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罗布泊》

《罗布泊》

2023-05-20 07:55:25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立即执行”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罗布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罗布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您。

《罗布泊》

篇1:罗布泊

罗布泊(Lop Nor),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湖泊。罗布泊被誉为“地球之耳”,被叫做“死亡之海”,又名罗布淖(nào)尔后来经过地质工程者的改造,这里变成了“希望之城”。先秦时的地理名著《山海经》称之为“幼泽”,也有称|泽、盐泽、蒲昌海等。罗布淖尔系蒙古语音译名,意为多水汇集之湖。在塔里木盆地东部,海拔780公尺左右,位于塔里木盆地的最低处,塔里木河、孔雀河、车尔臣河、疏勒河等汇集于此,为中国第二大咸水湖。公元330年以前湖水较多,西北侧的楼兰城为著名的“丝绸之路”咽喉,之后由于气候变迁及人类水利工程影响,导致上游来水减少,直至干涸,现仅为大片盐壳。

目录地理情况历史变迁附近居民自然资源地理情况

罗布泊在若羌县境东北部,曾是中国第二大内陆湖,海拔780米。罗布泊曾有过许多名称,有的因它的特点而命名,如坳泽、盐泽、涸海等,有的因它的位置而得名,如蒲昌海、牢兰海、孔雀海、洛普池等。元代以后,称罗布淖尔。在20世纪中后期因塔里木河流量减少,周围沙漠化严重,迅速退化,直至20世纪70年代末完全干涸(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为中国第二大咸水湖,自从罗布泊干涸后纳木错成为中国第二大咸水湖,第一大是青海湖)。 盆地中河流如塔里木河、孔雀河、车尔臣河、疏勒河等汇集于此,曾经形成了巨大的湖泊。此后湖水减少,楼兰城成为废墟。19后塔里木河断流,湖水又有加,1942年测量时湖水面积达3,000平方公里。1962年湖水减少到660平方公里。1970年以后干涸,主要原因是因为塔里木河两岸人口突然增多,不断向塔里木河要水,使其长度急剧萎缩至不足1000公里,使300多公里的河道干涸,导致罗布泊最终干涸。敦煌、哈密、鄯善、吐鲁番、库尔勒、若羌、且末、和田、阿克塞、肃北、瓜州、尉犁、民丰、于田、墨玉、玉门、铁门关等都处于罗布泊周边地区。 自20世纪80年代美国公布已干涸的罗布泊“大耳朵”卫星照片以来,“大耳朵”被认为是罗布泊东湖的干涸湖盆。在已经结束的“重走彭加木科考探险之路”科学考察中,研究人员发现了罗布泊东湖连续向西延伸的'湖岸线,由此测算出罗布泊古湖面积超过1万平方公里。

历史变迁

历史

古罗布泊诞生于第三纪末、第四纪初,距今已有1800万年,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在新构造运动的影响下,湖盆地自南向北倾斜抬升,被分割成几块洼地。 汉朝时期这里曾经有一个人口众多,颇具规模的古代楼兰王国。它于公元前176年以前建国、公元630年消亡,有800多年历史。它东起古阳关附近、西至尼雅古城、南至阿尔金山、北至哈密。公元前126年,张骞出使西域归来,向汉武帝上书:“楼兰,师邑有城郭,临盐泽”。此后,它成为闻名中外的丝绸之路南支的咽喉门户。而罗布泊“广袤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它的丰盈,使人猜测它“潜行地下,南也积石为中国河也”。这种误认罗布泊为黄河上源的观点,由先秦至清末,流传了多年。历史上,罗布泊最大面积为5350平方公里。 据郦道元《水经注》记载,东汉以后,由于当时塔里木河中游的注滨河改道,导致楼兰严重缺水。敦煌的索勒率兵1000人来到楼兰,又召集鄯善、焉耆、龟兹三国兵士3000人,不分昼夜横断注滨河,引水进入楼兰,缓解了楼兰缺水困境。到公元四世纪,曾经是“水大波深必汛”的罗布泊西之楼兰,到了要用法令限制用水的拮据境地。尽管楼兰人为疏浚河道作出了最大程度的努力和尝试,但在此之后楼兰古城最终还是因断水而废弃了。曾几何时繁华兴盛的楼兰,无声无息地退出了历史舞台;盛极一时的丝路南道,黄沙满途,行旅裹足;烟波浩淼的罗布泊,也变成了一片干涸的盐泽。 至清代末叶,罗布泊水涨时,仅有“东西长八九十里,南北宽二三里或一二里不等”,成了区区一小湖。 1921年,塔里木河改道东流,经注罗布泊,至1950年代,湖的面积又达2000多平方公里。 1931年,陈宗器等人测得面积为1900平方公里。 1941年,在苏制1:50万地形图上,量得面积为3006平方公里。 新中国成立后,兴起多次开垦浪潮,大批内地人迁移西部组成建设兵团,开展土地平整运动,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水的需求也跟着增加。扩大后的耕地要用水,开采矿藏需要水,人们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建水库130多座,盲目地用水像个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河抽干了,致使塔里木河由60年代的1321平方公里萎缩到1000平方公里,320公里的河道干涸,以致沿岸5万多亩耕地受到威胁。1960年代因塔里木河下游断流,罗布泊迅速干涸。到1972年,罗布泊最后干涸部分为450平方公里。 罗布泊干涸后,周围生态环境发生巨变,草本植物全部枯死,防沙卫士胡杨树成片死亡,沙漠以每年3~5米的速度向罗布泊推进,很快和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融为一体。罗布泊从此成了寸草不生的地方,被称作“死亡之海”。

研究

罗布泊和因它而繁盛的楼兰古国,一度吸引了很多国内外的探险者。几千年来,不少中外探险家来罗布泊考察,写下了许多专著和名篇,发表了不少有关罗布泊的报道。但是,由于各种局限和偏见,也制造了许多讹误,为罗布泊罩上了神秘的色彩。 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俄国探险家普尔热瓦尔斯基,瑞典地理学家斯文・赫定,美国人哥丁顿,英国人斯坦因,日本人桔瑞超和法国人邦瓦洛等,都考察过罗布泊,并留下精彩的描写。 清代地理学家徐松在《西域水道记》的插图中标明塔里木河汇注孔雀河下泄罗布泊。 阿弥达深入湖区考察,撰写《河源纪略》卷九中载:“罗布淖尔为西域巨泽,在西域近东偏北,合受偏西众山水,共六七支,绵地五千,经流四千五百里,其余沙啧限隔,潜伏不见者不算。以山势撰之,回环纡折无不趋归淖尔,淖尔东西二面百余里,南北百余里,冬夏不盈不缩……” 1876年,沙俄军官普尔热瓦尔斯基,在塔里木下游考察后,以其片面之见,错误的认定卡拉河和顺湖即中国古记所记罗布泊。他的学生科兹洛夫和英国的斯坦英支持他的看法。德国地理学家范李希霍芬却持反对的观点。 接着,瑞典人斯文・赫定系统的提出一套关于罗布泊游移的理论,认为它南北游移的周期是15,是由于湖底周期性沉积、抬升和风饱蚀降低的结果。这种游移说,曾长期为中外学者所接受。除斯文.赫定外,美国人亨庭顿提出了“盈亏湖”的理论。 经过中国科学家实地考察,证实了罗布泊是塔里木盆地的最低点和集流区,湖水不会倒流;入湖泥沙很少(湖底沉积物3600年仅1.5厘米),干涸后变成坚固的盐壳,短期内湖底地形不会剧烈变化。对湖底沉积物通过年代测定和孢粉分析证明,罗布泊长期是塔里木盆地的汇水中心。从而证明了游移说是不切实际的推断。

附近居民

罗布泊人是新疆维吾尔族最古老的民族,他们生活在塔里木河畔的小海子边,“不种五谷,不牧牲畜,唯一小舟捕鱼为食。”其方言也是新疆三大方言之一,其民俗,民歌、故事都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这是一个单一食鱼的民族,喝罗布麻茶,穿罗布麻衣,丰富的营养使许多人都很长寿。八九十岁都是好劳力,甚至还有一百岁的新郎。罗布人结婚的陪嫁,有时是一个小海子(小湖泊)。

自然资源

罗布泊有全中国最丰富的钾盐矿藏资源,罗布泊地区北部钾盐储量2.5亿吨以上,是中国为数不多的钾盐矿中次大的一个超大型钾盐矿,预计罗布泊镇将会取代格尔木成为中国最大的钾盐生产基地。

篇2:罗布泊公开信

罗布泊公开信

罗布泊公开信

一份公开信【1】

在学完《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这一课后,我知道了,现在我们的国家有许许多多的河流面临着干涸,如:青海湖,月牙泉,桑干河,日月潭,疏勒河,孔雀河,扎陵湖,鄂陵湖,星星湖,银川的宝湖……还有很多,数不胜数,这些问题,主要的原因是人为因素,所以我们人类应该提高环保意识,保护我们的家园。

我来说说这些河流吧。

罗布泊——在过去,那里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是一个生命绿洲啊!可现在,那里是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一棵草,一条溪,夏季时的气温高达70摄氏度。

罗布泊,天空中不见一只鸟,没有任何飞禽敢于穿越。

现已变成了一片沙漠。

世界著名的内陆湖——青海湖,也面临着干涸的危险。

青海省卫星遥感中心工程师徐惟新说,根据初步分析,起原因一是青海湖湖水下降,湖面收缩,一些相对洼地形成新的湖泊。

近30年,青海湖水位下降3.7米,面临缩小312平方公里。

另一原因是湖区周围沙化后,刮入湖中的沙尘和原来湖底泥沙,在类似海洋湾流的作用下,在海湾口逐渐筑起沙堤,然后分离出新的湖泊。

日月潭——是台湾最大的'天然湖泊,四周青山环绕,湖面就像一个巨大的碧玉盘。

日月潭的水深曾达到40米以上,但由于台湾电力公司只顾着发电,10多年来没有进行清淤,泥沙全部冲进日月潭,造成严重淤积,导致湖面水位急剧下降,部分水域还不到1米,现在那里已有不少的沙洲地,占了日月潭面积的1/3。

台大教授林俊全认为,日月潭虽然不会在短期内消失,但出水口淤泥情况确实有点严重。

以上的这些例子中,所造成的这些环境问题的主要人物是我们人类自己,我们现在应该提高我们的环保意识,不破坏生态环境,不乱扔垃圾,节约用水,不砍伐树木,共同来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

我呼吁大家,希望大家可以从自己做起,提高自己的环保意识,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使我国的河流能够恢复原貌。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公开信【2】

地球人: 我们是居住在火星上的加佳漫人。

请你们立即停止对地球的污染,否则我们家会联合居住在水星、木星、土星等14个的人们对你们地球人发动一次彻底的攻击,到时候你们的损失将是无法计算的。

我们知道如果让你们强制执行,或许会有许多人反抗,因此我们决定告诉你们一个发生在宇宙中真实的故事.在20万年前,有一颗绿色的星球叫卡塔星,上面能源充沛,环境是所有星球中最美的。

卡塔星人也以此为荣。

但是他们只知道开采能源,而不懂得保护能源,所以使卡塔星几度陷入能源短缺得危机。

可这并没有使卡塔星人醒悟,反而还加大了开采的速度。

他们大量捕杀动物,砍伐森林,把废水排入河流,把废渣、垃圾丢到正被砍得光秃秃的旷野上。

清澈的河流变成了黑水河,发出了令人恶心的臭气。

动物们随着树木的死去而灭亡。

绿色的外衣渐渐被黑色的外壳所取代,最后留下一个没有作用的空壳。

当卡塔星人醒悟过来,一切都晚了,卡塔星爆炸了。

卡塔星人随着他们的星球消失在宇宙中。

其实我们加佳漫人原来并不是生活在火星上而是生活在加佳漫星上,我们和塔卡星人一样原来不懂得什么是保护环境,只知道开采。

还好我们及时醒悟迁移到火星上来,否则结果就和卡塔星人一样。

现在加佳漫星球正处于恢复过程中,我们暂时居住在火星上,大家都很爱护这里的环境,不想让他成为第二颗塔卡星。

当然,我们也希望地球不会.可是你们地球人正肆无忌惮的砍伐森林,捕杀动物。

你们想河流、海洋排放工业废水、废渣和垃圾,严重地污染了水源。

你们排放废气,严重地破坏了臭氧层。

你们这样做不仅污染了地球,也影响了了你们自己的健康。

现在的地球已经伤痕累累,如果再这样下去,我们真担心你们会重蹈我们和塔卡星人的覆辙,重演卡塔星人的悲剧,亲手毁灭你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啊!所以14个星球的人们联手起来制止你们对地球的破坏,进攻你们地球人并不是我们的本意,但是如果你们知道这些后仍然执迷不悟,进攻就是我们制止你们破坏地球的唯一办法。

我们代表14个星球的人民诚恳地希望地球这颗蓝色的星球永远美丽,而且更加美丽,成为宇宙中最美丽的星球.

篇3:罗布泊 阅读答案

1.指出下列各句的修辞手法。

(1)水从哪里来?人们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 )

(2)“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河抽干了。( )

(3)……河道干涸,以致沿岸5万多亩耕地受到威胁。( )

2.指出下面各句的说明方法。

(1)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130多座。( )

(2)“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河抽于了。( )

(3)罗布泊干涸后,周边环境马上发生变化,草本植物……( )

3.第二段开头用了四个“盲目”,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列举了大量的数字,起到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两段文字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设问(2)比喻(3)拟人

2.(1)列数字(2)作诠释,打比方(3)做比较

3.表现人们目光短浅,急功近利,不懂自然规律,其后果是使仙湖罗布泊“消失”。

4.第一处说明人们盲目疯狂开采塔里木河,第二处以数做比较,说明塔里木河今昔巨大差异,第三处说明沙化速度惊人。

5.作诠释、列数字。

篇4:罗布泊 阅读答案

①站在罗布泊边缘,会突然感到荒漠是大地祼露的胸膛,大地在这里已脱尽了外衣,露出自己的肌肤筋骨。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

②罗布泊还能重现往日的生机吗?我问自己。

③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3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瞬。30年前那片胡杨茂密、清水盈盈的湖面就在这瞬间从我们的眼中消失了。

④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

⑤悲剧并没有止住。同样的悲剧仍在其他一些地方上演。

⑥世界著名的内陆湖——青海湖,50年间湖水下降了8.8米,平均每6年下降1米,陆地已向湖中延伸了10多公里;数千年风沙未能掩埋的甘肃敦煌月牙泉,近年来却因当地超采地下水,水域面积从50年代的1.1652万平方米缩小至5397平方米,水深只剩尺余,大有干涸之势……这一切也都是人为的!

1、这段文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悲剧”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出悲剧”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中“痛苦”和“无奈”分别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①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的两个感叹句抒发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⑥段中列举青海湖和月牙泉的例子有什么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这段文字抒发了作者内心既痛苦、沉重而又忧患的情怀。

2、破坏生态环境的事件

3、罗布泊消失这件事

4、“痛苦”是指仙湖遭到人为的破坏后人们内心的自责,“无奈”是指人们面对大自然的报复束手无策。

5、比喻、拟人。形象具体地展示这片美丽的绿洲被人类无情破坏后的悲惨景象,表明了作者的痛心。

6、表明了作者对制造罗布泊现状的人们的盲止和愚昧的强烈谴责。

7、提醒人们罗布泊消失的悲剧还在没有停止。

篇5:罗布泊 阅读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1-5题。

①罗布泊的消亡与塔里木河有着直接关系。

②塔里木河全长1321公里,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大内陆河。据《西域水道记》记载,20世纪代前,塔里木河下游河水丰盈,碧波荡漾,岸边胡杨丛生,林木茁壮。19,塔里木河改道向北流入孔雀河汇入罗布泊,导致塔里木河下游干旱缺水,三个村庄的310户村民逃离家园,耕地废弃,沙化扩展。解放后的1952年,塔里木河中游因修筑轮台大坝,又将塔里木河河道改了过来。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环境得以好转,胡杨枝重吐绿叶,原来废弃的耕地长出了青草,这里变成了牧场。

③问题出在近三十多年。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水的需求也跟着增加。扩大后的耕地要用水,开采矿藏需要水,水从哪里来?人们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建抽水泵站400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万多立方米。

④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河抽干了,使塔里木河的长度由60年代的1321公里急剧萎缩到现在的不足1000公里,320公里的河道干涸,以致沿岸五万多亩耕地受到威胁。断了水的罗布泊成了一个死湖、干湖。罗布泊干涸后,周边生态环境马上发生变化,草本植物全部枯死,防沙卫士胡杨林成片死亡,沙漠以每年3米至5米的速度向湖中推进。罗布泊很快与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浑然一体。

⑤罗布泊消失了。

1.罗布泊消亡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段中的画线句子多次引用数据,起到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段中的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④段中加粗的“盲目”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罗布泊消失的原因中,我们应该吸取哪些教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一是塔里木河曾人为改道,导致下游干旱缺水;二是盲目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致使生态环境彻底被破坏。

2.一系列数据具体、确凿,充分说明人们是怎样盲目地拼命地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的,正是这种盲目的行为,造成了罗布泊的荒漠化。

3.排比。连用四个“盲目”,遗憾之情、谴责之情大大强化。

4.不能。因为“盲目”的意思是指没有计划的,毫无组织地进行,这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如果去掉,就表现不出来了。

5.开发要克服盲目性,认识自然规律,认识生态平衡,谋求发展必须抓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篇6:罗布泊 阅读答案

阅读并回答问题:

从古到今,沙尘暴一直是威胁着人类生存的自然敌人之一。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沙尘暴在世界各地频频发生,其肆虐的势头有增无减。人们不禁要问:沙尘暴是怎样产生的呢?

沙源、强冷空气、冷暖空气的相互作用是沙尘暴形成的基本条件。沙源来自于沙漠、乱垦滥伐、过度放牧所致退化的草地、没有任何植被的秃地以及一些违规操作的施工场地,由于缺乏相应的维护掩盖措施,致使表土裸露,旋风刮来,易形成扬尘。冷暖空气相互作用产生一种垂直的上升运动,把沙尘吹扬了起来,形成沙尘暴。如果没有沙源这个条件,后两个因素只能造成大风或降水等天气现象。专家通过对河西走廊沙尘暴的“策源地”武威、金昌等地的实地考察发现,强劲持久的大风是形成沙尘暴的驱动力,人为破坏的植被和风化的地表松散、干燥土层等沙源是造成沙尘暴的“罪魁祸首”,沙尘暴是伴随人类活动造成的生态平衡的破坏而产生的。

早在1860年至1890年,美国由于不合理的过度开发西部处女地9000万公顷,大片焚烧草原,盲目垦荒,导致发生了1934年5月震惊世界的沙尘暴。这声沙尘暴从土地破坏严重的西部刮起来,很快就发展成一条长2400公里、宽1500公里、高3公里的一个巨大黄色尘土带,连续3天,横扫了美国三分之二土地。当时大气含尘量每立方公里高达40吨,3亿多吨土壤被卷入大西洋。这一年美国毁掉耕地4500亩,16万农民倾家荡产,逃离了西部大平原。

近几十年来,我国由于人口急剧增长,不少地方便以超垦、过牧和滥伐获取必要的生活资料。大片的树林草原被开垦成了农田,结果粮食没打多少,反而造成了土壤盐碱化和荒废了更多的土地,草原牧场不断地被过度放牧,又不进行补偿性保护种植,大大加重了草场退化。于是导致去年一场场席卷而来的沙尘暴频频袭击了我国北方大部分地方,短短3个月间我国就发生了12次沙尘暴,波及大半个中国,不仅袭击了西北、京津地区、华北部分地区,就连长江以南省份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事实表明,人们无节制地垦荒开地,无限度地向大自然索取甚至掠夺,而不给其“休养生息”的机会,不断破坏自然生态的平衡,最终一次又一次地招致大自然无情的惩罚。痛定思痛,历史的教训不能忘记,人类应真正行动起来,认真研究如何防治沙尘暴,努力改善地球生态环境,让绿色和生命永存。

1.本文说明的对象是________,说明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语境,理解文中加粗词语的含义

罪魁祸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休养生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沙尘暴的形成来看,它与大风降雨的主要区别在于________;产生沙尘暴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尽量用原文语句)。

4.第三自然段中的“过度开发”是指什么?这段文字采用了大量的数字说明方法,请举一例简要说明运用数字说明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类不注意与自然和谐相处,导致生态环境失衡,受到大自然无情的惩罚。请你举出一个这方面的例子,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沙尘暴 沙尘暴产生的原因和严重危害

2.沙源是造成沙尘暴灾害的首要因素。大自然经过休息调养,恢复元气,达到生态平衡。

3.有沙源 生态环境遭到人为破坏

4.大片焚烧草原,盲目垦荒 ①……长240公里,宽1500公里,高3公里……连续3天……横扫三分之二土地。②这里运用数字,科学、准确、具体地说明了沙尘暴来势汹汹、规模巨大、危害严重的特点。

5.示例:对森林乱砍滥伐封山育林。

阅读并回答问题

站在罗布泊边缘,会突然感到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这里已脱尽了外衣,露出自己的肌肤筋骨。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

罗布泊还能重现往日的生机吗?我问自己。

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3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瞬。30年前那片胡杨茂密、清水盈盈的湖面就在这瞬间从我们的眼中消失了。

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

悲剧并没有止住。同样的悲剧仍在其他一些地方上演。

世界著名的内陆湖——青海湖,50年间湖水下降了8.8米,平均每6年下降1米,陆地已向湖中延伸了10多公里;数千年风沙未能掩埋的甘肃敦煌月牙泉,近年来却因当地超采地下水,水域面积从50年代的1.1652万平方米缩小至5397平方米,水深只剩尺余,大有干涸之势……这一切也都是人为的!

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

1.给加粗的字注音

肋骨 瞬间 甘肃

2.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罗布泊往日的生机”指什么?结合全文来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举青河湖和敦皇月牙泉的例子有何用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lèi shun sù

2.比喻、拟人。突出了罗布泊周围一片荒漠,没有一棵树,一寸草的影象。

3.罗布泊往日的生机指碧波荡漾,水草丰美,胡杨葱茏的影象。

4.进一步强调了人类对环境的破坏作用。

篇7:罗布泊 阅读答案

阅读《罗布泊,消逝的仙湖》选段,完成15-19题(8分)(2分)

⑴金秋十月,我站到了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自治州的塔里木河的大桥上。

⑵放眼望去,塔里木河两岸的胡杨林似一道绿色的长城。

⑶胡杨,维吾尔语称做托克拉克,意为最美丽的树。胡杨林是牲畜天然的庇护所和栖息地,马、鹿、野骆驼、鹅喉羚、鹭鸶等百余种野生动物在林中繁衍生息,林中还伴着甘草、骆驼刺等多种沙生植物,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特殊的牛态体系,营造了一个个绿洲,养育着南疆750余万各民族儿女。

⑷如此重要的胡杨林因塔里木河下游的干涸而夫面积死亡。1958年,塔甲木河流域有胡杨林780万亩,现在已减少到420万亩。伴随着胡杨林的锐减,塔里小河流域土地 沙漠化面积从66%上下到84%。沙进人退在塔里木河下游变成现实,至罗布庄一带的库鲁克库姆与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合拢,疯狂地吞噬着夹缝中的绿色长城,从中穿过的218国道已有197处被沙漠掩埋。

⑸我们沿塔里木河向西走出200公里后,绿色长城突然从眼中消失。塔里木河两岸的胡杨林与两边的沙地成了一个颜色。由于缺水,长达数百公里的绿色长城在干渴中崩塌。

⑹号称千年不死的胡杨林啊,在忍受了20余年的干渴后终于变成了干枯的木乃伊。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手!

⑺再向前,我们到了罗布泊的边缘。同来的同志告诉我,再也不能向前走了。若想进入罗布泊,至少要有两辆汽车,必须备足食品和水。我们只得钻出汽车,将目光投向近在咫尺的罗布泊。

⑻站在罗布泊边缘,会突然感到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住这里已脱尽了外衣,露出自己的肌肤筋骨。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

⑼罗布泊还能重现往日的生机吗?我问自己。

⑽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3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瞬。30年前那片胡杨茂密、清水盈盈的湖面就在这瞬间从我们的眼中消失。

⑾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

⑿悲剧并没有止住。同样的悲剧仍在其他一些地方上演。

⒀世界著名的内陆湖青海湖,50年问湖水下降8.8米,平均每6年下降l米,陆地已向湖中延伸了10多公里;数千年风沙未能掩埋的甘肃敦煌月牙泉,近年来却因当地超采地下水,水域而积从50年代的1.1652万半方米缩小至5397平方米,水深只剩尺余,大有十涸之势这一切也都是人为的!

⒁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

15.概括选文第⑶⑹段的主要内容。(2分)

答:

16.选文第⒀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说明了

(用原文句子作答)。(2分)

17.选文中这出悲剧指的是 (1分)

18.品味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和这一切也都是人为的!中又也都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

答:

19.请你写一句保护生态环境的广告语。(1分)

答: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阅读答案整理,仅供参考:

15.说明胡杨林在靠近罗布泊一带变成了干枯的木乃伊(2分)

16. 举例子,列数字(1分)同样的悲剧仍在其他一些地方上演。 (1分)

17.罗布泊变成了戈壁滩。 (1分)

18.表明了作者对人为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痛心。

19.示例:前人种下一棵树,后人得到一片荫。(1分)

篇8:罗布泊 阅读答案

课内阅读,回答17—21题(12分)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节选)

①翻开有关西域的历史书籍,你会惊异于罗布泊的热闹繁华。

②《汉书.西域传》记载了西域36国在欧亚大陆的广阔腹地画出的绵延不绝的绿色长廊,夏季走入这里与置身江南无异。昔日塔里木盆地丰富的水系滋润着万顷绿地。当年张骞肩负伟大历史使命西出阳关,当他踏上这片想像中荒凉萧瑟的大地时,却被它的美丽惊呆了。映入张骞眼中的是遍地的绿色和金黄的麦浪,从此,张骞率众人开出了著名的丝绸之路。

③另据史书记载,在4世纪时,罗布泊水面超过2万平方公里。到了20世纪还有1000多平方公里水域。斯文?·赫定在20世纪30年代进罗布泊时还乘小舟。他坐着船饶有兴趣地在水面上转了几圈,他站在船头四下远眺,感叹这里的美景。回国后,斯文·赫定在他那部著名的《亚洲腹地探险8年》一书中写道:罗布泊使我惊讶,罗布泊像座仙湖,水面像镜子一样,在和煦的阳光下,我乘舟而行,如神仙一般。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唱着……

④被斯文·赫定赞誉过的这片水域于20世纪70年代完全消失,罗布泊从此成了令人恐怖的地方。

⑤罗布泊的消亡与塔里木河有着直接关系。

⑥塔里木河全长1321公里,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大内陆河。据《西域水道记》记载,20世纪代前,塔里木河下游河水丰盈,碧波荡漾,岸边胡杨丛生,林木茁壮。19,塔里木河改道向北流入孔雀河汇入罗布泊,导致塔里木河下游干旱缺水,3个村庄的310户村民逃离家园,耕地废弃,沙化扩展。解放后的1952年,塔里木河中游因修筑轮台大坝,又将塔里木河河道改了过来。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环境得以好转,胡杨枝重吐绿叶,原来废弃的耕地长出了青草,这里变成了牧场。

⑦问题出在近30多年。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水的需求也跟着增加。扩大后的耕地要用水,开采矿藏需要水,水从哪里来?人们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建抽水泵站400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万多立方米。

⑧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河抽干了,使塔里木河的长度由60年代的1321公里急剧萎缩到现在的不足1 000公里,320公里的河道干涸,以致沿岸5万多亩耕地受到威胁。断了水的罗布泊成了一个死湖、干湖。罗布泊干涸后,周边生态环境马上发生变化,草本植物全部枯死,防沙卫士胡杨树成片死亡,沙漠以每年3米至5米的速度向湖中推进。罗布泊很快与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浑然一体。

⑨罗布泊消失了。

16、读完选文,你认为罗布泊为什么会消逝?( 2 分)

17、文章大量引用《汉书.西域传》和《亚洲腹地探险8年》中对罗布泊的描绘的

语句,有何目的?请说说你的理解。( 2 分)

18、文段中多处引用了具体的数据,请举例说明这样写的好处。( 2 分)

19、第⑧段中加点的“盲目”能否去掉?为什么?( 3 分)

20、近来,全球频繁出现异常气候,结合所选文段,谈谈你的感想? ( 3 分)

答案:

16、一是塔里木河曾人为改道,导致下游干旱缺水;二是盲目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致使生态环境彻底破坏。

17、①引用使文章真实可信②描绘的语句增添了文章的文学性③形象地再现了罗布泊过去的美丽与下文今日罗布泊的荒凉现象形成鲜明对比。

18、例如:“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建抽水泵站400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万多立方米。” 作用:一系列数据具体、确凿、充分的说明人们是怎样盲目地拼命地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的,正是这种盲目的行为,造成了罗布泊的荒漠化。

19、不能。因为“盲目”的意思是指没有计划的,毫无组织地进行,这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如果去掉,就表现不出来了。

20、异常气候的出现,与人类的不注重环保有很大关系,结合本文给我们的教训,我们以后开发要克服盲目性,认识自然规律,认识生态平衡,谋求发展,必须抓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篇9:罗布泊 阅读答案

①罗布泊的消亡与塔里木河有着直接关系。

②塔里木河全长1321公里,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大内陆河。据《西域水道记》记载,20世纪20 年代前,塔里木河下游河水丰盈,碧波荡漾,岸边胡杨丛生,林木茁壮。1921年,塔里木河改道向北流入孔雀河汇入罗布泊,导致塔里木河下游干旱缺水,三个村庄的310户村民逃离家园,耕地废弃,沙化扩展。新中国成立后的1952年,塔里木河中游因修筑轮台大坝,又将塔里木河河道改了过来。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环境得以好转,胡杨枝重吐绿叶,原来废弃的耕地长出了青草,这里变成了牧场。

③问题出在近三十多年。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水的需求也跟着增加。扩大后的耕地要用水,开采矿藏需要水,水从哪里来?人们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 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建抽水泵站 400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一万多立方米。

④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河抽干了,使塔里木河的长度由60年代的1321公里急剧萎缩到现在的不足1000公里,320公里的河道干涸,以致沿岸五万多亩耕地受到威胁。断了水的罗布泊成了一个死湖、干湖。罗布泊干涸后,周边生态环境马上发生变化,草本植物全部枯死,防沙卫士胡杨树成片死亡,沙漠以每年3米至5米的速度向湖中推进。罗布泊很快与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浑然一体。

⑤罗布泊消失了。

1.罗布泊消亡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段中的画线句子多次引用数据,起到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段中的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④段中加粗的“盲目”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罗布泊消失的原因中,我们应该吸取哪些教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人类盲目地用水、截水、引水、抽水。

2.引用数据,具体说明了人类的盲目行为造成了罗布泊的荒漠化。

3.排比。连用四个“盲目”,遗憾之情、谴责之情大大强化。

4.不能。因为“盲目”的意思是指没有计划地、毫无组织地进行,这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如果去掉,就表达不出这个意思来了。

5.开发要克服盲目性,认识自然规律,认识生态平衡,谋求发展必须抓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意思对即可)

篇10:罗布泊 阅读答案

阅读下文 (15分)

(1)整个罗布泊地区,东迄玉门关,西至铁干里克,南达库姆塔格山,北到库鲁克塔格山,面积约有10多万平方公里,同中原和华东地区的一个省差不多。仅库姆塔格沙漠就有0平方公里,干涸的罗布泊古湖盆有3000平方公里,现代湖盆也有2500平方公里。①据记载,这一带的年降雨量只有10毫米。②水就是生命。③任何出入罗布泊地区的旅人,都是从四五百公里以外的地方带足淡水。④这样大的地区水却十分缺少。⑤著名科学家彭加木就是为了寻找救命的水而蒙难的。⑥地下水倒有,但却酷咸不能饮。再一个问题就是风沙剧烈。罗布泊地区几乎无日不风,每年有八级以上的大风80多天,通常都是四五级风。古人有写流沙的诗:“无端昨夜西风急,尽卷波涛上山岗。”这里真是波浪滔滔,排山倒海。第三是高温,特别是夏季,最高气温常在50℃左右,地面温度可达70℃。

(2)在罗布泊古湖盆的东、西、北部,有3000平方公里的“雅丹地貌”。那是一些形状奇异、大小不等、排列有序的土丘。土丘鳞次栉比,有的拔地而起, A ;有的匍匐在地, B ;有的怪异,像神、像魔鬼;有的肃穆庄重,像城堡、像帐幔、像房屋。每当云影掠过,或细风撩起轻沙,土丘似乎缓缓漂移,像航船启程,如鲸鱼遨游……真是千姿百态。这种繁星搬的`土丘构成的地貌,地理学家们称之为“雅丹”。“雅丹”是维吾尔语,其含义至今不明,是已被地理学家们借来称谓这种地貌的专有名词了。

(3)雅丹地貌中最为壮观的是“龙城”。在罗布泊古海的东北部有一片风蚀最烈的地区,土丘高峻似城郭宫阙,其形似龙伏卧。

(4)罗布泊汇积着来自塔里木河、孔雀河、车尔臣河、疏勒河等水流带下来的盐分。湖水干涸之后,积盐裸露地面,又经日晒、风吹,龟裂成形态和色泽各异的盐壳,从罗布泊到玉门关,200公里长的疏勒河故道,布满盐壳。有的和着白垩矿物,呈白色;有的混着细沙,呈黄色;有的杂着枯草枯叶,现出黑色;有的是纯盐的结晶体,映着青天,碧蓝透亮;有的如雪花一样,浮于地表,色彩缤纷;有的高达八九十公分,长达二三米,翘起后成拱形如桥,自然界真是千奇百怪。

(5)沙漠也会唱歌。夜宿沙子头,总会听到沙子响动的声音。心境好的听着像渔歌抒情,心境不好的听来如怨似泣。原来,沙丘上沙粒滑动的时候,它们中间的孔隙时大时小,空气中沙粒的流动中产生振动发出声音。有人说敦煌有“鸣沙山”,那么,罗布泊则是“鸣沙海”了。

小题1:第(1)段中画线部分①—⑥句的语序明显不当,请选出排列恰当的一项。( )(2分)

A.④②①③⑥⑤B.①③②④⑥⑤

C.④①⑥③②⑤D.②④⑥①③⑤

小题2:下列从第(2)段A、B两处抽出的①②两项内容,①应填______________处, ②应填______________处。(2分)

①如柱、如树、如竹、如伞

②似狮、似虎、似龙、似牛

小题3:选出对(2)(3)两段内容概括准确的一项 (2分) ( )

A.介绍罗布泊古湖盆东、西、北部的雅丹地貌的特征

B.说明雅丹地貌的形成原因

C.以罗布泊地区雅丹的地貌为例,说明“雅丹”一词的地理学含义

D.展示罗布泊地区雅丹地貌的奇异景象

小题4:用第(4)段中的词语填空。(3分)

第(4)段说明的对象是______________,作者是抓住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这两方面的特征作具体描述的。

小题5:就下列说明方法,从原文的第(1)段中各摘录一例,写在横线上。(2分)

列数字:

作比较:

小题6:根据第(5)段说明的内容,分小点写出产生“鸣沙”现象的必备条件。(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2分)C

小题2:(2分)(2)A (2)B

小题3:(2分)D

小题4:(3分)盐 形态 色泽 (每空1分)

小题5:(2分)示例:列数字:据记载,这一带的年降雨量只有10毫米。作比较:面积约有10多万平方公里,同中原和华东地区的一个省差不多。

小题6:(3分)(1)沙丘上沙粒滑动。(2)沙粒与沙粒之间的孔隙不断变化,时大时小。(3)空气中沙粒的流动中产生振动就发出声音。(每点1分,意对即可)

小题1:

试题分析:注意前面的内容是写罗布泊地区面积极之大,然后再判断随后六个句子哪一个紧承此内容,显然是④句,“这样大的地区”紧承前面的内容,随即提出“水却十分缺少”的话题,据此排除BD,然后再比较①②两句,显然①句“据记载,这一带的年降雨量只有10毫米”是承接④句“水却十分缺少”面言的。帮这类题关键是要抓住句子内容的关联点,判断逻辑关系。

小题2:

试题分析:根据“拔地而起”“匍匐在地”两词的修饰作用来判断,前者形容植物,后者形容动物。

小题3:

试题分析:抓住两段中关键词“雅丹地貌”,观察两段围绕这一关键词所叙述的中心内容,然后从选项中判断即可。

小题4:

试题分析:从第一句总提句中找到说明的对像“盐”,原来从“呈”和“如”两字分析其说明的内容。

小题5:

试题分析:用数字来说明事物特征即是列数字,用两物进行比较突出所说明事物的特点即是作比较,直根据两说明方法的特点直接从文中判断摘引即可。

小题6:

试题分析:抓住文段中关键词“沙粒”“孔隙”两词,从文段中所介绍的它们的运动方式和特征来概括。

篇11:罗布泊 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7题。

①站在罗布泊边缘,会突然感到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这里已脱尽了外衣,露出自己的肌肤筋骨。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

②罗布泊还能重现往日的生机吗?我问自己。

③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3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瞬。30年前那片胡杨茂密、清水盈盈的湖面就在这瞬间从我们的眼中消失了。

④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

⑤悲剧并没有止住。同样的悲剧仍在其他一些地方上演。

⑥世界著名的内陆湖——青海湖,50年间湖水下降了8.8米,平均每6年下降1米,陆地已向湖中延伸了10多公里;数千年风沙未能掩埋的甘肃敦煌月牙泉,近年来却因当地超采地下水,水域面积从50年代的1.1652万平方米缩小至5397平方米,水深只剩尺余,大有干涸之势……这一切也都是人为的!

1、给文中加粗的字注音

裸露() 干涸()

2、作者将“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一句话单独列为一段,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中“痛苦”和“无奈”分别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①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的两个感叹句抒发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⑥段中列举青海湖和月牙泉的例子有什么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罗布泊的消失给了我们怎样的警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luǒ;hé

2、强调造成这一悲剧的主要原因就是人,表达出作者愤慨的心情。(意对即可)

3、“痛苦”是指仙湖遭到人为的破坏后人们内心的自责,“无奈”是指人们面对大自然的报复束手无策。

4、比喻、拟人。形象具体地展示这片美丽的绿洲被人类无情破坏后的悲惨景象,表明了作者的痛心。

5、表明了作者对制造罗布泊现状的人们的盲止和愚昧的强烈谴责。

6、提醒人们罗布泊消失的悲剧还在没有停止。

7、认识自然规律,克服盲止开发,吸取经验教训,确保生态平衡 。(意对即可)

【《罗布泊》】相关文章:

1.《生死罗布泊》电影观后感

2.阅读题:罗布泊消失

3.《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

4.罗布泊的最后一棵小草作文

5.《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案例

6.《罗布泊,消逝的汕湖》的教学设计

7.《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教案教学设计(八年级下册)

下载word文档
《《罗布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罗布泊》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