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如何培养幼儿的探究学习意识的

如何培养幼儿的探究学习意识的

2022-12-08 08:54:51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Plumseed”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如何培养幼儿的探究学习意识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如何培养幼儿的探究学习意识的,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如何培养幼儿的探究学习意识的

篇1:如何培养幼儿的探究学习意识的

不要剥夺孩子的表现机会

1.留意观察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的行为举止、喜好憎恶,在他与别人玩耍、交谈或在自己阅读、游戏时,可以察觉出他虽不爱弹琴却喜欢绘画,虽没有耐性却有创意,虽不擅言词却很热心,把这些蛛丝马迹记录下来,你就能归纳出孩子的性格趋向或者说擅长的一面,从而诱导激发他的潜能。

2. 制造机会

了解孩子的性格趋向与喜好之后,家长别忘了给他机会多加练习,比如: 家人生日时,鼓励每个人表演一个节目i 每周一晚上家人轮流朗读短文并发表心得;让孩子把当天经历的有趣的事叙述一遍或记录下来。更重要的是,随时给机会让孩子帮你的忙,只要是他力所能及的,如洗碗、拖地、收衣服等。这样越做越熟练,越有自信,孩子才不会退缩在自卑自闭的角落里。

3. 耐心等待

家长既然给孩子机会,就要耐心等待孩子发挥潜力。有些父母一时叫不动孩子做家务事,干脆自己做, 嫌孩子不会买东西,索性自己出门,认定孩子念不好书,便帮他一题题复习……久而久之,孩子生出惰性,心想反正父母一定会伸手援助,便乐得坐享其成,让自书的 “天资”睡着了。所以,父母在埋怨孩子懒惰时,不妨扪心自问,是否对孩子缺少耐心,把孩子的表现机会 “洗劫” 一空了。

4. 给予鼓励

当孩子自己动手做、开口说时,家长应该给他肯定的赞美和鼓励的掌声。因为,即使是天才,也需要有一个练习的机会来酝酿信心,而后越走越顺。如果只是一味地打击、批评,孩子会窘迫得抬不起头,再也不肯尝试,所有潜力的发挥也就无从谈起。

寓教于乐,将游戏与学习结合在一起。实践证实,孩子往往在玩中更容易接受知识,学得快知识掌握得牢固,不易忘。

篇2:如何培养幼儿的探究学习意识的

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知识

游戏分为两种,一种是无目的的玩耍,一种是有目的的玩耍,父母应当将孩子无目的的玩耍转化为有目的的玩耍,科学地安排学与玩,让孩子玩出知识,玩出名堂。

1. 孩子做游戏时,引导孩子在玩中学习

父母要在孩子玩游戏时,要给予他最合理、最及时的引导。父母要重视孩子的游戏,抓住孩子兴奋的每一个时机,及时给予合理的引导,向孩子输送更多的信息。

2. 重视孩子的问题与回答

孩子在做游戏的过程中,难免产生一些疑问,向父母提出一些问题,也许同一个问题会问很多遍,对此,父母要耐下性子,不厌其烦地重复答案,巩固孩子的记忆,但是答案要简短,以激发孩子接着问下去。

3.控制孩子玩游戏的时间

孩子玩游戏,虽然能够激发其学习兴趣,获取知识,但父母千万不能因此让孩子将所有的时间都投人到游戏中去,这样难免耽误学习。父母要在孩子玩与学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把握好时间这个 “度”,既不能太 “左”,也不能太 “右”。中国近代教育家陈鹤琴认为,寓教于乐是教育孩子的最佳模式。因此,父母不能简单地抹煞孩子玩耍的权利,要为孩子留下玩耍的时间,重视孩子的问题与回答,引导孩子在玩中学习,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3:如何培养幼儿的探究学习意识的

创造适宜孩子学习的家庭氛围

学习是一种特殊的脑力活动,需要适宜的气氛和环境。这种良好气氛是保证孩子形成主动学习状态的重要条件。对此,家长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切忌说教,注重一点一滴

有家长认为,要求孩子好好学习必须经常说很多道理,其实不是这样,家庭教育要注意养成,注重潜移默化,让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依靠 一次次的重复以成自然。

浓厚的学习兴趣依靠一点一滴培养起来,令人乏味的说教会破坏适宜学习的气氛,所以家长要学会说短话,保持正当的家庭气氛,让孩子感到平和、宁静、有安全感。

2. 切忌 “轰轰烈烈”,注重循序渐进。

由于对孩子寄予很大希望,家长容易制定许多教育计划,抓紧一切机会和空闲让孩子学这学那,把家庭教育弄得轰轰烈烈,气势很大,这是没有必要的。孩子的学习通常有十几年的时间,轰轰烈烈的气氛会破坏正常的学习进程,以轰轰烈烈开始的家庭教育,必定以有始无终而结束。

3. 切忌严厉,注重营造宽松氛围

严厉的气氛并不适宜大脑思考,学习是脑力活动,大脑如果处于恐惧和惊惶之中,是不可能出现积极状态的,用脑需要宽松的环境。有的家长在孩子做作业时,守在一旁,孩子稍稍做错了一点,就厉声训斥,甚至一巴掌打过去。这种紧张的气氛使孩子恐惧,大脑的思考被严重抑制、扰乱,严重妨碍孩子的学习。

4.切忌支配,注重让孩子主动学习。

家长要用心创造一种气氛,就是让孩子自己主动学习,而不是让他每天放学回到家就听从安排,什么时候做作业,什么时候玩,形成一种绝对支配和被支配的气氛,这对孩子学习是不利的。比如一年级孩子刚上学,回家肯定要问家长: “妈妈,现在可以玩吗?”这时家长要指导孩子开始学会自己安排学习和玩耍,家长可以说: “你能自己安排吗?不会的妈妈帮你。”这样可以发展孩子的主动性,让他学着自己安排学习。

5.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影响孩子

平时,父母可以有效地利用闲暇时间,看看书、读读报,不能把闲暇的时间都用在看电视用电脑上,只有这样,孩子才会利用闲暇时间学习。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父母如果能积极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也能很好地鼓励自己的孩子。相信父母做好了,孩子也能做好。

总之,不同的孩子要不同对待,因人而异。父母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孩子一道去完成学业,各尽其职。

篇4:如何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如何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1、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

根据几年的教育经验,我发现有良好性格的孩子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都比较强,这种良好性格包括开朗、自信、友爱、平等以及探索精神,具有这种品质的孩子会主动与别人合作,而且会合作得很好。所以,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是促进幼儿迈向合作的必备条件。

2、教给幼儿正确的合作方法

合作不是一个人的事情,所以不能随心所欲。在一次教学活动延伸中,我让孩子们分组合作做画,给一棵大树添画树叶,结果只有一组孩子在真正地合作,他们在商量分工,分别完成大树的'某一部分。而其余几组幼儿虽然都在同一棵树上做画,但却在各行其是,并未真正合作。我便让合作得较好的孩子向大家介绍他们的方法,然后再进行示范合作,结果孩子们马上明白应该怎样和别人合作了。由此可见,教给幼儿正确的合作方法非常重要。

3、充分利用幼儿活动中的合作机会

幼儿在一起游戏、学习,所以彼此间合作的机会很多。但是教师如果不善于捕捉的话,就会错失很多良机,比如孩子们都喜欢玩“猫捉老鼠”的游戏,这就需要每一个幼儿都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因为孩子们都喜欢扮演猫和老鼠,却不愿意拉圈,我便让孩子们换位,试一试别人不合作时,自己如何游戏,通过事实教育让孩子懂得,游戏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大家的合作。此外,教师还要有意识地为幼儿安排创造合作的机会。

4、帮助幼儿形成很好的合作态度

一般地,在体育游戏和角色游戏中,孩子们合作比较好,但是在建构游戏中,往往会出现合作的不愉快。究其原因,便是合作态度的问题,因为矛盾往往发生在游戏材料比较缺乏时,孩子们会将一部分游戏材料据为己有,担心一合作,就没自己的份了。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及时引导,帮助幼儿消除一些顾虑,必要时教师参加游戏,示范合作,引导拒绝合作的幼儿和老师一起游戏,逐步形成良好的合作态度。

5、向幼儿充分展示合作的成果

教师要充分肯定孩子们的每一次合作,哪怕是一点点成果,也要展示给孩子们,让他们体验合作的快乐和成功,激发孩子们还想合作的愿望,在老师的积极引导和充分肯定中,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才能得到有效的培养。

篇5:培养幼儿环保意识论文

培养幼儿环保意识论文

摘要:在幼儿时期实施环保教育有许多方法和手段,文章认为,只有正确把握幼儿接受环保概念的心理尺度,并通过主题活动,营造与此心理相适应的自然环境让幼儿参与其中,只有两者同步发展,才能使幼儿环保教育取得明显的成果。首先,通过主题活动使幼儿亲身感受自然,逐步培养幼儿与自然的感情;在与自然建立了感情的基础上,才可以把爱护自然、保护绿色环境、理解环境等内容纳入教育教学中,让幼儿逐步掌握最基本的环境常识和环保方法。最后,再把环保教育从小的主题活动推广到大的自然社会,把环保意识由刻意培养转换成习惯意识。本文论证过程严谨、逻辑清晰,事例来自教学一线,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关键词:环保意识 主题活动 幼儿

幼儿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与身体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幼儿自我意识逐步增强,对自身生活的环境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并能对周围环境中的美与丑做出适度的评价。因此,幼教工作者有义务让他们如实地知道自己所处的环境状况,通过教育使他们具备必要的环保意识与习惯,使他们成为美好环境的缔造者和维护者。所以,在生活中我们一直以身作则教育幼儿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改变生活观念,树立幼儿环保意识。

如何使幼儿从小具备较强的环保意识?在众多教育方法和手段中,通过主题活动实施环保教育是培养幼儿树立环保意识非常有效的途径。

一、通过主题活动让幼儿亲身感受自然,逐步培养幼儿与自然的感情,增强美化环境、提高环保意识。

如,在《种子的秘密》这一主题活动中,我特意在教室里为幼儿们开辟了一个自然角,利用废旧物品(如,奶粉罐、蛋糕盒等)播上植物的种子,采用分组的方法让幼儿比赛看谁照顾的小植物最早开花。结果,幼儿们兴趣大增,为了赢得比赛,每个人都像照顾自己心爱的宝贝那样为自己的小植物浇水、晒太阳,而且,每天都会对比和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另外,因为是多人照顾小植物,时间一久,各个成员就照顾小植物还会产生意见分歧,如,在第2小组就发生过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一个幼儿说,中午太阳太晒了,小植物肯定象人一样很口渴,我们应该给它浇水,而另一个幼儿则说,我爷爷说了,中午太阳晒的时候不能浇水,不然花会死掉的,两个人为此还争执不下。还有一个小组的一个幼儿从自己的爷爷那里了解到,要想使植物早开花,除了浇水和晒太阳这些日常的管理外,还要给植物施肥,于是,他从家里带来化肥给他们组的小植物“补充营养”,但由于化肥的量施得过多,他们组的小植物第二天就死掉了,这个小组的成员们都伤心的哭了。从最初对植物的熟视无睹,到植物死了都会哭,可见幼儿们对植物真正地产生了感情,而最终获胜的那个小组的幼儿们更是因为自己照顾的小植物最早开花产生了极强了荣誉感。

照顾小植物的过程,不仅培养了幼儿们与自然界的感情,同时也让他们掌握了许多关于植物的知识,学会了用绘画、口述等多种方法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激发了他们的`探索欲望和求知的兴趣。

二、在与自然建立了感情的基础上,可以把爱护自然、保护绿色环境、理解环境等内容纳入教育教学中,并通过主题活动使其对环保的广度和深度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

1 、通过主题活动帮助幼儿懂得基本的生物和环境诸因素(水、土、温度、阳光等)的关系。

在学习《青蛙》后,我结合班上幼儿带来的小蝌蚪进行认识和爱护小动物的主题活动,通过观看图片和录像,幼儿可以很直观地看到到青蛙的生活习性、生存环境等,了解到青蛙以虫为食,在它的一生中,要捕食许多害虫,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不但不能杀青蛙、吃青蛙,而且还要很好地保护青蛙。吃青蛙和贩卖青蛙都是犯法的行为。从这以后,孩子们都能在自己的生活中注意保护青蛙,并能制止父母在菜市场买青蛙。再如,通过主题活动《树》,可以帮助幼儿了解树的外形特征、生活条件及各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了解树与人类的关系,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加深幼儿对树的了解。类似活动还有《种子的秘密》、《绿色家园》等。

2、通过主题活动对幼儿进行教育,培养幼儿爱护、保护生态环境的基本方法。

保护环境,维护人类的绿色家园不是一句空话,需要大家有实际的行动,幼教工作者有义务帮助幼儿从小掌握最基本的保护环境的正确方法,例如,最开始可以从教幼儿不践踏草地、不乱吐口香糖等最基本的方法入手,随后逐渐上升为教幼儿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废旧电池如何回收等更高层次的环保方法。同时,也可根据幼儿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设计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让幼儿在直观有趣、积极愉快的活动中主动接受教育。如,“比一比,谁最会利用废旧物——元宵节的灯笼制作比赛”、“为了美好的明天——师生环保运动会”、“学做地球小主人——环保游园会”、“我是环保小主人——绿色环保手工制作比赛”等等。这些渗透着环保教育内容的活动丝毫没有说教的痕迹,幼儿们在愉快、宽松的环境里既获得了知识,又接受了环保教育。而对那些幼儿们目前还无法参与的环保行动,老师们要善于创造机会让幼儿亲身感受,可以通过参观、放幻灯、放录像等形式进行教育,如,引导幼儿去看一看工厂烟囱中冒出的滚滚浓烟、河流中发臭的污水、组织幼儿看保护森林、保护草地、绿化环境和保护野生动物等的幻灯、录像,使幼儿接受直观形象的生态环境教育。

三、通过主题活动和随机教育,使幼儿的环保行动由刻意培养变成自觉的行为习惯。

如,在一次手工活动后,我发现满地的纸屑无人理睬,就抓住这一现象给幼儿们上一节有关的“纸”的教育活动,通过活动让幼儿们了解了纸的用途及造纸的原理,同时了解到浪费纸是一种污染环境的行为。在如何节约用纸的主题活动中我们还设计了游戏《我和报纸一起玩》,通过游戏让幼儿知道废纸是可以再次利用的。我们还特别设计了一个纸篓箱让幼儿将废纸都放进纸篓,统计比较一天里班级浪费的纸张数量。在这项让幼儿长期参与活动中,幼儿们体验到了变废为宝的乐趣,逐渐养成了珍惜资源的好习惯。

处处有教育,处处是环保,经过多年的实践,我深切地体会到,对幼儿进不进行环保教育效果大为不同。如,我们班的丁照伦小朋友,现在的环保意识较以往有了明显增强,现在,他不但自己不乱扔果皮、浪费纸张,看到别人乱摘花草,还会加以劝阻。有一次,他妈妈送他去幼儿园,在大门口,他妈妈将他盛早饭的塑料袋随手扔在地上,丁照伦看见了赶紧跑回去拣了起来,并“教训”起了自己的妈妈,随后将塑料袋扔进了垃圾筒。试问,一个没有受过环保教育的孩子能做到这一点吗?在幼儿们日渐形成的环保习惯中,家长们也潜移默化地深受感染,在家里尽可能的减少用塑料制品,并会妥善处理塑料垃圾,养成了良好的保护环境的习惯。

孩子是未来的希望,人类生存的地球能否永葆绿色的青春,取决于今天幼儿们心灵绿意的深浅。知识就是力量,绿色的知识就是绿色的力量。让我们的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保护环境意识,共同维护我们绿色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史慧中《谈幼儿园的素质教育》(科学普及出版社)

2、《幼儿园教育指导钢要》(试行)

3、武志同《热爱我们共有的家园》(中国环境出版社)

4、王梅《让环境和材料与幼儿对话》

5、陈鹤琴《陈鹤琴教育文集》

篇6:幼儿服务意识的培养

幼儿服务意识的培养

陈鹤琴先生早在1940年在江西办幼师时就提出了“活教育”思想,并指出“活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教育儿童知道应该帮助别人,知道为大众服务,具备服务的精神”。他说:“如果我们训练的儿童,熟知各种知识和技能,可是不知服务,不知如何去帮助人,那这种教育可以说全无意义。”

在现代社会,各行各业都需要具有服务精神的人去为之奋斗,因此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思想更具现实意义。服务精神的培养必须从幼儿时期开始,这是我们幼儿教师教育工作的重点。只有抓住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期,才能在幼儿的品德塑造过程中打下牢固的服务精神基础。

服务意识是幼儿的天性

幼儿阶段是情绪的敏感期,是幼儿建立自我形象,认识自我价值的重要阶段。此时的幼儿愿意得到老师和其他幼儿的接受,渴望被别人赏识。而幼儿通过服务他人,就能够得到认同和接受。因此,服务是幼儿的内在需要,一种天性使然。如某位幼儿帮助另一名幼儿拿玩具、图书,同伴间互相帮助整理服装、鞋帽等,幼儿往往在不经意间就完成了,并不一定有成人的提醒或指导。对于幼儿来说,这些也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我们教师应当及时发现类似的“闪光点”,加以表扬和鼓励,肯定这种行为,并将此上升到服务行为的高度,让幼儿体会到服务他人的快乐,激发幼儿再次实施服务行为。这需要我们教师在日常活动中多观察、多留意,并提供更多的服务机会。

提供更多的服务机会,培养服务意识

培养幼儿服务意识,除了鼓励幼儿自发的服务行为外,还应当创造条件,为幼儿提供更多的为他人服务的机会,从而使服务成为一种习惯,成为幼儿自身具有的道德品质。

1.在幼儿园日常生活中提供机会

在幼儿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中,存在着很多服务的机会,教师应及时发现需要帮助的幼儿,并倡议幼儿互相服务。一些幼儿力所能及的的事情,不必每件事都让老师或保育员代劳,时间久了,幼儿会习惯性地将同伴需要帮助的事情做好,甚至引以为豪。

如来园活动时,教师可以轮流请幼儿担当“值日生”等工作,工作的内容包括晨间给动物角添加饲料,给植物角浇水,帮助教师擦桌子、玩具;集体活动时分发玩具,收拾整理图书等;户外体育游戏时分发收放玩器具;进餐时分发碗、碟、饭菜,清理桌面等;起床活动中,让幼儿帮助别人系鞋带,扣扣子,整理床铺,为上卫生间的幼儿取手纸等等。幼儿在教师的`委派下,服务工作的热情很高,甚至把服务的机会当成了一项光荣的使命,在工作时感到无比荣耀和兴奋。

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可以适当增加或减少服务的内容及种类,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幼儿进行服务工作的方法和程序。教师在安排 “值日生”工作时应注意面向全体,使每位幼儿都有服务的机会,尽量避免幼儿功利思想的产生。

2.在角色游戏活动中提供机会

我们在角色游戏中不仅设计了商店服务员、餐厅服务员、讲解员等角色,而且要求其他各个角色都有承担为别人服务的责任。如“娃娃家”中为到访的“客人”服务,为“家庭”中的“孩子”服务;“小课堂”游戏中,  “教师”为“学生”服务等诸如此类的服务。教师在组织引导时应强调为他人服务的意识,对服务的质量提出一定的要求,如:为别人服务时应礼貌热情,服务尽可能地周到细致,让被服务的人感到满意等。这些服务机会大大增强了幼儿对于服务的认识与理解,幼儿逐渐懂得服务的意义,了解服务是一项为帮助他人而做的工作。同时,对他人给予的服务,也会珍惜并产生感激之情。

下一页

篇7:如何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论文

如何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论文

身边有许多幼儿入学后不适应的事例发生,其中有很大比例是由于幼儿任务意识差造成的,诸如说不清或不知道老师布置的作业;忘记写作业;作业中边写边玩,三心二意;作业中不动脑筋,抄袭别人的作业;对预习,朗读等一些非书面作业不认真完成等等。这不仅使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自信心受挫,给刚入学的幼儿带来负面影响,也让家长的大伤脑筋,因为长期下去对幼儿今后的学习很不利。如何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呢?我认为,从幼儿进入大班后,任务意识就应做为一个重点教育目标,教师应逐渐的有目的的对幼儿进行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一、让幼儿明确任务概念,激发他们完成任务的信心。

让幼儿知道任务就是负担自己该做的事,并认真完成它。我找来一些关于认真完成任务的故事讲给幼儿听,内容有战争时期的,也有小学生学习情况的,然后让幼儿谈感想,从而激发幼儿对故事人物的敬佩,帮助幼儿明确、强化任务意识。我还结合小学生行为规范中的相关条例,对幼儿进行教育,让幼儿知道小学生的“任务”含义,并进一步结合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存在的事例,使幼儿更明确自己的“任务”是什么,从而在心理上为培养幼儿任务意识奠定了基础。

二、利用多种形式、途径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

1.利用教育活动前的准备锻炼幼儿的任务意识。

在教育活动准备中有需要幼儿带物品来园或需家长协助的,我一改以前在家园栏中写通知的.形式,而是直接口头告诉幼儿,请他们完成。刚开始几次,许多幼儿忘记了,但随着我口头布置任务的增多,幼儿得到锻炼,对任务的意识和记忆都在加强,遗忘任务的情况逐渐减少,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2.利用整合教育活动发展幼儿的任务意识。

在整合活动中,可以利用美术,数学,语言等多种教育形式加强幼儿的任务意识,如完成一幅画,一个操作,一个动作等。首先,教师要用通俗易懂,简洁明了的语言提出要求,让幼儿明白任务是什么,该如何完成。其次,在幼儿操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如发现脱离任务或不认真完成任务的幼儿及时提醒,再一次让他明确任务内容,将他的注意力迁移到任务中来。

3.在日常活动中注意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

例如在劳动中,通过给幼儿分派不同的“活”,让他们明白自己的任务内容,并去认真完成;在自理活动中,要求他们自己的事自己做,给他们树立独立完成意识;利用节假日的特殊性,我给他们布置不同的任务,例如,三八妇女节前,我要求幼儿给妈妈做一件事,说一句话,并向家长了解幼儿完成情况;五一劳动节前,我让幼儿回家了解父母工作内容,在集体面前讲述;教师节前,让幼儿将想对老师说的话,回家后用文字和绘画等形式表现出来,带给我看,并将画面内容讲给我听。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幼儿的任务意识得到明显增强。

4.在游戏中加强幼儿的任务意识。

在角色游戏中,通过对角色的扮演使孩子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任务,要努力给孩子创造好的环境,使他们身临其境,全然忘记了这只是“扮演”,他们会真的溶入到角色中去,他们越溶入到角色中去,越对角色有认同感,越愿意主动去完成这样那样的任务,他们在游戏中会更投入,他们会觉得,这是他应该做的,要把它做好。例如,一个在娃娃家中扮演妈妈的孩子,她很忙,她要不断提醒自己的去完成许多工作,在做事情的同时,她的任务意识也在逐步加强。在区角游戏中也是如此,经常可以看到有的孩子这个区角玩玩,那个区角玩玩,结果一件事也没做成,这样的孩子一般任务意识较差,要加强他的任务意识,首先要让他明确自己所在区角的活动,并感受同区角别的孩子认真完成活动的行为,其次他要想换区角游戏,应该要求他完成所在区角的活动后再去别的区角,最后,要及时对他的行为给予评价,加强他的任务意识。

三、注意激发幼儿的任务意识。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要给幼儿规定时间,时间可视大多数幼儿完成情况而定,时间一到,即结束活动,这样可以给幼儿一些急迫感,这主要针对边做边玩,注意力分散,没有时间观念的幼儿。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有的幼儿遇到困难表现出畏难情绪,或请求帮助,或偷看抄袭,或胆怯哭泣,或干脆放弃,或拖延时间,我总是适当给予引导,积极给他们鼓励,激励他们动脑动手自己操作,鼓励他们克服困难,激发他们的勇气和恒心。完成后,积极给予肯定,幼儿通过欣赏自己独立完成的作品,不仅享受到完成任务的喜悦,而且充分体会到成就感,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幼儿独立完成任务的意识。

四、及时对幼儿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讲评。

通过讲评,使幼儿真切感受到完成任务与否所带来的不同影响。有一次,我让幼儿带蛋壳来园,结果有的幼儿没带,看着别人彩绘的美丽蛋壳,我分明感到了来至没带蛋壳幼儿眼中的羡慕,其~实有的幼儿带了两个蛋壳,但我却没有将它分给忘带的幼儿用,我想给他们一个“小教训”,让他们感到忘记任务的不利影响。在教育活动中,我及时表扬鼓励任务完成的又好又快的幼儿,或给予口头表扬,或发个五角星,小贴画给以奖励,对于没有完成或没有按时完成的幼儿,请他们说说为什么没有完成,帮助他们找原因,培养幼儿努力完成任务的意识。

我认为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是幼小衔接内容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任务意识可以帮助幼儿入学后主动,独立的完成学习任务,是幼儿顺利适应小学学习生活的基础,我们教师要加强幼儿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篇8:幼儿环保意识培养策略论文

幼儿环保意识培养策略论文

人们离不开良好的生活环境,生活环境的质量高低是衡量人们生活质量的标准之一,但是,由于社经济的发展与环境没有同共进行,导致环境糟到了破坏,水、空气、食品等都受到了严重的污染,资源大幅度减少、物种也在每年大量减少,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所以,对学生的环保教育要从小抓起,我园非常注重对幼儿的环境意识培养,并成立了有关课题进行研究,全园老师与幼儿一起行动,切实做好环保教育工作,经过几年的努力与研究,我们的幼儿环保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把环保教育当成幼儿的一项特色来抓

1.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环保教育目标

幼儿园生态环境教育并不是让幼儿去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给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可以了,从情感上让他们热爱我们的环境。幼儿认识世界还具有一定的片面性,经验不足,但情感可以培养,所以我们的教学目标就是以幼儿的情感为主。把幼儿领进大自然中,从而激发他们的审美情感。行为文明习惯要养成,比如不乱扔垃圾等。联系社家长共同与幼儿一起热爱我们的生活环境。

2.选择适合幼儿生活经验的教学内容进行环保教育

环保教育对于幼儿来说毕竟是一个大学问,他们可能从意识上无法认识到环保对他们的重要性,我们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从他们身边的事情做起,选择合理的教育内容进行教学使幼儿形成环保意识。比如,与环保有关的土、沙、石、植物是学生常见的事物,而且,对之些事物的研究是很多幼儿园进行环保教育的主要活动内容。在进行这方面的`环保教育时,不是单纯的对他们进行一些简单的游戏,也不是简单的学习这些事物的知识就可以了,而是更深层次的挖掘。可以把不同质的土种同一种花可以让孩子们认识园中的花坛,可以把泥土用来做各种玩具造房子等。下雨过后,把幼儿领出室外,体验泥泞带给他们的困难,再让他们了解泥土是可以孕育生命的东西,幼儿会转变对泥土的看法,从而更珍视泥土,形成不践踏泥土、花草的好习惯。通过种种活动,要让幼儿体会到,世界上的万物都是可爱的,我们要用美的眼光发现它们的可爱之处,从而像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样爱护他们。这一系列的活动就是让幼儿在自己生活的环境中去发现与感受万物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形成一种珍视的观念,对自己的行为起到制约作用。再比如,贴近孩子生活的内容很多,当我们发现浓烟滚滚出来的时候,问他们烟从哪里来,我们的呼吸的空气需要这些浓烟吗,当看到河里的水已经变浑的时候,问他们为什么会变成污水,我们能喝这样的水吗?以这内容作用辅助内容,让幼儿对周围环境有更深刻的认识与理解。

二、从多方位进行环保教育

1.注重对幼儿的环境建设

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首先我是让孩子们看得见,为此,我们先把幼儿园打造成一个绿色的家园,当孩子们从早晨步入幼儿园大门的时候,首先看到的是干净整洁的园舍和绿色的草坪、五颜六色的鲜花,当然在冬天也可以看到充满绿意的冬青树、还有一片茂密的小竹林。为了让孩子感受到丰收的喜悦,我园引进很多的果树,如石榴树、桃树、苹果树等,夏天小孩子们种植的向日蔡冲着太阳发出灿烂的笑容。为了让孩子们体验绿色,让他们动手保护绿色,经常带领他们为花草树木浇水、松土,到了秋天分享丰盛的果实。植物是环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动物是环境的重要标志,我园不仅有植物,还喂养了一批可爱的小动物,小朋友们喜欢小白兔,喜欢小山羊,也喜欢会说话的小鹦鹉,也喜欢成群结队的鸽子。这些小动物在我园应有尽有。上课时,让小朋友亲手采取园里的草为另小兔子,用一把把高梁吸引成群的鸽子,小动物们为幼儿园增添了喜庆的色彩。为了让外来的小动物在我们幼儿园安家,我们还特意在大树上安装了鸟巢,很多小鸟在这里安了家,与小朋友们成为了好朋友。幼儿园成为一个童话般的世界,这样的环境在潜移默化的对孩子们实施着环保教育。

2.充分利用废旧物品建设幼儿园活动园地

垃圾是人们生活中产生的废品,虽说是废品,但也有部分垃圾具有利用价值,只要我们细心去发现,可以变废为宝,为此,我们把在幼儿园生活中产生的垃圾进行分类分类,每次打扫不卫生的时候,就教育孩子们把垃圾分类出来,并搜集那些无毒且可以再次利用的废旧物品,经过简单的加工,制作成各式各样的活动材料。

3.幼儿园与家庭共同落实对幼儿环保教育

幼儿的生活中幼儿园是其中一部分,另一部分还要包括家庭,所以幼儿园的教育需要家庭的帮助才能有更好的效果,同样,环保教育也需要幼儿园与家庭联手。我园在环保教育时,非常注重家园的联系。比如我们在园内开辟宣传栏,可以让家长与幼儿一起在家里完成,这等于是家长伸出了援助之手,以引起家长朋友的重视。我们还在每年的春天,此时鸟语花香,向孩子人发出爱鸟的倡议,向孩子们保护鸟类的重要性,保护鸟是我们每个人的职责。用实际行为告诉孩子们人与动物共有一个家,只有我们和它们和谐共处了,我们才会受到大自然的恩惠。通过与家长的联系,配合幼儿的工作,与孩子一起来保护我们的大自然。总之,对幼儿的环保教育对于以后社会的发展与环境的保护具有深远的意义,我们应该从幼儿起就要抓好环保教育,我幼儿园通过几年的对幼儿的环保教育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他们知道地球只有一个,知道了染污的概念与危害,并能从自身小事做起做好环保工作。对幼儿的环保教育任重而道远,我们应该坚持走下去。

参考文献:

[1]许琴.利用家长资源开展幼儿园生态环境教育[J].学生之友(小学版)(下),(10)

[2]张俊.幼儿园生态环境教育的问题与思考[J].幼儿教育,(03)

[3]吴建成.谈谈幼儿园生态环境教育[J].早期教育,(11)

篇9:培养幼儿的谦让意识论文

培养幼儿的谦让意识论文

当前,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幼儿独生子女人数的不断增加,幼儿在家庭中成了“小太阳”,只知道别人让他,一切东西都是他的,所以绝大多数孩子表现任性、好强、自我中心,不知道控制自己的欲望好行为,更不懂得谦让和谅解别人。3-6岁的幼儿期是进行养成教育的最佳由于我们不能随时与每个幼儿接触,一部分时间幼儿和家长在一起,还有很大部分时间幼儿都是和自己班级的老师在一起,但幼儿最真实的一面往往都在日常活动和交往中表现出来。为了全面细致地了解每位幼儿,我们全组合作,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幼儿在园的各种表现

一.创设环境,培养幼儿的谦让意识

要培养幼儿的谦让行为,必须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在园的日常活动环境。在一日的学习生活环境中对幼儿谦让行为的产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我们从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入手,和每班教师合作,共同努力,培养幼儿的谦让行为。

(1)环境对幼儿能否健康生活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年龄越小的幼儿对心理环境要求比物质环境的要求更为重要。因此,我们再班级为幼儿创设和谐的班级环境,谦让鼓励的友好关系,给幼儿充分抒发情感,增进交往的空间。让环境给予他们充分表现自我的情感氛围,尊重他们的意见,鼓励他们的'主动行为,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自身能力,从而提高自我评价水平。总之,老师要善于抓住每个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引导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使他们相信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增强自信心,创设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氛围。

(2)利用幼儿园得天独厚的同伴群体,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培养幼儿良好的谦让习惯。现在的幼儿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视为“小皇帝”被捧着。但特殊的家庭环境和居住条件,使他们失去了很多彼此交往、协作、谦让、友爱的机会。带之而来的是孤僻、任性、依赖、唯我独尊、做事缺乏自信心。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园独天独厚的同伴群体,为幼儿创设相互接纳、信任、尊重的集体生活的氛围,有助于幼儿心理品质的形成。时期,谦让的良好习惯更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必备条件。我们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加强对谦让的教育,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谦让习惯,培养他们热爱伙伴、关心集体的情感和行为。

二.欣赏文学作品,引发幼儿情感共鸣。

欣赏文学作品主要包括听故事、散文、诗歌,观看木偶剧、动画片等。这些活动都是幼儿喜欢参与、积极性较高的活动。在欣赏这些文学作品是,幼儿往往把自己的情感溶入到有情节的情境中去,比较容易引发情感共鸣……同时,结合日常生活,将作品中的事情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启发幼儿在生活中如果遇到这样的事你会怎么办。

三.区域活动中为幼儿创造养成谦让好习惯的机会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一同游戏、学习的机会是很多的。教师应想办法为幼儿创造、提供与同伴谦让学习和游戏的机会,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会谦让。在角色中学习谦让,教师指导中学习谦让。

总之,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幼儿主体的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幼儿解决问题能力和在交往中互相谦让,让幼儿也感触到人与人相处要互相谦让、互相帮助,共同建立和谐谦让的环境,班中充满了友好、团结、谦让的良好气氛。同时幼儿自我调节情绪能力也有所发展,遇事能宽容、大度、谦让、多为别人考虑。在幼儿学会谦让习惯的基础之上,我们会在这一线上继续不断探索,促进每一位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更好习惯的养成,从而促进幼儿教育质量的提高,使每位幼儿健康成长。

【如何培养幼儿的探究学习意识的】相关文章:

1.培养幼儿环保意识论文

2.培养幼儿的谦让意识论文

3.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创新意识

4.浅谈培养幼儿的提问意识研究论文

5.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论文

6.探究学习作文

7.探究学习报告

8.学生培养环保意识演讲稿

9.如何培养小学生社会公德意识

10.学习六种意识心得

下载word文档
《如何培养幼儿的探究学习意识的.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