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秋游景山 第二课时
“十元雲裡桃桃”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12 秋游景山 第二课时,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12 秋游景山 第二课时,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1:12 秋游景山 (第二课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12 秋游景山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自读、品读课文第二段,理解主要内容,感受果园迷人的秋色。
2、理解课文第三段,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了解作者按方位顺序写景的,并能有感情地读。
3、感受首都北京文化园林建设和现代化建筑的雄伟,激发学生对北京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感受景物的美。
教学准备:课件制作。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引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秋游景山》,上一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景山公园的大门。抬头望去看 了山顶上的万春亭,还领略了山脚下大花坛的美景,现在我们又沿着山路去游览果园,欣赏那儿迷人的景色。
二、学习第二段:
1、让我们一起先来听一听,看一看。
课件出示:配有录音的果园美景。
2、你感受到了什么?(指名说)。
课文具体是怎么写的,同学们自己想不想读?请打开课本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的第二段,读通顺。你觉得读一篇不够还可以再读几遍。
3、学生自读。
4、同学们读得有滋有味,那你最喜欢的是哪些句子?
课件出示句子:海棠果摇动着它那圆圆的小脸,冲着你微笑;红艳艳的大苹果像挤在一起的胖娃娃,扒开绿叶笑眯眯地往外瞧;金黄的柿子把树枝压弯了腰。(大部分学生找了这句。)
5、其实方老师也对这里的景色作了一番描写,请看:出示句子:
海棠果在枝头摇动着,大苹果长在枝头,大柿子挂在枝头。
(1)、你觉得老师写的怎么样?老师要请你说说理由,书上的句子好在哪儿?
(2)、学生自读这两段话体会,小组讨论。
6、、交流汇报:
(1):哪位同学来说说,好在哪儿?
海棠果:写出了海棠果的什么?你觉得怎么样?它好象想对大家说?(出示课件海棠果图)。
老师小结:作者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海棠果的形状,样子非常可爱,谁能通过朗读把它那可爱的样子读出来。
指导朗读:先试读,指名读,齐读。
(2)、还有吗?好在哪里?
交流大苹果、大柿子句。出示相应的图。
颜色、动作词去理解。
指导朗读。
小结:同学们的小眼睛非常厉害。书上的句子确实生动,不像老师写的干巴巴的。
学生齐读
7、小作者把果园里的水果当成了人来写,写出了水果的颜色美,果实多,个儿大。
同学们能否用一个词来概括?到书上找找。板书:果实累累。
出示句子:果园里真是果实累累。面对这么美的景象,我们仿佛闻到了成熟果子香气四溢,惹人喜爱。怪不得作者说怪不得作者说――(出示最后一句:好一派迷人的景色。)
小结:先概括后分述再总结。
8、齐读。
三、 学习第三段。
1、谈话: 在秋色的装点下,古老的北京城更显得雄伟壮丽,让我们沿着青石铺成的山路拾级而上,登上万春亭,去观赏一下吧!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的3-7自然段。
2、学生自读。
3、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那么你读时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说。
4、是的,北京城的景色都十分美丽。出示课件:图。
这么美的景色作者是怎么写下来的?
(1)、请学生拿出作业,填好顺序这一栏。
(2)、学生答:出示方位词。
(3)、通过这道题的练习,你发现了什么?
5、老师想请同学们四人小组来学习,请你们选择喜欢的一个方位的景色来学。
(1)、讨论选择。
(2)、四人小组讨论学习:填好相应的表格。然后请学生深入学习,仔细读这一段话,体会这一方位的景色到底美在哪里?
(3)、交流汇报:
A、朝西望:放大图。认为美,美在哪里?学生答。(先交流景物。出示词语。)
能否美美的读一读?
小结:你们看这里塔美,水清,加上一只只游船,这自然风光显出一种宁静的美,真是一幅美丽的风景画。
齐读。
B、向南望:交流景物。站起来说说喜欢什么?简单介绍。出示图片。
体会到了什么?(简单介绍故宫。:体会古代建筑的庄严、雄伟。)
我们能否通过朗读把这个特点表达出来。
指导读。
小结。
C、往东看:交流景物。出示图
理解:鳞次栉比、纵横交错。
一幢幢、一排排、一座座,这些词你读懂了什么?
指导读。
小结。
6、看到这样的美景,你会怎么想?
学生答。
是啊!北京的美,不仅有宁静的美,更有现代化繁华的美。我们从这里不难体会出首都北京正迈着前进的脚步,所以作者说―――学生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7、刚才我们观看了图片,读了课文,就好象自己真的在那里观赏美景。现在假如有些外国朋友登上万春亭,请你当导游,你是否能把这里的美景向客人们介绍一番呢?我们先来准备准备,你自己选一个方位的景色说得生动具体,可以用上课文中的好词好句。
学生准备。
交流。
四、 总结。
[12 秋游景山 (第二课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2:12 秋游景山
12 秋游景山
12 秋游景山(第二课时)
执教者:城郊中心小学 费燕萍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习2、3段,理解词语“果实累累”、“拾级而上”、“举目远眺”、“尽收眼底”、“鳞次栉比”的意思。
2、读懂作者按游览顺序及方位顺序观赏景物的方法。
3、初步了解抓住重点事物写出其特点的方法。
4、让学生感受到景山公园美丽的秋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首都北京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重点学习第三段,读懂作者按方位顺序观赏景物的.方法。
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进入角色,相互协作,自主感悟。
1、走进大门。复习朗读第一段,再现情景
2、进入果园。
(1)情景感知。多媒体展示果园图。(整体图,果实累累局部图)
(2)交流感受。观察说图,体验“果实累累”(说品种,说数量,说重量,说特点。)
(3)学文体验。读第二段。划:景物、特点。悟:词句美。说:感悟体验
3、登亭远眺
(1)情景感知。多媒体展示美丽的北京。
(2)学文体验。自读:读远眺北京城西、南、东三个方向的美景的词
自悟: 划出描写景物及特点的词句,体验词句美。
(3)作交流。说说自己登亭远眺中哪个方向的景物印象最深?
随机出示相应画面
交流感悟体验:重点讨论描写景物特点的词句,读懂课文如何写出北京城的美丽,体验文字美举目眺望(美丽)
朝西望:洁白如玉 明亮 一只只 一片片
向南望:庄严 金装 雄伟 延伸
往东看:鳞次栉比 新型 纵横交错 巨人的步伐
(4)再现情景,梳理游踪
12 秋游景山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篇3:《秋游》(第二课时)
《林海》(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挑山工》教学设计
《珍贵的教科书》教学设计
《秋游》(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篇4:《秋游》第二课时
《秋游》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有的……有的……有的……”说一句话。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图文对照细读课文,并通过想象,抓住重点词语反复品味朗读,从而体会秋天的美丽,体会孩子们面对秋天美丽变化的天空和色彩斑斓的田野尽情享受的愉快心情。
情感与态度: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小朋友,上一堂课我们初学了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还学会了许多生字新词,(出示黑板:白兔农田追逐一望无边郊外草地开心笑着喊着蚂蚱棉花几只)这些生字、新词还认识吗?
(1)、指读词语
(2)、找一找轻声音节的词,多音字
(3)、选择其中的一个说句话
二、精读课文
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带着大家到大自然中,去感受一下秋天的大自然带给我们的乐趣,好吗?。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小朋友秋游时看到了什么?玩了些什么?
(一)、第二自然段
1、你觉得秋天的天空怎么样?(美)美在哪里呢?我们读读课文好吗?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师生讨论:抓住“蓝蓝的、一望无边、有时像……有时像……”
“蓝蓝的”对呀,秋天的天空真美,颜色是蓝蓝的,我们一起读读这个词,再美一点;
“一望无边”哦,原来天空是多么广阔啊,真大呀,真是一眼望不到边,谁能读好这个词?指读,真不错,你吧天空的广阔无边给读出来了,我们一起来试试;
“有时像……有时像……”嗯,秋天的天空真美,美在天上的白云真有趣,小朋友,你们看,这天上的云朵就只像白兔,绵羊吗?这些飘动的云变化真多啊!在这一望无际的天空中,这些云朵还在不断的变化着呢?请小朋友看看图,也可以联系平时所看到的来说说天上的云还像什么?
4、句式练习(学生说到有时……完成这个句子练习)
出示句子:蓝蓝的天空一望无边,几朵白云有时像,有时像(),有时像()。
小结:的确,秋天的天空多美呀!美在几朵白云有时像一群白兔,有时像几只绵羊,多神奇!秋天的天空美在颜色是“蓝蓝的”,美在“一望无边”,多么广阔啊!那谁能通过朗读把秋天天空的美丽读出来呢?(指读课文)你读得真美,我们学着他的样子一起来试一下好吗?(齐读)
(二)、第三自然段
过渡:我们刚才感受到了秋天的天空很美,秋天还有什么也很美呢?(田野)
1、分小组读课文自己学习讨论,用一句话来说说田野的景色。
2、学生交流
(1)、田野里,稻子成熟了。(对呀,田野里稻子金黄金黄的,这就告诉我们稻子是成熟了。)
(2)、田野里,高粱火红火红的。(你看到了火红火红的高粱,秋天到了,高粱涨红了脸朝我们笑呢!那高粱也成熟了。)
(3)、田野里,棉花白了。(棉花白白的`,如果你看到一团团雪白的棉花,那你一定会替农民伯伯高兴,因为棉花成熟了,获得了大丰收。)
3、谁愿意来读读呢?(指读)你能想象一下稻田里这丰收的景象吗?
田野里稻子黄了,黄得怎样?高粱红了,红得怎样?棉花白了,白得怎样?可以说一种,也可以说两种,能说三种就更好了。
4、出示:田野里,稻子黄了,();高粱红了,(),棉花白了,()。
5、是啊,秋天的田野五彩斑斓,确实很美。让我们再一次美美地读一读好吗?老师还觉得,这些颜色不光美,还说明了庄稼成熟了,就要丰收了,大家肯定很高兴,所以读的时候还要――高兴点。真好,让我们来试一试。
(三)、第四自然段
过渡:小朋友,秋天的天空是那么的美,秋天的田野是那么的美,在这么美丽的季节里,小朋友来到郊外游玩,玩了些什么呢?谁来读读课文?
1、指读第4自然段,思考:共有几句话?
2、指读第一句:同学们有的在草地上打滚儿,有的忙着逮蚂蚱,有的向着蓝天亮开了嗓子。
(1)、读得不错!圈点“有的”读读体会,“亮开了嗓子”在干什么呢?
(2)、引导学生看看图,小朋友还玩些什么?
(3)、用上“有的”来说说笑朋友还玩了些什么。
3、小朋友在大自然中尽情玩耍,尽情欢笑,大家(引读):奔跑追逐,笑着喊着,多开心哪!
4、那就让我们开开心心的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写了同学们跟着老师去郊外秋游,秋天的天空和田野都很美丽,大家玩得很开心。让我们随着音乐再一起把课文美美的读一读好吗?
四、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喊、追、逐
(1)、指读
(2)、学生自己想办法记住字型
(3)交流方法
2、指导书写
五、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用上“有的……有的……有的……”练习说话。
3、课外找一找、读一读描写秋天的诗歌。
板书: 天空
美
秋游 田野
游玩 乐
《秋游》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篇5:《秋游景山》 之三
《秋游景山》 之三
教学目标:1、 能领悟作者按方位顺序,有重点地记叙游览过程的.写作手法。
2、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3――7自然段。
3、 激发热爱首都北京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1、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跟着旅游团去旅游,是谁领着你们游览的?(导游)
今天,我们正好有一个旅游团想去北京的`景山公园游玩,请你来当小导游好吗?
我们一起出发吧!
2、读课文,画导游图:
1)老师现在是游客了,小导游,请问今天你准备带我们去哪些地方看哪些景物?导游图准备好了吗?
2)请我们的小导游赶紧画一张导游图,我们好出发去游玩啊!
3)填图(完成事先发下去的一张图)
4)请X导到电脑上来点一点,告诉我们今天游览哪些景点。
哦,我看明白了,原来今天我们可以看到这么多景物啊。
4、仔细学文,介绍景点:
好的导游到每个景点都会向游客介绍,请你读课文准备,把你最喜欢的景点,介绍给大家。
1) 同桌互相介绍
2) 指名介绍
3) 指名三人有顺序地介绍,一人介绍一个景点。
5、积累
1) 读课文,选择你最喜欢的语段读一读,然后把它记在脑子里,以后向别人介绍。
2) 自由准备。
3) 指名读或背。
6、作业
完成作业本上剩余作业。◆ [2003-12-5]
《秋游景山》教学设计之三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12 秋游景山 第二课时】相关文章:
1.秋游景山的教案
2.硝酸第二课时
3.《春联》第二课时
4.《学画》第二课时
7.一面 第二课时
8.落花生第二课时
10.《穷人》第二课时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