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山,看山,听山现代经典散文
“痛觉摘除”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走山,看山,听山现代经典散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走山,看山,听山现代经典散文,欢迎参阅,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走山,看山,听山现代经典散文
走山,看山,听山现代经典散文
许久没到山里走走了,山上的花花草草让我想念。终得闲时,与友一起,离开喧嚣的都市,辗转乘车,来到鹿泉山前,走山,看山,听山。
都说近处无风景,我不以为然,从最初的“训练基地”封龙山和龙泉寺开始,渐渐地,我走过了诸如五峰山、西山、三马翅、石榴庄园等,熟悉了越来越多的山村,同时也感受着大山的朴实与悠闲。
附近的山,大多舒缓平和,远远望去,山峦起伏不定,似驼峰,如马背;山的排布无章可循,没有层次感,远近高低,却又各不相同。现正值盛夏,无论哪个方向看去,都是心旷神怡,视觉上舒服,如沐春风般,犹如一幅随心所欲的水墨画卷。
弯弯曲曲的山路上,沿着“前人”留下的标记前进。所谓的标记,也就是绑在树枝上鲜亮的红色或黄色的布条,它引领我们在密密的丛林中穿行,不至于迷路。山是绿色的,绿得眼睛泛潮,绿得心里荡漾,这种绿,深深植入我们的眸子里,赏心悦目。你看,山里乔木、灌木的品种众多,山顶、峡谷、山涧,只要有足以伸展根系的空间,就会蓬勃地生长。还有低矮且不知名的花草,更是无处不在,只要寻得到阳光,这些绿色的精灵就会不失时机地破土而出,顽强地伸展身躯,即便是裸露的岩石,只要有适合它生长的因素,就会攀爬成一片片的绿,来养我们的眼。
这是前年夏天我曾经来过的一片草地,那时,一个细心的山友发现了一种可以止血消炎的大蘑菇,它的个头硕大,圆润的外皮,里面松松软软的,就像一只烤熟的圆面包。在以后赶路过程中,正巧有一个队友腿部受伤,据说把它揉碎后按在流血的地方,会合好如初,不留疤痕。我们三姐妹终究抵不住醉人的绿,卧于草地上,作小儿匍匐状,屏心静气,两手托腮,双脚翘起,把山的青翠拥入怀中,溶进心里,撞击心灵,轻轻地,又重重地……静静地闭上眼睛,风儿轻摇,大自然就象演奏的交响乐章,带着思绪漫游,穿梭于绿野小径,任凭清风拂面,听小鸟歌唱,感受山的馈赠,品味它,体验它。
在向阳的山坡上,我被眼前的紫色惊呆了。深深浅浅的紫浩浩荡荡的一路泻下去,在风中摇曳成一片紫的海洋。我不知她的名字,她拥有生命的亮色,沐浴阳光天然而成,没有雕琢,历经风雨,依然绽放出最美的色彩。紫色,不是很深的那种紫色,淡淡的,又素又雅,质朴,是我所喜欢的。
夏日的午后,山是静谧的.,静静的山林里只有我们几个人。中间休息时,我坐在山坡上的一块石头上,望着青青的山,或黑或白的岩石,脚下的草坡,还有远处黛色绵延的峰峦,大脑进入了一种无意识的状态,仿佛什么都想,又什么都不想,目光懒散,身体放松。不远处,一群蚂蚁也在急着赶路,慌慌张张,我把鞋放在它必经的路上,它走走停停,竟然绕开了。山里的蚂蚁个头大,她们个个细腰长腿,约有寸余,不停地穿梭于草丛与山石间。
蝉鸣是夏季的主旋律,而山里的蝉叫得更加热烈、更加起劲,“四年黑暗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蝉的声音格外高亢,它们不约而同发出声音,犹如一个庞大的合唱团。低下头来,山路旁留下一只只的蝉蜕。蝉蜕是一种中药,我们一路捡拾,竟也装了满满的一塑料袋子。几个人不禁讲起小时候,为了给自己赚得学费或是给家里减轻负担,都或多或少地有着早上到小树林里捡蝉蜕的经历。流年已过,采撷过去的往事,重觅美好岁月。
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我知道,我既不是仁者,也不是智者,但我就是喜欢山。
山永远是吸引我的。
如果,再有如果,我还会欣然接受山的召唤,再次走山,看山,听山。
篇2:走山散文
走山散文
最近总是在朋友圈里看到,朋友发的一些她们出去走山的照片。一时,勾起了我对家乡那片大山切切的思念。她们不走名山大川,走的都是我们过去曾经走过的地方,走回到我们的童年,少年,沿着我们生命的足迹慢慢回首,每一片落叶,一棵小草,一朵花儿,一棵大树下都能翻出一片片回忆,意义非凡。我没有时间,有一些淡淡的遗憾,只能在每个周末一遍一遍地刷手机,用我的心念默默相随。
难得回趟家,我就迫不及待地爬上屋后的那座小山,站在山顶远眺那片起伏不绝的山脉,哀叹自己心有余力不足。只能对着在绵绵青山之上,浩浩天空之下,自由飞翔的鸟儿无力地说一声:“我不如你们呀!”
说起我在那片山里行走的日子,一转眼就要追溯到十多年前,不得不感慨人生如白驹过隙,光阴在弹指一挥间。走山,就是走在春天,一声春雷震惊蛰,春潮涌动万物生,大山敞开它那浩瀚的胸怀将山之珍,地之宝,倾其所有慷慨相赠。走是为了取,为了到山里采山货。深山老林荒芜,伴一定要约上,刀一定要在腰间别一把,袋子一定要带足够,山是取之不尽的,怕的就是你带不走。
挑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一行人就可以浩浩荡荡地向山里出发了。走在山路上,身边的杜娟花,山梅,芫花,紫藤,结香,秀线菊,数不清的一波波往你眼前送。山连山,林接林,峰对峰,几声嘹呖的鸟叫将幽谷蓦然惊醒,天地间那一股初生的清气在行人的心间荡开,涤荡过的心灵是纯净的!比心灵更纯净的是山谷里那一湖水。
如果把山比作巨人,那么这湖就是巨人的心脏,是巨人跳动的脉搏,是生命之源!湖水是一泓深碧,湖边水浅处,湖底沙砾清晰可见。鸟飞,鱼潜,云天,山峦共作一幅水墨在湖面缓缓舒展。
道德经上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说水近于道,大道无形又无所不能容,犹如这水能屈能伸,亦柔亦刚,能藏污纳垢包容万物,滋养万物不争名利。老子智慧洞察古今,几千年前就劝淌廊耍为人处世要像水一样谦逊,宽厚,诚信,无争。时时以水为镜,感怀于水的厚德载物,有容乃大!
净的是水,清的是茶,深山中常年人迹罕至,便育出了这净如处子的清茶,这茶是散落在各个山谷里的绿茶。清明前后茶树上爆开了尖尖的嫩芽,附近村落里的姑娘媳妇都争相前来采摘。守林场的老头就搬条凳子,整日坐在他那小屋门口叫着:“茶叶姐来喽!茶叶姐来喽!”
兴起的时候就拿出他那把年轻时从戏班子里带出来的二胡,伴着门前那潺潺的流水忘情地拉上一段,引得女人们驻足观望,他便洋洋自得。
常在山里采茶的女人们,自有练就了的诀窍。如果山路边看见有茶树,走进去就会找到一大片茶林。这些茶树都是早年大开荒的时候种下的,后来退耕还林了,就渐渐隐进了草木丛中从种植转成了野生。也造就了它那纯天然的好品质,再加上乡下人纯手工的翻炒,炒出来的茶真乃人间绝品。品一盏香茗,偷一段闲暇,水清,茶清,心清明,这岂不是人生一大乐事吗。
妈妈每年都会在谷雨前进山采好一家人一年要喝的茶叶,每一个茶头都是她在那口滚烫的铁锅里,用她那双结满老茧的双手翻炒出来的。所以,每每那清香沁骨的茶一入口,一如涓涓潺潺的母爱,把整个身心都幻化成柔波似得感动。爱到深处无怨尤,莫过于天下那一颗父母心!
循着山路,追着溪流。山腰里薄雾清幽,时聚时散。
山就是那聚宝盆,脚下随意踩过的那些鱼腥草,车前草,夏枯草,虽然都是上好的药材,可是大家都无暇顾及。却都在搜寻更加珍贵的,在民间流传悠久的民间的秘方的奇珍异宝。所以,上山采药,采的都是家中常备的草头药,而这些药必定是药房里不常见的,要不怎么叫秘方呢?
山海经上记载:山,其阳多金玉,其阴多铜铁银。小时候听到山海经,自然想起故事书。其实这是一本博大精深的地理志。山之北面阴凉处长有两味有趣的草药,这两味只生在这山阴面,一味叫作“猴姜”是一种蕨类植物,叶阔而长,根茎似姜长有黄褐色绒毛,类同猴毛,所以叫它“猴姜”,有消炎散热的功效。另一味叫“老鼠屎”,它的茎叶细小,通常都藏在草丛中不易被发现。用手捏住根部用力一拉,就拔出来了,根须上挂满了酷似老鼠屎一模一样的黑粒子,连大小都及其相仿。劳动人民的逻辑思维就是这样简单直接。但这一味却是治疗婴儿鹅口疮的特效药。最有意思的是这两味药的颜色,一味类铜,一味同铁,与山海经上山阴多铜,多铁的`色系不谋而合,看来自然界造物自有它的规律。山阳面的药材就更多了,“山梨”“六月雪”“朝天钟”等等。山里人十个里面有八个懂点药理,有些病自己找点药吃了就好了,比上医院效果要好得多,根本不需要用什么抗生素,这大概是因为交通不便利形成的一种自救方式,也算得上是华夏文明里的一枝奇葩。
采茶,挖药,都不是进山的重点,进山真正的重头戏是挖竹笋,山里多的就里一大片一大片的竹林子,到了春天这竹笋是取之不尽挖之不绝的。今天挖了,明天又长了,越挖越长,到最后挖到大家都不要了,第二年到山上一看,照样长出许多新竹子,这竹子的繁殖能力还真是登峰造极的!
家里过年吃的笋干大多都出自这山里,在我家乡过年有一道“笋干东坡肉夹馒头”是不可或缺的。客人来了桌上除了几个冷盘外是不上其他菜的,一定要等主人上过馒头,才开始上菜,这是规矩。这个馒头也是有讲究的,做馒头不能说‘做’,而要说‘发’。发馒头,借的就是这个‘发’的吉利。上菜前上馒头是为了讨个彩头,而且或多或少这馒头是一定要吃的,这也是规矩。所以我们到乡下拜年就是到处去吃馒头,笋干就是馒头的黄金搭档,没有笋干那馒头吃着就不香。
靠山吃山的那种幸福感,是住在城里的人永远都不会体会得到的。
对于山满怀都是敬畏与感恩,曾经有过想到山里搭几间茅草小屋过隐居生活的念头,后来发现那是很幼稚的。岁月慢慢沉淀出“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那种随遇而安的淡泊,想想还是从这片山里发源来的。
篇3:望山现代散文
望山现代散文
我家小院西侧,有一座三十多平米的平房。高高的平房顶上,是一处可以望到家乡的地方。房顶四周,由明亮的玻璃窗围架起来,人在地面,抬头仰望,俨然是一座天为背景的空中楼阁。闲暇之余,品茶亦或读书,我便喜爱咣当咣当踩上楼梯,置身阁楼,独处其中。然而,最令我欣喜的,便是拨开窗棂,眺望家乡的方向。给目光一次散步,心灵来一次回家。家乡与我,成了一条平行的线,我远远的注视着她,她默默的支撑着我。
清早起来,不等梳整完毕,便要趿了两只鞋子往阁楼去的。那一步一步登高的节奏,仿佛是要去往朝拜的殿堂一般。到了房顶,推开窗户,一座座起伏如海,墨色如画的山峰一下扑进眼帘来。那雄伟,那气派,忍不住的要啧叹几许。且,每日如此。兴奋之后,注目细观那群山峰峦,层层叠叠,前呼后拥,那最高的地方,怕是已顶到天宫里去了罢!而最低的,和我最近的,就是平目眺去,那个叫做西岭的.山头。西岭脊骨中央,常年背着一条飘荡在旷野的黄土纽带,那是我和乡人们唯一的回家之路。
在外定居的我,每天能面对着家乡的山,看着它在朝雾夕辉、阴晴风雨中的变化,实在是一种很大的享受啊。一高兴,还会来一次说走就走的行程。
望山的时候,就会想家,想母亲。
这个时候,母亲在做什么呢?也许忙活着做饭,也许忙活着洗衣。而父亲,一定是忙活他那圈牛群去了。一圈的大牛小牛,总让父亲没完没了的忙活。不是添草,就是出粪。我怕他累着,再三要求这个冬天赶紧处理掉!父亲却说,处理了它们我干啥?一个个肥嘟嘟的好看呢,就当给我作伴啦!人到晚年,害怕孤独,害怕自己没用,这群不会说话的 ,兴许替代着我们这些做儿女的义务。有它们在,父亲的生活充实些。
阳光晴好的午后,我喜欢爬上阁楼晒晒太阳,喝会儿茶。一个人仄靠在躺椅中,任由竹椅载着我自由自在地晃啊晃啊。不经意间,我又看到了远处的山峰,似乎也看到了家中劳作的父母。曾在那个院子里,她们的膝下,那几个大大小小的娃儿们,如今都已长大了,像一群羽翼丰盈的鸟儿,都飞走了。空荡荡的院子里,只有两位老人走动的身影……此番念头一涌上来,闲暇惬意顿然全无,令我坐立不安。随即立马驾车购物,赶紧回家。约摸半小时四十分钟的路程,我便可以提着大包小包的好东西,在家门口呼喊:爸、妈,我回来啦!急慌慌的,那老房子中,两位惊喜的老人家,便从屋里颤颤巍巍朝我走来。那会儿,我可以来去自由的,随心所欲的,表达对他们的养育之恩和思念之情。
而今,算算日子,我似乎好久都有没回去了。恐怕近来,也是回不去的。
怪那几日前,一场很大很厚的雪,天地冻了,路也封了。最要紧的是,我在这雪天不小心受难,摔断了右手手腕,成了攀起胳膊打着石膏的伤病员。对于山那边我的父亲母亲,这个消息,我是万不愿让他们知道的。二老年纪大了,受不得惊吓,我怕她们担心我而睡不好觉,吃不香饭,更怕年迈的身体冒着严寒,踩着冰雪下山来看我。不能让他们享福,再让他们受罪,我于心不忍。
期间,母亲几次打电话过来,问我和家人好不好,城里的雪大不大,路上滑不滑,千万不要出门啊。我嗯嗯的应着,泪却不由自主地落下来。她不知道,她的女儿已在伤痛的疗养中。
今天,我托着缠满白纱布的右臂,再次登上小屋房顶,很想念那远处的山,山后的家。可是,天气雾着,我看不到远方,更看不到我熟悉的山峦和回家的路。但我依然看到了,那座陈旧的老屋子,需要我的母亲,和巴望我的父亲……一只花喜鹊在我面前的梁上飞来跳去,叽叽喳喳,所鸣之意,是否催我回家,还是老家父母梦里的牵挂……
望着家的方向,我久久不愿离去。竟一时情感泛滥,信由生疏笨拙的左手,打开手机,拼出几行文字来,泪如雨下。心中千遍万遍的祈祷着:赶紧让我康复吧!别让我的老父母等我太久。
篇4:山啊山散文
山啊山散文
地球上大概山是最高最大的了。我曾经在一座大山的半腰感受过大山带给我的惊恐,那决不是用雄伟二字能够概括的。它像一只巨大的怪兽横卧在大地上,伟岸而又霸道,连绵无际。那一刻我只感到这世界除了大山,什么都不存在。它太高太大了,看不见潺潺的流水,也没有烂漫的山花点缀,或是习习小风相吹,它伟岸的身躯苍翠而又苍茫,线条毫无媚俗的自然伸展,有一种随心所欲遮天蔽日的霸气,形成逼人的气势。宽大的身躯不时发出低沉的嚎声,仿佛亿万年前造物时的余痛仍在心里徘徊,带给人一种惊栗。移目处,夕阳朗照,群山绵延,把城乡隔绝得毫无踪影。惊骇使我来不及体验,逃似的循山而下。
在山脚,看见远处的.村庄和近处的农田,我才惊魂甫定。回望大山,泰然自若,神色庄重,在夕阳的余辉里显得神秘而又宽厚。夜宿小村,一种从未有的静谧使我进一步体会到了山的神秘。小村只有几户人家,主人是一对中年夫妇和一个十来岁的男孩,不善谈吐,却十分好客。房屋是木质结构,垒以土砖,是年代久远的老房,却有一种温馨的感觉。周围的田舍、小溪、树木,都有一种大山的自然的形态,很少人力的痕迹。仿佛这里除了木质的东西和大地的本色,少有现代五花八门的杂物,唯一让我感觉时代的是发着弱光的电灯。也许大山的缘故,这里天黑得很早,昏黄的暮色里,早早地静寂了,除了一种原始的自然之音外,没有一点多余的杂音,让人如处世外。这是一个有着新月的夜晚,因为大山的缘故,只能看到半个天空。大山像一面巨大的屏障,黑黝黝地占了天空的另一半,却使这里感觉到十分温暖和安全,仿佛大山有着天然的庇护,风吹雨打都变得十分轻柔。夜深时更加地寂静,仿如无人,从山的方向不时传来一种神秘的声音,好像一种巨大的被压迫的能量在缓慢的释放,初时确实让人惊吓,有如巨兽低低的怒吼,但它终究只是一种自诉似的哀叹,总隔着一段距离让人感到最后的安全。
天亮离去时,我再一次回望那曾让我感到过害怕而又安全的大山,在晨曦中安详从容,昂首挺胸显得生机勃勃。山脚下的一片片田园滋润肥沃,露出的大地少有嶙峋的怪石,土壤光洁鲜亮,黄中带黑,一条小溪从山边逶迤而来,在田园间穿行,站立的树木自有一种傲而不踞的气势。这一切都在大山蔽障下显得偏僻而又如画。如果不是在山的半腰曾感受过的山的威力,我定会认为这不失为世外桃园了。
很多年过去了,可奇怪的是我常常会想起那山,这次经历使我对山有了深刻的印像原来让大多数人津津乐道的山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多是怪石奇峰,流水潺潺,让好奇的人们满足一下不谙平淡的心眼,而真正的山是要用心去体会的,它满足的决不是好奇。
篇5:山外山散文
山外山散文
山生山,海生海。山能撑破天,海能淹没山。浪花推着浪花,鱼虾挤着鱼虾。
“哗”海面上一颗黑色头颅破水而出,露出那黑黝黝却不失灵气的五官。
“哈哈哈……我又捞到一颗啦。”白色光芒在太阳底下格外的耀眼,渔家之女小渔将那刚刚捞到的珍珠收入怀中。
“山连着山哟,海生着海哟,我与鱼儿相嬉戏,青山海水欢乐笑哟!青山海水欢乐笑哟……”赤着脚在乱石堆中一跳一跃的,但偶尔会站在石堆上对着山的山的外面遥望着。
“你每天都是那么开心吗?”倏忽低沉的磁音响在这山与海之间。
“怎么了,你不开心吗?”渔家女眨巴着琉璃般的眼睛看着这个两天前的不速之客。他长的很好看,瘦削的下巴,狐狸般的眼睛,白皙的皮肤。想到这儿,小渔摸了摸自己的脸颊,不觉叹了口气。
“怎么了,刚刚还挺开心的,现在怎么唉声叹气的?”青年看着她,这个渔家女经过日晒海风的吹打皮肤变得黑黝黝的。但她的五官很是精致,特别是她那双琉璃璀璨的眼瞳,洋溢着天真无邪的味道。
“没事儿,就是在想你怎么生的那么好看,皮肤那么白。”小渔从怀中掏出刚捞起不久的珍珠。
“呐,这颗珍珠送给你,算做见面礼。”
“哈,谢谢你的珍珠,不过我现在肚子饿了。”青年伸手接过来,慵懒的眯着狐狸眼。
“行,你等着……”小渔二话不说的窜入大海。
“喂,等我的肚子填饱了,我让你的皮肤变得比珍珠还珍珠般的白。”青年对着跃入海中的小渔打了个响指。
待小渔折回身时,全身湿嗒,左右手各自提着一条大鱼在青年脸前晃动着。
“你说的是真的,你能够让我皮肤变得比珍珠还要白?。”璀璨的眼睛透出几分调皮。
青年挑了下眉,吹了声口哨,没有回答,而是看着她手中的鱼。“你不会是想让我吃生鱼片吧?”
“嘿,有这个打算。”小渔眨了眨眼,吓得青年惨白了脸。
“哈哈哈,开玩笑的啦,瞧把你吓得。”小渔转身,提着那两条鱼在沙间,乱石中蹦跳着。
“哟喂,回家咯!”清脆的声音敲击在青年的心头上。
“喂,你别走,你还没喂我的肚子呐!青年紧追而上。
“哟……山连着山哟,海生着海哟,我与鱼儿相嬉戏,青山海水欢乐笑哟!青山海水欢乐笑哟……”清脆的声音唱着悠长的歌曲。欢乐的笑声抹去尘世的烦恼。
青年一路跟随,静静的听她唱着。直到她停下,他也停下。
“你就住在这个地方?”青年张大了嘴,伸出指尖指了指以石头砌起来的石洞。
“很奇怪吗?”小渔用石头升起一抹火,将鱼架在石缝上熟练的翻烤着鱼。
“像我们这些渔家女除了在石洞里安家还能在哪里?要是在茅草屋里安下了家,还不被随时要来的狂风给吹倒。”说这些话的时候,她的声音渐渐轻下去。
“你们?”青年听到这里已奈不住好奇心。“这海上除了你,难道还有其她人?”
小渔轻轻皱了皱眉感伤道:“这里除了我,其她人都到山的.山的那一边去了!”说完,小渔抬头,眸光遥远的望向远方。
“那你为什么不跟着走呐?”青年追问着。
“行了,吃你的鱼吧!”小渔突然将烤熟了的鱼塞入他的嘴巴。
“喂,你从哪里来的?”一双琉璃般的黑瞳一直好奇的眨巴着。
“我从山外山而来。”
“山外山是什么样的呐?”
“山外山是个很神奇的地方!”
“那海那么大,你是怎么来的呢?”
“看见我之前的那艘船了吗?我就是乘着它而来的。”
这一天,他们就在谈话中度过,直到眼皮越来越沉,进入梦乡。
“山连着山哟,海生着海哟,我与鱼儿相嬉戏,青山海水欢乐笑哟!青山海水欢乐笑哟……”第二天打早,小渔就唱响了这首自编的歌曲。
“你能不能消停会儿,大清早的唱什么歌?”青年怒气冲冲的坐起身,伸了伸酸痛的身。这该死的硬石板,咯了他一晚上了。
“怎么了,我唱我的歌,你睡你的觉,碍着你什么了。”小渔亦不服软的撅着嘴。
“你……”青年无奈的看着她,摇了摇头。然而小渔却动了动她璀璨的瞳眸,突然凑到青年的鼻端前。
“喂,你说过要把我的皮肤变得比珍珠还要白的,不会忘了吧?”
“噗……”青年忍不住笑出声来。“好啊,跟我走,我就让你的皮肤比珍珠还要白。”
“去哪儿?”小渔睁着大大的眼睛看着青年。
“去山外山。”青年认真的看着她。
“不去不去……”小渔想也不想的拒绝走出石洞外。但她没有走的太远,只是站在离石洞十步遥对着旁边的一石碑怔怔出神。
“这就是你不肯离开的原因吧!”青年跟着走出来,与她并肩站着。
“是啊,我得守护着我妈妈!”璀璨的眼瞳暗了暗,一股酸涩的情感填满了心底。
“跟我走,我不单让你的皮肤变的比珍珠还要珍珠,还会让你的妈妈得到好的安息处。”青年将双手搭在她的肩膀上,一脸认真。
“山连着山哟,海生着海哟,我与鱼儿相嬉戏,青山海水欢乐笑哟!青山海水欢乐笑哟……”小渔最后一次的哼着这首歌,跟随着青年踏上轮船。
“山外山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
“到了你就知道了!”
“到了山外山,你真的能够让我变得和你一样漂亮?”
“当然……”
“那你为什么要来我这里啊?”
“我误打误撞来的……”
山生山,海生海。山能撑破天,海能淹没山。浪花推着浪花,鱼虾挤着鱼虾。而那最后的一抹夕阳沉在了这山海之间,给人留下了美丽的遐想。
篇6:山神庙散文
山神庙散文
安静的夜空中没有一颗星星,连清风都有些欠奉。这是一个安静的秋夜,中秋即将来临的季节,漠然的岁月让气氛有些萧条,怪异。
可能明月也看不惯这世间的冷漠,月光有些清冷,偶尔天空会闪出一抹亮色,也不知道是不是远方的灯火。可追逐在尘世间的人,为了衣食住行或者说身份地位拼搏着,谁又会在意这些呢?
山顶的是一座庙宇,记得当初恢复重建它的是村子里的先生,一种类似巫师的祭祀主持人。还记得是十多年前,我还是一个顽童,跟随父亲参加了开庙仪式,场面极其热闹,上千人参加的盛会。
到处都是人影,大鼓唢呐声不绝于耳,当时我很好奇唢呐为什么会发出声音,但被父亲告之,不可以碰那些东西,说我年纪尚小,没有资格,成年后才可以碰。
本来是想要进入庙宇参拜山神的,但被父亲拒绝,我也不敢一个人去看。小时候的教育告诉我,举头三尺有神明,不能轻渎的。我也很相信,做事错了一定会有惩罚,除非自己改过自新。对于庙宇,一直有一种敬畏感,相信当初很多人都有过。
庙宇的建立资金来自于大家的捐款和义务劳动,那时候我不明白为什么要去,但我知道我们该去。听说神像是当年民国时期雕刻的木头神像,后来文革时期被拆了庙宇,神像被虔诚的人藏了起来,到千禧年才恢复重建。
我无法评论那段过去的对错,但我知道,山神庙代表了太多的东西。四川多山,也敬山,祖祖辈辈都依山而存,靠山吃山,时至今日,大多都还依然保留着破土敬山神土地的传统,虽然在当今社会的冲击下已经体无完肤。但我觉得,对自然存在一定的敬畏依然是正确的。
小时候,每天的晚上我都会坐在老屋的旁边,静静地看着不远处庙宇透出的灯火,听父亲说是油灯在神案上闪烁。庙前有一根十多米的柱子,上面挂着竹笼的`宫灯,外面用油纸黏贴着。灯光不是很亮,但一直都没有灭,就像敬祖宗鬼神的传统,一直在。
那时候我会想,山神会保佑我们风调雨顺么?土地爷会保佑我们平安健康么?长辈告诉我们,能,只要你相信。后来我才知道,其实不是信不信的问题,而是一份祈祷,一份祝愿,一种精神传承。
后来,慢慢地长大,去县城里念书。后来,再去更远的世界,看到一片片红灯绿酒,我几乎忘却了故乡的山神庙,以及那一直亮着的温暖的宫灯。在如今的唯物世界中,很难得看到虔诚信仰的人,即便是有,却少了那么一份温暖,一份乡土味道,没有了祖宗留下的传统。
当挖掘机和开山机轰轰作响的时候,我们心里没有了那份对自然的敬畏,忘却了这是天地给予我们的恩赐。忘了太多,传统没有了,礼仪没有了,尊敬没有了,文化没有了。大多数人把基督教堂当成心灵寄托,把上帝当成高于一切的存在。他们眼里,我知道,已经没有了天地君亲师,没有了炎黄子孙身在华夏的骄傲,忘记了祖宗先人曾经在这片土地上留下璀璨的文明。
记得长辈们一直给我说:我们不信他什么上帝,也不用信那帮子不作为的秃驴,照样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但我应该记得,天地君亲师应该记得,人无祖宗根从何来?要记得对自然有一份敬畏,要知道,那些天地给予的一切都本来不属于自己,那是一种恩赐。
当今更多的哈韩,哈日,哈美的人,有时候我很想问问他们,你的祖宗呢?很想问问那些和尚吃的用的是谁给的,生他养他的是什么人?那些基督徒有没有父母祖先?有人说我是偏激的,我知道,但我更痛心这个没有了传统的民族。我看见阿拉伯人在国际上穿着自己的服装而不是西装,我突然打心里敬佩,至少人家记得祖宗,记得传统。我不知道源自日本学生的中山装能不能装下羞耻,也不知道一件旗袍是不是可以承担华夏五千年的传承。有时候,心有戚戚。
那年在西藏看到那些虔诚的苦行者,我突然明白只要有人坚持就会灭不了传承,哪怕人很少很少。
回到故乡的我,去曾经的山神庙祭拜,三层的飞檐已经消失,连庙宇前的柱子都被人偷走。曾经我敬畏的神像被风雨侵蚀,神台上还有不知道谁顺手丢下的烟头。我有些迷茫,短短十多年的时光,一切都变了模样。
当年的老一辈的人都大多离去,留下的也力不从心。我们现在的人却忘了在自己家的厅堂里挂一副字,上书:天地君亲师。
我问那些老人怎么看待这件事,老人总是一边摇头一边痛心疾首的说:“你们这些娃子,走得远了都不知道自个儿家在哪里了,看得多了,就看不起我们这些个老泥腿子。但祖宗不能丢啊!有些东西,没了就找不回来了,别最后忘记了自个儿姓啥。至于神仙鬼怪嘛!我们也谈不上多虔诚,但得记着,敬着,人在做,天会看见的!”
我不知道我最后是用什么样的心情离开的,但我知道,那破败的山神庙和童年的纯净却再也没有了
临走时,朋友说:“我们一起去庙子那里野炊呗?”我婉言拒绝……
我走了,但我知道,我的血脉里还有着山里人的记忆,大山的烙印一直不变……
篇7:山涛散文
关于山涛散文
说是“山涛”,其实这样说并不确切。这是山里发出的一种声响,这声音不是涛声,明知不是,还要这样马虎的叫着,因为我没有更妥贴的名字称谓它。
我感觉这声音由山里发出很奇特,就想与大家分享,记下来,如果你感兴趣,亲身体验过,承蒙赐教,共同分享。
不知大家喜不喜欢游野山闲水,我想,很多人是有这爱好的。
悠闲之中,不知你是怎样领略大自然的风光的,是走马观花还是一草一木皆用心呢。大自然是充满灵气的,只要你留心,很多的意趣会惊到你天翻地覆,让你感叹大自然的魔力奇、浑、遂,真的让你瞠目结舌。
列举一个自然现象,大家是知道的,但不知你是否切身处地的体验过。那就是“松涛”。
松涛,风过松林发出的声响,与你矗立海岸听到的海的涛声如出一辙,不得不惊叹大自然造物的微妙。我也曾亲身体验过几次,也切身听到过。还有一点,并不是所有风过松林皆发出海的涛声,这里面也有机巧和机遇的存在。希望你也做一个自然的有心人,去体验大自然的美妙,悦心爽神舒筋泰骨。
我说的山涛,也是自己亲身体验到的,描绘出来,与大家享乐。
这是今年公历六月的一天,晚饭过后,八点半,我与一位朋友顺着一条由田野到山峦延伸的旅游小公路去遛弯。公路随着山势或弯或曲或绕或折,公路达意曲径通幽。
公路抵近山峦,爬坡、渐高、渐高,高到最后是个T字形的山坳,一山横出,向远处绵延。公路通过山坳,就开始下坡了。此处是这条公路最高的地段。
站在这里,周围是山,无论哪边的风刮过,被山阻隔,都要通过这个坳口。即便是夏天,无风,这里也是清爽爽,凉滋滋的。从皮肤到筋骨沐风游丝的舒泰。
俯瞰远处的村庄,灯光闪闪,在这夜幕下,他们各自都像是在诉说,他们守护着的,看到的这个家庭的故事。有多少欢笑多少伤愁,在这灯光下尽情的流露。人心是玻璃心吗?如这灯泡,被玻璃罩着,又被这玻璃罩儿分开,既有内在的世界,也有罩外的世界,罩内的光源要照亮罩外的世界。
我正在享受着清凉,欣赏着远处的夜景,
朋友忽然惊呼道:“快听,这是什么声音?”我立马把注意力转移到附近的声音上来。
立刻有哗哗的.流水声响在耳畔,声音时大时小、时纤细时奔放,时高亢时沉闷,就犹如雨后山溪,山沟子里涨满了水,顺着陡陡的山坡,奔流而下,水流动的声响散布在夜色中很是清晰,如天音寰奏,如地曲承乐。不明的水地流动声让人听了,多少有些恐惧,更感觉的是奇异、莫名其妙,这一带的山上,别说是旱季,就是汛期这里都行不成山溪,这里实在是缺水,那还有水声,偏偏的水的溪流声就响在山上,越听,肉皮子发紧,坐着的我立马站了起来,环视四周,细听,这声音来自于对面的山上。
哪来的流水声呀?我暗自思忖。这一带是荒山野岭,没有人烟。更没有用水的地方。
大概过了十几分钟流水声戛然而止,山野山夜又归于寂静。忽有一阵风儿刮过,这才明白,是风过山体发出的奇怪声响。此刻脑海里浮现出了老一辈人讲的一个故事,说有些人进山,听到过山体滚落石头的声音,并伴有石头噼啪的落地声,等声音停止了前去观看却不见落石。自然那时候的传说就归于神鬼之宗了。这奇幻的奥妙的流水声是大自然发出的,是大自然赐予的一次难能可贵的境遇。真的是难能可贵,许穷一生也难能遇上一次,听到一声。
我把它写作山涛,僚佐茶余饭后。
篇8:散文《山夏》
散文《山夏》
“宁静的夏天,天空中繁星点点。……”这是一首歌里的两句歌词。每当唱起这首歌,我就会对夏天,尤其对山区的夏天产生无尽的回忆和深深的思念。
假如你是生活在城里的人,假如你是向往大自然的人,假如你对城里喧嚣的噪音和混浊的空气已经厌倦的人,那么,夏天,到山里去,体验一下那里的景色吧。
早晨,天刚放亮,也许城里的人们正在空调屋里睡着懒觉,勤劳的农民已经起床,趁着这凉爽的时晨赶快干点农活。走进山里,你才知道什么叫空气新鲜。经过一夜的睡眠,树啊、草啊的,都在尽情地伸着懒腰,特别那些小鸟早已耐不住寂寞,“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如果你爱吊嗓子,你就大声喊吧,“山山五岳开道,我来了”,这时,山那边也会有人和你一起喊,这叫“山映”。呼吸着泥土拌着野草、瓜果以及中草药的味道,你的心情就会愉悦、欢腾甚至升华。就连你的五脏六腑都荡涤得干干净净。
太阳爬高了,那些上山劳作的人们开始陆续回家,他们走到自家的菜园里摘上一蓝子黄瓜、茄子、豆角,或者到自家的树上摘点桃子、李子和苹果之类的东西,不用花钱,不用讲价,就可以回家享用了。
其实,在山里,夏天的夜晚更是迷人。我曾经询问过许多城里的孩子,“你们看见过繁星点点吗”,“你们知道月亮从树梢上爬出来的样子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因为城里的灯光已经遮掩了孩子们的视线,电视里的动画片夺去了孩子们欣赏大自然的时间。在山里就大不相同了,孩子们可以躺在自家院子里的平台上,身子下面享受着太阳赐予大地的温暖,身上掠过徐徐的夏风,轻飘飘的、凉丝丝的'。仰望天空,湛蓝而高远;繁星点点,神秘而莫测。不用说老奶奶讲述那古老的牛郎织女的故事,让你浮想联翩,心旷神怡;就是你自己看着那闪烁的星河和璀璨的北斗,也能编出动人的神话,再加上远处传来的蝉鸣和时断时续的布谷鸟的叫声,更让你对山夏产生神秘感。假如是月夜,那就更加神秘而美丽。朦胧的月色笼罩在郁郁葱葱的山林之上,让你遐想,让你沉醉,让你做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美梦。
【走山,看山,听山现代经典散文】相关文章:
1.走山散文
2.山神庙散文
3.山之歌散文
4.峄山散文
6.经典的山的散文
7.探幽寺山散文
8.何山记散文
9.风雨圣堂山散文
10.因为山在那里散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