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外守岁,岭外守岁李德裕,岭外守岁的意思,岭外守岁赏析
“dada2378”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岭外守岁,岭外守岁李德裕,岭外守岁的意思,岭外守岁赏析,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岭外守岁,岭外守岁李德裕,岭外守岁的意思,岭外守岁赏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1:岭外守岁,岭外守岁李德裕,岭外守岁的意思,岭外守岁赏析
岭外守岁,岭外守岁李德裕,岭外守岁的意思,岭外守岁赏析 -诗词大全
岭外守岁作者:李德裕 朝代:唐 体裁:五绝 冬逐更筹尽,春随斗柄回。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
篇2:《岭外守岁》古诗鉴赏
李德裕
冬逐更筹尽,
春随斗柄回。
寒暄一夜隔,
客鬓两年催。
李德裕诗鉴赏
唐宣宗大中二年( 848 )九月,李德裕由潮州(治所在今广东潮安县)司马再贬为崖州(治所在今海南琼山县东南)司户参军,于次年正月到达贬地。
此诗就是大中二年除夕在赴崖州途中守岁之作。
诗写岭外守岁的凄苦心境。守岁风俗,在我国由来已久。晋代周处《风土记》云:蜀之风俗,晚岁相与餽问,谓之餽岁;酒食相邀,谓之别岁;至除夕达旦不眠,谓之守岁。在唐代,这个风俗非常广泛,《全唐诗》所载唐太宗写守岁的诗,就多达三首。
此诗在结构上是四句两联法,一二同三四两两对仗,各为一联。诗的首联写冬尽春回。更筹也称更签,是古代夜间计时报更的竹签。《陈书·世祖纪》:每鸡人(宫中报告时间的卫士)伺漏(壶漏,古代计时之具),传更签于殿中,乃敕送使者必投签于阶石之上,令鎗然有声,云吾虽眠,亦令惊觉也。 斗柄,北斗星的柄,它随着四季的不同,分别指向东西南北方向。除夕之夜指向正北,一交元日,即偏向东方。两句是说,严冬随着更筹而逝,春天跟着斗柄东转而返回人间。此即唐太宗《于太原召侍臣赐宴守岁》诗一夕变冬春之意。这是从除夕之夜在季节变换上的特点,写作者守候年岁更换的'情景。
次联用寒暄的变化反衬客鬓的改变。暄是温暖之意。冬天是寒冷的季节,春天是温暖的季节。除夕之夜,跨着两个季节,子时(夜里十一时至凌晨一时)之前属冬,交子时以后属春,所以说寒暄一夜隔。由冬入春,由寒变暖,万物萌生,本来是令人欢欣鼓舞的事,但作者由于远贬外地,他乡作客,心境因此变得更加凄楚,鬓边的白发也变得更多了。除夕之夜。岁跨两年。特写两年催,是在加重写出岁月催人变衰。一夜、两年又通过时间上的巨大差别形成的强烈对比,表现了岁月催人的诗意。
守岁本来应是家人团聚之时;眼见周围的人家在家团聚,辞旧迎新,作者却远谪南荒,乡关路邈,翘首北望,若何为情!此刻牛党当政,不仅作者个人遭到诬陷迫害,国家的前途也令人担心。《唐摭言》载有八百孤寒齐下泪,一时南望李崖州(即德裕)之句,可见人们对李德裕叠遭贬谪的深切同情,对牛党当权者迫害有功之臣的强烈不满。身世之感,乡关之思,以及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往日在家中、在京中守岁的美好情景,今日在贬所客居的凄楚景象,千万种情思,一齐涌上心头。
篇3:岭外守岁一作李德裕诗,岭外守岁一作李德裕诗李福业,岭外守岁一作李德裕诗的
岭外守岁(一作李德裕诗),岭外守岁(一作李德裕诗)李福业,岭外守岁(一作李德裕诗)的意思,岭外守岁(一作李德裕诗)赏析 -诗词大全
岭外守岁(一作李德裕诗)作者:李福业 朝代:唐 冬去更筹尽,春随斗柄回。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
篇4:漫游娘子岭古驿道(外)
漫游娘子岭古驿道(外一篇)
国庆大假期间,我邀约了汶川书法界的一位朋友以及我的女儿一同去攀登娘子岭.那天早晨,我们从都江堰市驱车沿岷江上行,约15公里,汽车一个急转弯便拐入一条幽深莫测的'峡谷之中,这就是通往都江堰市国家森林公园--龙池的要道.
作 者:塔双江 作者单位: 刊 名:草地 英文刊名:MEADOW 年,卷(期): “”(5) 分类号: 关键词:篇5:刘长卿 《将赴岭外留题》
刘长卿 《将赴岭外留题》
刘长卿的《将赴岭外留题》气韵流畅,意境幽深,婉而多讽。
将赴岭外留题萧寺远公院
竹房遥闭上方幽,苔径苍苍访旧游。
内史旧山空日暮,南朝古木向人秋。
天香月色同僧室,叶落猿啼傍客舟。
此去播迁明主意,白云何事欲相留?
【赏析】
首联概写游寺开始的印象。先是掩映在竹丛里的幽静禅房,门内延伸着一条满布苍苔曾经踏过的旧路,今昔不同的感慨油然而生。次联描绘寺内的重点文物。寺院创建人萧内史的故居(旧山)正冷落在夕阳里,而当年种植的古木如今也以萧瑟的秋容与人相对了。“空日暮”,“向人秋”两句的凄凉景象,写景中融注感情色彩,反映出诗人此时悲苦落寞的心境。既是重游,又属雅土,寺僧定然相识,少不了一番款待。腹联便转写主客酬对的场面和诗人感情起伏的心态。上句写在桂花飘香、月明如素的禅房里,摆设斋宴,宾主洽谈,谈论人生世相、浮云富贵一类话题,诗人原本沉重的心情,暂得宽解。“天香”,是指桂花,或受自骆宾王“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诗句的启发,也与秋的时令吻合。然而,在短暂“快然自足”之后,诗人又回到现实,意识到自己毕竟是获罪遭谴之人,王命催促,身不由己,很快就要被迫走上远谪岭外的艰苦征途,不免将当晚的“天香月色”禅房宴聚同明夜“叶落猿啼”的孤舟旅况对比,想到这倍觉伤感,怨愤之思,不能自已,凝成了尾联婉而多讽的诗句:“此去播迁明主意,白云何事欲相留?”“播迁”,即流放远谪之意。明明是被诽谤,蒙冤遭贬,却还要说是,明主的恩遇,其中的不满与讽刺显而易见。“白云”是借用梁人陶弘景“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的诗意,陶诗拒绝梁武帝诏他出山,后来竟获恩准,而诗人此时眷恋白云,却欲留不得。“何事欲相留”,是问白云,问寺院中与尘俗的僧友:“这是为什么呢?”诗人心中有数,白云、僧友也未必不清楚。“明主意”三字,也带有几分忠爱之思,说明诗人心中还有一定的'儒家“诗教”影响,因此能将内心无可奈何的愤懑情绪,用温婉含蓄的语言道出,更觉悱恻动人。
此诗前两联写景,是融情入景;后两联叙事,是即事抒情。写景清秀多姿,叙情真挚动人,语言淡雅有致,婉而多讽。宋荣总评刘诗的风格说:“感情强烈,克制怨愤,写不遇之感清词妙句,令人一唱三叹。”(《漫堂说诗》)闻一多先生评此诗说:“写得情深意厚,怨而不怒,深得温柔敦厚之旨,开大历十才子之端。”
拓展阅读:《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刘长卿
送李判官之润州①行营②
万里辞家事鼓鼙③,金陵④驿路楚⑤云西。
江春不肯留行客,草色青青送马蹄。
【注释】
1.润州:州名,在今江苏镇江市。
2.行营:主将出征驻扎之地。
3.事鼓鼙:从事军务。鼓鼙,军用乐器。
4.金陵:一般指今江苏省南京市,但唐时把润州也称为金陵,这里即指润州。
5.楚:古代楚国,现在的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地。
【白话译文】
你离别家乡不远万里去从事军务,西去的云彩飘在金陵的路上。江畔迷人的春色留不住你,青青的芳草也好像在为你送行。
【赏析】
润州,故治在今江苏镇江,距金陵相近,因此唐人也称润州为金陵。诗人送一位做判官(地方长官的僚属)的南方朋友赴军,深厚的友情,倾注于这首情意依依的诗中。
前二句先写出分别之因与所到之地,首句句内倒装,应是“辞家万里事鼓鼙”,“万里”径置句首,突出此行迢迢,是为长离之别,为下文作了铺叙。“事鼓鼙”,指从事军务,“金陵(润州)驿路”是驰马赴往所在,但并非目的地,只是临时驻扎的“行营”,还将继续奔赴“楚云西”,即安徽淮南一带,古属楚地。而次句含示:将取道金陵行营
还将向西边的楚地进发。不说楚地,而说“楚云”,意在明辞家“万里”之遥,透出诗人眺望远方,关切友人征途迢迢的行程。上二句意绪明白,就空间的遥远叙写别意,末二句再从时间角度向前一层,说明挥手匆匆。“江春”有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之伤思。“草色青青”含“萋萋满别情”式的意绪,触动“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情怀,这于作者,自所难免。然而这里抛开送者之情,而着眼于别者之意。既觑定行者,又不落言筌。说“江春不肯留行客”似乎它原来能留行客,而此番却故意“不留”了。从军者别得急急,送别者却情思深深,希望再有个“劝君更进一杯酒”的小叙机会,种种情意,见于言外,因此,末句的“草色青青送马蹄”,既是指江春不仅家乡固有,而且,一眼望去,春色不尽、青青无际,将护送着友人伴其而去。另一面惜别、欲留的情意,也随着这无尽的青青草色展开,难舍难别的友情转化为青草对马蹄的依恋。
篇6:刘长卿《将赴岭外留题》
将赴岭外留题萧寺远公院
竹房遥闭上方幽,苔径苍苍访旧游。
内史旧山空日暮,南朝古木向人秋。
天香月色同僧室,叶落猿啼傍客舟。
此去播迁明主意,白云何事欲相留?
【赏析】
首联概写游寺开始的印象。先是掩映在竹丛里的幽静禅房,门内延伸着一条满布苍苔曾经踏过的旧路,今昔不同的感慨油然而生。次联描绘寺内的重点文物。寺院创建人萧内史的故居(旧山)正冷落在夕阳里,而当年种植的古木如今也以萧瑟的秋容与人相对了。“空日暮”,“向人秋”两句的凄凉景象,写景中融注感情色彩,反映出诗人此时悲苦落寞的心境。既是重游,又属雅土,寺僧定然相识,少不了一番款待。腹联便转写主客酬对的场面和诗人感情起伏的心态。上句写在桂花飘香、月明如素的禅房里,摆设斋宴,宾主洽谈,谈论人生世相、浮云富贵一类话题,诗人原本沉重的心情,暂得宽解。“天香”,是指桂花,或受自骆宾王“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诗句的启发,也与秋的时令吻合。然而,在短暂“快然自足”之后,诗人又回到现实,意识到自己毕竟是获罪遭谴之人,王命催促,身不由己,很快就要被迫走上远谪岭外的艰苦征途,不免将当晚的“天香月色”禅房宴聚同明夜“叶落猿啼”的孤舟旅况对比,想到这倍觉伤感,怨愤之思,不能自已,凝成了尾联婉而多讽的诗句:“此去播迁明主意,白云何事欲相留?”“播迁”,即流放远谪之意。明明是被诽谤,蒙冤遭贬,却还要说是,明主的恩遇,其中的'不满与讽刺显而易见。“白云”是借用梁人陶弘景“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的诗意,陶诗拒绝梁武帝诏他出山,后来竟获恩准,而诗人此时眷恋白云,却欲留不得。“何事欲相留”,是问白云,问寺院中与尘俗的僧友:“这是为什么呢?”诗人心中有数,白云、僧友也未必不清楚。“明主意”三字,也带有几分忠爱之思,说明诗人心中还有一定的儒家“诗教”影响,因此能将内心无可奈何的愤懑情绪,用温婉含蓄的语言道出,更觉悱恻动人。
此诗前两联写景,是融情入景;后两联叙事,是即事抒情。写景清秀多姿,叙情真挚动人,语言淡雅有致,婉而多讽。宋荣总评刘诗的风格说:“感情强烈,克制怨愤,写不遇之感清词妙句,令人一唱三叹。”(《漫堂说诗》)闻一多先生评此诗说:“写得情深意厚,怨而不怒,深得温柔敦厚之旨,开大历十才子之端。”
拓展阅读:不为人知的唐朝诗人“刘长卿”
关于刘长卿的生卒年,史学界存在很大的争论,大致生于709—725年间,卒于786——790年间,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
刘长卿工于诗,长于五言,自称“五言长城”。
《骚坛秘语》(明代周履靖所著的一本书)有谓:刘长卿最得骚人之兴,专主情景。
名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入选中国全日制学校教材。
后来数年宦海浮沉,终不得志,元人辛文房的《唐才子传》卷二这样说:“长卿清才冠世,颇凌浮俗,性刚多忤权门,故两逢迁斥,人悉冤之。”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
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写的是严冬,应在遭贬之后。上半首似言自己被害得走投无路,希望获得一席净土,可是,在冷酷的现实之中,哪有自己的立身之所。下半首似言绝望中遇上救星苗丕,给自己带来了一点可以喘息的光明,当然也包含无限的感激之情。
作品评价:
《批点唐音》:此所谓真语真情者,清语古调。
《唐诗正声》:吴逸一曰:极肖山庄清景,却不寂寞。
《唐诗解》:此诗直赋实事,然令落魄者读之,真足凄绝千古。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敬曰:语清调古,含无限凄楚。
《大历诗略》:宜入宋人团扇小景。
《唐诗笺注》:上二句孤寂况味,犬吠人归,若惊若喜,景色入妙。
《岘佣说诗》:较王、韦稍浅,其清妙自不可废。
《唐人绝句精华》:此诗二十字,将雪夜宿山人家一段情事,描绘如见。
篇7:《将赴岭外留题》 刘长卿
竹房遥闭上方幽,苔径苍苍访旧游。
内史旧山空日暮,南朝古木向人秋。
天香月色同僧室,叶落猿啼傍客舟。
此去播迁明主意,白云何事欲相留?
【赏析】
首联概写游寺开始的印象。先是掩映在竹丛里的幽静禅房,门内延伸着一条满布苍苔曾经踏过的旧路,今昔不同的感慨油然而生。次联描绘寺内的重点文物。寺院创建人萧内史的故居(旧山)正冷落在夕阳里,而当年种植的古木如今也以萧瑟的秋容与人相对了。“空日暮”,“向人秋”两句的凄凉景象,写景中融注感情色彩,反映出诗人此时悲苦落寞的心境。既是重游,又属雅土,寺僧定然相识,少不了一番款待。腹联便转写主客酬对的场面和诗人感情起伏的心态。上句写在桂花飘香、月明如素的禅房里,摆设斋宴,宾主洽谈,谈论人生世相、浮云富贵一类话题,诗人原本沉重的心情,暂得宽解。“天香”,是指桂花,或受自骆宾王“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诗句的启发,也与秋的时令吻合。然而,在短暂“快然自足”之后,诗人又回到现实,意识到自己毕竟是获罪遭谴之人,王命催促,身不由己,很快就要被迫走上远谪岭外的艰苦征途,不免将当晚的“天香月色”禅房宴聚同明夜“叶落猿啼”的孤舟旅况对比,想到这倍觉伤感,怨愤之思,不能自已,凝成了尾联婉而多讽的诗句:“此去播迁明主意,白云何事欲相留?”“播迁”,即流放远谪之意。明明是被诽谤,蒙冤遭贬,却还要说是,明主的恩遇,其中的不满与讽刺显而易见。“白云”是借用梁人陶弘景“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的诗意,陶诗拒绝梁武帝诏他出山,后来竟获恩准,而诗人此时眷恋白云,却欲留不得。“何事欲相留”,是问白云,问寺院中与尘俗的僧友:“这是为什么呢?”诗人心中有数,白云、僧友也未必不清楚。“明主意”三字,也带有几分忠爱之思,说明诗人心中还有一定的儒家“诗教”影响,因此能将内心无可奈何的愤懑情绪,用温婉含蓄的语言道出,更觉悱恻动人。
此诗前两联写景,是融情入景;后两联叙事,是即事抒情。写景清秀多姿,叙情真挚动人,语言淡雅有致,婉而多讽。宋荣总评刘诗的风格说:“感情强烈,克制怨愤,写不遇之感清词妙句,令人一唱三叹。”(《漫堂说诗》)闻一多先生评此诗说:“写得情深意厚,怨而不怒,深得温柔敦厚之旨,开大历十才子之端。”
拓展阅读:《移使鄂州次岘阳馆怀旧居》刘长卿
移使鄂州次岘阳馆怀旧居
多惭恩未报,敢问路何长。
万里通秋雁,千峰共夕阳。
旧游成远道,此去更违乡。
草露深山里,朝朝落客裳。
【赏析】
公元772年(唐代宗大历七年)左右,诗人刘长卿结束了十年多闲居流寓生涯,以监察御史、检校祠部员外郎为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题中的鄂州,在今湖北省鄂城县,是转运使署所在地。
首联从御命赴任写起。“多惭恩未报”系泛泛铺垫之笔,主要是用以引出下句。“敢问路何长”,表面似乎在探问路途遥远实际寄寓对人生之路的探索。第二联承“路何长”写次岘阳馆所见之景。“万里通秋雁”句,也寄寓着诗人自己多年来宦海飘泊及此行中旅途劳顿之感。“千峰共夕阳”句,这里的`“千峰共夕阳”,透露着旅途孤寂,只能跟千峰共赏夕阳之意。当然,此次赴任,诗人大可游山玩水、逍遥自在的,他在旅途中的这样劳顿孤寂之感,读者只能从他“路何长”一语中所透露的仕途坎坷之感中找到一点线索。第三联,缴清题目中的“怀旧居”。“旧居”有何可怀,诗中只字未道,可见此诗意不在独居。诗里略略点了一下现在离家乡和旧居越来越远了,不过是想加强“路何长”的感慨。
末联重道旅况,回应首联的“路何长”。诗人虽然说的是旅途跋涉的风霜劳顿,读者却可从中读出诗人回忆十数年的宦途,设想未来时的怅惆与踯躅。“敢问路何长”是这首诗的情感主线,诗人于其中融注了封建社会中一个有吏干而敢于刚而犯上的正直知识分子的忧虑和愤慨。
刘长卿曾以“五言长城”自诩,尤工五律。这首诗运用贴切精工、凝炼自然、清秀淡雅而又谐美流畅的语言来写景抒情,诗的感情真挚动人,风格上则工秀邃密而又委婉多讽。为此卢文弓召在《刘随州文集题辞》中,也指出刘诗“含情悱恻,吐辞委婉,情缠绵而不断,味涵咏而愈旨”。
篇8:送人之岭外,送人之岭外贯休,送人之岭外的意思,送人之岭外赏析
送人之岭外,送人之岭外贯休,送人之岭外的意思,送人之岭外赏析 -诗词大全
送人之岭外作者:贯休 朝代:唐 体裁:五律 见说还南去,迢迢有侣无。时危须早转,亲老莫他图。
小店蛇羹黑,空山象粪枯。三闾遗庙在,为我一呜呼。
【岭外守岁,岭外守岁李德裕,岭外守岁的意思,岭外守岁赏析】相关文章:
2.送友人之岭外,送友人之岭外贯休,送友人之岭外的意思,送友人之岭外赏析
3.守岁优秀作文
4.守岁作文初一
5.岭导游词
8.守岁的含义作文
10.除夕夜守岁小学作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