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农田水利建设发展分析论文

农田水利建设发展分析论文

2023-01-12 08:31:39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果粒”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农田水利建设发展分析论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农田水利建设发展分析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农田水利建设发展分析论文

篇1:农田水利建设发展分析论文

农田水利建设发展分析论文

摘要:我国的农田水利建设是困扰我国农业发展的一个大问题,在现今的新农村建设中,我们要充分利用新农村建设的契机,解决农田水利建设中的问题,以保障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田水利;建设;困境;对策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政府现在倡导新农村建设,给农村的发展带来一定的机遇,农业发展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而影响农业经济的一大因素是农田水利建设情况。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但是在农田水利建设中还存在着一定的困境,这些困境若不及时解决,必定会影响农业的经济,进而影响农业的发展进步,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也会产生影响。所以我们要采取一定的措施解决农田水利建设中存在的困境,以改变我国农业大国落后的面貌,提升我国的社会地位。

一、现阶段困扰我国农田水利建设中的突出问题

在我们国家,农田水利建设一直就是一个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我国地域宽广,有广袤的平原、巍峨山地、还有丘陵半丘陵地区等,这些复杂的地形也决定的农田水利建设的难度较大、困难较多,针对不同的地区还要有不同的措施,而且农村水利建设的过程也比较繁琐,需要政府大力地投入。所有这些都决定了我国的农田水利建设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程。因此,在现在我国农田水利建设中有以下几方面的突出问题。

1、农田水利建设方面的资金短缺

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虽然在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国家也投入了很多的资金来推动我国的新农村建设,而在农田水利方面显著的变化也只是给农户们多打了几眼井,农田灌溉由原来的柴油机为动力变成了电力为动力,其他的并没有更突出的变化,因此,农田水利设施并不是特别地完善,在这种情况下势必会影响农业生产。

2、农业技术发展有待提高

从近三十年来的发展来看,在农业技术的发展方面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已经基本上用农业机械替代了人的劳作,现在的农村人养种几亩土地要比三十年前要轻松地多、简单地多。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随看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业技术的需求也越来越多,用机器替代人,把人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可是,以农田灌溉为例,很多的地方并没有什么突出的变化,还是沿袭着原来的灌溉方式,既落后又浪费,相比先进的节约的灌溉方式如喷灌、滴灌等,还没有大面积地投入使用。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业要进步,科技是关键,但是很多地区的农村技术力量比较薄弱,对农业新技术认识不足,这也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

3、建设保障机制不健全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进行,我国在农业发展上的投入也越来越多,农田水利建设方面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国家也出台了相应的惠农政策,但是,由于农业资金都是由政府提供,还是出现僧多粥少的情况,国家提供的哪点资金还远远不够,农田水利建设方面的保障机制并不健全,保障的程度也没有达到相应的标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资金不到位、资金短缺的情况,这就严重影响了农田水利建设的正常进行,导致农田水利在建设的过程中出现资金中断,设施跟不上的现象。没有相应的后续措施,使国家投入的资金白白地浪费了,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农田水利建设发展。

二、加快农田水利建设发展的对策分析

农田水利建设是关乎我国农业发展的大事,但是现在在农田水利建设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如果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处理好这些问题,必将影响我国农村的经济,也会影响我国社会经济的整体形式。因此,在现阶段,我们的'首要任务是要解决好农田水利建设与新农村发展之间的关系,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好农田水利建设问题。

1、政府要加大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

在发展农村经济的过程中,政府现在很大的一部分投入都放在了农业机械、粮种补贴上了,而在农田水利建设方面的资金就出现了不足,这也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农田水利建设的正常进行,因此,政府应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应多方筹措资金,可以充分发挥社会资金的力量,或是依靠政府出大头,农民自己出一部分的方式来解决资金的问题,使农田水利建设也能有保障,而逐渐富起来的农民也有能力出资来改善农田水利设施。

2、要加大农业技术的普及推广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在农业生产方面也有很多的新技术,这些新技术如果应用在农业生产中必将改变原有的落后的生产状况,给农业生产带来新的活力。因此,要在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不断的提高农民应用新技术的意识,以达到不仅能节约成本,而且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能把农民从艰辛的劳动中解放出来。有了先进的设备与技术做支撑,农田水利的建设就会上一个档次,使先进的技术能为农业生产服务,让广大的农民也能够享受到科技来带的效应,从而更好的促进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与完善。

3、要完善现有的保障机制

在农田水利建设的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虎头蛇尾的现象,要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就要完善现有的保障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农田水利建设的正常进行,也才能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一定的保障,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进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要建立健全完善的保障机制,就要在政府的主导下,本着谁出资谁受益的原则,来为农田水利建设申请到筹措到更多的建设资金,从而保障农田水利建设的进行。另外,要充分发挥基层政府组织的作用,基层政府组织是与农民最直接打交道的领导者,他们最熟悉农村的基本情况,因此,在农村水利建设中,要将基层政府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要把在推进农田水利建设中遇到的困难积极地解决,要加强与农民的沟通交流,把农民的愿望反映出来,尽量满足农民在水利建设中的要求,为实现农业的稳产丰收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在我国的新农村的建设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农田水利建设就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节。因此,我们要意识到农田水利建设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要能为农田水利建设的提供一定的保障,从而能保证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以此来带动我国经济的改观。

参考文献:

[1]郑发平;浅谈水利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J;安徽农业科学;24期

[2]刘石成;我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08期

篇2:农田水利建设发展探析论文

农田水利建设发展探析论文

摘要:我国从根本上来讲是一个农业国家,虽然现在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逐步向工业化国家过渡,但是农村农业现代化的推进脚步从未停止。因此要想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水利建设可以说是重中之重。本文主要从我国农村农田水利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快发展农田水利建设的建议和策略。

关键词:农田水利;水利建设;农业

1引言

我国长期以来一直是农业为主的国家,因此农田水利建设一直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和科技的发展,我国农业也从传统的手工模式逐步专项现代化农业模式,那么就农田水利建设而言,也是随着现代化技术与时俱进。目前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重点是投资农业水利的力度加大,积极推进小型水库的加固,全面改进抗旱水源工程的建设。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如何搞好农村水利工作对于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意义

我国人口的逐年增加增加了粮食生产的压力,而粮食压力就是农业生产的压力。我国的水资源十分有限,而农业生产中水资源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水资源之所以珍贵,因为水是生命之源,而且不可替代。因此在农业生产中,如何充分循环利用水资源,节约水资源是十分重要的。但是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很多水资源受到了工业污染,使得有限的水资源变得更加珍贵。农田水利建设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利用有限的水资源,保证粮食生产的数量和质量。另外,农田水利建设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根本基础。三农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农村改革与发展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只有加强农田水利建和,确保农业生产的稳步提升才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基础,也是保障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根本。而这些都是保证我国社会长期稳定和国民经济持续上涨的根本,因此农田水利建设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改革和发展可以至关重要。

3我国农田水利发展的现状分析

虽然我国在农田水利建设方面的成绩是明显的,但是存在的问题也不少,而这些问题恰恰是影响我国现代化农业建设进程的关键因素。

3.1抗自然灾害能力薄弱

我国农田水利的建设在抵抗自然灾害方面的能力较弱,总体水平和发达国家的农田建设相比差距还较大,尤其是设施建设和技术方面。我国目前很多农田水利工程的工程建设标准较低,还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老旧工程,设施老化现象十分严重,而且排灌标准低下,综合利用率不够合理,灌区的塔防现象频现。有些水利工程已经报废等。这些原因直接导致了农田灌溉能力的减弱,影响了那你工业综合生产能力。全球气候的变化更是导致了旱灾洪灾的频发,这对于原有的农田防洪排涝工程更是雪上加霜。

3.2水资源污染严重

工业的发展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却导致了水资源的'严重污染,这些污染水资源继而导致了土地的重金属及其他物质的污染。土壤重金属污染已经严重的影响到我国城市及农村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许多工厂产生的废弃物,在不经过处理的情况下,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了土壤,造成了土壤的严重污染。土壤中的有害金属物质聚集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土壤的质量下降,进而污染和破坏了农作物、地下水及地表,最后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损害人体的健康甚至生命。

3.3农田水利设施投入不足

我国农田水利设施投资不足的问题是因为农村人口较多,近年来国家已经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去建设,但依然不能满足现代化农业的需求。投资不足引发了很多后续问题,例如水利设施建设之后的维护及保养欠缺,利用率较低等问题。另外,投建补贴力度低,也影响了农民劳动生产的积极性,严重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4解决策略和建议

4.1增加政府投入力度

要想使得农田水利建设现代化,政府必须要加大财政投资力度,增加农民农田水利建设补贴,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各级政府在投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时,要对这块内容进行重点投资,减轻地方财政压力,向粮食主产区和优势农产品区域倾斜,落实土地出让金使用政策,为农村水利建设提供支持。另外,农田水利建设要统一规划,合理安排,确保农田水利设施的有效利用,以及建设后的维护和保养。

4.2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农田水利建设是有利于农民的工程建设,农民是这项工程建设的主体,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政府要以政策引导、资金支持、组织协调、技术服务和各项优惠政策来支持农田水利建设。同时要加强农田水利的立法,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改进当前存在的农田水利无法可依的局面,保障农田水利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5结束语

农田水利建设的主要内容是灌溉排水和农村供水系统的建设。这些工程的投资和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节约灌溉水源,加固现有病险水库,进行大中型节水工程的改造。众所周知我国的水资源并不丰富,全球变暖造成的降水不均,旱灾和洪灾的频发不仅造成了人民经济和财产的损失,同时也严重的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将,加强我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有效改善农田节水灌溉是现代化农业建设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只有有效提高农田水利建设的效率和质量才能将我国有限的水资源充分利用,提高粮食收入,加快新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1]刘凤荣,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问题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l3(5):156-157.

[2]杨永志.浅谈农田水利的基本建设[J].才智,(23):272.

[3]许德军.浅析如何自口强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J].价值工程,20l3(18):97.

篇3:北魏农田水利建设分析论文

北魏农田水利建设分析论文

摘要:北魏农田水利建设是伴随着鲜卑族由游牧生活向定居生活的转变而出现和发展的,并形成了代北地区、薄骨律镇地区、幽燕地区、徐淮地区、河洛地区等几大灌溉区。其发展与政府的重视是密不可分的,旱涝灾害的频仍发生使政府对农田水利事业关注有加,并积极进行农田水利建设。

关键词:北魏;农田水利;建设

在从游牧民族向农耕民族转变的历史过程中,北魏的农耕经济呈现出迅速发展的态势。伴随着农耕经济的发展,与之紧密相连的是农田水利事业蓬勃发展,并形成了几个大的有影响的农业灌溉区。随着军事力量向南推进,北魏对于前代所留存下来的灌溉设施继续加以利用,使农田灌溉面积逐步扩大。兹对北魏农田水利分布区加以论考,并进而探讨其发展的历史原因。

一、代北地区

代北地区是北魏王朝的发迹地,也是北魏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最早进行的地区。北魏的农田水利建设开始于鲜卑族由游牧生活向定居生活转变之时,拓跋登国元年,“二月,幸定襄之盛乐。息众课农。”所谓的“息众课农”也就是拓跋部落由游牧经济向农业经济转变的过程,其间为发展农业生产必然要进行农田水利建设。登国九年,拓跋“使东平公元仪屯田于河北五原,至于杨塞外。”

〔1〕拓跋“命(元仪)督屯田于河北,自五原至杨塞外,分农稼,大得人心。”

〔2〕从五原沿黄河到杨塞遍布屯田者,可以想见这里必然会引用黄河之水灌溉农田。《水经注》卷三《河水注》记载这一带的黄河时云:“河水又东迳阳城南。”“又东过临沃县南。……河水又东,枝津出焉。河水又东流,石门水南注之。”“河水又东迳阳县故城南。”这一带是今天的河套地区,黄河的支流密布,有石门水流过,又有枝津水,“水上承大河于临沃县,东流七十里,北溉田南北二十里,注于河。”蛛网式的河流使农田水利建设能够迅速而普遍地开展起来。水利灌溉事业的发展,使农业生产喜获丰收,以至于鲜卑族的另一个部落首领慕容垂在登国十年“秋七月,慕容垂遣其子宝来寇五原,造舟收谷”,后被打败。这一带也因此成为北魏的粮仓,皇始二年四月,拓跋在与慕容宝交战时,“帝以军粮未集,乃诏征东大将军东平公元仪罢邺围,徙屯巨鹿,集租杨城。”可见杨城周围地区是北魏重要的产粮区,也是农田水利建设比较发达的地区。到了天兴元年二月,拓跋又“诏给内徙新民耕牛,计口受田。”

〔3〕鼓励部落民迁徙到水利便利处从事农业生产,是北魏历史的重大转变。从时人的言谈中也可以看出人们寻求水利便利之处从事农业生产的想法,拓跋因和跋“性尤奢淫”,收其而杀之,和跋在临刑前,对诸弟说:“北地瘠,可居水南,就耕良田,广为产业,各相勉励,务自纂修。”

〔4〕观和跋之意,表面是要求其弟选择灌溉便利之处作为生存的居处,实际上是要其诸弟逃离拓跋的阵营,但也从侧面反映了水之南是发达的水利灌溉地区。水即今天的桑干河,发源于朔州一带,是当时灌溉便利的河流之一。到明元帝时仍然有新开辟的农耕地区,明元帝永兴五年八月“置新民于大宁川,给农器,计口受田。”

〔5〕大宁川有水的支流,以此而论,大宁川一带必然是灌溉便利的农耕地区,是明元帝新开拓的米粮仓。道武帝和明元帝在代北一带所兴修的水利工程,使北魏通过屯田积谷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1〕《魏书》卷二《太祖纪》。

〔2〕《魏书》卷十五《昭成子孙列传・元仪传》。

〔3〕《魏书》卷二《太祖纪》。

〔4〕《魏书》卷二十八《和跋传》。

〔5〕《魏书》卷三《太宗纪》。

代北地区的农田水利建设在以后的各个帝王时期仍然持续发展。景明四年十一月,宣武帝令源怀巡行北边六镇、恒燕朔三州,他所了解的情况是“自京师迁洛,边朔遥远,加连年旱俭,百姓困弊。”旱灾是百姓生活的重大威胁,在对百姓赈恤之后,源怀上表指出:“景明以来,北蕃连年灾旱,高原陆野,不任营殖,唯有水田,可少亩。然主将参僚,专擅腴美,瘠土荒畴给百姓,因此困弊,日月滋甚。”因北部边域恶劣的自然环境,使旱灾频仍,只有水浇地可获丰收,然而军镇的“主将参僚”又霸占肥美的水浇地,使穷苦的百姓陷入困境。因此,源怀建议“诸镇水田,请以地令分给细民,先贫后富,若分付不平,令一人怨讼者,镇将以下连署之官,各夺一时之禄,四人已上夺禄一周。”源怀是欲通过对土地的重新分配,使贫穷的百姓得到灌溉便利的“水田”。宣武帝答诏:“省表具恤民之怀,已敕有司一依所上,下为永准。如斯之比,不便于民,损化害政者,其备列以闻。”这一建议的推行,使“时细民为豪强陵压,积年枉滞,一朝见申者,日有百数。”〔1〕可见收效之大。贫穷的百姓因此而获得了灌溉便利的土地,对边域地区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郑肇经说:“北魏时于五原郡因河溉田,官民因获其利。”〔2〕概为确切之言。

二、薄骨律镇地区

薄骨律镇在今宁夏灵武一带,这里有黄河穿过,但因地处西北内陆干旱地区,所以农业生产的发展困难重重,再加之经过魏晋十六国的大乱,灌溉设施年久失修并不能发挥应有的效用。对这一地区农田水利设施加以修建的是刁雍。

太武帝太平真君五年,刁雍以本将军为薄骨律镇将,四月末至镇,所看到的景象是:“时以夏中,不及东作,念彼农夫,虽复布野,官渠乏水,不得广殖。”可见缺水制约了该地区农业的发展。他指出“乘前以来,功不充课,兵人口累,率皆饥俭”的原因在于农田水利设施没有发挥效用。他认为:“夫欲育民丰国,事须大田。此土乏雨,正以引河为用。”即兴修水利,引黄河之水来灌溉农田,改变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缺水的状况。然而当时所存在的“旧渠堰,乃是上古所制,非近代也。富平西南三十里,有艾山,南北二十六里,东西四十五里,凿以通河,似禹旧迹。其两岸作溉田大渠,广十余步,山南引水入此渠中。计昔为之,高于水不过一丈。”这一自上古以来留存的灌渠,因为长期以来无人管理,“河水激急,沙土漂流,今日此渠高于河水二丈三尺,又河水浸射,往往崩颓。渠溉高悬,水不得上。虽复诸处案旧引水,水亦难求。”通过对旧有的水利设施的考察,他认为主要是原有的水利设施长时间无人维修而遭破坏,所以他上表称:“今艾山北,河中有洲渚,水分为二。西河小狭,水广百四十步。臣今求来年正月,于河西高渠之北八里、分河之下五里,平地凿渠,广十五步,深五尺,筑其两岸,令高一丈。北行四十里,还入古高渠,即循高渠而北,复八十里,合百二十里,大有良田。计用四千人,四十日功,渠得成讫。所欲凿新渠口,河下五尺,水不得入,今求从小河东南岸斜断到西北岸,计长二百七十步,广十步,高二丈,绝断小河。二十日功,计得成毕,合计用功六十日。小河之水,尽入新渠,水则充足,溉官私田四万余顷。一旬之间,则水一遍,水凡四溉,谷得成实。官课常充,民亦丰赡。”刁雍不仅指出了旧有水利设施所存在的问题,而且对于新的水利设施的兴建提出了自己的设想,太武帝接此表以后,对刁雍非常赞赏,下诏褒扬曰:“卿忧国爱民,知欲更引河水,劝课大田。宜便兴立,以克就为功,何必限其日数也。有可以便国利民者,动静以闻。”〔3〕通过刁雍所进之言,我们可以知道,当时不仅认识到灌溉对粮食作物增产有很大作用,而且对于兴修水利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否则,刁雍不可能提出如此详细的建设计划。

三、幽燕地区

幽燕地区位于代北的东部,与鲜卑族的发展息息相关,所以北魏时期这里的农田水利建设亦颇有特色。太武帝延和二年,张昭出任幽州刺史,“时幽州年谷不登,州廪虚罄,民多菜色。”在自责的同时,张昭“乃使富人通济贫乏,车马之家籴运外境,贫弱者劝以农桑。岁乃大熟。”〔4〕通过发

〔1〕《魏书》卷四十一《源贺传附源怀传》。

〔2〕郑肇经著《中国水利史》,上海书店,1984年5月第1版,第278页。

〔3〕《魏书》卷三十八《刁雍传》。

〔4〕《魏书》卷三十三《张蒲传》。

展农业解决居民的衣食问题,必然是建立在农田水利建设发展的基础之上。卢道将在任燕郡太守时,“优礼儒生,励劝学业,敦课农桑,垦田岁倍。”〔1〕这同样可以理解为发展农田水利建设促使农田灌溉面积的扩大。

正始年间,冀、定数州,频遭水害,崔楷上疏曰:“顷东北数州,频年淫雨,长河激浪,洪波汩流,川陆连涛,原隰通望,弥漫不已,泛滥为灾。户无担石之储,家有黎藿之色。华壤膏腴,变为舄卤;菽麦禾黍,化作q蒲,斯用痛心徘徊,潸然伫立也。……自彼定、冀水潦,无岁不饥;幽、瀛川河,频年泛溢。”冀、定数州因为是平原地区,所以长期以来河流在淫雨季节常常泛乱成灾,对于农业生产影响尤大。他进而对长期以来治水的弊病进行了总结:“计水之凑下,浸润无间,九河通塞,屡有变改,不可一准古法,皆因循旧堤。何者?河决瓠子,梁、楚几危;宣防既建,水还旧迹。十数年间,户口丰衍。又决屯氏,两川分流,东北数郡之地,仅得支存。及下通灵、鸣,水田一路,往昔膏腴,十分病九,邑居凋离,坟井毁灭。良由水大渠狭,更不开泻,众流壅塞,曲直乘之所致也。”因为人们没有从宏观上对黄河治理进行规划和把握,使黄河的治理仅仅局限于在原有的堤坝上作小的修补,以至于灾害频仍,百姓所有的资产毁于一旦。他建议:“至若量其逶迤,穿凿涓浍,分立堤欤所在疏通,泻其,泄此陂泽。九月农罢,量役计功,十月昏正,立匠表度,县遣能工,麾画形势;郡发明使,筹察可否。审地推岸,辨其脉流;树板分崖,练厥从往。别使案检,分剖是非,瞰睇川原,明审通塞。当境修治,不劳役远,终春自罢,未须久功。”这样即可达到“即以高下营田,因于水陆,水种粳稻,陆桑麻。必使室有久储,门丰余积”的效果。所以他表示:“臣既乡居水际,目睹荒残,每思郑白,屡想王李。夙宵不寐,言念皇家,愚诚丹款,实希效力,有心萤爝,乞暂施行。使数州士女,无废耕桑之业。圣世洪恩,有赈饥荒之士。邺宰深笑,息自一朝。臣之至诚,申于今日。”对于崔楷的请求,宣武帝下诏曰:“频年水旱为患,黎民阻饥,静言念之,昃不遑食,鉴此事条,深协在虑。但计画功广,非朝夕可合,宜付外量闻。”这一奏章得到了宣武帝的赞同,“事遂施行。”因封建官僚政治体制的原因,“楷用功未就,诏还追罢。”[2]

孝明帝时,裴延y任幽州刺史,对境内旧有的水利设施也予以修补,“范阳郡有旧督亢渠,径五十里;渔阳郡有故戾陵诸堰,广袤三十里。皆废毁多时,莫能修复。”由于长期的废毁,再加之“时水旱不调,民多饥馁”,裴延y认为“疏通旧迹,势必可成,乃表求营造。”在修造过程中,裴延y“遂躬自履行,相度水形,随力分督,未几而就。”新修的水利工程发挥了巨大的效益,“溉田百余万亩,为利十倍,百姓至今赖之。”〔3〕说明到魏收撰写《魏书》时,重新修建的水利工程仍然发挥着作用。

四、徐淮地区

徐淮地区是北魏对南方政权用兵的一个重要的地区,其经济的发展有利于这一地区的稳定,因而受到重视。太和初年,薛虎子为徐州刺史,“时州镇戍兵,资绢自随,不入公库,任其私用,常苦饥寒。”对江南地区的用兵需耗费大量的粮食,而军队战士自带军用物资的办法显然是弊多利少。因而发展徐淮地区的农业经济是迫在眉睫的事,他指出:“徐州左右,水陆壤沃,清、汴通流,足盈激灌。其中良田十万余顷。”在这样一个前提下,“若以兵绢市牛,分减戍卒,计其牛数,足得万头。兴力公田,必当大获粟稻。一岁之中,且给官食,半兵耘植,余兵尚众,且耕且守,不妨捍边。一年之收,过于十倍之绢;暂时之耕,足充数载之食。于后兵资,唯须内库,五稔之后,谷帛俱溢。匪直戍士有丰饱之资,于国有吞敌之势。昔杜预田宛叶以平吴,充国耕西零以强汉。臣虽识谢古人,任当边守,庶竭尘露,有增山海。”高祖采纳了他的建议。〔4〕这主要是利用淮水、泗水的水利资源发展灌溉农业,应当说薛虎子的建议是符合当时实际情况的.,因而被孝文帝所采纳。

正始元年九月丙午,宣武帝又“诏缘淮南北所在镇戍,皆令及秋播麦,春种粟稻,随其土宜,

〔1〕《魏书》卷四十七《卢玄传附道将传》。

〔2〕《魏书》卷五十六《崔辩传附楷传》。

〔3〕《魏书》卷六十九《裴延y传》。

〔4〕《魏书》卷四十四《薛野月者传附虎子传》。

水陆兼用,必使地无遗利,兵无余力,比及来稔,令公私俱济也。”〔1〕宣武帝颁布诏书让驻军利用当地灌溉便利的自然条件来发展农业经济,解决军粮供应问题。延昌二年夏,因雨量过多使河水暴涨,河流泛滥成灾,徐州刺史李彦“相水陆形势,随便疏通,得无淹渍之害。朝廷嘉之,频诏劳勉。”〔2〕宣武帝通过对治理水灾官员的劳勉,激励官员积极从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魏书》卷七十九《范绍传》云:范绍“右都水使者,录事如故,……其年冬,使还都,值朝廷有南讨之计,发河北数州田兵二万五千人,通缘淮戍兵合五万余人,广开屯田。八座奏绍为西道六州营田大使,加步兵校尉。绍勤于劝课,频岁大获。”在沿淮地区通过兴修水利,进行军事屯田发展农业生产。

此外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地区,自秦汉以来一直是农业生产较为发达的地区,所以这一地区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也搞得有声有色。杨播自高祖迁都之始,不但“参密谋焉”,而且“又修成千斤欤引J洛二水以灌京师。”〔3〕沈文秀为怀州刺史,“而大兴水田,于公私颇有利益。”〔4〕关于这一点我在拙著《汉唐间河洛地区经济研究》中已有论证。至于说北魏时期政府利用旧有的水利设施发展农业生产,傅筑夫先生在《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早有论述,故不在此作进一步的阐述。

从上述北魏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主要分布地区来看,农田水利分布区遍布于北魏境域内的主要地区,且呈现出由北向南的发展态势,这主要是随着北魏对北方地区的占领和北方农业生产的进步而开展的。转五、发展原因

从农田水利的分布区来看,可以说在北魏境域内,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搞得有声有色,而这一切全得力于政府的重视和能工巧匠的积极参与。北魏时期中央政府管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机构和官员之设与前代没有太大差别,沿用前代设都水使者一职。奚斤在皇始年间曾出任都水使者。〔5〕叔孙建在拓跋时也曾任都水使者。〔6〕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李思穆、程公义、蒋少游都先后任都水使者。〔7〕《魏书》卷四十五《韦阆传附孙y传》载韦y在宣武帝末年“迁都水使者。所在有声。”表明其政绩显著。卢同在元叉废灵太后把持政权,“至此始为都水使者。”〔8〕司马鸿、元让、范绍在北魏末年也曾任都水使者。〔9〕都水使者的行政级别为第四品官员。〔10〕《通典》卷二十七《职官九・都水使者》云:“后魏初,皆有水衡都尉及河堤谒者、都水使者官,至永平二年,都水台依旧置二使者。”其属员有丞,“又曰参军。”中央政府管理农田水利建设的官员人数虽然说没有大的变化,但这些人多能尽职尽责,使北魏农田水利建设能够因这些人的高度重视而得到发展。

在中央政府设置专门人员管理的同时,皇帝多次颁发诏书督促各地官员兴修农田水利。太和元年正月辛亥,孝文帝诏曰:“今牧民者,与朕共治天下也。宜简以徭役,先之劝奖,相其水陆,务尽地利,使农夫外布,桑妇内勤。”〔11〕此即要求各地官员应尽职尽责地“相其水陆”,帮助农民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孝文帝曾与文明太后引见王公以下大臣,孝文帝问:“比年方割畿内及京城三部,于百姓颇有益否?”公孙邃答曰:“先者人民离散,主司猥多,至于督察,实难齐整。自方割以来,众赋易办,实有大益。”〔12〕“众赋易办”,说明代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有较大的发展,其前提必然

〔1〕《魏书》卷八《世宗纪》。

〔2〕《魏书》卷三十九《李宝传附彦传》。

〔3〕《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天津古籍出版社,1992年6月第1版,第86页。

〔4〕《魏书》卷六十一《沈文秀传》。

〔5〕《魏书》卷二十九《奚斤传》。

〔6〕《魏书》卷二十九《叔孙建传》。

〔7〕《魏书》卷三十九《李宝传思穆传》。卷六十《程骏列传》。卷九十一《术艺・蒋少游传》。

〔8〕《魏书》卷七十六《卢同传》。

〔9〕《魏书》卷三十七《司马楚之传附悦传》。卷六十一《张谠列传》。卷七十九《范绍传》。

〔10〕《魏书》卷一百三《职官志》。

〔11〕《魏书》卷七上《高祖纪上》。

〔12〕《魏书》卷三十三《公孙表传附邃传》。

是农田水利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使农业生产解除了旱灾威胁的后顾之忧。孝文帝太和十二年五月丁酉“诏六镇、云中、河西及关内六郡,各修水田,通渠溉灌。”到了次年八月戊子又“诏诸州镇有水田之处,各通溉灌,遣匠者所在指授。”〔1〕不但下诏要求各地兴修农田水利,而且还派专门人员具体指导,足见重视的程度。太和十二年,李彪曾上疏孝文帝说:“又别立农官,取州郡户十分之一以为屯民,相水陆之宜,料顷亩之数,以赃赎杂物余财市牛科给,令其肆力。一夫之田,岁责六十斛,蠲其正课并征戍杂役。行此二事,数年之中,则谷积而人足,虽灾不为害。”〔2〕而《魏书》卷一一O《食货志》则迳说:“帝览而善之,寻施行焉。自此公私丰赡,虽时有水旱,不为灾也。”说明建立屯田,积极进行农田水利建设是农业生产发展的关键。

孝文帝时司马曜代兄为云中镇将、朔州刺史,曜上表请废河西苑封,与民垦殖,有关官员认为:“此麋鹿所聚,太官取给,今若与民,至于奉献时禽,惧有所阙。”孝文帝说:“此地若任稼穑,虽有兽利,事须废封。若是山涧,虞禁何损?寻先朝置此,岂苟藉斯禽,亮亦以俟军行薪蒸之用。其更论之。”司马曜“固请宜以与民,高祖从之。”将有灌溉便利的皇家封苑给与百姓,反映了政府对农业的重视。〔3〕北魏永平年间杨椿为“都官尚书,监修白沟堤堰。”在为定州刺史时,“州有宗子稻田,屯兵八百户,年常发夫三千,草三百车,修补畦堰。椿以屯兵惟输此田课,更无徭役,及至闲月,即应修治,不容复劳百姓,椿亦表罢。朝廷从之。”〔4〕定州有军事屯田,但是军队不是亲自耕作,而是征发百姓“修补畦堰”,杨椿认为屯田兵没有其他徭役,因而上表要求取缔。宋弁跟随孝文帝南讨,“诏弁于豫州都督所部及东荆领叶,皆减戍士营农,水陆兼作。”〔5〕即充分发挥戍士经营农业的长处,进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前文云北魏太和末年,义阳初复,范绍为宁远将军,兼义阳太守,“发河北数州田兵二万五千人,通缘淮戍兵合五万余人,广开屯田。”利用军士在淮河沿岸进行屯田必然是为了利用淮河水利的便利。神龟末年,袁翻上表云:“凡诸州镇应徙之兵,随宜割配,且田且戍。虽外为置蠕蠕之举,内实防高车之策。一二年后,足食足兵,斯固安边保塞之长计也。”此表奏上之后,史称“时朝议是之。”〔6〕此足以看出官府在沿边诸镇从事军事屯田,即“且田且戍”必然有大量的农田水利工程的兴修。

北魏统治区内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见诸《魏书》记载的水旱灾害有20余次,且造成了大量的流民。水旱灾害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使众多帝王不得不以各种方式解决百姓的生活困苦。皇兴二年十一月,献文帝“以州镇二十七水旱,开仓赈恤。”〔7〕孝文帝即位后的延兴三年,“是岁,州镇十一水旱,丐民田租,开仓赈恤。”太和元年十二月丁未,“诏以州郡八水旱蝗,民饥,开仓赈恤。”到了次年“州镇二十余水旱,民饥,开仓赈恤。”〔8〕宣武帝“延昌元年春正月乙巳,以频水旱,百姓饥弊,分遣使者开仓赈恤。”“甲午,州郡十一大水,诏开仓赈恤。以京师谷贵,出仓粟八十万石以赈贫者。”次年秋八月辛卯,宣武帝又诏曰:“顷水旱互侵,频年饥俭,百姓窘弊,多陷罪辜,烦刑之愧,朕用惧矣。”〔9〕这说明是水旱灾害造成了百姓的饥馑,而当灾害平息以后,也使封建统治者认识到发展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性。

从上面所引的诸多材料我们可以看出北魏时期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发展与政府的重视是分不开的,由游牧民族过渡而来的鲜卑族,在认识到农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后,必然以更大的热情发展农业,其中兴修水利工程则是发展农业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马克思曾经说:“亚洲的一

〔1〕《魏书》卷七上《高祖纪上》。

〔2〕《魏书》卷六十二《李彪传》。

〔3〕《魏书》卷三十七《司马楚之传附曜传》。

〔4〕《魏书》卷五十八《杨播传附椿传》。

〔5〕《魏书》卷六十三《宋弁传》。

〔6〕《魏书》卷六十九《袁翻传》。

〔7〕《魏书》卷六《显祖纪》。

〔8〕《魏书》卷七上《高祖纪上》。

〔9〕《魏书》卷八《世宗纪》。

切政府都不能不执行一种经济职能,即举办公共工程的职能。这种用人工方法提高土地肥沃程度的设施靠中央政府办理,中央政府如果忽视灌溉或者排水,这种设施立刻就荒废下去。这就可以说明一件无法解释的事实,即大片先前耕种得很好的地区现在都荒芜不毛。”〔1〕从北魏中央政府或者地方政府出面兴修水利,以满足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来看,可以说北魏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完全得益于政府的重视与参与。因为在当时小农经济的条件下,靠一家一户的力量显然是不能从事较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的。

综合全文所论,我们认为,北魏时期农田水利的分布地区是广泛的,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得益于中央乃至地方政府的重视和能工巧匠的参与。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解决了农业生产发展的掣肘因素,使北魏时期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达到一定的水平,但是,对于北魏时期农田水利建设的成就也不能估计过高,因为北方地区相对干燥的气候使农业生产依然面临着旱灾的威胁,所以,农业生产者又在防旱保墒方面总结了一套方法,这从《齐民要术》中的相关内容即可略知一二。不过从总的方面来看,北魏的农田水利建设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以后特别是唐代北方地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大规模发展提供了历史借鉴。

篇4:农田水利建设发展困境与对策分析论文

农田水利建设发展困境与对策分析论文

现阶段,在我国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之下,农业发展水平不断的提高,这对提高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实践表明,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在当前还有一定的困难存在着,依旧面临着一定的困境,为了能够推动农业的不断发展进步,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解决农田水利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更好的推动农业的发展,并且,不断的提升社会经济的增长,提高我国社会地位。

一、当前农田水利建设中面临的困境分析

农田水利建设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程,如图一所示,该图为农村水利建设权利运行流程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农村水利建设的过程比较繁琐,需要各级政府以及一项相关部门协调合作才能够确保真正的实现农村水利建设。图一农村水利建设权利运行流程图实践表明,当前农田水利建设的过程中,还面临着一定的困境,这些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即:

(一)在各地水利建设方面的资金投入不足

当前,在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之下,我国也加大了农业投入的力度。众所周知,推动农业发展的一个较为重要的环节就是农田水利建设,只有农田水利建设完备的状况之下,农村经济的发展才能够得到一定的保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带动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1]。可事实上,在很多地区水利建设过程中,其资金比较缺乏,这就导致在各个地区的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农田水利建设不能够得到有效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全面发展。

(二)缺少相应的建设保障机制

如今,尽管我国农田水利建设方面已经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发展,但是,在很多农田水利建设的过程中,还缺少一套比较完善的建设保障机制,并且在我国农田水利建设方面,所需要的资金都是由我国政府提供的,但是,并没有将社会资本有效的利用起来,进行农田水利建设,这使得农田水利建设中,其保障的程度并没有达到相应的标准要求,同时,在农田水利建设方面的建设资金主要是由政府提供的,这很容易出现资金短缺、不到位等现象,最终导致农田水利建设无法有效的完成,导致农田水利建设工程出现被中断的现象,要是想重新的建设农田水利,政府必须要再投入一些资金,导致出现了资金浪费的现象[2]。并且,由于政府在资金投入方面比较紧张,缺少社会资本机制的支持,这在很大大程度上阻碍了农田水利建设发展。

(三)在农业技术发展方面依旧比较薄弱

现阶段,伴随我国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提高,同时,在认知方面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实践表明,当前在我国农业技术发展方面还属于比较薄弱的环节,有很多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依旧应用灌溉方式进行浇灌,这出现了严重的水资源浪费的现象,并且也给农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制约。由于很多地区的农村技术发展比较薄弱,导致很多地区没有办法接受新的技术,也有很多地区并没有合作用水的意识,对水利建设的功能缺乏认识,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

二、推动农田水利建设发展的对策分析

上述对农田水利建设发展的分析可知,当前的农田水利建设发展中还有一定的问题存在,这些问题不仅阻碍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也会给我国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带来消极的影响,为此,要采取一定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

(一)提高农村水建设资金支持力度

事实上,农田水利建设不能有效的发展,最为主要的一个原因在于农村建设的资金短缺,导致出现了农田水利建设无法正常进行,为此,我国政府应该加大资金的`支持力度,为农村农田水利建设顺利的开展提供一定的保障。除此之外,政府还要加大农村技术的推广力度,使得先进技术能够被广泛的应用在农业发展建设中,并充分的发挥出其重要的作用,从而更好的促进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与完善。

(二)建设一套较为完善的保障机制

在农田水利建设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还能够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一定的保障,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3]。为此,在农田水利建设的过程中,建设一套较为完善的保障机制是非常重要的。那么要确保能够建立起一套完善的保障机制,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即:

1、要与社会企业不断合作,加强其合作力度,为农田水利建设能够申请到更多的建设资金,从而为农田水利建设提供一定的保障。

2、对于政府而言,也需要向上级积极的反应,为农村农田水利建设申请充足的建设资金。

3、要在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不断的提高农民应用新技术的意识,用先进设备与技术做支撑,有效的实现农田水利建设能够建设发展。只有保证能在农田水利建设中,各个方面能够得到相应的技术支持,才能够有效的实现农田水利健康发展,为农村经济增长提供相应的保障。

(三)提升基层政府组织指导作用

实践表明,农田水利建设在不断发展中会面临着很多的困境,导致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基层政府组织指导能力不足,并且,没能将基层政府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为此,在农村水利建设发展中,需要将基层政府的指导功能充分的发挥出来,同时,还要加强和农民的交流与合作,最大限度的满足农民在水利建设中的各个方面的需求。

总结:

实践表明,农田水利建设发展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它不仅关系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还关系着我国社会地位的提高。本文针对农田水利建设发展困境与对策进行了分析,其目的在于,能够为农田水利建设提供一定的保障,从而提升农村的经济收入,带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从而,推动我国社会和平发展。

篇5:农田水利建设现状及对策分析论文

农田水利建设现状及对策分析论文

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我国的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一半以上,水利工程的建设水平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众多人口的生活质量,目前,我国很多地区的农田水利建设存在一些问题,很多地区已经将分析这些问题并改善农田水利灌溉环境作为工作的重点。

1农田水利发展前景和水利工程建设现状

目前,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格局已经形成,高效农业,示范农业、休闲农业已在推广,灌溉设施及灌水技术已逐步成熟,高效节水项目已在我国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发挥了示范作用,且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收益,使农业得到了发展,农民达到了增收。从基层县区的调研中可以看出,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具有较为理想的发展前景和发掘潜力,我国农田的灌溉工程有许多可以改良的方面,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能够使我国农田水利灌溉的质量得到切实提高,这些工作对我国农业的增产增收至关重要。

2我国农田水利建设问题分析

2.1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然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的最大硬伤

近年来我国水旱灾害频发,导致农作物受灾较重,农民损失较大。这种现象反映了我国农田水利设施“蓄洪补枯”的调节功能弱化,农田水利建设严重滞后,维护管理欠缺。就农田水利设施现状而言,遍布田间的沟渠、塘坝、井灌、闸站等,被称为水利建设的“最后一公里”。然而正是这“最后一公里”,或梗阻,或跑冒,或通而不畅,直接影响农业的稳定发展。水利部的数据显示:我国现有灌溉排水设施大多建于上世纪50至70年代,普遍存在标准低、不配套、老化失修、效益衰减等问题。全国约40%的大型灌区、50%~60%的中小型灌区、50%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不配套,大型灌排泵站设备完好率不足60%。一方面是30多年的农田水利工程年久失修,另一方面是缺少水利设施,“望天田”普遍存在,难抗天灾。来自水利部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9.37亿亩,仅占耕地面积的51.5%,还有近半数的耕地是“望天田”,缺少基本灌溉条件。

2.2水利工程的投资渠道过于简单

国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田水利工程的投资渠道逐渐变得多元,市场经济规律成为了主导农田水利工程投资的主要规律,但是目前,我国很多地区的农田水利工程的资金来源依然很大程度上依靠政府的财政拨款,社会资本力量进入水利工程的机会依然较少[3]。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农田水利工程涉及到水资源这一重要公共资源,而我国的公共资源制度成为了社会资本进入农田的最主要障碍。另外,一些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较低,无法起到吸引社会及民间资本的作用,因此,很多农田水利工程只能简单的依靠政府的财政资金作为工程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欠缺多渠道的资金支持。

2.3农田水利新技术和新材料运用情况不理想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已经有较多的农田水利施工技术和施工材料能够对水利设施进行改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但是,一些地区的农田水利灌溉依然使用传统的灌溉技术和灌溉材料,没有对最新技术研发情况和材料更新情况进行了解,使得农田水利灌溉的水平得不到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低,直接增加了农业生产中的成本。例如,我国一些农田水利工程所使用的材料依然是传统的木质材料,并没有使用新型钢筋混凝土材质作为水利工程的主体材质,有些水利工程虽然使用了新材料,却没有采用最新技术,导致混凝土由于缺乏必要的'振捣程序而达不到足够的坚硬度,无法保证提高水利工程的质量。

3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问题的对策

3.1加大对农田水利工程的资金投入

各地方政府的主要领导人必须认识到水利工程对农业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以便提高对农田水利工程的重视程度,加大水利工程建设的财政支持[4]。政府主要领导人要亲临水利工程建设一线进行实地考察,并将考察工作制度化,以便加强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的了解。政府要着重关注当前我国很多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最后一公里”问题,认真调查每一笔资金的使用效率以及设计规划的科学性,不能仅仅按照设计人员的施工方案进行工程效果的考察,要确保每一个单元项目发挥其应有的效益[5]。另外,要加强对中央财政拨付的监督,避免资金拨付过程中出现截留问题,切实保证项目建设拥有足够的资金。

3.2拓展农田水利工程投资渠道

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团队要加强对投资渠道的重视,充分认识到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对拓展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投资渠道的重要意义,尽快转变完全依赖政府的财政拨款的状态,争取社会资本进入水利工程建设当中。首先,要从法律法规方面加强完善,将农田水利灌溉所需用水的开发与使用价格进行详细的规定,使水利工程施工团队有法可依,另外,政府要为水利工程施工团队提供与社会资本进行沟通交流的机会,施工团队还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新兴手段与社会各界的资本力量进行沟通合作,既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又能够从社会上充分吸收资本,调动社会资本价值,使水利施工企业能够获得足够的施工资金。

3.3提高新技术新材料的使用水平

各地农田水利灌溉机构要加强对我国最新农田灌溉技术的重视,及时引进最新灌溉技术,提高同农田水利工程科研机构的联系,以便对最新灌溉技术和最新水利工程建设材料具备足够的了解。要组建专门机构负责新技术的统计运用和新材料的管理,切实提高技术管理与材料管理的效率,促进农田灌溉设备的发展,使农业生产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要采用新型水利工程材料改良传统的水利工程设施。例如,为缓解水资源紧缺与农业灌溉日益突出的矛盾,我国眉县自以来逐年大面积实施“高效节水灌溉”项目。近几年,眉县在发展喷、滴灌为代表的高效农田节水技术加大了力度,将传统的大水漫灌式灌溉转变为根据作物类型需要进行供水的新型高效节水灌溉方式,这一举动加快了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为农民增收和县域农田水利发展奠定了基础。眉县原灌溉方式为大水漫灌,不仅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也增加了巨大了人力资源成本,这种现象在用水高峰期和水源紧张时表现尤为突出。据统计,长期以来,采用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每户灌溉时,清理渠道需投用1~2个工日,巡渠需投用1个工日,浇地需投用1~2个工日,这种灌溉方式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灌溉的人力投入,通过实施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减少了清理和巡渠用工,减少了人力资源的浪费。另外,项目实施后,亩均灌溉用水量由现状的74m3/亩减少到管灌42m3/亩和微喷灌的23m3/亩,节水效果十分显著,这将使项目区内农田灌溉用水量大幅减少,缩短灌溉周期,提高灌溉保证率,使用这种方式可以彻底解决项目区农田灌溉用水供需矛盾。新型灌溉项目建成以后不仅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也非常明显。该区域地形开阔,光照充足,宜于粮食作物生长,尤其适宜猕猴桃生长。然而,由于田间设施不配套,灌溉保证率低下等问题,灌区发展一直受到制约。项目实施后,设施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供水能力得到显著增强,灌溉保证率得到明显提高,保证了农作物能够适时灌溉,促进了灌区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为灌区用水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由于将田间灌溉设施改为低压暗管和微喷灌,很大程度上节约了土地资源,实施暗管输水和微喷灌项目后,工程占地面积大幅度减少,参照有关资料,该项目可节地223亩;另外,这一项目具有显著节水效益,灌溉水利用系数得到提高,年可节水171万m3;此外,劳动力成本得到了节约,工程建成后,省去了巡渠和看水所需劳动力,经对比分析和测算,每年可节约劳动力1.02万个工日。通过项目的实施,全面促进和带动了项目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安定与进步。通过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应用,解决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灌溉用水问题,同时,微喷灌工程的实施缓解了高温气候下猕猴桃的“日烧”问题,解决了田间灌溉均匀度不易控制等影响猕猴桃生长和果品品质提高的制约因素,对壮大眉县猕猴桃品牌效应,促进项目区种植结构调整,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

4结束语

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是保证我国农业生产正常进行的关键性工作,目前,我国很多农田水利工程的投资渠道过于单一,投资效率较低,影响着我国水利灌溉的质量。深入的分析当前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出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对提高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篇6:新时期农田水利建设困境分析论文

新时期农田水利建设困境分析论文

摘要: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农业建设也取得了一些成就。农田水利建设是我国农业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对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农业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以及地区经济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大力发展我国的农田水利建设对实现农作物的稳定高产有着积极的影响力,减少乃至避免自然灾害对粮食作物造成的损失,调整当地的农业种植结构[1],带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新时期我国水利建设工程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导致农田水利建设的质量日益衰减。针对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不良影响因素,相关的政府部门需要采取措施进行正确的引导,推进新时期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步伐。

关键词:农田水利建设;困境;对策研究

农业是我国的重要产业之一,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发展我国经济的基础。农业从古至今在我国经济结构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近年来,政府部门为大力扶植和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并制定出一系列的落实措施,其中农田水利建设就是急需解决的难题。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水利建设的支持,对增加农民经济收入,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繁荣,实现农业进一步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央的一号文件对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性进行了明确的说明,增加对农田水利建设的经济投入,并制定出长期增加投入的管理机制,建立严格水利建设管理制度,实行区域与流域管理相结合的农田水利管理制度[2],转变我国现有的经济发展战略。

1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对农业发展的积极影响

1.1实现粮食产量的稳产、高产

我国的经济虽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经济发展存在地区间的差异,社会生活水平呈现出发展不均衡的状态,农民的经济收入存在地区分布不均的现象、在我国一些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地区,农民的经济收入主要来自于农作物的种植。农田水利建设是对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基本保障[3],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增加了农作物的产量,对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也有促进作用。

1.2减轻洪涝灾害对农业发展的消极影响

农业经济的发展深受旱灾、涝灾等自然灾害的影响,严重限制着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一些水利工程缺乏的地区,洪涝灾害对农业造成的经济损失更是难以估计的,威胁着农民的经济收入,以及农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在经济发展落后的边远偏僻的农村,加强农田水利建设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自然灾害对农业发展的不利影响,能够为农作物提供种植生长过程中所必须的水资源,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把自然灾害对农业的损失减到最低。

1.3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将改变现有的农业种植结构[4],改变以往因自然条件的限制只种植传统耐旱的农作物的局面,为农业的发展创造新的发展生机。在保证可以提供充足水源的前提条件下,调整农作物品种的种植结构,实现农村种植结构的优化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能够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2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

2.1农田水利建设设备的陈旧、老化

我国现在使用的农田水利工程大多数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民自主集资与部分政府投资建立的。早期的农田水利工程本身就存在着设备不配套、工程质量低等质量缺陷[5],而且现在这些水利工程的使用年限比较长,部分已经超出了水利工程本身的使用年限。因年久老化失修导致的水利工程已无法满足当前的农业发展需求,导致农作物因缺少水资源的灌溉而减产,严重制约着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2.2缺乏资金的投入

农田水利建设属于我国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在国家工作财产支出中属于重要支出的一部分,国家的财政支持是农田水利建设工程的.主要资金来源。但是在农村实行税制改革后,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能力有所下降,无法满足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需要。没有了国家对农田水利建设的财政支持,使水利工程需要的资金缺口越来越大,限制了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2.3水利建设管理理念薄弱

我国的农田水利工程没有将责任明确到人,产权结构的划分不清晰,使农田水利工程的维护工作落实起来非常的困难。当前的农田水利工程由农民进行管理和负责,农民受收入水平的影响,无法负担目前高额的用水用电费用,使得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停滞不前。

2.4农民就业结构的变化

经济的发展改善了现有的农民工就业环境,增加了就业岗位。农村劳动力为增加经济收入,越来越多的劳动力选择进城务工,导致从事农业种植的强壮劳动力越来越少。进程务工的收益远远高于农业种植收入,种植农作物对农民工的吸引力越来越小,使得农民工从事农业种植工作的积极性比较低。

3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对策

3.1提高对农田水利建设的关注度

我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造的农田水利工程曾在我国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是,目前这些水利工程设备已经老化,且不具备配套的设施、设备,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农业发展的需要。新时期农田水利建设在农业发展过程中的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前提条件,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型农村有着重要的影响力。提高对农田水利建设的关注度[6],能够树立农民节约用水、节约用电的思想,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3.2增加对农田水利建设的财政支持

目前,导致农田水利建设滞后,设施、设备不完善的主要原因是政府对农田水利建设的财政支持不到位。因此,要确保政府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资力度,保证政府及时对农田水利工程注入资金,提高农田水利建设在农村地区的覆盖面。为确保对水利建设的资金及时到位,可以采取多元化的筹资方式,在依靠政府拨款的同时,引进其他形式的社会资本,降低因资金不足导致农田水利工程无法正常进行的局面。政府部门需要对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管理,指导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工作,避免水利建设过程中出现政府无为的现象,确保农田水利建设的顺利进行。相关政府部门需要制定相关的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管理方案,监督水利工程的建设和运行状况。

4结语

新时期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着许多弊端,导致我国现在的水利工程建设陷入困境。我国的农田水利建设虽然取得一定的成就,但是仍有很多不利隐患没有消除,因此政府部门需要对此进行高度的关注,制定出有效地改进管理方案,从而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农田水利建设关系着我国农业的发展,因此相关政府部门和管理人员一定要密切关注我国农田水利建设事业的发展,及时的解决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建立起完善的发展管理机制,从而使我国的农田水利建设发展更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孟娜.浅谈新时期我国农田水利建设中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12).

[2]王冠军,陈献.新时期我国农田水利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农村水利,,(5).

[3]张春园,李代鑫.关于加强新时期农田水利建设的思考[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9).

[4]乔娜.新时期农田水利建设发展困境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3).

[5]赵伟,徐建涛.新时期农田水利建设发展困境与对策[J].科技展望,,(21).

[6]肖波.探究新时期我国农田水利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J].福建农业,2014,(21).

篇7:山东省农田水利建设现状分析论文

山东省农田水利建设现状分析论文

摘要: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基础。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水资源,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是我国农业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新时期,深入的研究分析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战略,对于改善我国农业的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生产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以山东省的农田水利建设情况为研究点,分析其农田水利建设的现状。

关键词:农业;农田水利;山东省;建设现状

我国作为一个旱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兴修水利工程,消除水害,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最重要的建设内容。山东省是一个频繁发生水旱灾害的省区,其保持先进的经济和文化水平不改变的重要手段就是搞好水利建设,保证其农业发展不受水灾影响。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后,其农田水利的建设更是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因此,本文就其发展现状进行了简单分析。

1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取得的成就

自新中国成立,山东省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方面取得了许多的成就。初步建立起来以防洪除涝、水土保持和农业灌溉为主的3大农业水利工程体系架构,形成了县级以上的农田水利国有资产约为300亿元,各项农田水利工程对农业灌溉的年供水能力达到了270多亿/m2,截止到去年,山东省在农田水利建设上大约投入了500多亿元的资金、160多亿个工作日、搬动了土石方大约340亿/m2。同时,山东省先后对省内48条大中型的河道进行了初步的治水,兴建了169座大中型的水库、5399座小型的水库,已经建成了202座大中型的拦河闸、731座小型的拦河闸、在平原中建立了105座水库。建成了大约760处面积在万亩以上的灌溉区,其中,面积在2万hm2以上的灌溉区有65处。另外,目前山东省农田水利工程水库的有效灌溉面积已经达到了近5万hm2,是新中国初期的20倍;近3a消除旱涝的农田面积已经达到了近3000hm2,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近80倍;山东省的农业用水已经实现了零增长的态势;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积也呈不断上升的态势。

2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架构

2.1防洪除涝农田水利工程体系建设

在此方面,山东省主要河道的防洪标准都在20a以上,其中,大部分的大中型水库都已经经过了除险和加固,一些大型水库防洪的标准建设已经达到了千年一遇。在我国,鲁中南地区胶东的丘陵区和山区主要的防洪除涝工程建设体系为“上蓄下泄、配套建设、库河结合、联合调度”,通过此种系统的治理,使得其河道的防洪除涝体系建设十分的完整[1]。另外,山东省鲁西南和西北的黄泛平原区水库体系的建设比较完整,并且,通过山东省相关部门对水库建设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对原有河道的不断治理,使得其水库体系的建设进一步的完善,从而提升了水库在农田灌溉和泄洪防涝的方面的能力。

2.2农田灌溉工程体系建设

该工程体系的建设主要针对山东省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地区,这些地区大部分没有河水来源,其使用的水资源主要为降水,多年以来,这些地区采用的都是以节约、拦蓄和补源为主的'治水方针。在拦蓄水利工程体系建设方面,烟台市是山东省该体系建设最有代表性的城市,烟台市在此方面投资了大约6700万元,并修建了全亚洲蓄水量最大的“黄水河地下水库”,该水库地下坝全长约6000m,水库整体的平均深度为26.1m,水库总的库容量约在5359万/m2[2]。该水库完工后,每年平均为烟台市增加了3000多万/m2的可利用水资源。另外,莱州市也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方面投资了1.52亿元,对其管辖范围内的王河进行开发和治理,建成了较多的地下水库工程。

3农田水利建设整体的评价

3.1农田水利工程常年失修,工程功能退化

水利农田建设主要是为了防洪除涝,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为农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及市场竞争条件,虽然山东省自20世纪以来就加大了对水库工程建设的相关投入[3]。但是,由于该省大中型的水库工程体系较多,并且大部分的工程体系都是在上世纪建设的,已经历经了30~40a的运营时间,导致这水库工程已经存在了一定程度的问题,使得其在水利灌溉方面的功能逐渐的弱化,有些甚至丧失了基本的储水、泄洪功能。

3.2水库工程建设规模不完善

目前,山东省的农田水利设施工程建设体系虽然形成了规模,但还不是很完善,相应的配套设施建设不健全,特别是灌溉区的水库工程建设。当前山东省书库灌溉区的面积太小,其相应的排水体系还存在着一些没有打通的瓶颈部分,水库的流域体系应该进一步的调整和治理,以满足当地农业用水的需要。

4结论

农田水利建设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直接影响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成果的好坏。山东省农田水利的建设,还处于以工程建设为主要手段的初级阶段,大部分都是采用以传统的水利工程建设来保证其社会经济发展的,还处于农田水利建设由传统模式向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变的时期。

参考文献

[1]刘肖军.山东省农田水利建设发展战略研究[D].山东大学,.

[2]张跟朋.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现状和对策[D].山东农业大学,2013.

[3]宋超群.山东省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供给模式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

篇8: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机制分析论文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机制分析论文

在农田水利建设方面,我国在古代就有了显著的成果,早在夏商时代,人们就将灌溉渠道分布到经过规律划分的农田之中,宋朝时人们建设了太湖圩田,可以有效治理农田中的洪涝和干旱,到了清朝时期人们在珠江三角洲建设了基围,可以有效防御水涝的威胁。这些都是我国早期的水利建设工程,并且为我国后来出现的一系列现代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主要包括农田中或周边的小型水库、塘坝、蓄水池、水井、水窖、田间灌溉工程、排水工程等小型技术工程,这些建筑工程可以有效解决农村田地的灌溉、排涝以及农村中人畜饮水等问题,它可以有效提高农田作物产量,从而提高农民的收成效益,为农业及农民带来极大的帮助。我国在建国以后,开始修建近代的农田水利工程,并在其后不断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是,到目前为止,我国许多农村中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程并不完善,有些地区甚至问题频出,例如水利工程配套设施不全,农田划分不合理,水资源浪费严重等等,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农田水利工程的使用效率,从而影响了农田的作物产量,导致农民的经济效益下滑,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国民经济的综合发展。因此,加大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机制的建设,是当前事关我国农村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一、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机制的建立和完善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引导

1.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中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投入

农业关系着农民的切身利益,也关乎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如何改善农业的发展状况,提高农业的发展质量,应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建立和完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程,首先就需要得到政府相应的资金投入[2]。而又因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公益性特点,决定了以政府资金投入为主,以农民劳力投入为辅的状况。各级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视程度,成立专项的资助资金,切实维护好农民的切身利益,保证农业的健康发展。

2.政府应该加强在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中的引导作用

农村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不仅需要政府的资金投入,更需要政府在具体事项中的有力引导。农民对水利建设工程的专业化知识了解较少,如果只是单纯依靠农民自己家进行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往往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例如意见不统一、建设随心化、建设混乱化等问题,政府的积极参与和引导则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首先,政府应该制定合理的规划进行引导。县政府应该成立专门的项目小组,对各村中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使用情况、所出现的问题、设施设备的等进行详细的'了解和记录,然后针对相应的问题,找出解决的办法,对设施设备进行维修和补全。在解决完当前的问题以后,政府应制定出详细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包括具体的建设目标、内容和任务等。其次,政府应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相关程序作出明确规定[3]。例如,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的申报和资格审查、专项资金的申报和审查、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后的维护程式与资金使用等等,所有的相关规定必须明文下发至农民手中,使其充分了解规定的详细内容,从而在政府的引导下,有序地进行小型农田水利的建设;政府应该加大在农村中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宣传程度,使农民充分了解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益处,充分激发出农民对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热情,从而投身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中去。在这个方面,政府可以通过对比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前后农业作物的收成情况,使农民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优点得到充分的认识,从而使农民在心里真正接受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除此之外,政府还应该制定有关的扶持政策,例如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奖励条例、补助条例等等,从政策中吸引农民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中去。

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机制的建立和完善需要农民的正确参与

1.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规划需要农民的参与

农民是农业的主力军,是对农田直接的操作者,也是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程的直接使用者。政府在进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规划时应该让农民充分参与进来,使他们了解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程的基本状况,例如施工中的具体事宜、资金使用事宜、农田水利工程的灌溉方式等都应该使农民参与并充分了解其中的具体情况[4]。在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程规划完成后,向上级递交工程建设申请前,应先交给村委会组织或其他的农民相关组织进行复核,如果农民审查后,一致认为存在较大问题,则政府部门应充分征求和倾听农民的意见进行修改,经村委会一致认同后,再向上级部门进行递交申请。

2.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过程需要农民的参与

在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规划通过审核以后,其建设的全过程也应该让农民积极参与进来,只有农民真正地参与到了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全过程中,才能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程得到切实充分的了解,对其之后的操作和使用也能起到很大的帮助。对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程中一些专业技术含量较低的施工项目,可以由农民进行有偿承担,对于一些专业技术要求高的项目,可以由农民自己选择他们心中的优秀专业团队进行建设[5]。只有这样,才能让农民充分投身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中去,使他们充分了解工程建设中的质量问题、周期问题、技术问题、资金使用情况等问题,对建设完成后工程的使用和维护打下良好的基础。

3.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用水情况需要农民的参与

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关系最密切的问题就是工程的用水问题,除了要完善农村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还应该对农民较关心的工程用水问题对农民进行透明化。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用水的价格制定上,需要农民的参与,农民可以在水利部门的指导下,根据国家有关水费的管理情况对水费制定的合理性进行充分地了解。除此之外,还应该让农民参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程的用水管理,使其了解用水的来源,以及引水的设备和工程状况,方便其在以后的操作使用中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程进行全程的维护和维修管理。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大对农村小型农田水利的建设至关重要,但是如果想要加大对小型农田水利的建设,首先就应该建立健全完善的相关机制,加大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管理机制建设,创新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运行机制。

篇9:我国农田水利建设论文

摘要:农田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农村经济、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我国的农业基础还很脆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许多地方还是靠天吃饭,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进入新阶段后,我国农业生产不仅受到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约束,而且在加入WTO后,我国农业将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因此,加大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不仅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不断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的需要,也是全面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农田水利特点地位措施

为发展农业生产服务的水利事业。基本任务是通过水利工程技术措施,改变不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的自然条件,为农业高产高效服务。主要内容是:①采取蓄水、引水、跨流域调水等措施调节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为充分利用水、土资源和发展农业创造良好条件;②采取灌溉、排水等措施调节农田水分状况,满足农作物需水要求,改良低产土壤,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农田水利建设就是通过兴修为农田服务的水利设施,包括灌溉、排水、除涝和防治盐、渍灾害等,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定的基本农田。主要内容是:整修田间灌排渠系,平整土地,扩大田块,改良低产土壤,修筑道路和植树造林等。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基本任务,是通过兴修各种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和采取其他各种措施,调节和改良农田水分状况和地区水利条件,使之满足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促进农业的稳产高产。

1小型农田水利的特点

1.1地位作用重要,需要高度重视。“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精辟地表述出农田水利在发展农业生产和改善农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由于有了完善的灌排设施,良种、化肥、耕作栽培等先进农业技术才有用武之地。但是,作为基础设施的农田水利,投入多,见效慢,管理难,本身直接经济效益不明显,多表现为间接的社会效益,在一些地方易受忽视。对农田水利的重要地位作用,需要不断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1.2群众性强,需要广大农民参与。农田水利遍及全国各地,与所有农民的生产、生活都有密切关系,是一项群众性的事业,每年都要发动近亿劳动力从事已建成工程的清淤维护岁修、水毁工程修复和新工程的兴建。群众性、互助合作性是农田水利的重要特点之一。

1.3公益性较强,需要政府扶持。农田水利既有农田灌溉、水产养殖和生活供水等兴利功能,也有防洪、除涝、降渍、治碱、防治地方病等除害减灾功能;既可以为花卉、蔬菜、果园、养鱼等高附加值产业服务,又承担着大田作物灌排,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任务。

1.4具有垄断性,需要政府加强宏观管理。按受益农户多少区分,小型农田水利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农户自用的微型工程,如水窖、水池、浅井等;另一类是几十户、成百上千个农户共用、规模相对较大、具有农村公共工程性质的泵站、水库、引水渠等。受地形、水资源等条件限制,多数公共工程具有天然垄断性,不能像乡镇企业那样搞市场竞争、破产倒闭。灌溉所用水资源,属国家或集体所有,是公共资源。所有生活在当地的农户都有公平用水的权利。用水权是农民生存权的组成部分,为农民生存条件服务的公用水源和公用设施不适合让私人垄断。

2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战略地位

2.1基本国情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是一部与水旱灾害斗争的治水史。尽管我国耕地面积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持续减少,但灌溉面积总体上稳定增加、灌溉水平不断提高,保证了我国农业的稳定发展。改革开放后,一方面农村体制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使过去在农业基础设施、农业和水利科学研究等方面积累的能量得以集中释放,彻底扭转了中国粮食长期严重短缺的`局面。

2.2社会稳定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业是安天下的产业,“三农”问题始终是中国改革与建设的根本问题。我国的经济结构能否顺利调整,国民经济能否发展得更快一些、更好一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基础是否稳固。只有加强农业基础,确保农产品供给,才能顺利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只有加强农业基础,开拓农村市场,才能支撑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只有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富裕,农村稳定,才能保持整个社会的长期稳定。

2.3国家食物安全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我国目前的农产品主要产于灌溉耕地,加快现有灌区的持续配套和更新改造,是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的战略举措。由于农业用水总量不可能大幅度增加,扩大灌溉面积、提高灌溉保证率,均只能依靠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此外,高效现代农业对灌溉保证率、灌水方法与技术的要求更高,对灌溉的依赖性更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必须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相适应。

2.4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我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包含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民收入稳定增加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等具体要求。如果我国农业不能解决未来16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不能成为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基础产业,那么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从根本上失去了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是“基础的基础”。农业能否得到可持续发展,还取决于其自身的综合竞争力,而良好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才能保证大幅度降低农业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3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措施

3.1加大各级政府的投入力度。首先,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只是手段,直接的目标是着眼于解决“三农问题”,根本目标是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好基础。无论是为了保障国家食物安全、发展农村经济,还是为了提高农业用水效率,以支持水资源向生态环境、城市和工业转移,最大受益者都是国家;其次,农民和农业已为我国的工业化、城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在“三农问题”成为突出问题时,在农业和农村有困难时,即便是为了自身的利益,工业和城市也应该支持农业和农村,国家财政应该向农业和农村倾斜;第三,农民负担重、农民尚不是土地的所有者,要求农民投入太多的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不现实的。因此,国家和各级财政理应加大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投入力度。

3.2充分利用WTO规则。如果仅从主要农产品价格来看,在加入WTO后,我国农业确实面临很大挑战。如果说农业是加入WTO后受冲击最大的产业之一,那么也可以说农业是加入WTO后国家支持与保护空间最大的产业。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江大河治理、农业与水利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农村水环境建设等均可纳入WTO“绿箱政策”的支持范围,属于政府对农业基础设施服务的支持。:

3.3重视农田水利科学研究。现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所要解决的问题和面对的挑战,无论从技术的广度或深度,都是前所未有的,国家应加大农田水利科学研究、示范与技术推广的资金投入。不仅要研究有效、适用的技术,还需要有一大批高素质的农田水利研究与管理人才,需要在全国形成适合我国农村体制、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特点的农田水利技术支撑体系。重视和加强农田水利科学研究,不仅是时代的需要,也符合WTO规则,是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突出的问题是“三农问题”,而农业基础脆弱和水资源总量不足、时空分布不均又是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制约因素,因此,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着眼全局、着眼长远、着眼发展的战略举措。

我国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不仅有丰富的经验,而且深得广大农民的欢迎,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关键在于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的支持和投入力度。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既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政治稳定的需要。在目前农业、农村远远落后于工业、城市发展的情况下,政策利益适当向农业倾斜,有利于共同富裕和协调发展。

篇10:农田水利建设新思路论文

农田水利建设新思路论文

一、围绕一条主线

新型农田水利建设应该以现代化为主线。禄劝农田水利建设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农民的生存状况,全面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是一项以治水为中心内容的综合整治活动。禄劝现代化新型农田水利应该充分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以及经济体制转轨的具体要求,通过科技的创新,并且结合体制和机制的创新,利用综合手段,完成农田水利设施的全面建设。现代的含义是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契合。新型的含义是用正确的、科学的方式去解决人水关系的辩证关系,用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观完善的解决农田水利的问题。

二、应该坚持原则

(一)人与自然和谐

禄劝在建设农田水利设施的时候,不仅仅要避免水对农业的伤害,更应该减少人对水的污染。减轻人对水的伤害要求农田水利工作者,在重视水资源开发的同时,对于水资源的保护和节约也应该投入更多的'精力;不能仅仅重视经济效益,而忽视环境效益。一味的去深挖沟,高筑堤,出现人与水争地的情况;改变过去过度开发的做法,没有任何节制的开发水资源;改变过去饮鸩止渴的做法,坚决避免随意排污的做法,把优质的水资源留给后代。

(二)水利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禄劝的农村的水利建设要对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动力,并且与此同时农业的发展也要充分考虑水资源的承载能力,不能因为水资源的充足就随意的浪费水资源,应该根据水资源状况,努力的调整农业结构,更新生产力的布局以及农业生产结构。

三、落实几项措施

(一)坚持农田水利建设

提高思想认识,是农田水利建设的重中之重,农民是基础,领导是关键。各级政府应该把农田水利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工作,全面的研究,认真决策,全面部署。不出现大灾大干,小灾小干,无灾不干的情况;积极的利用各种宣传机会,让各界和农民更加深刻的了解水利设施的重要性,增强水的忧患意识,改变落后的用水观念以及习惯,推广科学用水的观念,新型节约用水的方法,加强监督,在全社会培养合理用水,减少水污染的生产以及生活方式。

(二)加强领导,建立新型管理体制

禄劝要加强农田水利的建设必须要加强领导实施责任制。建立起一套包括各级单位的目标责任制,并且完善奖罚制度,把农田水利的工作任务具体到每个人,从而实现层层落实,并且定期的组织农田水利建设的评比工作,并且作为政绩考核中一个非常重要依据。第二,各个部门必须进行团结协作。农田水利建设不是一个简单的工程,而是一项复杂的需要长期坚持的社会系统工程,这项工程涉及很多的部门,每个部门都应该积极的参与进来,各负其责,形成一股强有力的合力。第三,改变组织的方式,优化工作方法,从前政府直接用行政手段帮助农民搞农田水利的方式应该改变,变成重点抓权属管理、同意管理,积极宣传,同时进行资金扶持,把单纯的行政命令变成教育,法制和科学相结合的做法,改变过去的组织推动,改为政策引导,同时通过典型示范,实行分类指导,推广先进方法的路子。

(三)做好各项重大水利项目的建设工作

禄劝水利局主持完成翠华镇优质饲料粮基地建设项目施工管理。在该项目中修建了:修建坝塘沟,长1030米;浇灌耕地300亩;修建山背后沟,长1220米,浇灌耕地200亩;修复和平水库配套沟,长500米,浇灌耕地1350亩;修建以它地水库配套沟,长3300米,浇灌耕地1200亩;修建渣拉机耕路左、右边沟各长1134米,浇灌田地1200亩;修建者广沟,长907米(其中1号沟长487米,2号沟长420米),浇灌耕地150亩;修建渣拉机耕路1条,长1134米,主要解决机耕路两侧1200亩田地的机耕作业、粮食、肥料运输及项目区部分群众通行问题。禄劝水利局在这项工程中,狠抓工程质量,为粮食基地的建设保驾护航。

四、结语

禄劝农业水利的建设是禄劝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各级领导和工作人员要予以重视,首先思想上要绷紧一根弦,始终不松懈,同时更加应该用先进的科学武装自己,建设更加好的农业水利设施,对于关乎民生和国家利益的大型项目更加应该投入精力,为新农村的建设提供动力。

篇11:新时期农田水利建设发展困境及对策论文

摘要: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随着我们国家的不断发展,经济的逐步发展,综合国力也在逐渐地增强。当然,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促进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相应的,在国家经济发展,综合实力逐步增强的同时,也同样带动了农田水利的建设发展。但是我们现在处于一个新的时期,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我国农田水利建设面临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因此,在新时期的背景下,分析当前我国农田水利建设所面临的困境尤为重要。基于此,本论文重点对新时期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发展所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

篇12:新时期农田水利建设发展困境及对策论文

1.1农业技术的应用水平较低,科技发展薄弱

众所周知,无论是在哪个大的发展领域中,科学技术都是第一生产力。在农业领域中也不例外。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离不开对高科技的应用,离不开科技对其的重要推动作用。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中看,我国至少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农村地区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对高科技的应用能力较差。农村地区许多的耕种以及灌溉方式还是采用之前的传统方式,这样不仅大大的降低了劳动效率,而且也严重的浪费了资源。例如,在农村的灌溉方面,我国多数地区现如今仍然采用的是传统的灌溉方式,这样严重的浪费了水资源,增加了用水的成本,而且也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综合发展。造成农村农业技术应用水平低的原因是多方面造成的,例如农民自身的文化水平低、相应的制度不够完善、缺乏相应的资金支持以及政府部门强有力的推动等等。总之,在新时期的背景下,要想推动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解决农业技术应用水平低的问题是重中之重。

1.2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不足,面临着严重的缺口

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不仅仅要靠农田水利自身的科技应用水平,同时也应该有相应的资金、人力、物力等方面的投入。如果缺乏资金方面的支持,那么很多项目都是无法推进的。因此要想维持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正常运营,国家及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相应的资金投入机制,每年定期为农田水利的建设投入其发展所需的支持资金。除了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资金支持外,必要时候还需要社会资金的支持。从目前的资金投入情况来看,虽然我国政府已经意识到了扶持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并且也建立了相应的资金投入机制,定期为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专用基金,但是政府所给的专用资金与实际需要的资金还是相差甚远,因为有的时候,相应的负责人并不能充分的利用好这部分资金,导致资金存在缺口。

1.3相关工作人员的能力与素质还有待提高

要想促进一个行业或者一个领域的发展,必不可少的就是人才因素。人才的缺失将会对行业的发展造成巨大的阻碍作用。在农田水利建设方面也不例外,高素质的人才是带动其快速、健康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一个合格的工作人员应该具备农田水利技术相关的理论知识,还要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管理工作流程,还应该在该领域中有一些创新的思路与想法,以满足新时期背景下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问题。但是从目前来看,在我国农田水利建设领域中,人才数量明显不足,综合型的人才较少。许多工作人员是在一个岗位上工作了许多年的老员工,他们的专业知识储备的较少,而且思想也不够开放,无法适应新时期对农田水利建设所提出的新的要求。很大一部分的工作人员的能力及素质都有待提高。

【农田水利建设发展分析论文】相关文章:

1.水利建设分析论文

2.农田水利建设管理创新研究论文

3.向市人大汇报农田水利建设情况

4.水利建设施工论文

5.农田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策略论文

6.土石方设备的水利建设论文

7.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水利建设论文

8.高校体育产业发展思路分析论文

9.设施农业发展研究进展分析论文

10.蔬菜产业发展分析的论文

下载word文档
《农田水利建设发展分析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