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节和春节的区别
“十八日”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圣诞节和春节的区别,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圣诞节和春节的区别,希望你喜欢,也可以帮助到您,欢迎分享!
篇1:圣诞节和春节的区别
圣诞节和春节的区别
节日起源
春节起源于“年”兽传说。传说有一种凶猛的动物,名字叫做“年”。它每到除夕之夜就到村里吃人和牲畜。所以人们在除夕之夜总是早早吃过晚饭,关起门,一家人围聚在一起,闲聊壮胆,躲避“年”兽的侵袭。后来人们发现,“年”兽害怕红色和噼噼啪啪的声音,所以人们就在大门上贴红色的对联,挂起红色的灯笼,燃放烟花爆竹,这样“年”兽就被吓跑了。人们很高兴,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饺子庆祝好运,希望第二年自己的生活会更好。这就是春节的起源。
圣诞节是庆祝耶稣基督诞生的节日,是“基督弥撒”(“Christ'sMass”)的缩写,是一些西方教会最重大的节日。在这一天,西方人和中国人一样,一家人聚在一起,共享美食,回忆美好的过去,期待更辉煌的明天。
节日意义
二者在形式上很相似,但圣诞节的涵义更丰富。它曾经是宗教流派之争的手段和工具。学者们一般认为12月25日被定为圣诞节可能开始于公元336年的罗马教会。12月25日原来是波斯太阳神(即光明之神)密特拉(Mithra)的诞辰,是一个异教徒节日,同时太阳神也是罗马国教众神之一。
12月25日这一天是罗马历书的冬至节,所以崇拜太阳神的教徒都把这一天当作春天的希望,万物复苏的开始。由于这个原因,罗马教会选择这一天作为圣诞节,要把异教徒的风俗习惯一些西方教会化。久而久之,圣诞节成为了各教派一些教徒,甚至广大非一些教徒群众的一个重要节日。由此可见,圣诞节既是宗教的产物,又促进了宗教的发展,它把一些西方教会的思想传到了全世界。
春节和圣诞节分别代表中国和西方的最重要的节日,但是中国和西方国家有着不同的价值观,这使春节和圣诞节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而且西方的圣诞节还与宗教有关,具有宗教性质的差别。虽然春节和圣诞节有着差别,但是现在都成为深受中国人喜爱的节日。
圣诞节的故事
1.圣诞老人为奥丁神后裔,也传说圣诞老人由圣·尼古拉而来,所以圣诞老人也称ST.Nicholas。据说他原是小亚细亚每拉城的主教,名叫圣尼古拉,死后被尊为圣徒,是一位身穿红袍、头戴红帽的白胡子老头。每年圣诞节他驾着鹿拉的雪橇从北方而来,由烟囱进入各家,把圣诞礼物装在袜子里挂在孩子们的床头上或火炉前。所以,西方人过圣诞节时,父母把给孩子的圣诞礼物装在袜子里,圣诞夜时挂在孩子们的床头上。第二天,孩子们醒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床头上寻找圣诞老人送来的礼物。
2.传说有个心地善良的没落贵族,生活非常艰难。三个女儿快要出嫁了,他为没有钱给她们买嫁妆而难过。喜庆的圣诞夜,三个姑娘早早地蜷在炕上睡觉了,剩下父亲在长吁短叹。圣诞老人决定帮助他们。他在他们家的烟囱里撒下了许多金子,落进姑娘们烤在火炉旁的长统丝袜里。从此,他们过上了幸福而快乐的生活。
3.据说有一位农民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圣诞夜里接待了一个饥寒交迫的小孩,让他吃了一顿丰盛的圣诞晚餐,这个孩子告别时折了一根杉树枝插在地上并祝福说:“年年此日,礼物满枝,留此美丽的杉村,报答你的好意。”小孩走后,农民发现那树枝竟变成了一棵小树,他才明白自己接待的原来是一位上帝的使者。这个故事就成为圣诞树的来源。在西方,不论是否一些教徒,过圣诞节时都要准备一棵圣诞树,以增加节日的欢乐气氛。圣诞树一般是用杉柏之类的常绿树做成象征生命长存。树上装饰着各种灯烛、彩花、玩具、星星,挂上各种圣诞礼物。圣诞之夜,人们围着圣诞树唱歌跳舞,尽情欢乐。
篇2:圣诞节跟春节的区别是什么
节日起源
春节起源于“年”兽传说。传说有一种凶猛的动物,名字叫做“年”。它每到除夕之夜就到村里吃人和牲畜。所以人们在除夕之夜总是早早吃过晚饭,关起门,一家人围聚在一起,闲聊壮胆,躲避“年”兽的侵袭。后来人们发现,“年”兽害怕红色和噼噼啪啪的声音,所以人们就在大门上贴红色的对联,挂起红色的灯笼,燃放烟花爆竹,这样“年”兽就被吓跑了。人们很高兴,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饺子庆祝好运,希望第二年自己的生活会更好。这就是春节的起源。
圣诞节是庆祝耶稣基督诞生的节日,是“基督弥撒”(“Christ'sMass”)的缩写,是最重大的节日。在这一天,西方人和中国人一样,一家人聚在一起,共享美食,回忆美好的过去,期待更辉煌的明天。
节日意义
二者在形式上很相似,但圣诞节的涵义更丰富。它曾经是宗教流派之争的手段和工具。学者们一般认为12月25日被定为圣诞节可能开始于公元336年的罗马教会。12月25日原来是波斯太阳神(即光明之神)密特拉(Mithra)的诞辰,是一个异教徒节日,同时太阳神也是罗马国教众神之一。
12月25日这一天是罗马历书的冬至节,所以崇拜太阳神的教徒都把这一天当作春天的希望,万物复苏的开始。由于这个原因,罗马教会选择这一天作为圣诞节,要把异教徒的风俗习惯化。久而久之,圣诞节成为了各教派,甚至广大非群众的一个重要节日。由此可见,圣诞节既是宗教的产物,又促进了宗教的发展,它把的思想传到了全世界。
春节和圣诞节分别代表中国和西方的最重要的节日,但是中国和西方国家有着不同的价值观,这使春节和圣诞节有着不同的文化。而且西方的圣诞节还与宗教有关,具有宗教性质的差别。虽然春节和圣诞节有着差别,但是现在都成为深受中国人喜爱的节日。
篇3:平安夜和圣诞节的区别是什么
平安夜和圣诞节的区别是什么
平安夜
平安夜由来圣诞节前夕也就是俗说的平安夜,当晚,全家人会团聚在客厅中,围绕在圣诞树旁唱圣诞歌曲,互相交换礼物,彼此分享一年来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表达内心的祝福及爱。在这天晚上都会看到一群可爱的小男生或小女生,手拿诗歌弹着吉他,一家一家的唱着诗歌报佳音。到底佳音队这种节日活动是怎么来的呢?
耶稣诞生的那一晚,一在旷野看守羊群的牧羊人,突然听见有声音自天上传来,向他们报耶稣降生的好消息。根据圣经记载,耶稣来是要作世人的王,因此天使便透过这些牧羊人把消息传给更多的人知道。后来人们就效仿天使,在平安夜的晚上到处报人传讲耶稣降生的消息,直到今日,报佳音已经变成圣诞节不可缺少的一个节目。
圣诞节
圣诞节的由来每年的12月25日,是_徒纪念耶稣诞生的日子,称为圣诞节。从12月24日于翌年1月6日为圣诞节节期。节日期间,各国_徒都举行隆重的纪念仪式。
圣诞节本来是_徒的节日,由于人们格外重视,它便成为一个全民性的节日,国家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可以和新年相提并论,类似我国过春节。
日期区别
从圣诞节的由来看,圣诞节是每年的12月25号,也就是耶稣诞出生的那天。相当于我们中国的春节第一天,而今年的圣诞节是20_年12月25号星期日。而平安夜是每年的12月25号的前一天晚上,也就是耶稣诞生的那一晚,也就相当于我们中国的大年三十除夕夜。传说看守羊群的牧羊人,突然听见有声音自天上传来,向他们报耶稣降生的好消息,然后那个晚上就被称为平安夜,当然也叫圣诞夜。
平安夜活动
平安夜的那天晚上,西方人像我们赶着回家过除夕一样,他们风尘仆仆地赶回家中团聚,大家通宵达旦地狂欢,享受热闹祥和的平安夜。在圣诞树旁唱圣诞歌曲,互相交换礼物,彼此分享一年来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表达内心的祝福及爱。还有报佳音这个活动也是平安夜晚上不可缺少的一个节目。大约是九点过后,由大约二十名青年人,加上一备装扮成天使的小女孩和一位圣诞老人组成,一家一家的去报佳音。最后在西方平安夜的那个晚上,在孩子们都睡着了之后,父母们会把圣诞节礼物悄悄地放在长统袜里。
圣诞节活动
在最开始的时候,圣诞节那天全世界所有的_都会举行特别的礼拜仪式。但随着时间的变化,现在很多圣诞节的欢庆活动和宗教并无半点关联。例如说交换礼物,寄圣诞卡,这都使圣诞节成为一个普天同庆的日子。总的来说,西方的春节包括就是平安夜到第二天的圣诞两个阶段。
说法1:平安夜吃苹果是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港澳台学生中传来的
当时改革开放伊始,从港澳台来到内地的学生有着过圣诞节的习惯,但由于当时社会上的物资比较单一,他们没法吃到火鸡或者圣诞大餐,冬天市面上只有苹果这种水果出售,于是他们就吃苹果庆祝,喻意在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
说法2:是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的大学生中流传开的
这些大学生有接触外国留学生、外籍教师的机会,也了解一些外国的文化传统,于是他们也过起了圣诞节,并在这个节日里添加了中国元素——平安夜吃苹果。
说法3:是从卖苹果的小贩中流传开的
据说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外来的水果大量流入中国市场,价格便宜、本土生产的苹果滞销,贩卖苹果的商人就借平安夜卖苹果,于是,平安夜吃苹果的中国传统也就产生了。
在12月24日平安夜,问你周围24个不同姓氏的人每人要一角钱,用这2块4买一个又大又红的,漂亮的苹果在5分钟内吃掉,在下一年会有好运哦!圣诞,英文是CHRISTMAS,美国韦氏辞典,认为这个字是由CHRIST+MASS合成的,其意义是“基督祭典”,而英国牛津辞典亦做相同解释。央格鲁撒克逊语“圣诞”一句,也一样是基督祭典之意。其它非英语系统国家,如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等,“圣诞”则有“生日”的意思。至于德国人,称圣诞节为“圣诞季”,但其原文则含有“圣夜”之意。圣诞节是一个普天同庆,人人皆欢乐的日子。世界上每一个国家或民族因为传统习惯的不同,其圣诞节习俗也各有差异。
英国:他们认为圣诞节必须吃得痛快。所以圣诞大餐极为丰富,包括猪肉、烤火鸡、圣诞布丁、圣诞碎肉饼......等等。家里每一个人都有一份礼物,连仆人也有,礼物都在圣诞节的早晨分赠。有时逢唱诗班逐门逐户唱圣诞歌时,他们也会被主人请进屋里,招待茶点或赠予小礼物。
法国:在圣诞节前夕都要到教堂参加午夜弥撒。弥撒后家人同往年长兄姐家中团聚共享圣诞餐,并分享一年来家中要事。偶有家人不和之事,亦常因圣诞欢聚而尽释前嫌,言归于好。故圣诞节在法国人眼中,视为仁慈和睦的日子。
意大利:在意大利,每逢圣诞节,大家都喜欢在家中安置一些关于耶稣诞生故事的模型。圣诞的前夕,家人团聚吃大餐,到午夜参加圣诞弥撒,然后大家去访问亲戚朋友,但只有小孩和老人得到礼物。在圣诞节意大利有一种好风俗,孩儿为感谢父母一年来的教养,会在未吃圣诞大餐前将他们的作文或诗歌,暗藏在餐巾、桌布或碟子里。吃完大餐后便将它取出朗读。
西方平安夜的由来
传说耶稣诞生的那一晚,在旷野看守羊群的牧羊人突然听见天上有声音发出,向他们报耶稣降生的消息。据圣经记载,因为耶稣来是要作世人心中的王,因此天使便通过这些牧羊人把消息传给更多的人知道。
后来,人们为了把耶稣降生的消息传给大家知道,就效仿天使,在平安夜的晚上到处去向人传讲耶稣降生的消息。
平安夜送平安果,这个习俗据说是中国才有的. 因为中国人比较注重谐音,比如洞房花烛夜,把花生红枣和莲子放在被子下面,寓意“早(枣)生贵子”.平安夜就是圣诞节前夜,圣诞节是12月25日,平安夜就是12月24日夜晚. 苹果的“苹”与平安的“平”同音,于是中国人寓以苹果“平安”的吉祥含义. 于是就有了平安夜送苹果的习俗. 送苹果代表送的人祝福接受平安果的人新的一年平平安安。
其实每逢圣诞节时,每个国家在饮食方面都是不尽相同的,在平安夜这天吃苹果,是中国人,洋为中用的一种演化。自从苹果被引进到中国后,中国人就给它取了个吉祥的名字叫苹果。因为苹与平同音,有平平安安的寓意。随着一代又一代人,不断的传承,苹果被赋予了更多美好的寓意。现在的苹果,已代表着:平安、健康、快乐的意思。
自从上个世纪,美国科学家发现,苹果不仅能,有效抑制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还能有效降低,血液中的,低密度蛋白胆固醇开始,美国人就开始流行一句话:一天一苹果,医生远离我。这句话传入中国后,深入人心。因此,苹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篇4:平安夜和圣诞节的区别
一、平安夜和圣诞节的区别
第一点不同是日期不同
圣诞节的时间是每年12月25日,而平安夜时间是每年12月24日,平安夜永远在圣诞节的前一天,所以人们一般都是先过平安夜再到圣诞节。这样的节日时间安排很像我国的除夕和春节,我们也是过完除夕再到春节,说到这里,想必大家都知道区别在哪里了吧!
第二点不同是节日活动不同
平安夜的活动是在12月24日当天晚上,远在各地的家人都会聚集在一起开party或者聚会,一起围着圣诞树唱圣诞歌曲,吃圣诞大餐,然后分享彼此之间的所见所闻,表达对对方的思念之情。在平安夜的晚上,每个家庭的父母会准备好礼物放在孩子的圣诞袜里,等着孩子们醒来拆收礼物。
圣诞节的活动是12月25日整一天,这天一般是孩子交换圣诞礼物,给好友寄圣诞卡片的日子。在圣诞节这天聚餐会更丰盛,有猪肉、烤火鸡、树干蛋糕、杏仁布丁、姜饼等等。
二、平安夜和圣诞节哪个重要
说起这两个节日哪个比较重要,自然是圣诞节更为重要些,因为圣诞节是耶稣诞生的正式时间,平安夜是报耶稣即将降生消息的日子,所以平安夜是圣诞节的铺垫,是为迎接圣诞节而做准备的节日。不过较之圣诞节,平安夜的晚会更为热闹些,因为是迎接节日的狂欢前夕,所以人们都表现的异常兴奋。
三、平安夜和圣诞节活动有哪些
平安夜活动
平安夜的那天晚上,西方人像我们赶着回家过除夕一样,他们风尘仆仆地赶回家中团聚,大家通宵达旦地狂欢,享受热闹祥和的平安夜。在圣诞树旁唱圣诞歌曲,互相交换礼物,彼此分享一年来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表达内心的祝福及爱。还有报佳音这个活动也是平安夜晚上不可缺少的一个节目。大约是九点过后,由大约二十名青年人,加上一备装扮成天使的小女孩和一位圣诞老人组成,一家一家的去报佳音。最后在西方平安夜的那个晚上,在孩子们都睡着了之后,父母们会把圣诞节礼物悄悄地放在长统袜里。
圣诞节活动
在最开始的时候,圣诞节那天全世界所有的都会举行特别的礼拜仪式。但随着时间的变化,现在很多圣诞节的欢庆活动和宗教并无半点关联。例如说交换礼物,寄圣诞卡,这都使圣诞节成为一个普天同庆的日子。总的来说,西方的春节包括就是平安夜到第二天的圣诞两个阶段。
篇5:圣诞节跟春节的区别是什么_两者有什么区别
圣诞节的意义:纪念耶稣降生 据说耶稣是因着圣灵成孕,由圣母玛利亚所生的。神更派遣使者加伯列在梦中晓谕约瑟,叫他不要因为马利亚未婚怀孕而不要她,反而要与她成亲,把那孩子起名为“耶稣”,意思是要他把百姓从罪恶中救出来。后人为纪念耶稣的诞生,便定十二月二十五为圣诞节,年年望弥撒。
圣诞节本是宗教节日。十九世纪,圣诞卡的流行、圣诞老人的出现,使圣诞节开始渐渐流行起来。圣诞庆祝习俗在北欧流行后,结合着北半球冬季的圣诞装饰也出现了。
十九世纪发展至中叶,整个欧洲、美洲开始过起了圣诞节。并衍生出了相应的圣诞文化。改革开放后,圣诞节在中国传播地尤为突出,至二十一世纪初,圣诞节有机地结合了中国当地习俗,发展日趋成熟。吃苹果、带圣诞帽、寄送圣诞贺卡,参加圣诞派对,圣诞购物等成了中国人生活的一部分。
如今圣诞节、圣诞老人和圣诞树的形象在世界各地都深入了孩子们的内心。圣诞节到来之际,许多家长会给孩子们讲圣诞节的由来和习俗,让孩子们体会到圣诞节背后的意义,懂得爱,懂得分享,懂得感恩和回报。
西方圣诞节习俗有哪些
1.圣诞晚会
圣诞晚会是圣诞节必不可少的节目,有家庭式的,朋友式的,情人式的。举办圣诞Party往往能够加深友情、亲情和爱情。在晚会上,人们戴着圣诞帽,唱着圣诞歌,诉说着圣诞愿望。
2.圣诞大餐
圣诞大餐一般在圣诞节的晚上进行,主要为家人团聚,一般不邀请客人参加。圣诞大餐的主要食品有烤火鸡、布丁和碎肉馅饼等。
3.圣诞帽
那是一顶红色的帽子,据说晚上戴上它除了睡觉睡得安稳外,你还会在第二天发现装满帽子的圣诞礼物。
4.圣诞袜
圣诞袜是一双红色的大袜子,多大都可以。由于它是用来装礼物的,因而是小朋友们的最爱。晚上,小朋友们会将圣诞袜挂在床边,等待第二天早上收礼的惊喜。
5.圣诞卡
圣诞卡是祝贺圣诞及新年的贺卡,上面印着关于耶稣降生故事的图画,以及庆贺圣诞、新年的话语。
6.报佳音
圣诞夜(12月24日晚至25日晨),教会组织一些唱诗班(或由信徒自发地组成)挨家挨户地在别人的门口或窗下大唱圣诞颂歌,这叫做“报佳音”。
7.圣诞颂歌
圣诞节时唱的赞美诗称为“圣诞颂歌”。圣诞颂歌很多,曲谱多取自着名音乐家的名作,经常唱的有《平安夜》、《弥赛亚》(又名《救世主》)等音乐作品。
8.圣诞老人
传说中,他是一位身穿红袍、头戴红帽的白胡子老头,原为小亚细亚某城的主教,名叫圣尼古拉,死后被尊为圣徒。每年圣诞节,他会驾着鹿拉的雪橇从北方赶来,由烟囱进入各家,把圣诞礼物装进孩子们挂在床头或火炉前的圣诞袜里。
9.圣诞树
圣诞树一般是用杉柏之类的常绿树做成,象征生命长存。树上装饰着美丽的灯烛、彩花、玩具、星星,并悬挂着美丽的圣诞礼物。圣诞之夜,人们围着圣诞树唱歌跳舞,尽情欢乐。
篇6:春节和元旦的区别是什么
元旦是每年公历(阳历)1月1日
元旦节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在很久之前,古时候的元旦日期都是农历,不同朝代的元旦日期也都不一样,那个时候的春节和元旦是属于同一天。
在中国现代,元旦指的是新一年的第一天,公历上是每年的1月1日,是很多国家通行的节日。元旦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吗?有人认为在公历上的元旦,并不是中国传统节日。因为在19以前中国没有使用公历纪年法,公历上的元旦并不是中国传统节日,是我国的法定节假日,所以元旦我们会放假。
中国的传统节日都会和农历日期有关,很多人都说元旦是中国传统节日,指的是中国1949年以前的那个“元旦”,即农历的正月初一,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春节”,民间通称“过新年”。因此,可以很准确地说,1949年以前的“元旦”是中国传统的节日,而1949年后的“元旦”是公历新年,并不是中国传统的节日。
春节是每年农历(阴历)正月初一
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而特定的春节一般指的是大年初一,也就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
元旦和春节的区别是什么
通常说的新年是元旦,即阳历1月1日开始算起。而春节是农历一月一日开始算起,新年贺卡大多是庆祝元旦的。
元旦也被称为“新历年”,是指现行公历的1月1日。但在19之前,“元旦”即是今天的“春节”,也就是夏历新年。
春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古时春节曾专指节气中的立春,也被视为一年的开始,后来改为农历正月初一开始为新年。
古代中国的元旦日,并非如今通用的“格列历”——公历的一月一日。从殷代定农历十二月初一为岁首,到汉代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曾有多次反反复复的改变。
到民国时孙中山于1912年1月初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时为“顺农时”、“便统计”,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改公历1月1日称为岁首“新年”,但仍称“元旦”。
直到解放后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统一使用“全国年节和纪念日放假办法”,将公历1月1日规定为元旦节,并决定全国在此节放假一天。
同时为区别农历和公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前后,因此改农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
元旦和春节的相关活动
古代的元旦节
在古时候,每年元旦都会举行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因为古代春节和元旦属于同一天,因此元旦的活动和现在我们春节的活动相似,例如祭神祭先祖、舞龙灯、贴春联、放鞭炮等等。
现代的元旦节
虽然现在我们已经把元旦和春节分开了,但是元旦作为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国家已经将元旦列入法定假日,全国人们一起放假庆祝元旦佳节。大家也会趁着元旦佳节,和家人团聚或者是一起出去旅行等等。
篇7:除夕和春节的区别是什么
除夕和春节有什么区别
时间不同
简单来说广义的春节包括过年和除夕;过年和大年三十还有除夕都是同一天,除夕特指大年三十的晚上,也就是大年夜。而特定意义的春节是指大年初一,也就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
习俗不同
从有关资料查找,除夕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重大的节日之一。指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即春节前一天晚,因常在夏历腊月三十或二十九,故又称该日为年三十。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
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年节古称“元旦”。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阳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岁时节日,亦被称为“传统节日”。它们历史悠久、流传面广,具有极大的普及性、群众性、甚至全民性的特点。
传统的、民俗的、真正的“年”,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在“二月二龙抬头”为收尾,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过“年”历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在过年期间,中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除夕的俗语有哪些
大年三十的吃,正月初一的穿
除夕吃芋头,一年四季不犯愁
除夕吃红柑,一年四季保平安
大年三十坐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去碾谷,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去宰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首,三十晚上扭一扭,大年初一拱拱手
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蒸枣花;二十九,去打酒;年三十儿,捏造鼻儿(饺子);大初一儿,撅着屁股乱作揖儿。
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转,初四烙饼炒鸡蛋,初五、初六捏面团,初七、初八炸年糕,初九、初十白米饭,十一、十二八宝粥,十三、十四窜汤丸,正月十五元霄圆。
【圣诞节和春节的区别】相关文章:
5.协议和合同的区别
9.请示和报告的区别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