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商於子驾豕的阅读及答案

商於子驾豕的阅读及答案

2023-02-06 08:08:2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小喵”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商於子驾豕的阅读及答案,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商於子驾豕的阅读及答案,欢迎阅读与借鉴!

商於子驾豕的阅读及答案

篇1:商於子驾豕的阅读及答案

关于商於子驾豕的阅读及答案

商於子①家贫,无犊以耕,乃牵一大豕②驾之而东。大豕不肯就轭③,既就复解:终日不能破一畦。宁毋先④生过而尤之日:“子过矣!耕当以牛,以其力之巨能起块也,蹄之坚能陷淖⑤也。豕纵大,安能耕耶?”商於子怒而弗应。宁毋先生日:“今子以之代耕,不几颠之倒之乎?吾悯而诏子,子乃反怒而弗答,何也?”商於子日:“子以予颠之倒之,予亦以子倒之颠之。吾岂不知服田⑥必以牛,亦犹牧⑦吾民者必以贤。不以牛,虽不得田,其害小;不以贤则天下受祸,其害大。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耶?”宁毋先生顾谓弟子日:“是盖有激者⑧也。”

(选自明?宋濂《宋学士文集》)

[注释] ①商於(wù)子:作者虚构的人物。②豕(s h ǐ):同“猪”。③轭(è):牛拉东西时驾在颈上的曲木。④宁毋:作者虚构的人物。⑤淖(nào):烂泥。⑥服田:驾牲口耕田。⑦牧:统治、管理。⑧有激者:(心中)有不平之气的人。

[文言知识]

说“以”。“以”既可作动词用,也可作介词、连词用。它的'解释也相当灵活。上文“子以予颠之倒之”中的“以”,作动词用,解为“认为”。有时“以”与“为”组合成“以为”或“以……为”,也解为“认为”。上文“必以贤”中的“以”,解为“任用”,也作动词用。又,上文“无犊以耕”中的“以”,作连词用;又,“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耶”中的“以”,作介词用,解为“把”。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犊_________②尤__________③过__________

④应_________⑤几_________⑥顾_________⑦盖_________

2.翻译:①既就复解,终曰不能破一畦者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吾悯而诏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本文的主题思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参考答案:

1.①小牛②责备③错④回答⑤近于⑥回头⑦大概 2.①好不容易套上了,可又挣脱了,整天不能耕一块地;②我同情你才告诉你;③你为什么不把责备我的话去责备那些统治百姓的人呢? 3.抨击统治者不用贤人

篇2:《商於子驾豕》原文及翻译

《商於子驾豕》原文及翻译

原文:

商於子家贫,无犊以耕,乃牵一大豕驾之而东。大豕不肯就轭,既就复解,终日不能破一畦。宁毋先生过而尤之曰:“子过矣!耕当以牛,以其力之巨能起块也,蹄之坚能陷淖也。豕纵大,安能耕耶?”商於子怒而弗应。

宁毋先生曰:“子以之代耕,不几颠之倒之乎?吾悯而诏子,子乃反怒而弗答,何也?”商於子曰:“子以予颠之倒之,予亦以子倒之颠之。吾岂不知服田⒇必以牛,亦犹牧吾民者必以贤。不以牛,虽不得田,其害小;不以贤则天下受祸,其害大。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耶?”宁毋先生顾谓弟子曰:“是盖有激者也。” (选自明·宋濂《宋学士文集》)

译文:

商於子家很贫穷,又没有牛耕田,他就牵一头大猪自西向东耕田。大猪不肯被套上轭,一套上又被挣脱,一天也不能耕一小块田。宁毋先生经过时责备他说:“你错啦!耕地应当用牛,凭借牛巨大的力气能够使土块耕起,凭借牛坚硬有力的蹄子可以站立于泥淖之中。猪再大,怎么能耕地呢?”商於子怒目而视但没搭理他。

宁毋子先生说:“如今您用猪来代牛耕地,不是差不多弄颠倒了吗?我同情你才告诉你,您却发怒还不搭理我,是为什么啊?”商於子说:“您认为我颠倒是非,我还认为您颠倒是非呢。我难道不知道侍弄田地必须用牛,也就如同治理百姓必须用贤人一样。不用牛,虽然侍弄不好田地,它的害处小;不用贤人,那么天下遭受祸害,它的害处大。您怎么不用责备我的话去责备治理百姓的人啊?”宁毋先生回头对弟子说:“这原来是对现实有不平之气的人。”

注释:

1、商於(wū)子:作者虚构的人物。

2、犊:小牛。

3、以:用。

4、乃:于是,就。

5、豕(shǐ):猪。

6、轭(è):牛拉东西时驾在颈上的曲木。

7、宁毋:作者虚构的`人物。

8、尤:责备。

9、过:犯错(此时为动词)。

10、当:应当。

11、以:用。

12、以:凭借。

13、其:代(牛的)。

14、之:结构助词,的。

15、淖(nào):烂泥。

16、以:用。

17、几:差不多,几乎。

18、诏:告诉,告诫。

19、以,:以为,认为。

20、服田:驾牲口耕田。

21、犹:如同。

22、牧:统治、管理。

23、以:以为,认为。

24、以:用。

25、顾:回头看。

26、有激者:(心中)有不平之气的人。

篇3:《商於子驾豕》译文注释翻译及阅读答案

《商於子驾豕》译文注释翻译及阅读答案

商於子驾豕

原文

商於子家贫,无犊以耕,乃牵一大豕驾之而东。大豕不肯就轭,既就复解:终日不能破一畦。宁毋先④生过而尤之日:“子过矣!耕当以牛,以其力之巨能起块也,蹄之坚能陷淖也。豕纵大,安能耕耶?”商於子怒而弗应。宁毋先生日:“今子以之代耕,不几颠之倒之乎?吾悯而诏子,子乃反怒而弗答,何也?”商於子日:“子以予颠之倒之,予亦以子倒之颠之。吾岂不知服田必以牛,亦犹牧吾民者必以贤。不以牛,虽不得田,其害小;不以贤则天下受祸,其害大。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耶?”宁毋先生顾谓弟子日:“是盖有激者也。”

(选自明·宋濂《宋学士文集》)

注释

1、商於(wū)子:作者虚构的人物。

2、犊:小牛。

3、以:用。

4、乃:于是,就。

5、豕(shǐ):猪。

6、轭(è):牛拉东西时驾在颈上的曲木。

7、宁毋:作者虚构的'人物。

8、尤:责备。

9、过:犯错(此时为动词)。

10、当:应当。

11、以:用。

12、以:凭借。

13、其:代(牛的)。

14、之:结构助词,的。

15、淖(nào):烂泥。

16、以:用。

17、几:差不多,几乎。

18、诏:告诉,告诫。

19、以,:以为,认为。

20、服田:驾牲口耕田。

21、犹:如同。

22、牧:统治、管理。

23、以:以为,认为。

24、以:用。

25、顾:回头看。

26、有激者:(心中)有不平之气的人。

文言知识:

上文“子以予颠之倒之”中的“以”,作动词用,解为“认为”。有时“以”与“为”组合成“以为”或“以……为”,也解为“认为”。 上文“必以贤”中的“以”,解为“任用”,也作动词用。 上文“无犊以耕”中的“以”,作连词用; “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耶”中的“以”,作介词用,解为“把”。

译文:

商於子家很贫穷,又没有牛耕田,他就牵一头大猪自西向东耕田。大猪不肯被套上轭,一套上又被挣脱,一天也不能耕一小块田。宁毋先生经过时责备他说:“你错啦!耕地应当用牛,凭借牛巨大的力气能够使土块耕起,凭借牛坚硬有力的蹄子可以站立于泥淖之中。猪再大,怎么能耕地呢?”商於子怒目而视但没搭理他。宁毋子先生说:“如今您用猪来代牛耕地,不是差不多弄颠倒了吗?我同情你才告诉你,您却发怒还不搭理我,是为什么啊?”商於子说:“您认为我颠倒是非,我还认为您颠倒是非呢。我难道不知道侍弄田地必须用牛,也就如同治理百姓必须用贤人一样。不用牛,虽然侍弄不好田地,它的害处小;不用贤人,那么天下遭受祸害,它的害处大。您怎么不用责备我的话去责备治理百姓的人啊?”宁毋先生回头对弟子说:“这原来是对现实有不平之气的人。”

主题思想:

商於子对国家现状很不满,认为国君不能任用贤人来治理国家,于是想办法要奉劝国君和宁毋子。

这是一篇讽喻性小品文。作者借古喻今,把朝廷任用无德无才的用人充当地方官吏比作是驾驭猪耕田,形象生动地抨击了统治者不用贤人这一社会问题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犊_________②尤__________③过__________

④应_________⑤几_________⑥顾_________⑦盖_________

2.翻译:①既就复解,终曰不能破一畦者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吾悯而诏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本文的主题思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①小牛②责备③错④回答⑤近于⑥回头⑦大概

2.①好不容易套上了,可又挣脱了,整天不能耕一块地;②我同情你才告诉你;③你为什么不把责备我的话去责备那些统治百姓的人呢?

3.抨击统治者不用贤人。

篇4:酒泉子阅读答案

酒泉子阅读答案

酒泉子阅读答案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13.以下诗句都运用了修辞手法,它们的表达效果是:(2分)

⑴来疑沧海尽成空:___ __

⑵万面鼓声中:______

14.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作品以忆潮开始,以梦境结束,把自己置身于观潮的人流中,使全词结构浑然一体。

B.这首词以豪迈的气势和雄健的笔触描绘了钱江潮涌的壮美风光,表现大自然的伟力。

C.“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运用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使词句更富有动感。

D.“别来几向梦中看”句表现了作者梦醒后尚感钱江潮涌的惊心动魄,留给读者自己想象的余地。

15.上阕描绘了 的`生动画面,下阕写出了 的壮丽奇观,全词洋溢着伟大自然的美感和和拼搏奋进的激情。(2分)

16.“满郭人争江上望”句中“争”和“梦觉尚心寒”中“寒”等词用得好,请选择其一进行赏析。(2分)

参考答案:

13.(2分)⑴运用夸张手法描绘了钱江潮涌仿佛倾尽了整个沧海之水、碧浪滔天的气势。(1分)⑵将潮声比作鼓声,渲染出了潮水如“万面鼓声”轰鸣的汹涌澎湃的气势。(1分)

14.(2分)C(用写实的方法表现弄潮儿身手不凡的英姿。)

15.(2分) 观潮 弄潮(各1分,从上下两阕的首句来领会。)

16.(2分)“争”生动表现了人们拥挤钱塘江边万头攒动,盼潮到来的急切心情,争看江面潮水上涨,为下面潮水的涌现作铺垫。“寒”化实为虚,将种种惊险壮观的景象留给读者去想象;通过描摹心理,表达自己的强烈感受,并间接表现观潮的惊心动魄,与上文实写观潮相呼应。

篇5:《训子》阅读答案

富翁子不识字,人劝以延师训子。先学“一”字是一画,次“二”字二画,次“三”字三画。其子便欣然投笔,告父曰:“儿已都晓字义,何用师为?”父喜之,乃谢去。一日,父欲招万姓者饮,命子晨起治状,至午不见写成。父往询之,子恚曰:“姓亦多矣,如何偏姓万。自早至今,才得五百画着哩!”

(注释)(1)训子:教导儿子。(2)恚:怨恨。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1分)

①儿已都晓字义( ) ②人劝以延师训子( )

2.文中能表现其子认为自己学有所成时的神态的`一个词是?(2分)

3.本文是一则笑话,结合实际,谈谈此文给你的启发。(2分)

篇6:酒泉子阅读答案

试题:

(1)“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4分)

(2)结合下片的句子,简要分析虚实结合的手法对表达词人情感的作用?(4分)

答案:

(1)使用夸张、比喻的手法;(2分)②描写了潮水涌来时壮观、神奇的景象,(1分) 潮水排山倒海而来,仿佛大海的水都要倒得一千二净,潮水发出轰隆轰隆的声音,好像万面战鼓同时被擂响。(1分)

(2)下片转入对弄潮景象的.描写,“弄潮儿”句正面实写弄潮儿勇敢的身姿、矫健的身手,(1分)“别来”句虚写,以“梦中”“梦觉”的感受,侧面烘托弄潮儿的精彩表演,(1分)突出地表达了作者对弄潮儿敢于和大自然搏斗的大无畏精神的赞美之情。(2分)

酒泉子创作背景:

潘阆曾以卖药为生,一度流浪到杭州。亲眼看到了涨潮的壮观以及宏伟,以至于今后的日子里多次梦见涨潮的情形。这首《酒泉子》的小词,就是他为了回忆观潮盛况而作的。

酒泉子赏析:

词的上片描写观潮盛况,表现大自然的壮观、奇伟;起首两句,写杭州人倾城而出,拥挤钱塘江边,万头攒动,争看江面潮水上涨。为下面潮水的涌现制造了气氛,作好了铺垫。上片结尾两句,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把钱江潮涌的排山倒海、声容俱壮,渲染得有声有色、惊险生动。下片描写弄潮情景,表现弄潮健儿与大自然奋力搏斗的大无畏精神,抒发出人定胜天的豪迈气概。过片转而描写弄潮儿的英勇无畏、搏击风浪、身手不凡和履险如夷。这两句纯用白描手法,写得有声有色,富于动感,眩目惊心。结拍由回忆转为现实,写词人虽离杭已久,但那壮观的钱江涌潮仍频频入梦,以至梦醒后尚感惊心动魄。

此词对于钱塘江涌潮的描绘,可谓匠心独远,别具神韵。词中“来疑沧海尽成空”一句采用夸张手法,浓墨重彩,大开大阖,感染力甚强。上片第二句的“争”、“望”二字,生动地表现了人们盼潮到来的殷切心情,从空间广阔的角度进行烘托与大潮的壮观结合得甚为密切。结拍言梦醒后尚心有余悸,更深化了潮水的雄壮意象。前后的烘托与中间重点描写当中的夸张手法配合紧密,使全词的结构浑然一体。

个人资料:

潘阆(?―1009),北宋诗人、词人。字逍遥,又号逍遥子,大名(今河北大名)人。尝居洛阳,卖药。宋太宗时,因能作诗,被人推荐,至道元年(995),赐进士及第,授四门国子博士(国立大学的教官)。曾几次被贬谪,漂泊林泉多年。真宗时释其罪,任滁州(今安徽滁县)参军。大中祥符二年卒。自制《忆余杭》多首,一时盛传,曾得苏轼的欣赏,把它写在玉屏风上,石曼卿还使人照词意作过画。作者因咏潮得名。潘阆以诗著名,与当时文人寇有所交往。事迹见于《咸淳临安志》卷六五、卷九三。工诗。有《逍遥集》一卷,《逍遥词》一卷。

篇7:楚子阅读答案

楚子(楚成王)将围宋,使子文(楚前任令尹)治兵于睽①,终朝(zhāo)而毕,不戮一人。子玉(楚现任令尹)复治兵于蒍②,终日而毕,鞭七人,贯③三人耳。国老皆贺子文,子文饮之酒。蒍贾④尚幼,后至,不贺。子文问之,对曰:不知所贺。子之传政于子玉,曰:以靖国也。靖诸内而败诸外,所获几何?子玉之败,子之举也。举以败国,将何贺焉?子玉刚而无礼,不可以治民。过三百乘,其不能以入矣。苟入而贺,何后之有?

冬,楚子及诸侯围宋,宋公孙固如晋告急。先轸(zhěn)⑤曰:报施救患,取威定霸,在乎是矣。狐偃⑥曰:楚始得曹而新昏于卫,若伐曹、卫,楚必救之,则齐、宋免矣。于是乎搜(sōu,举行搜礼阅兵)于被庐⑦,作三军。谋元帅。赵衰曰:郤縠(xh)可。臣亟(q,屡次)闻其言矣,说礼、乐而尚《诗》《书》。《诗》、《书》,义之府也。礼、乐,德之则也。德、义,利之本也。《夏书》曰:赋纳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君其试之。及使郤縠将中军,郤溱佐之;使狐偃将上军,让于狐毛,而佐之;命赵衰为卿,让于栾枝、先轸。使栾枝将下军,先轸佐之。。苟林父御戎,魏犨(chōu)为右。

晋侯始入而教其民,二年,欲用之。子犯曰:民未知义,未安其居。于是乎出定襄王,入务利民,民怀生矣,将用之。子犯曰:民未知信,未彰其用。于是乎伐原以示之信。民易资者不求丰焉,明征其辞。公曰:可矣乎?子犯曰:民未知礼,未生其共(通恭)。于是乎大搜以示之礼,作执秩以正其官,民听不惑,而后用之。出谷戍,释宋围,一战而霸,文⑧之教也。

【注释】①睽(ku):楚地,今地不详。②蒍(wěi):楚地,今地不详。③贯:用箭贯穿。④蒍贾:字伯赢,孙叔敖之父。⑤先轸:晋国名将。⑥狐偃:晋国大夫,字子犯。⑦被庐:晋地,今地不详。⑧文:晋侯,即晋文公重耳。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靖诸内而败诸外诸:兼词,之于

B.楚始得曹而新昏于卫昏:通婚,联姻

C.及使郤縠将中率将:统率

D.民易资者不求丰焉易:容易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子之传政于子玉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B.举以败国,将何贺焉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C.晋侯始入而教其民其孰能讥之乎

D.于是乎伐原以示之信丹不忍以己之私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玉治军严厉,好用刑罚。蒍贾认为子玉将会给楚国带来危害,子文举荐子玉担任楚国的令尹是一个错误。

B.楚成王与诸侯率军包围了宋国,宋国向晋国求救。晋军不直接救宋,而首先讨伐曹、卫,最终解了宋国之围。

C.晋国为了解救宋国,做了许多准备工作,训练军队,选拔将领。赵衰推荐了郤縠,因为他多次听郤縠说过礼、乐方面的事情,说明他精通《诗》《书》,这是成功的根本保证。

D.晋文公接受了子犯的建议,很重视对百姓进行义信礼的教育,解救宋国,取得霸权,这就是晋文公对百姓施行教化的结果。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过三百乘,其不能以入矣。苟入而贺,何后之有?(4分)

(2)报施救患,取威定霸,在乎是矣。(4分)

(3)子犯曰:民未知信,未彰其用。(4分)

篇8:楚子阅读答案

10.D(易:交易,交换。)

11.A(A.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句末语气词,代词,哪里;C.代词,他的/语气词.难道;D.连词,表目的/连词,表原因,因为。)

12.C(因为他多次听郤縠说过礼、乐方面的事情,说明他精通《诗》《书》错。)

13.(1)超过三百辆战车,他就不能把这支军队带回到国内。假如他能回来我再祝贺,有什么迟后的呢?(乘苟各1分,何贺之有1分,句意1分。)

(2)报答恩施,拯救危难,取得威名,确立霸业,就在于这次行动啊。(报患是各1分,句意1分。)

(3)子犯说:百姓还不懂得信用。没有显示出他们的可用。(知信彰各1分,句意1分。)

篇9:《八子》阅读答案

《八子》阅读答案

①童年的伙伴,最让我不能忘怀的是八子。

②几十年来,不止一次,我在梦中又穿过那条细长的小巷去找八子。八子家就在那儿。梦中我看见八子还在那片空地上疯跑,领一群孩子呐喊着向那山似的煤堆上冲锋,八子穿的还是他姐姐穿剩下的那条碎花裤子。

③ 八子兄弟姐妹一共十个。一般情况,新衣裳总是一、三、五、七、九先穿,穿小了,由排双数的继承。老七是个姐,故继承一事常让八子烦恼。好在那时无论男女,衣装多是灰、蓝二色,八子所以还能坦然。只那一条碎花裤子让他倍感羞辱。那裤子紫地白花,七子一向珍爱还有点舍不得给,八子心说谢天谢地最好还是你自个儿留着穿。可是母亲不依,冲七子喊:“你穿着小了,八子不穿谁穿?”七、八于是齐声叹气。(A)八子把那裤子穿到学校,同学们都笑他,笑那是女人穿的,是娘们儿穿的,是“臭美妞才穿的呢!”八子羞愧得无地自容,以至蹲在地上用肥大的衣襟盖住双腿,半天不敢起来,光是笑。八子的笑毫无杂质,完全是承认的表情,完全是接受的态度,意思是:没错儿,换了别人我也会笑他的,可惜这回是我。

④ 大伙笑一回也就完了,惟有一个可怕的孩子不依不饶。(这孩子,姑且叫他K吧;我在《务虚笔记》里写过,他矮小枯瘦但所有的孩子都怕他。他有一种天赋本领,能够准确区分孩子们的性格强弱,并据此经常地给他们排排座次——我第一跟谁好,第二跟谁好……以及我不跟谁好——于是,孩子们便都屈服在他的威势之下。)K平时最怵八子,八子身后有四个如狼似虎的哥;K因此常把八子排在“我第一跟你好”的位置。然而八子独立独行,对K的威势从不在意,对K的拉拢也不领情。如今想来,K一定是对八子记恨在心,但苦于无计可施。这下机会来了——因为那条花裤子,K敏觉到降服八子的时机到了。k最具这方面才能,看见谁的弱点立刻即知怎样利用。拉拢不成就要打击,K生来就懂。比如上体育课时,老师说:“男生站左排,女生站右排。”K就喊:“八子也站右排吧?”引得哄堂大笑,所有的目光一齐射向八子。再比如一群孩子正跟八子玩得火热,K踅步旁观,冷不丁捡其中最懦弱的一个说:“你干嘛不也穿条花裤子呀?”最懦弱的一个发一下懵,便困窘地退到一旁。(B)K再转向次懦弱的一个:“嘿,你早就想跟臭美妞儿一块玩儿了是不是?”次懦弱的一个便也犹犹豫豫地离开了八子。我说过我生性懦弱,我不是那个最,就是那个次。我惶惶然离开八子,向k靠拢,心中竟跳出一个卑鄙的希望:也许,k因此可以把“跟我好”的位置往前排一排。

⑤K 就是这样孤立对手的,拉拢或打击,天生的本事,八子身后再有多少哥也是白搭。你甚至说不清道不白就已败在K的手下,你不得不佩服K。你不得不承认那也是一种天才。那个矮小枯瘦的.K,当时才只有十一、二岁!他如今在哪儿?这个我童年的惧怕,如今在哪儿?时至今日我也还是弄不大懂,他那恶毒的能力是从哪儿来的?如今我已年过半百,所经之处仍然常能见到K的影子,所以我在《务虚笔记》中说过:那个可怕的孩子已经长大,长大得到处都在。

⑥ 我投靠在K一边,心却追随着八子。所有的孩子也都一样,向K靠拢,但目光却羡慕地投向八子——八子仍在树上快乐地攀爬,在房顶上自由地蹦跳,在那片开阔的空地上风似地飞跑,独自玩得投入。我记得,这时K的脸上全是忌恨,转而恼怒。终于他又喊了:“花裤子!臭美妞!”(C)怯懦的孩子们(我也是一个)于是跟着喊:“花裤子!臭美妞!花裤子!臭美妞!”八子站在高高的煤堆上,脸上的羞惭已不那么纯粹,似乎也有了畏怯,疑虑,或是忧哀。

⑦因为那条花裤子,我记得,八子也几乎被那个可怕的孩子打倒。

⑧八子要求母亲,“这裤子还是让我姐穿吧,我穿我六哥那条黑的。”母亲说:“那你六哥呢?”八子说:“您给他做条新的。”母亲说:“嘿这孩子,什么时候挑起穿戴来了?边儿去!”

1.请结合上下文,体会八子面对嘲笑时的性情变化,填写下面空格。(6分)

八子的性情表现

文中的语句

初遇嘲笑时

八子的笑毫无杂质,完全是承认的表情,完全是接受的态度,意思是:没错儿,换了别人我也会笑他的,可惜这回是我。

屡遭嘲笑时

快乐 自由

很多孩子一起嘲笑他时

2.文中以下三处写到孩子们嘲笑八子,说话人的目的有何不同?请选择其中两处回答。(6分)

(A)八子把那裤子穿到学校,同学们都笑他,笑那是女人穿的,是娘们儿穿的,是“臭美妞才穿的呢!”

(B)k再转向次懦弱的一个:“嘿,你早就想跟臭美妞儿一块玩儿了是不是?”

(C)懦弱的孩子们(我也是一个)于是跟着喊:“花裤子!臭美妞!花裤子!臭美妞!”

3.结合文中内容,说说第⑤段划线句子“那个可怕的孩子已经长大,长大得到处都在”一句有何深意,谈谈你的理解。(4分)

4.请展开想象,用第一人称描写一下第⑥段“我投靠在k一边,心却追随着八子”时,“我”的心理活动。(4分)

5.下面哪部作品的体裁与史铁生《八子》的体裁不一致。( )(3分)

A 杨绛的《老王》 B 冯骥才的《俗世奇人》 C 鲁迅的《藤野先生》 D 朱自清的《背影》

篇10:王商字子威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商字子威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商字子威,涿郡蠡吾人也。少为太子中庶子,以肃敬敦厚称。父薨,商嗣为侯,推财以分异母诸弟,身无所受,居丧哀戚。于是大臣荐商行可以励群臣,义足以厚风俗,宜备近臣。由是擢为诸曹、侍中、中郎将。元帝崩,成帝即位,甚敬重商,徙为左将军。而帝元舅大司马大将军王凤专权,行多骄僭。商论议不能平凤,凤知之,亦疏商。建始三年秋,京师民无故相惊,言大水至,百姓奔走相踩躏、老弱号呼,长安中大乱。天子亲御前殿,召公卿议。大将军凤以为太后与上及后宫可御船,令吏民上长安城以避水。群臣皆从凤议。左将军商独曰:自古无道之国,水犹不冒城郭。今政治和平,国无兵革,上下相安,何因当有大水一日暴至?此必讹言也,不宜令上城,重惊百姓。上乃止。有顷,长安中稍定,问之,果讹言。上于是美商之固守,数称其议。而凤大惭,自恨失言。

初,大将军凤连昏杨彤为琅邪太守,其郡有灾害十四,已上。商部属按问,凤以晓商曰:灾异天事,非人力所为。肜素善吏,宜以为后。商不听,竟奏免彤,奏果寝格,凤竟以是怨商,阴求其短,使人上书言商闺门内事。天子以为暗昧之过,不足以伤大臣,凤固争,下其事司隶。

于是左将军史丹等奏:商位三公爵列侯亲受诏策为天下师不遵法度以翼国家而执左道以乱政为臣不忠罔上不道臣请诏谒者召商诣若卢诏狱。上素重商,知匡言多险,制曰勿治。凤固争之,于是制诏御史:盖丞相以德辅翼国家,典领百寮,协和万国,为职任莫重焉。今乐昌侯商位丞相,出入五年,未闻忠言嘉谋,而有不忠执左道之辜。今或言商不以自悔而反怨怼,眹甚伤之。惟商与先帝有外亲,未忍致于理。其赦商罪。使者收丞相印绶。商免相三日,发病呕血薨,谥曰戾侯。

(节选自《汉书》)

[注]①连昏:昏同婚,姻亲。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行多骄僭骄僭:骄横僭越

B.上于是美壮商之固守固守:坚守

C.商亲部属按问部属:顺次安排

D.奏果寝格寝格:呈上后汉书·赵咨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后汉书·蔡邕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仇览字季智,陈留考城人也(后汉书)阅读答案附翻译陈球字伯真,下邳淮浦人也(后汉书)阅读答案附翻译邓训字平叔,少有大志(后汉书)阅读答案附翻译后汉书·邓训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后汉书·乐恢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王商字子威,涿郡蠡吾人也(汉书) 阅读答案附翻译后汉书·梁冀字伯卓 阅读答案附翻译后汉书·种暠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后汉书·李通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汉书·车千秋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周泽字稺都,北海安丘人也(后汉书) 阅读答案附翻译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也(后汉书) 阅读答案附翻译后汉书 党锢列传 阅读答案后汉书 卢坦传 阅读答案汉书 严助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汉书 车千秋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后汉书 乐广传 阅读答案翻译卜式传 汉书 阅读答案翻译后汉书 党锢列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鲁恭传 后汉书 阅读答案翻译后汉书 皇甫规传 阅读答案翻译梁慬传 后汉书 阅读答案翻译杨震传,后汉书 阅读答案翻译后汉书 吴祐传 阅读答案翻译后汉书·班梁列传 阅读答案《汉书 苏武传》(节选)阅读答案及翻译汉书 薛宣朱博传阅读答案(附翻译)后汉书 班梁列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

5.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商位三公爵列侯/亲受诏策为天下师/不遵法度/以翼国家/而执左道以乱政/为臣不忠/罔上不道/臣请诏谒者召商诣若卢诏狱

B.商位三公爵列侯/亲受诏策/为天下师/不遵法度/以翼国家/而执左道以乱政/为臣不忠罔上不道/臣请诏谒者召商诣若卢诏狱

C.商位三公/爵列侯/亲受诏策为天下师/不遵法度/以翼国家/而执左道以乱政/为臣不忠/罔上不道/臣请诏谒者召商诣若卢诏狱

D.商位三公/爵列侯/亲受诏策为天下师/不遵法度以翼国家/而执左道以乱政/为臣不忠/罔上不道/臣请诏谒者召商诣若卢诏狱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商肃敬敦厚。他在年轻时就有很好的名声,而且把父亲的遗产全部分给异母兄弟,得到了大臣的欣赏,认为他完全可以做一名臣子了。

B.王商明辨是非。建始三年秋天,京城传言洪水将至,老百姓极度惊慌,王凤推波助澜,唯独王商认为这是谣言,后经查证,果如其言。

C.王商不畏权贵。琅哪太守杨彤,因郡中多发灾害,受到王商的查问,虽然王凤为他说情,王商还是请求罢免杨彤,并因此招来王凤的怨恨。

D.王商忠而被谤。在左将军史丹、王凤等人的坚持弹劾下,皇帝下诏说王商不能尽忠,虽然赦免了他的罪过,但还是免去了他的丞相之职。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自古无道之国,水犹不冒城郭。今政治和平,国无兵革,上下相安,何因当有大水一日暴至?(5分)

(2)盖丞相以德辅翼国家,典领百寮,协和万国,为职任莫重焉。(5分)

参考答案

4、D

5、D

6.A【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首先要审清题意要求,选不正确的一项,其中三项正确。把每一选项和文中相应的事件对应,针对选项划定区域,小心比对。A项 认为他完全可以做一名臣子了与原文宜备近臣不一致,适宜作备用近臣,而且他早已经是太子中庶子了。

7.(10分)

(1)自古以来,没有德政的国家,洪水尚且不曾淹没城池。现在政事安定,国家没有战争,君臣上下安定,为什么(因为什么)会有洪水一日之中突然出现?(冒兵革何因各1分,句意2分)

(2)丞相用道德辅助国家,主管(总领)百官,协调各国,作为职责没有比这更重的了。(辅翼典领莫各1分,句意2分)

【商於子驾豕的阅读及答案】相关文章:

1.《商於子驾豕》原文及翻译

2.《思子》的阅读答案及赏析

3.鲍子难客阅读练习及答案

4.《杜子谏楚庄王》阅读习题及答案

5.柳子厚墓志铭阅读练习及答案

6.子罕说宝阅读及答案参考

7.父与子阅读答案

8.酒泉子阅读理解答案

9.袁枚《帆山子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10.迟子建《红绿灯下》阅读练习及答案

下载word文档
《商於子驾豕的阅读及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