学生学籍管理系统促使学生信息管理工作规范化、系统化,实现无纸化管理。本文提出了学生学籍管理系统设计方案和功能模块的实现步骤,利用VisualFoxPro实现信息管理、成绩管理、统计查询管理、报表打印管理和用户系统管理等,达到了设定的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1]相万让.VisualFoxPro程序设计实训与实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8.
[2]史济民.VisualFoxPro及其应用系统开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26-27.
[3]傅翠娇.VisualFoxPro典型系统实战与解析[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159.
篇8:普通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学籍管理问题研究论文
普通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学籍管理问题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学籍管理;奖励;处分
论文摘要:少数民族学生学籍管理是影响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培养质量的杠杆,也是解决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困难等问题的关键点。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特点,结合学校实际,落实少数民族政策,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构建科学的少数民族学生学籍管理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高校学籍管理是学生由人学到毕业在校学习、生活的全过程的行为规范,关系到学生的学习资格和学习状态及学习结果的认定,直接影响高校教育教学的质量,对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起着重要的作用。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国家稳定、民族发展、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问题。新中国成立半个多世纪以来,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高等教育一直给予极大的关怀和支持,在资金投人、招生、毕业分配等方面采取特殊举措和倾斜政策,为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培养了一大批少数民族各级行政管理人员和各类专门人术但少数民族学生由于学习基础、风俗习惯、经济状况、语言文化、居住环境等方面的原因,使得他们在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带有特殊性、复杂性,特别是学习困难以及由此引起的学籍管理上的一系列问题已成为当前少数民族教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如何根据少数民族大学生特点,构建适应普通高校的少数民族学生学籍管理模式,提高培养质量,是当前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研究中的一个核心点。
一、少数民族学生学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困难突出
研究表明,少数民族学生对大学生活的整体适应水平与汉族学生相比存在显著差异,整体适应得分低于汉族学生,特别是在非民族类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在学校学习中难以获得与汉族学生同样的学业成绩。这不仅表现在大多数少数民族学生往往需要通过进人民族预科班学习一年左右,才能进人本科教育,而且表现在少数民族学生在选优的评价中处于弱势地位,尤其是在重点综合性大学中,少数民族学生要通过课程考核已经很困难,更不要说在各项评优评先中有所成绩孔很多学校在学生的人党、竞选学生干部等方面都对学业成绩有一定的要求,都会加剧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孤独与各方面的压力。更为严重的是,学习困难还将直接导致少数民族学生面临学籍异动、毕业及学位授予等问题。
2.少数民族学生学籍管理缺少政策指导
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少数民族预科班、民族班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教民[2005]5号)对预科班和民族班学生管理做出了专门规定,对通过预科学习后和直接进人普通高等学校学习的少数民族学生,原国家教委办公丘国家民委办公厅《关于内地高等学校招收少数民族学生及管理工作的暂行规定》的通知(1992年11月30日)规定,“新疆等民族学生的学籍,按国家教委公布咖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学籍管理规定》进行管理。但对留级、降级、退学处理的学生,其不及格课程可在原规定的基础上多给一次补考机会”。除此之外,对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其他具体的问题,并未做出统一的规定,学校层面缺少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指导性政策。
3.优惠政策面临质疑
面对少数民族学生学籍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有的高校采取一些优惠政策,比如,降低课程考核成绩合格标准,降低毕业学分要求等。但是,实行这些优惠政策,面临很大的问题:第一是教育公平的问题。有的少数民族,与汉族杂居,基础与汉族无区别,而有的汉族,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受到的教育与少数民族一样,实行优惠政策,对这样的学生是否公平?另外,同为少数民族学生,假如说对40分以上的不及格课程都认可为60分,那么就无法很好地评价他们学习的质量,在造成一定程度不公平的同时,也难以进行有效地激励、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第二是与培养质量的矛盾。这些优惠政策是否与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层次高、高质量人才的目标违背?能否保证少数民族学生的培养质量?第三是与严格管理之间的矛盾。基于优惠政策,一些教师和管理工作者往往会放松对少数民族学生的要求,无形中会助长少数民族学生等、靠、要的思想。
二、构建少数民族学籍管理模式的.实践
1.以高质量为目标
少数民族学生毕业后多在自己家乡工作,将是少数民族地区高层次科研、教学、管理、经营及技术人才的重要人力资源,对本地区的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要切实保障少数民族学生培养质量,以高质量为最终目标。努力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学习时间,培养民族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使他们具备为民族地区奉献自己才华的崇高信念,具备为本民族地区发展贡献的能力,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2以激发动机为切入点
研究表明,各民族学生之间学业成绩上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程度,少数民族在自己的传统文化中对教育有不同的态度与理解方式,因此他们的学习态度与学习动机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学习压力面前,一般会产生两种情况,一部分学生为了缩小差距,把压力变为动力,努力学习。另一部分学生觉得差距太大,就消极放弃。因此要着重加强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校通过座谈交流等多种形式,通过管理人员的教育,任课教师的课堂引导,优秀学生一帮一助学等多种途径,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消除闭塞自卑心理,强化竞争意识,树立为国家为民族地区发展而学习的目标、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刻苦学习,严格要求自己,摒弃等、靠、要的思想;学生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3.以课程学习为突破口
打好基础,因材施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根据各个专业具体情况,结合少数民族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文化基础,适当调整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合理组织教学运行。一是单独编班授课。对英语、数学、化学等难度较大的公共基础课程单独开课,对没有单独开设的课程,要求各个学院为少数民族学生配备老师或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来进行专门的辅导,课堂教学与课外辅导紧密结合,保证他们学有所得,巩固基础,完善知识结构。
4.以制度建设为保障
(1)学籍管理制度化。在实践的基础上,逐步摸索少数民族学籍管理办法。①注册管理,少数民族学生多来自偏远地区,经济条件比较困难,难以按时交费注册,因此,学校开通新生入学绿色通道,通过奖、助、贷等多种形式,解决少数民族学生生活问题和学籍注册管理。②学籍异动处理。对其补考、重修次数不加限制,不进行留级、退学处理,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为他们提供学习条件。③毕业管理。对少数民族学生实行完全学分制,在规定学制年限未达到毕业要求,可延长学习年限,直至修满毕业要求学执。
(2)健立激励机制。少数民族学生在学校评优中一直处于弱势,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对少数民族的学习成绩奖励、助学金评等都单独设定标准、分配比例,在学习成绩奖励上,对同年级学期GPA排名前20%的学生进行奖励,充分肯定他们的学习成绩,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级至级,课程不及格率呈下降的趋势。说明学生对学习的重视程度和学习努力程度都在逐步提高,学习动机水平有所提高。
5.以严格管理为基础
把“特殊照顾”与严格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促使少数民族学生早日成术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需要采取特殊的政策和不同的方法,但不等于少数民族学生享有特殊的权利,不能在“特殊”的借口下放松对他们的管理,更不能因为其身份的特殊,而对其违纪现象不予批评。因此,在教育管理中,对于违章违纪的学生要严厉批评,严肃处理,从政治、思想、道德上严格要求,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公民道德观念,促使他们健康成长,最终成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的优秀人才。
篇9:学校新校区搬迁学生思想工作报告论文
学校新校区搬迁学生思想工作报告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人才兴国战略的提出,需要培养人才,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教育质量的提升离不开学校的建设。xx学院面临扩大办学规模、提升学校形象、盘活老校区的资源、争取获得更多的资源提升教育质量等问题,对学校重新布局调整成为改善学校建设的关键,因此,建设和搬迁新校区成为了学校重新布局调整一种客观的发展趋势。然而,新校区的搬迁前遇到了重重困难,学生的思想工作显得尤其显著:众多学生不愿意搬迁新校区,对新校区产生了诸多不满的情绪。因此,学校要圆满完成这个艰巨而复杂的搬迁任务,必须在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的基础上,依靠学生的理解、责任心和共同努力。
关键词:五合校区 思想工作 搬迁 学生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增加,高等教育相继新建或扩建新校区。我校也不例外,为了学校更名大学、扩大办学规模、盘活老校区资源、争取更多资源和政策扶持以及提升学校形象的需要,建立了新校区。然而,新校区的建设必须涉及到搬迁问题。搬迁工作是一项巨大的工程,要求时间紧、任务重,而且不能影响正常的教学和科研。但是,我校新校区的搬迁,尤其政法学院、经管学院、文学院、物流学院作为我校首批搬迁的学生,他们情绪非常激动,对新校区产生诸多不满的情绪,甚至不愿意搬迁。因此,开展学生搬迁思想工作成为学校搬迁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搬迁工作前要解决问题的重中之重。学生思想工作开展得好坏,直接影响到新校区能否及早被利用,新校区资源能否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中国农业大学李宗伟学者在研究移民搬迁工作能够顺利开展的经验中提到“思想工作领先”(1),表明搬迁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把思想工作摆在优先地位,只有在做好思想工作的基础上开展搬迁工作,才能加快搬迁的速度,减少搬迁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学校才能高效、安全、有序地做好新校区搬迁工作。因此,为了顺利完成校区搬迁工作,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本文主要从学生不愿意搬迁存在一些问题和产生问题的原因,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若干建议,以及开展思想工作后收获的效果进行探究。
一、思想工作中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万物的发展总不太可能一帆风顺的,刚开始总是难免有各种问题。我们认为主要有:学生存在安土重迁的思想,对新校区不了解,情绪激动,难以适应新校区的生活和学习。
(一)安土重迁的思想存在
中国人传统上是安土重迁的,因为长期的封建自然经济使人们对土地产生了一种依赖和爱恋的情感,同时对集体有一种缱绻之情,人们长期以来习惯了目前生活的这片土地,让他们离开,会难以适应。在搬迁五合校区的过程中,长岗、明秀校区的学生因为习惯了目前的生活,对自己所在的地方产生了一种依恋的感情,就像相处了很久的某个人和某件物品,因为朝夕相处难免会产生感情,所以很多学生会有这种思想,不想离开生活了几年便利的“小岗村”,不愿离开交通便捷的xx校区。不但对土地,更体现在对集体的缱绻之情,旧校区普遍都是八人间,而新校区都是标准的六人间,一旦搬去新校区,必定会面临着分宿舍,集体分开的局面,学生们一想到这个,必定是反对情绪滋生,特别是一些重感情的女生,很容易就因为这个看不开,而我们学校大部分是女生,特别容易敏感忧虑,这种安土重迁的思想直接就造成了种种不愿搬迁的思想。
(二)情绪激动,对新校区情绪不满
据科学考察说,人们总是对未知的事物怀有一种恐惧的心理,特别是一些新生的事物,既期待又害怕,而一般情况下更多的是害怕,因为不愿意放弃目前的这种状态,害怕未知会带来困扰,就会引起心里的不安,情绪激动。对于新校区,很多学生都是一脸的疑惑,到底是怎样的,在没搬进去之前,所得到的信息全都是道听途说,而有些时候,某些好事之徒就爱生事非,唯恐天下不乱,把新校区的环境状态夸大,特别是设施不完善,生活、学习不方便等不好的方面,三人成虎,往往就容易造成局部的骚动,然后牵一发而动全身,就形成一种意识:新校区是不完善的,学校还让大家搬,大家都不同意还要强制搬,太不符合“以人为本”的思想了。这样地在心里面不断地想着,情绪就难以控制,越来越激动,甚至有可能把在所有的不满都倾泻于搬迁新校区这件事上。就是这样的一些因为对新校区不了解而产生的猜测,让学生们情绪激动,不愿意搬迁。
(三)难以适应新校区的学习、生活
培养一个习惯需要二十一天,而习惯一旦固定下来,几乎很难去改变,大部分的学生在以前的校区住习惯了,已经形成了一个固定的生活和学习的模式,他们不愿意改变这不好容易形成的习惯,同时他们也害怕面对陌生的环境,新校区是一个全新的环境,不仅远离市区,而且作息也不改变了,学生心理上要适应从一个繁华地段到一个偏僻的地方,还要调整生物钟,以便适应五合校区不一样的节奏,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水土不服的情况,偶尔的一些小病小疼,在这时候都会把痛苦扩大。对于这种重新适应新的环境,调整自己生活节奏的事情,大部分学生都是不乐意的,这就产生了思想问题。
二、思想工作中学生产生主要问题的原因
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搬迁新校区的`工作中我们所遇到的学生的抵触情绪问题,也是如此,并非无中生有,而是有着一定的因果联系。根据我们调查、研究发现,学生们不愿意搬迁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新校区远离市中心
将大学建立在远离市中心,处在郊外的地带,不仅成为世界的一种趋势,正如世界排名前十的大学中有一半均建立在远离市区的地方,如哈佛麻省理工建立在偏离市区的地方,而且是学校扩大办学规模、改善教学质量的需要。根据这样发展理念,我校新校区的选择,远离了喧嚣与浮躁且鱼龙混杂诱惑众多的市区,建立在优雅且拥有自然气息的郊区。然而,习惯了市区内校园学习生活的同学对于搬迁远离市区的校区产生了沮丧的心情,甚至抱怨声连连,他们宁愿选择吆喝声不绝于耳、灯红酒绿的市区里学习,也不愿意在宁静致远的环境下学习。尤其来自农村的同学,一致认为,搬迁新校区,感觉自己好不容易刚从农村来到城市,又要回到农村去,这种失落的情感影响了他们的思想,进而直接影响到他们对新校区的印象。因此,“不想搬新校区”、“不愿意搬新校区”成为他们促膝长谈的内容之一,同时贯穿于他们的思想当中,挥之不去。
(二)交通欠发达,出行不便
人们常说“但愿人长久,千里路畅通.”,交通便利是时代的召唤,在这个人人需要和时间赛跑的高速时代,交通出行是否便利成为了至关重要的一点。无论距离市中心多远,交通是否发达必定是人们选择居住的标准之一。可是,我校新校区处在郊区,交通欠发达,如公交车很少经过新校区,尤其到了晚上,公交车几乎不肯来学校,因此,如果想出去一趟市区购买、逛街,或办点事,都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在等车、搭车过程中。塞万提斯曾经说过“时间像奔腾澎湃的急端,它一去无还,还不留恋。”德奥佛拉斯多也说过“时间是一切财富中最宝贵的财富。”设想,学生把那耗费在公交车上的时间运用到学习上,日积月累,相信自己获得更多的知识,拓宽自己视野,钻研自己的业务,也能坚定自己博览群书的意向,丰富阅历。
(三)生活、学习等设备、实施不完善
就像我们人类总是从呱呱坠地的婴儿慢慢成长,新事物也是慢慢成长,逐步完善的。新校区刚刚落成不久,完善还需时日,我们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坚信学校的未来是光明璀璨的。目前新校区总共建有最基本的四栋宿舍楼,一个食堂,一个小卖部,一栋综合楼,许多多媒体设备还不能用,学校附近也没有什么超市可以购买生活用品的,更不用说是娱乐设施了,总体上说设施还不够完善,在这里我们仅仅是能够满足基本的生活和学习需要,但是,作为现代新新人类,特别是新时代的大学生,怎么可能会满足于这种最基本的生活和学习呢?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学生们也需要劳逸结合,也需要生活得更有品味,而面对如此空空如也的学校,学生们心里难免会空落,再想想以前在长岗、明秀那些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心里难免会产生不满甚至是厌烦情绪,这种情绪潜滋暗长导致众多的学生不愿搬迁。
(四)担忧新校区的环境危机人身安全
新校区位于郊外,校区外直接就是高速路,一片荒凉的景象,路灯还没有完善,尤其晚上从外面回来,一路都是漆黑一片,容易吸引思想不端正的人前来作案,危协到学生的安全,使得搬迁学生对此产生了顾虑,生怕人身及财产受到威胁。此外,他们还担忧刚建好的新校区中装饰材料中含有多种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毕竟装饰材料中含有多种挥发性、刺激性气味、放射性元素,容易造成甲醛,危机身体健康。正如9月,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报道,青岛市某医院副院长全家搬进刚装修好的新居,不久他自己因甲醛中毒死亡,其家人均有不同程度中毒。学校还有很多设备没有完工,就急着要求学生搬迁新校区,因此,他们害怕担忧新校区的环境危机到人身健康,产生了极大不愿意搬迁的思想。
(五)搬迁工程量大,耗费大量人力、物力
搬迁是一项巨大工程。五合校区和长岗、明秀校区的距离比较远,这样会使得搬迁过程变得较为漫长,再加上学生们的行李等等物件数量众多,并且包含较多易碎物品和贵重物品,这样整理打包和搬运,就会是一个较为艰难的过程。搬过来的学生很多被安排六七楼,这样造成学生搬行李时,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甚至需要请搬家师傅帮忙,由于这些原因,搬迁学生内心会产生抵触思想。
三、开展思想工作采取的对策
万物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总是有一定顺序,有一定规律可循的,而思想教育工作也是一样。对于搬迁学生的思想疏导工作,我们采取了循序渐进、因果相连的方式,使用了观察法、网络观察法、间接调查法、访谈调查法、疏导教育、激励感染法、系统分析法等方法。
(一)观察法
观察法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对对象进行观察的方法。我们对搬迁学生在长岗校区进行了面对面的谈话,并且通过这一过程直接对目标对象进行观察,在观察过程中,我们发现搬迁学生在大体上对于搬迁这一事件有着许多成见和不满,从而对我们下一步的后续通过网络疏导教育方式及其内容的选择奠定了基础。我们得出结论,学生的不满情绪主要出自自身的利益考虑,而不是出于对集体的考虑,因此,我们会在个人利益方面给他们进行疏导,并努力使他们更多的关注集体。
(二)网络观察法
顾名思义,网络观察法就是观察者有计划地在自然条件下,通过网络途径对观察对象进行观察评估的方法。由于疏导和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不可能仅仅通过单一一次面对面谈话就完全消除搬迁学生的负面情绪,因此我们在访谈之后,还进行了几次网络上的交流。通过网络聊天软件,我们在疏导的同时,也同时进行着基于网络上的观察。
(三)间接调查法
间接调查法是指调查者不直接与被调查者面对面接触,而是通过某种中介向被调查者进行的调查方法。我们在调查搬迁学生的基本情况时,基本就是采用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向其助理班主任了解该名同学的生活状况、性格特点以及不涉及过多隐私大致家庭情况。通过间接调查法,我们收集到了搬迁学生的基本情况,在问题的设置方面和使用的疏导方法选择方面就能够做到有的放矢,不至于无法沟通。
(四)疏导教育
郑永廷教授说过:“疏导教育法就是对人民内部的思想认识问题,既不堵塞言路,又要善于引导,帮助人民群众提高思想认识。”(2)以正面教育为主,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在面对搬迁学生的负面情绪和不解中,我们通过疏导教育,讲明了搬迁校区利大于弊,生活居住条件大大改善,政法一家亲,大家庭都放在了一块,大家可以更加亲密的交流,可以互相帮助,互通有无。我们通过对搬迁到五合校区的美好生活进行强化,淡化了学生心中的阴影和不满,是的疏导工作更好地进行。
(五)激励法和感染法
所谓激励法,就是激发人们主观动机,鼓励人们朝着正确目标前进的方法。我们在对搬迁学生进行疏导过程中,说明了搬迁到新校区的好处,显示新校区是一个空气新鲜,环境优雅,生活宁静的世外桃源,在这里,我们才不会为世俗困扰,才能获得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这对于我们未来发展是极有好处的。同时,我们还晓之以情,用了感染法,搬迁学生受到我们的情感影响,对于搬迁校区一事,变得比较认同起来。
(六)系统分析法
系统分析方法是指把要解决的问题作为一个系统,对系统要素进行综合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案的咨询方法。我们在对搬迁学生进行思想疏导的过程中,对于拒绝搬迁的心理障碍以及种种顾虑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进行统一分类,最后基本得出了学生对于搬迁表示不解和反感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四、开展思想工作的效果
开展学生的思想工作的效果如何,主要体现在学生对于新校区搬迁的态度和观点。虽然在搬迁校区之前,由于认识上的偏差,以及作为第一批入园的学生,难免学生对于新校区搬迁产生反感和表现出种种抱怨的情绪,然而,经过我们认真地深入了解他们思想上存在的瑕疵,并针对他们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行思想的开导。从整体上,他们的思想、情感都发生了较大的转变,由对旧校区的依依不舍转变对新校区学习、生活的期待;由原来对学校的举措产生诸多不满的情绪转变为理解、宽容学校,并为新校区的搬迁共同努力;由担忧刚建立好的宿舍、教学楼等环境对自身产生不良影响转变为充满信心,朝气蓬勃的心情迎接新校区的到来。
新校区搬迁后,随着时间的锤炼,学生的思想发生了新的变化,对新环境持有新的态度和观点:
一是他们对新环境的建设充满着期待,体会到学校改革发展的决心和信心,相信不久的将来这里成为一个具有环境优美、功能设施布局合理并且采用先进的科技进行教学、学习生活环境舒适的现代化大学校园。
二是作为师院人能够第一批搬迁到五合校区,参与、见证新校区的建设感到骄傲、自豪,充满着无比的喜悦,同时感慨新校区建设的步履维艰,校区建设的不容易。在开学后,一位过去不愿意搬迁新校区的师弟跟我阐释了他对于搬迁新校区的感慨:“虽然新校区已经建成了四栋学生公寓、一栋食堂、一栋综合教学楼,但是还在一些问题需要完善,可是见证了新校区的建设让我明白了事物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道理。人生辉煌也不例外,要想自己获得成功,成就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创造自己的辉煌篇章,唯有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不怕跌倒,不怕困难,不气馁,坚持不懈地奋斗,才能实现自己的成功。”
三是面对新环境的背景下,学习时间的改变,课间时间的缩短,上课比较集中,校区规模大,晚上学校比较安静,不敢独自一人在教室里学习,学习氛围不浓厚,图书馆里的自习室空气不流畅,饭堂的饭菜不好吃又少又贵等等,学生在面对这样的环境下存在不适应,或难以接受,在所难免。即使经验丰富、见多识广的老师,老师面对这些都稍微感觉不太适应,更何况是处在成长中的学生。
四是怀着“新环境、新气象、新生活”的理念,一改以往过去沉闷、枯燥地学习生活,结伴而行,敞开心扉,不仅仅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扩大了交往的范围,认识了更多师兄师姐,同时营造更加温馨、和谐的班级氛围,而且从同学之间的交往中获得更多见识和与众不同且正确的见解,为自己启迪自己思维,开拓视野,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文化素养奠下了基础。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五是新校区的建设理所当然紧跟现代化发展的步伐,构建的宿舍楼具有现代的气息。一部分同学被学校安排到六七层的宿舍,这是锻炼身体的好机会,正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3)伏尔泰也曾经说过的“生命在于运动”。如果一个人不运动,那他的生命也就不是完整的了,所以我们要爱运动,多运动。上下楼梯就是极好的运动,新校区为我们提供了良好锻炼的机会。然而一些同学被学校安排到六七层的宿舍不了解,尤其在搬迁的过程中,同学们的行李特别多且重,对于缺乏锻炼的同学在上楼梯上气不接下气,特别吃力,对新校区的不满的情绪自然而然地产生,在所难免。经过了一段时间,同学们都接受了这样的安排,学会了面对现实,理解、宽容学校的安排。
总结
随着学校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学校规模的扩大,新校区搬迁工作,开展学生的思想工作摆在首要地位。开展学生思想工作,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学生的思想工作进展好坏,关键在于了解他们,采取科学的对策进行指导,它不仅仅影响都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方式,是他们懂得感恩,学会理解、宽容的重要课堂,具有不可低估的独特的教育功能。开展学生思想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思想,帮助他们解决思想的瑕疵,引导他们朝着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出发,才能为他们搬迁新校区感到自豪。
参考文献
【1】李xx,北京山区自愿性移民搬迁研究[j],北京:中国农业大学,XX-5-1
【2】郑xx,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XX-12
【3】吕xx,吕氏春秋·尽数[m],文学古籍出版社,1954
篇10:财务分析与学校管理论文
财务分析与学校管理论文
一、财务分析在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财务数据前后期口径不一致或刻意粉饰报表数据,使财务分析失去了具有可比性和可靠性的数据基础。财务分析大多是基于报表数据进行分析,而分析的一个最主要途径就是对比。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存在一些原因使得财务政策和账务处理方法不连续,影响数据的可比性,比如学校财务人员的更换致使账务处理方法不统一,或者同一个财务人员对不同时期的同类支出归类口径不一致。极端的情况是主观故意对报表数据进行粉饰,严重损害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致使财务分析出现偏差。
(2)财务人员进行财务分析时片面的注重相关指标的计算,使财务分析流于形式。尽管财务分析现在已经成为了学校财务人员的常规工作,但是仅仅停留在指标计算层面而不进行深入分析的情况仍普遍存在,这既不利于学校管理者理解,也不能发挥财务分析的真实效用,从而使得财务分析变成走过场。究其原因不外乎两点:第一,财务人员与学校管理者日常沟通不足,致使财务人员进行分析时目标不明确,泛泛而谈或者只是按部就班罗列指标的计算过程。第二,学校管理层对财务分析不重视,挫伤财务人员积极性,或者财务人员本身重视程度不够,仅仅是应付了事,从而使财务分析流于形式。
(3)分析过程中缺乏整体意识,将各个指标割裂开来,从而错过了发现问题的机会。财务分析是一个严密的数据分析和比对过程,不仅要求就各项指标单独进行横向、纵向的分析对比,也要求对一系列关联指标进行分析比对,更要注重从整体上加以把握。很多时候,从单个指标本身来看并不能发现问题,而把有关联关系的一类指标放在一起比对或者从整体上来看待,就能发现端倪。
(4)财务分析的综合利用率不高,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很好的发挥效用。财务分析对于提升学校管理水平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财务分析发挥的效用却不尽如人意。导致财务分析的综合利用率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除了前文中提到的重视程度不够之外,还包括:第一,财务人员进行分析时局限于对自身数据的分析,忽略了同规模学校间的比较,忽略了与预算数据的比较,使财务分析本身具有缺陷性。第二,财务分析始终停留在事后分析的层面上,抑制了其加强过程控制、进行预测谋划的效用的发挥,使得分析对管理层的帮助大打折扣。第三,缺乏有效的追踪机制,使得财务分析中提及的问题未得到重视,或即便得到重视但是未改进落实。
二、财务分析在学校管理中发挥效用的关键点
(1)学校管理层和财务人员应当高度重视财务分析工作,对财务分析中提出的问题加以关注,及时落实改进措施,提高财务分析利用率。学校管理层对财务分析工作的重视是财务分析发挥其效用的根本保障。学校管理层对财务分析中指出的问题加以关注,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将整改责任落实到人,不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财务分析的利用率,切实发挥财务分析的效用,还能对财务人员起到激励作用,同时带动学校其他人员重视对财务分析的使用,形成良性循环。与此同时,财务人员也应当从根本上予以重视,使财务分析不但能够总结过去、揭示问题、提出建议,还能够立足当下,对正在发生的各项支出进行预算控制,强化事中监管,同时也能够在此基础上进行趋势预测、推进超前谋划,从财务分析本身的角度不断改进完善,为财务分析发挥其效用夯实基础。
(2)规范财务操作,保持政策和处理方法的连续性,统一口径,确保数据可靠、可比、有效。学校财务数据的真实可靠、具有可比性对于财务分析而言是不可动摇的根基。要保障学校财务数据的真实、可靠且可比,一方面,学校负责人、中层管理人员、财务人员、经办人员都应当增强法律意识,以真实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获取合法有效的原始凭证,财务人员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范财务操作,使账面上反映的数据都真实有效;另一方面,在政策不变的情况下财务人员应当保持会计处理方法的连续性,通过建立备案表等方式,对不同期间的同类业务进行归类口径的统一,这里应当要注意两点:第一,在判别是否属于同类业务时应当视具体情况而定;第二,对推行财务集中核算的地区应当充分利用其优势,通过开展学习交流,共同探讨,逐步统一,进而实现地区范围内的财务数据可比性,为财务分析提供新的对比参照。
(3)财务人员在进行财务分析时,要注意从全面、整体的角度去把握,确保财务分析益于理解,指出的问题切中要害,提出的对策切实有效。第一,做到计算与分析并重,统筹兼顾。简单罗列指标的计算过程,而不加以诠释,对于学校管理层来说不易理解,更难发现问题。可以说,分析的重要程度绝不亚于计算的重要程度,甚至远比后者来的重要。一份有效的财务分析应当是在计算的基础上加以分析,一针见血地总结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专业的建议,让学校管理层在阅读时能够一目了然,明白学校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并从财务分析中获取可以解决问题的专业性建议。第二,点面结合,系统性、综合性地看待各个指标,挖掘各项指标背后的关联关系。各项指标间往往都有一定的关联性,就单个指标来分析能够就某一个角度来了解学校运营的一个方面,只有系统性、综合性的看待各项指标,才能全面了解学校运营状况,也不容易遗漏潜在问题的细微表现。第三,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总结相结合,建立财务分析循环体系。财务分析是一个包含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总结三个部分的完整体系,只有改变传统的只重事后分析的观念,突出事前、事中的功能,才能够精准到位地指出问题,科学有效地提出对策。第四,综合运用各种分析方法,力求充分挖掘数据背后潜藏的问题。除了常用的水平分析、垂直分析、趋势分析方法之外,尤其要充分利用图解分析法。尽管图解分析法并不算一种独立的财务分析方法,但是毋庸置疑,它是将其他分析方式表达的直观生动、简单明了的有力工具。
(4)学校管理层要加强与财务人员的沟通,并逐步建立完善后续跟踪机制,保障财务分析切实发挥效用。财务分析的执行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管理层与财务人员的沟通程度,这不仅是因为财务人员是财务分析的提供者,最了解财务分析所要传达的意思以及措施落实后所要达到的效果,还因为在措施实施后,财务人员可以第一时间掌握学校的各项支出情况发生的变动,为财务分析对策的落实保驾护航。同时,学校还应当建立起完善的后续跟踪机制,对财务分析的执行落实情况进行追踪,如有执行不力的情况应当追究责任,如果在执行中遇到问题也可以第一时间向学校管理层、财务人员反馈。
三、结语
对于学校的财务分析而言,从结构的完整性来考虑至少应当包括经费收支情况梳理、经费支出情况分析、预算执行情况分析、总结、建议等部分。经费收支情况梳理主要是对学校的收入来源、组成等进行梳理,对支出的情况进行总的概述;经费支出情况分析则是针对实际发生的支出,从横向、纵向的角度对总体、分部进行深入分析,在罗列指标的同时分析原因,揭示问题;预算执行情况分析主要是以预算为基准数据,结合时间进度及学校当年的计划安排来对学校预算执行进度等情况进行监控;总结部分是对整个分析过程进行结论性的描述,将发现的问题梳理出来,并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建议部分是针对总结部分中梳理出来的问题结合实际,向学校管理层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
作者:陈昕晗 单位:杭州市西湖区教育局会计服务中心
[财务分析与学校管理论文]
篇11:高职学校管理艺术分析论文
摘要:学校管理不同于企业管理,企业管理侧重对原材料、生产产品、工作人员的管理,而学校管理有其特殊性,是对文化素质较高、性格差异很大的学生的管理,具有一定的难度。新课标对高职学校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管理必须掷地有声,不做表面文章、不搞形式主义、不机械地模仿,切实在管理中让学生提高各方面的水平,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那学校管理者应该如何做呢?下面的内容会做出简要解析。
关键词:高职学校;管理;艺术
高职学校管理是一门科学,只有通过科学的方法才能做好管理工作;高职学校管理是一种技巧,只有掌握了管理技巧才能做好管理工作;高职学校管理更是一门艺术,在艺术中提高管理水平。下面通过四个方面介绍一下我对高职学校管理艺术的看法。
1良好环境是高职学校管理艺术的基础
学校管理者要创设良好的环境,只有在一个轻松舒适的环境中才能把管理工作做好。良好的环境包括教室环境、宿舍环境、校园环境的干净整洁、井然有序,是高职学校管理艺术的基础,并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良好环境,这样学生就能珍惜劳动成果,把环境整洁保持下去,既保证了学生能在一个优越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又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比如:每周都可以组织一次教室大扫除,全体学生参与到其中,有扫地的、有擦玻璃的、有擦桌子的,学生们分工明确,以一个快乐地心态把教室环境维持好;每个宿舍每天都安排值日生,把宿舍的地面、窗台都打扫干净,并整理好被褥,宿舍管理者负责检查;校园中的花草树木每个学生都要爱护,不要践踏草坪,让校园成为学生赖以学习的场所。
2以人为本是高职学校管理艺术的精髓
学校管理者要以人为本,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注重学生的感受,只有这样才能把管理工作做好。以人为本是新课标不可忽视的要求,是高职学校管理艺术的精髓,管理者不要总是凭借自己的主观臆断进行管理,而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什么样的管理才是最适合学生的,什么样的方式学生才更容易接受,如何把学生作为管理的根本。比如:管理者要给予学生足够的信任,有些管理者不相信学生说的话,总是给予学生否定,这种做法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不符合以人为本的理念,时刻把学生的想法放在心上是管理者的责任;管理者还要对学生进行激励,学生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激励学生勇敢去面对,方法总比困难多;教育学生要有压力,有了压力才会有动力,包括竞争压力和危机感,不努力就要落后,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篇12:高职学校管理艺术分析论文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行为都需要制度的约束,制度约束是自觉性的补充,是高职学校管理艺术的有效方式,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自觉做出正确的行为,有了制度约束,学生才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制度约束是一种强制约束,是自我约束的补充,自我约束和制度约束共同起作用,才能促进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比如:学生都知道课堂上紧跟教师的思路走是正确的行为,但是有的'学生总是在课堂上开小差,思路天马行空,教师提醒了好几次也不管用,这时候就需要制度来约束,一周之内如果一个学生开小差超过三次,就要给其他学生讲一个富有哲理的故事,在故事过程中这个学生也会吸取教训,做到认真听讲;宿舍卫生是每一个宿舍成员的责任,但是有些学生在做宿舍卫生时偷懒、应付,影响了整个宿舍的卫生水平,这些学生往往比较固执,这时候就需要制度来约束,经常做宿舍卫生不合格的学生要在宿舍管理员的监督下做卫生,一次不合格就做两次,直到做合格为止;有些学生喜欢摘校园的花,毋庸置疑,花是美好的东西,人人都喜欢,但是每个人都摘花,校园的绿化如何维持,这时候就需要制度来约束,私自摘花的学生要搜集爱护花草树木的资料,给全校学生普及知识,在搜集资料、普及知识的过程中,学生们都会把校园当成家,爱护花草树木,真正起到了制度约束的作用。
4注重个性是高职学校管理艺术的关键
俗话说“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学校中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学生,学校管理者要注重学生个性差异,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这样才能做好管理工作。注重个性要求管理者关注每个学生,这也是高职学校管理艺术的关键,不要因为某些学生学习差或者性格不好而不愿意去管理,公平地对待每个学生是管理者素质的体现。比如: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管理者要采取比较柔和的管理方式,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对于特别调皮的学生,管理者要采取强硬一些的管理方式。无论利用何种方式,都要根据学生的个性。以上内容通过四个方面阐述了我对高职学习管理艺术的看法,高职学校管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工作,不是一簇而就的,学校管理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管理水平,不要因为自身水平的不足影响了学校管理的作用;还要在管理过程中时刻关注学生的状态,根据学生的状态及时调整策略;更要不断探索、不断积累、不断总结,找到更多可以提高学校管理水平的方式,真正让学校管理起到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何远方.高职院校班级管理之我见[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1,40(3):80~81.
[2]刘宗亮.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之我见[J].中国职工教育,2014(5X):141.08
【多校区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分析的论文】相关文章:
1.学校学籍管理制度
2.学校管理论文
6.大学学籍管理规定
7.天津学籍管理规定
10.水利水电工程管理分析论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