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台风相互作用的数值试验研究
“左右不一样的我”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台风相互作用的数值试验研究,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台风相互作用的数值试验研究,希望大家喜欢!
篇1: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台风相互作用的数值试验研究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台风相互作用的数值试验研究
利用1958-台风资料,对台风路径进行分类,挑选出3类常见路径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成分析,证实不同的台风路径所对应的副热带高压(副高)形势不同.台风西行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势力强大,呈东西向带状,台风沿着副高南部西行,副高在整个过程中西伸;转向路径时,副高开始呈东西向带状,随着台风的移动副高主体东退,在160°E附近中间断裂;北上路径的.台风对应的副高主体偏东.在此基础上,利用气候模式R42L9在不同的初始场中加入相同的温度扰动,成功模拟出西行和北上路径的台风,验证了不同副高形态对台风路径的不同影响.对模拟结果的分析还发现,台风可以引起正压Rossby波向中高纬度的传播.由于背景流场不同,不同移动路径的台风其波动能量的传播路径也不同,从而对中高纬度环流和西太平洋副高产生不同的影响:与北上台风不同,西行台风在其西北方向激发出正变高,使西太平洋副高加强西伸.
作 者:任素玲 刘屹岷 吴国雄 Ren Suling Liu Yimin Wu Guoxiong 作者单位:任素玲,Ren Suling(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LASG,北京,100029;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北京,100081)刘屹岷,吴国雄,Liu Yimin,Wu Guoxiong(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LASG,北京,100029)
刊 名:气象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年,卷(期): 65(3) 分类号:P4 关键词:台风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相互作用 数值试验篇2:支持向量机与卡尔曼滤波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数值预报误差修正
支持向量机与卡尔曼滤波集合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数值预报误差修正
基于T106数值预报产品资料,提出了支持向量机和卡尔曼滤波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数值预报的误差修正与预报优化.首先采用支持向量机方法建立了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面积指数的误差修正模型.基于支持向量机预报优化模型尽管有比较好的拟合精度和预报效果,但与实际副热带高压指数尚有一定的差异.究其原因,除预报对象(副热带高压)本身比较复杂、模型优化因子不够充分以及数值预报误差自身的随机性以外,优化模型的输入、输出基本上是一个静态映射结构,因此前一时刻的预测误差难以得到有效的反馈、调整和修正.为考虑前一时刻预报误差的反馈信息,动态跟踪副高的变化趋势,随后引入卡尔曼滤波方法建立支持向量机-卡尔曼滤波模型,对支持向量机模型的.输出结果作进一步的调整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模型的预报优化效果优于T106数值预报产品以及单纯的神经网络修正模型和卡尔曼滤波修正模型的优化效果,能够较为客观、有效地修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指数的数值预报误差,改进和优化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数值预报效果.该方法为副热带高压等复杂天气系统和要素场预报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表现出较好的应用前景.
作 者:刘科峰 张韧 徐海斌 闵锦忠 朱伟军 Liu Kefeng Zhang Ren Xu Haibin Min Jinzhon Zhu Weijun 作者单位:刘科峰,张韧,Liu Kefeng,Zhang Ren(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学院海洋与空间环境系,南京,21110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44)徐海斌,Xu Haibin(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学院海洋与空间环境系,南京,211101)
闵锦忠,朱伟军,Min Jinzhon,Zhu Weijun(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44)
刊 名:气象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年,卷(期):2007 65(3) 分类号:P4 关键词:T106数值预报 副热带高压 支持向量机 卡尔曼滤波篇3:再论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西伸北跳
再论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西伸北跳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选择了、 和夏季我国东部雨带位置变化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研究表明:夏季我国东部暴雨带位置的变动,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北跳(南撤东退)的调节.当副热带高压西伸北跳(南撤东退)时,暴雨带向北(向南)移动.在副热带高压西伸北跳持续时期,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出现高温酷暑天气.副热带高压西伸北跳是由于欧亚大陆上空存在静止Rossby波列,波的能量沿着高空副热带急流向东传播到我国沿海海岸(115°~130°E )时,在该地区激发出一个长波脊.这个长波脊的建立,使得副热带高压和对流层上部的青藏高压都朝长波脊方向伸展,表现为“相向”而行.而当在沿海海岸上空激发出一个长波槽时,副热带高压南撤东退而青藏高压退回到高原上空.当夏季沿海海岸上空的长波脊持续维持时,长江中下游会出现持久的高温酷暑天气.根据夏季天气预报的经验,欧洲中期数值预报中心发布的.预报对副热带高压的西伸北跳有较好的可预报性.
作 者:陶诗言 卫捷 Tao Shiyan Wei Jie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 刊 名:应用气象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APPLIED METEOROLOGICAL SCIENCE 年,卷(期): 17(5) 分类号:P4 关键词:副热带高压 西伸北跳 静止Rossby波列 下游效应篇4:197月南亚高压影响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短期变异的过程和机制
年7月南亚高压影响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短期变异的过程和机制
利用逐日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1998年7月二度梅期间南亚高压影响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短期变异的过程和作用机制进行了诊断.结果发现,梅雨间歇期副高单体异常向西、向北发展期间,高层南亚高压曾离开高原上空东移(伸)至120°E以东;南亚高压返回高原上空时,中层副热带高压减弱南落,两者有相向然后相背移动的趋势.进一步研究这两个高压系统密切关联的原因又发现,南亚高压通过两种作用机制影响中层副高的短期变异:南亚高压在东移过程中,高空负涡度平流动力强迫的下沉运动在中层副高区域产生辐散,从动力上影响副高内的负涡度发展;另一方面,强烈下沉运动伴随的绝热加热效应又有利于纬向温度梯度维持,有利于南北风发展,从热力上间接影响西太副高的发展.最后,利用R42L9/LASG大气环流模式进行敏感性数值试验,通过改变高空南亚高压东移产生的负涡度效应,发现中层副热带高压区确有强迫产生的`动力辐散和绝热加热出现,并对应副高的异常加强,成功地验证了诊断所揭示的1998年夏季副高短期变异过程的两种机制.
作 者:任荣彩 刘屹岷 吴国雄 Ren Rongcai Liu Yimin Wu Guoxiong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 刊 名:气象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年,卷(期): 65(2) 分类号:P4 关键词:南亚高压 副高短期变异 作用机制篇5:热带对流层上空东风带扰动影响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个例分析
热带对流层上空东风带扰动影响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个例分析
利用NCEP/NCAR 1000-10 hPa 2.5°×2.5°日平均和每日4次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03年6月19-25日热带对流层上空东风带扰动对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东西向进退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带对流层上空东风带扰动从对流层中低层伸展到50 hPa高度附近,在200 hPa上表现最为明显,在热力场上表现出“上暖强,下冷弱”的垂直分布特征.当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南/北侧的东/西风带上的扰动在相向运动中抵达同一经度上时,对应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异常东退.垂直涡度方程的诊断分析表明:在东风带扰动附近,涡度倾向效应贯穿于对流层整层到50 hPa高度上,在200 hPa高度附近表现最显著,当高层东风带扰动东/西侧的负/正变涡增强时,当东/西风带扰动在相向移动过程中,它们涡度倾向正值区在130°E南北打通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出现突然东撤.涡度方程分析还表明,对于涡度倾向变化的'贡献中,水平涡度平流的贡献最大、β效应的贡献最小;当东风带扰动附近的水平涡度平流和β效应增强时、且由β效应所引起的东/西风带扰动中的南、北风分量在130°E附近南北同相迭加出现“正压发展”时,有显著的正涡度增长,对应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东撤.
作 者:姚秀萍 吴国雄 刘屹岷 刘还珠 Yao Xiuping Wu Guoxiong Liu Yimin Liu Huanzhu 作者单位:姚秀萍,Yao Xiuping(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LASG,北京,100029;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北京,100081)吴国雄,刘屹岷,Wu Guoxiong,Liu Yimin(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LASG,北京,100029)
刘还珠,Liu Huanzhu(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中心,北京,100081)
刊 名:气象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年,卷(期):2007 65(2) 分类号:P4 关键词:东风带扰动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东撤 涡度方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台风相互作用的数值试验研究】相关文章: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