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阅读题:罗布泊消失

阅读题:罗布泊消失

2023-04-15 08:46:0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快乐修狗”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阅读题:罗布泊消失,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阅读题:罗布泊消失,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阅读题:罗布泊消失

篇1:阅读题:罗布泊消失

阅读题:罗布泊消失

阅读短文,完成问题。

①站在罗布泊边缘,会突然感到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这里已脱尽了外衣,露出自己的肌肤筋骨。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

②罗布泊还能重现往日的生机吗?我问自己。

③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3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瞬。30年前那片胡杨茂密、清水盈盈的湖面就在这瞬间从我们的眼中消失了。

④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

⑤悲剧并没有止住。同样的悲剧仍在其他一些地方上演。

⑥世界著名的内陆湖——青海湖,50年间湖水下降了8.8米,平均每6年下降1米,陆地已向湖中延伸了10多公里;数千年风沙未能掩埋的甘肃敦煌月牙泉,近年来却因当地超采地下水,水域面积从50年代的'1. 1652万平方米缩小至5397平方米,水深只剩尺余,大有干涸之势……这一切也都是人为的!

1.这段文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出悲剧”指的是:_________;“悲剧”又指:_________。

3.“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中“痛苦”和“无奈”分别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①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的两个感叹句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⑥段中列举青海湖和月牙泉的例子有什么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这段文字抒发了作者内心既痛苦、沉重而又忧虑的情怀。

2.罗布泊消失这件事破坏生态环境的事件

3.“痛苦”是指仙湖遭到人为的破坏后人们内心的自责,“无奈”是指人们面对大自然的报复束手无策。

4.比喻、拟人。形象具体地展示这片美丽的绿洲被人类无情破坏后的悲惨景象,表明了作者的痛心。

5.表明了作者对制造罗布泊现状的人们的盲目和愚昧的强烈谴责。

6.提醒人们罗布泊消失的悲剧还没有停止。

篇2:罗布泊阅读题答案

⑴罗布泊,这是带有几分神秘色彩的地名。它是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边缘的一个戈壁滩。这里没有一棵草,没有一条溪,夏季气温高达摄氏70度。罗布泊天空中不见一只鸟,没有任何飞禽敢穿越此地。自二十世纪初,瑞典探险家斯文闯入这里,罗布泊才为世人所知。但是,近十几年来,此地却不时传出因缺水而有人遇难的消息。1980年6月17日,中科院新疆分院副院长彭加木穿越干涸的罗布泊盆地进行科学考察时,外出找水,不幸遇难;时隔十多年后,著名探险家余纯顺探险至此地,也因高温缺水而亡。

⑵但是,罗布泊原来并不是一片沙漠。据史书记载,在四世纪时,罗布泊水面超过20万平方千米。到了十世纪初,还有1000平方千米的水域。瑞典探险家斯文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进罗布泊时,还乘小舟。他在回国后写的那部著名的《亚洲腹地探险八年》中写道:“罗布泊像座仙湖,水面像镜子一样……”

⑶那么,罗布泊的“泊”怎么不见了?

⑷问题出在塔里木河。塔里木河全长1321千米,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二的内陆河。到了本世纪六七十年代,塔里木河两岸人口剧增,出现了四个“盲目”:盲目开垦耕地灌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个“盲目”使塔里木河的大部分水被吸去,使塔里木河的长度由六十年代的1321千米萎缩到不足1000千米,320千米的河道干涸了。河岸两边的五万亩耕地受到威胁;罗布泊成了一个死湖。此后,这里的草本植物全部枯死,防沙卫士胡杨林成片死亡,沙漠不断向湖中心推进。20多年前,曾是“一望草湖,村舍不断……,水鸟群飞”的台特马湖,成了新的荒漠,而罗布泊也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连成一体。活人走进去,就很难走出来。

⑸塔里木河的干涸,导致了罗布泊的消失。到头来,罗布泊也无情地报复了人类。斯文当时看到的水面像镜子一样的“仙湖”已不复存在,人们见到的是不时而来的滚滚沙漠风暴,一片昏天黑地,飞沙走石,沙石的撞击声如急雨降临,沙流像一条黄龙一样在地面上滚翻,地上会突然冒出许多飞动的白气流,顷刻间,平地堆起了一座沙丘,彭加木很可能就葬身于沙丘之中。这是多么可怕的一幕。

⑹生态平衡,真是一个奇妙的东西。它存在着,人们不觉得什么;但是,你破坏了它,只是一点点,也许依然不觉得什么,大自然还是宽容的;但是,如果破坏程度到了天地为之不容的地步,大自然就要变脸,主要翻脸不认人,对你不客气。它咆哮起来,山河变色,天地呜咽,飞沙走石,寸草不生,洪波接天,赤地千里,它将要从人们手里夺回被侵吞的`一切。到那时,急功近利者就悔之晚矣!但是,欠账总是要还的,要连本带利的还。当然,迟还不如早还,早还损失可以少得多。

1.根据文段⑴,用精炼的语言概括出罗布泊环境的特点。

2.文段⑵的中心句是 。

为了说明这个中心句,作者运用了 和 两方面的材料。

3.罗布泊变成死湖后,其周围生态环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请用简要的文字概括作者写这篇短文的目的。

5.请你为本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6.从生态平衡角度,谈谈塔里木河、胡杨林、罗布泊、沙漠之间的关系。

7.近年来,为了改善塔里木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国家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你还有什么更好的建议吗?

答案:

1.荒漠(荒无人烟)、干旱、高温。

2.罗布泊原来并不是一片沙漠;史书记载 斯文的描述

3.①植物枯死 ②胡扬林成片死亡 ③沙漠向湖中心推进。

4.提醒人们不要为了眼前利益,而破坏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或提醒人们要保护生态平衡。或提醒人们要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否则,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

5.罗布泊的悲剧;罗布泊之死(标题能紧扣文意即可)

6.人们对塔里木河水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导致了罗布泊消失和胡杨林成片死亡,最终导致了沙漠化的扩大。(答出几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即可)

7.前一问:严格控制塔河两岸开荒;退耕还林还草;推广节水农业;由博斯腾湖向塔河下游输水。

篇3:《罗布泊,消失的仙湖》

近日,我们学习了《罗布泊,消失的仙湖》这篇课文。该课向我们介绍了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的罗布泊,它原本是一个非常美丽的湖泊,昔日是牛马成群,林木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而今却变成了一望无际的茫茫戈壁滩。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作者吴岗在这篇文章中做了详细的诠释:世间万物皆有灵性,人类大肆破坏自然,同样也遭到了大自然的报复。

这篇文章最大的一个写作特色就是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留给人鲜明夺目的印象。

1、对比:作者对罗布泊的今昔进行了对比。告诉人们这里原来是美丽的绿洲,现在由于人为的原因变成了一片荒漠之地,造成了文章的跌宕起伏,使读者产生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2、拟人:作者将罗布泊拟人化,如: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觉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一句,这里赋予罗布泊以人的感情,读来令人痛心。

3、排比:文中连用四个盲目写塔里木河下游水资源被滥用的情况,遗憾之情大大强化。又如篇末三个拯救,呼吁之声,振聋发聩。

全文语气沉重,充满了强烈的忧患意识。如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了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这样的抒情让人产生共鸣,读者也被刺痛了心,深切地意识到破坏生态环境的严重后果,觉悟到只有保护环境才能保护人类自己。

然而人类为什么不肯想一想是谁制造了这些悲剧?又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悲剧呢?而作为新一代的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样的教训呢?

当年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扩大耕地,开采矿石,也是开发,问题是当年的开发没有考虑水资源,简单的以为塔里木河有的.是水,顾了上游不管下游,现在我们明白了问题的严重性,我们应该注意开发要克服盲目性,顺应自然规律,重视生态平衡。

世间万物皆有灵性,人类大肆破坏自然,同样也遭到了大自然的报复。世界著名的内陆湖―――青海湖,原本湖水清澈,孕育着一方水土,但是由于人类的破坏,50年间湖水竟然下降了8.8米,土地已经吞没青海湖10多公里。

还有千年风沙未能埋没的甘肃敦煌月牙泉,近年来由于人类过度采集地下水,水域面积从50年代的1万多平方米缩小至5千多平方米,水深尺余,即将干涸

如果人类仍然一意孤行,在不久的将来,人类将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那时,人类将后悔莫及,希望人类早一点觉悟,不要一错再错,自掘坟墓,不然到最后伤害的还是人类

从现在开始,让我们爱护环境,保护自然吧!

篇4:《罗布泊,消失的仙湖》

那是一个美丽的仙湖,有着令人瞩目的神秘事件,带着几分传奇的色彩。它,曾是张骞率领众人开通丝绸之路的必经处。可是,正当人们决定探索它时,它却化成灰消失了……

它叫罗布泊,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 那里流水潺潺,林木葱茏,人们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可是,由于社会发达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增多,水资源缺乏。人们为了水源需要,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用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一样,终于把罗布泊抽干了。这个貌似天仙的湖像流星般转瞬即逝了。这其间不过短短的一瞬间,而就在这一瞬间,仙湖消失了。

哎!可怜、可惜、可悲,这么个巨大的、美丽的罗布泊就这样在可恶的人类的魔爪下牺牲了。

这是我阅读这篇文章后所得的感受。虽说没有它,人类也不会马上走向死亡。但是。。。。。。

没有了它,人类就缺少了一个水源的提供者,缺少了一个希望。

没有了它,人类就会向死亡走近一步。

没有了它,地球就失去一个忠实的守护者,多了一份担忧。

我们人类是大自然创造的高级生物,有着智慧、完美、敢于向未来挑战的精神。我们懂得利用各种资源为自己服务,载着先进的飞行器去太空迎接更高等的外星文明,运用自己的智慧在知识的大海里探索奥秘,解决了一个又一个历史上的未解之谜。

可是就算我们再聪明,在大自然妈妈的眼里也只不过是一滴小水珠。当我们打破大自然制定的规则时,必定会受到妈妈的惩罚。我们将会玩物丧志,聪明反被聪明误。

地球是个水球,但淡水资源只占0。3%,而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河流湖泊水是少之又少,水是稀品,我们得好好珍惜。

人们也许意识到这样做造成的后果,但是被眼前的利益遮住了双眼。现在有许多地方也发生类似罗布泊的事件。

水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伴侣,是身体得到发展的垫石,是你我他每天必须喝的东西。

可是,人类竟这样不爱惜它,玷污它,损害它。它即将走向灭亡了。人类啊!好好珍惜它,救救它吧!否则我们就真的要完了。我不想让我们这个有着高度文明的星球消失,更不想让人类――这个掌握未来的生物灭绝,也更更更不想让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是我们人类的眼泪。

救救水,救救我们自己吧!

后记:说真的,水资源是越来越少了,也许在遥远的未来,地球上人类的足迹将消失,也许我们人类将会越来越发达。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就看我们人类怎样去思考,怎样去做了!

“ 物以稀为贵”。好好珍惜吧!否则我们将再怎样去后悔也来不及了。

篇5:罗布泊,消失的仙湖

罗布泊 教学案例.doc罗布泊,消失的仙湖作者:吴刚教者:许立科(酒泉市肃州区泉湖中学) 教学目标 :(电脑投影)1、识记并理解生词。2、感受并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3、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并由此激发学生改善环境的强烈愿望。教学重点: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具:电脑、投影、课件。教学过程 :一、     导入  :(电脑投影罗布泊简介)    罗布泊在若羌县境东北部,曾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河,海拔780米,面积约2400-3000平方公里,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要冲而著称于世,古罗布泊诞生于第三纪末、第四纪初,距今已有200万年,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以上,在新构造运动影响下,湖盆地自南向北倾斜抬升,分割成几块洼地。现在罗布泊是位于北面最低、最大的一个洼地,曾经是塔里木盆地的积水中心,古代发源于天山、昆仑山和阿尔金山的流域,源源注入罗布洼地形成湖泊。 注入罗布泊的水,主要有:塔里木河、孔雀河、车尔臣河和米兰河等,同时也部分的受到齐连山冰川融水的补给,融水从东南通过勒河流入湖中。在投影罗布泊简介之后,投影一些图片,有罗布泊位置图、罗布泊环境图片。二、     整体感知:1、第一步:识记生词并理解。(方法:先投影要求,然后学生互相提问理解生词,而老师不要发表意见,学会倾听就可以了。接着,投影重点词义,让学生对照理解,加深印象。)萧瑟: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和煦:温暖。  干涸:河道、池塘等没有水了。  裸露:没有东西遮盖。  戈壁:蒙古人称沙漠地区,这种地区尽是沙子和石块,地面上缺水,植物较少。  沧海桑田:大海里的一颗谷粒。  无限:辽阔无边。  边缘:沿边的部分。  2、第二步:师问:标题该如何理解?  (方法:电脑投影此问题,先自主思考,然后合作交流,老师鼓励后进生回答此问题。)  投影参考理解:罗布泊过去是一个美丽、迷人、绿色的湖泊,但是现在却消失了。  3、第三步:请问:过去的罗布泊是什么样子的?请问:现在的罗布泊是什么样子的?请问: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电脑投影这三个问题,然后学生合作交流,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应该加入合作交流中去,重点帮助那些后进的学生,向他们讲清一些它们有可能不知道的知识,如,什么是对比,作用是什么,如何用好对比手法等问题,并鼓励他们回答这些问题,以此方法来提升后进生的思考能力,激发其学习兴趣。)投影参考理解:

对比  过去:   绿洲   生命  现今:   荒漠   恐怖  原因:   人(原因是“人”,投影显示之后,可以让学生自由说说体会以加深理解。)三、     研读与赏析。(每一步都用电脑投影)  1、本文的结构思路是什么?思路:开头是现今罗布泊的荒漠景象,接着上溯历史上的美丽景象。然后着重说明罗布泊消亡的缘故,又具体展现今日罗布泊的荒漠景象。最后推而广之,说到青海湖、月牙泉的颓势,篇末发出拯救生态环境的强烈呼吁。(方法:必须使学生先学,以此方法激发学生的活力,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切记要注重小组辅导和个别辅导,使后进生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兴趣。老师在辅导过程中,应以方法为主,交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而不是结果。当然,对于基础很差的学生还是交给结果为好,以免他们对学习失去信心。关于这个问题的方法,我的思路是这样:师问:作者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先介绍了什么?接着又介绍了什么?再接下去又该干什么?让学生在这个思路的导引下去思考问题。)在这个问题解决之后,电脑投影月牙泉、青海湖的图片,以此增强学生的忧患感。然后进入下一个问题。    2、文章包蕴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作者作此文的目的是什么?忧患                            目的:都来关注环境保护,因为保护环境保护就是保护我们自己。(方法:关于作者的情感,可以有许多的理解,不可以强求一致,只要沾边,都应该加以肯定。如:痛苦;气愤;伤心。)  3、读了此文,你的第一感受是什么?(方法:同上。不过应多叫后进生。)  4、课文为什么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从事实看,罗布泊从美丽的仙湖变成令人恐怖的沙漠,是令人震撼的。从写法上看,运用对比、拟人、排比手法强化感情色彩。(方法:老师可以提示学生:大家可以从两个方面去考虑此问题,其一,从事实角度;其二,从写法角度。在学生回答之后,老师应对拟人、排比手法加以理解,并举例:排比:“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拟人:“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树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在向谁伸出求救之手!”      拟人:“……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这里已脱尽了外衣,敞出自己的肌肤筋骨。” 四、探究活动:(电脑投影)假如你是一位世纪老人,见证了罗布泊的百年沧桑,你将向人们诉说什么? 提示:    1.我与罗布泊同龄,共百岁。    2.我的成长史就是罗布泊的坎坷史。    3.从出生~20岁(从斯文・赫定发现仙湖,想像要丰富、拟人化、有情调。)  从20岁~60岁(扣两次改道、“四盲”危害,重点讲人类对罗布泊的破坏。五、小结:(方法:这是本课时最后一个环节,让学生自己小结而不是由老师越俎代庖应该是最佳的选择,这样可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进行之中,老师可以帮助后进生完成小结并鼓励他们在大家面前发言.)  明确:这篇课文采取了对比的手法,兼以拟人、排比手法的使用,展现了罗布泊过去和现在景象,然后透析了造成这种强烈反差的原因,并由此产生强烈的忧患意识,联想到月牙泉、青海湖的颓势,进而激发起人们的忧患意识,从而环保意识也深驻于学生的脑海之中,于是从自我做起改善环境的愿望也就有了。

篇6:罗布泊 阅读答案

1.指出下列各句的修辞手法。

(1)水从哪里来?人们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 )

(2)“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河抽干了。( )

(3)……河道干涸,以致沿岸5万多亩耕地受到威胁。( )

2.指出下面各句的说明方法。

(1)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130多座。( )

(2)“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河抽于了。( )

(3)罗布泊干涸后,周边环境马上发生变化,草本植物……( )

3.第二段开头用了四个“盲目”,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列举了大量的数字,起到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两段文字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设问(2)比喻(3)拟人

2.(1)列数字(2)作诠释,打比方(3)做比较

3.表现人们目光短浅,急功近利,不懂自然规律,其后果是使仙湖罗布泊“消失”。

4.第一处说明人们盲目疯狂开采塔里木河,第二处以数做比较,说明塔里木河今昔巨大差异,第三处说明沙化速度惊人。

5.作诠释、列数字。

篇7:罗布泊 阅读答案

①站在罗布泊边缘,会突然感到荒漠是大地祼露的胸膛,大地在这里已脱尽了外衣,露出自己的肌肤筋骨。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

②罗布泊还能重现往日的生机吗?我问自己。

③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3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瞬。30年前那片胡杨茂密、清水盈盈的湖面就在这瞬间从我们的眼中消失了。

④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

⑤悲剧并没有止住。同样的悲剧仍在其他一些地方上演。

⑥世界著名的内陆湖——青海湖,50年间湖水下降了8.8米,平均每6年下降1米,陆地已向湖中延伸了10多公里;数千年风沙未能掩埋的甘肃敦煌月牙泉,近年来却因当地超采地下水,水域面积从50年代的1.1652万平方米缩小至5397平方米,水深只剩尺余,大有干涸之势……这一切也都是人为的!

1、这段文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悲剧”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出悲剧”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中“痛苦”和“无奈”分别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①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的两个感叹句抒发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⑥段中列举青海湖和月牙泉的例子有什么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这段文字抒发了作者内心既痛苦、沉重而又忧患的情怀。

2、破坏生态环境的事件

3、罗布泊消失这件事

4、“痛苦”是指仙湖遭到人为的破坏后人们内心的自责,“无奈”是指人们面对大自然的报复束手无策。

5、比喻、拟人。形象具体地展示这片美丽的绿洲被人类无情破坏后的悲惨景象,表明了作者的痛心。

6、表明了作者对制造罗布泊现状的人们的盲止和愚昧的强烈谴责。

7、提醒人们罗布泊消失的悲剧还在没有停止。

篇8:罗布泊 阅读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1-5题。

①罗布泊的消亡与塔里木河有着直接关系。

②塔里木河全长1321公里,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大内陆河。据《西域水道记》记载,20世纪代前,塔里木河下游河水丰盈,碧波荡漾,岸边胡杨丛生,林木茁壮。19,塔里木河改道向北流入孔雀河汇入罗布泊,导致塔里木河下游干旱缺水,三个村庄的310户村民逃离家园,耕地废弃,沙化扩展。解放后的1952年,塔里木河中游因修筑轮台大坝,又将塔里木河河道改了过来。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环境得以好转,胡杨枝重吐绿叶,原来废弃的耕地长出了青草,这里变成了牧场。

③问题出在近三十多年。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水的需求也跟着增加。扩大后的耕地要用水,开采矿藏需要水,水从哪里来?人们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建抽水泵站400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万多立方米。

④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河抽干了,使塔里木河的长度由60年代的1321公里急剧萎缩到现在的不足1000公里,320公里的河道干涸,以致沿岸五万多亩耕地受到威胁。断了水的罗布泊成了一个死湖、干湖。罗布泊干涸后,周边生态环境马上发生变化,草本植物全部枯死,防沙卫士胡杨林成片死亡,沙漠以每年3米至5米的速度向湖中推进。罗布泊很快与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浑然一体。

⑤罗布泊消失了。

1.罗布泊消亡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段中的画线句子多次引用数据,起到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段中的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④段中加粗的“盲目”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罗布泊消失的原因中,我们应该吸取哪些教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一是塔里木河曾人为改道,导致下游干旱缺水;二是盲目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致使生态环境彻底被破坏。

2.一系列数据具体、确凿,充分说明人们是怎样盲目地拼命地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的,正是这种盲目的行为,造成了罗布泊的荒漠化。

3.排比。连用四个“盲目”,遗憾之情、谴责之情大大强化。

4.不能。因为“盲目”的意思是指没有计划的,毫无组织地进行,这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如果去掉,就表现不出来了。

5.开发要克服盲目性,认识自然规律,认识生态平衡,谋求发展必须抓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篇9:罗布泊 阅读答案

阅读并回答问题:

从古到今,沙尘暴一直是威胁着人类生存的自然敌人之一。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沙尘暴在世界各地频频发生,其肆虐的势头有增无减。人们不禁要问:沙尘暴是怎样产生的呢?

沙源、强冷空气、冷暖空气的相互作用是沙尘暴形成的基本条件。沙源来自于沙漠、乱垦滥伐、过度放牧所致退化的草地、没有任何植被的秃地以及一些违规操作的施工场地,由于缺乏相应的维护掩盖措施,致使表土裸露,旋风刮来,易形成扬尘。冷暖空气相互作用产生一种垂直的上升运动,把沙尘吹扬了起来,形成沙尘暴。如果没有沙源这个条件,后两个因素只能造成大风或降水等天气现象。专家通过对河西走廊沙尘暴的“策源地”武威、金昌等地的实地考察发现,强劲持久的大风是形成沙尘暴的驱动力,人为破坏的植被和风化的地表松散、干燥土层等沙源是造成沙尘暴的“罪魁祸首”,沙尘暴是伴随人类活动造成的生态平衡的破坏而产生的。

早在1860年至1890年,美国由于不合理的过度开发西部处女地9000万公顷,大片焚烧草原,盲目垦荒,导致发生了1934年5月震惊世界的沙尘暴。这声沙尘暴从土地破坏严重的西部刮起来,很快就发展成一条长2400公里、宽1500公里、高3公里的一个巨大黄色尘土带,连续3天,横扫了美国三分之二土地。当时大气含尘量每立方公里高达40吨,3亿多吨土壤被卷入大西洋。这一年美国毁掉耕地4500亩,16万农民倾家荡产,逃离了西部大平原。

近几十年来,我国由于人口急剧增长,不少地方便以超垦、过牧和滥伐获取必要的生活资料。大片的树林草原被开垦成了农田,结果粮食没打多少,反而造成了土壤盐碱化和荒废了更多的土地,草原牧场不断地被过度放牧,又不进行补偿性保护种植,大大加重了草场退化。于是导致去年一场场席卷而来的沙尘暴频频袭击了我国北方大部分地方,短短3个月间我国就发生了12次沙尘暴,波及大半个中国,不仅袭击了西北、京津地区、华北部分地区,就连长江以南省份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事实表明,人们无节制地垦荒开地,无限度地向大自然索取甚至掠夺,而不给其“休养生息”的机会,不断破坏自然生态的平衡,最终一次又一次地招致大自然无情的惩罚。痛定思痛,历史的教训不能忘记,人类应真正行动起来,认真研究如何防治沙尘暴,努力改善地球生态环境,让绿色和生命永存。

1.本文说明的对象是________,说明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语境,理解文中加粗词语的含义

罪魁祸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休养生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沙尘暴的形成来看,它与大风降雨的主要区别在于________;产生沙尘暴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尽量用原文语句)。

4.第三自然段中的“过度开发”是指什么?这段文字采用了大量的数字说明方法,请举一例简要说明运用数字说明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类不注意与自然和谐相处,导致生态环境失衡,受到大自然无情的惩罚。请你举出一个这方面的例子,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沙尘暴 沙尘暴产生的原因和严重危害

2.沙源是造成沙尘暴灾害的首要因素。大自然经过休息调养,恢复元气,达到生态平衡。

3.有沙源 生态环境遭到人为破坏

4.大片焚烧草原,盲目垦荒 ①……长240公里,宽1500公里,高3公里……连续3天……横扫三分之二土地。②这里运用数字,科学、准确、具体地说明了沙尘暴来势汹汹、规模巨大、危害严重的特点。

5.示例:对森林乱砍滥伐封山育林。

阅读并回答问题

站在罗布泊边缘,会突然感到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这里已脱尽了外衣,露出自己的肌肤筋骨。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

罗布泊还能重现往日的生机吗?我问自己。

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3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瞬。30年前那片胡杨茂密、清水盈盈的湖面就在这瞬间从我们的眼中消失了。

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

悲剧并没有止住。同样的悲剧仍在其他一些地方上演。

世界著名的内陆湖——青海湖,50年间湖水下降了8.8米,平均每6年下降1米,陆地已向湖中延伸了10多公里;数千年风沙未能掩埋的甘肃敦煌月牙泉,近年来却因当地超采地下水,水域面积从50年代的1.1652万平方米缩小至5397平方米,水深只剩尺余,大有干涸之势……这一切也都是人为的!

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

1.给加粗的字注音

肋骨 瞬间 甘肃

2.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罗布泊往日的生机”指什么?结合全文来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举青河湖和敦皇月牙泉的例子有何用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lèi shun sù

2.比喻、拟人。突出了罗布泊周围一片荒漠,没有一棵树,一寸草的影象。

3.罗布泊往日的生机指碧波荡漾,水草丰美,胡杨葱茏的影象。

4.进一步强调了人类对环境的破坏作用。

篇10:罗布泊 阅读答案

阅读《罗布泊,消逝的仙湖》选段,完成15-19题(8分)(2分)

⑴金秋十月,我站到了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自治州的塔里木河的大桥上。

⑵放眼望去,塔里木河两岸的胡杨林似一道绿色的长城。

⑶胡杨,维吾尔语称做托克拉克,意为最美丽的树。胡杨林是牲畜天然的庇护所和栖息地,马、鹿、野骆驼、鹅喉羚、鹭鸶等百余种野生动物在林中繁衍生息,林中还伴着甘草、骆驼刺等多种沙生植物,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特殊的牛态体系,营造了一个个绿洲,养育着南疆750余万各民族儿女。

⑷如此重要的胡杨林因塔里木河下游的干涸而夫面积死亡。1958年,塔甲木河流域有胡杨林780万亩,现在已减少到420万亩。伴随着胡杨林的锐减,塔里小河流域土地 沙漠化面积从66%上下到84%。沙进人退在塔里木河下游变成现实,至罗布庄一带的库鲁克库姆与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合拢,疯狂地吞噬着夹缝中的绿色长城,从中穿过的218国道已有197处被沙漠掩埋。

⑸我们沿塔里木河向西走出200公里后,绿色长城突然从眼中消失。塔里木河两岸的胡杨林与两边的沙地成了一个颜色。由于缺水,长达数百公里的绿色长城在干渴中崩塌。

⑹号称千年不死的胡杨林啊,在忍受了20余年的干渴后终于变成了干枯的木乃伊。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手!

⑺再向前,我们到了罗布泊的边缘。同来的同志告诉我,再也不能向前走了。若想进入罗布泊,至少要有两辆汽车,必须备足食品和水。我们只得钻出汽车,将目光投向近在咫尺的罗布泊。

⑻站在罗布泊边缘,会突然感到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住这里已脱尽了外衣,露出自己的肌肤筋骨。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

⑼罗布泊还能重现往日的生机吗?我问自己。

⑽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3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瞬。30年前那片胡杨茂密、清水盈盈的湖面就在这瞬间从我们的眼中消失。

⑾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

⑿悲剧并没有止住。同样的悲剧仍在其他一些地方上演。

⒀世界著名的内陆湖青海湖,50年问湖水下降8.8米,平均每6年下降l米,陆地已向湖中延伸了10多公里;数千年风沙未能掩埋的甘肃敦煌月牙泉,近年来却因当地超采地下水,水域而积从50年代的1.1652万半方米缩小至5397平方米,水深只剩尺余,大有十涸之势这一切也都是人为的!

⒁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

15.概括选文第⑶⑹段的主要内容。(2分)

答:

16.选文第⒀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说明了

(用原文句子作答)。(2分)

17.选文中这出悲剧指的是 (1分)

18.品味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和这一切也都是人为的!中又也都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

答:

19.请你写一句保护生态环境的广告语。(1分)

答: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阅读答案整理,仅供参考:

15.说明胡杨林在靠近罗布泊一带变成了干枯的木乃伊(2分)

16. 举例子,列数字(1分)同样的悲剧仍在其他一些地方上演。 (1分)

17.罗布泊变成了戈壁滩。 (1分)

18.表明了作者对人为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痛心。

19.示例:前人种下一棵树,后人得到一片荫。(1分)

【阅读题:罗布泊消失】相关文章:

1.《罗布泊》

2.河的消失阅读答案

3.《湖群,在消失》阅读答案

4.《生死罗布泊》电影观后感

5.消失作文

6.消失的故乡阅读原文及答案

7.《醉翁亭记》阅读题

8.记叙文阅读题

9.《水调歌头》阅读题

10.《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

下载word文档
《阅读题:罗布泊消失.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