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有关重阳节的简短故事

有关重阳节的简短故事

2023-12-05 08:36:51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旋风儿”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有关重阳节的简短故事,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有关重阳节的简短故事,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关重阳节的简短故事

篇1:重阳节简短故事

重阳节是在每年农历的九月初九举办,九九重阳正赶“九”,又代表着中华人民的喜悦、兴奋。我国已经把九九重阳节定为老年人的节日。同学们,九月初九时,你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做了什么,怎样让他们过得难忘,快乐呢?听听我的亲身经历吧。

又一次九月初九了,天上、屋顶上......到处是秋天的身影,大地都披上了一层厚而蓬松的金沙,金灿灿的,亮晶晶的。我看了看日历,原来今天是九月初九,九九是重阳节呀,是长辈们的节日,我怎么会忘了呢,应该向她送什么礼物呀。我想了好一会儿,想不好呀。正当我心情烦躁时,我随手拿了一张报纸,看见了“重阳节”这三个字,喜出望外,认真地阅读起报纸来,报上清楚地写着每当重阳节时,做子孙的应该陪自己的长辈出去到郊外。散散心,吃吃糕点,看看菊花,这就是最好的礼物,体验这个秋天带来的幸福。看了这张报纸,我的心里有了小算盘。

我走到奶奶跟前,想考考奶奶的记性就笑着说:“奶奶,你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奶奶疑惑地说:“哦......哦......哦,是你的生日吧?”“不是,不是,我生日早过了好几个月了。”奶奶又思索起来,“难道今天是你妈妈的生日?”“更不是了,今天是重阳节,是你们的节日。”奶奶恍然大悟,笑了。我又继续说:“我陪您出去玩玩吧!”我和奶奶出发了。我和奶奶一边说,一边走,走得更远了。我和奶奶不知不觉度过了一天可爱的重阳节。

天暗下来了,妈妈爸爸回来了,还带了一袋糕点,可真是雪中送炭啊。正准备给奶奶过重阳节。上面缀着各种花纹,有的是嵌着几棵小草......我们一家人围坐在餐桌前,津津有味地尝起了糕点,可好吃了。奶奶笑了,像年轻了几岁。

重阳节的故事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知道这首诗写了什么节日的事情吗?诗中写的就是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的事情!每到重阳节这一天,人们都会全家出动,登高赏菊插茱萸,很是热闹。那么重阳节是怎么来的呢?民间流传着这样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汝南县有一个叫桓景的农夫,他和妻子守着几亩田养活孩子和父母,日子过得倒也安生。可是,天有不测风云,汝河两岸突然害起了瘟疫,夺走了很多人的性命,尸首遍地也没人掩埋。桓景的父母也没有逃过这一难。看着村子里的乡亲们病的病,忘的忘,桓景非常痛心,决心要找出原因,拯救大伙儿。

一天,桓景在一棵大树下休息,突然看到老父亲拄着拐杖一摇一摆地向他走来。桓景喜出外望,一把抓住父亲的手说:“父亲,父亲,您还活着啊!”父亲抓住他的手说:“儿啊!你还记得小时候我教过你的歌谣吗?战胜瘟疫,救治乡亲们,就全靠你了!”说完,老父亲突然不见了。桓景急得大喊:“父亲,父亲……”他一着急,就醒了,原来是一场梦啊!

桓景仔细地回想父亲跟他说的话,小时候的歌谣,啊,想起来了!他不禁小声地哼唱起来:

汝河里,有瘟神。

爬上岸,人遭殃。

东南山,费长房。

除瘟疫,他帮忙。

桓景一下子明白了:原来这瘟疫都是汝河里的瘟魔带来的!要想救大伙儿,就要到东南山找费长房神仙帮忙。想到这里,桓景立刻动身到东南山,寻找神仙。

桓景翻过了一座又一座的高山,趟过了一条又一条的大河,吃尽了万般苦头,终于到达了东南山。只见这里云海茫茫,树木葱葱,溪水潺潺,到哪里去找神仙呢?

桓景找了好几天,都没有找到神仙。一天,他坐在一块大石头上发愁,突然面前出现了一只雪白的仙鹤。奇怪的是这只仙鹤冲他直点头。桓景不明何意,也向仙鹤点头示意。谁知仙鹤忽然飞出去两三丈远,之后又向桓景点头。桓景走近它,它又飞走了。

桓景明白了仙鹤的意思,便跟着仙鹤向前走。就这样,爬过了几个山坡,转过了几个弯,仙鹤终于停了下来。桓景喘了一口气,抬头看去,只见不远处的山坡上坐落着一座古庙,庙门口的横匾上写着“费长房仙居”几个大字。桓景惊喜万分,快步来到门前,但是大门紧闭,怎么叫也无人应答。桓景以为仙人不在,就恭恭敬敬地立在门前,等着仙人回家。直到第四天的早上,大门终于开了,只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走了出来, 来到他面前说:“念你一番诚意,为民除害,随我进来吧!”桓景明白了这位老人就是费长房神仙,连忙磕头拜师,跟着师傅进了门。

之后,师傅送给他一把降妖青龙剑,并传授给他除妖的法术。从那以后,桓景每天跟着师傅刻苦练功,一心想着回去除害。

一天晚上,师傅对桓景说:“桓景啊!明天就是九月初九,汝河里的瘟魔又要出来害人了。你的武功也练得差不多了,如今正是你斩妖除魔的时候,带着青龙剑回去吧!”师傅又拿出一个包裹,说,“这里有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你拿回去分发给大家,让他们登上高山去避祸吧!”说着,师傅召来仙鹤,将桓景驮回了汝南。

回到家乡,桓景把乡亲们召集起来,把神仙的话跟大家说了一遍。第二天一早,他带着大伙儿登上了附近的高山,并把茱萸叶子分给了大家,又把菊花酒倒给大家喝,说是有驱除瘟疫的作用。桓景把大家都安排妥当之后,就提着青龙剑回到村中,等着瘟魔的到来。

不大一会儿,只听汝河怒吼,怪风旋起。瘟魔走上岸,穿过村庄,走千家串万户却没有看见一个人,忽然抬头见人们都在高高的山上欢聚。它怒火中烧,几步窜到山下,准备冲上高山。突然它觉得酒气刺鼻,茱萸冲肺,熏得它头昏脑涨,不敢靠前登山,只好转身向村里走去。

诺大的一个村子,只有一个人端坐在屋中。瘟魔吼叫一声向前扑去。桓景一见瘟魔扑来,急忙舞剑迎战。斗了几个回合,瘟魔战不过他,拔腿就跑。桓景“嗖”的一声把降妖青龙剑抛出。只见宝剑闪着寒光向瘟魔追去,剑光一闪,青龙剑如同一道闪电,射中瘟魔的心肺,瘟魔倒在血泊之中。乡亲们见了无不拍手称快!

从那以后,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魔的侵害了。从那时起,人们就将九月初九定为一个美好的节日——重阳节。在这一天里,人们全家团聚,登高望远,佩茱萸,赏菊花,欢度佳节。

篇2:重阳节的故事

说是很早以前,有个庄户人家住在骊山下,全家人都很勤快,日子过得也不错。有一天,这家主人从地里回来,半路上碰上个算卦先生,因为天快黑了,这先生还没找上歇处。由于主人家里很窄,只有个草棚子房,于是就在灶房里打了个草铺,让妻子儿女都在草铺上睡,自己陪着算卦先生睡在炕上,凑合着过。

第二天天刚亮,算卦先生要走,庄户人叫醒妻子给先生做了一顿好吃喝,又给先生装了一袋白蒸馍。算卦先生出了门,看了看庄户人住的地方,叮咛他说:“到九月九,全家高处走。”庄户人想,我平日没做啥怪事,又不想升官,上高处走啥呢?但又一想,人常说算命先生会看风水精通天文,说不定我住的地方会出啥麻瘩。到了九月九,就到高处走一走吧,全当让全家人看看风景。

到了九月九,庄户人就带着妻子儿女背上花糕香酒,登上骊山高峰去游玩。等他们上山后,半山腰突然冒出一股泉水直冲他家,把他家的草棚子一下子就冲垮了。不大功夫,整个一条山沟都被泡了。庄户人家这才明白算卦先生为什么让他全家九月九登高。"

这事传开后,人们就每逢夏历九月九,扶老携幼去登高,相沿成俗,一直流传到今。

重阳节的故事二

据南朝梁吴均的《续齐谐记》记载,重阳登高始于汉代的桓景。“汝南桓景随费长房(东汉的方士,有异术)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齐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在这一传说中重阳节登高被认为具有消灾避祸的作用。

重阳节的故事三

九月初九是妈祖升天日,传说这一天妈祖在湄洲岛升天。妈祖又称天妃、天后、天上圣母、娘妈,是中国的海上保护神。在古代,船舶启航之前都要先祭天妃娘娘,在船舶上还供奉天妃娘娘神位。

相传妈祖俗姓林讳默娘,诞生于宋建隆元年(960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宋太宗雍熙四年九月初九,二十八岁的妈祖在湄洲岛湄峰山升天成为神明。妈祖是中国航海的保护神,她扶危济困,在惊涛骇浪中拯救无数船只;她立志不嫁,专以行善济世为已任。 根据史料记载,宋、元、明、清等朝代都对妈祖多次褒封,封号从“夫人”、“天妃”、“天后”到“天上圣母”,并列入国家祀典。

郑和崇拜妈祖,郑和曾恳请朱棣敕封她为“天妃”,使妈祖成为国家祭祀的神祗和整个海外华侨社会的'最高神。郑和在沿海各地打造了多座规模宏大的妈祖庙,在妈祖的庇护之下七下西洋。当时明政府在南京凤仪门外建有妈祖祠,龙江建有天妃宫,郑和在下西洋前都要拜祭妈祖。现在的南京天后宫,原本是福建会馆,始建于乾隆年间,经过全面修缮已重新开放。

篇3:重阳节的故事

干宝《搜神记》卷五记载:有一位娘家在丹阳的丁姓女子,年方十六,嫁给了淮南全椒县的谢家做新媳妇。她的婆婆性情严酷,不能按规定完成劳作就遭到难以忍受的毒打。丁氏终在九月九日悬梁自尽。死后有了灵验,依附在巫祝身上说:‘念家家的妇女辛苦劳作,让她们避开九月九日,这一天不要做事。’其后又显灵除鬼,自牛渚渡江返回丹阳。江南人都称她为“丁姑”,今天到处都有她的祠堂。每逢九月九日,妇女们都不用做事,当做休息日。

原文摘录如下:淮南全椒县有丁新妇者,本丹阳丁氏女。年十六,适全椒谢家。其姑严酷,使役有程,不如限者,仍便笞捶不可堪。九月九日,乃自经死。遂有灵响,闻于民间。发言于巫祝曰:“念人家妇女,作息不倦,使避九月九日,勿用作事,

”见形,著缥衣,戴青盖,从一婢,至牛渚津,求渡。有两男子,共乘船捕鱼,仍呼求载。两男子笑,共调弄之,言:“听我为妇,当相渡也。”丁妪曰:“谓汝是佳人,而无所知。汝是人,当使汝入泥死。是鬼,使汝入水。”便却入草中。须臾,有一老翁乘船载苇,妪从索渡。翁曰:“船上无装,岂可露渡。恐不中载耳。”妪言:“无苦”。翁因出苇半许,安处不著船中,径渡之。至南岸。临去,语翁曰:“吾是鬼神,非人也,自能得过。然宜使民间粗相闻知。翁之厚意,出苇相渡,深有惭感,当有以相谢者。若翁速还去,必有所见,亦当有所得也。”翁曰:“恐燥湿不至,何敢蒙谢。”翁还西岸,见两男子覆水中。进前数里,有鱼千数,跳跃水边,风吹至岸上。翁遂弃苇,载鱼以归。于是丁妪遂还丹阳。江南人皆呼为丁姑。九月九日,不用作事,咸以为息日也。今所在祠之。

篇4:重阳节的故事

我国古代把九叫做“阳数”,农历九月九日,两九相重,都是阳数,因此称为“重阳”。重阳节来源于道教的一个神仙故事:

东汉时,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农村小伙子,父母双全,妻子儿女一大家。日子虽然不算好,半菜半粮也能过得去。谁知不幸的事儿来了。汝河两岸害起了瘟疫,家家户户都病倒了,尸首遍地没人埋。这一年,桓景的父母也都病死了。

桓景小时候听大人们说:“汝河里住有一个瘟魔,每年都要出来到人间走走。它走到哪里就把瘟疫带到哪里。桓景决心访师求友学本领,战瘟魔,为民除害。听说东南山中住着一个名叫费长房的大仙,他就收拾行装,起程进山拜师学艺。

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不分昼夜地练开了。转眼又是一年,那天桓景正在练剑,费长房走到跟前说:“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来。你赶紧回乡为民除害。我给你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你家乡父老登高避祸。”仙翁说罢,用手一指,一只仙鹤展翅飞来,落在桓景面前。桓景跨上仙鹤向汝南飞去。

桓景回到家乡,召集乡亲。把大仙的话给大伙儿说了。九月九那天,他领着妻子儿女、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叶子每人分了一片,说这样随身带上,瘟魔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啄了一口,说喝了菊花酒,不染瘟疫之疾。他把乡亲们安排好,就带着他的降妖青龙剑回到家里,独坐屋内,单等瘟魔来时交战降妖。

不大一会儿,只听汝河怒吼,怪风旋起。瘟魔出水走上岸来,穿过村庄,走千家串万户也不见一个人,忽然抬头见人们都在高高的山上欢聚。它窜到山下,只觉得酒气刺鼻,茱萸冲肺,不敢近前登山,就又回身向村里走去。只见一个人正在屋中端坐。就吼叫一声向前扑去。桓景一见瘟魔扑来,急忙舞剑迎战。斗了几个回合,瘟魔战他不过,拔腿就跑。桓景“嗖”的一声把降妖青龙剑抛出,只见宝剑闪着寒光向瘟魔追去,穿心透肺把瘟魔扎倒在地。

此后,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魔的侵害了。人们把九月九登高避祸、桓景剑刺瘟魔的事,父传子,子传孙,一直传到现在。从那时起,人们就过起重阳节来,有了重九登高的风俗。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1.关于重阳节的故事50字

2.重阳节的故事20字

3.重阳节的故事传说50字左右

4.简短的重阳节的故事

5.听爷爷讲重阳节的故事

6.重阳节的故事简介

7.重阳节的故事和诗句

8.重阳节的故事100字

9.重阳节的故事50字

10.重阳节的故事传说50字

篇5:关于重阳节的故事

东汉安帝年间,宫中身怀六甲的李娘娘受闫氏所害,逃至洛阳以西伏牛山以南的重阳店。恰在农历九月九日这一天生下一女,取名重阳女。李娘娘历尽艰辛,慢慢把重阳女养大成人。谁知一年秋天,此地发生了一场大瘟疫,村里的百姓和李娘娘都未能幸免。李娘娘临终前,把自己的身世告诉了重阳女,并把安帝赠送的玉佩传给女儿,让她找机会状告闫氏,为她讨回公道。

李娘娘死后,重阳女到处拜师学艺,立志斩除瘟魔,为母报仇。一位道人被她的精神所感动,精心传授剑法,并密告瘟魔的四个弱点:一怕红色,二怕酒气,三怕刺激气味,四怕高声,让重阳女来年九月九日瘟魔重现时见机行事,为民除害。第二年九月九日这天,重阳女组织附近的百姓登上云彩山,女的头上插红茱萸,茱萸果为红色,叶子散发出一种怪味,男的喝菊花酒,瘟魔一出现就齐声高喊:“铲除瘟魔,天下太平”。瘟魔见到红色,闻到酒气和怪味,听到喊声,缩成一团,重阳女一剑将瘟魔刺死。从此重阳店一带百姓安居乐业,健康长寿。

此事传至京城,安帝派宦官前来视察,见到了重阳女和玉佩,报知安帝。安帝召重阳女进京相见,父女拥抱大哭一场。后安帝贬黜闫氏,专门为李娘娘修了娘娘庙,封重阳女为重阳公主。安帝要留重阳女在宫中,重阳公主以母亲葬在重阳、逢节要去祭奠为由,执意回到重阳店生活。但每年九月九日前后,都要带上菊花、茱萸和菊花酒、茱萸酒回京城一次,孝敬父王,顺便把当地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插茱萸等民俗传入宫中。

重阳公主生在重阳,长在重阳,又在重阳结婚、生子,百岁而亡。当地群众为重阳公主修了重阳道观,年年重阳节前来朝拜。

篇6:关于重阳节的故事

很久以前,汝南县有个青年名叫桓景。他和父母妻子一家人守着几片地,安分守己的过日子。谁知天有不测风云,汝河两岸忽然流行起瘟疫,夺走了不少人的性命。桓景小时候曾听大人说过,汝河里住了一个瘟魔,每年都会出来散布瘟疫,危害人间。为了替乡民除害,桓景打听到东南山中住了一个叫费长房的神仙。他就决定前去拜师学艺。

桓景带上一袋干粮上路了。他一路走,一路打听,翻过了一座又一座山,蹚过了一条又一条河,磨破了一双又一双鞋,翻越了千山万水,还是找不到仙人的纵迹。有一天,他忽然看见面前站着一只雪白的鸽子不断地向他点头,桓景走近前一看,鸽子却飞出了两三丈远,落地后又不断地向桓景点头。就这样,桓景跟着白鸽,终于找到了费长房的仙居。桓景走到门口,恭恭敬敬的跪了两天两夜。到了第三天,大门开了,一个白发老人笑眯眯的对他说:“我看你一心想为民除害,就收下你这个徒弟吧。”他交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又教他降魔的武艺。桓景每天勤学苦练,终于把剑术练得炉火纯青。

有一天桓景正在练剑,费长房走过来对他说:“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来害人。你赶紧回乡为民除害,我给你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先让乡亲们登高避灾,然后再去斩妖除魔”。说完,就用手招来一只仙鹤,把桓景载回汝南去了。

桓景回到家乡,把费长房的话向大伙儿说了一遍。到了九月九那天,他带着全村老小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叶子分给每人一片,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喝了一口,说是可以避瘟疫。安排妥当后,他就带着降妖青龙剑回到村中,等着斩杀瘟魔。

中午时分,汝河里狂风怒吼,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出水走上岸来,趾高气扬地走进村里。他发现村里一个人也没有,就四处张望,最后发现村民们都躲在山上,便狂叫着向山上冲去。刚到山脚下,突然一阵浓郁的茱萸叶香和菊花酒气迎面扑来,瘟魔顿时头晕眼花,哼哼呀呀地在原地打转。桓景手持宝剑从村子里直奔瘟魔而来,和瘟魔斗了几个回合。瘟魔见势不妙,转身就逃。桓景“嗖”的一声射出了宝剑,宝剑闪着寒光,一眨眼就把瘟魔钉死在地上。

从此,汝河两岸再也不闹瘟疫了,这一天是农历九月初九。此后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要举行登高、插茱萸、喝菊花酒等活动,来纪念桓景铲除瘟魔、为民除害。因为九月初九又是重阳日,所以人们就把这一天叫做“重阳节”。

【有关重阳节的简短故事】相关文章:

1.重阳节节日起源故事

2.小学生重阳节故事作文

3.重阳节的传说故事两则

4.关于重阳节来历的故事

5.重阳节的传说故事有哪些

6.关于重阳节的由来传说故事

7.重阳节致辞

8.重阳节文案

9.重阳节诗歌

10.重阳节日记

下载word文档
《有关重阳节的简短故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