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驾驶七大注意事项
“木哒名字”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安全驾驶七大注意事项,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安全驾驶七大注意事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与工作有所帮助。
篇1:隧道驾驶安全注意事项
隧道驾驶安全注意事项
警告标示,不可不看
在隧道前面都有宽、高等限制的交通标志,必须按警告标示行驶。警告标志都是经过科学计算的,一定要相信,按照它的指示不会出现问题。通过涵洞时,要适当减速,注意车辆的装载高度是否在交通标志的允许范围内,必要时下车查看,确认无误后方可缓缓驶入。
无人管制,自己观察
通过无管制单行隧道,在接近隧道口时,要向隧道内和隧道的另一端入口作仔细观察。如隧道内已有车辆驶入,就要主动停车避让;如另一端入口也有车辆即将进入,应用远光灯示意,来车一旦驶入隧道,自己就应立即停行;如果对方车做出避让,自己就要抓紧时间率先通过。注意双方车辆不可抢行,否则会在隧道内“顶牛”。
有人管制,听从指挥
通过有管制单行隧道,如有指挥人员时,应严格听从其指挥;如是灯光控制的隧道,红灯亮时要立即停车,绿灯亮时才可通过。通过单行隧道时,要打开前照灯,一为照明,二为提示对方。通过双行隧道应靠道路右侧行驶,视情况开启灯光,注意交会车辆,保持车速,尽量避免超车。
进入隧道,一定减速
行至隧道入口前约50米左右,打开前照灯、示宽灯、尾灯,及时察看车速表,根据隧道口标志上规定的速度行车。从洞外进入隧道,人眼的适应时间大约为10秒左右,为弥补这一缺陷必须在进隧道前提前降低车速。如果车速过快,不能及时调整暗适应、明适应的生理过程,无法看清隧道内的前进方向,这样很容易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隧道行驶,不可随意
很多车进入隧道,不一定能立即打开大灯,另外前方行车灯也不一定是打开的,容易发生危险。有些驾驶员未能及时开启远光灯、示宽灯,导致其他车辆、行人无法判断其车速;有些驾驶员由于不懂隧道的'行驶方法,往往在隧道内随意急转方向、紧急制动而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因此,隧道行车,要时刻注意,而不可随意。
保持车距,勿看两壁
进入隧道后,将视线注点移到隧道的远处,不要看两侧隧道壁,注意保持行车间距。严禁在隧道内变更车道、超车和随意停车。双向行驶的隧道内,禁止使用远光灯。
超车停车,不可随意
有些驾驶员在行车中出现问题便会立即靠边停车检修,这种习惯在高速公路,特别是在隧道内行驶,应彻底改变,要不然很容易导致连锁撞车。首先,隧道不是停车场,如果把隧道当成停车场避雨、休息和修车,随时会有堵车、撞车、撞人的事故发生;其次,夏天要注意气温的变化,沿海等地区隧道内的温度要低于隧道外面,凉爽的气候会使驾驶员出现疲劳状态和麻痹的心理,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如果车辆在隧道内出现故障,只要车辆还能继续行驶,应尽可能把车驶出隧道;当车辆无法驶出隧道时,车上人员必须迅速离开车辆,设法将车移到特别停车点,打开危险报警灯,在车后方150米以外设警告标志,并通过紧急电话向高速公路管理中心报警。
高速隧道,开灯行驶
高速公路的所有隧道内都设有照明设备,但人工光的色调效果毕竟不如日光,在隧道中当光线成为驾驶员惟一的信号来源时,行车时应该打开前灯增加照明度,打开尾灯使后续车辆驾驶员辨明前方有车。
没有参照,关注仪表
有些长隧道,前半部分路段为上坡,后半部分为下坡,由于这种纵坡结构,汽车驶出隧道的平均速度比驶入平均速度约高5~10km/h。由于人在隧道没有相关参照物,存在视觉误差,不容易感觉到坡度的存在,加上上下坡的势能存在,各种车辆的制动距离都会大打折扣,这也是远离车辆远离危险的道理。此外,夜间隧道行车,由于隧道内有照明灯,隧道内比外部明亮,驾驶员也不要因此提高行驶速度。在隧道内行车,不能凭直觉判断车速,一定要通过车速表确认行车速度。
驶出隧道,注意观察
驶出隧道前,通过车速表确认行车速度,不能凭直觉判断车速;到达出口时,握稳转向盘,以防隧道口处的横向风引起车辆偏离行驶路线;驶出隧道时,要注意观察隧道口处的交通情况,在出口处及时鸣喇叭,预防发生事故。因为山路隧道和整个山体的结构的原因,出隧道就不一样是笔直的路面,很有可能是弯路,不减速非常危险。特别是一些山区的隧道,出隧道时要更加小心,不少乡民喜欢在隧道口纳凉,有些人甚至拿着凉席铺在路边躺着休息,驾驶员要有心理准备,注意躲避。驶出隧道后,在亮适应过程中切勿盲目加速,以免因视力瞬时下降不适应环境而造成危险。
篇2:冬季安全驾驶注意事项
冬季安全驾驶注意事项
驾驶员必须高度重视冬季特殊天气下的行车安全,提高安全行车意识;出车时;集中精力,控制车速,规范驾驶,在起步、停车、掉头、转向、变更车道、会车等情况下要预见性地处理打滑、侧滑、跑偏、行人及非机动车横穿等突发事件;冰雪天气下严禁坡道起步练习。
出车前驾驶员必须认真检查车上的安全设备:转向,制动,灯光,仪表,喇叭,雨刮器等要齐全有效;。雾天出车时应将风窗玻璃和车灯玻璃擦干净,按规定打开防雾灯,近光灯,前后小灯及示宽灯和尾灯,充分利用灯光提高能见度,看清前方道路,车辆及行人动态。
平稳驾驶。冬日雪后路滑,驾车时注意车速平稳,操作均匀,诸如猛加速、急刹车、突然转向等均是雪地行车大忌。行进中平稳加速,中低速行驶。
缓加油。在起步和加速时,加油要轻、缓,以防止轮胎打滑和侧滑现象的发生。由于你加油过急,使车辆的驱动力大于路面的附着力,造成驱动轮的空转及车辆横向偏移。所以油门一定要控制好,使驱动力小于路面的附着力,方能避免或减少打滑、侧滑现象的发生。
巧减速。减速时,要充分利用发动机的阻力进行减速,即在不脱挡且不踏下离合器的'情况下迅速放开油门,使发动机转速立即下降,迫使驱动轮转速降低,使车辆减速的方法。如果需要使用制动器停车,也要先用引擎制动将车速降下来,再轻踩制动器。冰雪路面绝对禁止采取紧急制动,以防引起车辆的侧滑。没有ABS的车尤其要注意防止侧滑。停车要尽量选择没有冰雪的空地,拉紧手刹挂挡,必要时可垫住车轮。
篇3:影响安全驾驶的“七大因素”
90%以上的司机都认为自己的驾驶水平是好的,但每年仍有很多人因车祸而死亡;在美国每年有4.2万人死于交通事故;在中国,每年也有几万人死于交通事故;研究表明,驾驶员的疲劳已被认为是导致车辆事故的主要因素,而引起驾驶员疲劳、影响安全驾驶主要有“大因素”。
因素一:酒精和药品
驾驶员饮酒后,会影响对速度、距离和判断能力,也能造成视觉模糊集疲劳感和入睡感,从而造成事故;很多药品或治疗感冒、头疼、过敏的处方药能导致睡意或晕厥。
因素二:情绪
人逢喜事精神爽、遇到不幸情绪低,好的或坏的情趣都能使你分心,大约90%的肇事司机处于兴奋或恼怒状态。
因素三:疲劳驾驶
如在高速公路上高速行驶距离过长,出现“公路催眠”;长距离驾驶后,未得到适当休息;完成一整天工作后,连续驾驶数小时;为了防止疲劳驾驶,理想的安排是,连续开车两小时,休息15分钟。
因素三:出车前看电视
出车前长时间看电视,易发生车祸。科学家曾做过实验,请来一组司机,让他们未看电视前开车,并指定行驶路线,结果都能够准确无误地到达目的地。随后让他们看4小时电视,再按照原来的路线行驶,结果有9%的司机莫名其妙地走错了路线,20%的司机认错了灯光信号。这些出了问题的司机感到疲乏,引起视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疲劳,看电视时间断,可使视力降低30%,连续看4-5小时,相当于喝几盅白酒。
因素四:饭后15分钟
午饭后易困倦,特别是夏秋季节,气温高,司机工作了一上午,视觉、体力和大脑都已疲劳,对道路、信号灯等外界环境反应慢,这一段时间被称为“危险的15分钟”。此时最好安排午休,然后再开车。
因素五:音响声音过大
过高的音乐声使司机难以正确判断情况,音响超过95分贝时,车祸次数大幅增加。车内音乐声略高于发动机的声音为宜。
因素六:不吃早餐
人到早上已有十几个小时未进食,腹中空空,血糖较低,如再不吃早餐,血糖水平更低,一旦低于700MG/100ML,出现冷汗、头昏、眼花、无力、记忆力下降,反映迟钝。
因素七:吸烟
开车时吸烟,精神系统出现暂时的兴奋,继而起麻痹意识的作用,降低生理机能,反映迟钝,精神恍惚,操作失调,身体不适。同时,车内烟雾弥漫,刺激眼睛,影响视线。司机取(接)烟、点烟、吐雾、弹烟灰、掐烟蒂等动作也分散注意力。
篇4:十大安全驾驶的注意事项
十大安全驾驶的注意事项
(1)车辆出发前特别是长途旅游时,一定要做安全检查。平时注意学习和掌握汽车养护的基本常识,如果不具备这个能力,那么我们可以把爱车送到4S店或汽车修理店进行安全性能检查。
(2)行车过程中不要超速、开快车,超速是安全事故发生率最高的因素之一。
(3)长途驾车、长时间开车导致疲劳驾驶,是高速上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4)严禁酒后开车,国家明令规定:饮酒、服用国家管制的镇静或抑制性药品,或者患有妨碍安全驾驶机动车的疾病,或者过度疲劳影响安全驾驶的,不得驾驶机动车。
(5)驾车过程中禁止随意超车、更换车道、蛇行等。
(6)严禁在高速公路上行使路肩。
(7)与前车保持安全距离,无论是在高速上还是市区道路,一定要把握好安全距离,防止前车急刹时追尾。
(8)开车过程中不专心,与他人谈笑,车行中接打电话,或做其它分散精力的事情等。
(9)红灯是基本的交通安全信号灯,路口发生的交通事故基本都是闯红灯引起的,切忌不要闯红灯。
(10)转弯时一定要注意左右行人,减速慢行。
篇5:新手雨天驾驶安全注意事项
新手雨天驾驶安全注意事项
在这种天气状况下,您驾车出行一定要倍加小心。因为车外环境改变,路面打滑及视野不良是所有驾驶者都必须面对的,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首先,在出门之前,准备工作一定要做好。应检查发动机盖和车门的封闭情况及雨刮器、制动器的技术状况,发现故障要及时排除。雨天行车对轮胎的要求也要提高。虽然一般情况下胎纹的报废深度是1.6毫米,但雨季用胎,绝不能少于2至3毫米,最好在4毫米以上。有人认为把胎压降低一些,能使轮胎和地面间的摩擦面积增大,进而增大附着力。其实这样做往往适得其反。汽车在雨中刹车时,最重要的要有足够大的力量把轮胎与路面间的雨水排开,汽车才能平稳停住。轮胎里的气体少了,与地面接触面积虽然增加了,摩擦系数也跟着有所增大,但这种增加十分有限。而轮胎的触地面积大了,对地面单位面积的压强减小,刹车时力量减弱,不能很快将轮胎与地面间的雨水排干净,致使剩下的点滴雨水像润滑剂一样,促使汽车滑行更长的距离。胎压过低是会加剧打滑程度的。反而增加胎压,制动会好一点,故在雨天保持较高的胎压才比较安全。
在雨中行车,司机视线受阻,行车中应降低车速,多鸣笛,必要时打开防雾灯;刮雨器失效时应及时修复。夜间下雨时,为防止打开前大灯而形成炫目的光幕,应关闭前大灯使用防雾灯,同时降低车速,精神高度集中,随时准备对突发事件做应急处理。雨天行车切忌车速过高,最快不要超过70-80公里/小时。如果车速过快,惯性力增加,且道路较滑,轮胎的附着力下降,从而导致制动效果明显下降,发生事故的机会大大增多。大体上,在雨天制动要将制动距离延长3倍。同时要注意保持适当的车距,尽量避免急转弯和急刹车;在较窄路面上应避免超车,以防汽车打滑驶出路面。雨中行人手撑雨伞,骑车人头戴雨帽,使他们的视线、听觉都受到限制,往往在车辆临近时突然转向或惊慌失措自行滑倒,使司机措手不及。因此,司机在雨中行车时应减速行驶多鸣笛,耐心避让莫急躁。当雨下的过大,视线会极为模糊,这时最好停车等待,待雨小了再走,不过别忘了把双蹦灯打开。
在雨中行车,除了雨水本身,还要特别防止旁边的车溅起的水花,尤其在超越大卡车时,它溅起的水花会让你在几秒钟内茫然一片,根本辨不清方向,所以这样超车是极其冒险的。除了车外雨水让视线变得模糊外,随着上下车带进的雨水更会使车内充满湿气从而导致车窗起雾。除雾的最快方法是打开车窗或空调使空气循环;天冷则可开暖气,将风口吹向玻璃,使玻璃变热来蒸发车窗上的水滴,以达到除雾的效果。
车辆涉水,应注意观察水的深度、流向和流速,判断水下是否有淤泥、流沙等障碍物。在城市内行车时,要回忆积水处是否有井盖、台阶等障碍。若水深超过汽车的最大涉水深度时,涉水前还应做好以下准备,关好百叶窗,拆下风扇皮带,用塑料布等包扎分电器和高压线。还应注意观察前车通过的.路线和速度,并藉此观察积水深度判断己车是否能通过。以桑塔纳为例:桑塔纳的进气口在保险杠的上面,因此,积水深度不超过前保险杠时,桑塔纳都可顺利通过。
路面坚硬时,可挂低挡缓慢驶入水中,避免冲入水中浸湿发动机部分,行驶中应稳住方向盘,不要换挡和停车;泥土路面积水,若道路较窄并形成泥泞可高速通过,但请照顾周边的行人及商店。若发现车轮打滑或下陷,切忌不要猛加油门冲车,应在发动机不熄火的情况下,在人力或其他车辆的协助下驶出水区。由于水压远小于汽缸的排气压力,只要车辆不熄火,积水是不会倒灌进去的。因此进气口反而是容易进水的地方。相比之下,电喷型车的进气量又大于化油器型车。在涉水时,水可能直接被吸进电喷型车的汽缸,若在进水后灭车,千万不要试图启动车辆,否则容易造成顶缸。
汽车在积水路面或暴雨中行驶后,要小心因制动摩擦片湿透而导致制动失效的情形发生。制动鼓进水后,其水膜会使摩擦片和鼓之间的摩擦力明显降低而无法发挥制动效果。这与慢慢磨耗摩擦片的情形不同,本来很有效的制动会因水的进入而突然失灵。如果你忽略了这种情况,而在涉水后还大踩油门加快速度,万一遇到紧急情况,后果真是不堪设想。当你发现制动失灵时,不要紧张。慢慢行驶,并用脚轻踩油门及制动,如此反复几次之后,摩擦片和制动鼓的摩擦生热,可将水膜蒸发。若车辆已经泡水,车主应尽快将车送修理厂处理。在尚未确定电路系统、引擎组件等部件未进水之前,不要试图启动,以免造成更大损失。
【安全驾驶七大注意事项】相关文章:
1.七大笔试注意事项
3.驾驶安全口号
4.安全驾驶承诺书
5.安全驾驶倡议书
6.安全驾驶对照检查
7.安全驾驶心得
9.关于安全驾驶心得
10.摩托车安全驾驶心得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