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塞外古刹—贝子庙导游词

塞外古刹—贝子庙导游词

2022-09-19 08:29:35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taxidriver”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塞外古刹—贝子庙导游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塞外古刹—贝子庙导游词,欢迎大家分享。

塞外古刹—贝子庙导游词

篇1:塞外古刹—贝子庙导游词

朋友们,在塞外名城锡林浩特市额尔敦敖包山下,有一座绿野古刹——贝子庙。贝子庙始建于清乾隆八年(1743)。全庙共分五大殿,中为行政教务殿(朝克沁殿),两侧分别为**殿(拉卜楞殿)、哲学殿(却日殿)、医务殿(满巴殿)、天文数学殿 (珠都巴殿)。此外,贝子庙周围还建有十几座小殿和两千余间喇嘛住宅,总建筑面积为1.2平方公里。    为什么要修建这座庙?为什么又要修建在额尔敦敖包之山下呢?乾隆七年(1742),一位西藏传教喇嘛巴拉吉尔隆德布,在草原辗转传教来到锡林郭勒草原贝子旗的牧民太吉家。女主人正要给蒙古包内的佛像上香,忽见喇嘛登门,忙不迭地一手提桶鲜牛奶,一手举着刚点燃的佛香,急忙出蒙古包门去迎客。巴拉吉尔隆德布喇嘛见状认为这是一个吉兆,便决意在此地住下来。他得到贝子(旗主官爵,低于王、贝勒,高于国公)巴拉吉尔道尔吉的资助、支持后,便在额尔敦敖包前建造了一座木质小庙,开始传播喇嘛教。渐渐地,他得到了人们的尊敬和崇拜,开始小有名气,被当地牧民称为“班地”(藏语,聪明喇嘛)。    乾隆八年(1743),贝子庙开始正式修建。先盖正房五间为拉卜愣殿,作为佛堂兼宿舍,接着又兴建正殿朝克沁大殿。    另有一种说法是:雍正年间(1723—1735),一位叫巴拉吉尔隆德布的**,从遥远的青海出发,一路诵经布道,历经千辛万苦,来到了锡林河畔,受到了贝子巴拉吉尔道尔吉的礼遇、推崇。当时,草原上十分盛行喇嘛教。牧人们听说从几千里之外来了一位**,便纷纷骑马乘勒勒车从四面八方赶来。一时间,在锡林河畔,云集了成百上千虔诚的牧人。为了表示对活沸的敬意,巴拉吉尔道尔吉给**建造了一座小庙。从此以后,前来听经的牧人与日俱增,许多人还要求出家当喇嘛,这使原有的小庙显得拥挤不堪。乾隆八年(1743),巴拉吉尔道尔吉经过两年的筹备,开始大兴土木,建造规模宏大的庙宇。    当时,这一带异常闭塞,建庙所用的砖、木、石乃至佛像、经卷等全部要从多伦诺尔、张家口、北京甚至青海、西藏等地运来,交通工具又非常原始,艰难程度可以想象。    这座庙宇建成后,草原上的人们都称之为“贝子庙”,这不仅是因为此庙建在贝子旗,更重要的是它是由贝子巴拉吉尔道尔吉主持建造的。后来乾隆皇帝为贝子庙钦赐汉名“崇善寺”。    贝子庙雕梁画栋,重楼复阁,汇集了许多人的智慧。那飞檐斗拱的建筑,千姿百态的佛像,富丽堂皇的绘画装饰,均具鲜明的民族特色。贝子庙曾有一百多年的兴盛时期,喇嘛最多时达1200人,曾被列为内蒙古四大庙宇之一。同时,它也是内蒙古地区藏传佛教建筑形制中汉式形制的典型代表。当时,庙里的上层喇嘛与西藏拉萨和山西五台山等地的宗教上层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常常跋山涉水徒步到拉萨等地朝拜、取经。后来,随着清王朝的覆灭,贝子庙才开始逐渐衰败。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后,贝子庙一带成了锡林郭勒盟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周围的建筑不断扩大。数十年后,形成了现在的锡林浩特市,贝子庙也因锡林浩特的繁荣而兴盛起来。

篇2:辽阳古刹清风寺导游词

欢迎大家来到这里,下面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清风寺位于辽阳县首山乡马伊屯村,1988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寺始建于明隆庆五年(1571年),历史上曾有“辽南第一寺”的美称。 占地面积五千余平方米,有山门、正殿、后殿、配殿、僧房共22间。

山门墙壁上嵌有清咸丰七年(1857年)立的石碑。正殿仍保留明代歇山式作法,是省内现存明代殿宇建筑的典型代表。正殿后有白松一株,为国内罕见。清风寺经辽阳县1993年重修,三层大殿,建造宏伟。

欢迎大家下次再来!

篇3:辽阳古刹清风寺导游词

清风寺风景区位于辽阳县县城所在地首山镇内,辽阳、鞍山两市之间,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首山为千山第一山,是一座历史名山,有唐王李世民驻跸山的美誉。清风寺风景区地处省级公路辽鞍路旁,自古以来就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很多重要的战事如司马懿征公孙渊、唐王东征高句丽、日俄战争等多发生在这里。南山坡上清风寺号称山海关外第一刹,建于明代隆庆五年(1571年),其山门、正殿、后殿和东西配殿等现存殿房均为明清时建筑,也是全省境内保存比较完整的古建筑群,山门墙壁上嵌有清咸丰七年(1857年)立的石碑,正殿仍保留明代歇山式作法,是省内现存明代殿宇建筑的典型代表。正殿后有白皮松一株,为国内罕见。清内寺1988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关东才子的王尔烈在寺中题写了“昙花香远”四字匾额,所教之子 炎曾在此跪拜,致使首山清风寺名震一时,僧人在清朝时多达几十人,佛像近百尊,并有大量经书和器皿,进寺诵经焚香者络绎不绝。

幽静的清风寺,雨季溪水潺潺,夏季花木繁茂,苍松翠柏绿四季,玉栏朱楣壁生辉。殿窗掩映,钟磬悠扬,处处玲珑剔透,画栋雕梁。可称窗开风轻楼群小,帘卷车缓烟雾茫,是一个红尘不到的仙境。首山樵唱、清风古刹、文殊寺与观音阁、首山墩台、勒石记功、首山斗、将军立石、首山擎月等首山八景等天然美景更是今日游人观光的好地方。

名山经风雨,古刹也历经沧桑。几经劫难,几经修缮,1993年在省市县的积极努力下,投入100余万元,重修清风寺,雕石狮、修山门排楼、刻摩涯字、购石铁香炉、铺上山路、建停车场等,一个占地5000余平方米的清风寺又以其古朴自然的风貌屹立在首山。近年随着清风寺的修复,游人、信徒来此游玩者络绎不绝。特殊的历史人文积淀,使古刹清风寺在新世纪又展现出无限的发展空间。

历史上几次大的战事、古战遗址、遗物,为这里建设古战场展览馆提供了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有便利的交通,有位于城市群之间的优越的地理位置。历史名刹清风寺声名远播,首山有唐王驻跸山的美誉,有丰富的历史和传说,有首山八景等丰富的自然资源,这些都为建设一个辽阳地区范围内唯一的战事展览旅游项目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前景。

辽阳县志记载,明朝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在千山之首首山南麓的唐代旧址上重建清风古刹。乾隆44年(公元1779年)、咸丰7年(公元1857年)各重修了一次,寺庙共有37间建筑,分前后两院,左右各有配房,东西均有跨院,建筑面积2638平方米,占地面积为3418平方米。

清风寺风景区位于县城所在地首山镇内, 山门两侧分别建有钟、鼓楼各一间,尖顶卷檐,楼角高翘,型似鹏鸟展翅,美观大方。正殿三间,单檐歇山式木架结构,门上匾额,“秦梦汉觉”、禅室门匾“昙花香远”、对联“登大路一远瞻高山卓尔,叩禅关而徐步御风凌焉”系辽阳乡贤太师太保王尔烈之墨宝(在光复时由于战火混乱而使王尔烈的墨宝两块匾额和对联被盗无踪迹)。殿内有鼎足大香炉、供具、石刻、水刻、泥朔彩绘及铜制神佛。墙壁上是鲤鱼卧莲,牧笛横吹等古画,后殿三间,但檐硬山式木架结构,顶覆小瓦,滴水儿猫头,篱吻跑兽脊,门窗皆朱红色,每逢庙会朝山进香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

清风寺的整个建筑全部是青石、青砖、松木、白灰等材料。布局结构疏密适度,斗拱疏朗巧妙精

湛,朱栏画栋古朴浑厚,风景优美别有天地,它为辽阳地区唯一保存完好的一座古庙,清末改为学堂,1955年改鞍山市第四职工疗养院,以后又做过农场、养鸡场、学校、收容所等,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篇4:辽阳古刹清风寺导游词

我的家乡在美丽的城市—辽阳。

太子河公园、中华广场、白塔公园、青年湖公园都是我们辽阳的特色景点。

美丽的太子河公园是我最喜欢的地方。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河水清澈见底,似乎能看见水底的沙石,小鱼在河里游来游去,是多么可爱呀!

夏天,树木长得郁郁葱葱,茂密的树林把太阳遮得隐隐约约的,河水碧绿碧绿的,许多人都到那里去游泳。

秋天,公园里的树叶落英缤纷,河水里漂着一片片飘落的叶子,小鱼偶尔上来吐一次泡,它一定是地吹泡泡呢!

冬天,树上积满了白雪,地上好象铺了一层雪白的地毯。河面结冰了,小鱼一定在河底睡大觉呢!

这就是我们辽阳的太子河公园,多么美丽啊!

我爱我的家乡,更爱家乡的太子河公园。

篇5: 湖北武汉古刹归元禅寺导游词

湖北武汉古刹归元禅寺导游词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痛并快乐着旅行社”的导游员机器猫,在这里我对大家光临武汉市表示热烈的欢迎,在接下去的时间里将由我为各位提供导游讲解服务,我一定会尽力安排好各位的行程,使大家在这次旅游活动中感到开心愉快。

好,下面请大家随我一起去参观武汉市的古刹归元禅寺。

这归元禅寺呢是建于清顺治十五年,也就是1685年,整个寺庙分为东、西、南、北、中五个院落,占地约两万余平方米,整个平面布局呈袈裟形状,(关于这个袈裟形状呢我先卖个小关子,请大家听我的讲解,待会儿自然就明白了。)归元寺现存殿堂楼阁二十八栋。据说是禅宗的白光法师在明朝汉阳诗人王氏葵园旧址上兴建的,关于当时修建归元禅寺的说法有几种,有说是白光、主峰两位法师明末战乱时募化于汉阳府城凤山门外,见尸骨遍野,一片凄凉,欲行善事,建“普同塔”和“归元禅寺”,掩埋白骨,超度亡魂,园主王章浦好释,问何为归元禅寺,法师答:“‘元’,数之始、道之极、物之总也。‘归元’即归真、归化、归本,出生灭界,还归真寂本元,义同‘圆寂’。‘圆’是一切功德圆满,‘寂’是一切烦恼寂灭。归元便是得道成佛之义也。”。如此一说,王章浦心悦诚服,深知法师道行无量,便将葵园献出,作为建寺之地。还有一说,明宗祯末年,一富豪无名指断,幕翠微草庵长老医道非凡,隧穿草鞋来进香,祈求再接断指。长老见其心诚,果然为他接活断指,口讼“归本归元”。富豪感恩戴德,愿为长老新建寺庙,即就其规模请问长老,长老法事完毕,随手将破袈裟抛向天空:就此一袈裟之地,顿时,袈裟越变越大,徐徐降落,覆地五十余亩,富豪见长老有如此法力,欣然买得这一袈裟之地,聘全国能工巧匠,选各地上等材石,经数年营造方告成功,并由法师以“归元”为寺命名。相信我讲到这儿大家应该已经知道我前面提到的“平面布局呈袈裟形状”是怎么一回事了吧?

好了,说着说着我们已经到了归元禅寺了,下面请大家下车和我一起到里面去参观。

现在在大家面前的就是归元寺的三门,也就是归元寺的大门,佛寺的大门称三门,即佛经里的三解脱门,中间的是空门,左右分别是无相和无作门。这门的建筑形式也是有说法的,象此寺的三门八字朝外开,就是象征着广结善缘,普度众生,喻意吉祥。大家再看门上方的直匾,相传当年白光法师要离去,主峰及众僧挽留不住,只好请他题写寺名,永志纪念,白光盛意难却,便在临行时亲笔写下了这归元禅寺四个字。

步入三门,映入我们眼帘的就是这晚清文人张日煜的手迹“南无阿弥陀佛”,意思呢就是皈依阿弥陀佛。现在在大家右边的是北院,里面主要有念佛堂、藏经阁等几座建筑,下面我们就从北院开始游览。

大家看这圆形门上的“翠微妙境”,“翠微”二字还是源于王氏葵园,据记载,当年王章浦购得太湖石,在葵园中垒砌了一座高大假山,雅称翠微峰,供高朋玩赏,当年的翠微峰比现在的藏经阁还要高,可惜的是在明朝末年毁于战乱。建造归元寺的时候又搬掉了颓废的残石,翠微峰便名存实亡,白光法师感到很惋惜,就将此石移到了寺右后方的小石山上至今。现在归元寺附近的“翠微街”等皆是由此而得名。这里的“妙境”两个字则是蕴藏着宗教的色彩。

进了念佛堂,大家可能就注意到这个供桌了吧?它长达4.5米,是于1935年制成的.,上面刻了五组浮雕图案,(各位能看得出来刻的是什么吗?其实它)从左到右再现了我国古典小说《西游记》中的几个情节,分别为:唐太宗为唐僧师徒送行、如来向伽蓝等菩萨说法、四大天王及“七佛”、如来说法于树下、佛祖给唐僧师徒封位。

好,下面请大家在和我一起去藏经阁,现在我们看到的藏经阁是19重建的,为两层五间,高约25米,其中的珍藏十分丰富,光这部清代刊印的《龙藏》就有7250卷。大家可以慢慢的参观。

在藏经阁旁边的这是大士阁,主要是供奉观音菩萨。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所在的地方就是归元寺的主殿大雄宝殿,这里供奉的是佛教的最高神释迦牟尼,它是全寺中最为高大的一尊佛像,大家看佛前的这两棵树,代表的是释迦牟尼涅盘时的双婆罗树,据说释迦牟尼涅盘后遗体火化,有七佛在火中显现,因此人们拜佛前常先化纸钱或黄表纸,并焚香点烛,所以这里的树叶也做成火焰形,树叶间各有七佛。

下面再请大家和我一起去游览罗汉堂。我国五百罗汉的形象是自唐以后,由五代的开始兴盛,人们将散见于各经之中的名号录出,不足的就加以杜撰,凑足了五百个。北宋以后各地的寺院就多建有罗汉堂,而到了今天,在全国寺庙中保存比较完好的罗汉堂已为数不多,(主要有北京碧云寺、武汉归元寺、昆明筇竹寺、成都宝光寺、重庆罗汉寺和苏州的西园寺。)比较而言,又属归元寺的罗汉堂最有特色。

它的平面布局呈田字形,内有四院,是为了使殿内的罗汉有充足的光线。另外田字恰好又是佛教中正反两个“”字相叠加,这种布局暗示着一种善神降世的吉祥和神秘感。

这罗汉堂除了可供参观外,人们还喜欢用它来预测一年内的祸福,也就是武汉人说的“数罗汉”,方法是随意选中一尊罗汉,然后顺着数下去,数到和自己年龄数相等时看看那尊罗汉是什么样子就可以推测这一年的运势了。

篇6:伏羲庙导游词

天水伏羲庙,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纪念上古“三皇”之一伏羲氏的明代建筑群。一九六三年人民政府公布为甘肃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伏羲庙址位于天水市秦城区西关伏羲路。卦台山的古建筑被破坏无遗;而天水城里的伏羲庙主要建筑、塑像和其它文物,却由于天水市文化部门及时地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基本保存完好。国内不少专家、学者认为:重视保护这一建筑群,对于研究我国远古历史、探讨明代建筑艺术、考察天水地方民俗风情等,有着相当重要的实物资料价值。史料记载,元代统治者对“三皇”个性推崇。他们认为,“三皇”应为伏羲、神农、轩辕。

伏羲庙本名太昊宫,俗称人宗庙,伏羲庙临街而建,院落重重相套,四进四院,宏阔幽深。庙内古建筑包括戏楼、牌坊、大门、仪门、先天殿、太极殿、钟楼、鼓楼、来鹤厅共10座;新建筑有朝房、碑廊、展览厅等共6座。新旧建筑共计76间。整个建筑群坐北朝南。牌坊、大门、仪门、先天殿、太极殿沿纵轴线依次排列,层层推进,庄严雄伟。

全庙坊、亭、房、廊等建筑,严格安排在纵贯南北的主轴线两侧,布局对称而紧凑,疏密相宜而有致;主体建筑依次排列在主轴线上,统领全局,雄浑端庄。当游人沿天水城内大街西行来到伏羲路时,远远就可望见一座掩映在绿萌之中的大牌坊,那便是伏羲庙前大门。这牌坊,巍然矗立于高二米、宽六点五米、长十七点六米的台基之上。台基围以砖砌勾栏,东、西、南三面均有垂带式踏跺。拾级而上,可见牌坊面宽三间,单檐歇山顶,正脊两端饰有鸱尾螭兽;檐下斗拱为四攒七铺作,六抄单拱,两柱头有转角斗拱,均系精雕细镂的上乘佳作。对于研究明代木构建筑很有参考价值。牌坊正中,悬有巨幅匾额,上书“开天明道”四个大字,为清乾隆湟中观察史杨应举手迹,笔力遒劲,潇洒流畅,向来为游人所称道。原先,伏羲庙门前东西两侧,还有横跨大街的两座牌坊,面向相,上楣分别题有“开物成务”、“继天立”,与大门匾额之“开天明道”一样,都是对伏羲功德的极端颂词。庙门南面,与大门牌坊隔街相望,有一座建于清代乾隆年间的戏楼,三间宽,两层楼高,飞檐挑角,造型精巧,深受群众喜爱。

形制结构

进大门牌坊,即入正门。此门五间门面,共宽十八米,进深两间。正中门楣,原挂有祖籍天水的明代著名书法家胡缵宗所书“与天地准”巨匾一方,现悬挂“太昊宫”匾一,含义同“与天地准”相似,都是颂扬伏羲造福人类的恩德广大无边。伏羲庙的这座正门,虽也经清代局部修缮,但其主体部分,仍然保留了明代建筑风格,实为难能可贵。至今,屋顶完整无损,正脊两端施龙吻,尾向内,背兽齐全,中央置宝瓶;脊身饰缠技牡丹。这套质朴典雅、玲斑剔透的饰品构件,工艺、艺术价值相当之高,曾引起国内不少建筑专家和艺术家的重视。步入前院,可见院东有棵古槐,传为唐代栽植。岁月流逝,已逾千年;虽然屡经兵燹天灾,阅尽人间春色,至今依旧昂然挺拔,令人叹为观止。

先天殿

先天殿在中院月台的当间部位。此殿异常宏大壮观。看着它踞高凌空、庄重威严的风格,游人往往啧啧赞叹。这座大殿通高二十六点七米,纵深十三点五米,面宽七间,通长二十六点四米,是一座典型的明代风格建筑。殿顶上覆琉璃简瓦,正脊两端亦施龙吻,垂脊、戗脊施螭兽仙人。正脊中有桥亭火珠,脊面乃饰缠枝牡丹。其奇巧精致,耐人寻味。这座宫殿的门窗雕饰工艺,堪为上选艺术品,往往吸引不少游人,由于为其精美的工艺所倾倒,而总是流连忘返。这些门窗,全系木质结构,上头镂刻雕饰有金钱、艾叶、仙鹤、孔雀、蝙蝠、蝴蝶,还有二龙戏珠、鹿宿松下等图案,花纹细密,栩栩如生,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入大殿内,即见一中心方柱似的神龛,这便是供奉伏羲塑像的地方。完高五米有余,上根悬挂“礼貌肇启”匾额,系清代嘉庆年间秦州牧王赐均所书。匾文是对伏羲始创八卦、教民克愚的巨大功绩的高度赞颂。

文祖殿

迎面为一座碧瓦覆项、结构宏伟的大型古建筑,就是文祖殿。此殿虽系清乾隆三年(公元一七三八年)重建,但其彩绘风格却持续了明代暖色基调,向为专家所称道。穿过仪门,来到中院。由于场面开阔,令人襟怀顿觉释然。那里是伏裁庙建筑群的中心部分。正中位置为一月台,殿、阁、亭、榭,高下相间,与院内星罗棋布的株株参天古柏,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妙趣横生。民间说法,前后院内原先共有古柏六十四株,是按照伏羲八卦推演的六十四个方位栽植的。此刻尚存三十七株,冬夏常青,生机盎然。这些忘年古柏,现已成了珍贵的文物树了。

民间传说

天水民间相传,伏羲既为人文之祖,那他就肯定是无所不能、无所不会的。所以一遇到什么事情,就想着找伏羲“商量”、“求教”。当地人相传伏羲的生日是农历正月十六,因而祭奠伏羲最隆重的就是这一天。人们在这一天赶庙会、唱戏、烧香、磕头、施舍,在心里把许多话“告诉”伏羲,以求从他那里获得智慧,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突出的事情,就是求伏羲医病。伏羲庙院里原有八八六十四棵柏树,人们说那是伏羲按八卦的演化序列排列的;说那些树,每一棵都能懂凡人之言,都能解伏羲之意。人们按照天干地支(六十花甲子)的循环规律来套,每一年都要推选出一棵柏树,让它在庙院内“值班”;轮流到值班的树,便是“神树”了,也就是伏羲的代表。正月十六这天,前来赶庙会的部分人,还带来要用红纸剪的纸人儿,有的人剪得很精致,就连面部的五官七窍都维妙维肖地剪出来。到了伏羲庙,就把这红纸人儿贴在值班的神树身上;然后,自我在过去的一年里,身体哪个部位闹过病,或不舒服,就用点燃的香头头(或者用点着的艾草绳头头)去烧那红纸人的那个部位,必须要烧一个洞才算,头疼烧头,脚疼烧脚。说是把红纸人必须要贴在值班树上用香烧,可实际上,多数人才不管那回事,乱贴哩,贴到哪个树上就是那个树,贴了,烧了,据说心

上就舒服了,千灾百祸都能够免除了。

所以,正月十六日一过,伏羲庙院子里柏树身上,棵棵都贴满了红纸人儿,风一吹,“哗哗哗”地响哩,就好象它们为了祝福人们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而发出的笑声一样。

篇7:伏羲庙导游词

各位游客:

大家好!此刻我们来到了人文始祖伏羲的祭祀地-----天水伏羲庙。

天水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古称成纪、秦州,8000余年的悠久历史,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成为华夏礼貌的摇篮。这块秀丽富饶的土地哺育了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伏羲,开创了博大精深的伏羲文化。

伏羲在我国历史上位居三皇之首,代表了我国原始社会的一个历史阶段-----伏羲时代。伏羲的传说在中国源远流长,最早见于先秦典籍《尚书》和《易经》等书,都对伏羲事迹、功德进行高度概括,从而奠定了伏羲在在中国古史中的首席地位。

根据我国古史记载,伏羲又称庖牺、宓(mi)羲、炮牺等多种称呼,它们均有“伏化牺牲”的意思。所以,我国著名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认为伏羲是我国原始社会渔猎畜牧经济时代的杰出代表。

有关伏羲的出生有一段十分美妙而神奇的传说。相传他的母亲华胥氏,感孕一个巨大的足迹,后在天水生下了伏羲。古人以12年为一纪,伏羲的诞生地也就被称为成纪。这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感孕神话,反映了我**系氏族社会“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社会阶段。

相传伏羲的外表奇特,“蛇身人首”。早在40年代,闻一多先生考证,“蛇身人首”实际上是我国远古时期龙图腾的遗迹,所以伏羲是中华民族龙的祖先。考古发掘证实,天水是龙图腾的起源地,天水史前文化曾发现我国最早的人首蛇形图案,被认为是伏羲的化身。

伏羲是中华民族的先民们由野蛮向礼貌时期过渡的最杰出的代表之一。他仰观天象,俯查地理,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客观规律进行科学总结,创画了八卦,来教导人们趋吉避凶,表现万物的`变化法则,对人类作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伏羲创造了书契,代替了结绳记事的方法,之后促成中国文字的产生。伏羲制定了男婚女嫁的婚姻礼制,确立了礼貌社会一夫一妻制的基础。伏羲发明了渔猎生产工具网和罟(Gu),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使我国原始渔猎经济得到飞速发展。除此之外,伏羲还用八卦易经的原理治理社会;作历度,定节气,总结了24节气;钻木取货,教民熟食改善先民们的生活质量;尝百药,制九针,创立医学;制琴瑟,作乐曲,开创了中国最古老的音乐艺术。他为中国古代文化发展作出了多方面贡献,不愧为伟大的中华文化英雄。

根据超多的史籍文献和现**古成果证实,天水是伏羲的诞生地,所以,天水自古以来被称为“羲皇故里”,历来是人们朝圣祭祖的圣地。明代在天水专立伏羲庙祭祀,成为展示伏羲文化的物质载体。1992年8月,**视察天水期间,欣然挥毫,题写了“羲皇故里”,充分肯定了天水作为羲皇故里的历史地位。

天水伏羲庙,又称“太昊宫”,当地百姓俗称“人祖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根据庙内碑刻记载,伏羲庙建于明成化十九年至二十年间(1483-----1484年),明清曾九次重修扩建,最终构成了这样一座整肃宏伟、布局严谨的古代建筑群。

篇8:伏羲庙导游词

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在这春暖花开的时候和你在井冈山相遇,相知,相识,我感到很高兴!今日这井冈山之旅就由我为大家做向导。我是**旅游行的***,坐在我身边的这位是我们的司机*师傅。那么我就长话短说,首先为大家介绍一下井冈山

井冈山于湘赣边界、罗霄山脉中段,山势高大,地形复杂,主要山峰海拔多在千米以上,最南端的南风面海拔2120米,是井冈山地区的最高峰。

井冈山市面积665平方公里,人口5万余人,辖五乡一镇、一个省属综合殖场和一个自然保护区。市政府座落在崇山间的茨坪盆地里,井冈山山地面积为总面积89%,森林覆盖率高达64%,有“绿色宝库”之称,全境有原始森林四处,面积近七千公顷,植物种类有三千八百多种,其中高等植物二千多种,木本植物八百多种,中国特有或世界衡有树种有观光木、鹅掌揪、香果树、银杏、黄杉、冷杉、台湾松、福建柏、银钟花等上百种。井冈山又是天然动物园,八百四十多种动物栖息在那里,属于国家一、二、三级保护动物有黄腹角雉、短尾猴、华南虎、云豹、大灵猫、原麝马鹿、毛冠鹿等二十多种。由于动物资源丰富,1981年井冈山设立了面积达16.6平方公里的自然保护区。

井冈山自公元前221年秦代设群县制起,即为九江群庐陵县属地,但茨坪的开发是在公元668年以后,大小五井则是在公元1644年以后才建村立寨,并分属永新县、龙泉县(今逐川县)。直至井冈山斗争时期的1928年,那里才设独立的行政建制――新遂边陲异常区。1955年成立江西省井冈山管理局,1984年改为井冈山市。

井冈山山高林密,沟壑纵横,层峦迭峰,地势险峻。其中部为崇山峻岭,两侧为低山丘陵,从山下往上望,巍巍井冈就如一座巨大的城堡,五大哨口是进入“城堡”必经的“城关”把守此地,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1927年秋,毛xx。朱德等.....人率领中国工家红军,在那里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终夺取城市的正确道路。因而井冈山以“革命摇篮”而饮誉海内外。1982年,那里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1年被抨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1994年又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家园林城。

这片神奇的土地,以往养育了毛xx、朱德等一代伟人。30多外革命遗址仍保存良好,其中国家级保护遗址10外,省级保护遗址2处,市级保护遗址17外。馆藏文物近3000件的井冈山革命烈士博物馆和集纪念堂、碑林、雕塑群、革命烈士纪念碑于一体的'井冈山烈士陵园详细记述了井冈山斗争的。

井冈山于湘赣边界、罗霄山脉中段,山势高大,地形复杂,主要山峰海拔多在千米以上,最南端的南风面海拔2120米,是井冈山地区的最高峰。

井冈山市面积665平方公里,人口5万余人,辖五乡一镇、一个省属综合殖场和一个自然保护区。市政府座落在崇山间的茨坪盆地里,井冈山山地面积为总面积89%,森林覆盖率高达64%,有“绿色宝库”之称,全境有原始森林四处,面积近七千公顷,植物种类有三千八百多种,其中高等植物二千多种,木本植物八百多种,中国特有或世界衡有树种有观光木、鹅掌揪、香果树、银杏、黄杉、冷杉、台湾松、福建柏、银钟花等上百种。井冈山又是天然动物园,八百四十多种动物栖息在那里,属于国家一、二、三级保护动物有黄腹角雉、短尾猴、华南虎、云豹、大灵猫、原麝马鹿、毛冠鹿等二十多种。由于动物资源丰富,1981年井冈山设立了面积达16.6平方公里的自然保护区。

井冈山自公元前221年秦代设群县制起,即为九江群庐陵县属地,但茨坪的开发是在公元668年以后,大小五井则是在公元1644年以后才建村立寨,并分属永新县、龙泉县(今逐川县)。直至井冈山斗争时期的1928年,那里才设独立的行政建制――新遂边陲异常区。1955年成立江西省井冈山管理局,1984年改为井冈山市。

井冈山山高林密,沟壑纵横,层峦迭峰,地势险峻。其中部为崇山峻岭,两侧为低山丘陵,从山下往上望,巍巍井冈就如一座巨大的城堡,五大哨口是进入“城堡”必经的“城关”把守此地,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1927年秋,毛xx。朱德等.....人率领中国工家红军,在那里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终夺取城市的正确道路。因而井冈山以“革命摇篮”而饮誉海内外。1982年,那里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1年被抨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1994年又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家园林城。

这片神奇的土地,以往养育了毛xx、朱德等一代伟人。30多外革命遗址仍保存良好,其中国家级保护遗址10外,省级保护遗址2处,市级保护遗址17外。馆藏文物近3000件的井冈山革命烈士博物馆和集纪念堂、碑林、雕塑群、革命烈士纪念碑于一体的井冈山烈士陵园详细记述了井冈山斗争的光荣历史。您欲探究中国现代革命史迹、追寻先烈光荣传统,井冈山将给您满意的答复。井冈山不仅仅革命遗址众多,并且风影十分秀丽,风景名胜区面积达213.5平方公里,分为茨坪、龙潭、黄洋界、五指峰、笔架山、仙口、桐木岭、湘洲八大景区,有景点60余处,景物景观270多个。雄伟的山峦,怪异的山石,参天的古树,神奇的飞瀑,磅的云海,瑰丽的日出,烂漫的杜鹃,奇异的溶洞,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那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候宜人,四季咸游,春赏杜鹃、夏观去海、秋眺秀色、冬览雪景。是观光浏览、避暑疗养、科学考察、历史研究的好去处。难怪中国当代文豪、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同志在瞻仰革命遗址,浏览龙潭风景区后,发出“井冈山下后,万岭不思游”的慨叹。

井冈山属中亚热带湿润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4℃,全年之中,七月平均气温24℃,为最热月;一月平均气温3℃,为最冷月。年均降雨量1865毫米,年均雾日96天。冬温夏凉,暖秋爽,春夏多阵雨,秋冬多去雾。那里盛产各种“山珍”,其中竹笋、香菇、玉兰片、石鸡、石耳最享盛誉。那里交通便利,公路四通八达。北经吉安可往南昌,南往赣州可能福建、广东、西经宁冈可达湖南郴州、长沙等地。

好了,此刻车就来到了井冈山山脚下,让我们一齐投入它的怀抱吧!

【塞外古刹—贝子庙导游词】相关文章:

1.伏羲庙导游词

2.临汾尧庙导游词

3.高庙导游词400字

4.天水伏羲庙导游词

5.杭州岳飞庙导游词

6.关于河南岳飞庙导游词

7.五台山的五爷庙导游词

8.介绍宁夏中卫高庙的导游词

9.介绍宁夏高庙保安寺的导游词

10.河南朱仙镇岳飞庙导游词精选

下载word文档
《塞外古刹—贝子庙导游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