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实录
“大媛子”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圆明园的毁灭》实录,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圆明园的毁灭》实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圆明园的毁灭》实录
圆明园的毁灭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圆明园的毁灭》是紧紧围绕中心布局谋篇,遣词造句,语言生动,给人深刻的启迪。
师:同学们请举起你写字的手,我们一起来写《圆明园的毁灭》。这里的“圆”是圆满无缺的“圆”,“明”是光明普照的“明”,“园”是皇家园林的“园”,读“圆明园”。
生:圆明园。
师:再读。
生:圆明园。
师:再读。
生:圆明园。
师:一个完美无缺、光明普照的皇家园林却被两个强盗给毁灭了。(补写:的毁灭)再读课题。
篇2:《圆明园的毁灭》实录
师:打开课文,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想: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在一旁巡视,了解学生的读书情况。)
师:读了课文的开头,你知道了什么?
生:读了课文的开头,我知道圆明园被毁灭了。
生:读了课文的开头,我知道了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
师:这里的“量”不读 liàng,而是读 liàng。
生:不可估量。
师:你把文章中的这句话读一下。
生: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黑板上板书:
不可估量不可估量。
师:作者在文章的一开头就连用了两个“不可估量”,你读了后心情是怎么样的,有什么滋味?
生:我感到很悲痛。
生:我觉得很可惜。
生:很伤心,很痛恨!
师:痛恨?你痛恨谁啊?
生:我痛恨英国和法国人,是他们烧毁了圆明园。
师:能用“人”去称呼他们吗?
生:不能。
师:他们简直不是人,是禽兽,是强盗,!这样的悲痛,这样的伤心可以估量吗?
生:不可估量!
教师在黑板上又板书:
不可估量。
师:那么读了课文最后一节,你又知道了什么呢?
生:我知道了圆明园被大火被烧了,最后化为了灰烬。
师:那是什么化为了灰烬?
生:艺术瑰宝化为了灰烬。
师:具体是什么艺术化为了灰烬?
生:建筑艺术的精华。
篇3:《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请举起你写字的手,我们一起来写《圆明园的毁灭》。这里的“圆”是圆满无缺的“圆”,“明”是光明普照的“明”,“园”是皇家园林的“园”,读“圆明园”。
生:圆明园。
师:再读。
生:圆明园。
师:再读。
生:圆明园。
师:一个完美无缺、光明普照的皇家园林却被两个强盗给毁灭了。(补写:的毁灭)再读课题。
生:圆明园的毁灭。
师:再读。
生:圆明园的毁灭
师:再读。
生:圆明园的毁灭。
师:打开课文,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想: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在一旁巡视,了解学生的读书情况。)
师:读了课文的开头,你知道了什么?
生:读了课文的开头,我知道圆明园被毁灭了。
生:读了课文的开头,我知道了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
师:这里的“量”不读liàng,而是读liáng。
生:不可估量。
师:你把文章中的这句话读一下。
生: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黑板上板书:不可估量不可估量)
师:作者在文章的一开头就连用了两个“不可估量”,你读了后心情是怎么样的,有什么滋味?
生:我感到很悲痛。
生:我觉得很可惜。
生:很伤心,很痛恨!
师:痛恨?你痛恨谁啊?
生:我痛恨英国和法国人,是他们烧毁了圆明园。
师:能用“人”去称呼他们吗?
生:不能。
师:他们简直不是人,是禽兽,是强盗!这样的悲痛,这样的伤心可以估量吗?
生:不可估量!
(教师在黑板上又板书:不可估量)
师:那么读了课文最后一节,你又知道了什么呢?
生:我知道了圆明园被大火被烧了,最后化为了灰烬。
师:那是什么化为了灰烬?
生:艺术瑰宝化为了灰烬。
师:具体是什么艺术化为了灰烬?
生:建筑艺术的精华。
生:园林艺术的的瑰宝。
师:还有什么化为了灰烬?
生:还有圆明园里面的各种珍宝和文物化为了灰烬。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板书:化为灰烬化为灰烬化为灰烬)
师:是呀,这么好的皇家园林化为了灰烬,一起读最后一节。
师:文章在“化为灰烬”四字处戛然而止,你们悲痛吗?
生:悲痛。
师:再读文章最后一句。
生: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被化为了灰烬。
师:除了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还知道了些什么?
生:我知道了,英法两军把圆明园里的很多文物给运走了。
师:这刚才有同学提到了,你觉得很重要想再说一遍是吗?(学生点头)
生:我知道了那时候外国人对我们中国人很藐视,没把我们中国人放在眼里。
师:关于圆明园你还知道了些什么?
生:圆明园它是万园之园,里面有各种风景名胜,还有各种珍贵的文物。
师:其实所有这些,课文中已经有一句话写出来了,是哪一句?
生:圆明园在北京的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教师板书:举世闻名)
师:谁知道举世闻名的意思?
生:就是全世界的人都知道。
师:圆明园凭什么举世闻名呢?
生:圆明园凭珍贵的文物举世闻名。
(师板书:珍贵文物)
生:圆明园凭的各种风景举世闻名。
(师板书:宏伟建筑)
师:还凭什么举世闻名呢?
生:还凭它的宏伟建筑,它一共有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组成,里面还有各种国内外的著名建筑。
师:课文中哪些地方写了圆明园的建筑宏伟,并找一找这些句子中一共用了几个“有”?找到一个圈一个,不要漏下一个啊,漏下一个就是漏掉了一处著名的景点,漏掉了一个著名的园林啊!
(学生读课文)
师:课文里有几个“有”?
生:一共有7个“有”。
师:大家好好地把这7个有读一读,等一下看谁能一口气告诉大家圆明园中的7个有。
生:圆明园中有~~~~~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圆明园中的7个有。
(生齐读课文中的7个有)
师:你们说圆明园中有几个有呢?仅仅只有7个吗?
生:有无数个。
师:大家再好好地读读课文,你又从课文的哪些地方找到了“有”?
生:我从课文的省略号中看出圆明园里还有很多这样的建筑、景观。
生:课文讲圆明园里有很多的殿堂,那里面一定还有很多的宝贝。
生:圆明园是世界各地景观的浓缩,课文只是例举了这些,应该还有很多。
生:我从“饱览了祖国的大好河山”看出圆明园例还有许多的美丽景观。
师:来,我们一起走进圆明园,一起去看看这些诗情画意的“有”,这些奇珍异宝的“有”,这些宏伟建筑的“有”。
(学生齐读这一节)
师:漫步园内,置身其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很多的风景。
师:能不能具体点。
生:我仿佛看到了平湖秋月。
生:我仿佛看到了小桥流水。
师:想看看这一个园林吗?(看图片)
师:再一起读这句话“漫步园内,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幻境里。”
师:多好的园林啊,可是这一切已经都不存在了,这一切早被那两个强盗的一把火给少了。同学们,此时你还有什么想知道的?
生:我觉的很可惜,为什么当时没有人去阻止他们呢?我们的军队呢?
师:问的真好啊!是啊,当时我们的军队,我们的政府在哪里呢?你们还想知道什么?
生:我想知道圆明园它是用来干什么的?
生:圆明园它有多少大?
生:圆明园它的遗志具体在什么地方,长大了我想去看一看。
师:我手里有一份资料,是我从网上收集的,可能可以帮助你解决一些问题。
(发材料)
师:快速读课文,然后说说短文什么地方震撼了你?
(学生快速的.默读材料)
师:来告诉大家,文中什么地方震撼了你?
生:圆明园中的生肖铜像震撼了我,那时就能做的那么好。
师:这里面的那个数据吸引了你?
生:在拍卖时的价格为9千多万元。
师:是啊,这4个铜像还只是圆明园中珍宝的九牛一毛啊。继续说。
生:圆明园的独一无二震撼了我,从园内的那些珍宝就可以知道圆明园是不可估量的。
生:我被圆明园的建筑时间震撼了。
师:是啊,圆明园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代皇帝35年的建筑才成的呀!
师:可是这么好的万园之园却被英法联军这两个强盗的一把火给烧了。
(播放《火烧圆明园》的视频片断,最后出示:这把火烧毁了)
师:这把火烧毁了什么?请你把它写在纸上的任何一个空白地方,把它写到你的心上。
(学生写自己的感受,理解)
师:来,告诉大家,这把火烧毁了什么?
生:这把火烧毁了我国的园林艺术的精华。
生:这把火烧毁了我去游圆明园的梦想。
生:这把火烧毁了中国人的自豪和骄傲。
生:这把火烧毁了世界闻名的皇家园林。
生:这把火烧毁了中国人心中的天堂啊。
生:这把火烧毁了中国最珍贵的文物、珍品。
师:这把火可以烧毁举世闻名的圆明园,却烧不毁侵略者的滔天罪行,烧不毁中华民族的仇恨,更烧不毁中国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板书
圆明园的毁灭
不可估量 不可估量 不可估量
举世闻名 建筑宏伟 珍贵文物
化为灰烬 化为灰烬 化为灰烬
篇4:《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实录
只有充分了解圆明园曾经是一座怎样宏伟与丰富的建筑,对孩子才会有震撼力与感染力,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教学实录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圆明园当年的辉煌,了解圆明园毁灭的历史,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理解、体会。
2.过程与方法
(1)搜集相关文字或图片资料,了解屈辱的过去与今天的强大。
(2)以读激情,以悟促读,提高朗读能力;以悟促诵,背诵重点段落,积累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品读有关语句,领会句子含义;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想象圆明园当年的样子,了解它毁灭的过程,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培养学生爱国情操。
2.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圆明园的建造和毁灭反映着祖国的强盛与衰败,进一步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02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奠定基调
师:(导入)法国作家雨果曾描述过这样一所皇家园林:“在世界的东方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恍若月宫的建筑,它就是圆明园”
(板书课题“圆明园”)
师:圆明园是由康熙皇帝命名,圆明园意味着完美和至善,然而在1860年10月,两个强盗,一把大火却将这座恍若月宫的园林给毁灭了。(板书 “的毁灭”)
师:读课题时“毁灭”读轻点。
生:齐读课题
师:课下我们预习了这一课,接下来,老师检查一下预习朗读的情况。
生朗读课文。
师:第二位同学读第二、三、四段主要说的是什么?
生:辉煌
师:我们在读时,要读出那种自豪来。(板书:爱)
师问:第三位同学读第五自然段,这写的什么?
生:毁灭
我们要读出对英法联军的恨来。(板书:恨)
(二)朗读感受,体味辉煌
师出示问题,要求自读课文,回答问题: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生:辉煌、毁灭
师:本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作者是怎样评价它的毁灭的呢?
生:回答第一自然段。
师:不可估量是什么意思?
生:损失巨大,不可计算。
师:有不可估量的损失,必然会有不可估量的价值,作者连用了两个 “不可估量”说明损失非常大,到底是一座怎样的皇家园林呢,作者有如此评价,接下来让我们走进圆明园,感受它昔日的辉煌。
(三)学习二、三、四自然段
师:投影出示问题,自读课文2、3、4自然段,回答问题。
1.圆明园是一座怎样的皇家园林?
2.圆明园里都有哪些建筑?
生: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师:“举世闻名”什么意思?
生:全世界都知道,形容很出名。
师:第二自然段还介绍了什么?
生:由圆明园、绮春园、长春园组成,许多小园众星拱月般环绕着圆明园。
师:许多小园环绕着圆明三园这叫众星拱月,许多小园环绕着圆明三园像许多星星环绕这月亮。这说的是圆明园的布局,非常的漂亮。(板书:布局 美)
师过渡:在布局如此美丽的圆明园中还有哪些建筑呢?
生: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师:结合前后段你们能有一个词语或一个短语来概括一下这一部分吗?
生:建筑宏伟。
师:你是从哪里找到它的,你能把这句话完整的读出来吗?
生: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珍贵的文物。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师:我们要在总结文章主要内容时,善于找过渡句。
师: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通过师生对读,生生对读的形式读宏伟的建筑。
生: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
师: 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
生: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
师: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出示金碧辉煌的殿堂和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图片,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与宁静的山乡村野的图片,对比建筑风格的不同。)
师:圆明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什么?
生:西洋景观。
师:出示西洋景观的图片,(有伊斯兰教圣殿方外观,音乐的殿堂谐奇趣,中西合璧的海晏堂和以喷泉著称的大水法)我们可以试着根据文中的句式,用上“有……也有……”把这些西洋景观也加进去。
学生练习说话。
师:我们的文章就变成了,(师生对读课文)。
师:在建筑风格不同的圆明园中漫步你不用去苏州便可赏?
生:狮子林。
师:不用去杭州便可赏?
生:平湖秋月、雷峰夕照。
师:在园中漫步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呢?
生: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师:晨光微露时漫步园中有如……
生: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师:细雨朦胧时漫步园中有如……
生: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师:夕阳西下时漫步园中有如……
生: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师过渡:圆明园中除了有优美的景观、宏伟的建筑还有什么?
生:珍贵的文物。
师:谁愿意带领大家一起领略一下园中珍贵的文物?
生朗读第四自然段。
师:上自先秦时代,下至唐宋元明清,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谁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园中文物的数量?
生:数不胜数、不计其数、多如牛毛……
师: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就让我们看看这些珍贵的文物吧!
师:出示文物图片,最后定格在十二生肖兽首上,在拍卖会上拍价高达9000多万人民币,这只是圆明园众多宝物中的一点点。
这些宝物除了数量多还非常珍贵,难怪作者说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师:是呀,每当我读到这里,我都会无比激动,我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骄傲和自豪。不知大家有没有这种感受,
生:有同感。
师:让我们把心中的骄傲和自豪读出来吧。
生:齐读第四自然段。
(四)研读“毁灭”,激荡情感
师:可如今,我们却再也看不到这博物馆、这艺术馆、这瑰宝、这精华了。我们看到的只是一片废墟。(出示图片)
那是因为—
生:齐读最后一段
生:圆明园被彻底地毁灭了。
师: 谁能告诉大家英法联军当年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
生: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师:(1)“统统掠走”是怎么掠走?你能举个例子或打个比方吗?
(2)“任意破坏、毁掉”是怎么破坏、毁掉?
生:全部掠走,肆意破坏。
师:同学们,不仅如此,为了销毁罪证,他们还用火烧。大火--(生齐读)
师: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当年英法联军的暴行吧!
(播放《火烧圆明园》片段)
师: 此时此刻,我们还能称他们为军人吗?他们简直就是一群?
生:强盗,一群无耻的(强盗)!
师:面对着这群强盗,面对着这熊熊大火,你的心情怎样?那就读出来吧!
生:朗读最后一段。
师:大火连烧了三天,(板书:画出火苗)是啊,烈火中,没有了(金碧辉煌的殿堂图片消失)(生齐读),也没有了(玲珑剔透的殿堂图片消失)(生齐读);没有了(海宁的安澜园图片消失)(生齐读),也没有了(西洋景观图片消失)(生齐读);不仅没有了-----(生齐读),还没有了------(生齐读);那些仿造各地名胜建造的(生齐读)没有了,还有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景物都没有了,那些上自(生齐读)没有了,下至(生齐读)也没有了。
(逐条擦掉刚才的图片并叙述)
师:圆明园什么都没有了。圆明园彻底地?(指题目)
生:毁灭了。
师:总之一句话:只有曾经拥有过,才能体会失去的痛苦!也正因为它那么的美好,我们才说--
师出示: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伤,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生齐读)
师:耻辱的火灼烧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目睹了这一切,写下了这样一段话,以表达自己内心的愤怒和无奈。
火
把耻辱烙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脸上,
同时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烙上了深深的仇恨。
火
腾空燃烧的时候,
一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
一个拥有亿万双有力的手和亿万双泪汪汪的眼睛的民族,
却只能握着空拳,眼睁睁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
(师配乐朗诵)
师:孩子们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也像这位作者一样,写下你想说的话?
学生书写,并回答展示。
生甲:我想对清政府说你们太腐败了,是你们的软弱无能导致了中国的落后。
生乙:我想对英法联军说,圆明园不仅是中国的艺术瑰宝,也是世界的,你们没有权利毁坏它,还我圆明园。
(五)教师总结,升华情感
在我们祖国逐渐强大的今天,我们不能忘记过去屈辱的历史, 让我们永远记住一百五十多年前的噩梦,记住写在圆明园残柱上的耻辱,让我们永远记住历史告诉我们的教训“落后就要挨打”。因此,我们要努力用自己的双手建设强大、繁荣的祖国,使火烧圆明园的历史悲剧永远不再重演。让我们“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也许今天的学习只是给同学们打开一扇小小的门,希望大家从这扇门出发,怀着我们的理想,带着我们的思考走向未来的人生。今天的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板书设计:
03课后反思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要求通过朗读、学习,想象曾经的圆明园辉煌的景观,了解它被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教学的重点是介绍“圆明园的辉煌的过去”(2至4自然段)。在设计这部分的讲读内容时,我抓住课文中的三个评价圆明园的句子“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让学生依序朗读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在读中思考、想象。
我认为,只有充分了解圆明园曾经是一座怎样宏伟与丰富的建筑,对孩子才会有震撼力与感染力。因此该课时主观的朗读与课件直观的音像图片资料双管齐下的教学手段非常重要,相得益彰。当同学们对祖国的壮丽山河与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对祖国丰富馆藏,杰出艺术品发出声声由衷的赞叹时,再顺势导出圆明园的毁灭这一部分。课前搜集准备的资料使学生对这一部分的原因不再陌生,但学习有关圆明园被毁灭前的前期准备工作,经过读与看,充分的酝酿后使学生完全地领悟了为什么老师说,圆明园这三个字是国人心中永久痛,文章中介绍说它的毁灭也是世界文化史不可估量的损失。这样才能对圆明园的毁灭最深刻的感触,对英法侵略军可耻行径感受愤怒与屈辱。
“爱之深,恨之切”,只有在充分地感知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才能在学习第5自然段后,激起学生对英法联军的愤怒与痛恨,和对当时国力软弱乏力的痛心。接着,我设计再次播放视频,引导学生观看现在的火烧圆明园的情景。由此引导学生记住国耻,明白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家富饶,国力富强,才能够避免这一耻辱重复上演。
在这堂课上我感觉自己还是比较投入的,但学生表现不是太好,发言的积极性也不高,原因是没有让学生更多地与文本接触,对学生的预习能力估计得过高。本以为五年级的学生读通课文没问题,因此课堂上没能让学生初读感悟,学生读得不够多,朗读的形式较单一。再加上本课的时代背景距离学生较远,学生不能入情入境。怎样利用课堂中的40分钟,采用各种形式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是我今后努力的目标。还有在教学时提问的指向性不够明确,造成部分学生不知所措,当看到学生的表现不是我预设的,显得有些着急。在教学设计时安排的容量较大,这也想教那也舍不得放弃,可短短课堂时间毕竟有限,今后要努力从教学的有效性入手,以一当十,以点代面。通过这节课我体会到有效课堂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的了解、对教学环节的安排等,有太多的内容需要把握。
篇5:《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实录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实录模板
【教学思路】
《圆明园的毁灭》是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七组的讲读课文,它是第七组重点训练项目写文章要有中心的范文之一。这篇课文讲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
【教学目标】
1、教育方面:
让学生记住圆明园被毁灭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教养方面:
⑴ 了解圆明园的昔日辉煌,会回答课后思考题1。
⑵ 了解圆明园的毁灭过程,联系上下文理解凡是、统统、实在、任意这四个词的意思,再说说从这些词中体会到什么。
⑶ 练习概括中心思想,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来表达的。
⑷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背第三、四自然段。
3、发展方面:
⑴ 培养学生归纳抽象能力。
⑵ 培养学生在网上查找资料的能力。
【重点、难点】
1、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想象圆明园当年的样子,了解它毁灭的过程。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确定主题
首先,我巧妙地利用现代教育音像技术,通过看圆明园被烈火焚烧的画面,听建筑倾倒的声音进行情境创设,迅速把学生带入到与课文内容相应的一种激昂悲愤的情绪中。然后,我再采用先由学生质疑,再由师生共同归纳的方法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提出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圆明园是怎样毁灭的这三个学习主题,学生只要通过浏览网络资源就可以基本解决这三个问题。
二、充分利用网上资源和网络优势,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开展网上自主学习活动
在网上学习中,我将它分为自主探索和协同学习两个部分。自主探索主要是让学生自由地按各自的需要充分地享受资源库中充足的资源,学生选择的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完全可以依照自己的学习能力选定。而协同学习主要是先由组长收集全组成员不懂的问题,然后组织组员给予解答;接着继续围绕课堂学习的主题展开讨论,最后由组长整理,准备向全班汇报。
在这一环节中,发展方面的目标得以解决。同时,学生在网上查询所需资料时通过看图片、文字解说、录像等对于理解堂上的三个学习主题和完成教育、教养方面的目标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汇报交流网上学习成果,充分调动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发展和提高学生的智力
全班学生利用网上资源进行自主探索和协同学习,展开小组讨论,经小组长的提炼后在全班汇报。集体汇报交流着重体现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思维的条理性,发展学生智力。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分享各自的学习成果,达到自我教育、相互学习的目的;老师则可通过学生的回答检查学生对三个学习主题的理解,并通过相机点拨指导学生朗读、背诵,检查教学目标是否完成。汇报交流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在交流中学习,在交流中提高。
四、网上交流
汇报交流只是体现学生的共同学习成果,是共性的表现,但不易适应学生学习的'差异性,不能反映个别学生的不同思想。通过网上虚拟的在线交流,谈收获的环节,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对这篇课文的种种看法,选定自己的讨论对象,提出自己的不同观点,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创造性,同时也让学生掌握新的学习方法和新的学习形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总结学习体会,升华学习目标,结束教学
【教学实录】
一、创设情境,确定主题
(教师利用计算机软件展现圆明园被烧毁的动态画面,并以生动的语言进行讲述,激发学生的情感。)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知道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也知道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然而,就这样一座人类历史上最大最美的花园,一座拥有无数奇珍异宝的园林建筑,却在三天三夜的大火中毁灭了。看着这熊熊燃烧的烈火,同学们体会到什么想知道什么?
生:看到这熊熊烈火,我非常气愤,也为我们祖国失去这样一座国宝而感到痛心。
生:看到这熊熊烈火,我仇恨侵略者,也感到中国的国力太弱了。
生:我想知道,圆明园是怎样毁灭的?
(为板书加问号。)
生: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生:在圆明园里收藏了些什么?
(为板书加问号。)
生: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为板书加问号。)
二、网上学习
1、自主探索:
师:这节课,(师板书)我们就要围绕这三个大问题在网上学习课文的第二、三段。只要解决了这三个大问题,刚才的小问题也就可以解决了。
师:请同学们点击第一行的第三个图标即(Internet Explorer),进入我们的。在我们的网上有学习目标、学法指导、课文内容以及围绕着解决这些问题(指板书)的一些相关的资料和提示。
师:请大家进入学习目标,小声地把它读一次。
(生自读目标。)
师:这节课我们就是要通过自主探索、小组的协同学习把这个目标完成。在自主探索的时候要注意:
⑴ 先看学法指导。
⑵ 一边查找资料,一边对重点内容做笔记。
⑶ 积极思考,完成练习。
⑷ 遇到不会的问题请按电子举手询问老师。
(明确学习要求后各自操作计算机自主学习,并完成手中的练习。时间为8分钟。)
2、协同学习,加深理解:
师:刚才在网上老师清楚地了解大家学习的情况,同学们学得很认真,特别是一些学习能力正在提高的同学,能主动地通过电子举手与老师和同学交谈。下面,为了加深对三大问题的理解,我们分小组进行协同学习。请小组长先收集组员们不懂的问题、组织全组学习;然后再组织组员对三大问题各抒己见;最后请组长对组员的汇报进行整理,准备向全班汇报。(约为8分钟。)
三、汇报交流,深化提高
师:同学们,刚刚在网上学习时,老师发现你们都很认真、积极,我相信你们在互相的协助下,一定寻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指板书),甚至发现了新的问题,有了新的体会,下面,我们各组就共同来汇报交流一下各自的体会吧!
生:请同学们点击第二自然段。我们组认为可以从皇家园林、举世闻名、众星拱月这三个词看出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请点击举世闻名,意思是在全世界中非常有名,说明了圆明园建筑美观,景物奇特,为天下所知。皇家园林指的是皇帝、后妃们居住游乐的地方。从网上资料可以看出它最初只有600亩,经过6个皇帝的苦心经营,扩建到5200亩,比颐和园还大850亩,它更是无数能工巧匠用无数心血和智慧换来的。众星拱月一词最能体现圆明园的整体布局,众星拱月的意思是无数的星星环绕一个大月亮,月亮是指圆明三园,小星是指无数的小园,我们从示意图中看到,其实圆明园的平面图是个倒置的品字形,我们觉得它很巧妙,所以认为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生:我们组同意黄粤川的意见,圆明园的布局是如此的精妙,怪不得被称为一切园林艺术的典范。我们组认为从第三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也能看出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请大家点击第三自然段,看最后一句话,这里的漫步、漫游、饱览、流连、幻想这几个词写得很好,漫步是指没有目的悠闲地走,说明圆明园很大,环境很好。漫游是随意的游览,与漫步的意思差不多。饱览是指看个够,在外面看不到的景象,在圆明园里都能看到。请大家点击游览图中的狮子林,我们可以看到狮子林里有形状各异的假山奇石,它本在苏州,可在圆明园也可以看见。流连是指舍不得走,也就是说来到了圆明园就一辈子也不想走。幻想是指对没有实现的事物作出想象。
师:也就是说,有我们心目中最美的景色原来也可以在圆明园里看到。你读得那么好,能不能有感情地读一读。
(生朗读。)
(师示范读。)
师:同学们愿不愿意读。
(生配录像读。)
师:能背的起立,我们把这句话背出来。
(生配录像背。)
生:我们小组认为圆明园的建筑有3个特点:第一是许多景物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平湖秋月、雷峰夕照;第二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第三还有许多西洋景观,如远瀛观、万花阵。这些特点都能体现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师:圆明园的景色真可谓包罗万象、风格各异啊!
生:我们小组从金碧辉煌和玲珑剔透两个词可以看出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因为从网上资料可以看出,金碧辉煌是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玲珑剔透是指器物小巧玲珑,比如游览图中万方安和的建筑就十分有特点。从热闹的买卖街和山乡村野也能看出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因为买卖街显得热闹,山乡村野幽静,十分吸引人。
师:那圆明园中是不是真的有商人在做买卖,有农夫在耕田从哪个词可以看出?
生:象征。
师:用你自己的话来说说象征的意思。
生:代表某种东西。
师:所以读象征时要重一点。把这句话读一读。
(生齐读。)
师:能背的一起来试试。
(生背。)
师:刚刚同学们的汇报都十分精彩,下面根据这个问题(指板书)继续汇报。
生:请大家点击青铜礼器,我们组认为青铜礼器是先秦时期的物品,距清朝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有收藏价值。再点击名人书画,在圆明园中收藏着各个朝代有名的人的书画,很有艺术价值。所以说圆明园是当时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师:你读书真认真。你们组是用什么方法来理解这个问题的?
生:我们组是运用抓重点句的方法来理解的。
师:是啊!无论是先秦的青铜礼器,还是历代的名人书画,都极具收藏价值、艺术价值。它们对研究我国的古代文明有着重要作用。然而在1860年10月18日,这一座由无数能工巧匠付出了几个世纪的辛劳而建成的圆明园,这一座由乾隆皇帝下江南所带回来的园林之梦被狠狠的打破了,是谁犯下了这样的滔天大罪是谁践踏了人类历史的文明我们齐读第五自然段。
(配录像。)
师:你们小组是怎样理解这个自然段,怎样理解这些带点词的呢谁来汇报?
生:我们小组认为统统和凡是是全部的意思,实在是指确实,任意是指随意,从这些词可以看出侵略者的野蛮、霸道。
生:我觉得还可以看出他们的贪婪。另外,侵略者们是用了掠、毁、烧三种方法把我们的圆明园给毁了。
师:英法联军在圆明园里疯狂地抢掠,实在抢不走的就野蛮地毁,确实毁不掉的就狠狠地烧。啊,无情的大火连烧三天三夜,我们这座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名园──圆明园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是谁毁灭了它?
生:英法联军。
生:清政府。
师:对啊,同学们,国弱则被人欺。因此,我们必须好好学习,振兴中华,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师:学完了这篇课文,该怎样归纳中心思想呢谁来汇报?
生:课文写了圆明园的宏伟,收藏着无数的奇珍异宝以及英法联军毁灭它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
师板书:
热爱、仇恨。
作者正是围绕着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这个中心写了两方面的内容,(指板书)所以,平时写文章时一定要围绕中心。
四、网上交流
师:学完了课文,同学们有何体会大家可以从思想内容、语言文字和学习方法等方面来谈谈,请大家分别进入这三个网址进入我们的网上论坛。
(生进入网上论坛,进行在线交流。)
师:同学们,圆明园的毁灭是我们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奇耻大辱,因此希望同学们一定要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圆明园的毁灭》实录】相关文章:
3.圆明园毁灭板书
5.圆明园的毁灭警示
7.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8.浅谈圆明园的毁灭
10.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