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起兮白云飞的经典散文
“架子”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秋风起兮白云飞的经典散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秋风起兮白云飞的经典散文,欢迎阅读借鉴。
篇1:秋风起兮白云飞优美散文
秋风起兮白云飞优美散文
帘卷西风,河东秋浓。
我蛰伏在历史深处,化身一个懵懂的书童,在汾水的潺潺声里,聆听西汉元鼎四年的那场秋风浩荡。
且看这个秋天,金风潇洒,兰菊竞芳,天高云淡,雁阵排空,风在汾河的浪尖上追逐嬉戏,不断调色大地的容颜。
汾河,发源并州,一路南下,滋润表里三晋,宠爱河东方圆。
时逢盛世,汉武大帝,龙颜和悦,巡视河东,泛舟汾水,驾临一个名叫汾阴脽的地方,君心带着无限的敬畏和虔诚,祭拜后土娘娘。来了不止一次,以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大汉隆昌……
“汾阴脽”,貌呈“泽中圜丘”,崛立于黄、汾交汇的脐下。之北,衔接龙门;其南,襟缀华渭,至今流淌着远古的天籁跫音。后土娘娘,娇媚如花,飘灵闪现,抟土造人,最后拎起一抹男婚女嫁的神咒,普世着中华的袅袅烟火……
当世间的乾坤天塌地陷,后土娘娘,用双手托起补天彩石,斩鳖足以立四极,呵护着炎黄子孙的生存沃土。
自轩辕黄帝在此“扫地为坛”,首开祭拜先祖之风,而此后的4000多年间,有8位皇帝24次络绎来此祭祖祀圣,誓志铭愿,倾诉愿景,擘划朝纲。
作为大汉国君,汉武大帝,雄才大略、性格刚毅,不向匈奴低头,敢向南越叫板,但九五之尊向土地、向山河、向女娲娘娘谦恭俯首。帝王深知,没有土地,没有圣母的福佑,国将不国,强盛只是一纸空文罢了。
土能生万物,地可发千祥。人类的纷争,因疆域而起,因土地而生。刀马所至,皆为汉土,这是大汉民族必须强盛起来的理由。
英俊少年,年方十六,汉武帝,登上历史的舞台,掌定日月,剑拔弩张,将“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誓言,以无法阻挡的雷霆气势,在马蹄溅血的纵横中,一统疆域广袤壮阔。
马上传捷报,秋风喜佳音,。帝国南征军团屡败强敌,连奏大捷,成功将南越王国,并入大汉帝国版图。汉武大帝,以致兴奋地将所经之地,易名为“闻喜”,闻之大喜也。
是可喜,当可喜。龙舟在汾水上疾驰,碧水飞溅。武帝在船上设宴群臣,笙歌漫舞,美人舒袖,场面热闹。
良辰美景,怎奈武帝刘彻触景生情,由秋风落叶,到身临其境的奢华,忽然联想到佳人不在的感伤、岁月流逝的无情,这样的日子又能过几许?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这是宫廷乐师李延年为汉武帝演奏音乐会中的一段唱词,却也作了武帝的月下红娘。
佳人世上很多,并不稀奇,但冠以“北方”二字,让人感觉来头不小,似乎李妍就是黄河流域美女的代表。再加上号称“倾城倾国”,总不会欺君吧!
李妍一出场,果然生得云鬓花颜、婀娜多姿,加上通音律、擅歌舞,倾刻间就把刘彻迷得神魂颠倒,并封其为李夫人。
善始善终总是难得,或许只有短暂才能完美。天妒美女,李夫人产后病故,芳影无处可寻,惹得帝王悲痛万分,怅然若失,相思垂泪。
追忆往事,乃人之常情也。此情此景,他想起李夫人了。于是,在酒酣耳热之际,不禁随着棹橹之声叩舷而歌,词赋千古,放牧秋云。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君临天下,当藐视一世,俯视天地之间,应慨然得意忘形尔。何来如此幽情哀音?我明白了真实的'他,可又无法真正了解;感受到了他的内心,却又无法洞悉君王情感的深邃……
幼年无妄,因一句金屋藏娇戏语,被长公主扶上皇帝宝座,壮阔的人生犹如华锦铺陈。他借智参详天地的通才鸿儒,统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名将,缔造了一个响当当的“汉”。
当一步步走到霸业绝顶,俯瞰众生,却最终落个,高处凄清少人烟。
最美的花期,永远是含苞待放、欲开还羞那一霎,等真正开到极盛,便也意味着,要开始凋零;再盛大的人生,也终究要落幕,再高的权力,总有时无力回天。即便是君王也免不了生老病死,所以又怎能不因为“少壮几时兮奈老何”而忧伤呢?
只是这首词,落在了河东,落在了万荣,落在了汾阴脽,奠基了一座楼——秋风楼!
且吟秋风,登斯楼去!
篇2:秋风起兮白云飞的经典散文
秋风起兮白云飞的经典散文
翻出早已蒙尘的诗集,随手一翻,竟是翻到一首《秋风辞》。
“秋风起兮白云飞……哼,真真是些柔婉的句子,倒是要厌烦了。也罢也罢,秋风,倒也应景。”
出门远望,层层高楼却是阻碍了视线。街上车水马龙,那嘈杂之声令人无比厌烦。苍穹高起,秋风瑟瑟,一缕青烟,一群归鸿,眼前稍稍模糊,映出那遥远的地方。那儿,还好吧?
秋风又起,吹动那枝梢的树叶。“哗啦”一片法国梧桐的叶子落在了我的脚下,以一个虔诚的朝圣者的姿势落在了这片土地上。
弯腰捡起那一片落叶,叶脉纵横,似一个衰弱的老人。“摔在这路上,硌到你了吧,这终究不是孕育你的土地。”说着,将它放进了那少的可怜的泥土之中。
树叶的声音时时入耳,那一片片不会飞翔的'翅膀被秋风吹到那遥远的地方,潸然落下,吟出了诗中远逝的苍凉,印出了心中尘封的画面,那一片故土,一片惆怅。
淡淡的思绪沉浸于秋风之中,恍惚又回到了遥远的过去,不知为何?那秋风中的回忆呵!一片夕阳,一抹嫣红,一丝黛青,操场上渐渐拉长的身影;一座小亭,一朵枯花,一块怪石,花园中欢声笑语的孩子。
面容依旧,回眸停留,仍青涩懵懂,却忆不起从前。秋风缱绻的寂寥,留下一地悲伤。回首过往,不禁感慨,流年终成过往。昔年那个年幼的身影,那片温柔的土地,已随风飘散,成了奢望。
他们说你不是,但我总是倔强的说你是。我又怎会不知,自小在你的怀抱中长大,我的故乡,我又怎会感觉不到深连的情意呢,你似那秋风,我的故乡。
我爱落叶。犹记得这样一句歌词:叶子,是不会飞翔的翅膀;翅膀,是落在天上的叶子。若那叶子真成了翅膀,秋风又该如何?
落叶忆秋风,秋风等落叶,落叶可归否?
后记:我站在那秋风瑟瑟的街头,回眸凝望那飞翔的落叶,轻轻地念出了那句诗:“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篇3:大风起兮散文
大风起兮散文
据说“大风起兮云飞扬”是在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中执得牛耳的汉刘邦所唱出的,但我总怀疑以刘某人的才略是说不出如此大气磅礴的诗句的,这可能又是后世多事的文人借刘邦之口一抒胸头强梁霸气而附会上去的。
我们所要关注的是在风云变幻之际在铁马金戈打乱朗朗读书声时甩下轻丽潇洒的长衫换上重铠沉甲的那些文人。
文人的形象其实很难下一个定论,说他们弱不禁风不识干戈吧,然而他们中确有许多人赢弱躯壳内竟有着超乎寻常的精神重剑。事关天下兴亡,情涉家国荣辱,便引一炬秋火,焚尽吟风弄月歌红唱翠的书稿,打落了身上的书卷气,毅然决然地骑上千里赴戎机的红鬃烈马。关河遥迢,朔风冷月,铁甲上的霜花还未化净,便敷上了殷殷热血。
虎帐谈兵、沙场论剑、成王败寇、生死间发。文人那根敏感而脆弱的神经,如何承担起这强有力弹拨?然而,在沙场秋风里、在边塞狼烟中、在两军厮杀的金鼓号角中、在引弓擎刀箭发连珠白刃如霜中,那些弃笔从戎的文人,重新构筑着生存模式,锤打着生命意志。体魄即使无法硕健伟岸,但是精神却迸射出金石相击的火花,烁烁生辉、历久不绝。
唐代诗人纸上谈兵(在这里选用这个词绝对没有丝毫不敬的意思)的功夫,是相当精湛的。下笔便起风雷声,挥毫已见刀戈影。在寻仙饮酒中琢磨绝世诗情的李白的笔下时不时射出森寒剑气、荡出沙场风云。安史之乱打破开元旧梦之际,已渐老弱的李白千里追王师,求一展平生所学,为君平强虏,千里静胡沙。李白之后有寄居扬州诗酒风流的杜牧,平生自诩知兵,曾发出“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声音,来讥诮遥远的周郎。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已经没有推出英雄的勇气和力量了。他虽然为煌煌孙武子十三篇作注,虽然不拘形迹的外表里有谈笑制胡虏的热衷,但是他没有气力改写大唐帝国逐渐衰微寂寞的晚钟,只有浪迹江湖载酒行,在无人与诉的寂寞中做着荒唐的十年一觉扬州梦。
唐代诗人,演兵沙场枕戈饮酒的梦到了宋、明两代便成为了现实。
我们在纷繁紧张的现代生活空间中假设有空回顾唐、宋两代的历史,不难发现唐多困于内忧,而宋始终顶着外患的阴影。内忧说穿了就是内耗,而文人多对之报以鄙视的一瞥敬而远之。文人讲究风骨气节和操守,自然不会为无穷无尽的内耗而浪费高贵的激情和磊落的才华,清身自好使他们无离藏污纳垢的内部纷争,目光宏远。使他们向往着建功立业,令本民族的精神为之一振。
宋代即是外借助外族燃起的狼烟而走上历史舞台的,穷尽两宋,自始至终把焦灼惊惧的目光投向自己的强邻。于是,文人们获得(甚至是不得不)在大风起兮之际走马沙场,挽强弓力射天狼的机会。
岳阳楼述有范仲淹把酒临风的那抹清影吗?即便已不存在,但那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已从那里流传于天下千百年了。而今登岳阳凭洞庭,看浩浩荡荡的江水送远白帆,心底那古老而苍劲的声音还久久回响。
范仲淹赖以成名千古,绝非只是因为那句国人引为精神指南的话,而是他成功的完成了由文入到将军的转型,完美地实现了中国文人达则兼济天下的梦想。后人论及范公,总会不由自主地把他和十万甲兵联系起来,和边嶂里的金戈铁马联系起来。胸中自有十万甲兵,袖中唯有两股清风。现在我们翻阅历史典籍,所得到的历史老人对范公的评价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而没有文学家或者诗人的字样。历史对人物的评说。是极现实的。以成败论英雄,因结果而定论。于是缭绕如梦的历史云烟,渐渐地掩去了范公文人的开始和腹中足以与十万甲兵抗衡的文采风骚。
然而,我们有理由拨开如铁史笔编织的重铠,寻找范公身上飘洒如风的那袭文士的清衫,也应该洗耳聆听(聆听范公的声音,确实应该用至清至纯的水洗尽我们耳内的污垢,否则便是对先贤的不敬和对艺术的亵渎)范公于连云虎帐外远眺重峦叠嶂上空布排的风云时,以纯粹的文人的声音吟哦出来的绝唱--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入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如果说苏轼是豪放派的词宗,但是没有范公以融铸了战地风云的声音为前导,后生苏轼是否还能唱得那般恢宏大气,气吞山河?
我们不仅应该记住范公屯兵羌地长烟落日孤城里使西夏惊乎“范无敌”,还应该知道他的声声清啸完成了豪放词派的前期操作。
文宗与战神如此完美的结合,范公当属前不古人的第一人。虽然苏轼、辛稼轩、陆放翁等人联翩而来,但是他们只能在有心杀敌、无门报国的尴尬中高歌大风之后草草收场,徒留万古恨而已。
于是到了南宋末年,赵家天下已走进灯火楼台渐渐曲中人散的时候,塞外的狼烟,已经形成一只硕大的口袋,毫不留情的收拾着中原山河。文天祥生不逢时地走上了历史舞台。
然而,历史的安排并没有错。没有文天祥,南宋的挽歌声中就不会激荡起生存还是毁灭的千古疑问,就不会演绎出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精神礼赞。
天下至韧者,文人之气、至刚者,文人之骨。到文天祥双肩担起国家之仇、臣于之恨时,得到了最充分的诠释。文天祥也成为南宋末年一片哀鸿悲歌中奏响卓异的正气歌的主力乐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说得旷达和理智,自古艰难唯一死,连死尚且都视若浮云的胸膺中所充斥的只有一腔浩然正气和深思后的旷达解脱后的理智。文天祥要以生命殉葬的不是付之东流的大宋江山,更不是末代帝王,而是他已经破灭的理想和不能再延续的人生追求。如果我们冷静地审视历史、客观地观察历史人物,我们不难发现,文天祥的精神的确可以称为后人之师,但于攻守战备的才具方面,实在难以找到可圈可点之处-一然而,我们毕竟还是需要呼唤他的那种激情,固守他为后入留下的人生模式。以成败来论文天祥,当然不够公允,因过程而言他是当之无愧的大英雄真好汉。
幸好我们的民族是个讲究精神的民族,国人更看重不计成败慷慨赴义的过程。
宋代的丧钟余音未尽,大明帝国的煤山上已挂起了末代帝王的身体。帝王的生死荣辱,不值得我们关心,我们关心的是史可法。史可法的个文人,然而流传后世的只是一篇《复多尔衮书》。清兵围困扬州,史可法明知大明的气数已尽,却挣扎着把自己身躯投入到无力回天的一片悲歌中。《复多尔衮书》写得极具辞彩,一股正气凛然以死明志的刚劲之风把明末晦暗的天空撕裂一角。史可法以身殉国,又为中国士人“知不可为而为之”、“舍生取义,杀身成仁”作了一个相当漂亮的注脚。
大风起兮云飞扬,不知这莽莽五千年的华夏历史中有多少文人清瘦而执著身影在风烟四起时匆匆来过。事涉天下兴亡,不敢惜身;情牵家国荣辱,不可退缩。文人的朗朗硬骨在今天依然有气冲斗牛之声。
篇4:秋风起兮尘落苦苔的散文
秋风起兮尘落苦苔的散文
谁家的琴音,凝住了云的脚步
挂成了枝头洁白的花朵
我坐在四月的门槛上
端一杯杏花酒
等着你的影子映照进来
谁在四月开染坊
把你染成了无色
杯中有杏花
没有你的清影
这是否意味
四月里杏花纷飞的相思
找不到李白诗句的韵脚
远方的故乡
抹不掉的是你的梦幻
还有你
苦苔的泪痕
大风轻敲的忧伤
一个方阵
永远也走不出
你的《秋风辞》
四月的庭院
提着炊烟的裙摆
携带着忧伤
四月的庭院
纷扬着粉白的杏花
请允许我
借你三分白
疗治我——
黑色的伤痕
借你七分幽香
融化我——
岁月的沧桑
希望心
年轻成一枚花蕾
谁会赋予它一个轻吻
吻出一片乡恋的芳菲
天是蓝的
你是我们
心中一朵洁白的云
时间是粉的
你为我们
挽来一伞
四月的杏花雨
空气是幽香的
那是你的呼吸
流淌在我们指尖
滴一滴
便是
一串杏花散落的珍珠
杏花渐白
你的白色
可以漂去心灵的阴影
你的幽香
可以使一切枯萎的往事
——返绿
绿成庭院老墙上
——一抹苦苔
蕴藏四月杏花雨的韵脚
唤醒以风当舞的日子——
大风轻敲……
一
今夜,我没打算睡去,是为了陪窗外那颗星星,那颗最亮最亮的星星,那一定是你。
梦的脚步走过大山门的那片林场、走过那片绿湖、走过那片风言风语的玉米林、走过河边你一直喜爱的丛丛毛拉,最终驻足,开始心的等待和守望。
那时正好是秋天。紫菊漫山遍野,蓝天空旷辽远,山上隐现的放牛郎歌声分外嘹亮。
那时我的散文正在彷徨、挣扎、迷离,大概我还在做梦,还在梦中希求一个崭新的邂逅。我一直在梦中驰骋,去捕捉那只落在秋天的蝴蝶。蝴蝶飘飞,我只能望着它美丽的影子,沮丧地立在风中。
正在我无望的时候,我就看见了你。你立在秋风中,把自己站成一阕秋风辞。
第一次看见你,就让我有点震撼,因为没有人会有你那样纯真,更没有人会有你那份激情。在你的眼里,情是真的,恋曲里没有忧伤;景是美的,风的窃窃私语都在向你诉说一个丰硕的爱情故事。
你让我第一次看到了一个闭着眼睛听风的人,你让我第一次看到了一个和水谈得热烈的人。在你的世界里,我看不到丁点尘土和风俗。我觉得你本身就是一节清新流畅的散文。和你在一起。才会忘记岁月的沉重,青春的热血才会涌动,行走的脚步才会轻盈,没有了岁月过往的感觉,恍如顽皮的童年仍在嬉闹。
可是相聚的时间如此短,短得犹如从夜幕降临到晨曦初放。
眼泪滴下来,好像永远也拭不干净。佛说,人生未曾认识过。我信。佛说,一切都是幻影。我也信。佛说得对,结局早已定好了,从第一次相识,就准备着这永生的离别。
你走时是在初春,是在杏花纷飞的季节,是在大地一片鹅黄之际。我不信。无法确信。你明明就在我们身旁翻弄着你的《苦苔上的微尘》,《大风轻敲》着你的诗歌,而我还在用你苦苔上的微尘喂养我的散文,你怎么会在这么美丽的一个季节走出人们的视线?怎么会让人们再也找不见你?
怀念比脚步更长,用伤感打点行装。往事给我一个背影,任我哭任我痛。
二
就这样,在今天这个春天的田埂上,我的守望蹲成一棵绿芽,等候季节泅渡我的灵魂。
春雨,打湿了我的散文。此刻我在想念。想念你清瘦的脸庞泛着金光;想念你悠悠的朗诵打破月夜的静寂;想念你端起一碗高粱酒的醇烈;想念你一饮而尽的豪爽,说祝酒词的瞬间;想念你来来回回往返于古柏松阵的情思。
想念那片遇见你的白桦林。
昨夜的春雨,浸润了我的心事。你是否也和我一样在想念?
你把我扔在了那个秋节。
山中的野兔和我一样有些倦意,靠在山洞口的'土堆上,如同靠着阳光。
我依然把自己想象成那一束紫菊,开在那个秋季的原野上,等候你深情的诵读声。
秋风起了,我们还在静坐,静坐的世界里,有我们,还有你。
依然是秋天,那枚毛拉还在秋风里摇曳,那只多情的紫蝶还没有停止飞翔,那片白桦林还在那儿守望,那轮月亮还在等着听你的朗诵,那群曾和你一起游玩的人还没有适应,没有你的日子。
还有那首大风轻敲,刚打算对岁月演奏,怎么就没有了主角,就剩下了听众?
没有开始,怎么就结束了呢?我们在大风里,看见你的微尘落在苦苔上。面对那无际的苍茫,那阙悲凉的宋词迷失在春天的杏花雨中。
只是,我们的田野突然贫瘠。我们,还有在风中摇曳的毛拉,还有那片白桦林,都坚守不住风中的微尘。
为什么动情的朗诵声戛然而止,是否,读着读着,一切都倦怠了?
划过岁月的一道痕迹,将我怀念的田野分成两半,一半是火,一半是水。
三
属于我的田野,一直静候我的抵达。那个秋天的树林里,始终歌声缭绕,似一帧岁月的书签,暗示忧伤、悲凉,又似一幅着色很浓的油画。发黄的记忆从油画的一角洇开,一团暗影掠过田野的秋天,还有那恍惚的白桦林,那轮清瘦的的月亮。
我陶醉其中。
多美的一幅油画,能看见季节纤细的手指,骨节突出,拈着着墨的画笔找寻那枚毛拉,找寻那枚沾满微尘的苦苔。寂静,安然。
我喜欢这个寂静的田野。微微的轻风里,紫菊和彩蝶踏歌而来,惊扰了一湖碧绿的秋水。
我想再蘸一点颜料去着色,好让我的田野愈加丰满。画中你眼神跌落的失意,被树林中神灵捕捉,恰到好处的落笔,使画中的你神情惨淡。
我们的田野旧了吗?我们的油画不能着色了吗?你眼眸中的那抹绿呢?闪耀在你心头的那份浓浓的爱意,你不顾了吗?那个叫英子的女孩子还在油画里站成了一尊孤独的守候,而你暗淡着神情在轻轻地隐去。
怀旧是个美丽的错误。我仰天而泣。
四
你是田野上的一缕风。风干田野湿漉漉的心情。
你是田野上那枚最后的毛拉,恰到好处地随风散落。
你有许多不忍离去的理由,我们有许多理由怀念。我们的怀念击中了一只过路的大雁,并让它捎走那种无望的不知寄向何处浓浓的牵挂。
那个和你一起追赶水鸭的姑娘,她羞涩的脸庞像一枚初嫩的叶子,散发着润泽的光芒。如今呢?她坐在田野的心门上,你在门内,她在门外;你在暗处,她在明处;你在那头,她在这头。像极了诗人的田野。
五
你走了。你选择了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走了。你走得义无反顾,有点无情无义。你无视一双儿女撕心裂肺的哭喊;你无视那个叫英子的姑娘绝望的眼泪;你压根不理睬田野疼痛的呻吟;你也不管那片曾经哗哗清唱的白桦林如今沉默了许多。你只是躲在岁月的背后,静看这些变化,静听带着哭腔咏诵出来的你的《秋风辞》。
花落的时候,没有诗人的田野开始干瘪,没有诗人的世界开始灰暗。杏花飞舞的一片苍茫,初春没有给大地带来喜色。四月的染房,把杏花染成了有点衰败的白色。是否,在悼念随杏花陨去的那缕相思?
杏花纷飞的大地上,我疲惫的身影寻找着一个是人的足迹,还有关于那片白桦林、那轮清月的回忆。
我的灵魂开始漂泊。我开始远离那片田野。我的田野开始拒绝我的亲近。不知那枚摇曳在秋风中的毛拉,是否和我一样想象那个站在排成阵行的白桦林中间的诗人在吟诵?想象松涛阵阵中诗人高亢的歌音?
我的田野已经枯萎。无论什么样的春风也催不出绿芽,但我的守望在田野上飞翔。
六
守望的田野,做着一个诗人的梦。我的文字很孱弱。但这孱弱的文字牵挂着我的灵魂。时光转了一个轮回。草儿泛绿的时节,怀念涌上来。我还在我的田野上打发日子,写散文、描写记忆。诗人走的时候带走了诗情,使田野一片荒芜。而我的散文也遭遇了枯竭。我只有守望着那个秋天的田野等着返青,等着诗歌再起。
你有千万个理由选择走出人们的视线,而我只有一个理由——守望。
我的田野沉静如初,任凭我嗓音嘶哑,任凭我灵感枯萎,任凭我的相思成河。始终沉默着,像极了一个独行的诗人。只有在我绝望的时候,我的田野才用冷意席卷了我的文字、我的相思。
走到四月的门槛前,思绪又飞进了那个方阵。那个方阵前面,正对我们的是你披着黑纱的照片。你忧郁的眼神里有诸多的不忍,最主要的是不忍离去、不忍丢下。眼前的泪眼都牵挂着你、眼前的心痛将会成为永久的心痛。也许,这个世界,能带走人的不一定是道路,深刻在心的不一定是幸福,能扫净一切的不一定是秋风。
七
心痛总是在一年以后。我们还能回到那把酒论诗的从前吗?有一刻,我感觉,我们已经隔着一生的距离。
一年后的今天,我真的无法遗忘那些短暂的相聚。这个季节注定要凋零所有的花朵,就像许多想要陈述的语言,最终没能说出。后退的往事,除了忧伤还有怀想。
一年后的今天,我开始怀念我们最初相遇的白桦林,开始怀念那个风清月明的夜晚你随口吟出的诗行,开始怀念那轮现已老去的清月。
一年后的今天,我感到来自内心的孤独。没有诗人的田野不再丰盈,没有诗人的生活不再有激情,没有诗人的土地也不再有灵感。
一年后的今天,我想看见迷失在时光隧道里的你是否还永葆青春的容颜?在岁月的跌宕起伏之后,你让谁对爱产生了怀疑?又是谁守着最初的誓言站在原地为你守候?谁在天堂,谁在人间?又是谁在年轻的梦里一直找寻着你?是你那一对儿女,还是那一位名叫英子的姑娘?也许,命中注定了,你是尚还留在世间的人一生一世的的毒药吧。
后记:朋友是一个富有激情的人,和他相识是在一个秋天。朋友是个很有才气的文人,他写诗也写散文。他的诗和他的散文一样有灵性。在那个秋天里,他看山、戏水、听风、吟诗……处处让我们觉得生活中到处是美、到处是情。我也写散文。那时我的散文正处在彷徨期,是他让我走出了彷徨。朋友的一句不经意的话,一个动作,都好像一个老师一样,在引导着我。我的散文思路通了。我非常感谢朋友。在春暖花开的季节,病魔夺去了朋友年轻的生命。我们少了一位朋友,诗田里少了一位辛勤的耕作者,多了几份寂寞。一年前的今天,我们送走了他,一年后的今天,我们怀念他。不知天堂的的他现在还好吗?是不是还在写诗,还在写散文?
篇5:袅袅兮秋风
袅袅兮秋风作者:陈嘉琪
《诗经·陈风·月出》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
舒忧受兮。劳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
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大漠风急,思卿成狂。”
“此去经年,妾身惟愿清虚宫外摇响白玉铃铛,伴君岁岁安康。”
风起
桂花飘落在一方小小的庭院,我洗尽风尘、褪下戎装,着上她亲手做的素裳。皓月当空,夜风微凉,灯影幢幢。轻轻推开萦绕梦中的门,她静静睡在早已褪色的鸳鸯合欢被上。
“素娘,我已归来,往后我不会让你孤单一人。”
我轻笑着用手去抚平她微皱的双眉,下个瞬间,却惊恐地发现自己触碰不到她的身体。牵手、拥抱,一次次的重复着最简单的动作,却始终抓不住心之所念。
“将军,敌军已攻到城下。”
“开城门,迎敌!”画面中的男子毅然拿起戬,大步走出城门。
画面一转,男子倒在一滩殷红的血泊中,旌旗高扬,狼烟四起,一股同心绳被风吹散在大漠中。为什么我会觉得黄沙烫?
鹧鸪声起,原先但是都是我的一场虚妄。移步轻颤,我该归向何方?
不思量,自难忘。
风平
七月流火,清虚宫响起白玉铃铛,只盼君脱身于刀枪熙攘。
推开西窗,月上树梢,塞外的月亮是否一样明亮。
“大爷,您可明白这场战争还要多久?”我焦急地问着村里的老人。
“素娘啊,战争结束了。将军也很快就要回来了,赶紧回去给他多做几件新衣裳吧,天都凉了。”大爷笑呵呵回答道,转身高喊:“田里的稻子也成熟了,好日子也要到了!”
转眼间,中元节将至,你却始终没有出此刻我等待的路口。莫非你是忘了清虚宫内的约定。桂花淡淡的香气,你唇间浅浅的笑意,还未来得及绽放。我的心开始不安,为你蛰伏不安。山高水长,我找不到你。
我捏紧同心绳,站在黄梨树旁,直到夜凉风起,直到有人敲门。
心喜心慌地去开门,期盼的是你归来的模样,不是你,是官员带来的吊唁。
你不归,我们的约定不改。石桥旁,荷灯依放。
君可只孑然一身难成红妆。
风定
都彼高冈,我马玄黄。
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
END
篇6:优美散文《秋风起》
优美散文精选《秋风起》
处暑过后,石家庄接连下了几场雨,消去了夏日的炎热,洗去了夏日的浮尘,没有了夏日的沉闷,听不到了蝉的燥鸣,唯有那秋虫在草丛中轻轻地吟唱。
晨起,漫步于世纪花园,飒飒的清风,一扫夏日的燥热,送来一片秋的凉意。
秋至,不见了夏日白云的朵朵、片片,纯净的天空,高远,湛蓝!秋阳,把它那柔和的光辉,撒在了绿草上,花丛中,树林里,湖水面。公园的草坪,平整,葱郁,虽秋至,却并无秋黄之色,倒是那阳光把那草坪照的一片鎏金。一群麻雀,几只灰喜鹊,在草坪上跳跃,觅食,嬉戏,一副悠然自得的神情。水塘里,荷叶随风翩跹,碧绿;荷花,在水中婷婷而立,似少女般的清韵,雅致,恬淡,无语,嫣然。一群小鱼儿,在荷叶下轻轻游动,享受着晨的宁静。一颗颗垂柳,仍是枝叶茂密,金色的阳光照在柳枝上,清风吹来,柳叶间涌动着道道浮光流影,轻盈,幽宓。湖水,深绿,平静。湖边的垂柳,倒影水中,波澜不惊,自然天成的一幅水中画影。那一株株野秋菊生出的小花,香随风致,芬芳,味浓,沁脾,怡心。耳边,传来乐曲声。乐曲,舒缓,祥和。抬眼望去,是一群身着白衣的老人伴着乐曲,手脚缓缓而动,练着太极。那一招一式,随曲而动,由心而发,既有高山流水之美,又有力推五岳之势,而这之美,之势,全在心的宁静中生出。老人们练太极,除了可强生健体,更在练心。心静,万事如过眼烟云。什么人间的烦恼,什么人生的郁闷,什么尘世的幽怨,什么命运的不幸,皆让这清秋的晨风吹得一干二净。
想想一个月前,自己因下岗之事,烦恼,郁闷,心,也曾苦不堪言,怨,占据着整个心灵。看天,天阴;看人,不顺。虽是三伏天骄阳似火,但心却像冬天一样冰冷。人心不古,世态炎凉,哀怨,悲愤,随作《秋至,天凉乎》一文,发泄着心中的'愤懑。愤,泄了,心却平静不下来;情,伤了,空余恨。正像一位好友所劝,自己还有近三分之一的人生要过,还有近三分之一的光阴待度,人生的沟沟坎坎,还是要过,尘世的风风雨雨,还得去经历,唐生取经,九九八十一难,险象环生,度过去了,才能成佛,而吾辈平常凡人,又岂能一帆风顺!
一个月前,夏,燥热,心,忧烦,不得安宁。何以心安?唯有在唐诗宋词的雨林中寻得一片清凉,唯有去文字的国度里求的一片心静。
人老了,觉也少了,每天五、六个小时的觉。因睡得早,故每每在凌晨醒来。望着窗外,夜色深沉,静寂,没有了白天的喧嚣,唯有秋虫的吟唱。秋月皎洁,月光如水,撒落在苍茫大地。我坐在电脑前,打开自己喜爱的文学网站,看看好友写得文章,为优美的文字点赞,为愉悦的心情欢颜。有的文友,青春年少,故文字里充满了青春的活力和对美好的向往,文字自然是欢快,跳跃,文章散发出阳光的灿烂。有的文友,人到中年,有了人生的经历和困苦的磨练,文章中,多了人生的感悟,少了热血沸腾的的豪言,文风也显得纯熟,稳健。有的文友,已过花甲之年,把这人生的酸甜苦辣、人世间的世态炎凉尝遍,文章中不免多了许多感慨,文字里浸透了苍凉暮年。
循着文友的文字足迹,静静默读着那些令人感动的文字,细细品味着那文字里透露出来的人生感悟,人生哲理,躁动的心慢慢地变得平静,燥热的天气也随着秋的渐渐到来而变得清凉。秋来,秋风起,天地清爽,送来了清秋的妩媚,也送来了一片心的祥宁。
篇7:秋风起兮,一叶心事无处寻
如果说,叶子的离去是风的追求,那么,叶子最终的飘零真的是因为它不爱大树吗?如果说,叶子的离去是大树的不挽留,那么,叶子最后的凋落真的是因为它孤单而随风吗?然而,叶子的心事又有谁真的能读懂?
曾经有人说过,叶子的离去,是因为风的追求。风吹过,夺走了花的芳香,难道芳香的远溢也是因为风的多情追求吗?不,我不相信事实如此,至少我不相信她是如此被追求而去的。她的离去,是谁的追求?我独自站在回忆的路口,捧着秋天受伤的玫瑰想起在风中如落叶飘走的她。
两年前的初秋,在午后的小山丘上,一个快乐如花的女孩,静静地在落叶丛里把凋零的叶子拾起。她安静的脸上,如秋水一样平静。远远地看着她,像是一幅栩栩如生的美丽画卷,在瑟瑟秋风的吹拂中,变成一幅没有尽头的仙女图。
她走在秋风萧瑟、落叶纷纷的山坡上,将落在地上的叶子一片片拾起。在夕阳暖暖的梦里,她说,她在捡起大树孤单的心事。那每一张细小的落叶,都是脆弱的灵魂,需要被呵护。我看着她手中那张黄褐色的叶子,那、真的是大树的孤单心事吗?
看到我脸上错愕的表情,她表示不满意地顺手选了一张叶子别在发间。她微笑地问我,是否好看。我点了点头,其实美的只是她,与叶子无关。她却说,你不要看我,我想问你,大树的情人美不美!我诧异着,为何一张简单的叶子在她圣洁的灵魂里,会变得那么有地位!
她说,亲爱的,落叶走了,是因为风执意的拉扯,不是叶子的依随。看着随风飘零的叶子,思忆着她的话,那风,那叶子,似乎都只是一场季节的梦。她是个安静的女生,也如叶子一样有着只有细心人才能读懂的心事。
时光静静地在指间滑落,不知不觉已到深秋。每天陪着她上山看落叶飘舞,似乎已经成为每天的必修课。有一天,她拿起一张较大的叶子,然后问我是否能解开这张叶子的心事。我说,我不是你,我解不出来。听完我的话,她笑了,但那笑很忧郁。她的表情明显地发生了变化,我以为她只是在责怪我。但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原来有心事的不是叶子,而是像叶子的她,一片将要在秋末飘走的叶子。
一个偶然的机会,去了她家,迎接我的伯母脸上再也没有往日的欢笑。她说她的女儿患了绝症,每天上山的她只是想要知道,落叶飘远后大树会有多么难过,多么牵挂。那一瞬间我恍若梦醒,原来我也是那棵即将要失去叶子的大树。
再次和她走到山上,无名的伤感笼罩在我的心上。在这个本来就悲戚的秋,我莫名地感到绝望和难过。她指着我的鼻尖对我说:作为一个男生,要懂得时刻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许失去阳光的脸庞。她看了看眼前高高的大树,然后继续对我说:大树很坚强,尽管叶子全然凋落,也依然耸立在天宇之间。听完她的话,我笑了,但我知道那一定比哭还难看。
……
秋深了,命运始终没有给我们开玩笑,让人撕心裂肺的离别始终没有给我们任何奇迹。医生拿着“抢救无效”几个字跟我说,他已经尽力。可笑的是他的尽力,让我永远地失去了那片爱笑的叶子。她走了,我还是不知道叶子的凋零是为了什么,我一直没问她,她一直没说答案。我走在山上寻找她的身影,然而除了一地孤残的落叶,什么也没有。
两年后偶然一夜的梦里,她安然地望着树上的叶子,轻声地对我说:“叶子的离去,不是因为风的追求,不是因为树的不挽留,而是难以逃脱的宿命。”我看着她忧郁的眼神,读懂了落叶的心事。
篇8:秋风起
秋风起
不知不觉间,已是深秋时节。一直蜗居在异乡的我,很少出门,只在每周的周末才回一次家。上个周末站在金城的马路边等车,才发现地上满地金黄的落叶,铺天盖地来自漠北的风带来些许寒意,不由太息一声:又是秋风萧瑟时!
秋者,愁也。对古人来说,秋天是一个忧愁的季节,叶落归根、登高怀古、归雁悲鸣、漠风北来,都是些让人伤感的情景,惹得文人墨客、官家游子、流徒戊卒一个个想家怀亲、思乡念友、望月寄情,留下了数不清的名联佳句、凄章婉词、悲歌绝唱......
今生与秋有缘,尤与深秋情深。出生在深秋,三岁时在深秋被送与他人收养,六岁的深秋又无奈地回到了父母身边,九岁的深秋在别的孩子已跨入学堂两个多月,念起了a、o、e的时候,自己才费尽千辛万苦跨进学校的.大门,十九岁至二十一岁,连续三个黑色的七月后,无奈中打起背包投笔从戎,二十二岁的深秋,终于圆了军校梦,二十三岁的深秋告别了有花无果的初恋,二十六岁的深秋步入婚姻的殿堂,三十岁后的每一个深秋都在希望和失望的交织中苦苦挣扎。
每一次出击,几乎都是无功而返;每一次奋斗,似乎只有过程;每一次跋涉,都离不了血汗交流;每一次付出,也只能收获奉献......
在漫长岁月的春秋轮回中,鲜活亮丽的青春渐渐老去。子在江边曰:逝者如斯夫。对你,对我,对他,对千千万万的从社会低层一步一个脚印艰难跋涉、苦苦追求、不懈进取的平民百姓来说,除了用一句“不求辉煌灿烂,但求人生无悔”来自我解脱外,我们还能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悔些什么?怨些什么?
做为和平年代千千万万普通军人中的一员,除了献了青春献终生,献了终生献儿孙的挚著无私外,我们还具备什么?除了日复一日地做着也许永远也不会发生的战斗准备外,我们还能做些什么?既来从军,作为在读着英雄故事长大的一代热血男儿,谁不想驰骋疆场?谁不想建功立业?谁又不想肩上将星灿烂,胸前勋章耀眼?
但在每一个冬去春来,夏逝秋返的轮回中,在每一个日升月落,朝出暮归的日子里,我们不是奔赴在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战阵上,而是匆匆行走在上班族人人都在走的上下班途中。这对于常人来说,或许是一种最大的幸福,但对于一个军人来说,无异于猛虎失去了山林,雄鹰失去了蓝天,骏马失去了草原,蛟龙失去了大洋......
我一直认为,作为军人,最好的归宿莫过于战死疆场青山处处埋忠骨,抑或是功成引退、解甲归田耕南山。功名利禄,那只不过是士大夫们的梦想和愿望罢了,绝不是一个真正的军人所会祈求的东西。
又是秋风萧瑟时,我在梦里都萦绕着“柳营春试阵,沙场秋点兵”的气魄,在醉中都朦胧着“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豪迈。
“原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挑灯夜巡营,何日梦能圆?
风萧萧兮水已寒,壮士徒叹奈何天
【秋风起兮白云飞的经典散文】相关文章:
2.秋风才起情感散文
4.秋风起的诗歌
6.秋风起秋夜凉美文
7.秋风的散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