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道中国味:可口可乐的春节营销
“吉尔伽美什”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地道中国味:可口可乐的春节营销,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地道中国味:可口可乐的春节营销,欢迎大家分享。
篇1:地道中国味:可口可乐的春节营销
百年跨国品牌可口可乐长期持续的“中国式”春节营销则可以说是洋品牌春节营销的经典,可口可乐的春节民俗特色营销兼具了国际化与本土民俗化双重特征。
1、持之以恒的中国式传播
自从可口可乐在全球第一个提出“Think local,Act local”的本土化思想之后,可口可乐就真正走上了特色营销之路。结合中国几千年以来形成的民俗风情和民族习性,自从起,可口可乐开始在中国完全采取本土化的品牌成长管理策略。在深入的市场调查的基础之上,可口可乐根据中国消费者的喜爱和文化背景,接连发起了一场又一场品牌运动。
20,可口可乐通过调查发现,身着红色小肚兜, 头顶一撮发的小阿福形象是消费者喜爱和最受欢迎的新年吉祥物之一,完全符合可口可乐的“Think local,Act local”战略。于是,可口可乐在、、、春节连续四年配合春节促销活动分别推出了小阿福、小阿娇拜年的系列品牌运动――20推出“春联篇”,20推出“剪纸篇”, 20推出“滑雪篇”,20则推出“金鸡舞新春”篇。这些具有强烈中国色彩的广告把可口可乐与中国传统春节中的民俗文化及元素(如鞭炮、春联、十二生肖等)结合起来,传递了中国人传统的价值观念――新春如意,合家团聚。
特别是年,可口可乐更是成功的搭乘雅典奥运快车,以亚洲飞人刘翔为主角,以刘翔回家为主题,把刘翔和阿福、阿娇合理的融汇在一起,传递一个更为深入人心的情怀――回家团圆,实现了国际化与本土春节民俗的完美结合。
2、中国心法,国际招式
与持续的中国式春节民俗特色营销相配套,可口可乐国际化水准的市场推广则显示出其精准、规范、大气,国际化市场推广将中国式春节民俗特色营销的价值发挥得淋漓尽致,
在特色包装上,早在年春节期间,配合阿福、阿娇的传播推广,可口可乐向市场正式推出了全新的、以阿福为创作元素的贺岁新包装,喜庆的大红色加上中国传统的阿福娃娃的形象,堪称地道中国味,大阿福包装,春节对联、灯笼、福到等极具中国风味卖场POP,为可口可乐打响了2002年新春第一枪。此后的年、2004年,可口可乐均推出具有浓郁中国民俗特色的产品如以中国12生肖为设计元素的易拉罐新包装等满足中国消费者的情感需。
在产品组合上,可口可乐经过深入调查,分析出春节家庭饮料消费的规律和容量,连续数年在春节期间大规模推广其2L及2.25L等符合节日家庭消费的特大容量包装;在产品口味的组合上,可口可乐也充份发挥其丰富产品线的优势,将可口与雪碧、芬达进行捆绑销售,满足家庭不同人群、不同口味的需求;
在销售情境营造上,可口可乐更是运用娴熟。春节对联、灯笼、福到等极具中国风味的装饰充斥卖场,布置和陈列比大多数本土品牌更富中国味。2005年春节,可口可乐更是在上海、北京等在的著名商业街用3万多个易拉罐搭建而成11米高的吉祥金鸡造景,创下了可口可乐新春造景中国之最。高昂的吉祥金鸡,备受人们喜爱的泥塑阿福、阿娇穿着红色肚兜,手持红灯笼,在一派红彤彤的欢乐景象中,为所有来来往往的宾客恭贺新春、吉祥如意,令人深感震憾,无法忘怀。
四、知人心者得天下
相对于其它品牌无关痛痒、效果平平的春节营销,金六福和可口可乐无疑是最大的赢家。金六福与可口可乐之所以获得空前的市场成功,其核心在于它们对于中国传统春节这一节日的本质了解。同时,它们对中国消费者的了解摆脱了大众品牌那种流于表面的通病。相对而言,只有它们才真正了解中国民俗,真正深入中国消费者人心。它们在整个春节营销系统中的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每一项举措都深深的打上了春节所特有的中国烙印。
篇2:地道年味,河南春节庙会
地道年味,河南春节庙会
1、鹤壁逛华北第一古庙会
逛庙会是过年期间永不可缺少的娱乐活动,而在鹤壁,逛的庙会着实不少。鹤壁浚县的正月古庙会是华北第一的古庙会。
在鹤壁,如果过年时不去逛逛浚县古庙会,不去浮丘、大缮仙丈障恪拜拜佛,就感觉跟没过年似的。
浚县古庙会,已有1600多年历史,每年正月初一到二月初二,来自晋、冀、鲁、鄂、皖等省及本省周边县市的香客和观光游人,络绎不绝,是华北第一大庙会。
庙会期间,传统的民间社火,扭秧歌、踩高跷、耍狮子、舞龙、竹马、武术、旱船等,热火朝天。
2、说不完道不尽的开封年味
开封清明上河园正月初一至十六举办的民俗文化节,还有开封龙亭公园举行的大型灯会和翰园春节祭祖大庙会。
盘鼓、高跷、舞龙、舞狮、旱船等精彩节目,更有黄焖鱼、炒凉粉、灌汤包等经典小吃,集中展示剪纸、琉璃画、木雕、木版年画、吹糖人、捏面人、糖画、冰糖葫芦等民间手工艺制作。
麒麟造型为“龙头、鹿角、蛇身、羊蹄、牛尾”,舞动时,一人舞麒麟头,一人舞麒麟尾,两人配合默契,把传说中麒麟的喜、怒、哀、乐、惊、疑、醉、睡等动静神态表现得栩栩如生。
3、安阳传统新年摩肩接踵逛庙会
对于安阳人,似乎总有一种抹不去的庙会情结。城市很小,却保持着一定的古代格局,虽然城墙已不复存在,可是钟楼、文峰塔这些古建筑却保留了下来,还有一些古老的民居,没有经过刻意修缮,原生态地散落在路边。春节期间上演传统大戏和充满中原特色的庙会,热闹非凡。
曲沟的“抬阁”已有多年历史,相传当年是为了欢送孔子而创作的歌舞形式,以“精、奇、绝、妙”著称,最初只有四驾抬阁,主要表演《钟馗嫁妹》、《八仙庆寿》、《九老图》、《嫦娥奔月》、《天女散花》、《白蛇传》等神话故事。
安阳的文峰塔是城市的象征,建于五代后周广顺二年,距今已有1000余年,此塔风格独特,上大下小,呈伞状,国内外罕见。
4、老洛阳的年味
洛阳自古是天下之中,“中国”一词最早就是指的洛阳。这里可以说处处是文化,步步是民俗。
行走在1000多年的历史街道中,感受到了古都的气氛及悠久的历史气息。逛老集,走古街,吃水席、小点,喝五星羊汤。
河洛文化庙会、关林庙会上社火表演、抖空竹、挠杆等绝活表演,在各大公园也会举办牡丹灯会、灯盏,香山寺敲钟迎新春等多彩的节目,宫灯是洛阳市民过年的重要组成部分。
篇3:大创意,大闹剧!--评可口可乐参加第四届中国杰出营销奖案例
可口可乐,“今年20,明年18”,越来越年轻,
可口可乐品牌营销的主要任务就是进一步推进“要爽由自己”的品牌理念, 使品牌形象更贴近年轻消费群体。它是藉由“大创意”加上“大整合”所集结而成的整合营销方案。大创意的核心是一部由6位明星代言,源于新生代真实生活,展现“要爽由自己”的个性追求的广告连续剧。剧情的连续效应提升了可口可乐“真实原创”的品牌价值。大整合的核心在于突破了传统的传播渠道与模式。传播渠道上整合出击,电视与互联网并进;充分发挥线上线下媒体的独特优势;收视率上,整合分散的投入;营销手段上,强强联手,与窗体顶端网络游戏互动,成功地拓展了新的战略营销渠道。
我只想说,年轻没有错,刻意扮嫩就不对了。
连续剧,大闹剧?
创意不是用来拿奖的,而是用来卖货的。
如果做了一点改进,就大声吹嘘,“我做了一个大创意”,还要特别强调这个“大”字,那么这个人的头上一定有一“大”群牛――牛都吹到天上去了!
“大创意的核心是一部由6位明星代言,源于新生代真实生活,展现“要爽由自己”的个性追求的广告连续剧。”可口可乐策划人在杰出营销奖颁奖现场大声吹嘘。当听到“大创意”三个字的时候,我心里一阵惊喜,终于可以听到有创意的案例了!得好好听听这个“大”创意到底有多“大”;当看完所谓的“广告连续剧”后,我很失望。
这不就是一个“系列广告片”嘛?难道时间加长了,情节加多了,就叫“大”创意?裁判怎么说的,“如果说做长的5分钟的广告,其他的公司也做过。在中国,1分钟的广告短片,百度也做过,在创新方面你们不是第一个。”
难道花大把银子,请几个大明星,搞几个大动作,做几个大场面……把“可口可乐”当成主角,拍成一部所谓的“连续剧”,就叫“大创意”?如果是这样,那做创意也太简单了, “大创意”应该遍地都是――随手捻来的“创意”能叫创意吗?
另外,消费者看完这样的连续剧就一定会对可口可乐有好感了?不,消费只会记得这几个明星,记住了部分玩酷的、夸张的镜头!如果没有看完整,还以为是百事可乐的广告呢!要不然,裁判怎么会在颁奖现场直言不讳,“如果要你做百事可乐的方案,你会和现在的方案有不同吗?你的广告很像是给百事可乐做的,这是我的看法,
”
所以,我们只能希望这样的大创意,不要最后成为大闹剧。
年轻化,大市场?
关心我们的朋友应该知道,之前有篇文章叫做《可口可乐要玩超级女声?》。
那是去年可口可乐找李宇春做代言的时候,特别讨论过这个问题。在这里,我想再次郑重的警告可口可乐:“不要扮嫩,你已经不是小孩子了!”
16―24岁的年轻人是喝百事可乐的,百事可乐已经在这部分人群中占据绝对领导地位。他们认为可口可乐是自己的爸爸喝的,所以可口可乐才成为经典!如果可口可乐硬要与百事可乐争夺,那就是置本身的定位于不顾,值得吗?所以,裁判的眼睛是雪亮的,“如果你的原创偏离了品牌的核心定位(和百事可乐的根本差异是有古典的、经典的),你的创新有什么用呢?”
唯一能解释可口可乐年轻化理由,就是“贪心”,总是企图把消费者一网打尽,好象要把百事可乐挤出市场,可能吗?有效果吗?
年轻化,不一定有大市场。
进网络,大整合?
“整合”两个字流行一段时间了。
于是,有些人也开始跟风,“大整合的核心在于突破了传统的传播渠道与模式。传播渠道上整合出击,电视与互联网并进,充分发挥线上线下媒体的独特优势。”
把电视与互联网结合起来,再进入网吧陈列一下,就叫做“整合”了?而且还是“大整合”?这是做得有点“大”――小题“大”做!整合不是简单地进入另一个传播渠道,不要开口就是整合,好象自己是整合专家一样!明天我把报纸与互连网结合起来,也叫整合?后天他把户外广告与互联网结合起来,也叫整合?
不要把一点小改进,就说得那么大!会吓死人的!
(该案例获得-第四届中国杰出营销奖快速消费品类决赛三等奖,未能进入总决赛)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bawo123@hotmail.com
篇4:互联网时代春节抢红包对中国人年味的影响的论文
引言
“抢红包”是 年春节期间最火热的活动。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100EC.CN)监测数据显示,2015 年除夕当天,微信红包收发总量达10.1 亿次, 是 年的200 倍,QQ 红包收发总量6.37 亿个,抢红包人数为1.54 亿;支付宝红包收发总量达2.4 亿个,总金额达到40亿元。庞大的数据量充分体现出2015 年春节期间中国人抢红包的疯狂程度。
“抢红包”不仅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也影响着人们的过节方式。春节刚过,一些社会舆论便开始反思“抢红包如何毁掉了春节”,指出“抢红包”培养了大批的“低头族”,一些人为抢红包没有看上完整的春晚节目,没有和亲人说上几句称心的话,没有来得及和爸妈唠唠知心嗑。这样的春节过法,弱化了中国人的年味。另一些人认为“抢红包”是一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刷新、升级,乃至颠覆了传统的“红包文化”,身在两地的人,即使远隔千里,也可以互发“红包”。“抢红包”的趣味性、互动性丰富了过节的方式,使人们能够在娱乐之中增进感情,逐渐
强化了中国人的年味。
本文与以上观点不同的是,我站在支持“抢红包”强化了中国人年味的观点上, 通过网络调查、查找文献资料,综合的提出“抢红包”在维护中国传统的过节方式的角度来看确实弱化了中国人的年味, 淡化了那些不会或不善于使用网络的人与新时代网民的感情;但是,根据网络调查数据,并参考文献资料,综合考虑到“抢红包”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兴活动,符合当代中国人的需求,其超强的互动性、趣味性,正在加强人与人的互动,增进亲朋友好友间、同事间的感情,丰富过年的方式。总体而言,
我认为“抢红包”活动是在强化中国人的年味。
1 “抢红包”的现状
1.1 什么是“抢红包”
“抢红包”是一种网民争抢网络红包的一种网络娱乐活动。网络红包最初是指腾讯公司首创的微信红包, 是腾讯旗下产品微信于1 月27 日推出的一款应用,功能上可以实现发红包、查收发记录和提现。2015 年春节期间,以腾讯的微信红包为首,网络上又逐渐出现了阿里巴巴的支付宝红包、新浪的微博红包等,铺天盖地的网络红包引起了全民“抢红包”的狂潮。
1.2 “抢红包”的表现形式
1.2.1 “抢红包”成为2015 年春晚最受欢迎的节目
根据腾讯官方数据,从除夕0 时到19 时,微信红包收发总量达4 亿次, 摇红包总参与人数量达万。在央视春晚期间,共摇出5 亿元红包,全球共有185 个国家的用户创作了超过110 亿次“摇一摇”抢红包动作。而抢红包的高峰出现在除夕夜22 时34 分,这一分钟里便有8.1 亿次摇一摇互动。
1.2.2 “抢红包”培养了大量低头族
一些人为抢红包没有看上完整的春晚节目,没有和亲人说上几句称心的话,没有来得及和爸妈唠唠知心嗑。这样的春节过法,弱化了中国人的年味。
篇5:互联网时代春节抢红包对中国人年味的影响的论文
2.1 对中国人的年味的消极影响
忽视身边不善于使用网络的老人,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年味。一部分人认为,“春节期间网友们不顾亲朋好友,只顾抱着手机摇一摇“抢红包”,造成了对家人的冷漠、淡薄了亲情,影响到中国传统的“团员守岁”、“围炉夜话”。我认为以上观点并不准确。根据魔方网3 月2 日发布的最新数据,由以下图表可以看出受访中国手机网民中参与“抢红包”活动最多的年龄段集中于19-45 岁的青年人和中年人,共占受访人数的百分之78.3%;参与较少的年龄段是46-55 岁的中老年人和18岁以下的少儿,共占到受访人数的20.4%;参与最少的是56 岁以上的老年人,占到受访人数的1.3%。对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出,春节“抢红包”活动造成的最大隔阂介于不善于使用网络的老年人和善于使用网络的中青年人之间。所以我认为部分人认为年味变淡是因为大部分老年人难以接受和学习新兴网络产品,无法与时俱进的参与到新时代的网络活动当中。
2.2 对中国人的年味的积极影响
2.2.1 “抢红包”的互动性、趣味性强化了年味
中国手机网民参与抢红包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与亲友同事活动或小赚一笔红包钱,还有一部分人是为了娱乐消遣和凑节日热闹。结合另一张图表,可以看出中国手机网民的春节红包来源主要还是来自与亲友、同事互动,占到62.3%。对两张图标进行分析可以得出,春节“抢红包”活动主要是起到了与亲友同事互动、联络感情的作用。“抢红包”已经成为人们春节期间人们过节的新方式,其互动性、趣味性正在强化年味2.1 重视精神追求,淡化金钱欲念金钱是财富的象征,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金钱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追求幸福的`欲望也多半要靠金钱来实现,离开客观物质基础的幸福往往是虚幻的。但是,幸福归根结底是要靠人用“心”去感受的,只有拥有充实的精神生活,才能真正体验到幸福。当代大学生应该坚信,金钱并非万能,世界上有比金钱更重要、更宝贵的东西,也应该正确认识金钱的作用,正确认识物质财富对于幸福的实际意义,更应重视自己的精神追求,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体验精神幸福。大学生应该把学习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在学习中体验知识的魅力,探索真理的奥秘,丰富自己的心灵;运动使人健康快乐,大学生可以通过体育锻炼丰富自己的生活,体验健康向上的体育精神;此外,文学艺术、自然风光、亲情、友情等等,都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其中的美好和愉悦,使我们获得快乐。我们要明白,在人生中,少一份贪念,便多一份幸福。
2.2 加强实践锻炼,在过程中体验幸福
“意义在于过程,幸福在于回味”,幸福的生活需要注重过程的体味与历练,追求幸福需要尽力充盈过程,感知过程,从具有参与性、挑战性的追求过程中感受快乐和幸福。古诗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正像人们都有着登高望远的美好愿望一样,意义不仅在于结果,还在于过程中。出发前筹备过程的兴奋、行进旅途中的期盼与喜悦以及攀登过程中的美好享受都可以让人们感受到幸福。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理性地看待幸福,重视实践锻炼,在过程中体验幸福。高校校园活动丰富而又多彩,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参加一些活动,比如社团活动、专业相关比赛、文艺演出、体育比赛等等,通过参与这些活动,体验活动的内容和精神,感受其中的喜悦和快乐;大学生也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做兼职、当志愿者、寻访名企等等,在与社会接触和交流的过程中得到锻炼,感受人生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外出旅游、寻访名山,哪怕只是解决一个小小的学习难题,在过程中,我们都可以体验到其中的美好,感受到幸福。
2.3 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幸福生活
创造是获取幸福的门票, 美好幸福的生活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它来自我们对人生的投入,需要我们用双手去创造。马克思主义认为,幸福不仅包含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享受,更重要的是通过劳动实践去创造幸福生活。因为在劳动实践中,我们不仅能获得享受劳动成果的快乐,而且还能投入自己的时间、精力、辛勤,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切身体验到生命的存在价值,这样的成果是属于自己创造的,通过这样的途径获得的幸福才能让我们真正体验到幸福感。因此,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也应该积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自己的劳动和创造去获得真正长久的幸福,只享受他人劳动的幸福是短暂的。大学生现在已经是成年人了,大学毕业后要步入社会,成家立业,养老育子等,这些人生的责任都需要大学生自己承担起来。因此,从大学时代起,大学生就要树立起这种成长意识、责任意识。大学生要明白,将来的幸福取决于今天的努力奋斗,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只有今天勤奋学习,加强锻炼,勇于创新,我们才能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
2.4 关注集体利益,学会在集体中感受幸福
幸福虽然表现为个体对于现实生活的美好体验,属于个人的心理评价和主观感受,但是,个人幸福并不能独存,人是社会关系的产物,人的本质属性就在于其社会性。所以,幸福并不完全是个人的事情,而是包含个人幸福和集体幸福两个方面。马克思主义认为,个人幸福不仅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实现,而且只有为社会集体谋求幸福,才是最高意义的幸福。个人需要、目标的满足与实现,只是一般意义上的幸福,为他人、为集体、为社会谋求幸福才是幸福的更高境界。孟子认为“与人乐乐”、“众乐乐”才是最大的快乐;范仲淹追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雷锋主张“用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类服务当中去”,还有当代社会许多英雄般的励志人物,他们用自己的言行告诉我们,只有把自己融入他人、融入集体、融入社会,我们才能实现完整的自我,才能获得更高层次的幸福。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以这些励志人物为榜样,走出“小我”,树立起为他人做贡献,为集体幸福而努力的“大我”意识。为此,大学生应该学会主动帮助他人,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为集体的利益和荣誉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而不应该因为“小我”利益的获得而沾沾自喜。俗话说:“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大学生通过帮助他人和社会,也能够获得他人和社会的赞赏和尊重,在这种利他行为中感受到快乐,实现“大我”的幸福。
幸福是人类永恒追求的话题,人人都向往幸福美好的生活。大学生正处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对幸福的感知对其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当代大学生要正确理解幸福的本质,走出对幸福理解的误区,把握实现幸福的方法,学会在精神追求中、在社会实践中、在创造中、在集体中提升自己的幸福感,获得美好幸福的生活。
【地道中国味:可口可乐的春节营销】相关文章:
1.中国味作文
2.可口可乐广告词
3.百味春节作文
4.地道造句
6.商场春节营销方案
7.春节年味的作文
10.可口可乐广告策划书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