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语句补写题题组练习题

语句补写题题组练习题

2023-08-10 07:57:2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玄鸟”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3篇语句补写题题组练习题,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语句补写题题组练习题,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语句补写题题组练习题

篇1:语句补写题题组练习题

语句补写题题组练习题

一、基础题组

1.阅读下面的文字,结合语境,将后面两句话补充完整。

心灵的房间,不打扫就会落满灰尘,蒙尘的心会变得迷茫。我们每天经历的很多事情,开心的,不开心的,都在心里安家落户。心里的事情一多,就会变得杂乱无序,然后心也跟着乱起来。有些痛苦的情绪和不愉快的记忆,如果充斥在心里,就会使人萎靡不振。所以,把灰尘扫除,能够使黯然的心变得亮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把事情理清,能够使烦乱的心变得平静 把痛苦扔掉,能够使快乐的空间变得广阔 解析 本题考查仿写及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作答时需要注意语意上的整体性和语句形式上的相似性。根据语境可知,要填入的内容,一个是针对“杂乱无序”的,另一个是针对“不愉快”的。然后根据横线前面的句子的形式进行补充即可。

2.请在下面这段话之后续写一句话。要求语意连贯,不超过30个字。

某涂料厂在墙上写上宣传标语“永不退色”,结果写标语的涂料没多久就退色了,其产品质量可见一斑。而产品质量,反映的是制造商的质量观念和责任意识。产品的“退色”,本质上是制造商责任的“退色”。产品有质量,人品也会有质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人品一旦“退色”,其行失去光彩也便顺理成章了(或:要想人品不“退色”,就承担起做人的责任)

3.根据语境,在横线处填写恰当的词语或句子。

自然界有两种美:老鹰古松是一种,娇莺嫩柳又是一种。倘若你细心体会,凡是配用“美”字形容的事物,不属于老鹰古松一类,就属于娇莺嫩柳一类,否则就是两类的混合。前人有两句六言诗说:“骏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这两句诗每句都只提到三个事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遇到任何美的事物,都可以将它们作为标准来分类。比如峻崖、悬瀑、狂风、暴雨,沉寂的夜或是无垠的沙漠,垓下哀歌的项羽或是床头捉刀的曹操,你可以说这是“骏马秋风冀北”的美;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青螺似的山光,媚眼似的湖水,葬花的林黛玉或是“侧帽饮水”的纳兰,你可以说这是“杏花春雨江南”的美。

答案 然而(却)可象征一切美 清风 皓月 暗香 疏影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连贯、准确的能力。作答时结合语境特别重要:要注意语句上下文给出的提示,即语句间有没有限定某种关系,有没有提示要求按某种句式来填写,或者是有没有要求使用同样的修辞手法。第一空,上文“都只提到三个事物”,说明事物简单,下文“都”又说明虽然简单,但可以概括全部,显然要填写的语句是一句转折性语

句,而且与“美”有关。第二至五空根据上文第一个“比如”及后面的内容,可知此处要写的内容是表现另一种美的事物。

二、核心题组

(一)说明性语段中语句补写题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页岩气是从页岩层中开采出来的天然气,全球的页岩气不仅储量巨大(全球资源量约156万亿m3),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国、北美、拉美、中东、澳洲和独联体等等世界多数地区都有分布,堪称全球战略储备能源。长期以来,世界能源格局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构建在对中东石油和俄罗斯天然气的严重依赖上。一旦页岩气在全球范围实现大规模的商业开发,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近年来,凭借页岩气开采技术的重大突破,美国已实现了天然气自给。不过,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诸如气井稳定性差、储运设施建设滞后、水资源消耗巨大等,前景尚不确定。

答案 ①而且分布范围广 ②世界能源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 ③当前页岩气开发还受多重制约

5.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在下面一段文字的画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每句不超过20个字。

材料:根据气象学上的定义,“霾”是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公里的空气普遍混浊的现象。而“雾”,则是水汽比较重时,“干尘粒”吸水,最终结成云雾滴,使能见度进一步降低;低于1公里时被定义为雾,而能见度在1~10公里时则被定义为轻雾。

在没有太多人为污染时,①________________也被称为“干尘粒”。当空气中水汽较多时,某些吸水性强的“干气溶胶粒子”会吸水、长大,并最终活化成云雾的凝结核等,产生云雾滴。由于干气溶胶粒子和云雾滴都能影响能见度,所以,能见度低于10公里时,可能既有干气溶胶的影响(即导致霾的产生),也可能有②__________________(即导致轻雾)。一般情况下,当雾和霾同时存在时,我国区域性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会被称为“雾—霾”现象。

答案 ①干气溶胶粒子 ②雾滴的影响(或“云雾的影响”) ③能见度低于10公里的空气普遍混浊现象

(二)议论性语段中语句补写题

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数学美是自然美的客观反映,是科学美的核心,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如,普洛克拉斯早就断言:“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亚里士多德也曾讲过:“美

的主要形式是秩序、匀称和确定性,这些正是数学研究的原则。”数学家徐利治说:“作为科学语言的数学,具有一般语言文字与艺术所共有的美的特点,即数学在其内容结构上和方法上也都具有自身的某种美,即所谓数学美。”数学美有别于其他的美,没有美妙的声音,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没有动人的节奏,没有深邃的语言,它却是一种独特的美。正如德国数学家克莱因曾对数学美作过这样的描述:“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但数学却能提供以上一切。”可见,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许多学者都这样认为 ②没有鲜艳的色彩(没有动感的画面) ③数学美具有丰富的内涵

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从人的智能发展角度来看,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已有智能结构基础上发展,是素质教育的内在目标,从现实的教育特况来看,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取消文理分科,农村一些高中师资力量薄弱,办学条件不足,现有教育资源尚不均衡,学生发展势必受到影响。改革开放30年来,分科性的专业人才仍是社会的.主要需求,也是最见成效的培养对象。因此,在当前条件下,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个体的智能结构不完全相同(个体有差别)

②我国高中阶段教育仍有较大的区域性差异(城乡有差别)

③取消高中阶段的文理分科不够妥当(文理分科不可取消)

三、综合题组

8.请根据上下文,在下面一段文字的画线处补写出相应内容。要求:语意连贯,表达明确,每处不超过10个字。

人们很容易忽视历史,认为历史早已过去,没有多大用处。其实,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它的连续性。历史是现实的由来,在现实生活中①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不是十分看重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吗?爱国主义有一个前提,就是全国人民有强烈的认同感,从而形成巨大的凝聚力。这种认同感,来自过去的共同回忆、今天的共同利益和未来的共同命运。其中②________________积淀在灵魂深处是十分重要的,积淀得越多,这种感情就越深。所台湾的搞“XX”,修改教科书,实行“去中国化”,让台湾同胞忘记自己的祖宗。这也警示我们,③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仍处处起着作用 ②有共同的回忆 ③要重视历史教育

9.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在下面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不得照抄材料,每句不超过20个字。

在今天许多人的认识中,似乎古典生活中只有烧香磕头,只有姨太太、烟和水陆

法会。作家孟晖致力于研究中国古典的生活形态。她的一系列著作,告诉了我们一个真正的、由细节和器具所构成的古典生活。法国历史学家谢和耐的《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为我们展示了在宋代已经十分普遍而今天仍然在使用的食物,其精细化程度与丰富程度,今天也难以企及。

古典,乃是一种生活方式,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者失落了名字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在过去的1时间里,为各种各样的新式的叙述方式所污化。其实,中国古典生活中,有比我们今天丰富得太多的细节。我们今天的女性往往沉迷在西方、韩日所生产的化妆品与服饰之中难以自拔,但是②__________________,相比今天其实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今日中国一个富豪生活的质量,远比宋明时代来得粗糙而无趣。当我们自以为是地以为我们现在的生活质量已经到达了相当高的水平的时候,古典告诉我们: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一种在现代中已经失落了的生活方式 ②古典生活中的女子所拥有的美容服饰产品 ③谁说那个时代的生活不如我们

10.阅读下面提供的“事件介绍”,了解事件的基本情况,然后在下面所给评论性文字中的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不得照抄材料,每句不超过20个字。

事件介绍 河南省周口市今年开展了大规模平坟复耕和殡葬改革行动,目前已平迁200多万座坟墓,复耕地近3万亩。当地官员称,平坟的初衷是解决大机器耕作、死人与活人争地问题。由于部分地区强制平坟,公墓建设简陋,平坟工作也遭到一些反对和质疑。 事件评论 自近代传统社会解体以来,在历次激进的反传统浪潮中,社会文化一直有这样一种倾向,就是只认为物质的、经济的价值是真实和重要的,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应该作为过时的、妨碍历史进步的东西而被抛弃。像保留坟头、厚葬先人等礼俗,都曾被当做愚昧和落后的陋俗被鄙夷,是移风易俗要革命的对象。这一社会文化倾向在“破四旧”等政治运动中达到了顶峰。

河南作为中原文化发祥地,曹操墓、太昊陵都占地惊人,它们又是否“与活人争地”呢?可从未听说政府要求它们为大机器生产让路。王侯将相的墓能传之万代,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政府平坟,平与不平全以经济利益为判,毫不考虑道德人伦。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之则必定是推土机一推了之,如此选择性平坟对于世道人心的败坏恐怕流毒无穷。 答案 ①而以往传统社会的礼俗、信仰等精神的价值则是虚伪和迂腐的 ②升斗小民的坟就只能湮没无闻 ③能为政府带来好处的坟头不仅不平反而扩大

11.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在下面语段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不得照抄材料,每句不超过20个字。

“X丝”一词是十大流行语之一。“X丝”不是吊挂在空中的蚕丝或者蜘蛛

丝,也不完全是骂人的话,它是指什么呢?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网友的描述,“X丝”一般是农村家庭或城市底层小市民家庭出身,没有什么背景的人的自称。他们身份卑微,生活平庸,未来渺茫,感情空虚,②__________________。他们也渴望获得社会的高度认可,但又不知道该怎么去做。

稍有语言学常识的人都知道,流行语记录历史,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透视时代。“X丝”反映了时下人们的集体焦虑。这不仅是文化现象,更是④_________。“X丝”一词的背后有明显的失落、无奈或无助。可见这个词归根结底不只是用来界定一个人群,更是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呢 ②不被社会认同 ③反映社会 ④当下中国社会问题的折射 ⑤描述身处困境之中的人的状态

12.根据下面文段的内容,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

就像世间所有美好的事物一样,网络也有两面性: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见的情形是,在虚拟空间聊得火热,见面之后却没有多少话,虚拟的热情和现实的冷漠,形成了有趣的对比。过去,到了年节,人们走亲访友,其乐融融;而今一部手机,一部电脑,一条短信,四处群发,不知是真情祝福,还是假意应付。方便是方便,②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在虚拟空间拉近人们之间距离的同时,也在现实世界减少了人们之间的直接交流 ②但缺少了一点可以感知的温度,淡化了抱拳、鞠躬之间所包含的浓浓情谊

13.请补写出下面语段中空缺处的句子,使语段意思连贯,衔接紧密。

一部《水浒传》,洋洋洒洒近百万言,作者却并不因为是写长篇就滥用笔墨。①____________________,譬如“武松打虎”那一段,作者写景阳冈上的山神庙,着“破落”二字,便点染出大虫出没、人迹罕到的景象。待武松走上冈子时,又这样写道:“回头看这日色时,渐渐地坠下去了。”真是令人毛骨悚然。难怪金圣叹读到这里,不由得写了这么一句:“我当此时,便没虎来也要大哭。”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那纷纷扬扬的漫天大雪,只一句:“那雪正下得紧。”一个“紧”字,境界全出,鲁迅先生赞扬它富有“神韵”,当之无愧。 答案 ①有时用笔极为简省 ②最出色的要数《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篇2:解答补写连贯题的思维路径

解答补写连贯题的思维路径

补写题和连贯题都是在有语境的前提下,对语段中某个位置的句子进行补写或排序。要做好这两类题,应本着瞻前顾后的原则,分三个步骤进行。

先从语法方面思考,要分析前后语句之间的语法关系。即辨别分析前后句语意之间是何种逻辑关系,如递进关系、转折关系、假设关系等。从语法、句法角度入手分析,找到此句与彼句必相连接的“法理”依据,不仅能提示所填写的内容,还能帮助正确排序。法在前,意在后,遵守语法规则,可以帮助我们事半功倍。

再从提示词方面思考,除了关注前后句中使用的关联词之外,连词和指示代词也要引起注意。如前面的语句使用了“虽然”,后面的句子很可能就需要以“但是”“可是”“却”等关联词开头。如后面的语句使用了“所以”,前面的句子很可能就需要用“因为”“由于”等表原因的关联词开头。多数时候,关联词是成对使用的`,在了解语意内容的基础上,从关联词入手是一种比较直接的方法。“这”“它们”“那些”等代词指示的内容,需要关照语段,在文中找到对应的所指。这些标志性词语对梳理句意,提取信息关键点起到了重要作用。

最后从语段内容方面思考,要确保话题一致。补写题、连贯题都须保持话题的一致性,要明确整个文段所讲述的事物到底是什么,文段在围绕哪个话题来探讨,不可另起炉灶,中途转移话题。此外,还需要注意前后句子之间要在符合内在逻辑顺序的基础上,做到上下句之间自然衔接、平稳过渡,语意一脉相承。切忌前言不搭后语,让人费解。

篇3:家庭作业练习题趣味题

有关家庭作业练习题(趣味题)

【摘要】孩子放学回家以后需要对一天所学的知识加深记忆,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们可以通过做一些趣味题来提高学习兴趣,下面我们来看看家庭作业练习题(趣味题)有哪些呢?

举例:

一、用十个十个数的方法数出100以内的物品的个数。(要求:不重、不漏)直观数数图

先10个10个圈一圈,再数一数,下面一共有( )颗星。(无序的、图形统一)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用一个一个数的方法数出物体的个数。(无序的、图形不统一)

数一数,有( )个,( )个☆,( )□,( )■。

☆☆□□■■■■☆☆□□□■■■■☆□☆□☆☆□□■☆□■■■☆☆□□☆□☆□

三、看一看、想一想、填一填。借助棒子图与计算器理解数的组成

(1)、62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5个十是( )。

7个一和9个十是( )。

(2)46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

(3).( )个十( )个一组成81

(4).64中的6在( )位上,表示()个()

4在( )位上,表示()个( )。

(5).写出符合条件的数。提高练习按要求写数

写出个位是3的'所有的两位数:

写出十位是6的所有的两位数:

个位上的数字与十位上的数字相同的两位数:

四、比大小根据数组成比较数的大小

1、在○里填上“<”、“>”或“=”。

6○60 17○71 66○67 99○100 25+8○35

39-4 36 86-8 77 1元3角 8角

97-50 47 43-8 35 3元 30角

2(1.)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给下面各数排序。

33 44 55 22 77 88

()<()<()<()<()<()

(2.)按从大到小的顺序给下面各数排队

39 58 33274660

()>()>()>()>()>()

3.把下面的数按要求填入相对的圈里。

18、81、76、42、100、54、37、17、46、14、73、47

大于50的数 小于50的数

偶数 奇数

个位是7 十位是4 个位是4

4、通过数量的大小比较建构出“多得多、少得多、少一些、多一些”的概念

明明亮亮

亮亮可能有多少本课外书? 40本 49本 100本

在合适答案下面画“√”。 ( ) ( ) ( )

4.圈数。(圈出符合要求的数)

(1)60比(70,80,100)少得多。

(2)55比(50,40,10)多得多。

(3)27最接近(20,30,40)。

(4)21比(20,30,40)少一些。

总结:小朋友们会做上面的家庭作业练习题(趣味题)吗?建议家长可以在孩子做家庭作业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孩子爱上学习数学,提高学习能力!

【语句补写题题组练习题】相关文章:

1.家庭作业练习题趣味题

2.阅读题练习题附答案

3.一元一次方程组练习题

4.不等式组练习题

5.磁场综合练习题单选题3题

6.一年级趣味数学练习题100题

7.征题

8.基础训练题

9.公文题

10.高考语句衔接题解答技巧与复习方法

下载word文档
《语句补写题题组练习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