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故事:旧手机如何变成保时捷
“Eiffel”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2篇成功故事:旧手机如何变成保时捷,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成功故事:旧手机如何变成保时捷,希望大家喜欢,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成功故事:旧手机如何变成保时捷
旧手机如何变成保时捷
craigslist。org是美国一个非常出名的分类信息网站,上面最流行的玩法之一就是发布旧物交换广告,任何人都不用支出一分钱,就可以拿自己不要的旧物,从他人手中交换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对于大多数年轻人来说,用自己的旧手机同网友换一张歌手专辑,或是热播电影的光碟,应该算是一次不错的交易。但17岁的加利福尼亚州少年斯蒂文?奥蒂兹,却用两年时间14次的频繁交换,最终打造了一个奇迹:用同学赠送的一部旧手机,换取了一辆价值9000美元(约合人民币6。1万元)的保时捷跑车!
斯蒂文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帕萨迪纳市的一名中学生,作为一名网络时代的青少年,他很早就会通过网络“做生意”赚零花钱。并经常用大约20英镑,从朋友手中买下一部旧手机,“修饰一新”后,再放到互联网上卖出高3倍的价格。
每当自家需要添置洗衣机或转筒式干燥机等家用电器时,斯蒂文总是能从网上淘到花很少钱的二手电器,然后再花一点小钱,将这些二手电器修整一新供家人使用。他的父亲伊斯特班说:“斯蒂文通过这些交易,不仅学到了许多事情,了解到了事物的价值,还学会了责任感和谈判技巧。”
但令伊斯特班想不到是,儿子的“谈判技巧”竟会如此高超!在过去两年的时间中,斯蒂文通过网络一步步“以小换大”地不断和网友们交换物品,最后竟用一部没花钱的旧手机,辗转换到了一辆价值不菲的保时捷跑车!
,斯蒂文的一个朋友将一部不再使用的旧手机免费赠送给了他,他就在craigslist。org分类网站上打出一则“换物广告”,希望拿这部手机和网友们交换其他东西,很快得到了响应。于是,斯蒂文先用这部旧手机换了一部更新款式的手机,接着又用换来的手机换了一部ipod,之后又换了一辆旧单车、苹果mac book pro笔记本电脑。当换取到一辆1987年的丰田越野车后,因为他当时只有15岁,还不到拿驾照的年纪,就只好把越野车先换了一辆不能上路的高尔夫球车,又用球车换来一辆轻型摩托车。当他考取驾照后,才把轻型摩托车换成了一辆1975年的福特野马汽车。不久前,他又用这辆福特车和网友成功换取了一辆版的保时捷跑车!
当斯蒂文开着这辆新交换成功的保时捷跑车上学时,同学们不由得目瞪口呆:这个只有17岁,且家境并不富裕的高中生斯蒂文,竟开着一辆银色的保时捷跑车来上学。
如今,斯蒂文每天都会开着这辆银色的保时捷跑车去上学,当他将汽车停在就读的宪章橡树中学停车场时,总会引来同学们羡慕的目光,这让斯蒂文感到非常骄傲。他说:“我真感到自己有点‘奢侈’,毕竟,并没有多少17岁的青少年能开着一辆保时捷去上学。即使再过100万年,我都不敢相信我真的用一部旧手机换到了一辆保时捷跑车。”
虽然耗时两年才把手机换成保时捷,但这并不是斯蒂文的终极目标,他说:“我以后要做一件更重要的事,就是再换到更名贵的车,高价卖掉后,买一座新房子送给父母。”
当有人问起他成功的秘诀时,斯蒂文说:“什么事情都没那么容易,如果硬让我说秘诀,我的体会是,一要有时间,二要有耐心,更重要的要有好心态,然后分段去实现自己的大目标。更确切地说,有些人做事之所以半途而废,往往不是因为难度较大,而是觉得成功离目标太远,不是因为失败而放弃,而是因为倦怠而失败。一句话,做任何事,只要耐心坚持,就能取得最后成功!”
篇2:名人励志故事:《让成功变成系列》
《让成功变成系列》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美国电影市场很不景气,各大公司都为生存发展而忧心忡忡。哥伦比亚电影公司同样陷入困境,为了寻找突破口,公司上上下下费了不少周折,但仍未见起色。这时,有人提议:是否可以以英国间谍007为原型,拍摄一部故事片在全球发行。提议一经提出,公司老板立即拍板并着手实施。
剧本写好后,导演开始寻找演员,硬派小生肖恩・康纳利有幸成为007的扮演者。半年后,影片杀青。1962年,007影片《诺博士》在全球同步公映,气势磅礴的画面、悬念迭起的情节、激烈火爆的打斗立即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影迷。当年该片即创造了近六千万美元的票房,这在当时是个惊人的奇迹。
两年后,公司又有人建议:为什么不能再拍一部007呢?当时公司内部有不少人都反对,理由是:同样的影片再拍一部未必讨好,也未必能收回成本。公司老板却坚决支持这一建议。于是第二部007《来自俄罗斯的爱情》重磅推出,又一次创造了辉煌。除了画面激烈、格斗精彩、充满悬念之外。影片又添加了新的“佐料”――邦女郎。当年,该影片为公司换回了近八千万美元的票房收入。
直到这时,哥伦比亚公司才意识到:“007”是个卖点,是吸引全球影迷的焦点。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能将007系列化呢?演员可以更换、剧本可以重编、情节可以推新。于是,英俊硬朗的邦德、美女香车的画面、悬念火爆的情节、充满智慧的想像成了007影片的标志。
从1962年的《诺博士》到2006年的《007大战皇家赌场》,哥伦比亚电影公司共拍摄了二十余部007系列影片,几乎每两年一部;从肖恩・康纳利到罗杰・摩尔,从布鲁斯南到现在的丹尼尔・克雷格,一个又一个邦德形象深入人心:从一个邦女郎到同部影片中若干个邦女郎,无不吸引影迷眼球:从第一部收人六千万美元到最新一部的五亿美元,共创下了四十多亿美元的票房。可以说,007影片开创了电影史上的神话,即便是《哈里・波特》与之相比也略逊一筹。
哥伦比亚电影公司的高明之处在于:将偶然间发现的“机会”和“闪亮点”无限制地持续下去。试想,如果他们拍完两部“007”后就放弃,就绝没有今天的奇迹。
有位专写人物传记的著名作家经过长期调研发现:许多人都或多或少地取得过成功,也都抓住过一两次机会;每个人的一生都会有“闪光点”,只是大多数人将“闪光点”在不经意间给忽略了,无法让它持续性地“闪亮”下去。而成功者恰恰相反:总能将优势顺延下去,无限放大自身的优点,由一个机会走向“同类”的更大机会,从而创造奇迹和辉煌,形成所谓的“系列”。
也许,许许多多的人都有各自的优势,也都有过瞬间的成功机会。问题在于:我们是否学会去打造人生的“007”,让成功变成系列。
【成功故事:旧手机如何变成保时捷】相关文章:
2.手机故事作文
4.手机的故事作文
6.爱迪生成功故事
7.成功励志故事
8.成功心态故事
9.成功故事精选
10.成功小故事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