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阳曲·远浦帆归原文及赏析
“juxingyule”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寿阳曲·远浦帆归原文及赏析,下面是小编给各位读者分享的寿阳曲·远浦帆归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篇1:寿阳曲·远浦帆归原文及赏析
寿阳曲·远浦帆归原文及赏析
原文
夕阳下,酒旆闲,两三航未曾着岸。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
译文
夕阳西下,酒家里好像也显得宁静闲适,只有几只船儿还未曾靠岸。落花飘落在水面,好像连水也变得香了,茅舍也进入了夜色之中。断桥头上卖鱼的人也已经散去。
注释
浦:水边。
酒旆(pèi):酒店的旗帘,酒家悬于门前以招徕顾客。
两三航:两三只船。
航:船。
着岸:靠岸。
赏析
据《寄园寄所寄》、《梦溪笔谈》等书记载,宋代宋迪,以潇湘风景写平远山水八幅,时人称为潇湘八景,或称八景。这八景是:平沙落雁、远浦帆归、山市晴岚、江天暮雪、洞庭秋月、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渔村夕照。马致远所描写的八首《寿阳曲》的名称与之完全相同,由此可知,他描写的八曲也是潇湘八景。此曲乃其中之一。全曲仅用二十七个字,便描摹出了江南渔村的闲适生活。元代揭西斯写有《远浦帆归》诗:“冥冥何处来,小楼江上开。长恨风帆色,日日误朗回。”该诗描绘的是一幅思妇候门的场景,表现闺怨的主题。
此曲的写作上有三大特色:一、作者擅长以极富特征的景物渲染气氛。夕阳、酒旗、欲归未归的航船、清流萦绕的茅舍、人群散去寂静无声的断桥,犹如一幅清雅的水墨画,营造了一幅清疏而旷远的`意境。二、作者还善于在“无字处”给人以丰富而耐人寻味的想象。从天边静穆的夕阳,到眼前慵懒的酒旗,再到远处待归而不急于靠岸的航船,视点跳跃灵动,每个“点”的背后都是有待读者通过想象还原的画面。从全曲的两幅画面来看,前者写航船未归,后者写“卖鱼人散”,二者之间有靠岸、卸鱼、卖鱼等多个环节,但作者同样把这些环节交给读者通过想象去完成,他只给人一幅远离喧闹和嘈杂的、清淡闲远的江村渔人晚归图景。三、作者在音韵方面也颇具匠心。在古代诗词曲赋之中,音韵效果始终是作者表情达意、创设意境的手段之一。马致远也精通于此道,比如他以声母为“X”的词语表达“轻柔”效应,在曲中,“夕阳”之“夕”,“酒旆闲”之“闲”,“水香”之“香”,都用来表现或轻柔或闲远或柔美的情致。
篇2:《寿阳曲·远浦帆归》赏析
元代:马致远
夕阳下,酒旆闲,两三航未曾着岸。
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
翻译
夕阳西下,酒家里好像也显得宁静闲适,只有几只船儿还未曾靠岸。空气里弥漫着花香,连水好像也变得香了,茅舍也进入了夜色之中。断桥头上卖鱼的人也散了。
赏析
有文场“曲状元”之称的马致远,其散曲描绘的景物,意境优美,语言凝炼,流畅自然。这首曲是他所作的《潇湘八景》组曲中的一首。湘水从广西发源,流经湖南零陵,与从九嶷山北流的潇水会合,称为潇湘(今称湘江),流入洞庭。宋人曾画潇湘风景山水画八幅,称为“潇湘八景”。
这支小令前三句用凝炼的语言,铺排了“天空的夕阳,江面上归航的渔舟,岸上酒家的酒旗”这些景物,写得清晰明白而有致,像一个个镜头,把水村镇上的风光缀成组组画面,极富动静态感。那夕阳西下,流动的江水,归航渔船的划桨拍打着江水,像悦耳的音符响起,流动着伸延着,还有那渔夫,使人感到仿佛他在唱着渔歌,而“闲”字,写出水村小镇傍晚时分宁静的气氛,令人如置身于其中,体味到江边恬静的飘香的世界。写景不刻意浓墨重彩去铺陈,而是淡描勾画,才会取得自然朴实的效果。
“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是对渔船靠岸后的`情景描写,怎样的情景?作者不写渔船靠岸后,渔民们忙乎的劳动场面,而写桥头渔市已结束,卖鱼人(包括打渔人)各自回到家中,他们居住的环境是“落花水香茅舍”,因是晚上,家家亮起了灯光,灯光映照在水里,花、水、茅舍足说明这是个优美的环境。有美的景,情又怎样呢?曲里没有明写,而是隐含在曲句里,需要读者去体会去感受去想象。也许有的人走到家门前,见妻儿迎上来,所有的劳累疲惫已消散,享受着至爱亲情;也许有的和家人一起,其乐融融盘算着企盼着渔市能给家庭带来好日子;也许有的在为家人烹饪美味佳肴,给家人予温馨予关爱……家是乐园是港湾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也体现出渔民怡然自得的乐趣。
离家人在外奔波操劳,总有割舍不了想家念家,惦家人的情结,其浓情浓思浓愁让我们读懂了李密的《陈情表》及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拳拳之情,也让多少人唱出心中的歌《常回家看看》……
篇3:《寿阳曲·远浦帆归》赏析与译文
夕阳下,酒旆闲,两三航未曾着岸。
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
【注释】
①浦:水边。
②酒旆(pèi):酒店的旗帘,酒家悬于门前以招徕顾客。
③两三航:两三只船。
4着岸:靠岸
【译文】
夕阳西下、百鸟入林,在外劳作的人也大多回家了。酒店里好像也显得宁静闲适,连酒幌子都不再飘荡。天黑了,只有几只船儿还未曾靠岸。渔人散落的居所沿水分布,空气里弥漫着花香,连水好像也变得香了。当一切都归于无声时,小桥流水旁卖鱼人也溶于夜色之中,一切都浸入了止水般的恬静和宁谧。
全曲仅用二十七个字,便描摹出了江南渔村的闲适生活。
此曲的写作上有三大特色:一、作者擅长以极富特征的景物渲染气氛。夕阳、酒旗、欲归未归的航船、清流萦绕的茅舍、人群散去寂静无声的.断桥,犹如一幅清雅的水墨画,营造了一幅清疏而旷远的意境。二、作者还善于在“无字处”给人以丰富而耐人寻味的想象。从天边静穆的夕阳,到眼前慵懒的酒旗,再到远处待归而不急于靠岸的航船,视点跳跃灵动,每个“点”的背后都是有待读者通过想象还原的画面。从全曲的两幅画面来看,前者写航船未归,后者写“卖鱼人散”,二者之间有靠岸、卸鱼、卖鱼等多个环节,但作者同样把这些环节交给读者通过想象去完成,他只给人一幅远离喧闹和嘈杂的、清淡闲远的江村渔人晚归图景。三、作者在音韵方面也颇具匠心。在古代诗词曲赋之中,音韵效果始终是作者表情达意、创设意境的手段之一。马致远也精通于此道,比如他以声母为“X”的词语表达“轻柔”效应,在曲中,“夕阳”之“夕”,“酒旆闲”之“闲”,“水香”之“香”,都用来表现或轻柔或闲远或柔美的情致。
有文场“曲状元”之称的马致远,其散曲描绘的景物,意境优美,语言凝炼,流畅自然。
这支小令,描画出水村小镇黄昏归舟的美景,画面疏朗闲淡,颇为宁静,并写出渔人劳作后的轻松及喜悦之情。前三句用凝炼的语言,铺排了“天空的夕阳,江面上归航的渔舟,岸上酒家的酒旗”这些景物,写得清晰明白而有致,像一个个镜头,把水村镇上的风光缀成组组画面,极富动静态感。那夕阳西下,流动的江水,归航渔船的划桨拍打着江水,像悦耳的音符响起,流动着伸延着,还有那渔夫,使人感到仿佛他在唱着渔歌,而“闲”字,写出水村小镇傍晚时分宁静的气氛,令人如置身于其中,体味到江边恬静的飘香的世界。写景不刻意浓墨重彩去铺陈,而是淡描勾画,才会取得自然朴实的效果。
“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是对渔船靠岸后的情景描写,怎样的情景?作者不写渔船靠岸后,渔民们忙乎的劳动场面,而写桥头渔市已结束,卖鱼人(包括打渔人)各自回到家中,他们居住的环境是“落花水香茅舍”,因是晚上,家家亮起了灯光,灯光映照在水里,花、水、茅舍足说明这是个优美的环境。有美的景,情又怎样呢?曲里没有明写,而是隐含在曲句里,需要读者去体会去感受去想象。也许有的人走到家门前,见妻儿迎上来,所有的劳累疲惫已消散,享受着至爱亲情;也许有的和家人一起,其乐融融盘算着企盼着渔市能给家庭带来好日子;也许有的在为家人烹饪美味佳肴,给家人予温馨予关爱……家是乐园是港湾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也体现出渔民怡然自得的乐趣。
离家人在外奔波操劳,总有割舍不了想家念家,惦家人的情结,其浓情浓思浓愁让我们读懂了李密的《陈情表》及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拳拳之情,也让多少人唱出心中的歌《常回家看看》……
篇4:寿阳曲·远浦帆归的翻译赏析
寿阳曲·远浦帆归的翻译赏析
《寿阳曲·远浦帆归》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马致远。其古诗全文如下:
夕阳下,酒旆闲,两三航未曾着岸。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
【前言】
《寿阳曲·远浦帆归》是元代散曲名家马致远的作品。这支小令描绘的是一幅江村渔人晚归图,表现出向往宁静生活的主题。全曲境界清淡闲远,远浦、酒旗、断桥、茅舍,远景近景,相得益彰,显得清疏而又淡雅。
【注释】
⑴双调:宫调名。寿阳曲:曲牌名,又名“落梅风”。
⑵浦:水边。
⑶酒旆:酒店的旗帘。旆,古代一边像燕尾的旗。
⑷两三航:两三支船。航:船。着岸:靠岸。
【翻译】
夕阳西下,酒家里好像也显得宁静闲适,只有几只船儿还未曾靠岸。空气里弥漫着花香,连水好像也变得香了,茅舍也进入了夜色之中。断桥头上卖鱼的人也散了。
【鉴赏】
据《寄园寄所寄》、《梦溪笔谈》等书记载,宋代宋迪,以潇湘风景写平远山水八幅,时人称为潇湘八景,或称八景。这八景是:平沙落雁、远浦帆归、山市晴岚、江天暮雪、洞庭秋月、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渔村夕照。马致远所描写的八首《寿阳曲》的名称与之完全相同,由此可知,他描写的八曲也是潇湘八景。此曲乃其中之一。全曲仅用二十七个字,便描摹出了江南渔村的闲适生活。元代揭西斯写有《远浦帆归》诗:“冥冥何处来,小楼江上开。长恨风帆色,日日误朗回。”该诗描绘的是一幅思妇候门的场景,表现闺怨的主题。
此曲的写作上有三大特色:一、作者擅长以极富特征的景物渲染气氛。夕阳、酒旗、欲归未归的`航船、清流萦绕的茅舍、人群散去寂静无声的断桥,犹如一幅清雅的水墨画,营造了一幅清疏而旷远的意境。二、作者还善于在“无字处”给人以丰富而耐人寻味的想象。从天边静穆的夕阳,到眼前慵懒的酒旗,再到远处待归而不急于靠岸的航船,视点跳跃灵动,每个“点”的背后都是有待读者通过想象还原的画面。从全曲的两幅画面来看,前者写航船未归,后者写“卖鱼人散”,二者之间有靠岸、卸鱼、卖鱼等多个环节,但作者同样把这些环节交给读者通过想象去完成,他只给人一幅远离喧闹和嘈杂的、清淡闲远的江村渔人晚归图景。三、作者在音韵方面也颇具匠心。在古代诗词曲赋之中,音韵效果始终是作者表情达意、创设意境的手段之一。马致远也精通于此道,比如他以声母为“X”的词语表达“轻柔”效应,在曲中,“夕阳”之“夕”,“酒旆闲”之“闲”,“水香”之“香”,都用来表现或轻柔或闲远或柔美的情致。
篇5:《寿阳曲·远浦帆归》译文及注释
元代:马致远
夕阳下,酒旆闲,两三航未曾着岸。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
译文
夕阳西下,酒家里好像也显得宁静闲适,只有几只船儿还未曾靠岸。空气里弥漫着花香,连水好像也变得香了,茅舍也进入了夜色之中。断桥头上卖鱼的人也散了。
注释
①浦:水边。
②酒旆(pèi):酒店的旗帘,酒家悬于门前以招徕顾客。
③两三航:两三只船。
④航:船
⑤着岸:靠岸
赏析
有文场“曲状元”之称的马致远,其散曲描绘的景物,意境优美,语言凝炼,流畅自然。这首曲是他所作的《潇湘八景》组曲中的一首。湘水从广西发源,流经湖南零陵,与从九嶷山北流的潇水会合,称为潇湘(今称湘江),流入洞庭。宋人曾画潇湘风景山水画八幅,称为“潇湘八景”。
这支小令,描画出水村小镇黄昏归舟的美景,画面疏朗闲淡,颇为宁静,并写出渔人劳作后的轻松及喜悦之情。前三句用凝炼的语言,铺排了“天空的夕阳,江面上归航的'渔舟,岸上酒家的酒旗”这些景物,写得清晰明白而有致,像一个个镜头,把水村镇上的风光缀成组组画面,极富动静态感。那夕阳西下,流动的江水,归航渔船的划桨拍打着江水,像悦耳的音符响起,流动着伸延着,还有那渔夫,使人感到仿佛他在唱着渔歌,而“闲”字,写出水村小镇傍晚时分宁静的气氛,令人如置身于其中,体味到江边恬静的飘香的世界。写景不刻意浓墨重彩去铺陈,而是淡描勾画,才会取得自然朴实的效果。
“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是对渔船靠岸后的情景描写,怎样的情景?作者不写渔船靠岸后,渔民们忙乎的劳动场面,而写桥头渔市已结束,卖鱼人(包括打渔人)各自回到家中,他们居住的环境是“落花水香茅舍”,因是晚上,家家亮起了灯光,灯光映照在水里,花、水、茅舍足说明这是个优美的环境。有美的景,情又怎样呢?曲里没有明写,而是隐含在曲句里,需要读者去体会去感受去想象。也许有的人走到家门前,见妻儿迎上来,所有的劳累疲惫已消散,享受着至爱亲情;也许有的和家人一起,其乐融融盘算着企盼着渔市能给家庭带来好日子;也许有的在为家人烹饪美味佳肴,给家人予温馨予关爱……家是乐园是港湾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也体现出渔民怡然自得的乐趣。
离家人在外奔波操劳,总有割舍不了想家念家,惦家人的情结,其浓情浓思浓愁让我们读懂了李密的《陈情表》及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拳拳之情,也让多少人唱出心中的歌《常回家看看》…
篇6:寿阳曲远浦帆归阅读答案-寿阳曲远浦帆归翻译
寿阳曲远浦帆归阅读答案-寿阳曲远浦帆归翻译
寿阳曲远浦帆归阅读答案_寿阳曲远浦帆归翻译,整首诗都表达了作者的一个心愿,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寿阳曲远浦帆归原文:
寿阳曲・ 远浦帆归
【双调】寿阳曲
远浦帆归①
马致远
夕阳下,酒旆闲②,两三航未曾着岸③。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
寿阳曲远浦帆归字词解释:
①浦:水边。
②酒旆(pèi):酒店的旗帘,酒家悬于门前以招徕顾客。
③两三航:两三只船。
④航:船
⑤着岸:靠岸
寿阳曲远浦帆归翻译:
夕阳西下,酒家里好像也显得宁静闲适,只有几只船儿还未曾靠岸。空气里弥漫着花香,连水好像也变得香了,茅舍也进入了夜色之中。断桥头上卖鱼的人也散了。
寿阳曲远浦帆归阅读答案:
试题:
1.全诗境界清淡闲远,前三句中 是近景。 是远景,近景远景相得益彰。(2分)
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答案:
1.酒旆、夕阳、两三航
2.渔人晚归 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寿阳曲远浦帆归创作背景:无
寿阳曲远浦帆归赏析:
据《寄园寄所寄》、《梦溪笔谈》等书记载,宋代宋迪,以潇湘风景写平远山水八幅,时人称为潇湘八景,或称八景。这八景是:平沙落雁、远浦帆归、山市晴岚、江天暮雪、洞庭秋月、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渔村夕照。马致远所描写的八首《寿阳曲》的名称与之完全相同,由此可知,他描写的八曲也是潇湘八景。此曲乃其中之一。全曲仅用二十七个字,便描摹出了江南渔村的闲适生活。元代揭西斯写有《远浦帆归》诗:“冥冥何处来,小楼江上开。长恨风帆色,日日误朗回。”该诗描绘的是一幅思妇候门的'场景,表现闺怨的主题。 此曲的写作上有三大特色:一、作者擅长以极富特征的景物渲染气氛。夕阳、酒旗、欲归未归的航船、清流萦绕的茅舍、人群散去寂静无声的断桥,犹如一幅清雅的水墨画,营造了一幅清疏而旷远的意境。二、作者还善于在“无字处”给人以丰富而耐人寻味的想象。从天边静穆的夕阳,到眼前慵懒的酒旗,再到远处待归而不急于靠岸的航船,视点跳跃灵动,每个“点”的背后都是有待读者通过想象还原的画面。从全曲的两幅画面来看,前者写航船未归,后者写“卖鱼人散”,二者之间有靠岸、卸鱼、卖鱼等多个环节,但作者同样把这些环节交给读者通过想象去完成,他只给人一幅远离喧闹和嘈杂的、清淡闲远的江村渔人晚归图景。三、作者在音韵方面也颇具匠心。在古代诗词曲赋之中,音韵效果始终是作者表情达意、创设意境的手段之一。马致远也精通于此道,比如他以声母为“X”的词语表达“轻柔”效应,在曲中,“夕阳”之“夕”,“酒旆闲”之“闲”,“水香”之“香”,都用来表现或轻柔或闲远或柔美的情致。
个人资料:
马致远(约1250―1321以后),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名不详,字致远,晚号“东篱”),汉族,元大都(今北京)人,原籍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元代戏曲作家。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约在公元1250年,卒年约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以后,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相关推荐: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翻译赏析阅读答案
篇7:远浦归帆的诗词的鉴赏
夕阳下,酒旆闲[二],两三航未曾着岸[三]。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
潇湘雨夜
渔灯暗[四],客梦回[五],一声声滴人心碎[六]。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情泪。
江天暮雪
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八]。
注释
[一]曲牌又名落梅风,总题为潇湘八景,今八首选三。
[二]酒旆(pei):旧时酒店中挂起来用以招客的旗子。
[三]航:渡船。
[四]渔灯:渔船上的灯火。词中往往用渔火。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眼。
[五]客梦回:游子的梦醒了。回,醒来。
[六]一声声句:这是说雨声唤起离人的无穷烦恼。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七]半梅花句:这是以梅花和柳絮来形容白雪。东晋女诗人谢道韫与其季父谢安在家赏雪。谢安问大雪纷纷何所似?他的哥哥谢朗说:撒盐空中差可拟。道韫说:未若柳絮因风起。故以柳絮喻雪。又梅花多白,李煜《清平乐》词有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之句,故又以梅喻雪。
[八]钓鱼人句:柳宗元《江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张志和《渔父》: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本句综合上述二句诗意而成。
篇8:《寿阳曲·山市晴岚》原文及赏析
《寿阳曲·山市晴岚》原文及赏析
原文
朝代:元代
作者:马致远
花村外,草店西,晚霞明雨收天霁。四周山,一竿残照里,锦屏风又添铺翠。
赏析
这支曲子写傍晚小山村雨过天晴的秀美景色。
仰望天空,天空明净如洗,晚霞又照得满天光华绚艳,景色极为迷人。山村小镇四周的山峦,笼罩在夕阳的光辉里,给人一种柔和而明丽的感觉。本来就很美的像是小镇屏风的山峦,经过雨水的洗濯,又在夕阳的映照之下,还飘散着薄纱似的水汽,显得格外青翠,像是在原来的绿色上添上一层绿色。天上的晚霞和四周的山色,给这个山村小市增添了静谧气氛和美丽景色。
该曲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层层描景,使山市晴岚景象鲜明突出。“花村外,草店西”首先展现的是“山市”,是鲜花盛放的.村庄与商业性的草店。第三句“晚霞明雨收天霁”所写的是视觉中的山市景象。其中虽有雨过天晴的描写,但尚未直接写晴岚,只是为晴岚的描写铺垫。第四句写残照中的四围山色,其中虽有晴岚在,但未直接写出。直至第五句“又添铺翠”出现,作者才把晴岚及其造成的景致和盘托出。以“又添铺翠”这样的点睛般句子煞尾,使“山市”与“晴岚”的意象都鲜明地呈现了出来。
景物描写中体现作者的心态,也是该曲的一个特点。该曲虽重在写“晴岚”,但并非只写晴岚,还有草店、晚霞、酒旗、山色等,真是一笔一景,曲中有画。从这大自然的化工之美中,显现曲家恬淡平和、向往宁静的心态。
译文
山花烂漫的村外,山野酒店西面,雨过天晴的晚霞是如此明丽。太阳就要落山了,四周的山岭都在霞光的映照里,像锦绣的屏风又添铺了一层翠绿。
注释
山市:山区小市镇。
晴岚:雨过天晴,山间散发的水汽。
天霁(jì):雨过天晴。
一竿残照里:太阳西下,离山只有一竿子高。
屏风:指像屏风一样的山峦。
篇9:《寿阳曲·咏李白》原文翻译及赏析
《寿阳曲·咏李白》原文翻译及赏析
【原文】
双调·寿阳曲·咏李白(贵妃亲擎砚)
姚燧
贵妃亲擎砚,力士与脱靴。
御调羹就飧不谢。
醉模糊将吓蛮书便写。
写着甚“杨柳岸晓风残月”。
【注释】
力士:即高力士,唐玄宗宠幸的宦官。
飧:即晚饭。
吓蛮书:指令番邦惊恐的文书。
杨柳岸:语出宋柳永《雨霖铃》词:“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赏析】
这首曲是作者赞李白醉写吓蛮书时,蔑视高力士唐玄宗李隆基贵妃杨玉环等权贵,而表现出的高傲自豪的英勇气慨。作者借用了唐李白奉诏书写外邦语文书,令杨妃持砚,高力士为己脱靴,皇帝调羹汤给他并不道谢这个历史故事,最后以引用了宋人柳永的`句子,说些杨柳风月,分明是讽刺帝妃贵臣之低能,赞扬李白的才高出众。两相对照,可见作者创作的功力。
【题解】
此曲状写李白奉召供奉翰林时的一段名事:贵妃捧砚,玄宗调羹,力士脱靴,李白作书。诗人李白才气横溢、不媚权贵、志向高洁的伟大形象跃然纸上。
篇10:《寿阳曲·云笼月》原文及赏析
朝代:元代
作者:马致远
云笼月,风弄铁,两般儿助人凄切。剔银灯欲将心事写,长吁气一声吹灭。
译文
月亮被层云笼罩,阵阵晚风吹动悬挂在画檐下的铁马铜铃,叮当作响,这使得人更加感到悲凉凄切。起身挑挑灯芯,想把自己所有的思念、所有的悲苦、所有的怨恨都写下来说给心上人听,可是又长叹一声,想把灯吹灭,不再写了。
赏析
元散曲表现思妇的凄苦,往往设身处地,曲尽其致。这首小令,就有着这种熨帖细微的特点,其最出色的地方就是意境绝妙。
起首两句,写云层遮住月亮,夜风将檐前铁马吹得叮当作响。前者为色,造成昏暗惨淡的效果;后者为声,增添了凄清孤寂的况味,所以接下去说“两般儿助人凄切”。用一个“助”字,说明曲中的`思妇凄切已久。这“两般儿”已足以设画出凄凉的环境,从而烘托出人物的境遇及心情。
思妇对这“两般儿”如此敏感,是因为她独守长夜。这种凄切的况味难以忍受,亟须排遣,于是就有了四、五两句的情节。灯盖里的灯草快燃尽了,思妇将它剔亮——这也说明她在黑夜中确实已挨守了好多时候。剔亮银灯的目的,是为了将心中的思情同眼前的悲苦写在信上,好寄给远方的丈夫。却不料一声长叹,无意间竟把灯吹灭了。这两句针线细密:“剔银灯”回应“云笼月”,云蔽月暗,光线昏淡,加上银灯又不争气,灯焰将尽,故需要“剔”;而“长吁气”则暗接“风弄铁”,窗外的风儿足以掀弄铁马,毕竟还未能影响室内的银灯,如今居然“一声吹灭”,足见长吁的强烈。这个小小的片段,既出人意外,又使人觉得极为真实;女主人公的心事和愁情虽没有写成,却一清二楚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这个结尾堪称出色。灯到底吹灭与否,作者未明言说破,或是故意不说破,这就使读者自然去想象曲子中之女主人公欲吹不忍,不吹又于心难平的矛盾心理和复杂表情,揣摩诗句所包含的爱恨交织的情韵。可谓”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欧阳修《六一诗话》引梅尧臣语)的诗理。
《彩笔情辞》载卢挚的《寿阳曲·夜忆》四首,其中之一与此曲仅有少量不同,全文是:“窗间月,檐外铁,这凄凉对谁分说。剔银灯欲将心事写,长吁气把灯吹灭。”两作孰先孰后不易确定,不过末句是“一声吹灭”比“把灯吹灭”更有韵味。又《乐府群玉》有钟嗣成《清江引·情三首》,其一曰:“夜长怎生得睡着,万感着怀抱。伴人瘦影儿,唯有孤灯照。长吁气一声吹灭了。”钟嗣成是元晚期作家,其末句构思无疑是受了此曲的影响。
篇11:马致远《落梅风·远浦归帆》阅读参考答案及翻译
马致远《落梅风·远浦归帆》阅读参考答案及翻译
【双调】寿阳曲 远浦帆归
马致远
夕阳下,酒旆闲,两三航未曾着岸。
落花水香草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
【注释】①浦:水边。②酒旆:酒店的旗帘,酒家悬于门前以招徕顾客。③航:渔船。
1.酒旆闲句中闲字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改字的妙处。(3分)
2.请任选一个写景角度对本诗进行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
1.闲即悠闲之意,(1分)以酒旗悠闲垂挂的状态,传神地表现了酒店日落人去的宁静,(1分)表达了作者对闲适宁静生活的热爱。(1分)
2.运用了远近结合的手法,(1分)描摹了远处的夕阳、归帆和近处的酒旗、流水、落花、茅舍、断桥鱼市等,(2分)层次分明,意境深远。(1分)或 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1分)通过动态的夕阳西下、渔船归航和静态的酒旗闲挂、茅舍向晚等,(2分)渲染了安闲静谧的和谐氛围。(1分)
【注释】
⑴酒旆:酒旗,俗称望子,挂在酒店门前招俫顾客的幌子。闲:安静。
⑵航:船。
【译文】
夕阳西下,酒旗安静地悬挂在门前。江面上还有两三只小船没有靠岸。落花纷纷,水面飘香,茅舍已经到了晚上,断桥头的卖鱼人也都散去了。
[意译]:夕阳西下,酒旗儿在微风的吹拂下正悠闲地飘动着。江面上还有两三只小渔船正慢慢地向岸边靠过来。那江水带着缤纷的落花向前缓缓地流淌着,水面上也似乎飘荡着沁人的花香,此时已是傍晚时分,岸边座座茅舍已升起了袅袅的炊烟,渔村外断桥头旁,那最后归来的卖鱼人也都三三两两散去了。
赏析:
此曲有如一幅夕阳水村归帆图,显示出一片幽静美。酒家旆闲、船未着岸、落花晚舍、卖鱼人散、闲适幽静,透露出隐士追求世外桃源境界的恬淡心境。
散曲第一句夕阳下,酒旆闲。寥寥六字,便既点明了作者即将描写的场景发生的时间,又突出了其环境氛围特征,而描写场景发生的环境氛围,又只紧紧抓住富有诗意特征的夕阳下的酒旗来描写,一个闲字便传神地勾勒出一幅简洁而又安宁的画面。
散曲第二句两三航未曾着岸。紧接着作者将目光由岸边投向江面,江面上有两三只渔船正向岸边慢慢靠拢。点明两三航,既不让人感到孤独冷清,又不使人感到嘈杂纷烦,这就正好与第一句的酒旆闲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恬静安宁的环境氛围相应了。而且这两三航又还未曾着岸,这就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渔船还在江面上慢慢移动,但并没有靠岸,诗句所体现出来的画面就显得很有动感和活气,一点也不显得呆滞,而且又紧扣了标题归字。
散曲第三句落花水香茅舍晚。这时,作者的目光又由江面转到岸上。这句七个字,描写涉及两个景象,落花水香茅舍晚,落花水香这一景象中,落花再次点明散曲描写场景发生的大的时背景是在暮春时节,水香是作者的'想象,江面上漂浮着缤纷的落花,好象使江水也充盈着沁人的花香。茅舍晚,一个晚字进一步表明了时间的推移,由当初的夕阳下到现时,已是夜幕四合的傍晚时分。读此句时,仿佛使人可以看到在暮色苍茫中,那座座茅屋中升起的袅袅炊烟,可以说这一句写得是很有诗情画意。
散曲第四句断桥头卖鱼人散。这一句着重写了人物的活动。在渔村外,一座古老而破旧的断桥旁,最后远航归来的两三只小渔船已把一天来捕获的鱼卖完了,打渔人带着一天来的疲劳,也带着一天来的收获,正三三两两地向各自炊烟升起的家走去。
这首散曲虽然仅短短二十九字,但却写了夕阳,酒旆,渔船,落花,流水,茅舍,断桥等景物,有实景,有想象;同时又写出了卖鱼人的活动,可以说虽然用语简短,但显现出来的画面却非常丰富。且景物变化有静有动,层次井然,色彩鲜明。给我们描绘出了一幅夕阳渔村归帆图,显现出了一片闲适幽静的意境美。
【寿阳曲·远浦帆归原文及赏析】相关文章:
6.龟虽寿原文及翻译
10.龟虽寿原文及翻译拼音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