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居散文
“烦恼年么”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城市居散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城市居散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城市居散文
城市居散文
在20xx年的新年炮声中,我搬进了一套新房子,但是却始终没有好心情。
来西安的第一个住处是在西郊一个军工企业的老宿舍,四个刚毕业的年轻人各住一床,那个宿舍本来是闲弃的,房子中间一大堆垃圾,我是最早领到钥匙的,于是我打扫了一下午。在那个炎热的夏季,这个西晒的房子就像一个蒸笼,我们汗流浃背地躺在5元一张的凉席上不能入睡。此后我又搬到单位附近的一间民房暂住,房子阴冷潮湿,那个冬季的冷入骨髓,给骨头留下记忆。
来到新单位后我与同事王荣忠在单位附近租住了一间民房,二楼,逼仄陡峭的楼梯,房子十几平方米大,里边只有两张简易的木板床,中间是一个电炉。那年也是一个很冷的冬天,每天一大早就出门寻找新闻。他摄影我文字,我们两个愣头青曾经端掉了古城牛皮癣一样顽固的自行车黑市。也曾被人围攻跟踪,也曾申请报社派车去陕南长达半个月的寻找原汁原味的新闻线索。很冷的晚上,我们坐在电炉旁边用剪刀细细剪下自己见报的稿件,生活简单,充满激情、满足和快乐。但是房主是个尖刻吝啬的老女人,因为说好水费是包括在房费里的,每次当我们在水池子洗东西时,她就站在旁边恶狠狠地盯着,直到你关掉水龙头。更难忍受的是院子里那个一平方大小的公用厕所,气味让人连连作呕一刻不能忍受,整个厕所的墙壁和木门上的插销都油腻闪亮。于是,一等我们通过单位的试用期就毅然逃离了这个不慈祥的老人。然后我们就分开租住,快乐的日子成为彼此珍藏的记忆。
再后来,我热心的表哥在他住的小区租了一套房子给我,楼很陈旧,里面摆满了没有搬走的陈旧老家俱,透出老人使用过的气息,房子倒安静甚至有些恐怖。楼下简易房子里有一对收破烂的夫妇,由于经常为生活吵架所以没有见过面但是声音很熟悉。经常,在深夜,那女人一声高过一声的哭声让人毛骨悚然。
真正属于我自己的第一套房子是政府的安居工程,七楼顶层,也便宜。但是地处火车站附近的“道北”,市容脏乱,也是外来务工人员聚集觅活的地方。又因为集中了几个建材市场,所以整日车水马龙不得消停,拉载着钢筋、石板、钢管的大型汽车一声高过一声地加着油在马路上拥挤或者呼啸而过,冰冷、生硬、强势让人不安。小区的`马路对面是中国一个辉煌帝国的宫殿遗址,政府计划斥巨资修复重现以前的规模,不久以后这里将变成一个西北最大的遗址公园,而现在这里却是一个在城市里很难找到的市场,类似农村的集市,货物杂碎低档但很便宜。我上班的地方在这个城市城墙的西南,每天早上,我要穿过城墙的北门,在车辆和人的拥挤中穿过南门,疲惫不堪,晚上又同样回到七楼,脚步沉重。
把父母接到西安的旧房子后,因为是七楼,所以他们不愿下楼,要么在狭小的房间里看电视要么在不宽阔的阳台上晒太阳。实际上,就是让他们每天下楼转转我更不放心,因为小区绿化有限,很少有空地,小区附近的街道上车辆呼啸摩托乱窜。曾经在小区的门口,附近一对爷孙两人在遗址的石碑旁小桌子吃饭,一辆大汽车倒车时把刻有“含元殿”的石碑撞断,压住了爷孙。这发生的一切让我一直对父母安全和健康深存不安和忧虑,提心吊胆,惴惴不安。
于是新房子选择在一个很大的公园的旁边,想着父母可以每天在公园里散步锻炼而不用操心车辆。这新房子在建造时被建筑商封闭起来制造神秘。当我被允许戴着安全帽来到属于自己的房间,低矮的楼顶盘错着生硬突兀的空调管道,粗糙野蛮,一间间房子如同火柴盒样逼仄狭小,高耸的楼群互相遮挡着阳光……这一切又一次打破了我心中的梦,让我瞬间很颓废。
搬家的时间一拖再拖,终于下决心搬了。在新年的炮声中,没有喜悦只有失望和疲惫:一家三代造成居住的窄狭,急功近利的物业,缺乏责任感的服务,到处停泊挤占空间的车辆……我来到阳台,却看见邻近的高楼上大幅标语写着“用刘翔的速度迎接”-——这企业用辞不达意表达着对即将到来奥运会的朦胧冲动和肤浅兴奋。
在这个城市中,每个人内心都有自己想要的房子,他们为房子拼搏奔波而遗失了心中的房子。当一个人即将走完自己一生的时光,他孤独地坐在城市一角钢筋水泥冰冷的房子里,狭小或者宽敞,但是他的心里必定充满了无限的悲哀。我痛苦地想,这远远不是我心中的房子,我心中的房子依山傍水,春暖花开,阳光明丽,房子是一层或者两层的,很随意不功利不急迫,青砖铺地,古朴大气的原木桌子和原木直接锯成的树桩做凳子,在阔大的院子里孩子在自由嬉戏,父母在远远的另一角晒着太阳喝着茶,随意散漫。
元宵节的前一天,我离开古城的新房子,为生计又飞到南方的一个城市,眼中却依旧充满疲惫……
篇2:借居岁月散文
借居岁月散文
回首那段借居的岁月,想起曾经的青葱,心里总是感慨万千。峥嵘岁月,深深地鉴刻入生命,植入骨髓,伴随一生!在人生的路上,遇见那些美好、那些温暖,真好!
清晨醒来,看冷风从窗台钻进房来,朝我诡异地笑。窗外刚下过了一场大雨,风还没来得及把雨水带走。雨滴从屋檐滴落在窗台上,雨珠滚落一地,滴答滴答地跳跃着。我披了条毯子懒懒地依在窗前的摇椅上,看着窗外发呆,这种熟悉的感觉是那么近又那么远。只觉得胸口狠狠地发疼。
二零一五年的冬天似乎来得特别慢,十一月的时候我还穿着一件T恤满大街小巷地跑,一不小心就大汗淋漓地把头发沾湿了。然而二十年前的那些冬天,我却觉得是那么、那么地漫长,漫长到我以为自己的整个人生都会是冬季,漫长到我以为自己会等不到春天的花开、夏天的蝉鸣、秋天的硕果。
那年我八岁,那年我第一次离开家开始了借寄生活。从那年起我记忆中的冬天就是阴冷与孤独。
犹记得那条走去学校的小路,清晨的冰霜还未融化,我穿着白布鞋走在结满了霜的草地上,感觉脚趾头和手指头冷得快要断裂了,那时的我是多么渴望回到温暖的南方,那里没有冰霜,没有寒冬,有的是暖暖的太阳。每次快走到学校了,脚也冷到麻木了,没反应了。随之而来的就是那长在脚趾头上的一个个的冻疮。等到冰霜融化,太阳出来的时候,那一脚的冻疮就开始发痒,狠狠地痒,痒得想脱了鞋子袜子用手去抓。很多时候是抓烂了也还不解痒,就恨不得把脚给剁了。这种情况每一年都要上演一遍,以至于脚上堆满了疤痕。每当我看到脚上那些还未消去的伤疤,我就仿佛看到自己心里的伤疤。脑海里浮现出一个小姑娘背着小书包孤独地走在冰霜上的情景。她那背影孤独而倔强,她身边有小伙伴手拉手走过,她的眼神落寞而忧伤。她在怀念,怀念那温暖的地方,那个没有冰霜,没有冻疮的地方。那个地方有小伙伴,有家,有爱。
大山里的冬天除了寒冷似乎也就只剩下寒冷了。九几年的时候还不流行羽绒、羊绒这些保暖的东西。记得那时盖的被子还是自家打的棉花弹的棉被,那棉被用了也不知道是多少十年了,既笨重又不暖和。晚上睡觉的时候,就脱了外套盖在棉被上。但是尽管门窗都紧闭,身子也盖得严严实实的,依旧还是冷得不行。脚经常冰冷冰冷的,冷得睡不着,只能蜷缩着身体熬到天亮。后来学聪明了一点就把脱下的外裤包在脚上,借着有体温的外裤,脚也难得有了一丝温暖。熬到了下半夜,脚终于暖和了,也就睡着了。每当睡不着的时候就会特别想家,特别想母亲,想母亲那张小床,想母亲身体的温度。因为以前每到冬天我就会挤到母亲那张小床上和她一起睡,她总是怜爱地把我那双冰冷的小脚夹在她的大腿里,她的腿暖暖的,我在那温暖的包围里幸福地入睡了。
很多个寒冷的夜里,失眠的我就裹着棉被坐在窗前发呆,听窗外昆虫在OO@@地叫着,任灵魂飘荡在那漆黑的夜里,空洞的.心被黑暗一寸一寸地吞噬。有时突然来灵感了,就铺开纸笔,信手挥毫一翻。又或者借着手电的光,读张爱玲那凄美犀利的小说,读“青春布老虎”那青春懵懂的心情。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当我再次回过头去看那段孤独的岁月,我心中只有感恩没有恨意。我觉得那是我人生中一笔很大的财富。那是一段难得的岁月,那种孤独感让我的心思变得细腻,让我的性格变得坚韧。在那个小窗前我读了很多优秀的作品,如张爱玲的《半生缘》、《红玫瑰与白玫瑰》、《倾城之恋》,似痞子蔡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像《鲁兵逊漂流记》,像《红楼梦》、《水浒传》等等。在那个小窗前我也写过无数的文字,发表在上的文字虽然稚嫩,但是收获了很多喜爱自己的读者。她们支持着我,鼓励着我,陪伴着我。让我重拾阳光,走到了今天。
雨是大山里的常客。记忆中的岁月里,大山一年四季都泡在雨里,那雨经常一下就下个好几天。冬天的雨冷得刺骨,下雨天里最不愿意的就是出门,大人们都躲在家里烤火,拿个破了洞的铁锅架在客厅,从煤炉灶里烧着了木炭放到锅上,大家就可以围坐在火炉边边嗑瓜子边唠嗑烤火了。但小孩却不得不套上雨靴,撑把雨伞上学去。我有双绿色的雨靴,很普通的那种,但我却分外爱惜。因为那是一双有故事的雨靴。这双雨靴原本的主人是小青,她是我转学后交到的第一个朋友,是我人生中最最重要的朋友。
那个冬天的台风特别多,台风一来,雨就跟着来了。于我而言,刚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还要遇到最讨厌的雨,简直就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开学没多久,仅有的两双布鞋就双双沦陷了。大冬天的,没有雨靴的我只能狠狠心穿着拖鞋去上课。后来数学老师发现了没穿鞋子的我,把我带到办公室一翻关切的询问,问得我只能委屈地哭泣,看得老师也心疼地红了眼眶。他把我带回家,给我穿上了他女儿的袜子和雨靴。突如其来的温暖让我不知如何拒绝,亦不知如何感谢,只是傻傻地一个劲地在那抹眼泪。后来布鞋干了,我去还雨靴,那是我第一次见到小青,那是个眼睛大大,脸蛋圆圆的小胖妞,她比我大一岁。她把雨靴送给了我,并说要跟我做朋友,还邀请我与她一同吃晚饭。于是我们就真的成了好朋友,我们的友谊一直持续到了现在。后来偶然说起,她才道出,是因为她父亲跟她讲了我的事情,她觉得我好可怜,于是决定要与我交朋友。如今常听到别人说不用你可怜我这样的话。但是在儿时,她所谓的可怜只是她内心一种柔软的感情,是她想表达友善的一种方式。我听到时满满的感动,也特别感恩她的父亲,那个可爱可最敬的乡村教师,是他的一个善举给了孤独的我一份大大温暖。
在外借居八年,经历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周华建在“花旦”里面有句歌词是:“花花舞台多缤纷/走着走着岁月无痕”,他唱的是花旦在舞台上的岁月。但现实中,岁月怎么能无痕。每一步都有一个脚印,烙在心里,就算压在心底也还是那么真切地存在着。时刻提醒着自己,鞭策着自己。然冬天总会过去,春天的鲜花准会如期绽放。看,二十多个四季轮回,你还在,我还在,爱还在,幸福也还在。
篇3:天朗明居散文
天朗明居散文
雨,下了好几天,洋洋洒洒,缠缠绵绵地,看那雨,似是春天的雨啊,春天,就下的是那样的雨,感觉,春天的脚步是越来越近了……
到得今天,天空终于放睛,没有了那细雨绵绵,取而代之的是烂灿的阳光,走在大街上,听到人们欣喜的说:啊,终于出太阳了,我也搭上一句,是呢,终于出太阳了,于是,笑意满溢,暖洋洋地站在天桥上,拿出手机来拍照,看车水马龙,看蓝天白云,看花,看草,看庭院深深。
每天上下班,都要经过这个叫“天朗明居”的公交车站,也要经过这个叫“天朗明居”的.小区。天朗明居,这简单的四个字,模看竖看都感觉到它唯美的一面,看着,想着,就让人由心的感到温暖,真要感谢起这个名字的人哪,天清朗,居室明,这不就是我们想过的生活吗?
小区外面种了许多花草,小区里面曲径通幽,老老幼幼正沐浴在阳光里,悠闲嬉戏,每每经过这里,每每看到这样融融的氛围,就更喜欢这四个字了,它代表了一种心情,代表了一种愿望吧。
雨后的天空更显得蓝,雨后的街道更显干净,雨后的空气更清新,经历过雨的心呢,是不是更安然,更成熟。
生活在城里,能得一舒适宽广明亮的居室,也应该是人生一大乐事吧,为这个安身立命之所,我们每天辛勤工作,早出晚归,为了那一份睛朗如阳光的心境,我们更是每天乐意的将它变成文字,美化其中的点滴,让它永恒于心。
生活的色彩,一定要用我们自己的双手去调,加些欢笑,加些忧伤,加些激情,加些矫情,加些甜,加些苦,就尝到了五味,就有了丰富的人生体验。
天朗明居,天清朗,居室明,愿这其中,有你,亦有我,愿,我们的天空,心的天空时时清朗,居家明亮,温馨。
篇4:归园田居散文
归园田居散文
人生最好的归宿,我认为,便是归园田居。
洗净凡世的铅华,褪去浮躁的心灵,行走于那天地静幽之间,重返回人类最初的那纯净世界。去亲近自然,去感悟天地,在那田园牧歌的旷野里,化为这混沌间的一片祥云。
年少时,我们或许太过于血气方刚,一心想要追逐那万丈高峰的顶端,去拼命攀爬,去不择手段,为了那些虚妄的东西,过着反复重往,或者心惊胆颤,又或者无可奈何,却又爱于攀比的生活。在那偌大的充满钢筋铁骨的城市之中,为了一套房,为了一辆车,为了结婚生子,为了金钱权利,为了物质的高度充足,心中便有了功利。那些功利,那些金钱权利和浮华,是人类欲望的噩妄,过分的崇拜金钱与权利,使人们的精神和信仰严重匮乏,人们在这条追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依靠酒精和迷幻来麻痹自己,精神的空虚与乏味,使得人们渐渐迷失了自我。
或许只有放下这所有的虚妄,才能重新找回自我。远离城市的喧嚣与浮华,寄情于自然山水间,或许你才真实的发现,自己失去的太多太多,内心再也无法平和,再也无法纯净,那些生不带来死不带走的东西,就如那江湖上的烟波,轻轻一挥手,便烟消云散,毫无可恋。这时便会开始寻找,想摆脱这束缚着身心自由的牢笼与枷锁,重回自然怀抱,回到人类最初的状态,那农耕文明始初之时,那和谐纯净的状态。在那一刻间放下,放下所以曾经的贪欲噩妄,重归于青山绿水里,在那淡淡的,平凡而又简单的生活中体会那暖暖的,温馨而又和舒畅的快意。
自古就有很多力图挣脱世俗牢笼,去寻回自我的人,许由不愿为世俗所迫,隐居山林,云间山万里,水溪悟道意的逍遥;陶渊明辞官回乡,去采菊东篱,体会悠然南山的闲适;刘禹锡独居陋室,谈笑鸿儒,调琴阅经,无丝竹乱耳,无案牍劳形的悠雅;林甫清高无为,泛波孤山,与梅为妻,与鹤为子,出世尘外的飘逸。
宋代的.白玉蟾有诗云:“白云黄鹤道人家,一琴一剑一杯茶。羽衣常带烟霞色,不染人间桃李花。”说的便是这出尘世外的道理。道家的人自称自己为真人,道教认为被世俗所困,在万丈红尘中徘徊堕落的都是假人,只有做到清静无为,道法自然才能称之为真人。真人便是真正的人,真正的人所该有的生活和命途便是如此,不羁尘俗,不问世事,那些纷争都与自身无关,都不过是过眼烟雨,便将毕生精力放在参透人身宇宙的奥秘中去。从古自今,“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正是那些大智慧的人的超然追求。
这样的田居生活在现代社会或许无法实现,但我们仍可追寻,放下一切虚妄,寻一方宁静清幽的小镇,找一份自己爱做,能为自己获得心悦的事情,不问江湖世事,不理钱权浮华。朝起推门开窗,仰见那青山绿水的清新,暮晚披星而归,沉看这渔舟江霭的醉意。门前养一只曲丽的画眉,泡一壶清茶,逗鸟品茗,或者养一池鱼,俯身静看鱼儿水中游逸。闲时寻一棵苍古树下,携琴而坐,轻抚丝弦,让身心洗涤在梵音蛩唱的美妙世界里,又或者读一本书卷,在书海香墨中徜徉叠荡。一个人在家可以一展宣纸,书写一方汉字,描绘一幅丹青,又或者约上三两好友,在小院里下一盘未分胜负的残棋,斟酌一段古言诗句的文意。这样的生活,无功名利禄的烦心,更无钱权纷争的算计,只是在自己的小天地里,悠然自得。
我认为,这就是人生最好的归宿,不用去费劲心力的想如何争名夺利,更不用去苦其心志来赚取家财万贯,一顿三餐,衣食有依,家人平安,自心愉悦,这就是最好的人生。
如若真当可以,我愿放下所有,寻那一方清秀古朴的小镇,带着我所有的爱,我爱的人,我爱的事,我爱的一切,在那悠长的岁月里,静静的,静静的,终了此生。
篇5:燕来居散文
燕来居散文
在县城蜗居这漫长而煎熬的十五年里,总能看见屋檐下来回穿梭的燕子。每当春暖花开的时候,燕子就从南方飞来,在破烂而简陋的房檐下筑巢、繁衍后代。
今年,蜗居被一栋现代派拔地而起的楼房取代。我亲眼目睹了燕子房梁下筑窝的前后经过。
那时我正沐浴着阳光,在躺椅闭目眼神。忽然两只燕子飞到房前来回盘旋着,唧唧啾啾地叫个不停。它们一会上下翻飞,一会嘴对着嘴在亲昵地说着悄悄话。突然间,一双深灰色的燕子,牢牢地立在电线上。一身光滑的羽毛,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腹部和脖子之间有洁白的斑点,像黑夜的星星;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闪闪发亮。最有趣的就是那尖溜溜的能说会道的小嘴巴!另一只也落在电线上。它们一会儿蹦蹦跳跳,一会儿拍着翅膀,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好像在说,这地方真不错,我们就在这做窝吧!我仔细地看清楚了,从形体和个头来看,它们应是一雌一雄,是一对夫妻。
过了一阵儿,它们相继地飞走了,我有点失落,但是我还在焦急中等待,希望它们再次光临寒舍。不大一会功夫,那两只小燕子果然飞了回来,可惜的是这次在屋檐下绕着圈飞,一边飞一边唱,唱得好极了。记得小学时读过的这样描写燕子的句子:“在蔚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心痕细线,线上停着几个小黑点,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写出了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为这明媚的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多么形象的描写呀:蓝天作衬,线细作谱,停在电线杆上燕子远远望去多么像跳动的黑色音符,一幅巨大的赞美春天的曲谱就展现在读者眼前,真是令人惊叹。
这比喻生动而形象,描绘出燕子的静态之美。人们喜爱燕子,赞美燕子,自古有之。如“燕子素以雌雄颉颃,飞则相随”,“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燕尔新婚,如兄如弟”,“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正是因为燕子的.这种成双成对,才引起了有情人寄情于燕、渴望比翼双飞的思念,才有了“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才有了“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才有了“罗幔轻寒,燕子双飞去”,才有了“花开望远行,玉减伤春事,东风草堂飞燕子”的吟唱。
此时,一份恬淡,品一壶清茗,置身于柔和的音符中,沉浸在唐诗宋词里,仔细地观察着燕子那曼丽如剪刀般的尾巴,斜着身子在空中掠过。这样来回持续了一个月,也没有见燕子筑巢。心急火燎地我地问老公:“这两只燕子怎么在屋檐下飞来飞去,不肯筑巢。”
“没有搭建鸟巢的地方,拿什么安家。它们是等待我们给搭建平台。”
我心里不悦,大声呵斥道,这燕子拉了很多粪,把台阶上搞得脏兮兮的,把它们撵走算了。”
“这燕子是益鸟,燕子给我们带来福音与希望。就守候着吧。”
听了老公的话,我顿时笑逐颜开,连忙搬来梯子,找来钉子和麻,小心翼翼地在瓷砖缝隙间钉上钉子,用麻绕在三个钉子之间,给燕子营造一个筑巢的平台。我每天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匆忙下楼,看燕子筑巢。看着它们忙碌的身影,聆听着它们叽叽喳喳、欢快的叫声,我忘记了一切烦恼。
平静如水的日子因这两只燕子变得富有生机。我坐在阳台,看着燕子忙碌的身影在想,人也是和燕子一样,为了生计,起早贪黑,为了儿女,不辞劳苦呀。然而在每天的奔忙中心里却盛满了甜蜜与涓涓的幸福。它们出出进进,行色匆匆,用嘴一点一点地衔来泥土、树枝、羽毛、掺杂着燕子的唾液,在平台上筑巢。
中午,巢垒架得很整齐、有一碗口大了。累了大半天的燕子,正双双依偎着站在门框上,爱抚地相互梳理着头上的泥土。看到这感人一幕,一股幸福的感觉在我心里油然而生!它们就这样一根草一根草地往回衔,一天筑一截,等新筑的泥土干了,牢固了,再接着往上筑。不到一星期,它们美丽的新房便建成了。我们的家里也多了两个新成员,平添了许多吉祥和乐趣。我对它们肃然起敬。这些小精灵真了不起呀,它们筑巢,要选择合适的位置,到规划建筑,好像都是胸有成竹,而且不辞劳苦,有毅力,有耐心,锲而不舍。在鸟族中,唯独燕子不呆在鸟笼中,仍靠自己的辛劳在大自然里坚强而自信地生存着。这样的鸟儿,不足以令那些青睐寄生生活的人汗颜吗?
在现实生活中,我是个缺乏耐心的人,凡事急于求成。自从看到燕子筑巢的全过程,我豁然开朗,深受启发:想成就一件事,不但要有深谋远略,更要有毅力、耐心和锲而不舍的精神。
篇6:归园田居经典散文
归园田居经典散文
青山才是我的颜色。
微风便是我的衣袂。
河里漾起的微波是我脸庞旋起的笑窝。
抖落满身的尘土,我愿就此拟作一朵红花,依在青山绿水中。
不必给我山珍海味,我只要几亩薄田,种些粮食蔬菜,且足果腹充饥便可。
不必给我琼楼宇厦,我只要几庐茅草,搭个草屋卧榻,能够遮蔽风雨就好。
守着南荒的野花与东升的太阳,最好不过是有些绵酒啊,这日子就算圆满了。
我要在房前房后种满花草树,东边这棵叫做五柳,西边那株名为靖节。春天花香芬芳,夏天郁郁华章,秋天硕果累累,冬天弹一曲无弦的流觞,和着这四古八荒的悲鸣,直到天亮。
黄昏是一天中最温情的'时刻。袅袅的炊烟丝丝缕缕地从黄墙青瓦中升起,模糊了村庄的轮廓。牧童赶着牛叮叮当当地向家走去,人们也三两招呼着结束了今天的农活。
浓浓夜色被几声犬吠打破,像是深墨中坠如几点清水,晕出了些许浅淡,很快又归于平静。第一缕日光伴着几声辽远的鸡鸣划破长空,新的一天开始了。
破败的茅屋不大竟空得可怕。孤独的寂寞从西屋尾晃到东屋头,荡在房檐上笑我痴。
傍晚时分,我总爱站在离草庐不远的山丘上,看着日落的余晖,看着四合的天幕。
我回来了。我对着风说。
我回来了。我对自己说。
篇7:新疆主要城市宜居环境比较研究
新疆主要城市宜居环境比较研究
新疆地域广阔,各城市自然环境差异较大,再加上经济发展程度不同,显现出来的居住适宜程度迥异.本文利用因子分析方法,通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包含自然环境和生活便利两方面的`十个指标,对新疆的十六个主要城市进行比较分析,较为客观地评价出了各城市的宜居状况,从而有利于各城市从中找出差距,努力促进自身建设.
作 者:彭根生 吴一丁 作者单位: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刊 名:科技信息(学术版)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33) 分类号:X8 关键词:宜居环境 因子分析 排名 评价篇8:城市隐者散文
城市隐者散文
真正的隐者,不是隐于林,而是隐于市。庭前应有似雪梨花,几上飘散着清茶的香气。最重要的,门上应有‘谢绝探访’的字迹。
清晨捧一卷经书,黄昏拾阶上落叶。冬季以文字取暖,夏天纳清露凉意。听海啸不惧,闻地震不惊。闲观浮云遮巷,夜与孤月对吟。
这就是我梦想中的并为之奋斗了数十年的生活场景,然而,我一边恋恋不舍地眷念着红尘;一边朝朝暮暮地与俗念作斗争。看似悠然沉静,内里却对生活有着严苛的界定。我像是被掏空了灵魂的躯壳,日日游走于空泛的世界之端;又像是被风推来桑去的.云朵,夜夜在劲急的风里泫然欲滴!
我是这样柔弱又是这样坚硬;我是如此高傲而骨子里又塞满了自卑;我的满得快要溢出生命的渴望总是在我永远无法触及的距离!
两百篇诗,是为了心中那个永不能实现的梦吗?到了今天,我终于相信,真正的隐者,不是隐于市,而是隐于林,因为,只有被所有人遗忘的角落,才能成就一个真正的隐者!我,想成为隐者的愿望实际上昭示着我对这个世界有着更多更强烈的欲求罢了。
在内心经历过无数次激烈的搏杀之后,我决定放弃,放弃做隐者的梦想才是一个隐者的首要条件。从兹,永远以谦卑的灵魂,等待着命运的宣判。
【城市居散文】相关文章:
1.原上居散文
2.燕来居散文
3.城市遐想散文
4.只愿与竹居散文
5.借山而居散文
6.城市的随笔散文
7.城市的细节散文
8.北方的城市散文
9.晚安,城市的散文
10.陌生的城市散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