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海冰开采对渤海周边地区冬季气候影响的数值试验
“哼哼哼”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渤海海冰开采对渤海周边地区冬季气候影响的数值试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渤海海冰开采对渤海周边地区冬季气候影响的数值试验,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
篇1:渤海海冰开采对渤海周边地区冬季气候影响的数值试验
渤海海冰开采对渤海周边地区冬季气候影响的数值试验
本文利用1月15日到2月14日 NCEP 再分析资料和 MODIS 卫星反演海冰分布资料及中尺度大气模式 POLAR MM5 对 年冬季渤海区域进行气候模拟.根据 MODIS 卫星反演海冰资料,对模式运行区域下垫面的渤海海冰进行不同方案的'开采,模拟其对渤海及周边地区冬季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即使采取极端开采方案取走所有海冰,也只对开采区域和大连少部分地区冬季气候有所影响,而对我国其他邻海省份的气候环境没有明显的影响.
作 者:雷r 顾卫 李宁 崔锦 周晓姗 陈立强 Lei Yang Gu Wei Li Ning Cui Jin Zhou Xiaoshan Chen Liqiang 作者单位:雷r,李宁,Lei Yang,Li Ning(北京师范大学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北京,100875)顾卫,Gu Wei(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5)
崔锦,周晓姗,陈立强,Cui Jin,Zhou Xiaoshan,Chen Liqiang(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沈阳,110016)
刊 名:气象科学 ISTIC PKU英文刊名:SCIENTIA METEOROLOGICA SINICA 年,卷(期): 27(z1) 分类号:P461.2 关键词:渤海 海冰开采 气候变化 MM5 数值模拟篇2:儒家思想对渤海的影响
儒家思想对渤海的影响
关于渤海的归属问题,长期以来中外学者一直有争议.中国学者始终主张渤海是唐朝管辖下的一个地方民族政权,渤海历史是属于中国多民族历史的'组成部分.本文主要是从客观的角度,通过阐述中国儒家思想对渤海的政治、文化教育,乃至社会生活及个人思想行为规范的影响来揭示历史上唐朝和渤海的关系.
作 者:刁丽伟 姜华昌 作者单位:牡丹江师范学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12 刊 名: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MUDANJIANG TEACHERS' COLLEGE(PHILOSOPH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 “”(6) 分类号:B222 关键词:儒家思想 渤海 影响篇3:地形对降水影响的数值试验
地形对降水影响的数值试验
用MM5v3模式研究地形高度对江淮流域降水的影响,通过在模式中提高和降低大别山和黄山的地形高度来模拟降水的变化,个例是6月28日和1991年6月12日的暴雨过程,进行了24 h模拟,并分析了垂直速度、涡散度、湿位涡、水汽通量等的变化,结果表明,上述各因子都在地形高度变化后有了明显变化,并因此影响了降水变化.各因子都有影响,综合各因子的影响是预测地形降水的途径之一.总的说,地形引起的降水变化主要在地形变化的'附近,特别是在山的迎风面,降水有明显增加.决定降水落区和强度的主要仍是大中尺度环流,但地形起了改变落区和强度的作用.
作 者:陈潜 赵鸣 Chen Qian Zhao Ming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中尺度灾害天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93 刊 名:气象科学 ISTIC PKU英文刊名:SCIENTIA METEOROLOGICA SINICA 年,卷(期): 26(5) 分类号:P456 关键词:地形 降水 影响篇4:/度冬季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冬季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007/度冬季(12月-202月),全国大部地区平均气温偏低,阶段性变化明显,总体呈现前冬(月上旬-年1月上旬)偏暖、降水明显偏少,后冬(1月中旬-2月15日)持续偏冷、降水大部显著偏多的特点.1月中旬-2月初,出现了大范围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设施农业、露天蔬菜、经济林果、油菜等越冬作物、养殖业受到严重影响,但低温雨雪天气利于杀灭病菌和虫卵,增加土壤和水利设施蓄水,为春季农业生产奠定较好基础;江南、华南以及贵州等地9月下旬-12月中旬持续少雨,严重秋冬连旱,造成水库蓄水严重不足;云南和海南大部秋旱持续至1月下旬,造成冬小麦、油菜、荔枝等长势偏差;东北地区大部和内蒙古东部1、2月份降水偏少5成以上,旱情持续发展.
作 者:韩丽娟 王梅 钱拴 吕厚荃 作者单位:国家气象中心,北京,100081 刊 名:中国农业气象 ISTIC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AGROMETEOROLOGY 年,卷(期):2008 29(2) 分类号:P4 关键词:2007/20冬季气候 低温 雨雪 冰冻 干旱 农业生产篇5:雷达卫星SAR与防卫气象卫星SSM/I对渤海海冰的观测研究
雷达卫星SAR与防卫气象卫星SSM/I对渤海海冰的观测研究
用雷达卫星(RADARSAT)合成孔径雷达(SAR)和防卫气象卫星(DMSP)特别微波成像辐射计(SSM/I)在1月23日同一天对中国渤海区域海冰的观测数据,进行了主动SAR与被动SSM/I的`组合研究. 用一层海冰电磁散射辐射的建模与数值模拟,分析了中纬度渤海沿岸海冰的特征性变化,提出用SSM/I辐射亮度温度的散射指数、极化指数、极化比率来识别渤海海冰;用RADARSAT高分辨率SAR数据(水平极化后向散射系数)对渤海海冰物理特征进行识别与分类. 这些特征指数在时间与空间尺度上的相关变化可有效地应用于渤海海冰的监察.
作 者:金亚秋 CHEN YI 陈轶 张巍 张南雄 黄润恒 吴奎桥 作者单位:金亚秋,陈轶,张巍,张南雄(复旦大学波散射和遥感中心,)CHEN YI(Center for Wave Scattering and Remote Sensing Fudan University,)
黄润恒,吴奎桥(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预报中心,)
刊 名:地球物理学报 ISTIC SCI PKU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年,卷(期): 44(2) 分类号:P412 关键词:渤海海冰 雷达卫星合成孔径雷达 防卫气象卫星特别微波成像辐射计 特征指数篇6:城镇规划布局对边界层结构影响的数值试验
城镇规划布局对边界层结构影响的数值试验
利用南京大学城市尺度边界层模式(UBLM), 对方圆20 km的一个小城镇, 以100 m水平格距进行了城市气象环境和边界层结构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 这种规模的小城镇, 其边界层气象场分布与大城市最明显的差异就是城乡温差很小, 不论白天还是晚上只有0.1~0.2℃的量值, 基本不构成城市热岛现象.在日间层结不稳定情况下, 主城区、郊区及居民区三类不同下垫面上的湍能廓线、位温廓线存在较大差异;而在夜间稳定情况下, 这些要素的廓线分布几乎显现不出下垫面影响的差异.(1)局部下垫面的`变化对模拟域内夜间气象环境的影响较小, 差异主要显现在日间, 且风速分布的变化强于温度变化.(2)当预留地建成稀疏居民区或稠密主城区时, 在试验区下风方向的原有城市下垫面上会有气温升高、水平风速减小, 垂直速度增大的现象;而当预留地建成平坦机场或水域时, 城市下垫面上会有降温、水平风速增大、垂直速度减小的现象.(3)水域对城市气象环境变化的影响最大, 它的存在或扩大会导致下风方向城市湍能、湍流扩散系数的明显减小.(4)备用地变成其它几种下垫面类型都对城市气象环境存在一定影响, 但是其影响的程度比变成水域带来的影响程度都要小很多.
作 者:何晓凤 蒋维楣 郭文利 王晓云 HE Xiao-feng JIANG Wei-mei GUO Wen-li WANG Xiao-yun 作者单位:何晓凤,HE Xiao-feng(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江苏,南京,210093;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北京,100081)蒋维楣,JIANG Wei-mei(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江苏,南京,210093)
郭文利,王晓云,GUO Wen-li,WANG Xiao-yun(北京市气象局,北京,100089)
刊 名:高原气象 ISTIC PKU英文刊名:PLATEAU METEOROLOGY 年,卷(期): 26(2) 分类号:P463.3 关键词:城市边界层 城市布局 数值模式 数值试验 气象环境篇7:吞吐流量对湖泊流场结构影响的数值试验
吞吐流量对湖泊流场结构影响的数值试验
摘要:本文利用EcoTaihu三维生态模型中的三雏水动力学模型,开展了典型背景风场、多个吞吐流量条件下的湖流数值试验,分析比较流场达到稳定状态时,沿垂直方向平均流场随吞吐流量大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吞吐流量的增加,湖泊垂向平均流场逐渐由受风生流控制转变成受吞吐流场控制,在此转变过程中存在临界吞吐流量值,当吞吐流量大小超过该值时,流场结构发生明显的改变,湖泊内小尺度的环流先消失,规模最大的环流最后消失;环流中流向争吞吐流流向一致的区域流速得到加强,而与吞吐流流向相反或差异较大的区域.流速先减小,后增加.风向和风速是影响临界吞吐流量值大小的主要因素.本文的研究结果对认识湖泊流场特征和了解物质在湖泊内的输移扩散具有重要意义,为合理规划引调水、准确预测水质、重建健康生态湖泊提供基础科学依据. .结果表明:随着吞吐流量的增加,湖泊垂向平均流场逐渐由受风生流控制转变成受吞吐流场控制,在此转变过程中存在临界吞吐流量值,当吞吐流量大小超过该值时,流场结构发生明显的改变,湖泊内小尺度的环流先消失,规模最大的环流最后消失;环流中流向争吞吐流流向一致的'区域流速得到加强,而与吞吐漉流向相反或差异较大的区域.流速先减小,后增加.风向和 速是影响临界吞吐流量值大小的主要因素.本文的研究结果对认识湖泊流场特征和了解物质在湖泊内的输移扩散具有重要意义,为合理规划引调水、准确预测水质、重建健康生态湖泊提供基础科学依据. .结果表明:随着吞吐流量的增加,湖泊垂向平均流场逐渐由受风生流控制转变成受吞吐流场控制,在此转变过程中存在临界吞吐流量值,当作 者:韩红娟 胡维平 晋义泉 HAN Hongjuan HU Weiping JIN Yiquan 作者单位:韩红娟,HAN Hongjuan(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南京,210008;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胡维平,HU Weiping(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南京,210008)
晋义泉,JIN Yiquan(上海紫江地产有限公司,上海,20)
期 刊:海洋湖沼通报 ISTICPKU Journal:TRANSACTIONS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年,卷(期):2007, (z1) 分类号:X143 关键词:三维数值试验 吞吐流 风场,湖流 临界吞吐流量篇8:低纬高原地形对强降水过程影响的数值试验研究
低纬高原地形对强降水过程影响的数值试验研究
在对云南5月31日~6月2日的强降水过程较为真实模拟的基础上,对云南特有的'地形对此次强降水过程的影响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红河河谷的喇叭口地形结构对此次云南强降水的落区和降水强度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不但能改变近地层气流的走向,而且对低层水汽通量散度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同时,改变云南南部地形对此次强降水过程的气流走向和水汽分布也都有影响,但相对而言不如红河河谷的作用显著;而降低云南东北部地形,则使云南北部的近地层气流辐合线发生变化,它主要对此次云南北部地区的降水产生影响,但对该地区水汽输送影响不大.
作 者:董海萍 赵思雄 曾庆存 DONG Hai-Ping ZHAO Si-Xiong ZENG Qing-Cun 作者单位:董海萍,DONG Hai-Ping(空军气象中心,北京,100843)赵思雄,曾庆存,ZHAO Si-Xiong,ZENG Qing-Cun(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国际气候环境中心,北京,100029)
刊 名:气候与环境研究 ISTIC PKU英文刊名:CLIMATIC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年,卷(期): 12(3) 分类号: 关键词:低纬高原地形 强降水 数值模拟 对比试验篇9:数值模式不同分辨率和地形对东亚降水模拟影响的试验
数值模式不同分辨率和地形对东亚降水模拟影响的试验
为探讨东亚地区降水数值模拟中水平分辨率和地形的作用,使用RegCM2区域气候模式,采用不同的模式分辨率和地形,对东亚降水进行对比模拟试验.结果表明,东亚地区降水的模拟效果取决于模式的水平分辨率,模式分辨率越高,模拟的效果越好.使用实际地形的模拟效果好于使用平滑地形的'.但同时,使用较高分辨率的平滑地形的模拟,效果好于使用次高分辨率的实际地形的模拟.这表明在东亚地区降水模拟中,分辨率与地形相比,起着至少同样重要的作用.结果指出,对东亚地区降水的模拟而言,使用60 km及以上分辨率可能是必需的.
作 者:高学杰 徐影 赵宗慈 Jeremy S.PAL Filippo GIORGI GAO Xue-Jie XU Ying ZHAO Zong-Ci Jeremy S.PAL Filippo GIORGI 作者单位:高学杰,徐影,赵宗慈,GAO Xue-Jie,XU Ying,ZHAO Zong-Ci(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国家气候中心,北京,100081)Jeremy S.PAL,Filippo GIORGI,Jeremy S.PAL,Filippo GIORGI(The Abdus Salam 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Theoretical Physics,Trieste,Italy)
刊 名:大气科学 ISTIC PKU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ATMOSPHERIC SCIENCES 年,卷(期):2006 30(2) 分类号:P461 关键词:东亚降水 区域气候模式 分辨率 地形【渤海海冰开采对渤海周边地区冬季气候影响的数值试验】相关文章: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