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暖对福建沿海的影响及对策
“小狸白”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气候变暖对福建沿海的影响及对策,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气候变暖对福建沿海的影响及对策,欢迎大家分享。
篇1:气候变暖对福建沿海的影响及对策
气候变暖对福建沿海的影响及对策
气候变暖是21世纪全球面临的最严重挑战之一.对国内外大量最新的.相关科研成果和实测数据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中国是全球气候变暖最显著的国家之一,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福建省气候正加速变暖;福建沿海海平面平均上升速率为2.2mm/a,海平面上升导致土地淹没、海岸侵蚀,海水入侵和土壤盐渍化;台风、风暴潮等海洋自然灾害强度加剧等,并结合福建的省情提出适应性对策.
作 者:张燕 ZHANG Yan 作者单位:泉州儿童发展职业学院,福建泉州,36 刊 名:辽东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LIAODONG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 年,卷(期): 15(3) 分类号:X16 关键词:气候变暖 影响 对策 福建沿海篇2:气候变暖的影响和危害
1、冰川融化(主要是大陆冰川融化影响),使全球海平面上升,威胁沿海海拔较低的国家或经济较发达的地区;
2、可能使得极端天气出现频率增加,如干旱、洪水、极端气温等,影响生物生存。低纬地区可能降水减少,对农业影响较大。
3、影响全球生态系统,改变生态环境而加快生物灭绝速率。
全球气候变暖
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和自然有关的.现象,是由于温室效应不断积累,导致地气系统吸收与发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断在地气系统累积,从而导致温度上升,造成全球气候变暖。
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全球变暖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仅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威胁人类的生存。
另一方面,由于陆地温室气体排放造成大陆气温升高,与海洋温差变小,进而造成了空气流动减慢,雾霾无法短时间被吹散,造成很多城市雾霾天气增多,影响人类健康。汽车限行,暂停生产等措施只有短期和局部效果,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气候变暖和雾霾污染。
篇3:气候变暖对西峰黄土高原物候期的影响
气候变暖对西峰黄土高原物候期的影响
利用西北地区119个、甘肃黄土高原39个气象站1971-的年、季气温,西峰农业气象试验站≥10 ℃初日和物候期资料,分析了气候变暖对物候期的影响.结果表明:20世纪70年代各季节和年气温均偏低,80年代冬季偏高,其他时段均偏低,90年代各时段均偏高.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 ℃的初日越来越早,特别是90年代以来,偏早的趋势更加明显.西峰站≥10 ℃初日与作物各生育期为正相关, 苹果树最显著的`是展叶盛期,为0.63,梨树最显著的是落叶末期和开花末期,为0.66,0.64.西峰站≥10 ℃初日早的3个年份与迟的3个年份相比,苹果树的各平均生育期普遍提前了4 d以上,梨树提前了7 d以上.
作 者:马鹏里 郭江勇 MA Peng-li GUO Jiang-yong 作者单位: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20 刊 名:干旱区研究 ISTIC PKU英文刊名:ARID ZONE RESEARCH 年,卷(期): 24(5) 分类号:P932 关键词:气候变暖 黄土高原 物候期 西峰篇4:中国西北地区气候变暖对农业的影响
中国西北地区气候变暖对农业的影响
选取西北地区资料年代较长的.171个地面测站1961~日平均气温资料,计算历年≥0℃、≥10℃积温和<0℃负积温,深入研究西北地区热量资源对气候变暖的响应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1987~20比1961~1986年的平均值明显增高,尤以最低气温增幅最大,这说明最低气温的变化比最高气温的变化更敏感,西北地区气候变暖主要来自最低气温升高的贡献.冬季升温幅度大于夏季,<0℃负积温绝对值明显减少.西北地区20世纪80年代后期气候明显变暖,热量资源增加,喜温作物面积扩大,越冬作物种植区北界向北扩展,对牧区牲畜越冬度春有利.西北地区气候变暖对农业的负面影响大于正面影响.
作 者:刘德祥 董安祥 邓振镛 作者单位:刘德祥(兰州中心气象台,兰州,730020)董安祥,邓振镛(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兰州,730020)
刊 名:自然资源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年,卷(期): 20(1) 分类号:P423.3 关键词:中国西北地区 气候变暖 影响 农业篇5:气候变暖对宁夏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气候变暖对宁夏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通过提取宁夏马铃薯主要生产区1981~的'马铃薯气象产量,并对相应年份马铃薯生长阶段的平均气温、降水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其产量的主要气象因子是降水,6~8月降水不足,对其产量影响最大.分析宁夏马铃薯主产区气温、降水的变化,均不利于单产的稳定提高,中部干旱无灌溉条件地区不宜发展马铃薯种植.
作 者: 作者单位: 刊 名:现代农业科技 英文刊名:XIANDAI NONGYE KEJI 年,卷(期): “”(21) 分类号:P49 S162.5+4 关键词:气候变暖 马铃薯 产量 影响 宁夏篇6:内蒙古赤峰地区气候变暖及其影响
内蒙古赤峰地区气候变暖及其影响
利用赤峰地区1951-的气温、降水、沙尘暴等资料,分析了赤峰地区近50a来的气候变化趋势,探讨了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结果表明:赤峰地区20世纪80年代以来气候变暖已成事实,1987年是气候变暖的突变时间点.气候变暖后,低温日数明显减少;无霜期延长,积温增加;旱涝和降水异常天气现象发生的概率增大;大风和沙尘暴发生概率减少.分析认为:气候变暖对赤峰地区农业的影响是利大于弊,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则是弊多利少.
作 者:尤莉 程玉琴 郭瑞清 李俊有 丁晓华 YOU Li CHENG Yu-qin GUO Rui-qing LI Jun-you DING Xiao-hua 作者单位:尤莉,丁晓华,YOU Li,DING Xiao-hua(内蒙古气候中心,呼和浩特,010051)程玉琴,李俊有,CHENG Yu-qin,LI Jun-you(内蒙古赤峰市气象台)
郭瑞清,GUO Rui-qing(内蒙古气象信息中心)
刊 名:中国农业气象 ISTIC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AGROMETEOROLOGY 年,卷(期): 29(2) 分类号:P4 关键词:气候变暖 极端气候事件 农业影响 生态环境篇7:气候变暖对黄河源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气候变暖对黄河源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黄河源区位于多年冻土区,严酷寒冷的气候条件和冻土共同构建成一种特殊的冻结水环境,使地下水类型和水文地质结构均发生变化,与非冻土区有显著的差别,形成特殊的水文地质区.近几十年来,由于全球性气候温变暖,出现大面积冻土退化,以及过度放牧、鼠害加剧等原因,造成草场退化,沙漠化趋势日渐明显,严重地冲击着黄河河源区的水源养涵功能,导致黄河在源头段多次出现断流.通过水平衡计算,探讨了气候变暖对黄河源区多年冻土退化的.影响,并阐述了冻结层上水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作 者:曹文炳 万力 曾亦键 胡伏生 陈劲松 CAO Wen-bing WAN Li ZENG Yi-jian HU Fu-sheng CHEN Jin-song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 刊 名:地学前缘 ISTIC PKU英文刊名:EARTH SCIENCE FRONTIERS 年,卷(期): 13(1) 分类号:P641 关键词:生态环境 全球气候变暖 黄河源区篇8:气候变暖对鲁西南冬小麦播种期的影响
气候变暖对鲁西南冬小麦播种期的影响
用鲁西南1954~冬小麦越冬前气象观测资料.分1954~1980年和1981~20两个阶段分别统计其气候要素特征和变化,采用相关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对比分析气候变暖对冬小麦播种期和越冬期的影响.结果表明:鲁西南地区1981年以来比1980年前冬小麦播种期间的平均气温约上升0.5℃,冬前积温增加17.8℃,冬小麦越冬期间的平均气温上升近1.0℃.由于气候变暖和品种更换的.共同影响.冬小麦的适宜播种期较前27年推迟7天左右.为鲁西南冬小麦确定适宜播种期,减少冬小麦冻害、形成壮苗提供了依据.
作 者:张翠英 Zhang Cuiying 作者单位:山东省菏泽市气象局,菏泽,274000;山东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济南,250031 刊 名:气象科技 PKU英文刊名:METEOR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 36(5) 分类号:P4 关键词:气候变暖 冬小麦 播种期篇9:广东气候变暖若干特征及其对气候带变化的影响
广东气候变暖若干特征及其对气候带变化的影响
对广东省近50年的`气温资料统计结果表明,广东省陆面气温增暖率为0.16 ℃/,低于全国和全球陆面增暖率;气候变暖的时空特征表现为冬季和春季明显大于夏季和秋季,沿海地区明显大于内陆地区,气候带向北移动的趋向明显,北热带区域面积在扩大,南亚热带区域面积在缩小,中亚热带区面积相对稳定.分析认为,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广东气候变暖具有地方性特征,主要是受大气环流、海温和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综合影响.
作 者:陈新光 钱光明 陈特固 李春梅 余克服 CHEN Xin-guang QIAN Guang-ming CHEN Te-gu LI Chun-mei YU Ke-fu 作者单位:陈新光,钱光明,李春梅,CHEN Xin-guang,QIAN Guang-ming,LI Chun-mei(广东省气候与农业气象中心,广东,广州,510080)陈特固,余克服,CHEN Te-gu,YU Ke-fu(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广东,广州,510301)
刊 名:热带气象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年,卷(期): 22(6) 分类号:P467 关键词:气候变暖 气候带位移 广东省篇10:气候变暖对中国不同地区农业的影响
气候变暖对中国不同地区农业的影响
Based on the China Rural Statistical Yearbook of 1984- published by State Statistics Bureau,and the annual temperature in the same period,impacts of temperature change,agricultural input,and planting area on grin production were analyzed for different regions of China during the last 20 year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in characteristic of climate warming has obviously promoted the increase of grain yield in Northeast China.but to some extent suppressed it in North China,Northwest China and Southwest China,and shown no obvious effect on it in East China and Central-South China.The increase in agricultural input facilitated the grain production obviously in various regions in the early stage of the past 20 years,but showed no obvious effect in the late stage.The continuous reduction in sown area had a significant negative effect on the grain production in East China and Central-South China.
作 者:刘颖杰 林而达 Liu Yingjie Lin Erda 作者单位:刘颖杰,Liu Yingjie(National Climate Center,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Beijing 100081,China;College of Resource Environment and Tourism,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 100037,China;Institute of 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Agriculture,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Beijing 100081,China)林而达,Lin Erda(Institute of 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Agriculture,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Beijing 100081,China)
刊 名: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ISTIC英文刊名:ADVANCES IN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年,卷(期): 4(z1) 分类号:P4 关键词:climate change agricultural input grain production篇11:气候变暖对中国热量资源分布的影响分析
气候变暖对中国热量资源分布的影响分析
依据中国520个气象站1951~2005年的日平均温度资料,得出各年代的≥10℃、≥0℃积温和持续天数分布的变化,进而分析了气候变暖对中国热量资源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10℃、≥0℃积温和持续天数的总体趋势是普遍增加的.尤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伴随着全球变暖加剧,积温和持续天数增加比较明显.中国≥10℃、≥0℃积温和持续天数在东部增幅大,西部增幅小;它们的等值线在东部平原地区不断北移,从南方到北方推进速度不断加大,在西部地区由于地形复杂,等值线变化较小,在高山和高原发现有向高海拔地区抬升的趋势.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中国热量资源分布的变化已对有些地区气候带的划分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作 者:缪启龙 丁园圆 王勇 段春锋 MIAO Qi-long DING Yuan-yuan WANG Yong DUAN Chun-feng 作者单位:缪启龙,MIAO Qi-long(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4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南京210044)丁园圆,王勇,段春锋,DING Yuan-yuan,WANG Yong,DUAN Chun-feng(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4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南京210044)
刊 名:自然资源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年,卷(期):2009 24(5) 分类号:P467 关键词:气候变暖 热量资源 积温 持续天数【气候变暖对福建沿海的影响及对策】相关文章: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