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SUN001”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4篇第四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次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后的第四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第四课第二节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
第四课第二节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
第四课第二节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侯各庄中学 赵海涛 .11.17
上一课我们学习了我国是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本课开始学习我国是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即我们要学习和了解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三个基本纲领中的纲领。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的同时,为什么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不知大家有没有产生过这样的疑问。如果有,则请大家回想一下以下几个问题:
1.当初资产阶级为什么要发动以推翻封建政权为目的的资产阶级革命?
2.我国改革的包括哪些内容? 3.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包括哪些方面? 、、
4.我国在政治领域的奋斗目标和要求是“ ”。
因此,大家在回顾了上述问题后,就会明白课本上的这句话: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而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
大家都知道,每个基本纲领都由 和 构成。那么政治纲领的基本目标(或含义)是 。其基本政策包括??????(你能找到吗?)现阶段只要求大家学习和了解其中的三项政策内容:第一框题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即坚持和完善 制度;
第二框题 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建设 国家;
第三框题 努力促进全国各族人民和睦团结—即坚持和完善 制度。
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
1.如何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从它与我国 的国家性质之间的关系看:
(2)从它的'基本内容看:
①议事原则:
②人员组成:
③机构性质:
④主要职能:
(3)从它的组成机构——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看:
其他国家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 ,
并对人民代表大会 ,
受人民代表大会 。
请注意以下几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 权力机关:
①行使的职权是: 、、、;
②常设机关是 。
2.关于人民代表的几个问题
(1)各级人民代表的性质及其产生:人民代表由 产生。
(2)人民代表的特点极其原因:特点是 。
(3)国家保障人民代表完成行使国家权力的使命。(见《伴你学》有关问题)
3.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什么?
复习和巩固:
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
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3.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 ;
其常设机关是 。
4.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 。
5.政治纲领的基本目标(或含义)是 。
6.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基本路线中提出的我国在今后相当长内的奋斗目标是 ,其中对政治领域的奋斗目标和要求是“ ”。而有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是实现民主的坚强后盾。要真正实现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健全法制,依法治国。
二、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从不同的角度找出我国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性(为什么要把依法治国作为新时期我国的重要治国方略?):
⑴
⑵
⑶
2. 依法治国的含义:
(1)含义:
(2)本质:
(3)根本目的: 。
3.实施依法治国有哪些要求?
(1) (这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 );
a这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 。
(2) b 有何重要性?
c 有何要求?
a这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 。
(3)
b依法治国对司法机关提出了什么要求?
(4)
a为什么要对公民进行法制教育?
b从中你能找出我国法制教育的基本目标吗?
复习和巩固:
1.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 。
2.依法治国的含义是
3.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是 。
4.我国为什么需要依法治国这个治国方略?
5.要依法治国必须做到哪些要求?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 。而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人民必然把我国的 个民族包含在内。我国是怎样保证少数民族的人民当家作主、促进全国各族人民和睦团结的呢?
三、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我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
主要表现
; 。
2.我国维护民族团结和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性
3.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1)基本原则是: 、、。
(2)为此我国采取的一些措施:
????
其中包括我国于开始全面实施的 战略。
4.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
—— 制度
(1)对民族区域自治的认识:既是我国的 ;
也是我国的 。
(2)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
(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意义)
班级 姓名
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
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3.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 ;
其常设机关是 。
4.政治纲领的基本目标(或含义)是 。
5.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班级 姓名
复习和巩固:
1.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 。
2.依法治国的含义是
3.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是 。
4.我国为什么需要依法治国这个治国方略?
5.要依法治国必须做到哪些要求?
篇2: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四)
课标要求: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邓小平理论形成与发展过程,认识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指导思想。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它是对邓小平理论的发展,认识它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样,都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2)、过程与方法:教师应通过邓小平理论形成与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等重大理论问题的教学,引导学生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科学性,启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及时评价学生学习表现。(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社会百废待兴的形势,认识邓小平理论提出的必要性,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意义,认识邓小平在创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的重大贡献。教学课时:1课时。重点难点:重点: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难点: 如何了解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脉相承的马克思主义实质?教学建议:(1)可以先播放《春天的故事》这首广为流传的歌,由此引出本课内容。(2)“创建新理论的宣言书”一目,首先需要讲明背景,教师可以首先回顾“文化大革命”期间与林彪、江青xx集团有关的“左”倾错误。粉碎“四人帮”后,出现了 “两个凡是”使得 “左”倾错误指导思想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这使“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得不到纠正,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然后重点叙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所起的“宣言书”的作用,促成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实现伟大转折。最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也是本课重点。由于必修一和二已经讲过,所以,这里只需依据教材简单讲述即可,注意突出分析邓小平对中国实现伟大转折、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起的巨大作用。邓小平理论,是在这次全会前后开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伟大转折的实现,与邓小平进行的不懈努力是密不可分的,让学生为下面内容的学习作好思想准备。(3)“邓小平理论的发展”一目,教师可让学生欣赏有关邓小平“南方谈话”的音像资料,结合课本文字介绍掌握“南方谈话”的时间及其内容。对学生比较熟悉的十四大、xx大的内容可依据教材,让学生自学掌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设计以下稍有深度的问题:邓小平理论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否有区别?邓小平理论与邓小平思想是否有区别?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什么?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否没有“解放思想”?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分析解答,最终得出:“邓小平理论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的结论。(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一目,主要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背景、内容和历史意义,只需要依据教材讲述即可,关于“三个代表”的历史地位,可以引用中共xx大的相关影视资料和xx大以来的建设成就加以证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意义。
篇3:第四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四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同步解析与检测※
初三政治总复习
第四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
一、知识结构(见课堂笔记)
二、考试说明要求
框 题
知 识 要 点
基本要求
识记
理解
活动
充满生机和活力
的制度
基本经济制度的含义
※
国家在经济建设中发挥的重大作用
※
现阶段我国存在的经济成分
※
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人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
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的表现
※
当前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和远景目标
※
可持续发展的选择
人口、资源与环境相协调才能使社会持续发展
※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及要求
※
三、课堂练习
(一) 1、填空:(每空2分,共36分)
国 有 经 济
集 体 经 济
含义
地位
作用
2、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 。
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是 。
4、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是由我国的 和 决定的。
5、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以 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6、 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7、所谓小康水平,既包括 的改善,也包括 的充实;既包括 的改善,也包括 的改善。
8、在改革中我们始终坚持两条根本原则:一是 ;二是 。
二、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它的要求有哪些?(14分)
2、小康水平的含义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我国的小康水平的`?(13分)
3、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宏伟蓝图和目标是什么(三步走战略)(15分)
三、辨析:1、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地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不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12分)
2、小康水平就是指物质生活宽裕。(10分)
附:【联想与扩展】1、西部大开发符不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
2、实施西部大开发更体现出祖国对人才的需要。我们青少年应该如何做?
答:(1)树立祟高远大的理想。(2)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掌握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技能。(3)正确选择目标,从实际出发,要符合社会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把握好自己的人生航向,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建设者和接班人。
3、作为一名初三的学生,应用怎样的行动推动西部大开发?
答:(1)立志投身报效祖国。(2)向家人、亲友宣传西部大开发,做好本职工作,以实际行动支持西部大开发。(3)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投身祖国建设打下基础。
※同步解析与检测※
初三政治总复习
第四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
一、知识结构(见课堂笔记)
二、考试说明要求
框 题
知 识 要 点
基本要求
识记
理解
活动
人民当家作主
的法治国家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
和睦团结的
祖国大家庭
用实例说明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作用
※
努力促进全国各民族的和睦团结
※
我们是国家
的小主人
公民作为国家的主人,有积极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责任
※
公民主动参与对推进政治建设的重要作用
※
三、课堂练习
(一)填空:(每空2分,共40分)
1、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 。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是 。
3、我国的权力机关是 。
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 。
4、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是 、 、
和 。
5、依法治国,对公民的要求是人人都要、、、和,依法维护国家利益,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6、政府能否 ,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生活质量的高低。
7、法律的本质是保护 的。
8、民族 、和 作为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和政策。
9、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是发展社会主义 ,建设社会主义 。
二、简答:
1、如何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15分)
2、结合材料和具体实例谈谈依法行使职权,建设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是什么?(15分)
三、不定项选择题(10分)【精典题例】
1、“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民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这段歌词表明( )
A、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B、各民族大团结日益巩固和发展
C、我国已确立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新型的民族关系
D、爱国主义是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巨大精神力量
2、5月26日央视《新闻联播》报道,如今,西电东送北、中、南三大通道全面提速,西部生生不息的水火正在变成电流,在空中实现能源大规模东进已为时不远。西电东送工程的开工建设有利于( )
A、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B、发展地方经济,增强民族团结
C、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D、东西部地区同步富裕
四、辨析: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但由于人口众多,我国人民并一定能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什么国家机关?它行使什么职权?(20分)
【联想与拓展】: 1、十六大的全称是什么?什么时候召开的?
答:全称为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于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召开。
2、十六的主题是什么?
答: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知识链接】
十六大与课本知识的联系:
1、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和文化(第四课)。
2、“一国两制”:(含义、重要意义、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其在香港和澳门成功实践的意义)(P书54-56页)
3、“三个代表”思想的含义、重要意义:(P书45-46页)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口、资源、环境状况,党的基本路线(第三课)。
篇4:第四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自我检测※第四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四课――周测1)一、填空:
1、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 、、文化全面发展和全面进步的社会;是 文明、 文明和 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社会。
2、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大舞台上,活跃着多种所有制经济,其中唱主角的
是 经济。
3、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是,它包括 经济和经济。
4、 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5、其它所有制经济包括 、 和 等。
6、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我国的分配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7、在改革中我们始终坚持两条根本原则,一是 ; 。
8、为了开发和利用西部的自然资源,兴建的大型工程有 、、
、 。
9、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 。
10、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机构(或我国的权力机关)是 ,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是 。
11、实行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就要有法可依、、、
、 。将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纳入依法治国的轨道。
12、生活在法治的国家里,人人都要 、 、 、 ,依法维护国家的利益,规范自身行为。 13、法律的本质是保护 。
14、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 制度,这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
15、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 、 和 ,这已载入了我国的宪法和法律。
16、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坚持 ,它是我们立党的根本,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决定着我国文化事业的性质和 。
17、社会主义 建设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具体来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 建设;二是 建设。
18、加强社会主义 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19、发展 和 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同时,提出了实施 的伟大战略。
20、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鲜明 性和 。
21、我国的文化发展,不能离开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要坚持的原则,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文化交流。
22、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规定了我国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的奋斗目标
是 。
23、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 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4、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在理论成果,一是,二是 。
友情提示:积极勤奋地努力和不计成败的洒脱是成功的两翼。
自我总结:
【第四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相关文章: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