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州正与普通话语音的共时比较的论文
“李大梦李小琼”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4篇钦州正与普通话语音的共时比较的论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钦州正与普通话语音的共时比较的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钦州正与普通话语音的共时比较论文
钦州正与普通话语音的共时比较论文
摘要:钦州正是广西钦州的一种汉语方言,过去也叫官话,是教学、祭祀等文化活动的工作用语。它与普通话比较的主要语音特点是:有[??]两个声母,有舌叶音[?t?h?],没有舌尖前音[ts tsh s]、舌面音[??h?]和翘舌音[?h?];韵母44个,有[y]韵母,但跟普通话[y]韵母管字不同,阴声韵母像普通话;有入声,平入分阴阳,上去不分阴阳,舒声的调类像普通话。
关键词:钦州正;普通话;声母;韵母;声调
钦州正是广西钦州的一种汉语方言,又称正话或钦州正音,在清代到解放前也称官话。“正”是标准、规范的意思。钦州正曾经是地方标准语,直到解放初期的私塾先生都用钦州正做工作语言,各地的道公、师公做法事念唱时也大多用钦州正(至今不少地方还保留此传统)。目前,讲钦州正的人口主要分布在龙门镇,约有5000多人。据钦州市志记载,讲钦州正的还有零星散居于其他乡镇的部分居民。如九龙乡沙田村公所的上东坝、下东坝村和高桥村公所的李屋坪村,大寺镇天安村公所的榃伦、松柏村,屯强村公所的马岗村、屯公村和大寺村公所的屯合村,大洞乡平辽村、黄屋屯镇金竹村公所的大埠村,沙埠乡田寮村公所的鹧鸪村等,人口约人[1]。
本文所记录的钦州正,为龙门岛的正话。发音人陈超文,龙门人,1954年出生,母语是钦州正,现为钦州市五中语文教师。龙门岛内方言主要有钦州正、白话、海獭话,据当地人称,钦州正话主要来源于从北方及福建等地来镇守龙门岛的军人及其家属。其他地方(包括浙江、福建、广东等地)迁徙而来的居民不少受钦州正同化,连续几代直至今天一直讲钦州正。
以下是钦州正的声韵调:
1.声母23个p ph m f t th n-l??hk kh??h kv khv hv j v??2.韵母44个i u y a o?ai u?i?i ui au iau?u iu am i?m?m an-?n-i?n y?n?n-in yn a??ia??u??ap?p?p at?t?t?t it ut yt ak?k?k i?k uk3.声调6类阴平35阳平21上声44去声13上入5下入13二、钦州正与普通话的语音比较(一)声母比较普通话声母共22个(包括零声母),钦州正声母共有23个(包括零声母)。它们的主要异同点如下:1.古全浊声母钦州正今读塞音和塞擦音时,平声送气,仄声不送气。与普通话相同;
2.古微母钦州正小部分今读[m],大部分读[v]。
普通话则读零声母(合口呼)。
3.钦州正古精知庄章合为一套,读舌叶音[?t?h?],没有舌尖前[ts tsh s]、舌面音[??h?]和翘舌音[?h?];普通话这三组塞音、塞擦音齐全,在钦州正里分化复杂;
4.钦州正有舌面前鼻音[?],但只管5个字。这5个字是:[泥]捏[日]乳蕊[疑]鼼[以]锐;普通话没有此声母;
5.钦州正日母以读[j]为主,少数字读[n],普通话日母字今读翘舌音[?],止摄开口今读零声母;6.钦州正疑母大部分读[??j],很少部分读[n v?]?。普通话疑母今读零声母。少数字读[n],个别字读[?];
7.晓组大部分读[h hv],合口呼的.部分字读[f],另有少量字读[j],匣母个别字读[v]。晓匣母字普通话今读分洪细,在洪音韵母前读[x],在细音韵母前读[?];
9.影组以读[j]为主,影云二母相当部分读[v],影母读[??]的也不少。普通话以读零声母[?]?为主。
10.钦州正和普通话声母相同的部分,所辖的字不完全等同。
以下是钦州正和普通话的声母对照表(注:“普”指普通话,“正”指钦州正话,例字后百分比数据为钦州正声母在对应的普通话声母分化中所占的比例,不标数据的百分比为零,以下其他对照表方法同)。
钦州正和普通话声母对照表
(二)韵母比较普通话韵母一共是39个,钦州正韵母是44个。
它们的主要比较点如下:
1.假开二麻以读[a]为主,但有28%的字跟三等一样读[?]。跟三等相同的字是:家加嘉傢贾价架驾嫁稼痂霞遐暇假假虾蝦下夏厦桠巴(有的字是又读)。
假开二麻普通话今读[a][ia];三等读[?][ie];
2.有[y]韵母,但跟普通话[y]韵母管字不同。不同的部分是:(1)正话读[y]普通话读[u]:[鱼]猪著诸煮署除储褚杵书舒薯暑鼠黍庶恕处处[虞]朱诛蛛株硃珠柱主蛀住驻殊拄厨橱枢戍竖(2)普通话读[y]正话读[i]:[鱼]女滤吕稆旅虑蛆絮绪虚嘘许[虞]具惧区驱瞿躯普通话撮口呼其他韵母,正话除了读[u i]外,读开口呼的也不少。
3.蟹开一与蟹开二没有区别,主流读音都是[ai],两者都有个别字读[i]。开口三四等主流都读[i],四等少量字读[?i]。合口以[?i]为主,[ui]次之。这点与普通话大多相同。
4.止开三基本读[i],合口支脂基本读[?i ui],微读[ui]。与普通话不同。
5.正话效摄一二等以[au]为主,三四等以[iau]为主。普通话二等有少数读[iau]的,三等少数、四等几个字读[au]。这点与普通话大多相同。
6.流摄一三等正话都读[?u],普通话主要读[ou、iu],少数唇音字正话读[u au]:[u]戊母拇/浮妇富副负[au]剖牡贸茂/矛。除个别字外,流摄与效摄不混。后者与普通话大致相同。
7.鼻音韵尾管字与普通话大体接近,不同之处主要是有来自咸深两摄的[m]韵尾。
(1)普通话读[-n]正话读[-m]:[am]喃漤婪馋尴鉴蚶喊撼憾[i?m]掂挦黔挦[?m]浸渗甚禽擒妗腍禁潭含衔庵鹌揞暗(2)普通话读[-n]正话读[-??]:馨聘沾肯称对称(3)普通话读[-??]正话读[-n]:戥橙槟颖亲亲家有两个普通话不读鼻音尾的字正话也读鼻音,癌??am21]在南方普遍读[am],扩[khva??13]是粤语的读音。
8.有[y]韵母,跟北京[y]韵母管字不同。不同的部分是:(1)正话读[y]北京读[u]:[鱼]猪著诸煮署除储褚杵书舒薯暑鼠黍庶恕处处[虞]朱诛蛛株硃珠柱主蛀住驻殊拄厨橱枢戍竖(2)北京读[y]正话读[i]:[鱼]女滤吕稆旅虑蛆絮绪虚嘘许[虞]具惧区驱瞿躯北京撮口呼其他韵母,正话除了读[u i]外,读开口呼的也不少。
9.(1)正话[p]尾来自咸深摄,字不多。[咸]搭沓踏塔纳杂闸洽甲胛匣答煠夹錔蛤[深]集粒汁缉辑。
有几个山摄字也读[-p]:涩湿獭捏;普通话无[p]尾。
(2)正话[t]尾主要来自山臻摄,其他摄读[-t]的也不少。
压垃扎盒喝合碟蝶谍叠贴业聂镊蹑接捷褶妾涉摄劫协侠狭峡胁叶页夹裌帖挟摺苶习袭[深]涩立泣笠执蛰湿十拾急及级吸给入[曾]啬塞逼力值殖植食蚀识息熄媳极煏织职[梗]液腋掖核覈觅疬夕绩积迹籍吃析惜昔释锡击激藉历曆戚席;普通话无[t]尾。
值得一提的是“鼻”读[pit5]。
(3)正话[k]尾基本是宕江曾梗通摄字,例外有:[咸]磕瞌怯鸽揖[深]噎[山]拽劣豁逸[臻]勿突;普通话无[k]尾。
钦州正和普通话韵母对照表
(三)声调比较普通话声调4类,平分阴阳,上去不分阴阳,无入声;正话声调6类,有入声,平入分阴阳,上去不分阴阳。正话特殊情况有4点:(1)浊音平声有50字归阴平。
(2)古上声基本上都读上声,但有114字归入去声,27个全清字也读去声。
(3)古去声基本上都读去声,有76个浊音字归入阳平。
(4)古入声基本上都读入声,但不按清浊分阴阳,两类入声的清浊字数相差不多。
篇2:汉语国际学生普通话语音能力测试及培养策略论文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语音教学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教学的基础。周奕认为“一个汉语教师的语音能力和语音教学能力应该包括辨音、发音、识读音、记音、示音、纠音、正音的能力。”①我们认为其中辨音、发音、识读音、记音属于语音能力,而示音、纠音、正音属于语音教学能力。语音能力是语音教学能力的基础,是开展语音教学的必要前提。
1 受试者基本情况。
本实验的受试者是西南林业大学国际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级和 2014 级的 80 名学生。该专业学生具有女生多、母语为汉语者多,且多处于西南官话区的特点。经过进一步调查,14 名少数民族学生中,仅有 1 名能使用本民族交际,其他的均不能进行口语表达,仅能简单听懂,日常交际语为汉语方言。受试者基本情况详见表 1.
篇3:汉语国际学生普通话语音能力测试及培养策略论文
在对外汉语语音教学课堂上,我们开展了针对辨音、发音、识读音和记音四项语音能力的测试。我们从《汉语普通话语音图解课本》②中挑选了 90 个词语及 30 个句子。其中 30 个词语和 10 个句子使用COOLEDIT软件将其MP3 格式的录音编辑成辨音和发音能力测试的录音材料;30 个词语和 10 个句子以汉语拼音形式记录,作为识读音能力测试的材料;剩余的 30 个词语和 10 个句子以汉字形式记录,作为记音能力测试的材料。
根据大部分受试者母语是西南官话的特点,语音材料重点考察的语音项目包含:①声母:平舌音和翘舌音、鼻音n和边音l、送气音与不送气音、唇齿音 f 和舌根音 h;②韵母:前鼻韵和后鼻韵、齐齿呼和撮口呼;③音节:轻声、儿化以及声调。
2.1 辨音、发音能力的测试。
关于辨音和发音能力的测试,主要采用听后复述的形式。我们播放编辑好的录音材料,男声、女声各一遍,要求受试者重复听到的词语或句子,并分析听到的词语或句子中的音节结构,说出声母、韵母和声调。该项测试中,90%的受试者能准确重复听到的语音材料,分析音节结构,并能清楚辨别我们重点考核的语音项目。我们认为,该项测试结果较为理想的原因是:除了“对外汉语语音”课程外,对受试者发音和辨音能力培养的课程还有“普通话”、“现代汉语”、“英语语音”,这些课程都训练和提高了受试者的辨音和发音能力。
2.2 识读音能力的测试。
识读音能力的测试,主要采取认读汉语拼音的方式。测试中,部分受试者对自己发音有欠缺的项目显得没有自信,不敢开口或发音模糊,如:当受试者发音模糊,教师要求再次识读时,部分受试者直接拒绝再次识读。另有两名受试者在鼻音 n和边音 l 一项的测试中,申请不参与该项测试。我们认为,受试者在识读音测试中,因为测试材料为汉语拼音,部分受试者对自己发音有欠缺的项目就产生了更大的畏惧心理。而在发音测试中,因为测试材料是录音形式,标准语音的输入能让受试者降低心理畏惧程度,对自身发音不足的项目也勇于开口,准确率也较高。
2.3 记音能力的测试。
我们要求受试者根据《汉语拼音方案》,使用汉语拼音为记音能力测试材料中的 30 个词语和 10 个句子注音,以考察受试者的记音能力。测试结果详见表 2.
从正确率来看,受试者的记音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比较多。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语音项目的偏误和受试者的籍贯有一定的关系,如平翘舌音一项,河南籍受试者产生偏误的概率较高。鼻音 n 和辨音 l,四川籍受试者产生偏误的概率较高。
前鼻韵和后鼻韵,云南籍受试者产生偏误的概率较高。齐齿呼和撮口呼,云南籍(曲靖地区)受试者产生偏误的概率较高。另外,也发现了一些我们以前没注意到的语音偏误类型,有 4 名受试者无法分辨二声和三声,在记音时二声和三声完全混淆,有 1 名受试者完全不知道声调,不会标调。
但在进一步整理受试者的记音材料时,我们发现受试者的实际记音能力与上表中的数据有一定的差异。其中最突出的是前鼻韵和后鼻韵一项,虽然该项的正确率达到 66.72%,但进一步分析受试者的记音材料时,发现部分学生为了保证一定的准确率,采取了回避措施:在无法区分前、后鼻韵的情况下,将所有鼻韵母统一记为前鼻韵或后鼻韵。采用该种方式记音,保证了部分准确率,但也表明这部分受试者该项的语音能力存在较大问题。辨音能力是语音能力的基础,能正确辨音就应该能正确记音,为什么受试者辨音和记音能力测试的结果相差较大呢?
经过分析,原因是:首先,两次测试使用材料形式不同。辨音测试使用的是录音材料,而记音能力测试使用的是汉字文本材料。从语音形式的表现上来看,录音材料较汉字文本材料更加清晰、准确、直观。大部分受试者因受方言影响,普通话语音能力存在欠缺和不足。所以在处理录音材料时,可以直观感受到标准发音的语音形式,但在处理汉字文本材料时,只能依赖自身的语音系统做出辨别与记录,导致准确率下降。其次,受试者在记音测试中被要求严格按照《汉语拼音方案》规定来记音,但大部分受试者对《汉语拼音方案》的相关规定并不了解和掌握,导致记音符号不符合标准。如:儿化和轻声记音测试的准确率都较低,并不是因为受试者无法辨别出儿化和轻声,而是不会使用规范的记音符号。“花儿”记音为“hu ér”或“hu ér”或“hu er”、“馒头”记音为“mán tóu”或“mántóu”.对《汉语拼音方案》中的隔音符号、改写规则、省略规则、标调规定等更不了解,如“西安”记音为“X n”或“x n”,隔音符号的使用人数为零。“下雪”记音为“xiàxü ”.有的受试者在 i 上标调时,没有省略 i 上的点。部分受试者记音时声调位置完全错误。教师在观察受试者记音时,还发现部分受试者在书写二声声调符号“/”时从右上往左下方向书写,而书写四声声调符号“”时,从右下往左上方向书写。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虽然“普通话”、“现代汉语”课程都涉及《汉语拼音方案》,但《汉语拼音方案》并没有引起受试者的重视。
2.4 受试者语音能力培养策略。
根据语音能力测试的结果,我们认为在对外汉语语音教学课堂上,还应该加强对受试者语音能力的培养,尤其是记音能力的`培养,在接下来的课程教学中采取了以下措施:第一,加强了普通话语音理论知识的讲解,加强发音方法的指导。首先,系统介绍了汉语普通话的音节系统、语流音变、语调。其次,对发音有欠缺的群体和语音项目进行了针对性地分析与指导,并结合受试者自身的发音问题,对外国留学生在学习普通话中的重难点进行了偏误分析。第二,完整系统地介绍了《汉语拼音方案》的相关规定,提高受试者的记音能力。结合记音测试的材料,对《汉语拼音方案》中的各项规则进行了分析和总结,规范记音符号的使用。第三,语音能力测试常规化。结合语音教学中的重难点,每堂课上都开展朗诵、听录音记音、看汉字写拼音等专项训练,使受试者的语音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3 结语。
通过以我校国际汉语教育专业的 80 名学生为研究对象,从辨音、发音、识读音、记音四个方面,对该专业学生的语音能力培养进行的探索。我们认为,对外汉语语音教学课程的教师应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注重结合相关课程的教学,尤其针对《汉语拼音方案》进行系统完整的介绍,同时将朗读和语音测试常规化,在课堂教学中进行随堂辨音、发音、识读音和记音小测试,对测试中反映出的问题及时纠正。希望我们的探索能供汉语国际教师、汉语国际教育决策者及师资培养者提供参考。
篇4:试论普通话语音训练在高职口才授课中的难点及对策论文
高职学院口才课是学生综合素质拓展课程,口才能力的培养涉及学生学习、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口语交流,同音同质很重要。如何更好地交流,使交流更有效,是口才训练课的核心问题之一,也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普通话的实际应用。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汉民族共同语”。我们要让学生先进行普通话语音训练,只有发音准确清晰,让听的人听得清,才能体现口才能力的有效性。
高职口才课中的普通话语音训练(以下简称语音训练)不仅仅是音节发音练习,应该是指依照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要求,以语音的四要素(音高、音长、音色、音强)为声音基础,以《汉语拼音方案》中的元、辅音、音调为语素基础,以气息训练、共鸣控制、音调调节、节奏控制等项目为辅助的综合训练方式。
在明确了语音训练的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我们要对高职口才课程实践教学中语音训练的难点进行分析,具体问题如下:
1、语音训练是一个逐步矫正语音,克服方言影响的训练过程,中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方言种类繁多,大部分南方学生、少数民族学生在普通话语音训练中难度较大,训练效果不明显。
2、高职层次学生对普通话认识不足,造成对口才课程中语音训练的轻视、忽视,或因方言原因羞于启口,训练参与热情与程度不高。
3、基础语文能力仍待提高。语音训练是以基本的语文能力为基础的,高职层次的学生在实际训练中应加强基础语文能力的培养,尤其是识字与读音的关系,比如有一些汉字发音不准确,归根到底是基础语文能力不足的原因。
4、气息训练及共鸣控制需要长期、刻苦、严格的训练,学生较难养成良好的气息、共鸣训练习惯。实际教学中,有的学生声音沙哑,底气不足,说话声音细小,无法展现口才能力,在学习怎么说,说什么之前(思维逻辑训练),要对气息、共鸣部分进行训练,以优质的发声技巧作为基础,提高声音的有效性。
针对高职口才课程有效性的要求及教学中语音训练难点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到语音训练作为基础知识存在着易懂难学的特点,在实际授课中应制定如下对策:
1、根据学生基本情况进行方言区域划分,不同方言特点的学生可进行针对性教学。随着高职院校全国性招生工作的不断推进,学生群体早以呈现地域多元化,我国汉语方言体系也十分复杂,一般可分为七大方言区:北方方言区、吴方言区、湘方言区、赣方言区、客家方言区、闽方言区和粤方言区,教师应在教学之前根据学生的生源地、民族对方言区域进行划分,针对不同方言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比如笔者所在区域为天津,属于北方方言区,一部分学生存在舌间前音z、c、s与舌间后音zh、ch、sh混淆,零声母前添加n的现象等等;南方各省的学生,如广东、福建、海南等方言中舌面前音j、q、x读成舌根音g、k、h等问题,需要我们事先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再有的放矢的开展教学工作。
2、进行合理的课时比例分配,将语音教学融入到整个口才课程全过程中。首先,语音训练基础课时应占到总体课时的四分之一,第二,在讲明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对普通话语音进行全面的发音、朗读训练,在后面的朗诵、演讲、辩论及实用口才实践教学过程中,始终要求学生以普通话语音为基础展开练习,提高语音训练的强度,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
3、改革练习方法,活跃课堂气氛,建立一帮一的学生互助模式。可以通过绕口令练习、上课前群体朗诵练习、即兴演讲练习等方式活跃课堂气氛,消除学生方言顾虑,提高对口才课语音训练的重视程度;由普通话基础好的学生,与语音训练比较困难的学生结对子,进行一帮一发音互助;要求学生通过广播、电视等方式,对普通话语音进行学习和体会等等,使学生语音练习不分课内、课外,养成良好的普通话习惯。
4、普通话语音词汇及语法练习。
普通话的词汇是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的,但是普通话词汇也不等同于北方方言,它是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北方方言主要表现在基本词汇上的一致。我们可以让一些同学将方言中的部分词汇,讲出来和同学们分享,再将方言词与普通话词语进行比较,让学生了解二者在读音、词汇、语法方面的'区别和差异,通过比较,熟练地掌握普通话词汇和语法方面的知识,同时提高识字水平。
5、气息、共鸣、音调、节奏四方面的改善。
气息是声音的力量源泉,它也是决定声音有效性的重要方面,在朗诵、演讲、交谈等语音实际应用中,有效地控制好气息,才能很好的驾驭声音。不懂得用气就不会科学的发音,也就不能完美的表达,要掌握呼吸和换气的技巧就要对气息进行训练。首先,在每次上课之前,要组织学生进行气息训练,全体同学在站立的姿态下,深呼吸,由老师提示要领;第二,要求学生在早上晨操与体育课上合理练习呼吸;第三,在巩固气息的基础上,通过大段文章朗读练习,使学生掌握换气的技巧。具体的训练方法主要包括深浅法、强弱法、疾徐法、换气法、以情调气法等。
共鸣是指人体器官共振的现象,做好共鸣练习,可以使我们的音色圆润、优美动听,提高声音的美感。共鸣主要包括鼻腔共鸣、口腔共鸣、胸腔共鸣,要通过能锻炼不同部位共鸣的声韵母来练习共鸣发声,比如通过前、后鼻韵母来练习鼻腔共鸣;通过开口呼的单、复韵母来练习口腔共鸣等,在熟悉了韵母发音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共鸣练习,一举两得。
音调与节奏是口头表达中声调高低、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声音回环往复、重音强调的变化过程,训练主要从声调、句调、重音、停顿等方面入手,可进行综合练习。
高职口才课程中的普通话语音训练涉及面广,需要我们细致、准确的梳理,耐心、详细的讲解,针对不同内容制定不同的练习方法,使学生真正理解声音的魅力,掌握声音的技巧,提高口才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2、《高职院校学生普通话水平的现状与对策》,张英沛,《内江科技》,2012年3月;
3、《口才训练教程》,张波,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5月第二版。
【钦州正与普通话语音的共时比较的论文】相关文章:
2.汉语语音教学论文
4.比较瓷砖研讨论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