忌不自信翻译
“世界第一可可”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忌不自信翻译,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忌不自信翻译,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邹忌修原文及翻译
邹忌修原文及翻译
【原文】
邹忌修八尺有余,身体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及,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文】
邹忌身高八尺多,神采焕发而容貌俊美。一日早晨,他穿戴打扮,看着镜子,问他的妻子:“你看我跟城北的徐公比,哪个更俊美?”他妻子说:“您俊美得很,徐公怎么能赶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出名的美男子,邹忌不大自信,又去问他的妾:“我和徐公哪个更俊美?”妾说:“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位客人来家中拜访,邹忌跟他坐着闲谈,他又问:“我和徐公哪个更俊美?”客人说:“徐公比不上您。”
第二天,徐公来到邹忌家,邹忌细细打量他,自以为不及徐公美,拿起镜子来仔细端详,更觉得远不如人。晚上他躺在床上细细思量,领悟到:“我的妻子说我俊美,是因为偏爱我;侍妾说我俊美,是因为畏惧我;客人说我俊美,是因为有求于我啊!”
于是邹忌入朝参见威王,对他说:“臣确实晓得比不上徐公俊美,可是臣的妻子偏袒臣,侍妾害怕臣,客人欲有求于臣,异口同声说臣比徐公俊美。如今齐地纵横千里,有一百二十个城邑,宫中妃嫔、左右近臣,没有不偏私于大王的,朝中大臣没有不畏惧大王的,齐国上下没有不求于大王的`,可见,大王实在被蒙蔽的厉害!”齐威王称赞:“您说得对。”
于是发出诏令:“凡官民人等,能当面指责寡人过失的,受上赏;能上书劝谏寡人的,受中赏;能在大庭广众之下批评朝政,只要为寡人所闻,受下赏。”诏令刚刚颁布时,大臣们都来进谏,朝堂门庭若市。过了几个月,时不时还有谏言上奏。一年之后,人们即使想进言,也没什么可说的了。
燕、赵、韩、魏四国听到这件事,都来齐国朝见。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得胜于邻国在于自己国家的内政修明、政治正义”啊!
阅读练习
1、这节写什么?(邹忌比美)可分几层?((一)问美(二)比美(三)思美)
2、妻、妾、客回答时语气有何不同?(妻:肯定判断句,反诘句,热情赞扬;妾:鹦鹉学舌,地位低微,拘谨,害怕; 客:逢迎应酬)
3、从孰视、窥镜可以看出邹忌什么特点?(明智、精细)
4、从邹忌领悟缘由说明他的什么特点?( 善于推理)
4、文题是讽谏齐王,但这段没有写讽谏的事,是否离题?(这是讽谏的缘由。邹忌正是以此为基础,通过比喻的方法讽谏齐王的。不离题。)
2节:
1、这节写什么?(邹忌讽谏)
2、邹忌讽谏用的是比喻手法,从逻辑的角度看,是类比推理。无论比喻还是类比推理,两者都要有相似之处。我们来看相似之处在哪里?
——妻——私——宫妇左右——
邹 ——妾——畏——朝廷之臣—— 齐
忌 ——客——求——四境之内—— 王
—————蔽————————
(不同的是对象,而私、畏、求、蔽是相同的。)
3、邹忌和徐公比美,妻妾客回答,第1节写了200字,2节邹忌谈这些内容用了30多个字,为什么?(读者已经知道了这件事,没必要再详细重复一遍了。这是作者详略安排得当。)
3、4节:
1、这两节写什么?(讽谏结果)
2、讽谏结果如何?(齐王纳谏行“三赏”,朝廷内外“三时”出现“三变”,使得“四国朝齐”。)
3、讽谏结果与讽谏过程比较起来,详略如何?(结果略写。因本文主要是写邹忌的讽谏艺术,结果不需要写得详细。但要写,说明讽谏得正确。)
积极意义:文中的“纳谏除蔽”这种见解在当时有积极意义,虽然邹忌讽谏与齐王纳谏都是为巩固封建统治,但在客观上有利于人民,有利于社会进步。
写作特点:
1.设喻手法:设喻精妙,比喻切当。
2.详略处理:该详的地方定要泼墨如水,该略的地方要惜墨如金。
3.人物语言个性化:三问三答。
4、三叠法:本文写了三问、三答、三赏、三时、三变,为什么都是三呢?《三国演义》有“三顾茅庐”、“三气周瑜”,《水浒》有“三打祝家庄”,《西游记》有“三打白骨精”,戏剧有《三上轿》,《包公三勘蝴蝶梦》,为什么都是三?这跟读者心理有关。少了不过瘾,多了就烦了。所以写相声要三翻四抖。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原来写了二十多个例子,后来减到五个,再后来减到三个,就不再减了,也是这个道理。如果写历史,多,不便于删削,怎么办呢?详写三个,其他略写。如“六出祁山”、“七擒孟获”。
六人分别朗读:邹忌、妻、妾、客、齐王以及旁白。
篇2:人教版邹忌原文及翻译
邹忌修八尺有(yòu)余,而形貌昳(yì)丽。朝(zhāo)服衣冠,窥(kuī)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bàng)讥于市朝(cháo),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jiàn)进;期(jī)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篇3:人教版邹忌原文及翻译
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身材魁梧,容貌美丽。(有一天)早晨(他)穿好衣服戴好 帽子,照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哪里能比得上您呢?”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于是又问他的妾说:“我与徐公相比谁更美?”妾说:“徐公哪里能比得上您呢!” 第二天,一位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与他坐着闲谈。(邹忌)问客人说:“我和徐公谁更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啊。” 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端详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再照镜子看看自己,又觉得远不如人家。晚上,(他)躺在床上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的原因,是偏爱我;妾认为我美的原因,是惧怕我;客人认为我美的原因,是有事情想要求于我。”
因此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惧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的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妃子及身边的侍从,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人不惧怕您的,国内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受蒙蔽(一定)很深了!”
齐威王说:“ 好!”于是就下了一道命令:“所有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过错的人,得上等奖赏;能够上书劝谏我的人,得中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人,得下等奖赏。” 政令刚一下达,许多官员都来进言规劝,宫庭就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有时偶尔还有人来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想说,也没有什么可进谏的了。
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内政修明,不需用兵就能战胜敌国。
人教版邹忌课文赏析
文章以“孰美”的问答开篇,继写邹忌暮寝自思,寻找妻、妾、客人赞美自己的因为,并因小悟大,将生活小事与国大事有机地联系起来。由自己的“敝”,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婉讽“王之敝甚”,充分显示了邹忌巧妙的讽谏艺术与娴熟的从政谋略。邹忌正是以自身的生活体悟,委婉地劝谏齐威王广开言路,改革弊政,整顿吏治,从而收到很好的效果。
第一部分,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而是从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
作者先刻画了邹忌的外貌:身材魁梧,仪表堂堂。“窥镜”“自视”,逼真地刻画出他不无自得的神情。正是有了这点自信,才使他敢于和齐国有名的美男子徐公比“美”,也与下文见徐公后“弗如远甚”的自惭心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烘托出他感到受蒙蔽的心情。明明是“弗如远甚”,可他的妻、妾和客却异口同声地认为他比徐公漂亮,显然是由于各自特殊的原因,使他们没有勇气说出真实的情况。这里,三个人的回答,由于身份和心理不同,虽然都是赞扬,但语气上却有明显的不同。妻的回答表现了妻对他由衷的喜爱,爱恋之情溢于言表。妾因其地位低下,与主人之间并没有多少真情可言,但又不能不顺从,所以她的回答就有些勉强,说话比较拘谨,不敢越雷池一步。客人的回答则明显地流露出奉承的意味。
难能可贵的是,邹忌在这一片赞扬声中,并没有昏昏然,忘乎所以,而是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先是“不自信”,等见到徐公后,又实事求是地承认自己“弗如远甚”,甚而至于“暮寝而思之”。
这一段,作者并没有把人物局限于家庭琐事之中,一般性地写他不因妻、妾和客的赞美而感到自满,而是将人物形象进一步提高、升华,由自身想到国家,从中体味出国君不易听到直言的道理,于是“入朝见威王”。
第二部分,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蔽纳谏。
这一段是课文的中心部分。邹忌见威王后,并没有单刀直入地向威王进谏,而是先讲自己的切身体会,用类比推理的方式讲出“王之蔽甚矣”。他先叙述了妻、妾、客蒙蔽自己的原因,然后从自己的生活小事推而至于治国大事,说明齐王处于最有权势的地位,因而所受的蒙蔽也最深。这里,没有对威王的直接批评,而是以事设喻,启发诱导齐威王看到自己受蒙蔽的严重性,从而使他懂得纳谏的重要性。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依据,推己及人。“王之蔽甚矣”一句,点明了进谏的主旨,犹如当头棒喝,一针见血,使其猛醒,具有强烈的表达效果。
邹忌敢下结论的原因:一是邹忌曾任齐相,是国家的重臣,言不在私而益于公,所以他无所顾忌;二是以小见大,由自己的受蒙蔽推想到国君的受蒙蔽,这种现身说法的方式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第三部分,写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齐王接受了邹忌的劝告,立即发布政令,悬赏求谏,广开言路,对于关心国事、积极进谏者,分不同情况给予奖赏。齐王纳谏之后,齐国果然发生了可喜的变化。“门庭若市”说明在此以前,齐国确实有许多积弊,“时时而间进”说明最初的进谏已经取得了预期的效果,齐威王已经根据人们的意见,改革了弊政。“虽欲言,无可进者”,说明威王已完全纠正了缺点和错误,齐国政治清明。齐威王纳谏去蔽,从而使齐国国势强盛,威震诸侯。
篇4:告别不自信作文
告别不自信作文
“有请二十四号选手上场。”观众席上传来了一片鼓掌声。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学校演讲比赛。我缓缓地走了上去,眼睛注视着地上。站在演讲台上,看着那么多双眼睛,我顿时害怕了,我的双手双脚都在微微颤抖,脸也情不自禁地红了。演讲开始了,我又一次地感觉到我的脸颊如火一般地烫,不敢抬起头来面对观众。我觉得我的声音也在不停地颤抖,原本背得滚瓜烂熟的演讲词,到台上就一个字也记不起来了。只能不停地偷看手中的演讲稿。随着最后四个字“谢谢大家”,我的演讲终于拉下了帷幕,演讲结束了,我心里清楚,这场演讲被我搞砸了。
我是一个非常没有自信的人,在同学面前不敢表现自己,总是在关键的时候怯场。
每次音乐考试的时候,虽然是自己班熟悉的同学,我也不敢大声地唱出来。我站在前面,拿着书捂住自己的`脸,尽量不让同学们看到我胆怯的表情。所以,每次老师都会生气,我的音乐成绩总是不及格。
上课的时候,我也不敢举手回答问题,等老师叫到我,我才不情不愿地站起来很小声地回答,老师每次都会让我重复说几次。
在面对很多人的时候,我总是非常地不自信。但是,现在我就要摆脱它。
我要抛开一切不自信,勇敢面对,现在已经没有机会再上台演讲了,但我会在同学面前表现出一个自信的自己。我要积极地举手发言,且声音大而洪亮。在音乐考试中,让所有人都能够听见我的歌声。
告别不自信,会给我的生活带来无限乐趣,会给我的人生增添许多美好。
篇5:教育孩子-父母忌不以身作则
老井小学 党剑利
父母都要注意以言传身教影响孩子。在现实生活中有无数事例,如父母好看书、讲文明,孩子也爱学习、懂礼貌;父母粗鲁,孩子也脏话多。父母言行一致,教育的效果明显;父母言行背离,则不会有好的教育效果。古人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向孩子提出要求后,最重要的是父母时时处于以自身的行动去严格贯彻自己提出的要求。这样做的父母能够对孩子取得威信,父母的正确行动就是无声的'命令,是孩子效仿的榜样。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耳濡目染,逐渐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篇6:邹忌讽齐王原文及翻译
邹忌讽齐王原文及翻译
相信同学们都很熟悉邹忌讽齐王这篇文言文了,以下是有关这篇文言文的原文及翻译,一起看看吧。
邹忌讽齐王原文及翻译
原文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yòu)余,而形貌昳(yì)丽。朝(zhāo)服衣冠,窥(kuī)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bàng)讥于市朝(cháo),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jiàn)进;期(jī)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文
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身材魁梧,容貌美丽。(有一天)早晨(他)穿好衣服戴好 帽子,照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哪里能比得上您呢?”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于是又问他的妾说:“我与徐公相比谁更美?”妾说:“徐公哪里能比得上您呢!” 第二天,一位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与他坐着闲谈。(邹忌)问客人说:“我和徐公谁更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啊。” 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端详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再照镜子看看自己,又觉得远不如人家。晚上,(他)躺在床上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的原因,是偏爱我;妾认为我美的原因,是惧怕我;客人认为我美的原因,是有事情想要求于我。”
因此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惧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的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妃子及身边的侍从,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人不惧怕您的,国内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受蒙蔽(一定)很深了!”
齐威王说:“ 好!”于是就下了一道命令:“所有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过错的人,得上等奖赏;能够上书劝谏我的人,得中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人,得下等奖赏。” 政令刚一下达,许多官员都来进言规劝,宫庭就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有时偶尔还有人来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想说,也没有什么可进谏的了。
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内政修明,不需用兵就能战胜敌国。
注释
(1)本文选自西汉后加的。《战国策》是战国时期各种史料的汇编,原作者不详,西汉刘向编订为三十三篇,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情况和社会面貌,着重记录了战国时期一些谋臣策士的言论和谋略。邹忌:《史记》作邹忌,战国时齐人,善鼓琴,有辩才。齐桓公时就任大臣,威王时为相,封于下邳(今江苏邳县西南),号成侯。后又事宣王。讽:讽喻,指下级对上级以委婉曲折的言语进行规劝。纳谏,接受规劝改正错误。纳:接受。谏(jiàn):劝说君王、尊长改正错误。
(2)修:长,这里指身高。八尺:战国时各国尺度不一,从出土文物推算,每尺约相当于今18到23公分左右不一。 这里的“一尺”等于现在的23.1厘米。
(3)昳(yì)丽:光艳美丽。
(4)朝服衣冠:早晨穿戴好衣帽。朝:早晨。服:名词活用做动词,穿戴。
(5)窥(kuī)镜:照镜子。
(6)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与城北徐公相比谁更美。孰:谁,什么。孰与:连用表示比较。
(7)君美甚:您美极了。
(8)及:赶得上,比得上。
(9)不自信: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宾语前置用法。
(10)复:又。
(11)妾:旧时男子在妻子以外娶的女子
(12)旦日:明日,第二天。
(13)与坐谈:与之坐谈,与客人坐下谈话。介词“与”的后面省略宾语“之”。
(14)若:如。
(15)明日:第二天。 孰视之:仔细地察看他。孰,通“熟”(shú),仔细。之,指城北徐公。
(16)弗如:不如。
(17)暮寝而思之:夜晚躺在床上思考这件事情。暮,夜晚。寝,躺,卧。之,代词,指妻、妾、客 “美我”一事。
(18)之: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美,赞美。
(19)朝:朝见。威王:即齐威王。私:动词,偏爱。
(20)诚:确实。知:知道。
(21)皆以美于徐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以,动词,以为,认为。 于,比。
(22)齐地方千里:齐国土地方圆千里之内。方:方圆。
(23)宫妇左右:指宫中的姬妾和身边的近臣。 莫:没有人,没有谁。
(24)四境之内:全国范围内(的人)。
(25)王之蔽甚矣:被动句,大王受蒙蔽很厉害。蔽,受蒙蔽,这里指因受蒙蔽而不明。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甚:厉害。
(26)能面刺寡人之过者:能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面刺,当面指责。过,过错。者,代词,相当于“……的人”。
(27)能谤讥于市朝:能在公共场所指责议论(君王的过失)。谤讥,公开议论指责,没有贬义。市朝,众人聚集的公共场所。
(28)闻寡人之耳者:传到我耳朵里,闻,使……听到。
(29)门庭若市:宫门口,庭院里像集市一样热闹(形容人多的样子)。
(30)时时而间进:时时,有时,不时,有时候。 间(jiàn),间或,偶然,有时候。 进:进谏。 进谏:进言劝谏。
(31)期(jī)年:第二年,明年。
(32)虽欲言无可进者:即使想说也没有什么可以进谏的了。
(33)朝于齐: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是表示尊重齐国。
(34)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这就是所谓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意思是内政修明,不需用兵就能战胜敌国。
篇7:告别不自信作文800字
告别不自信作文800字
周六晚上,我收拾房间中的书,偶然翻出一个笔记本,那是一个只有巴掌那么大的本,却承载着我无数的情感。我坐在桌前,在台灯柔和的灯光下翻动纸页,看得出,字迹很稚嫩,却都饱含着内心最真实的情感。
用文字诉说情感,或是我能想到最好的发泄方式吧。翻阅着,每一页的文字都能勾起我的回忆,有一页上面写着“什么都做不好吗?”我忆起,那是初一第一次月考失利,刚刚进入初中的我,与周围的人都不熟悉,无人倾诉,那时还像一个恋家的小孩一样,一切一切的不适应和内心的苦闷全都化作眼泪盈在眼眶中,内心的世界也随着泪水的流下而没了光彩,没了自信,那感觉真不好受。“你没能力”“你考不好”的想法在谴责着自己的过失,并将自己封闭在一个没有光的世界里。
再往后翻两页,又写着心情完全不同的文字:“终于考了一次满分了哦!”旁边还画了一个笑脸,像是奖励给自己的欣慰的微笑。那次的满分像是小小的一束光,照进那个没有光的封闭空间,想想那时的自己已经种下自信的种子了吧,正在等着它慢慢破土而出,成长为一朵为自己而开的'花。
后来有一页写道:“有人夸我唱歌好听诶,又是一个小特长哦,原来也不是一无是处嘛。”我喜欢在无聊时哼一两句小调,后来被同学听到,说:“你唱的歌很好听啊,”并得到周围同学的认可,心里暗暗窃喜,并且之后会在闲暇时光分享录音。当我第一次发录音的时候,心里不免忐忑,好在得到大家的赞赏,而这些赞赏像是那种子所需的养分与阳光,照亮我内心的世界,那颗种子开成了象征自信的向日葵,无论风吹雨打,永不凋谢,永远向阳而生。
后来日记本上的是鼓励自己努力上进的语句,想来是在经历一次次的磨难之后练就了坚强,也树立了自信,找到了自己的优点,使自己一步步蜕变,向那个不自信的我说再见。
想来,那次满分,那句夸奖,那些鼓励,都是一个个光源,成为照亮我内心的那一光,浇灌了自信的种子。
最后,我在日记本扉页写道:“自信之花永不凋谢,告别不自信的自己,要相信自己,也很棒!”
篇8:自信不换鞋,换鞋不自信初三作文
自信不换鞋,换鞋不自信初三作文
看着自己脚上的鞋子,想着别人脚上的靴子。心中的那份自信就像坐在翘翘板上似的,摇摆不定。
——题记
翱翔在寓言故事之中,心情犹如击打着礁石的浪花此起彼伏。你瞧,这字里行间不都向我们讲述人要有自信吗?
是的,这寓言故事向我们讲述了在英国某地流传着这样的`风俗:你要是往马路上一站,你就表示愿意和某人换鞋子,你还得出钱补贴对方。一个约翰逊先生有一天站在十字路口和别人换鞋子,换了之后,觉得穿在脚上很不舒服,于是继续换,钱一次一次溜进了别人的口袋里,直到傍晚时分,才好容易换上一双满意的鞋子。回家一看,原来是早上自己穿出去换的那双。
看了这则寓言,你不觉得约翰逊的所作所为有些愚蠢、荒唐吗?自己有一双合适,舒服的鞋子,却还要站在大街上,一次次的和别人换鞋子。而且十分愿意把口袋里的钱放入别人的腰包内。他这样做是为了什么?不就是想有一双适合于自己,能让自己满意的鞋子吗?
当一双很好的鞋子穿在脚上时,他却觉得这儿不好,那儿不好,其实这对他来说是再好不过了,可他就是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不相信自己的感觉。
看来,这不仅仅是约翰逊先生有这个毛病。这不,一个本来在水中如鱼得水的我却偏偏不敢在九山湖里展示展示自我,锻炼锻炼自己,却非死赖在游泳馆不可。这不是不自信的表现吗?
你一定会认为我游得不如人家,其实,我的游泳姿势非常规范,速度也相当快。可不,前几天还有人要和我比试比试,一入水,我就如同进入了无人境地一般,毫无顾虑的向前猛钻。害得对手使出浑身气力,也追不上我。这使得对手不得不刮目相看了啊!可平日,我都是在游泳馆里游,且大池不游,硬要和初学者挤在小池里游。这不是不自信心理在作祟又是什么呢?不知为什么我一进那深水区,心就发慌,心跳加快,牙齿猛抖,身上的汗毛更不用说,竖得像个刺猬似的。
按理来说,横渡九山湖这么短的距离对我就像吃饭一样简单,可心里就是慌里慌张,诚惶诚恐的。在众人的力劝说服下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下水了。瞧,又快又好看,不一会儿的功夫,就游到了对岸。
可这一切的一切就是不自信造成的。要是自信约翰逊不会屡次换鞋,要是自信我就不会总在游泳池里游,看来自信才是成功之母。
有自信事必成!
【忌不自信翻译】相关文章:
6.直不疑文言文翻译
9.忌的成语
10.英文简历忌长篇大论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